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华师大版七年级上学期历史第6周月考试卷A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一、 单项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3分,共75分) (共25题;共75分)1. (3分) 一个欧洲旅游团队要参观我国到目前为止发现的最早的原始人类遗址,应该去_( )A . 北京西南周口店B . 浙江余姚河姆渡镇C . 陕西西安半坡村D . 云南元谋县2. (3分) (2016七上苏州期末) 学习历史要求“论从史出”,下列图片最能证明“北京人已经学会使用火,他们用火烧烤食物、防寒、照明、驱兽”这一结论的是( )A . 古籍记载B . 发掘的灰烬、烧骨C . 神话传说D . 史书论述3. (3分) (2018七上高要月考) 山顶洞人已经掌握的劳动技能有( )磨光和钻孔技术烧制陶器人工取火用耒耜开垦土地A . B . C . D . 4. (3分) (2019七上景县月考) 关于北京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B . 北京人遗址是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早期智人遗址C . 通过对北京人的研究,可以发现早期猿人向现代人类演进和发展变化的规律D . 北京人为人类起源的研究提供了可靠的证据5. (3分) (2017七上无锡期中) 下列氏族聚落中,位于长江流域的是( ) A . 北京人B . 河姆渡居民C . 半坡居民D . 大汶口居民6. (3分) (2017七上厦门期中) 小明在网上搜索“黄河流域”“半地穴式房屋”。由此你能判断小明搜索的最可能是( ) A . 元谋人遗址B . 河姆渡原始居民遗址C . 北京人遗址D . 半坡原始居民遗址7. (3分) (2016七上淮安期中) “人们一说起中国发现的远古人类化石,没有不首先提到北京人的。”下列关于北京人的叙述,正确的是( )A . 他们已懂得人工取火B . 遗址位于云南省元谋县C . 他们已懂得保存火种D . 他们还不能直立行走8. (3分) (2017七上高邮期中) “民以食为天。”我国先民最早种植和食用的两种粮食作物是( ) A . 水稻和玉米B . 水稻和粟C . 粟和小麦D . 小麦和水稻9. (3分) 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在参观某地文化时说:“ 在中华文明成熟之前,起到了稻作文明的奠基作用。”他参观的地点在( ) A . 云南省楚雄市B . 浙江省余姚市C . 陕西省西安市D . 山东省泰安市10. (3分) (2017七上泰兴期中)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被华夏儿女尊称为“人文始祖”的是( ) A . 黄帝B . 炎帝C . 炎帝和黄帝D . 蚩尤11. (3分) (2017七上霞浦月考) 传说中的炎黄战蚩尤的时代距今约( )A . 七千年B . 五六千年C . 四五千年D . 二千年12. (3分) (2015七上盐城月考) 龙的传人中有一句歌词:“黑眼睛黑头发黄皮肤,永永远远是龙的传人。”中华民族所尊奉的人文始祖是( )A . 龙B . 女娲C . 黄帝D . 尧13. (3分) (2016七上南宁期中) 每年清明时节,各地民众和海外赤子纷纷前往黄帝陵祭拜黄帝和炎帝,以表达对他们的景仰之情,这是因为他们( )A . 开创了中国第一个朝代B . 创立了禅让制C . 是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D . 治理了水患14. (3分) (2016七上简阳期中) 小说封神榜中有关“炮烙之刑”、“以酒为池”、“悬肉为林”的描写,反映了统治者的极度残暴腐朽,这与商朝哪位统治者有关( )A . 启B . 桀C . 纣王D . 周厉王15. (3分) 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建立的时间大约是( )A . 公元前2070年B . 公元2070年C . 公元前1600年D . 公元1600年16. (3分) (2018七上深圳月考) 制作年代标尺是历史学习的有效方法之一,它能将复杂的历史较真观形象地展示出来。下面是一位同学在复习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政权更迭时制作的年代标尺,其中处应该是( ) A . 夏朝B . 西周C . 商朝D . 东周17. (3分) (2017七上海陵期中) 从某种意义上说,一部中国古代史,就是一部朝代兴亡史。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是( ) A . 夏朝B . 商朝C . 西周D . 东周18. (3分) (2019七上宁城期末) 夏朝建立于公元前2070年,其建立的年代相当于( ) A . 公元前19世纪70年代B . 公元前20世纪70年代C . 公元前21世纪70年代D . 公元21世纪晚期19. (3分) (2018七上高邮期中) 据“夏商周断代工程”测定,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建立于约公元前2070年。这一年是( ) A . 公元前21世纪70年代B . 公元前20世纪70年代C . 公元前21世纪80年代D . 公元前20世纪80年代20. (3分) (2019七上成都期中) 西周时期,周王对墓葬品有严格的规定,如用鼎制度就明确规定为“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元士三鼎或一鼎”。它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A . 西周社会腐败现象严重B . 西周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C . 反映了权力的大小和严格的等级界限D . 西周青铜铸造业落后21. (3分) (2019七上台安月考) 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标志着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的是( ) A . 商朝B . 夏朝C . 秦朝D . 周朝22. (3分) (2019七上东安期末) 在“最强大脑”的角逐中,主持人请你根据下图的两个提示依次说出我国古代两个著名的传说人物( ) A . 炎帝、盘古B . 炎帝、黄帝C . 黄帝、女娲D . 盘古、女娲23. (3分) (2019七上定西期末) 2019年是我国农历己亥年(猪年),从字形推测下列甲骨文哪个是“猪”字?( ) A . B . C . D . 24. (3分) 某同学绘制了一幅我国原始居民生活场景想象图,下列内容与河姆渡原始居民相符的是学( ) 生活在黄河流域种植水稻住干栏式房子使用磨制石器A . B . C . D . 25. (3分) (2019七上庆阳期末) 文物是研究历史的第一手资料。下列两件文物共同见证了一个王朝的灿烂文明,这个王朝是( ) A . 夏朝B . 西周C . 商朝D . 秦朝二、 综合题(共2小题,共25分) (共2题;共25分)26. (13.0分) (2018七上长春期中) 某中学的历史课课外活动小组开展了关于夏、商、西周这段历史的研究性学习。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 请分别举出夏、商、西周的建立者。 (2) 夏、商、西周的亡国之君分别是谁? (3) 从夏、商、西周的灭亡中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27. (12分) (2019七上横山月考)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周武王怀念以前的圣明君主,于是把焦这个地方封给神农之后,把祝这个地方封给黄帝之后,然后封各个功臣谋士,封姜尚到营丘,称作齐地。把曲阜封给弟弟周公旦,称作鲁地材料二:(1) 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可受“封”者有哪几类? (2) 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天子给予了诸侯什么?而诸侯又是如何回馈的? (3) 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指出周朝实行分封制的目的,并简述这一制度给当时国家发展带来的积极影响。 第 12 页 共 12 页参考答案一、 单项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3分,共75分) (共25题;共75分)1-1、2-1、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版土石方工程全方位服务居间服务协议
- 2025年文化旅游园区厂房租赁安全生产与景区安全管理协议
- 2025年度环保建材三方买卖合同
- 2025版商铺买卖双方权益保障及转让合同
- 2025版森林资源砍伐与生态补偿金支付合同范本
- 2025版股份制企业股权质押合同范例
- 2025房地产项目委托开发与绿色建筑认证管理合同范本
- 2025版移动通信基站租赁及运营合同
- 2025版石灰生产原料进口合同范本
- 2025年度陶瓷行业环保专员劳动合同书
- 班级管理常规优质课件
- IT运维服务方案信息运维服务方案
- ZSL1000、ZSL750塔吊外挂架施工方案
- 文化自信作文800字议论文
- GB/T 28287-2012足部防护鞋防滑性测试方法
- GB/T 27677-2017铝中间合金
- GB/T 19627-2005粒度分析光子相关光谱法
- 芜湖宜盛置业发展有限公司招聘3名编外工作人员(必考题)模拟卷
-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教学教案
- 齿轨卡轨车课件
- 中国监察制度史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