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成员间的知识管理活动(ppt 36页).ppt_第1页
供应链成员间的知识管理活动(ppt 36页).ppt_第2页
供应链成员间的知识管理活动(ppt 36页).ppt_第3页
供应链成员间的知识管理活动(ppt 36页).ppt_第4页
供应链成员间的知识管理活动(ppt 36页).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供應鏈成員間知識管理活動對供應鏈績效的影響一個權變的觀點,生管期末簡報,2,大綱,背景動機與目的供應鏈知識管理供應鏈與知識管理研究模式其他考量因素,3,背景,數位經濟時代的現象(ElSawyetal.,1999)時間壓縮策略的不連續性產業與組織的界限變得模糊知識密集因規模而增加的報酬資訊科技密集策略的選擇因應之道創新知識是重要競爭資源(Drucker,199?,Prahalad1998,DavenportandKlahr,1998)快速回應(ElSawyetal.,1999)供應鏈對供應鏈的競爭(Christopher,1992)客製化能力(KimandIm,2002),4,研究動機與目的,瞭解供應鏈中知識管理活動/任務的內容與形式。探討知識轉換模式社會化、外化、內化與結合化(Nonaka,1995),在供應鏈管理活動中,扮演的角色。探討知識管理活動/任務對供應鏈績效權變性的影響。促進實務界對供應鏈知識管理的認識與重視。,5,供應鏈,6,何謂供應鏈管理,一個以整合採購、設計、生產、配送和顧客服務的整體流程,其範圍包括次供應商、供應商、企業內部營運、零售商和最終顧客,其中涵蓋物流、資訊流及資金流-產業電子化白皮書針對顧客需求,有效且經濟的規劃、執行與控制一消費品從原料、在製品存貨乃至成品及相關資訊之流動與儲存的整體管理流程-美國的物流管理學會(CoincilofLogisticsManagement1986)其觀點在於運用整合系統的手法,管理資訊、物料與服務的流程,從原物料供應商到工廠、物流中心,到顧客-Chaseetal.,2001,7,供應鏈管理定義一些例子,供給鏈是一種組織網路,包含了上游與下游之間的不同過程與活動之連結,而這些過程與活動乃是指生產最後交到顧客手裡的產品或服務(Christopher1992)。供應鏈管理是從供應商到最終消費使用者之物料規劃及管制之整合方法,並且以組成通路所有成員之利益為依歸,透過成員間共同管理及規劃的一致性,在滿足通路之顧客服務水準下使現有資源獲得最充分的運用(Ellram1991)。供應鏈管理的意義在於將企業與供應鏈中的所有企業整合。供應商、顧客及第三物流提供者分享必要資訊及計畫以使通路更有效率及競爭力(JohnsonandWood1996)。供應鏈管理的內涵,在於對原物料供給到商品配送等全體通路成員的管理,不侷限於單一企業中。亦即將物流通路中所有成員視為一實體,並以生產、配送及行銷等活動作為制定決策的層次(Cooper1994)。.,8,供應鏈管理的演進(Pridaetal.1996),9,知識與知識管理,10,何謂知識,避免陷入哲學的爭論,不做詳細的定義,僅從不同觀點解釋。階層觀點(Dreske1981,Machlup1983,Vance1997)資料:未經處理的數據和事實。資訊:處理後的資料。知識:經過驗證後的資訊。,11,何謂知識(Contd.)Beckman1999,12,何謂知識(Contd.)Beckman1999,13,不同的知識觀點(來自Alvi&Leidner2001的一部分),14,知識分類和範例(Alvi&Leidner2001),15,知識管理的定義一些例子,知識管理乃是為了適應複雜化的社會,以價值創造為目的的一種策略性議題。(AA2000)知識管理是透過良好的資訊管理與組織學習實務,以增進組織知識之運用(Broadbent,1998)。知識管理是智慧資產的確認、最佳化與積極管理,這種智慧資產包括人工成品具有的顯性知識,或是個人、社群擁有的隱性知識(Snowden,2000)。知識管理包括確認、文件化,以及分類存在於組織員工與顧客的顯性與隱性知識(RossettTorraco,1999)。知識管理應用系統性的方法,來找尋、瞭解並使用知識,以創造出價值(ODell1996)。知識管理是適時對合宜的人員提供正確之知識,因而他們可以做成最佳之決策(Petrash,1996),16,知識管理學派(Earl2001),17,企業認為最重要的知識類型(AA2000),內部提升內部作業效率的知識人力資源管理的知識外部與供應鏈有關服務客戶相關的知識與企業策略伙伴合作的知識與供應商合作的知識了解與提高市場競爭力的知識產品行銷與銷售的知識,18,知識轉換,Nonaka(1995)歸納內隱與外顯知識的轉換-有四種知識轉換型態:社會化:將內隱知識例如經驗、價值、行為模式,經由內隱學習與同化的過程,由一族群移轉至另一族群(個人、團體、或組織)而產生新知識的過程,內隱學習係透過師徒制,觀察,模仿,練習而得。(孟母三遷)組合:由現有不同的外顯知識,經由分析、分類、分享及重組產生新的外顯知識的過程,例如財務知識資訊科技知識財務資訊系統外部化:將內隱知識外顯化,轉換為可定義、可訴諸文字的外顯知識的過程,例如程式設計師寫程式,建築師化藍圖,顧問寫建議書。內部化:將外顯知識內隱化的過程,經由不斷的教育學習,例如教材研讀、吸收、思考,使員工改善其價值觀、態度與行為。,19,知識轉換(contd.),知識轉換、知識螺旋和所創造出的知識內容(合併自Nonaka1995),建立活動範圍,對話,連結外顯知識,邊做邊學,內隱知識外顯知識,內隱知識外顯知識,20,知識轉換與知識管理活動(林東清、陳文斷、劉勇志91年),21,知識管理任務分類(Spender1996),有兩項任務特性與知識管理活動有關(Becerra-FernandezandSabherwal2001):任務導向(TaskOrientation)組織的單位任務導向,可歸類為內容導向(Content-Oriented)和過程導向(Process-Oriented)。任務範圍(TaskDomain)分為重點式任務範圍(FocusedTaskDomain)和廣泛式任務範圍(BroadTaskDomain)。,22,任務導向,內容導向(Content-Oriented):其任務重點在於特定目標或目的達成。內容導向依賴的是“知道是什麼”的知識(Kogut&Zander,1992)或敘述性知識(Singley&Anderson,1989)。適外化和結合過程所產生的顯性知識過程導向(Process-Oriented):其任務重點在於達成目標所需的過程或方法。過程導向依賴的是“知道如何做”的知識(Kogut&Zander,1992)或程序性的知識(Singley&Anderson,1989)。適內化和共同化過程所產生的隱性知識,23,任務的範圍,重點式任務範圍(FocusedTaskDomain):以資料為基礎。任務的變異性較低,但特殊性較大,執行的重點在組織中個人知識的直接取得,且依賴較特定的知識。適用內化和外化的方式將個人知識移轉給他人或從他人處學習得到知識。廣泛式任務範圍(BroadTaskDomain):以系統為基礎。任務的變異性較大,需和組織內的其他單位一起工作,任務依賴動態的互動,結合各單位的知識,並經由協調和溝通,將知識傳達至不同的功能團隊。需要動態的互動,故適用共同化和結合化的過程。,24,知識轉換與任務特性(Becerra-FernandezandSabherwal2001),以任務導向(內容與過程)和任務範圍(重點式與廣泛式)配合四種知識轉換型態,擬定供應鏈與知識管理的權變關係。主要範圍在重點式的任務,透過過程導向,將外顯知識轉換成內隱知識即為內化(見A方格)。主要範圍在重點式的任務,透過內容導向,將內隱知識轉換成外顯知識即為外化(見B方格)。主要範圍在廣泛式的任務,透過內容導向,將外顯知識轉換成外顯知識即為結合化(見C方格)。主要範圍在廣泛式的任務,透過過程導向,將內隱知識轉換成內隱知識即為社會化(見D方格)。,25,知識轉換與任務特性,內化,外化,結合化,社會化,內容,過程,任務導向,重點式,廣泛式,任務範圍(taskdomain),知識轉換型態與期望的任務導向及任務範圍做適當配置(Becerra-FernandezandSabherwal2001),(TaskOrientation),A,B,C,D,26,供應鏈與知識管理,27,企業間資訊分享層級(SeidmannandSundararajan1998),28,資訊分享層級表(張榮圳2000),29,電子化供應鏈的三種作用(KimandIm2002),30,供應鏈中關鍵知識議題(Faheyetal.,2001),31,供應鏈文獻內容架構(Croometal.,2000),32,供應鏈文獻內容架構2/2(Croometal.,2000),33,研究模式,34,供應鏈知識管理任務之權變模式,35,其他考量因素,供應鏈成員間的關係緊密的程度,從鬆散的結合,如單純的EDI連結,到虛擬庫存管理、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