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四川省三台中学2019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月考文科综合历史试题1.孔子说:“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这说明A. 儒家思想延绵的合理性B. 文明发展的相对延续性C. 血缘政治开启于夏朝D. 礼是三代思想的核心【答案】B【解析】依据材料可知,孔子的意思是商朝承袭了夏朝的政治制度,后来的周朝又承袭了商朝的政治制度,后世继承周朝礼乐制度的,即使经过百世也可以看到前代的影子,据此可知材料说明了文明发展的相对延续性,故选B;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夏朝时还没有出现儒学,所以A的说法不符合材料的意思,故可排除;材料中没有涉及到血缘政治,故可排除C;材料中的礼是指政治制度,所以D项是对材料的错误理解,故可排除。2.秦统一中国后,中央政府组织“实关中”,“徙天下豪富于咸阳十二万户”,以每户6口计,总数在70万以上。其主要目的是A. 加强君主专制主义统治B. 促进全国经济协调发展C. 强化关中地区中心地位D. 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答案】C【解析】【详解】据材料“中央政府组织实关中,徙天下豪富于咸阳十万户”可知秦朝将天下豪富迁于咸阳十二万户便于充实关中地区的人口,从而提升关中地区的地位,故选C项;材料主要强调的是强化关中地区的地位,而不是强调加强君主专制主义统治,排除A项;据材料“中央政府组织实关中”,可知材料主要强调的是关中地区的发展,而未涉及到全国经济协调发展,排除B项;材料主旨并未强调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排除D项。3.苏轼在东坡志林中记载:“涂巷中小儿薄劣,其家所厌苦,辄与钱,令聚坐听说古话。至说三国事,闻刘玄德败,颦蹙有出涕者;闻曹操败,即喜唱快。”这反映了A. 苏轼关心百姓疾苦B. 三国演义盛行当时C. 宋代市井生活丰富D. 尊刘贬曹观念深人民心【答案】C【解析】“涂巷中小儿薄劣”说明民间市井生活的特点,C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出百姓疾苦,A错误;三国演义是明末清初著作,B错误;D中深入人心不符合材料主旨,材料中属于个别现象。4.洪武九年(1376年),明太祖朱元璋下令将行中书省改为承宣布政使司,简称“布政司”、“布政使司”、“藩司”,派布政使到地方掌管一省之民政与财政。明太祖这一改革的主要目的是A. 抑制地方藩王割据势力B. 提高地方机构的行政效率C. 削弱丞相行政管理职权D. 改变地方权力过大的弊端【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所学可知,元朝实行中书省制度,集地方军政、财政和民政等大权于一身,权力较大,明太祖将行中书省改为承宣布政使司,派布政使到地方掌管一省之民政与财政,分割地方权力,改变了地方权力过大的弊端。因此D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明太祖朱元璋设立三司的目的是分散地方权力,并非抑制地方藩王的割据势力;B选项错误,分散地方权力不利于提高地方的行政效率;C选项错误,材料涉及的是削弱地方权力,与中央官员丞相无关。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5.鸦片战争爆发前后,林则徐组织翻译了大量外国的政治、法律、军事、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资料,还派人迅速编译了国际法,这是西方国际法学著作开始正式传入中国的标志。国际法的编译A. 推动了晚清政治体制变革B. 开启了西方法制中国化的历程C. 适应了与列强斗争的需要D. 奠定了政治近代化的理论基础【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可知,鸦片战争前后中国与西方国家交往增多,林则徐组织编译国际法并将其作为外交斗争的武器,适应了与列强斗争的需要,因此C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晚清政治体制改革出现在甲午战后,与鸦片战争后林则徐组织编译国际法无关;B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近代国际法被引入中国,不是结合中国国情实现中国化;D选项错误,依据所学可知,林则徐编译国际法的目的是维护君主专制统治,不能为政治近代化奠定理论基础。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6.下图为俗称“袁大头”的一元银币,由中央银行根据北京国民政府颁布的国币条例统一发行。新币发行后,很快风行全国,“袁大头”逐渐成为市场流通的主币。此举A. 统一了全国流通的货币B. 结束了军阀割据的局面C. 有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D. 导致官僚资本不断膨胀【答案】C【解析】【详解】民国建立后,中央财政几乎有出无入,财政危机十分严重,“袁大头”逐渐成为市场流通的主币促进了银元的统一,稳定了市场的金融,有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故C项正确;新币的发行并不是统一了全国流通的货币,A错误;国币条例颁行属于经济政策,并没有结束了军阀割据的局面,B错误;官僚资本的膨胀是国民政府统治时期,与材料现象不符合,D错误。7.1942年,毛泽东作了组织起来的报告,号召根据地人民群众组织起来,建立起消费、生产、运输等合作社,并注重“公私兼顾”、“军民兼顾”,有效地组织群众力量,提高劳动生产率,推动大生产运动。根据地的这一做法A. 壮大了国营经济B. 意在减轻民众负担C. 扩大了统一战线D. 发展了根据地经济【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可知,根据地的这一做法有效地组织群众力量,提高劳动生产率,发展了根据地的经济,因此D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1942年处于抗日战争时期,新中国并未建立,中国共产党并未取得执政党的地位,根据地合作社不是“国营经济”;B选项错误,依据材料可知,这一做法的目的是将民众有效的组织起来,提高了劳动生产力,推动大生产运动,不是减轻民众负担;C选项错误,这一做法实施前后根据地军民都是统一战线的重要组成力量,并未得到扩大。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8.1984年被称为“中国企业元年”,尽管中央文件明确鼓励私人创办企业,许多民营企业仍然挂靠在集体名下。如李经纬创办的“健力宝”品牌挂靠在佛山市政府名下,鲁冠球创办的“万向”集团挂靠在萧山市政府名下。这反映出A. 传统发展理念仍需突破B. 民营企业缺乏法律支持C. 国有企业改革刻不容缓D. 改革开放已经裹足不前【答案】A【解析】从材料中的“尽管中央文件明确鼓励私人创办企业,许多民营企业仍然挂靠在集体名下”来看,由于受传统发展理念的影响,人们仍然对私有制的发展前途信心不足。故答案为A项。B、C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D项不符合史实,排除。9.亚里士多德指出,城邦显然是自然的产物,人天生是一种政治动物,在本性上而非偶然地脱离城邦的人,他要么是一位超人,要么是一个鄙夫。无族、无法、无家之人,这种人是卑贱的,具有这种本性的人是好战之人,这种人就仿佛棋盘中的孤子。这说明A. 人的自由受城邦生活的制约B. 亚里士多德崇尚和平与正义C. 在城邦居住者皆为城邦公民D. 希腊城邦是阶级统治的工具【答案】A【解析】【详解】亚里士多德否定脱离城邦的人的态度,认为“无族、无法、无家”是最卑贱的,强调人的自由应该受到城邦的制约,故A正确。材料体现的是亚里士多德崇尚城邦体制,并不是和平与正义,故B错误。 城邦公民不包含妇女、儿童、奴隶、外邦人等,故C错误。希腊城邦的阶级本质在材料中并未涉及,故D错误。10.有学者指出,西方国家用武力打开各国大门,将整个世界征服于脚下。被征服的人民在这个过程中饱受苦难。他们为了生存,也开始追求工业化。从这个时候起,一个世界性的现代化过程就开始了。这说明A. 当今世界各国已实现现代化B. 现代化过程即主动融人世界过程C. 有些国家现代化具有被动性D. 西方的崛起起源于工业的现代化【答案】C【解析】西方殖民扩张过程中促使殖民地被动进行近代化,“被征服的人民在这个过程中饱受苦难。他们为了生存,也开始追求工业化”正说明这一特点,C正确;A中各国实现现代化说法绝对;B中主动说法不符合材料主旨;西方崛起主要最先实现殖民扩张,D错误。11.古典自由主义者认为“自由放任”才是最好的经济政策,坚决反对政府干预经济。然而,罗斯福总统也经常谈到“自由”,并创造性地提出了“四大自由”的概念,有力推动了“新政”的顺利进行。这一现象说明A. “新政”因遭到激烈反对而不断趋向保守、稳健B. 罗斯福试图让步以缓和与反对者间的矛盾C. 传统理念可改造成为改革服务的精神动力D. “新政”未改变“自由主义”的政策内涵【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罗斯福总统也经常谈到自由,并创造性地提出了四大自由的概念,有力推动了新政的顺利进行”可知,传统的自由主义经济政策经过改造,推动了罗斯福新政的顺利进行,故C正确;材料反映罗斯福对自由主义经济思想进行改造,促进了新政的顺利进行,材料无法体现新政不断趋向保守、稳健,排除A;材料反映罗斯福对自由主义经济思想进行改造,促进了新政的顺利进行,材料无法体现罗斯福试图让步以缓和与反对者间的矛盾,排除B;根据“并创造性地提出了四大自由的概念,有力推动了新政的顺利进行”可知,罗斯福创造性的利用了自由主义经济思想,改变了“自由主义”的政策内涵,故D错误。12.1971年尼克松宣布停止履行美元兑换黄金的义务,同时增加10的进口税。于是,各国与美国谈判,最终以美元贬值10及其他国家货币升值而告终,1973年美元再次贬值10,至此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这表明A. 国际贸易体系陷入混乱B. 美元丧失了国际货币地位C. 美国实行通货紧缩政策D. 美国经济霸主地位受冲击【答案】D【解析】【详解】据材料“尼克松宣布停止履行美元兑换黄金的义务,至此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 结合所学可知,伴随着欧共体的形成,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受到冲击,故选D项:依所学,关税及贸易总协定确立了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贸易体系,并未表明国际贸易体系陷入混乱,排除A项 ;依所学,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之后美元国际货币地位下降,但并未丧失,排除B项;根据材料“最终以美元贬值10及其他国家货币升值而告终,1973年美元再次贬值10,”可知美国实行的并不是通货紧缩政策且无法体现材料主旨,故排除C项。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明清之际的中华帝国国力强盛,传教士不能“一手拿十字架,一手拿宝剑”,凭借坚船利炮进行文化渗透,而必须采用适应中国国情的适应性策略。1582年利玛窦到肇庆后,极力结交广州提督、肇庆知府等明朝官僚及中国的士大夫,向他们赠献日晷、自鸣钟、地图等“方物”,并与徐光启等人合作翻译几何原本同文指算泰西水法等西方科学译著。以扩大自己的影响,方便传教。耶稣会士明白想楔入中国社会,必须适应中国习俗,为此他们“习华言,易华服,读儒书,从儒教”。很多传教士在意识到士大夫阶层在中国的重要性后,为自己取具有中国韵味的名字,并改穿儒服,以“西儒”形象优游于士大夫群中。在传教同时,罗明坚和利玛窦合编的葡汉辞典,葡萄牙耶稣会士曾德昭著大中国志,为西方人理解中国,尤其是学习中国语言提供了理论前提。摘编自略论明末清初“西学东渐之成因”材料二 近代以来,中国饱受西方列强武力侵略,望厦条约、北京条约中关于允许外国来华传教的条款,为基督教在中国的传播提供了依据。一些传教士鼓吹对华发动武装侵略、干涉中国内政,激起国人对基督教的仇恨和排斥,各种教案频频发生。传教士采取了多种活动改善基督教在国人心中的形象。在太平天国、戍变法、辛亥革命中都有传教士的影子。传教士在中国大力创办文化事业,在19世纪后半叶,外国传教士在中国创办了约170种中外文报刊,约占同期中国报刊总数的95。1840-1919年间,基督教传教士大约创办了5000所教会学校。西方传教士还积极参与中国的赈灾活动。李提摩太曾说:“(赈灾活动后)一些国人对传教士的称呼从“洋鬼子转变为洋大人,这体现了一部分国人已经在外国传教士所给予的恩惠中被潜移默化地改变了。”摘编自近代中国基督教传播原因初探(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末清初传教士在华活动的主要特征。(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与明末清初相比,鸦片战争后传教士在华活动的主要变化。评析传教士在中国的活动。【答案】(1)主要在士大夫中展开(走上层路线);顺应中国习俗,以儒传教;学术传教,利用传播西方科技知识传教;翻译中国经典,中学西传。人数少,规模小,传教影响不大(2)变化:借助不平等条约、在华特权强行传教;活动内容丰富,利用文化传播事业、社会救济等传教;传教对象更多面对中下层民众;借助国内政治运动传教;评析:传教士充当了列强侵略中国的急先锋;对中国教育、科技、思想启蒙方面的近代化起到了重要作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中国文化在世界范围的传播【解析】本题考查明末清初传教士在华活动的主要特征和鸦片战争后传教士在华活动的主要变化,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分析概括能力。(1)明末清初传教士在华活动的主要特征,可以根据材料中的“利玛窦到肇庆后,极力结交广州提督、肇庆知府等明朝官僚及中国的士大夫”“为自己取具有中国韵味的名字,并改穿儒服”“与徐光启等人合作翻译几何原本同文指算泰西水法等西方科学译著。以扩大自己的影响”“在传教同时,罗明坚和利玛窦合编的葡汉辞典,葡萄牙耶稣会士曾德昭著大中国志,为西方人理解中国”等信息概括归纳得出。(2)与明末清初相比,鸦片战争后传教士在华活动的主要变化,可以根据材料中的“望厦条约、北京条约中关于允许外国来华传教的条款,为基督教在中国的传播提供了依据”“传教士在中国大力创办文化事业”“西方传教士还积极参与中国的赈灾活动”等信息,并联系所学有关内容来回答。对传教士在中国活动的评价,应当根据材料反映出的信息并联系所学有关内容进行辩证分析。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表3苏维埃俄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大事记(局部)苏维埃俄国中华人民共和国1917年11月列宁宣告:“全部政权归苏维埃”,世界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1949年10月毛泽东宣告:“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伟大胜利1918年国内反动势力发动武装叛乱,英法日等国干涉苏俄革命1950年夏,基本肃清大陆上的国民党残余军队和武装土匪10月,志愿军受邀入朝作战1918年11月取消商品贸易,实行实物配给,由国家按定额供应生活必需品1950年11月严厉打击倒卖银元,平抑米棉价格,结束了我国连续十多年物价暴涨的局面1919年1月农村实行余粮收集制。不按期完成的,其储根一经发现,当即没收1952年底基本完成土地改革,3亿多农民获得了土地,全国粮食产量比1949年增加49摘编自严志梁世界近现代史比较苏维埃俄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大事,自拟论题,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对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论题必须体现中外比较,阐述须史论结合。)【答案】示例论题:两国建国初期都采取积极措施克服困难,巩固新生政权。阐述:苏俄建国初期,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集中全国财力物力,击溃国内外反动势力,巩固苏维埃政权。新中国成立初期,人民解放军追歼残敌,抗美援朝,在城市中平抑物价,在广大农村继续开展土地改革,使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发展,巩固了政权。综上,建国初期两国都结合国情,采取各种措施巩固了政权,具有深远意义。【解析】【详解】首先,分析材料信息,确定选题角度,如政治事件、经济政策等,并根据选题角度拟出相应论题,如政权建立开启了新纪元,建国初期反对列强进行武装干涉,采取的经济政策如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等,其次,根据论题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息,如从巩固新生政权中国进行抗美援朝,苏俄进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等,最后,根据提取的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即可。【点睛】解答此题需要掌握俄国十月革命和新中国初期民主政治制度建设的相关知识点,并根据材料和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加以阐述即可。15.【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 据吴问记载,晋国赵简子将周制的“步百为亩”变为“二百四十步”为亩,从而提高了属民的生产积极性。赵氏实行国税与户税制度,往昔籍而不税的籍田制显然已被废除战时作为应急措施出台的各级军功赏,扩大了军功奖赏的范围,有利于调动全军上下的战斗积极性。赵裹子辅政时期,晋国新型的君臣关系逐渐确立,君主的绝对权成得到强化,文武分职的官僚体制也在初创之中。赵氏主观上为实现自身权力所做出的各项变革,客观上促进了晋国社会性质的转变。摘编自白国红世族的崛起与春秋政治格局的演变一一以晋国赵氏为个案(1)根据材料,概括春秋时期晋国赵氏变革的措施。(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晋国赵氏变革的意义。【答案】(1)措施:扩大亩制:实行税制改革;奖励军功;强化君主权威,初创官僚体制。(2)意义:有利于实现富国强兵;推动了封建制度在晋国的兴起;为后世军功爵赏制及官僚政治的形成奠基。【解析】【详解】(1)依据材料“步百为亩”变为“二百四十步”为亩”可知扩大亩制;依据“赵氏实行国税与户税制度”可知实行税制改革;依据“战时作为应急措施出台的各级军功赏,扩大了军功奖赏的范围”可知奖励军功;依据“君主的绝对权威得到强化,文武分职的官僚体制也在初创之中”可知强化君主权威,初创官僚体制。(2)依据材料“提高了属民的生产积极性”“有利于调动全军上下的战斗积极性”“官僚体制也在初创之中,客观上促进了晋国社会性质的转变”的信息从军事、社会制度以及官僚政治等思考回答。【点睛】近几年全国新课标卷的改革题一般都由两问组成。第(1)问基本上都是归纳改革的措施,第(2)问大都是分析改革的作用、影响。归纳措施时主要从材料中提取关键信息作答,分析影响时一定要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16.【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国际社会形成了反对战争求和平的社会潮流。反战文艺作品大量涌现,最具代表性的是德国埃里希雷马克的西线无战事和美国海明威的永别了,武器。1918年在英国成立的致力于宣传国际仲裁和全面裁军的“国际联盟协会”,到1922年已经拥有会员20万人,1932年则发展到100万人:1921年在英国成立的坚持绝对和平主义的“不再战运动”,出版不再战刊物达15万份。在国际政治领域,列宁发表和平法令之后,威尔逊提出了十世界和平纲领,倡导成立企图用国际法约束战争的国际联盟。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的反对战争求和平的社会潮流对国际关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战胜国对战后的世界作出了和平的安排,即几尔赛一华盛顿体系。摘编自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卷(1)根据材料,概括一战后国际社会为维护和平采取的措施。(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一战后反对战争、要求和平社会潮流的影响。【答案】(1)措施:文艺界进行反战宣传;民间力量建立反战团体,开展和平运动:以列宁和威尔逊为代表的政治家提出维护世界和平的方案;战胜国召开国际会议构建新的国际关系体系。(2)影响:有利于一战后的世界和平及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为建立维护世界和平的国际机制提供借鉴:但对20世纪30年代英法绥靖政策的兴起产生了影响。【解析】【详解】(1) 措施:据材料“反战文艺作品大量涌现, 1918年在英国成立的致力于宣传国际仲裁和全面裁军的国际联盟协会,1921年在英国成立的坚持绝对和平主义的不再战运动”,出版不再战刊物达15万份可知反战文艺作品的出现,组建民间反战团体,开展和平运动扩大反战宣传;据材料在国际政治领域,列宁发表和平法令之后:威尔逊提出了十四点世界和平纲领,倡导成立企图用国际法约束战争的国际联盟,列宁和威尔逊为代表的政治家提出维护世界和平的方案;结合所学可知,国际联盟的建立促进了和平的发展。(2) 影响:据材料“对国际关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战胜国对战后的世界作出了和平的安排,即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结合所学可知推动了战后国际秩序的建立,迎来短暂的和平,各国经济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与发展,也对之后英法绥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土地技术托管协议书
- 商店转让免责协议书
- 员工采购廉洁协议书
- 单位社保开户协议书
- 厂家合作联营协议书
- 合同代理收费协议书
- 危墙施工合同协议书
- 司乘人员免责协议书
- 土地股权投资协议书
- 台灯专利购买协议书
- 2025年信息科技与创新能力考核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智慧城市建设相关知识考试试卷及答案
- 2025年江西南昌初三一模中考语文试卷试题(含答案详解)
- 2025年吉林省长春市中考一模历史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 2024年安徽演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招聘笔试真题
- 《宝马汽车营销策略》课件
- 5why培训试题及答案
- 雾化操作流程与注意事项
- 护理MDT多学科协作模式
- 英语试题2025年东北三省四城市联考暨沈阳市高三质量监测(二)及答案
- 2021电力电缆隧道监测及通信系统设计技术导则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