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绛二中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试题高二历史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我国最早建立县制是在 ( ) A春秋 B战国 C秦朝 D汉朝2、商鞅在秦国变法,“商君虽死,秦法未败”。造成这一历史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秦孝公大力支持变法 B、变法打击了奴隶主贵族的势力 C、变法得到新兴地主阶级的拥护 D、变法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3、认为商鞅变法是社会制度根本变革的最主要的依据是 ( ) 废井田,开阡陌,承认土地私有 废除奴隶主特权,奖励军功废除分封制,建立县制 重农抑商,奖励耕织4北魏实行均田制,主要是 ( ) 把农民原有的土地拿来重新分配 B把官僚多占的土地重新进行分配C把政府掌握的土地重新进行分配 D对全国所有的耕地重新进行分配5、北魏孝文帝改革措施中,最具有开创性意义的是( ) A、整顿吏治 B、汉化政策 C、实行府兵制 D、颁布均田令6、我国的古代改革对推动社会进步起了推动作用,但商鞅因变法而车裂,王安石因变法而革职,张居正因变法而死后被抄家。由此得出的最主要结论是 ( ) A改革有助于社会进步,但改革者不会有好结果 B改革有风险,改革者应注意保护自己 C改革需要改革者的奉献和牺牲精神 D改革应对反动势力进行彻底镇压7、把西方进化论学说和资产阶级经济学说系统地介绍到中国来的是( ) A.康有为 B.梁启超 C.严复 D .光绪帝8、19世纪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的最主要原因是( )A. 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B. 帝国主义加紧对中国资本输出,进一步瓦解了中国的自然经济C. 外国资本主义为中国资本主义发展提供大量资金D. 外商设厂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设备9、19世纪末,维新变法运动兴起的最主要因素是 ( ) A民族危机加深和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B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C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D康、粱等的宣传活动10、康有为变法思想的特点是 ( ) A把变法自强与挽救民族危亡相结合B把传统儒家思想与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相结合C主张人类社会的进化要经过三个发展阶段D借助达尔文进化论,阐明维新变法主张11、康有为在孔子改制考中把孔子打扮成主张变革的先师,其目的是( ) A改变孔子儒家宗师的形象 B引导人民正确认识孔子C为维新办法制造历史根据 D发扬中国古代文化传统12、戊戌变法具有强烈的爱国性,主要变现在它( ) A以变法图强,救亡图存为目标 B试图建立君主立宪制C主张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创造条件 D促进了人民的觉醒13对戊戌变法的表述正确的有( )是一次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 是一次资产阶级改良运动是一次思想启蒙运动是一次资产阶级同封建顽固势力的夺权斗争A B C D 14、“废八股,改策论,这使众多的士子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失去了奋斗前程,他们自然走向变法的对立面。再比如裁并衙门,由于没有任何善后措施,使一部分官员和他们的家属一夜之间便失去生计所托,不可避免地会造成混乱。”该材料( )A. 表达了对百日维新的抵制 B. 指出了戊戌变法失败的根源C. 批评维新派脱离了人民群众 D. 指出变法缺乏行之有效的配套措施15、新政提出后,山西省成立了商务局,承办山西的矿务、铁路,还集股白银45万两兴办轻工业,如在盛产棉花的地区,开设纺纱、织布厂,引入进口机器生产;同时在该厂附近分设轧花、榨油两厂。以上材料反映的信息正确的是 ( )A.戊戌变法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近代工业的发展 B.戊戌变法法令得到广泛落实 C.戊戌变法取得了成功 D.戊戌变法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16、历史学家萧功秦在危机中的变革一书中指出:“中国近代历史巨变的基本分界线,是距今一百多年前的甲午战争。”下列最能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A. 中国割地赔款、丧权辱国 B. 近代民族工业开始产生C. 开启了制度变革的探索历程 D. 开始出现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 17、中华文明史中写道:“作为一场政治运动,百日维新短命而败,但作为一场更广阔意义上的社会文化运动,自有其成功之处。”这里的“成功之处”主要是指戊戌变法运动( )A. 阻止了民族危机继续加深 B. 改革了君主专制体制C. 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D. 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18、明治维新使日本走向了“脱亚入欧”的道路,在经济方面既吸收了西方文明成果,又兼日本特色。与同一时期的西方经济相比,日本经济的特色是( )A.政府干预经济,大力扶植私人企业 B.采用近代先进技术,积极发展工商业C.发展对外贸易,拓展国际市场 D.发展近代教育,培养建设人才19、明治维新中推行了“文明开化“政策,其核心是( ) A、用西方文化改造日本文化B、废除身份制度,实现形式上的平等C、提倡武士道精神,实现民族振兴D、大力提倡发展近代资本主义工商业20、与中国戊戌变法相比,明治维新取得成功的一个显著原因是 ( ) A自上而下的改革 B农民的支持 C封建统治较薄弱 D军事实力的差异21.1876年一位俄国地主写道:“解放法令颁布十五个月后,当我再看到农民时,我只有敬慕他们。他们同以前的主人交谈时,就像一个平等的人在同另一个平等的人交谈。”俄国农民的变化主要在于( )A人人无偿得到了一小块份地 B从法律上获得了人身自由C完全摆脱封建地主的控制 D彻底摆脱沙皇专制统治22.列宁说:“如果总的看一看1861年俄国国家全部结构的改变,那么就必然会承认这种改变是封建君主制向资产阶级君主制转变道路上的一步。这不仅从经济观点来看是正确的,而且从政治观点来看也是正确的。”这表明农奴制改革( ) A.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了障碍 B.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C.促进了俄国的近代化 D.阻止了革命在俄国的发生23农奴制改革以后,亚历山大二世对上层建筑进行了改革,主要内容是 参照西欧模式进行司法机关的改革 建立了地方和城市的自治机构 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建立西方式的军事管理体系 设立银行,鼓励私人投资近代工业 A B C D24、某论文将“俄国在克里米亚战争中失败,开始农奴制改革”“日本遭遇黑船来航的冲击,继而明治维新”“中国遭受列强的侵略,开展戊戌变法”作为重要论据。论文主题可能是( )A. 西方殖民侵略与世界市场的形成 B. 工业文明冲击下的近代化改革C. 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在亚洲的确立 D. 工业革命在亚洲的扩散25历史学家们认为,欧洲近代早期的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与科学革命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精神层面的现代化进程。这四场运动的共同作用是()A使人从封建愚昧中日益获得解放B彻底摧毁宗教与迷信的精神枷锁C促进人类民主、科学思想的形成D推动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建立二、材料题(26题14分,27题20分,28题16分)26. (14分) 材料 为了挽救岌岌可危的局势,1906年清政府在所谓的“预备立宪”中开始实行官制改革,波及到监察机关。按照西方三权分立的思想,清政府设立中央资政院和地方各省咨政局,并赋予其在立法、财政、监察方面的权力。同时,还对监察机构都察院进行调整:第一,裁撤六科。第二,按行省分设“道”,共二十道,这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原来各道管辖太大巡视困难的局面。第三,撤销五城都察院,设立审判厅以取代五城都察院原有的维护地方治安的功能。改革后,传统的监察制度开始发生变化,但直到满清政府被推翻,中国传统的监察制度才最后寿终正寝。 摘编自王晓天论清末民初监察制度的嬗变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监察制度改革的原因。(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清末监察制度改革的作用。(6分)27、不论是寻求富国强兵,还是挽救统治于危亡,改革都是重要手段。结果是如愿以偿,抑或是事与愿违,改革都是改革者应对时局诉求的回应。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昔同治初年,德相毕士麻克语人曰:“三十年后,日本其兴,中国其弱乎?日本人之游欧洲者,讨论学业,讲求官制,归而行之;中人之游欧洲者,询某厂船炮之利,某厂价值之廉,购而用之,强弱之原,其在此乎?”呜呼,今虽不幸而言中矣,惩前毖后,亡羊补牢,有天下之责者,尚可以知所从也。梁启超论变法不知本原之害材料二 1895年“公车上书”事件标志着维新派正式形成。他们的政治理想就是在中国建立立宪政治。“君与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以国会立法,以法官司法,以政府行政,而人主总之”。主张在中国实现三权分立,拟订宪法,君民共主。如此,可挽救日益加深的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中国的富强指日可待 张岂之中国文明十五讲材料三 论者曰:中国之当改革不待言矣,然此次之改革,得无操之过蹙;失于急激,以自贻蹉跌之忧乎?辩曰:中国之言改革,三十年于兹矣,然而不具改革之效,而徒增其弊何也?凡改革之事,必除旧布新,两者之用力相等,然后可有效也。苟不务除旧而言布新,其势必将旧政之积弊,悉移而纳于新政之中,而新政反增其害矣。 梁启超戊戌政变记材料四 戊戌维新,虽时日极短,现效极少,而实二十世纪中国史开宗明义第一章也。 梁启超康有为传(1)依据材料一,指出同治初年的中国人和日本人学习西方的特点有何不同。(4分)(2)依据材料二分析维新派在制度设计上有何创新。又有哪些保留?(6分)(3)材料三中关于戊戌变法失败原因的争论,论者和辩者的主要观点各是什么?(4分)(4)结合所学知识,阐述戊戌变法“实二十世纪中国史开宗明义第一章”的理由。(6分)28、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曾说过:“我不愿农民过得优厚,但我要防止俄国暴动。我认为,我们把农民同土地割裂会点燃俄国。假使要我签字连同土地一起解放农奴,我宁肯把手指砍掉。” 苏联史材料二:对自己全部土地仍保持所有权的地主,在农民向他履行规定的义务的条件下,让农民长期使用他们所居住的房屋,此外,为了保障农民的生活,并使他们能象政府履行义务起见,让他们长期使用法令中所规定的一定数量的土地及其它附属地。使用份地的农民必须因此向地主履行法令中所规定的义务。在这种过渡状态下的农民称为义务农。 俄国1861年改革法令材料三:农民这样获得一定数量的私产后,因为赎买了土地,他们就摆脱了对地主的义务,而成为拥有完全自由的农民。俄国1861年改革法令材料四:农民未能正确理解陛下赋予他们的权利,他们还希望获得绝对的自由,并完全占有贵族的土地。只有采取强制和严厉手段,才能使农民相信地主的要求是合法的。 1862年沙皇政府第三厅报告请回答:(1)材料一中,亚历山大二世心理上的矛盾是什么?(4分)为什么会有这种矛盾心理?(4分)(2)据材料二、三,说明这两种农民在权利方面的区别。(4分)(3)材料三中对农奴法律地位变化的结论是否符合实际?并说明理由。(2分) (4)依据材料四,说明1861年改革的目的。(2分)新绛二中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历史答案一、 单选题1-5 BDACD 6-10 CCAAB 11-15 CADDA 16-20 CCAAC 21-25 BCCBA二、材料题26、(1)原因:民主革命蓬勃兴起,立宪派的推动,西学的影响,清政府挽救统治危机的需要,传统监察制度存在弊端。(8分)(2)作用:净化监察职权,提高了监察效率;促进了监察制度的近代化;未能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监察制度;为后世政府监察制度改革提供借鉴。(6分)27、(1)中国:主要购买和使用西方的工业产品和军事产品。日本:仿效西方的政治制度和教育制度。(4分)(2)创新:实行立宪政治(君主立宪制);实行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保留:保留了君主的权力和地位。(6分)(3)论者:变法策略过于激进;辩者:制度变革不彻底。(4分)(4)激发了爱国意识和民族意识,开创了新的时代风气和思想观念;变法为民族资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河北省唐海县2025年上半年公开招聘城市协管员试题含答案分析
- 河北省黄骅市2025年上半年公开招聘辅警试题含答案分析
- 2025年户外照明灯具研发生产与市场推广合作协议
- 2025版企业搬迁过程中员工培训与服务合同
- 2025岑瑾与配偶共同债务处理及财产分配离婚协议
- 2025年智能房产租赁居间服务合作协议
- 2025年新型环保材料边坡支护及护壁桩工程合同
- 2025年二手房购房合同房屋产权归属与登记手续
- 2025年度房地产居间代理服务合同
- 2025版水泥产品定制化生产购销合同模板
- 自闭症儿童空间设计
- 手阳明大肠经课件
- 职场高效沟通与结构化表达技巧培训
- 2025广告公司收购合同范本
- 中国中煤华东分公司所属舟山公司招聘笔试题库2025
- JJF 2216-2025电磁流量计在线校准规范
- 高处安装维护拆除作业培训
- 工厂防呆培训课件
- 消防联动调试方案
- 自动化仪表施工方案
- 图书管理员考试复习全书:试题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