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矿工的相对剥夺感及其影响因素_第1页
青年矿工的相对剥夺感及其影响因素_第2页
青年矿工的相对剥夺感及其影响因素_第3页
青年矿工的相对剥夺感及其影响因素_第4页
青年矿工的相对剥夺感及其影响因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青年矿工的相对剥夺感及其影响因素以山西某煤矿青年矿工为例社会学专业学生 王佳鹏指导教师 屈 勇摘要:通过对青年矿工的调查研究表明,青年矿工的物质横向相对剥夺感总体比较低,但青年矿工在管理决策机会方面的非物质横向相对剥夺感却较高;青年矿工与过去生活相比而产生的物质相对剥夺感总体比较低,但青年矿工在住房保障方面与价值期待相比而产生的物质相对剥夺感却比较高;青年矿工与过去相比在晋升机会方面的非物质纵向相对剥夺感比较强,而青年矿工与价值期待相比而产生的非物质纵向相对剥夺感总体都比较高。青年矿工相对剥夺感的这些特点是社会歧视、参照群体和个人价值等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为了避免青年矿工的相对剥夺感会导致不利于社会甚至反社会的后果,而必须对青年矿工的相对剥夺感进行疏导和调适。关键词:青年矿工;相对剥夺感;社会疏导Research on the Conditions and Factors Affecting Youth Miners Sense of Relative DeprivationCase Research of X Coal Mine in Shanxi ProvinceStudent majoring in sociology Wang JiapengTutor Qu YongAbstract:The results from the survey on youth miners show that youth miners material and horizontal sense of relative deprivation is relatively low, but youth miners non-material and horizontal sense of relative deprivation in management opportunities is higher; Youth miners material sense of relative deprivation compared to the past live is relatively low, but youth miners material sense of relative deprivation compared with the expected value in house security is higher; Youth miners non-material and vertical sense of relative deprivation compared with the past in the promotion is more strong, and youth miners non-material and vertical sense of relative deprivation compared with the expected value is higher. These features of youth miners sense of relative deprivation are the result of interaction between variety factors, such as the personal vale, reference group and social exclusion. In order to avoid the harmful consequences or even anti-social consequences which may lead by the youth miners sense of relative deprivation, so it is necessary to ease and regulate the youth miners sense of relative deprivation.Key words: youth miners; sense of relative deprivation; social counseling引言改革开放以来的三十年被学者们普遍称为社会转型期,不仅意味着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和市民社会的推进,而且也意味着人们社会心态的变化。近年来,在政府、各种社会组织及个人的努力下,我国的客观剥夺状况虽然得到改善,但是相对剥夺问题却突现出来。116-17相对剥夺感作为一种群体心理,无论对于个人心理健康 ,还是对于群体(组织)的整合,以及社会稳定都具有重要的影响。作为社会底层群体之一的青年矿工 底层群体(subalternate groups)与下层阶级(underclass)不同,它不仅仅指生活状况较差、处在社会结构底层的人群,而且往往与精英相对使用,强调其不同于精英的独特的行动逻辑和政治空间。(参见吕鹏社会学家茶座2006年第五期是下层阶级还是底层群体?一文)不仅报纸等许多媒体将矿工作为底层群体,也有许多学者也直接将矿工视为底层群体,如景军(见泰坦尼克定律:中国艾滋病风险分析一文)、于建嵘(见中国工人阶级状况一书及其相关论文)等。,随着国有企业改革,不仅没有老一辈矿工曾经有过的“铁饭碗”,而且再加上青年特有的叛逆性,从而使得青年矿工的相对剥夺感显得较为强烈。本文将首先综述相对剥夺感研究现状,然后对青年矿工的相对剥夺感及其影响因素进行探讨,最后提出对青年矿工的相对剥夺感进行疏导和调适的对策建议。一、文献回顾目前学术界针对青年矿工的研究很少,有关青年矿工相对剥夺感的研究更是缺乏,因此我们将研究综述扩大范围为相对剥夺感研究现状。我国学者有关相对剥夺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特定群体的相对剥夺感的现状及原因;二是相对剥夺感的社会后果及其预防。(一) 相对剥夺感的现状及原因严格地说,任何人和任何群体都具有相对剥夺感,只是程度不同,但是由于相对剥夺感过于强烈可能引起不利的社会后果,因而相对剥夺感较强的群体就成为学者和各种机构关注的焦点。当前我国相对剥夺感较强的群体有农民工和城市居民。1城乡体验差距和制度壁垒是农民工相对剥夺感产生的主要原因李强的研究表明,随着农民工的客观剥夺和多阶剥夺状况得到改善,相对剥夺问题会渐渐显露出来。当绝对剥夺弱化后,相对剥夺感成为矛盾的主要方面。116-17另一项研究则具体表明,农民在农村的时候,并没有亲身体验到城乡差距,但是一旦进入到城市,这种差距就立即显现在他们面前。城市的繁华富裕与他们的社会地位和微薄的收入形成强烈对比,相对剥夺感极易产生。据相关调查发现,同样的岗位上,做相同的工作,在新生代农民工与当地城市人收入的比较方面,有超过三分之二的新生代农民工感觉到了“同工不同酬”的存在。新生代农民工感到进城之后,在与城市人一起工作、生活中,产生了一种相对剥夺感。新生代农民工这种相对剥夺感,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社会结构所构筑的用工制度、户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壁垒造成的。他们也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打破这些制度壁垒,与城市居民“平起平坐”,享受市民待遇,当他们屡遭失败之后,这种相对剥夺感就会越来越强烈,最终会形成一种反城市心态。2即农民工相对剥夺感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农村生活经历与城市体验的巨大差距,而各种制度上的限制又进一步强化了他们的相对剥夺感。2参照群体和价值冲突是城市居民相对剥夺感产生的主要原因李强指出,与农民工相对,城市普通居民总是以富翁、老板为参照群体,于是产生了较强的相对剥夺感。117郭星华教授进行的关于城市居民心态的问卷调查表明 ,我国城市居民的相对剥夺感相当强烈 ,尽管人们的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了,但人们普遍感到自己的相对社会地位和相对经济收入下降了。3这点与李强基本一致,即城市居民选择的是地位和收入都较高的参照群体,于是感到自身地位和收入的相对下降,但她进一步认为城市居民产生相对剥夺感的主要原因不仅仅是参照群体的不同,更重要的是利益的调整和价值观念的冲突。(二) 相对剥夺感的后果相对剥夺感产生的直接原因我们可以归之为与某个参照系的比较,但是其程度大小及条件的不同则会引起不同的社会后果:1相对剥夺感影响人们的心理健康和生活幸福感相对剥夺感是一种群体心理,较强的相对剥夺感会导致人们心理上的不平衡和失落感严重,从而影响心理健康与生活幸福感。4可见,相对剥夺感虽是群体心理,但却与每个人的心理和生活息息相关。2相对剥夺感可能引起一系列社会问题美国社会学家William Julius Wilson的真正的穷人一书的第一章就题为“剥夺的循环与有关底层阶级的争论”。51970年代中期,美国城市聚居区的各种社会问题日益严重:失业、少女怀孕、未婚生育、女性户主家庭、福利依赖和严重犯罪的比率达到灾难性的程度。尽管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错综复杂,对这些问题的各种解释也都争论不休,但无疑地,剥夺的循环,尤其是聚居区底层阶级主观上的相对剥夺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3相对剥夺感影响组织团结和工作效率李汉林等通过对满意度和相对剥夺感的分析,以达到对不同的单位成员在单位中的行为可能性或倾向性进行阐述甚至预测的目的。其研究表明,单位成员在资源获取和支配、收入差距及地位等的不同会导致不同程度的满意度和相对剥夺感进而影响其行为。在资源获取和支配、收入差距及地位等方面处于弱势的人,其相对剥夺感比较强,采取依赖性行为和非制度化途径的倾向或可能性也比较大,进而影响组织团结。6另一项研究表明,相对剥夺感不但影响组织的团结与整合,而且对于员工的工作效率和工作积极性也有影响。7因此,对于一个组织而言,相对剥夺感不仅会影响到组织成员的工作效率,而且也会影响组织的整合度。4相对剥夺感达到一定程度可能引起社会运动,不利于社会稳定解释相对剥夺感导致社会不稳定的理论主要有三种,李强将其归纳为:J曲线理论、隧道理论与ABX理论,117-22其中以J曲线理论最为有名,该理论的代表人物有戴维斯和格尔。8J曲线理论实际是对托克维尔在旧制度与大革命中观点的进一步解释。托克维尔认为,不稳定发生在经济增长和政治自由化的条件下。而J曲线理论则进一步认为,生活状况的改善会导致人们产生更高的期望值。当期望值增长得比客观状况改善的速度快时,差距就会拉大,就会导致更高程度的被剥夺感。978由此可见,相对剥夺感很可能成为社会运动和社会革命的诱因。以上学者对相对剥夺感的社会后果及其预防的研究相对比较全面而具体,这将有助于我们评估青年矿工相对剥夺感的后果并提出相应的疏导措施。但是有关特定群体的相对剥夺感的实证研究中,很少涉及到青年矿工这个底层群体,并且在研究中主要采用定量研究方法。另外对特定群体相对剥夺感的影响因素的分析也比较单一,如城乡体验差距和制度壁垒是影响农民工相对剥夺感的主要因素,利益调整和价值冲突是影响城市居民相对剥夺感的主要因素,而没有综合分析各种因素对特定群体相对剥夺感的影响。本文将用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综合地分析青年矿工的相对剥夺感及其影响因素。二、 研究设计(一) 研究对象我们所选取的煤矿为中国建立最早的矿之一,抗日战争时期已经建立,国家“一五”计划期间得到重点建设,近年又进行股份制改革。该矿隶属于山西潞安集团公司,从2003年开始每年会招收100名左右的青年矿工,到集团公司培训几个月后就正式上岗。本文的研究对象就是那些初中或高中毕业后进入该矿工作的青年矿工,他们的年龄在18岁到35之间。(二) 研究方法本文采用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主要通过问卷调查法测量青年矿工的相对剥夺感现状,然后通过深入访谈进一步分析影响青年矿工相对剥夺感的主要因素。1问卷调查法(1)操作化相对剥夺感最早由斯托夫提出,而后默顿对其进行了系统阐述。10默顿认为,相对剥夺感“最有核心意义的部分就是强调相对的社会体验和心理体验。11相对剥夺感本质上是一种群体心态,因而对其测量主要采用主观测量法。本文采用美国社会学家古尔的定义,他认为相对剥夺是行动者对价值期待和价值能力不一致的认知。978因此相对剥夺感的产生就包括三个维度:与其他参照群体的比较、与自己过去生活的比较、与自己价值期待的比较,其中第一方面被称为横向相对剥夺,后两方面被统称为纵向相对剥夺。12根据比较内容的不同,可以将相对剥夺感分为物质相对剥夺感和非物质相对剥夺感。物质相对剥夺感可以从经济收入、福利待遇、社会保障三个方面测量,分别操作化为如下指标:工资、奖金、医疗和住房保障,其中由于我们的研究对象主要是青年矿工,所以社会保障中主要选取了医疗和住房,而没有选择养老保障。非物质相对剥夺感可以从青年矿工的权利意识、个人发展机会和人际关系三个方面测量,具体操作化为参与管理决策机会、晋升机会和人际关系满意度三个指标。(2)问卷基本结构问卷中第1- 5题为被调查者的基本情况,包括年龄、性别、教育程度、工龄等。相对剥夺感的具体测量指标在问卷上对应的问题如下表:表1 问卷结构比较的维度横向相对剥夺感纵向相对剥夺感比较的内容与周围人的比较与自己过去的比较与自己价值期待的比较物质相对剥夺工资收入61422奖金71523社会保障医疗81624住房91725非物质相对剥夺参与管理决策机会101826晋升机会111927人际关系122028总体情况132129(注:表中数字为相对应的题号,详细问题见附录A:关于青年矿工相对剥夺感的调查问卷)(3)抽样方案及实施该矿共有500多名青年矿工,他们分别住在两栋青年公寓,每栋五层,每层有16个房间,每间住4人,有个别房间无人居住或存货物。所以,按照宿舍床位进行等距抽样收集资料会比较方便。首先对每间中的4个床位按照从门到窗、从左到右的顺序编号为1到4的数字代号,然后从1到4中随即抽取,抽到3,再根据事先的编号对每个宿舍的3号床位进行调查。这样,每个宿舍中的住在3号铺上的人就构成了我们的样本,对于个别无人居住的房间可以将其隔过,而对样本没有影响。共发放150份问卷,收回138份,回收率为92%,其中有效问卷116份,有效回收率为77.3%。(4)问卷资料的处理所有的数据录入SPSS,使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5)样本的基本情况样本基本情况如下表2。表2 样本分布情况性别男 90.5%女 9.5%年龄28岁及以上 22.4%27-22岁 71.6% 21岁及以下 6.0%教育程度小学及以下 20.7%初中 36.2%高中 44%大专或中专 5.2%家庭所在地农村 56.9%乡镇 44%县城 5.2%市里 0.0%工龄0.5-3年 95.7%3年以上 4.3%总计116 (100%)2访谈法(1)个案选取及其基本情况主要通过熟人介绍的方式选取了8位青年矿工进行深入访谈。个案基本情况见表3,由于矿工中很少女性,所以个案都是男性,年龄都也相差不大,8人中有一人已婚,一个是高中毕业。访谈个案基本情况如下表3。表3 访谈个案基本情况个案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教育程度1男22未婚高中2男25未婚初中3男24已婚初中4男22未婚初中5男23未婚初中6男20未婚初中7男23未婚初中8男21未婚初中(2)访谈提纲通过访谈以深入了解青年矿工的相对剥夺感,尤其是影响青年矿工相对剥夺感的各种因素。因此访谈内容既包括被访者的性别、年龄等基本情况,也包括他们的工作时间、待遇及权利机会等状况,主要内容是了解各种因素对青年矿工相对剥夺感的影响。访谈提纲、访谈基本内容分别见附件B和附件C。(3)访谈资料的整理在对个案进行编码的基础上,进行质性分析。编码方法为:以英文case的首字母C代表案例,如C1代表案例1;以question的首字母Q代表问题,如Q1代表问题1;以answer的首字母A代表对问题的回答,如A1代表对问题Q1的回答。比如“C1-A1”代表个案1(C1)对问题1(Q1)的回答为(A1)。三、青年矿工相对剥夺感的现状根据比较的维度,相对剥夺感可分为横向相对剥夺感和纵向相对剥夺感,我们首先分析青年矿工的横向相对剥夺感,然后再分析青年矿工的纵向相对剥夺感。(一)青年矿工的横向相对剥夺感根据比较的内容,横向相对剥夺感又可以分为物质横向相对剥夺感和非物质横向相对剥夺感。下面,首先分析青年矿工的物质横向相对剥夺感,然后再分析青年矿工的非物质横向相对剥夺感。1.青年矿工的物质横向相对剥夺感青年矿工的物质横向相对剥夺感就是指青年矿工在物质方面与周围同事相比而产生的相对剥夺感。根据我们的操作化,青年矿工的物质横向相对剥夺感就是指青年矿工在工资、奖金、保障方面与周围同事相比而产生的不满。具体地,青年矿工与周围同事在工资、奖金、保障方面比较而产生的主观评价如表4。表4 青年矿工的物质横向相对剥夺感(N=116)很高比较高差不多比较低很低工资收入8.5%25.9%32.8%30.2%2.6%奖 金20.7%16.4%26.7%26.7%9.5%医疗保障10.3%21.6%31.0%26.7%10.3%住房保障16.4%16.4%31.9%27.6%7.8%从表4可以看出,有32.8%的青年矿工认为自己的工资收入比周围同事较低或很低;有36.2%的青年矿工认为自己的奖金比周围同事较低或很低;有37.0%的青年矿工认为自己的医疗保障比周围同事较低或很低;有35.4%的青年矿工认为自己的住房保障比周围同事较低或很低。总体而言,青年矿工在工资、奖金、保障方面与周围同事相比而产生相对剥夺感的人数均在32%-37%之间,即青年矿工与周围同事相比而产生的物质相对剥夺感总体上比较低,也即青年矿工的物质横向相对剥夺感比较低。2.青年矿工的非物质横向相对剥夺感青年矿工的非物质横向相对剥夺感就是指青年矿工在非物质方面与周围同事相比而产生的相对剥夺感。根据我们的操作化,青年矿工的非物质横向相对剥夺感就是指青年矿工在管理决策机会、晋升机会、人际关系方面与周围同事相比而产生的不满。具体地,青年矿工与周围同事在管理决策机会、晋升机会、人际关系方面比较而产生的主观评价如表5。表5 青年矿工的非物质横向相对剥夺感(N=116)很多/很满意比较多/比较满意差不多比较少/比较不满意很少/很不满意管理机会5.2%13.8%13.8%37.1%30.2%晋生机会13.8%17.2%20.7%27.6%20.7%人际关系14.7%19.0%33.6%25.0%7.8%由表5可知,有67.2%的青年矿工认为自己的管理决策机会比周围同事较低或很低;有48.3%的青年矿工认为自己的晋升机会比周围同事要较低或很低;有32.8%的青年矿工对自己的人际关系比较不满意或很不满意。由此可见,青年矿工与周围同事相比在管理决策机会方面的相对剥夺感比较高,即青年矿工在管理决策机会方面的非物质横向相对剥夺感较高。(二)青年矿工的纵向相对剥夺感根据比较的内容,纵向相对剥夺感也可以分为物质纵向相对剥夺感和非物质纵向相对剥夺感。下面,首先分析青年矿工的物质纵向相对剥夺感,然后再分析青年矿工的非物质纵向相对剥夺感。1.青年矿工的物质纵向相对剥夺感青年矿工的物质纵向相对剥夺感就是指青年矿工在物质方面与自己过去的生活或价值期待为参照而产生的相对剥夺感。具体地,与过去生活和价值期待相比,青年矿工对自己的工资、奖金、保障的主观评价如表6和表7。表6 以过去生活为参照而产生的物质相对剥夺感(N=116)很高比较高差不多比较低很低工资收入6.0%23.3%29.3%23.3%18.1%奖 金14.7%15.5%23.3%23.3%23.3%医疗保障8.6%18.1%37.1%18.1%18.1%住房保障16.4%19.0%20.7%21.6%22.4%表6是青年矿工与过去生活相比而对自己工资收入、奖金和保障的主观评价,从中可以看出,有41.4%的青年矿工认为自己的工资收入比过去要较低或很低;有46.6%的青年矿工认为自己的奖金比过去要较低或很低;有36.2%的青年矿工认为自己的医疗保障比过去要较低或很低;有44.0%的青年矿工认为自己的住房保障比过去要较低或很低。由此可见,与过去生活相比,青年矿工在工资收入、奖金和保障方面有相对剥夺感的人数均在36%-47%之间,即青年矿工与过去生活相比而产生的物质相对剥夺感总体比较低,也即青年矿工的物质纵向相对剥夺感比较低。表7 以价值期待为参照而产生的物质相对剥夺感(N=116)很高比较高差不多比较低很低工资收入16.4%17.2%12.1%33.6%20.7%奖 金6.9%15.5%38.8%21.6%17.2%医疗保障7.8%12.1%39.7%27.6%12.9%住房保障3.4%16.4%17.2%34.5%28.4%表7是青年矿工与价值期待相比而对自己工资收入、奖金和保障的主观评价,从中可以看出,有54.3%的青年矿工认为自己的工资收入比自己所期待的收入要较低或很低;有38.8%的青年矿工认为自己的奖金比自己所期待的奖金要较低或很低;有40.5%的青年矿工认为自己的医疗保障比自己所期待的医疗保障要较低或很低;有62.9%的青年矿工认为自己的住房保障比自己所期待的住房保障要较低或很低。由此可见,与价值期待相比,青年矿工在住房保障方面的相对剥夺感较强。2.青年矿工的非物质纵向相对剥夺感青年矿工的非物质纵向相对剥夺感就是指青年矿工在非物质方面以过去生活或价值期待为参照而产生的相对剥夺感。具体地,青年矿工与过去生活和价值期待相比而对自己的管理决策机会、晋升机会、人际关系的主观评价如表8和表9。表8 以过去生活为参照而产生的非物质相对剥夺感(N=116)很多/很满意比较多/比较满意差不多比较少/比较不满意很少/很不满意管理机会11.2%12.1%29.3%35.3%12.1%晋生机会8.6%14.7%24.1%33.6%19.0%人际关系16.4%25.9%25.9%23.3%8.6%表8是青年矿工与过去生活相比而对自己的管理决策机会、晋升机会和人际关系的主观评价。从表8看出,有47.4%的青年矿工认为自己的管理决策机会比过去要较少或很少;有52.6%的青年矿工认为自己的晋升机会比过去要较少或很少;有41.9%的青年矿工对自己的人际关系比较不满意或很不满意。由此可见,与过去生活相比,青年矿工在晋升机会方面的相对剥夺感比较强。表9 以价值期待为参照而产生的非物质相对剥夺感(N=116)很多/很满意比较多/比较满意差不多比较少/比较不满意很少/很不满意管理机会4.3%16.4%19.0%32.8%27.6%晋生机会5.2%12.1%20.7%30.2%31.9%人际关系4.3%12.1%19.8%34.5%29.3%表9是青年矿工与价值期待相比而对自己的管理决策机会、晋升机会和人际关系的主观评价。从表9看出,有60.4%的青年矿工认为自己的管理决策机会比自己所期望的管理机会较少或很少;有62.1%的青年矿工认为自己的晋升机会比自己所期望的晋升机会要较少或很少;有63.8%的青年矿工与价值期待相比而对自己的人际关系比较不满意或很不满意。由此可见,与价值期待相比,均有60%以上的青年矿工在管理决策机会、晋升机会、人际关系方面具有相对剥夺感,即青年矿工与价值期待相比而产生的非物质相对剥夺感总体比较高。以上分析表明,在青年矿工的横向相对剥夺感中,青年矿工的物质横向相对剥夺感总体比较低,但青年矿工在管理决策机会方面的非物质横向相对剥夺感较高。在青年矿工的纵向相对剥夺感中,青年矿工与过去生活相比而产生的物质纵向相对剥夺感总体比较低,但与价值期待相比,青年矿工在住房保障方面的相对剥夺感较强;青年矿工与过去相比在晋升机会方面的非物质纵向相对剥夺感比较强,青年矿工与价值期待相比而产生的非物质纵向相对剥夺感总体都比较高。四、影响青年矿工相对剥夺感的因素上文主要讨论了青年矿工的相对剥夺感状况,但是青年矿工相对剥夺感主要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呢?个案访谈与问卷调查相比虽然缺乏代表性,但是却可以深入了解被访者的想法,因此我们将在深入访谈基础上探讨这个问题的答案。我们可以将影响青年矿工相对剥夺感的因素分为三类:社会因素、参照群体因素和个人因素,正是这三类因素的相互作用在影响着青年矿工相对剥夺感的强弱及具体特点,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青年矿工特殊的社会情境,即所受到的社会歧视或排斥。(一)社会歧视或排斥对青年矿工相对剥夺感的影响个人价值和参照群体是青年矿工相对剥夺感的影响因素,但是青年矿工的个人价值以及参照群体的选取又受到一定社会情境的影响。社会情境构成了青年矿工形成自己价值及选取参照群体的框架,而最重要的社会情境就是他人对青年矿工这个群体的态度和评价。因此,我们将分析青年矿工的社会情境对其相对剥夺感的影响,具体则是社会(他人)对青年矿工的态度与其相对剥夺感的关系。在社会情境上,社会歧视和排斥也是青年矿工相对剥夺感的影响因素之一。歧视主要指的是一种态度,而排斥主要指的是一种行为,二者相互联系。社会歧视和排斥构成了青年矿工的主要社会情境。矿工作为一项最危险最辛苦的职业,跟农民工一样处在社会结构的底层,一般都是农村人外出从事矿工,因而社会大众对该职业的态度主要是两种:同情或歧视。这两种态度正起到了加深青年矿工相对剥夺感的功能。如一位矿工所说:“以前做矿工可是一件很光荣的事,现在矿工好像听着挺难听,出去别人我做什么的,我都不好意思说是矿工,实在不行就说在电厂上班”(C5-A4),还有矿工认为“按理说,我这个年龄在村里不少已经结婚啦,但是我还是单身。矿工老婆不太好找,本地女的基本都想嫁出去,都不愿意嫁给矿工。因为感觉有些危险,说不定哪天就没了,其实也没他们想的那么危险的”(C2-A6)。由于矿工的职业评价较低,所以青年矿工出去不会说自己是矿工,社会对矿工这种职业的歧视导致了青年矿工采取隐瞒自己真实职业的选择;而当地女子很少嫁给矿工,则说明当地人对矿工具有一定的排斥性。在社会歧视和排斥的情境中生活的青年矿工,由于不断体验到与一般人不同的经历,其相对剥夺感则较强。(二)参照群体对青年矿工相对剥夺感的影响上述调查和分析发现,青年矿工的纵向相对剥夺感比横向相对剥夺感强,但这并不是说青年矿工的横向相对剥夺感就比较弱或不存在。在问卷设计中笼统地将问题设计为“与周围人相比”,而没有区分周围的不同人,因而横向相对剥夺感不是很强。但是在访谈中发现,青年矿工的横向相对剥夺感与参照群体有关,由于相对剥夺感是通过与参照群体的比较而产生的,因此选取不同的参照群体则产生的相对剥夺感也会不同。参照群体可以是外群体,也可以是内群体。在访谈中,青年矿工常会与老矿工相比较,在青年矿工内部也会相互比较,如井下工作的矿工与井上工作的矿工的比较、已婚矿工与未婚矿工的比较等。1.以外群体为参照群体对相对剥夺感的影响青年矿工与老矿工由于年龄、工作及待遇等都不同,因而老矿工群体相对于青年矿工群体来说是一种外群体。青年矿工与老矿工相比由于工龄短、经验少,所以待遇也较差。队长、组长等管理职位一般都也是老矿工担任的。有青年矿工认为“他们(老矿工)工作时候自己不干,只是让我们去做,就算去干活也只干轻松的,把重活都交给我们,最后工资奖金却比我们高几倍,这不是我们工作他们拿钱吗?”(C2-A4)。还有青年矿工认为“有许多老工人一周还不上一天的班,反正跟那些人也熟了,有人帮着划个到,最后不工作干拿工资的也不少呢”,“不过他们这样只能拿到基本工资,没有奖金,基本的保障也有的,我们这么辛苦也不过拿那点钱,他们不动白拿钱!”(C3-A4)由此可见,青年矿工不仅拿自己与老矿工进行比较,而且认为老矿工的待遇比他们高是不太合理的,所以对老矿工的意见也比较大,即把老矿工作为参照群体时,青年矿工的相对剥夺感比较强。2.以内群体为参照群体对相对剥夺感的影响在青年矿工内部也会存在一些差异,所以不同的青年矿工内部也会进行不同程度的比较,即以内群体作为参照群体。在访谈中我们了解到在青年矿工内部,井下工作的矿工通常会与井上工作的矿工进行比较,已婚青年矿工通常会与未婚青年矿工比较。井下工作的青年矿工当以井上的工作矿工为参照群体时,其相对剥夺感就相对较强。据了解,井下的矿工工作繁重但待遇较高,而井上的矿工工作比较轻松但待遇相对较低,他们的待遇差别不算很大,大概在300-500元之间。但多数人在井下工作,只有少数人在井上。相对而言,井下的矿工都期望自己可以到井上工作,因而跟井上矿工比较其相对剥夺感就会比较强。正如一位矿工所说“上面(井上)的人太好了,工作轻,钱也不算少,而且时间上也比较随便,不是迟去就是早回,而我们虽然钱他们多点,但却早期到晚回,辛苦不说,危险也比他们大,我也想到井上工作,可是一般上不来”(C6-A4)。已婚青年矿工当以未婚青年矿工为参照群体时,其相对剥夺感较强。尽管青年矿工大多为20岁左右,超过30很少,但由于当地农村结婚都比较早,很多人在18岁左右就已经成家。所以,在青年矿工中也有不少已经结婚生子的,他们的生活负担比较重,待遇却跟未婚矿工一样,因而他们的相对剥夺感要比未婚矿工强。正如一位已婚青年矿工所说:“我初中毕业后在村里附近一个铁厂工作了2年,后来就结婚了,再后来就来到这里工作,现在孩子都上幼儿园了,可是还拿那么点钱,比那些新来的多不了多少,父母孩子还都要照顾,实在是不好办。”“我这拖家带口的却跟那些单身的一样,最起码厂里应该特殊照顾下我们这些已经成家的,比如分间房子,我不能住在单身宿舍,一个月才回家几次吧?”(C3-A4)。上面的分析表明,在外群体上,当青年矿工以老矿工为参照群体时,其相对剥夺感比较强;在内群体上,井下工作的矿工当以井上工作的矿工为参照群体时,其相对剥夺感较强,已婚青年矿工以未婚矿工为参照群体时,其相对剥夺感要强。由此可见,青年矿工的参照群体即可以是外群体,如老矿工,也可以是内群体,如井下矿工与井上矿工的比较,已婚矿工与未婚矿工的比较,并且选择的参照群体不同,其相对剥夺感也会不同。如在外群体上,青年矿工较少选择厂矿领导为参照群体,即时以其为参照群体时,青年矿工的相对剥夺感也比较低,正如一位矿工所说“那些领导虽说比我们待遇好很多,但是那说明他们有本事,要我们去做,我们还做不了阿!”(C3-A4)。(三) 个体的价值观念对青年矿工相对剥夺感的影响青年矿工的个人因素主要包括年龄、性别、工龄、教育程度及个人价值观念等。从表2关于样本的基本情况可以看出,青年矿工在性别上90.5%的人是男性,在年龄上有71.6%的人在22-27岁之间,在教育程度上80.2%的人为初中或高中毕业,家庭所在地多数在农村或乡镇,在工龄上都比较短,即青年矿工在性别、年龄、教育程度、家庭所在地和工龄等方面差异都不大,因此这些因素对他们的相对剥夺感的影响也不会显著。但是青年矿工的价值观念差异却比较大,尤其是有不同的公平理念,因而它对其相对剥夺感有重要影响。在谈话中,他们用的比较频繁的一个词就是“公平”、“平等”,但是他们对公平和平等的理解存在很大差异,甚至非常混乱。有的青年矿工理解的公平具有平均主义色彩,如一位青年矿工就认为公平就是“大家都一样,不能搞特权,特别是不能搞关系,大家干一样的事就得拿一样的”(C4-A4),有矿工甚至认为“公平是靠自己争取的,有关系有特权也是本事,人家付出那么大代价托人找关系花钱请客,难道你不让人用,那他白费力气,不也不公平了?”(C7-A4)。在公平理念上的差异又导致相对剥夺感的不同。与上述两类人不同的价值观念相对应,他们的相对剥夺感也不同,前者的相对剥夺感就比后者强烈。前者认为“很多人搞关系不费力气,却拿着跟我们一样的钱,太不公平了”(C4-A4),而后者则认为“我付出代价就应该给我回报,这才是公平,否则我才不公平呢”(C7-A4)。个人因素、参照群体因素、社会因素三类因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比如青年矿工的价值观念与社会价值是紧密联系的,而且具有不同价值的青年矿则会选择不同的参照群体,对社会歧视或排斥的主观感受也会有所差异。因而,青年矿工的相对剥夺感并不是其中一个因素或几个因素单独作用的结果,而是几种因素多元互动的结果。最后我们可以将上述有关青年矿工相对剥夺感的影响因素与农民工和城市居民相对剥夺感的影响因素进行比较。前面综述部分指出农民工相对剥夺感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城乡体验的巨大差距和种种制度壁垒,而青年矿工的相对剥夺感则较少受到这些因素的影响。因为他们本身来自农村,煤矿一般也都在乡镇,因而较少感受到强烈的城乡差距;又因为他们作为国有股煤矿的一名员工,本身是制度内的正式就业,而不像很多农民工那样是处于制度外的非正式就业,所以受到的制度限制也相对较少。与城市居民相比,青年矿工相对剥夺感同样受到参照群体和价值观念的影响,不同之处在于郭星华仅仅指出利益调整是影响城市居民相对剥夺感的重要因素,而我们对青年矿工相对剥夺感的研究表明,利益调整并不必然影响青年矿工的相对剥夺感,只有利益调整导致绝对剥夺强烈或引起青年矿工产生不公平感时,才会对青年矿工的相对剥夺感产生重要影响。五、青年矿工相对剥夺感的疏导与调适上文我们分析了青年矿工的相对剥夺感现状,并指出青年矿工地相对剥夺感受到个人、参照群体和社会等方面因素的影响。在文献综述部分我们已经指出相对剥夺感不仅会影响人们的心理健康和生活幸福感、工作效率和组织团结,而且可能引起一系列社会问题,甚至可能引发社会运动,不利于社会稳定。因而必须对其进行相应的控制以减少或消除相对剥夺感的不利影响。具体的措施可以分为两方面,一方面是宏观制度层面的疏导,另一方面是青年矿工的自我调适,二者相互联系,互为补充。(一) 疏导1.创造平等公平的社会价值,减少社会歧视和排斥前面分析表明,社会歧视和排斥是影响青年矿工相对剥夺感的因素之一,因此必须减少社会歧视和排斥,创造平等公平的社会价值。不管职业差别多大,收入差距多大,每个人都平等地享有基本的权利,每个人都应该平等地尊重他人,像尊重科学家一样尊重青年矿工。要做到这样,一方面要减少各种促使人们产生歧视与排斥的客观问题,两一方面则要引导人们树立正确合理的价值观念。2.完善“安全阀”制度,使青年矿工的相对剥夺感合法化相对剥夺感是普遍存在的,只是其程度不同,后果不同。因而关键的问题不是消除相对剥夺感,而是如何使青年矿工的相对剥夺感保持在较低程度,如何使其不产生严重的社会后果,如何使其以适当的方式得到发泄。这就需要建立和完善“安全阀“制度,使青年矿工的相对剥夺感合法化、制度化,使其在体制内得到解决,而不会威胁到现存制度。(二)调适青年矿工的自我调适包括两方面,一方面需要他们使自己适应社会,即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选取合适的参照群体,另一方面也要适当地使社会接受自己,即“以理维权、依法抗争。1树立正确的价值理念 不同的价值观念,尤其是不同的公平观,会导致不同的相对剥夺感。而无论在他们之间还是在他们与社会之间,青年矿工中的价值观念都相差较大,而且其中有些人的价值观有些偏激。因而青年矿工要加强自己的学习和修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2选取合适的参照群体 不同的参照群体也是相对剥夺感的影响因素之一,但是参照群体若与隶属群体差距较大,则会产生严重的相对剥夺感。因而青年矿工应该选取合适的参照群体,使参照群体跟隶属群体的差距不要过大,保持在一定范围内。3以理维权、依法抗争 青年矿工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选取合适的参照群体下,其相对剥夺感若依然很强,尤其是建立在客观剥夺基础上的相对剥夺感很强时,就需要以合法的途径表达自身的利益诉求,但其利益表达的方式必须是“以理维权、依法抗争”。否则,不但不能改善自身状况,反而会不利于社会发展与稳定。 青年矿工的自我调适和社会疏导是一体两面,二者必须相互补充、相互结合。如减少社会歧视和排斥,创造公平合理的社会价值与青年矿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是相互联系的,二者是社会价值与群体价值的关系;“安全阀”制度与青年矿工的“以理维权、依法抗争”是相对应的,二者是社会制度与群体维权策略的关系。相对剥夺感作为一种群体心理,意味着潜在的行为可能性,就想火山一样一旦爆发,后果不堪设想。因此,对青年矿工相对剥夺感的疏导和调适非常重要,这不仅有助于青年矿工自身及该煤矿的发展,而且有助于社会的稳定与和谐。本文主要分析了青年矿工的相对剥夺感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在青年矿工的横向相对剥夺感中,青年矿工的物质横向相对剥夺感总体比较低,但青年矿工在管理决策机会方面的非物质横向相对剥夺感较高。在青年矿工的纵向相对剥夺感中,青年矿工与过去生活相比而产生的物质纵向相对剥夺感总体比较低,但与价值期待相比,青年矿工在住房保障方面的相对剥夺感较强;青年矿工与过去相比在晋升机会方面的非物质纵向相对剥夺感比较强,青年矿工与价值期待相比而产生的非物质纵向相对剥夺感总体都比较高。青年矿工相对剥夺感的这些特点是社会歧视或排斥、参照群体因素和个体价值相互作用的结果。为了避免青年矿工的相对剥夺感对个体心理健康、组织团结和社会稳定产生不利影响,而必须采取相应的对策措施对其进行预防和控制。具体的措施包括宏观制度层面的疏导和青年矿工的自我调适,二者相互联系,互为补充。致谢写到这里,这篇论文已到尾声。毕业论文不仅是拿到学位的一个凭证,而且是对大学生活的总结,而毕业论文的完成则标着四年生活的结束。最后惟有以真挚的谢意结束这篇论文,也结束我的四年大学生活。谢谢四年里辛勤地为我们传道解惑的老师们!尤其是要感谢我的指导老师屈老师!谢谢那些跟我一起度过四年美好时光的同学们!谢谢那些使本文得以顺利完成的朋友们!参考文献:1 李强.社会学的剥夺理论与我国农民工问题J.学术界,2004(4):7-22.2 许传新.新生代农民工城市生活中的社会心态J.社会心理科学,2007(22):112-117.3 郭星华.城市居民相对剥夺感的实证研究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1(3):71-78.4 Richard G.Wilkinson,Kate E.Pichett.The problem of relative deprivation:why some societies do better than othersJ.Social scienceMedicine,2007(65):66-78.5 William Julius Wilson.真正的穷人:内城区、底层阶级和公共政策M.成伯清,鲍磊,张戎凡,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3-27.6 李汉林,李路路.单位成员的满意度和相对剥夺感J.社会学研究,2000(2):1-17.7 Jeng liu, arthur sakamoto. Relative deprivation, efficiency wages, and labor productivityJ.Research in social stratification and mobility,2007(23):305-341.8 周晓虹.现代社会心理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441-443.9 赵鼎新.社会与政治运动讲义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7:78-82.10 周晓虹.现代社会心理学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282-287.11 默顿.社会理论与社会结构M.唐少杰,齐心,等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6:387-397.12 王宁.相对剥夺感:从横向到纵向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7):19-25.附录A:问卷调查员_调查时间_ 问卷编号_关于青年矿工相对剥夺感的调查问卷 本调查主要是了解青年矿工的一些生活态度,请您认真阅读问卷中的每一道题目,并根据自身的实际感受作答。您只需按照问卷中的提问,在您认为合适选项的下画“”,或在“ ” 上填写合适的内容。(注意,除非题目中有说明,每题请选择一个选项作为答案)。该问卷为匿名填写,对于您所填信息,我们绝对保密。为了保证本次研究调查结果的准确性,请您如实地填写所有的问题。您的回答对于我们得出正确的结论很重要,希望能得到您的配合和支持,谢谢! 南京农业大学社会学系2007年11月一、个人基本情况1、 你的年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