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教育版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D卷(测试)_第1页
四川教育版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D卷(测试)_第2页
四川教育版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D卷(测试)_第3页
四川教育版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D卷(测试)_第4页
四川教育版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D卷(测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四川教育版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D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一、 选择题 (共20题;共40分)1. (2分) 某同学在他的旅游日记中写道“他们使用的天然火不是人工取的,而是打雷正好击中干燥的木头,点燃了火,又或是火山爆发和森林火灾的火。他们晚上轮流看火,用灰来保存火种。”以下史实与日记中的“他们”相符的是( ) A . 他们居住在半地穴式圆形的房屋里B . 天然火的使用使他们能吃到香喷喷的米饭C . 他们过着群居的生活D . 他们把文字刻在龟甲和兽骨上2. (2分) (2016七上平凉期中) 促使原始人过定居生活的主要因素是( )A . 学会了建造房屋B . 自然环境的改善C . 原始农业的发展D . 人工取火的实现3. (2分) (2017七上宁国期中) 决定河姆渡原始居民种植水稻、半坡原始居民种植粟的根本因素是( ) A . 饮食习惯B . 劳动工具C . 自然条件D . 劳动技术4. (2分) (2017七上临河月考) 华夏族是汉族的前身,华夏族的主体是( )炎帝部落 蚩尤部落 黄帝部落 尧部部落A . B . C . D . 5. (2分) (2015七上鄂托克旗期末) 海外游子来大陆祭拜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他们应该去( )A . 黄帝陵B . 大禹陵C . 秦始皇陵D . 中山陵6. (2分) (2019七上渭滨月考) 从夏商末代国君亡国的教训说明国君应该( ) A . 加强国防,充实武备B . 发展经济,增强国力C . 重视教育,推行改革D . 施行仁政,勤政爱民7. (2分) (2018七上丹徒期末) “土地国有分封制,天子诸侯卿与士”最早与这首歌谣相关的朝代是( ) A . 夏B . 商C . 西周D . 东周8. (2分) (2017七上翁牛特旗期中) 公元前1046年武王伐纣,商朝灭亡,西周建立,与之相关的史实( ) A . 炎黄战蚩尤B . 商汤灭夏C . 牧野之战D . 春秋争霸9. (2分) (2019七上龙凤期中) 战国时期的晋国被哪几个国家分( ) A . 燕、赵、魏B . 韩、赵、魏C . 楚、赵、魏D . 韩、赵、卫10. (2分) (2016七上腾冲期末) 战国 西汉三国 东晋 ,框中朝代顺序正确的是( )A . 秦、春秋、西晋、南北朝、东汉B . 春秋、秦、南北朝、西晋、东汉C . 春秋、秦、东汉、西晋、南北朝D . 春秋、秦、东汉、南北朝、西晋11. (2分)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的社会大变革时代,其表现不包括( ) A . 战争频繁发生B . 使用铁制农具和牛耕C . 原始农业兴起D . 诸子百家争鸣12. (2分) (2018九下张家港月考) 保证利益分配的合理、减少不必要的冲突,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关键,也是2013年“两会”的热点之一。人类社会是一个利益互动的社会,史记云:“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历史上改革就是利益分配的交汇点,下列哪一举措体现了商鞅变法保证农民利益、打击贵族特权?( ) A . 推行县制B . 统一货币、度量衡C . 奖励耕战D . 承认土地私有13. (2分) (2016七上常德期中) 主张不要过分捕捞鱼鳖,要按时令进山伐树的思想家是( )A . 孔子B . 老子C . 孟子D . 墨子14. (2分) (2017七上句容期中) 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局面的原因主要是( ) A . 战国时期,各国竞相改革,社会急剧变化B . 有文化知识的士到处游说讲学,形成不同学派C . 诸子百家相互辩驳,互相影响D . 铁器和牛耕技术的应用与推广15. (2分) (2017九上江都月考) 下列中国古代官职中具有监察职能的是( )太尉御史大夫刺史丞相A . B . C . D . 16. (2分) (2016七上北海期末) 掌握历史学习的基本脉络,可以更有效地学习历史。以下时代排序正确的是( )史前时期 夏商周时期 秦汉时期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A . B . C . D . 17. (2分) (2018七上金水期末) 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说秦始皇称帝是“一场革命”,“始皇帝”为“新制度的第一人”。“新制度”最突出的特点是( ) A . 各自为政,此消彼长B . 皇权至上,皇帝独尊C . 层层分封,等级分明D . 世袭制兴,禅让制灭18. (2分) (2017七上上杭期中) 成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它往往代表了一个故事或典故。下列成语典故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围魏救赵 酒池肉林 退避三舍 破釜沉舟A . B . C . D . 19. (2分) (2017威海) 汉武帝、明太祖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帝王。他们两人都( )A . 加强思想控制,巩固统治B . 采取措施削弱诸侯王或藩工的势力C . 通过科举制度选拔人才D . 是开国皇帝20. (2分) 下侧汉代讲经图为东汉画像砖的拓片摹本,反映了当时学校教育的场景。当时学校所讲的“经”主要是( )A . 法家思想B . 儒家学说C . 道家理论D . 佛教观点二、 综合题 (共3题;共38分)21. (15分) (2017七上东昌府月考) 中国是以农立国的世界文明古国。某校七年级同学探讨了“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原因”,请你参与同学们的小组探究,回答相关问题。【兴修水利工程】材料一:【引进优良作物】材料二:中国精美的丝绸是这条商路上运输最多的商品,而石榴、葡萄、胡麻、胡桃、胡豆、胡萝卜等西域物产,也是在汉朝时通过这条商路传到内地的,在中原很多地区得到推广种植。这些作物的引进,不仅增加了我国农作物的种类,更对我国的农业生产及饮食结构的变化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历史上的外来作物引进【采用先进技术】材料三:东晋南朝时,在太湖、鄱阳湖和洞庭湖一带开辟出了大量湖田。人们还把北方农作物的栽培、施肥、牛耕等先进技术与南方水田种植经验相结合,在江南地区普遍实行麦稻兼作,五岭以南则种双季稻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材(1) 材料一中的图一和图二都与战国时期秦国在岷江流域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有关,它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这是什么水利工程?是谁主持修建的? (2) 材料二中新的农作物是通过哪条商路传入内地的?汉武帝派谁两次出使西域?这条商路的开通有何重要意义? (3) 根据材料三指出,东晋南朝时北方人口南迁,将哪些先进技术带到了南方? 22. (8分) (2017七下山东开学考) 左图右史是历史研究的基本方法。阅读下列地图,探究问题。材料一:春秋时期,周天子的权威一落千丈。一些较大的诸侯国,为了争夺土地、人口、不断进行争霸战争。材料二:图一春秋争霸形势图图二战国七雄形势图(1) 根据材料一回答:春秋时期,出现诸侯争霸这一局面的原因是_(2) 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是_,他得以称霸是因为实行_改革。(3) 将材料二的图二中A,B,C,D所代表的国家名称填写在下列横线上(不用填在图上)。A_;B_;C_;D_(4) 春秋战国时期这种诸侯混战局面,主要是由于西周实行的一种制度所埋下的祸根。这种制度是什么?23. (15分) (2017七上泗洪月考) 改革和统一是社会前进的动力。材料一: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汉书食货志材料二:材料三: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史记李斯列传(1) 据材料一回答:“商君”是谁?归纳“商君”改革的两项措施。商君的做法和“始皇”“并天下”有何关系? (2) 据材料二回答:秦始皇为加强统治,在政治上创立了什么制度?为促进经济文化的交流,他又采取哪两项措施? (3) 材料一,三的作者对商鞅变法各持什么态度? 第 12 页 共 12 页参考答案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