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硕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题目:蜀汉政区地理研究所在学院 历史文化学院 年 级 2010级 专 业 专门史 学生姓名 凌富亚 指导教师 赵炳清 2012年 4 月 10 日 西华师范大学研究生处制蜀汉政区地理研究研究不同时代社会发展所处的具体地理情况,探析一些重大历史事件发生的地点与当地特殊的地理环境之间的必然联系,是历史地理学的重要任务。美国地理学家哈特向曾指出“地理工作者研究过去,不仅作为了解现在的锁钥,也为了它本身的地理内容。每一个过去时期,都有当时的“现在”地理情况,一系列连续时期的不同地理情况的比较研究,阐明了一个地区的地理变化。于是历史的时间量度和空间量度就合并起来。”(美C.R哈特向:地理学性质的透视,黎樵译,商务印书馆,1981第85页。) 一、选题的意义和目的 政区是国家为行政管理而划分的区域,也是相应的地方国家行政机关所辖的区域。历史政区地理“则是研究历史时期行政区划的沿革过程,并探索其变迁的原因和规律的学问,他是历史地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周振鹤西汉政区地理)研究地方政区的演变,能从一个侧面反映中国政治制度的特点和变迁,通过研究不同时代的政区,还可以描绘出不同时代的经济格局、经济发展水平、人口分布、风俗民情等等。 建国以来,我国历史地理学界在通代政区地理的研究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其代表有谭其骧先生主编的中国历史地图集。80年代后期,我国历史地理学的研究逐步由通代政区地理的研究向断代政区地理方面深化。目前这方面已经取得了可观的成果,如1987年周振鹤西汉政区地理的出版(人民出版社)、1999年李晓杰东汉政区地理(山东教育出版社)以及2010年陈健梅孙吴政区地理研究(岳麓书社)的出版。这些断代政区地理研究成果的取得,表明了蜀汉政区地理研究的可行性。此外,行政区划是一个政权行政制度的基础,直接关系到许多历史事件的因果,是历史学研究不可忽视的问题。从三国史的研究看,三国志的研究工作已经全方位展开,并在许多领域取得了相当的成果,2002年10月复旦大学组织的三国志国际学术研讨会汇集了三国志研究的历史学和文献学成果,而历史地理学的研究是其中的薄弱环节。蜀汉是我国历史上一个有较大影响的割据政权,因三国志无地理志,故造成历代史家对蜀汉的政区建置情况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虽学术界对蜀汉的政区有所研究,然多是一些地名定点的考释,而对于设置的原因、因循变化却较少分析,特别是对蜀汉新置政区尚无相关论著。而实际上,三国时期,蜀汉在东汉的基础上增置十二郡三十三县。在西南地区的行政建置上具有重要地位。同时,通过对文献的分析,大部分的蜀汉新置政区我们可以找到它的设置原因和历史背景,这对我们进一步探究蜀汉新置政区的特点及其设立后发挥的作用有很大帮助,从而可以进一步探究整个蜀汉政区发展演变的特点,体会三国时期人对地方制度的新思考。二、学术史回顾学界对蜀汉历史的研究,以往已有一定的成果,截止当前,主要侧重在以下几个方面:(一)侧重政治、制度视角研究。蜀汉政权的政治构成和制度建设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热点。从政治角度方面,白杨、黄朴民论蜀汉政权的政治分化(中国史研究2008年04期)一文中,分析了蜀汉政权内部各个势力的复杂关系,认为这些的关系交织在一起,对蜀汉政权政策的实施产生了实质性的制约,并影响着蜀汉政局的微妙变化,使看似平静、团结的蜀汉政权内部虚弱,逐渐走向灭亡。马冠朝“后刘备时代”蜀汉政权政治遗产清理(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一文中,对刘备去世后,蜀汉政权的基本特征及影响进行了论述。黄尚明蜀汉政治思想探索(襄樊学院学报2011年10期)一文叙述蜀汉政治思想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地域特征,两汉史成为蜀汉的重要政治工具,是蜀汉政治思想方面的一个特色。在制度角度方面,宗亮、张敏做了蜀汉封爵制度考(中华文化论坛2008年02期)一文,以封侯为中心,对蜀汉封爵制度展开全面的讨论。罗开玉蜀汉职官制度研究(四川文物2004年05期)一文通过对刘备当益州牧、汉中王时的职官构架 ,蜀汉王朝职官以及地方职官等方面的分类总结统计,整理出了蜀汉职官制度的大纲和基本体系。最后,又指出蜀汉官制的特点,如多承汉制,相权过大,官宦子弟入仕太便,文官武称,高位低职普遍等等。(二)侧重蜀汉民族政策研究。黄晓阳蜀汉“凉州” 和戎政策(成都大学学报1992年03期)一文系统的叙述了蜀汉在其北疆的少数民族政策,认为蜀汉在凉州的和戎策略,应当视作是其北伐战略的重要补充组成部分,兼有扩疆拓土和积蓄国力的双重意图,是诸葛亮“治实而不治名”为政风范的具体体现。黄崇成、高宏诸葛亮的民族政策及其对蜀汉政权的影响(边疆经济与文化2008年04期)一文中详细论述了诸葛亮“西和诸戎,南抚夷越”的民族政策,及其对蜀汉政权的深远影响。彭丰文论蜀汉南中政策与南中民族关系从谯周反对南逃论说起(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这篇论文深入考察了蜀汉统治时期、特别是统治中后期的南中政策与南中民族关系,认为谯周反对刘禅“南逃”的论说歪曲蜀汉统治南中的政策,夸大南中民族矛盾,抹杀蜀汉数十年来在南中的经营成果,目的是制造“南逃必亡”论,促使刘禅投降曹魏,从而维护益州士人私利,因此认为,“谯周劝降论中所述蜀汉时期的南中政策与南中民族关系状况的史料,不可简单地采信,对蜀汉几十年来、特别是统治中后期经营南中的成就,应予以充分肯定”。(三)侧重蜀汉军事方面研究。薛瑞泽蜀汉军队的后勤供应(军事历史研究2004年01期)一文认为蜀汉军队的后勤供应开始于夺取刘璋政权以后,诸葛亮在蜀汉军队的后勤供应方面发挥过重大的作用,建立了后勤供应制度。而后勤供应的不足,最终制约了蜀汉北伐的战果。许蓉生蜀汉军队的组成及其来源(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一文中详细论述了蜀汉政权在不同时期,其军事力量的不同组成部分,包括士兵的来源和部将的组成等。张鹤泉蜀汉镇戍都督论略(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8年06期),详细考述了蜀汉汉中、庲降、江州、永安都督的设置时间、历任长官,认为正是由于设置了这些镇戍都督,便在蜀汉国家的南方、北方、东方构成了比较稳固的防卫体系。(四)侧重蜀汉历史地理的初步研究。罗开玉蜀汉行政建置研究(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一文中系统地探讨了三国时期蜀汉的行政建制的构成及其特点。蜀汉行政建制主要有三大特点:1、继承汉制;2、战时军事管制已经深入到行政建制上,占有突出地位;3、大量新置郡,以凑足一个国家的框架。同时,罗文也对蜀汉的政区建置进行了初步的考证,但尚有许多值得商榷之处。宋杰汉中对三国蜀魏战争的影响(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一文详细的分析了汉中的历史地理背景,认为但是汉中对蜀魏双方的影响是不均等的,汉中之得失对蜀汉政权是生死攸关,而对曹魏则是“鸡肋”。蜀汉曾根据其对魏战略屡次调整汉中兵力配置。姜维在景耀元年放弃汉中外围,退守汉、乐二城,部署严重失误,促成了北线防御体系的崩溃和蜀汉的迅速灭亡。目前,学界对蜀汉历史地理的研究还处于初步阶段,暂时还没有关于蜀汉政区地理 较为全面的论述。三、研究内容、思路和方法本文将以蜀汉行政建置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探讨蜀汉政权的政区建置的具体情况,兴废原因,及空间分布等。因此,蜀汉政区地理的研究,必须兼用历史学和地理学两门学科的基本研究方法。具体说来,有以下几种研究方法:(1)文献考证法。在三国时期,蜀汉在益州一地共置有多少郡县,这些郡县治所的定位,设置郡县的原因是什么诸如此类问题是研究蜀汉政区地理必须要解决的基本问题。要搞清这些问题,首先要依赖历史文献提供的资料和信息。这些文献包括正史、地理志、方志、游记等。但是,历史文献对蜀汉政区建置的记载,往往有所疏漏,甚至自相矛盾,这就需要对文献资料进行认真的分析、核实、考证。例如,宋书州郡志引何承天志:“南浦令,刘禅建兴八年十月益州牧阎宇表改羊渠立”,认为蜀汉置有南浦县。但是,依三国志记载,建兴八年,益州牧尚为诸葛亮兼领,故宋书有误。又华阳国志巴志载:“迄吴平,巴东后省羊渠,置南浦。”可知,蜀汉当置羊渠县,西晋时,羊渠县省入南浦县。 (2)文物考古法。一般说来,文献的记载由于不可避免的因素,往往有所疏漏,因此,对于一些无法用文献辨别的蜀汉政区建置,只能用考古学的方法去探讨和揭秘。 (3)地图法。要对蜀汉政区的空间分布进行整体的全貌的考察,就必须借助于较大比例尺的地图,地图是认识蜀汉政区建置的得力工具。例如,谭其骧先生主编的中国历史地图集,已经对相当一部分的蜀汉郡县的治所进行了定位,我们只要查阅地图,就会对蜀汉政区的地理分布一目了然。 (4)统计法。可靠的数据是最能说明问题的。研究蜀汉政区地理及空间分布,有必要对益州各个区域郡县的数量,不同区域郡县分布的密度等进行大量的统计和计算,得出确凿的数据,用以说明问题。 (5)典型个案法。为了更好地说明问题,在研究蜀汉政区建置的原因时,有必要选择个别郡县,作为典型案例,进行深入分析,从而得出带有普遍意义的结论。例如,巴蜀地区盐井分布广泛,产盐不仅使“巴川资以自给”,还畅销其他地区。所以,巴蜀自古以来就以“鱼盐之利”而著名于世。建安十五年,刘备分巫县置北井县;建安二十一年,又置羊渠县。这一系列的政区变动无不是出于控制巴蜀盐业的目的。因此,在分析蜀汉政区建置原因时,四川地区盐业资源的因素是不可忽略的一点。 四,撰写时间安排2011年12月2012年03月 搜集整理资料2012年04月2012年10月 完成论文初稿。2012年10月2012年12月 完成初稿修改。2013年03 月2013年04月 完成论文定稿。2013年04月 提交论文终稿。2013年05月 完成论文答辩。 五,论文拟写结构绪论第一章:蜀汉疆域考一、蜀汉东部疆域二、蜀汉北部疆域2.1. 先主时期蜀汉北部疆域2.2. 后主时期蜀汉北部疆域三、蜀汉南部疆域3.1.先主时名义上控制的疆域3.2.南中叛乱时蜀汉南部疆域的收缩3.3.平定南中后的疆域拓展四、蜀汉西部疆域(平定西部羌、氐等族叛乱后的疆域扩展)第二章:蜀汉政区考一、各郡、县考(设置时间、治所、范围、变化、下辖行政单位等)二、庲降、永安、汉中、江州都督区考(设置时间、治所、历任都督)第三章:蜀汉新置政区原因分析一、蜀汉新置政区的因素(军政、经济、资源、交通、民族、政治等因素)二、小结第四章:蜀汉政区的空间分布及影响一、整体空间分布特征二、区域空间分布特征2.1核心区的空间分布及影响2.2边疆区的空间分布及影响三、个体空间分布及影响(典型的行政区划在一定区域内的存在分析及对该区域及蜀汉政权的影响)第五章:余论六,参考文献(一)古籍文献1. 陈寿:三国志,年中华书局点校本1982年2. 弘饴孙:三国职官表,二十五史补编本3. 中国地方志集成四川府县志辑,中华书局4. 卢弼:三国志集解,中华书局影印古籍刊印社排印本,1982年5. 赵一清:三国志注补,书目文献出版社1991年6. 杨守敬:三国志郡县表补正,湖北人民出版社1988年7. 谢锺英:补三国疆域志,湖北人民出版社8. 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9. 沈约:宋书,(北京)中华书局2003年10. 常璩撰,刘琳校注华阳国志校注,巴蜀书社 1987年(二)专著1.谭其骧:长水集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2.周振鹤:西汉政区地理1987人民出版社3.李晓杰:东汉政区地理,山东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4.胡阿祥:六朝疆域与政区,西安地图出版社2001年版5.胡阿祥:东晋南朝侨州郡县研究,复旦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6.顾颉刚、史念海:中国疆域沿革史,商务印书馆1938年版7.童书业:中国疆域沿革略,台湾开明书店 1974年版。8.严耕望:魏晋南北朝地方行政制度,台湾中央研究院史语所集刊1963年版9.周振鹤:中国行政制度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10.周振鹤:中国历代行政区划的变迁,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版11.谭其骧:中国历史地图集,地图出版社1982年版(三)论文1.刘华、胡剑:永安都督与蜀汉东部边防,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第6期2.陈健梅:从汉中东三郡的政区建置看魏国战略目标的调整与实现,浙江大学学报2011年第4期3.田余庆:东三郡与蜀魏历史,见秦汉魏晋史探微,北京,中华书局,2004年版4.王进科:蜀汉之庲降都督略论,文史哲1993年第3期5.汪福宝:蜀汉统治南中历史作用的再认识,安徽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年第3期6.刘华、胡剑:江州都督考,重庆工商大学学报2010年第7期7.罗开玉:蜀汉行政建置研究,成都大学学报2008年第6期熊秋良:清代湖南的慈善事业,史学月刊2002年12期。8.郭鹏:蜀汉魏晋时期蒲池县址考兼正唐代孙樵太康刻石录文之误,陕西县志.第五届蜀道及石门摩崖石刻研讨会论文9.陈苏镇:东汉的豪族与吏治,文史哲,2010年第6期10.罗开玉:三国蜀汉土著豪族初论,成都大学学报(社科版),2005年第6期11.周振鹤:统县政区幅员调整的原因东汉但望分郡疏的检讨,中国行政制度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第211页12.薛瑞泽:蜀汉军队的后勤供应,军事历史研究2004年01期13.张鹤泉:蜀汉镇戍都督论略,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8年06期14.黄晓阳:蜀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个体工商退股合同范本
- 厂家酒水合同范本
- 绿化带合同范本
- 加工户欠款合同范本
- 退休心理辅助顾问合同
- 广告营销推广合同范本
- 在线采购家具合同范本
- 标准施工合同范本2009
- 入股建酒店合同范本
- 线上兼职推广合同范本
- 执勤警示教育
- 供热企业运营管理制度
- 2025年外企德科人力资源服务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工程项目投资估算
- CJ/T 341-2010混空轻烃燃气
- MSC:破解能源转型密码:中国清洁能源投资实践指南
- 存款代为保管协议书
- JTS-T 245-2023 水运工程土工合成材料试验规程
- 2024法院书记员招聘笔试练习题及参考答案一套
- 保险公司考核工作方案
- 2024年高考山东物理试题分析及2025届高三复习备考策略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