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1单元测试专题二.doc_第1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1单元测试专题二.doc_第2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1单元测试专题二.doc_第3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1单元测试专题二.doc_第4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1单元测试专题二.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历史学家陈旭麓有一句名言:“中国不是自己走出中世纪的,是被轰出中世纪的。”陈旭麓所说的“轰”是指()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中日甲午战争解析:选A。本题主要考查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中世纪”是指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打开中国的大门,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完整,中国开始半殖民地化进程;同时,伴随着西方先进生产方式、思想观念的传入,中国的半封建化日益明显。以鸦片战争为界,中国社会性质发生变化,所以,中国是被“轰”出中世纪的。2(2011年广东质检)这个条约的签订改变了长期以来中国与外国人之间经商的习惯和组织,开始了新的贸易制度。一夜之间,过去原本举足轻重的行商遭到削弱。这个条约最可能是指()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解析:选A。本题考查提取材料有效信息的能力。这个条约使中国打破了和外国在通商方面的习惯,特别是行商的作用遭到削弱,所以应该是南京条约,出现五口通商,使行商的作用削弱。3(2011年长沙调研)1856年,常住上海的外国人总数为200多人,但当年仅英国领事处理的案件就有503起,共有630个英国人(次)涉案。此种情况出现的原因是()A上海社会治安状况混乱B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高涨C领事裁判权使其为所欲为D英国人法律意识淡薄解析:选C。本题考查分析问题的能力。鸦片战争以后英国从不平等条约中获得了领事裁判权,据此外国人在中国犯法不受中国司法管辖。所以出现了题目中的现象。419世纪末,一份西方国家的外交文件中提到:“中国现行之关税,对于一切所谓势力范围内之口岸装卸之一切货物,无论属于何国,均为适用。”这段话的真实含义是()A维护中国关税统一B反对划分“势力范围”C提出协定关税制度D“门户开放,机会均等”解析:选D。要注意理解材料中的“中国现行之关税无论属于何国,均为适用”,即各国“机会均等”。5(2011年北京检测)地名的变迁往往记载着历史的变化。近代历史上,北京的东交民巷曾被改名Legation Street(使馆大街),兵部街改名为Rue Linevitch(李尼微支路),台基厂街改名为Rue Marco Polo(马可波罗路)东长安街被改名为意大利街,崇文门内大街改名为克林德街等。这一现象出现于()A鸦片战争时期B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C甲午战争时期D八国联军侵华时期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解题时应注意“北京”“使馆大街”等关键信息。1901年签订的辛丑条约规定,在北京设立使馆区,允许外国驻兵保护。故A、B、C三项不符合题意。6近代前期中国有份盟约书中表示为保卫国土,“万死不辞”,“纵使片土之剩,一线亦应保全,不令倭得”。它反映了()A三元里抗英斗争 B黄海海战C反割台斗争 D南京保卫战解析:选C。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倭”一般是指对日寇的称呼,排除A项。由近代前期的时间限定可排除1937年的南京保卫战。黄海海战是清朝官兵与日本的战斗,事起突然,不可能签盟约书。因此,它是台湾军民为反对日本的占领而发出的号召。7(2011年杭州检测)下面是一张义和团的告示:“若辈洋人,借通商与传教以掠夺国人之土地、粮食与衣服,不仅污蔑我们的圣教,尚以鸦片毒害我们。自道光以来,夺取我们的土地,骗取我们的金钱占据上海,蹂躏台湾,强迫开放胶州,而现在又想来瓜分中国。”对此理解最为完整的是()A,义和团运动具有宗教战争的性质B义和团运动是民族意识觉醒的结果C义和团运动盲目排外D义和团粉碎了西方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解析:选B。本题考查提取材料有效信息的能力。材料主要表述了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从而造成民族危机的加剧,由此可看出义和团运动是民族意识觉醒的结果,A、C、D三项在材料中没有反映。8(2011年上海检测)这是一传单抄本中的几句话:“弟子同心苦用功,遍地草木化成兵。愚蒙之体仙人艺,定灭洋人一扫平。”这几句话()A反映了林则徐率清军抗击英国侵略的决心 B反映了邓世昌强烈要求消灭日本侵略者的斗志C反映了维新志士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信心和勇气D印证了义和团运动过程中的反帝性和落后性解析:选D。本题考查材料解析能力。从材料中“遍地草木化成兵”,“愚蒙之体仙人艺,定灭洋人一扫平”等信息,可知这些都是义和团愚昧迷信和盲目排外的表明,故选D项。9(2011年广州调研)“中央诸要人于真相未全明了之前,遽于数小时内决定张学良之处罚,然余个人实不敢苟同,因此立下决心愿全力以求不流血的和平与迅速之解决”。据此判断,该材料应出自()A张学良东北易帜回忆录B张学良西安事变回忆录C蒋介石1936年日记D宋美龄西安事变回忆录解析:选D。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分析问题的能力。提取关键信息,由“遽于数小时内决定张学良之处罚”,“全力以求不流血的和平与迅速之解决”,结合所学知识,可推知是西安事变发生后的状况。由作者的口吻语气可排除蒋介石和张学良,应是第三方。D项符合要求。 10(2011年汕头检测)1937年11月13日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发表自上海撤退之声明:“各地战士,闻义赴难,朝命夕至,其在前线以血肉之躯,筑成壕堑,有死无退,阵地化为灰烬,军心仍坚如铁石,陷阵之勇,死事之烈,实足以昭示民族独立之精神,奠定中华复兴之基础。”这可以说明当时()国民政府实行全面抗战路线国人民族意识空前增强抗战进入相持阶段中国军队殊死抗击日军进攻A B C D解析:选C。本题考查提取材料有效信息的能力。可以用排除法。抗日战争中,始终存在两条抗战路线国民政府的片面抗战路线(即单纯依靠政府和军队抗战的路线)和共产党的全面抗战路线;整个抗日战争可以分成三个阶段:防御阶段、相持阶段、反攻阶段,相持阶段的到来是在1938年10月日军侵占广州、武汉后。所以,错误,可以排除。11(2011年湛江检测)1937年8月9日申报的文艺副刊春秋刊登了一则重要启事,宣布“本刊从今天起,转变以往作风,重新订正取材范围:如何摧毁万恶的侵略者?如何激发前方的战士?如何唤醒后方的民众?如何达到我们的最后胜利?”这一现象不能说明()A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全民族团结抗战B报刊在社会宣传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C春秋的宣传立场是抗日救国D春秋是共产党主办的报刊解析:选D。本题主要考查有效获取与解读信息、概括分析的能力。引文主要是说明申报文艺副刊春秋的取材范围及目的:唤醒民众,激发战士,摧毁万恶的侵略者,达到我们的最后胜利。只要是有爱国心的中国人就应该有这种思想感情,而不必局限于共产党,因此,不能判断春秋是共产党主办。12下图是一幅关于抗日战争的漫画。对此漫画所表达的主题,理解准确的是()A日本法西斯势力不堪一击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抗战胜利的重要保证C抗日力量占据绝对优势D日本侵略势力为战争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从图中碾子上的“抗战力量”和推动碾子的两人胳膊上的“军”和“民”二字中可以得出结论。131942年国统区某报纸评论:“平时军人开小差,一般人夸为精明干练。今日壮丁逃兵役,人人骂为冷血动物。”这主要反映了()A民众普遍的厌战心理 B舆论对军人的评价很低C民众救亡意识的增强 D舆论对滥抓壮丁的抗议解析:选C。1942年的中国正进行全民族的抗战。“今日壮丁逃兵役,人人骂为冷血动物”正反映了国统区民众救亡意识的增强。而“平时军人开小差,一般人夸为精明干练”中的“平时”意指国共内战时期,“开小差”被“夸为精明干练”,反映了反对内战思想,因而未被指责。14陈毅在中共七大胜利闭幕时写道:“百年积弱叹华夏,八载干戈仗延安。试问九州谁做主?万众瞩目清凉山。”(作为七大会场的中央大礼堂在延安清凉山下)下列叙述与其相符的是()八年抗战,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一直抗击着日军大部分兵力中共中央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军民成为抗战的中流砥柱延安是中国革命的圣地延安精神指引着中国前进的正确方向A BC D解析:选C。本题考查迁移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八年抗战,国共双方都有抗击日军兵力,抗战初期,日军主要兵力在正面战场,进入相持阶段后,敌后抗日根据地成为抗日中流砥柱,错误,正确,从材料中能够得出。15“祝捷的炮像雷声响,满街的爆竹,焰火飞扬。满山遍野是人浪!笑口高张,热泪如狂。”诗人罗家伦在凯歌中描绘了中国人民欢庆抗日战争胜利的狂欢景象。抗日战争的胜利()使中国走上了独立、民主、富强的道路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是中国第一次取得反帝斗争的完全胜利极大地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A BC D解析:选B。本题主要考查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抗日战争是中国第一次取得反帝斗争的完全胜利。洗刷了民族耻辱,因此增强了人民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但并没有从此走上独立、民主、富强的道路,随后又发生了解放战争。二、非选择题(16题20分,17题20分,共40分)162011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6周年,而在116年前的中日甲午战争中,中国却以战败而告终。这一胜一败的结局给后人留下了深刻的反思。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明治维新后,日本制定了第一期征服台湾,第二期征服朝鲜,第三期征服满蒙,第四期征服支那,第五期征服世界的对外扩张战略。1887年日本政府制定了清国征讨方略,决定在1892年前完成对华作战的准备,进攻的方向是朝鲜、辽东半岛、山东半岛、澎湖列岛、台湾、舟山群岛。材料2:中日战争前,英国泰晤士报驻东京记者布林克莱在一篇题为朝鲜和他的邻居的报道中说:“(日本)比中国人自己更清楚地知道(中国)每一省可以抽调多少人出来作战”。材料3:在战争危险日益迫近的紧要关头,清政府以财政紧张为由,削减军费预算;而甲午孝钦皇太后六旬万寿庆典,先是修三海,共花费白银600万两,其中挪用海军经费437万两,后又修建颐和园,耗资1 000万两,挪用海军军费750万两。材料4:清政府自始即采取求欧洲列强干涉,速行终止中日战争之政策,李鸿章屡求各国代表援助,且电讯其驻欧洲各国之使臣,使直接哀求各驻在国之政府。(1)据上述材料,说明中日甲午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6分)(2)据材料3、4,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甲午战争中中国战败的必然性。(6分)(3)抗日战争的胜利,在中华民族的复兴史上占有重要历史地位,结合所学相关知识,简要分析抗日战争在中华民族复兴史上的重大作用和影响。(8分)解析:答好第(1)问的关键要注意提取材料的信息,从日本制定大陆政策、作好战备、搜集情报等方面,说明日本是蓄意挑起战争的。第(2)问要注意把材料的信息与课本知识相结合方能回答全面。第(3)问要注意设问角度。答案:(1)明治维新后,日本制定大陆政策,把征韩侵华作为对外侵略的首要目标;发动侵华战争成为日本的既定国策。早在甲午战争之前日本在军事上已做好侵华战争的准备,并加紧搜集情报,对中国状况了如指掌。(2)清政府的腐朽,是战败的主要原因。慈禧太后竟在国家危难之际,削减军费开支,大搞万寿庆典,不惜挪用军费。清政府不认真备战,奉行“避战自保”的政策。外交上寄希望于欧洲列强的调和。(3)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近百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外来侵略斗争的完全胜利,也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因此抗战的胜利,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二战后,中国成为联合国创始国和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武装力量,在抗日战争中迅速发展壮大,这就为解放战争的胜利和创建新中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7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材料2:60多年前的今天,1945年8月15日,一个令中国人民欢欣鼓舞、倍感自豪的日子: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这是近代100多年以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敌入侵取得的第一次完全胜利,是中华民族从衰败走向振兴的重大转折点。在这场与日本侵略者展开的殊死搏斗中,中国人民表现出巨大的民族觉醒,空前的民族团结,万众一心,前仆后继,彻底打败了侵略者。中国共产党代表全中国人民的意志,领导和推动了伟大的抗日战争,浴血奋战于抗战最前线,成为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新华网请回答:(1)根据材料1的两幅图片,概括日军侵华暴行。(6分)(2)根据材料2,分析抗日战争胜利的最主要原因、最重要的历史意义,并指出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的历史地位。(8分)(3)和平、友好、合作是中日关系发展的基础,近年来,日本制造了哪些不利于中日友好的事端?针对目前中日关系的状况,如果向外交部长进言,谈谈你的看法和建议。(6分)解析:近代史上,日本主要以侵略中国为主,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新中国成立后,中日关系逐步改善,实现正常化。但“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发展中日关系,需要正视历史。在亚太地区,中日关系影响世界的稳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