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9月份月考历届历史试卷一、选择题(24题,每题2分,共48分)1、祭祀狩猎涂朱牛骨刻辞出土于河南安阳,骨版巨大且完整,背面字内填朱,色彩绚丽,可见是吉祥卜。内容涉及商王武丁进行祭祀的活动,商王室人员的伤、病、死以及当时的天象。据此可知()A商代君主权力实现高度集权 B殷商时神权与王权密切相关C甲骨文是五种主要字体之一 D该文物是研究殷商唯一史料2、.战国时期,士人一旦受到国君赏识,便可提拔为国之重臣。魏文侯重用李悝、吴起,魏国首霸中原;燕昭王尊郭隗为师,用乐毅等士,燕国得以振兴。这类做法()A导致士人阶层掌控国政 B改变了天下分裂的趋势C冲击了传统的血缘政治 D反映了百家争鸣的局面3、西汉以前,以室中西南隅为族中尊长所居,故皇(王)宫多设在都城西南隅,坐西(南)朝东为尊;东汉以后,天子定在都城南郊祭天,表明“承天”而治理天下,故皇宫位于都城正中央,以坐北朝南为尊。这一变化反映了()A宗法族群观念受到重视 B统治疆域由东向南扩展C君臣政治关系得到强化 D帝王宫殿模式基本定型4、宋史职官志载:宋代通判由皇帝直接委派,被视为“州郡最要之任”,“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通签书施行”;“所部官有善否及职事修废,得刺举以闻”。这表明宋代()A重视对监察体系的建设和完善 B通判成为地方最高行政长官C地方的权力扩大威胁中央集权 D避免了藩镇割据局面的重现5、唐代规定商人及其子弟不得参加科举考试为官;宋代允许“工商杂类有奇才异行者”参加科举;明代许可商人及其他流寓人员在异地参加科举,而越来越多的官吏和士人也兼营工商。这种变化表明()A科举制度扩大了统治基础 B明代重农抑商政策出现松动C社会阶层流动性不断加强 D商品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公平 6、清雍正五年浙江布政使孔毓璞请求:“蒙圣谕藩臬(官员)皆赐折奏。仰恳圣恩,赐臣一例用折。”孔毓璞从而获得了越过一切中央机构直报皇帝的密奏之权。材料反映清朝()A非理性化统治的趋势日益明显 B军机处设立带来保密性的加强C议政王大臣会议开始受到制约 D地方实力的加强迫使中央妥协7、克利斯提尼时期,富有贵族吃珍贵食物,举办奢华宴会时,要承受极大的压力,他们在公共事业上的投入要远远多于个人消费。这一现象()A是严格实行财产等级制的结果 B得益于铲除旧贵族的政治特权C说明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 D体现了雅典直接民主过于泛滥8.史载,希腊某城邦在一次战役中失败,公民死伤众多,消息传到国内,战死者的父母对于公众必须笑容满面,庆幸其他人的子女生还,而已知其子幸免于难即将相见者,则必须哭泣,为其他人失去儿子而悲伤。这反映出在希腊()A不重视维护公民的生存权利 B城邦至上观念影响个人行为C摆脱了纲常伦理观念的影响 D社会各阶层间矛盾日趋缓和9、十二铜表法第三表中规定:“在第三次牵债务人至广场后,如仍无人代为清偿或保证,债权人得将债务人卖于台伯河外的外国或杀死之如债权人有数人时,得分割债务人的肢体进行分配,纵未按债额比例切块,亦不以为罪。”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奴隶在借贷关系中不受保护 B彻底废除了习惯法的陋习C严格维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D体现了自然法的立法理念10、公元前242年,罗马设立外事审判官,专门审理涉及异邦人的民商事案件,但在审判时,既不适用罗马公民法,也不适用异邦法,而是对于本案相关各国的实体法进行综合处理,运用相对简单的规则。这些审判规则( )A.根本上维护了异邦人的合法权益 B.利于公民法完善和发展到万民法C.使民商事等法律开始融进罗马法 D.体现出万民法中公平正义等精神11、17世纪英国议会斗争常用的方式是弹劾,但仅用此对付叛乱者、叛国者和滥用公款者。18世纪早期,下议院采取一种新的斗争方式取代弹劾制,即对政府某项政策或措施进行谴责,或者对国王的某个大臣投不信任票。这一变化表明英国()A责任制内阁逐渐成熟 B议会行政监督制度日益完善C议会主权原则得以确立 D政府大臣无需再对国王负责12、1701年,英国议会通过王位继承法规定今后王位一律山信奉新教者继承,信奉罗马天主教 或者与罗马天主教徒结婚,坚持同罗马教会交往者,均无资格按前举法令宣誓加冕。”这一规定的实质是( )A.议会立法限制国王宗教信仰自由 B.权力中心开始由国王转移至议会C.英国以法律手段完善王位继承制 D.英国立法巩同资产阶级民主政治13、1795年,美国通过宪法修正案,限制了联邦法院对各州司法的管辖权 1868年,美国通过宪法修正案,规定任何一州不得制定限制国家公民权益的法律,并对管辖下的所有人,给予平等的法律保护。这修订变化的主要目的是( ) A.进一步维护各州的司法独立 B.督促南方各州解放黑人奴隶C.强化三权分立,维护民众权益D.肯定联邦宪法至上,维护统一14、1871年8月,法国国民议会获得了制定宪法的权力,但保皇派内部分化严重,结果“1875年宪法”获得通过。“这部宪法并不是在建立一种理想的美满的政治制度,它旨在适应当前需要,规定可行的实际办法”。这说明法国政体的最终确立()A是保皇派对资产阶级的妥协 B遵从了卢梭的民主思想C受益于政治现实和妥协精神 D受巴黎公社的影响巨大15、1853年,由于反清组织小刀会占领上海部分地区,1853年至1854年间外国领事暂代清政府收取上海的关税。1854年6月清政府与美英法三国领事会谈并达成协议,成立一个由三名领事代表组成的税务司署上海海关税务司。该机构的设立()A使得中国的海关收入大量流失 B是清政府面临政治危机的产物C缓解了清政府与列强间的矛盾 D标志着中国海关走向了近代化16、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形成了只有外国商人才能享受的“子口税”特权。无论进口洋货或出口土货交纳子口税后,一律免征内地税;而子口税的税率远低于内地税。子口税制度()A.增加了清政府的收入 B.刺激了民族工业发展C.便利了外国商品倾销 D.减轻了民众赋税负担17、1899年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提出在中国实行商业机会均等的主张,1900年又补充了保持中国领土和行政权力完整的条款。“门户开放”只是一项原则宣言,美国既不也没有力量强制推行。但奇怪的是,在宣布这项政策后,其他各国瓜分中国的趋势确实缓和了下来。对此较为合理的解释是()A清政府对义和团由扶持到镇压 B美国的军事威慑迫使各国让步C列强希望清政府平稳地推行改革 D列强在华存在着错综复杂的矛盾18、清制督抚有保举权,但对于保举名额和官职上有严格限制。随着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清廷不断放宽限制,使得各地督抚借军功保举自己的门生、部下等,湘、楚、淮军等政治军事集团在此时逐渐形成。该现象反映出当时()A政府开始出现政治危机 B集权体制受到冲击C地方割据势力迅速膨胀 D专制制度名存实亡19、1922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制定了党的民主革命纲领: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立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这一纲领()A迈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一步 B是对实现共产主义宏伟目标的科学阐释C直接推动了国共合作的国民大革命 D为反帝反封建的社会主义革命指明方向20、“(辛亥革命)不过是宗法式的统一国家及奴才制的满清宫廷瓦解之表征,至于一切教会式的儒士阶级思想几乎丝毫没有受伤。”基于这一认识,陈独秀( ) A.主张完全变革现有的民主政治体制B.呼吁彻底推动中国社会的思想启蒙C.在学生中积极传播马克思主义学说D.由激进民主立场转而支持工农斗争21、1906年,孙中山等人在军政府宣言中提出“国民革命”,以区别于前人的“英雄革命”。1924年, 国民党在其“一大”宣言中,强调国民革命运动必须联合工农才能取得胜利。这表明( ) A.工农群众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B.革命指导思想发生了根本改变C.民主革命的内涵进一步丰富 D.广大民众的革命觉悟显著提高22、下表信息表明五四运动前夕,中国()1894年中国产业工人10万人18711911年有记载的罢工斗争达105次19121919年罢工斗争达130多次至1919年中国产业工人约200万人中国还有1 000万左右手工业工人和店员工人19151920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黄金时代”A工人阶级政治觉悟程度有所提高 B具备接受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基础C阶级矛盾逐步成为社会主要矛盾 D初步进行了新型民主政治的尝试23、1933年到1937年上半年,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先后统筹完成了江宁、镇江、虎门、马尾、连云港等要塞区的建设,又大规模构筑了京沪、沪杭、豫北、晋北、绥东等侧重于城市和交通线防御的工事。它反映了国民政府()A.力图防范各地兴起的反蒋运动 B.对日持久防御作战的战略意图C.全力“围剿”红军的企图 D.试图削弱各地军阀的实力24、1949年1月15日,中央军委下达了关于野战军番号改按序数排列的决定,把原西北野战军改编为“第一野战军”,把原中原野战军改编为“第二野战军”,把原华东野战军改编为“第三野战军”,把原东北野战军改编为“第四野战军”。中央军委的这决定()A 旨在集中各区优势兵力消灭国民党主力部队B体现了突破地域限制解放全中国的战略需求C落实了七届二中全会夺取全国胜利的总方针D印证了中国共产党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决心二、非选择题(共3题,25题22分,26题14分,27题16分)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代对皇帝之诏敕的封驳蔚然成风,并作为一项制度确立下来。贞观元年,太宗对黄门侍郎王畦说:“国家本置中书、门下以相检察,中书诏敕或有差失,则门下当行驳正。”唐朝后期到五代,封驳制度一度被废。到北宋,再度恢复。北宋前期设置封驳司负责官文的传递、审查和反馈等,皇帝的诏书、宰相和其他部门的公文都要经过此机构的审查,才能送交有关部门执行。 摘编自王雪玲论唐宋时期的封驳制度 材料二 法国1875年宪法确定议会为立法机关,有对政府的监督权,内阁应取得议会的“信任”,如果议会对政府投不信任票,则将引起内阁辞职。议会的职权还包括通过法律、选举总统、监督政府的活动。总统由议会两院联席会议以秘密投票方式选出,任期七年,可连选连任。 总统有立法提案权,为军队总司令,可以任免一切文武官员,宣布大赦,行使国家元首的职能。此外,总统也可以经参议院同意解散众议院。宪法规定,总统得到上院的同意,便可解散议会的下院。 摘编自游盛华从1875年宪法看第三共和国政治生活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宋时期封驳制度的内容和作用。 (12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法国宪法设计权力制约的理论依据,分析唐宋封驳制度与法国权力制约的主要不同点。(10分)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般说来,在人类历史上有一个带有规律性的现象,那就是几乎所有急剧性变革可以在短时期导致天翻地覆的变化,但随后也往往不可避免会发生一场或多场纠偏运动。相反,那些貌似缓慢、渐进的变革,短时期显得收效甚微,进展缓慢,但它却往往使人们在不易觉察时发生真正的变革。当人们一旦醒悟,世界已经全然改观,人们不愿意再回到旧秩序,而且也根本不可能再回到旧秩序,因为社会基础全变了,人们的意识也变了。所以在很大程度上说,历史上真正的变革,还应该是温水煮青蛙式的变革,温和、舒适,但不可逆,所谓“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此之谓也。摘编自马勇超越革命与改良等围绕材料,结合中外近代史的一个例子,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14分)27、材料一在“溥(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古代中国,几乎从来没有受到过真正强大的文明挑战,始终相信自己是天下的中心,凡是周围的国家,中国人就相信他们文明等级比我们低,应当向我们学习、进贡、朝拜。天朝只看重藩属是否归顺,而轻视疆土划分。历代王朝认为模糊波动的边界反而有助于鼓励蛮夷的慕化之心,清晰稳固的边界却会阻断华夏文明价值的扩张,疆域往往中心清晰而边缘模糊。“朝贡体系自汉末就得到了确认,并在此后成为中国处理对外关系的定制,一直沿用到19世纪中后期。”中国近代之前主要以列封藩邦属国的形式巩固边关。摘编自葛兆光关于近世民族主义思想的一个远源材料二19世纪中叶后,清王朝面临强敌窃边的边疆危机。1865年,薛福成先后追随洋务派曾国藩、李鸿章,担任其幕僚,长期办理洋务外交,得以了解和学习西方外交理念及其运作方式,外交思想逐步近代化。在与英国进行西南边界勘定和界务谈判中,明智而务实的薛福成抛弃传统的“天下王土”观念,代之以“寸土必争”的领土主权意识。1892年,薛福成与英国就滇缅边界划分进行了多次谈判,援引国际公约,收回了滇边部分领土和权益。他还力请朝廷选将练兵,切实加强西南边境的军事防卫。西南地区从王朝国家的“藩篱”,变成了与内地“唇亡齿寒”的边防要地。中法战争后,清王朝分别与法、英勘定滇缅、滇越、粤越以及西藏与尼泊尔、东北与日朝之间的边界线,这些较为清晰的现代民族国家间的边界线,意味着传统的属国或朝贡关系最终裂变。摘编自林开强清王朝国家疆域边界意识简析(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与近代中国两种疆域边界观念的不同,并说明原因。(12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中国国家疆域边界意识的积极意义。(4分)2019-2020年高三9月份月考历史答案1、 选择题(24题,每题2分,共48分)1、 B解析 由材料可知,商王进行征战或者生老病死都要进行甲骨占卜,说明神权与王权密切相关,故选B项。中国古代早期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A项错误;五种主要字体分别是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C项错误;D项“唯一”表述过于绝对,错误。2、 C解析 战国时期士人受到统治者赏识,以家族血缘为组织纽带的贵族卿大夫地位逐渐衰落,士人通过自己的才能跻身社会上层,加快了社会阶层的流动,冲击了传统的血缘政治,故C项正确。3、 C解析 由材料“西汉以前坐西(南)朝东为尊;东汉以后,天子定在都城南郊祭天,表明承天而治理天下,故皇宫位于都城正中央,以坐北朝南为尊。”说明东汉以前家族关系影响政治关系,东汉以来,君臣政治关系得到强化,故选C;材料表明宗法族群观念的淡化,排除A项;材料与疆域无关,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皇宫朝向得以固定,无关宫殿模式,排除D项。4、 A解析 由材料可知,宋代的通判在地方行政事务上具有裁决权,而且针对所部官员功过情况可以行使监察权,是对监察体系的建设与完善,故选A项。通判不是地方最高行政长官,B项错误;通判的设置加强了中央集权,C项错误;“避免”说法过于绝对,D项错误5、 C解析 根据“明代许可商人及其他流寓人员在异地参加科举,而越来越多的官吏和士人也兼营工商”可知,商人可以通过科举步入仕途,官吏和士人也兼营工商,此变化促进了社会阶层流动,故C项正确。A项不是材料主旨,排除;材料信息不能体现明代重农抑商政策出现松动,故B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商品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公平,故D项错误。6、A解析 “获得了越过一切中央机构直报皇帝的密奏之权”,体现了超越体制制度,主观性增强的一面,故A项正确。7、B解析 克利斯提尼改革打破了部落贵族势力对政权的控制,铲除旧贵族的政治特权,所以富有贵族的奢华行为要承受极大的压力,故选B项。严格实行财产等级制是就分享政治权力而言,材料和民主权力的行使无关,A项错误;伯利克里改革使得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C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雅典直接民主的过于泛滥,而直接民主过于泛滥也是在伯利克里改革时期,D项错误。8、B解析 根据材料中“庆幸其他人的子女生还”“为其他人失去儿子而悲伤”可知,希腊重视公民的生存权利,故A项错误;古希腊城邦时期,城邦的利益高于一切,上述现象都是把他人为城邦做出的贡献或者说是城邦其他人的利益放在首位,即城邦至上观念影响个人行为,故B项正确;父母为战死的孩子而悲伤,为生还的孩子而庆幸,都是伦理观念的体现,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出社会各阶层间的矛盾状况,故D项错误。9、C解析 材料中“仍无人代为清偿或保证,债权人得将债务人卖于台伯河外的外国或杀死之”“未按债额比例切块,亦不以为罪”说明罗马法主要是保护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故选C;材料没有提到奴隶,排除A;十二铜表法是习惯法的汇编,排除B;自然法崇尚理性、公平和正义,而材料包含落后的习惯法习俗,排除D。10、 .B解析 罗马共和国在征服的过程中,随着异邦人的不断增加,为缓和社会矛盾,其法律也相应地进行了一定的修订和完善,对异邦人的权利也做出一些安排,但是异邦人在法律地位上无法与罗马市民相比,如异邦人不能享有选举权等,排除A项。罗马法的发展与外事审判官不断的“造法”活动极有关联,从而在罗马公民法之外形成了一套用于调整罗马人与异邦人以及异邦人之间民商事法律体系即“万民法”,故B项正确。在罗马习惯法和早期公民法中也有关于罗马市民间民商事法律的规定,排除C项。万民法出现于公元3世纪初,排除D项。11、 B解析 责任制内阁制是指内阁总揽国家行政权力并向议会负责的制度,材料主要说的是议会加强对内阁的行政监督,故选B,排除A。议会主权原则得以确立是通过1689年颁布的权利法案,C项错误;在英国的君主立宪体制下,政府大臣在形式上是要对国王负责的,D项错误。12、 D解析 英国立法完善王位继承制从根本上来说是为了巩固资产阶级民主政治,故选D。材料的主旨 并不是立法限制国王的宗教自由,排除A; 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标志着权力中心开始由国王转 移到议会,排除B;英国以法律手段完善王位继承制是正确的,但这从根本上来说是巩固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手段,排除C,D项符合题意。13、D解析 1868的修正案是建立在美国南北战争北方胜利的基础上,更多从维护联邦统一与权威入手,理解材料可以知道,新的修正案重心不在于州权力,而是强调民众首先是联邦人民,州法律不得侵犯联邦法律提供的权益保障,是对州权力的约束,答案选D14、C解析 从材料可知,法国最终确立共和政体是由于保皇派内部分化和共和制度更符合当时的需要,故选C项15、B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由于农民起义军占领上海,导致上海海关税收无法正常进行,影响了西方国家与中国的正常贸易往来;为了保证上海中外贸易的正常进行,外国势力暂时接受上海海关;之后,面临内忧的清政府与之谈判,被迫将上海海关交予外国人,成立了上海海关税务司,由外国人收税后交予清政府。故材料反映上海海关税务司的设立是清政府面临政治危机的产物,B项正确。16、C解析 据材料“无论进口洋货或出口土货交纳子口税后,一律免征内地税;子口税的税率远低于内地税”可知外商缴纳子口税便利了倾销商品,掠夺原料,故C项正确。17、D解析 美国向列强提出“门户开放”政策之时,列强并没有反对,相反瓜分中国的趋势得到缓和,说明帝国主义国家在瓜分中国的过程中存在着矛盾,彼此的利益相互牵制、相互影响,故D项正确。A项发生在1900年八国联军攻占北京后,题干时间是1899年,故A项错误;美国此时的军事实力并不强大,故B项错误;C项表述与列强立场不符,排除C18、B解析 据材料信息可知,地方湘、楚、淮等政治军事集团的形成,不可避免地使清王朝的中央集权体制受到一定程度的冲击,故选B项。清政府出现统治危机是在鸦片战争后,故A项错误;当时汉族官僚政治军事集团的形成并没有酿成地方割据势力,C项错误;该时期清王朝的政治体制依旧是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体制,D项错误。19、A解析 中共二大的民主革命纲领是符合中国革命实际需要的指导思想,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故选A项。材料没有涉及建立共产主义事业,B项错误;直接推动国共合作的国民大革命的是中共三大党内合作方针,C项错误;社会主义革命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D项错误。20、B解析 题干材料反映了陈独秀在新文化运动时期的主张。他对辛亥革命感到不满,认为其仅仅完成 了政治革命,但旧社会的思想文化传统则“几乎丝毫没有受伤”,因此他希望在思想领域进行彻底的启蒙。21、C解析 选C。明确必须联合工农才能取得胜利说明这场革命参加阶层的广泛性,因而内涵进一步丰 富,五四运动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故八错革命指导思想从三民主义到新三民主义是改变,但不是根本改变,故B错。D答非所问。22、B解析 材料中并没有对工人阶级政治觉悟的提及,故A项错误;从1894年至1920年,中国的无产阶级数量激增了100多倍,这就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新型无产阶级政党的建立奠定了阶级基础,故B项正确;材料中并没有对社会主要矛盾的涉及,故C项错误;工人阶级的数量剧增并不等于新型民主政治的初步尝试,故D项错误。24、B 解析:本题考查国民政府的抗日政策。根据材料内容,可知1933年至1937年上半年,南京国民政府在中国沿海沿江和长城沿线建立军事防御体系,构建“要塞区的建设”,又大规模构筑了侧重于城市和交通线的防御工事。联系所学知识,193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中医执业医师试题附完整答案详解【必刷】
- 自考专业(工商企业管理)考试彩蛋押题【轻巧夺冠】附答案详解
- 智能化能耗监测与节能改造建议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空气悬挂系统美学与功能融合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自考专业(电子商务)模拟题库含答案详解【预热题】
- 自考专业(建筑工程)自我提分评估(典优)附答案详解
- 自考专业(法律)综合提升测试卷附参考答案详解(典型题)
- 自考专业(计算机应用)试卷【模拟题】附答案详解
- 中级银行从业资格之中级银行业法律法规与综合能力通关训练试卷详解含完整答案详解【夺冠系列】
- 2025版体育赛事志愿者服务与赛事安全协议
- 《飞机结构与系统》课件-机翼结构
- 渠道维护工考试题库考点
- DL-光伏发电站电能质量检测技术规程
- 《开开心心上学去》公开课课件
- 游戏传媒策划方案
- 变压器油色谱分析(详细超值版)
- 青少无人机科普教育方案课件
- 文物安全培训课件
- 传播学概论课件
- 大于号小于号等于号田字格描红
- 普通心理学第六版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