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历史寒假作业-作业2 原始的农耕生活_第1页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寒假作业-作业2 原始的农耕生活_第2页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寒假作业-作业2 原始的农耕生活_第3页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寒假作业-作业2 原始的农耕生活_第4页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寒假作业-作业2 原始的农耕生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寒假作业-作业2 原始的农耕生活姓名:_ 班级:_ 成绩:_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一、选择题1 . 半坡和河姆渡居民使用的工具是( )A磨制石器B打制石器C青铜器D铁器2 . 如果你生活在距今(2019年)7000年的浙江余姚河姆渡村,你可能会遇到的情况是种植水稻用耒耜耕地居住在半地穴式的房子里在低洼处挖水井ABCD3 . 河姆渡人开启了原始农耕生活。下列关于河姆渡人生产生活描述正确的是( )定居生活住干栏式的房屋会制造陶器种植粟ABCD4 . 我国在世界上最早种植的农作物品种是A水稻、小麦、玉米B水稻、粟、蔬菜C水稻、玉米、花生D粟、小麦、蔬菜5 . 我国原始居民很早就过着定居的农耕生活。下图所示房屋的建筑样式的创造者生活在A黄河流域B淮河流域C长江流域D珠江流域6 . 下列原始人类生活的顺序是元谋人北京人河姆渡人半坡人ABCD7 . 在如图所示图片中,反映氏族聚落原始居民生产与生活的内容有ABCD8 . 水乃生命之源。水,对于人类来说非常重要。我们的先民早就懂得挖井取水,并过着定居生活,他们是下列哪一远古人类 ( )A山顶洞人B河姆渡人C半坡人D大汶口人9 . 不符合黄河流域原始农耕时代居民生活实际的是A饲养猪狗家畜B种植粟等农作物C住干栏式房屋D住半地穴式房屋10 . 如图为距今(2019年)七千年我国原始居民使用的生产工具,此类工具属于A打制石器B磨制石器C青铜器D铁器二、判断题11 . 北方农耕文化的代表是河姆渡遗址。12 . 河姆渡人的房屋主要是半地穴式建筑,主要的农作物是水稻。( )13 . 大汶口原始居民距今(2019年)四五千年。14 . 我国古代农业文明辉煌灿烂。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在题前的括号内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并加以改正。(1)在距今约五、六千年的黄河流域的半坡原始居民种植粟。改正:(2)宋代南方经济发展,出现了专门插秧的工具“曲辕犁”。改正:(3)元代设立专门的农业机构“市舶司”管理农业生产。改正:(4)明末农学家贾思勰著农政全书,记载了我国古代有关农业生产的技术和理论,介绍了欧洲水利工程技术。改正:15 . 在历史课上,老师要求同学们根据所学的知识,对河姆渡人的劳动生活进行想象描述。小明作了如下的描述:在阳光明媚的一天,一些河姆渡人挥舞着手中各种各样的打制石器,正忙着在农田里种植粟;在半地穴式的房屋里,一些妇女正在做陶器,屋里的地面上,摆放着许多底色为红色、上面绘有动物、植物、人和几何纹图案的陶器。好一派繁忙的生产景象啊!请将小明所作描述中的错误之处找出,并改正过来!三、综合题16 . 再现史前人类活动。(1)寻找证物初一某班历史课堂:同学A发挥想象力,描述了“北京人”一天的生活。请你为他的描述寻找证据。能为描述提供考古依据的是:_(填写图号)能为描述提供考古依据的是:_(填写图号)能为描述提供考古依据的是:_(填写图号)(2)进行解释以下是同学B搜集的反映半坡人、河姆渡人生产、生活的图片。请你仿照范例,对这位同学搜集的图片进行解释。范例“半坡人面鱼纹彩陶盆”可以见证半坡人会制作陶器。“骨耜”可以见证。“复原的干栏式房屋”可以见证。(3)得出结论由上述探究可知,我们了解史前社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