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2物质的组成、性质、分类和化学术语理解分子、原子、离子、原子团等概念的含义。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和联系。了解混合物和杂质,单质和化合物,金属和非金属的概念。了解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了解电解质的概念。 理解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了解电解质在水中的电离和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了解胶体是常见的分散体系,了解溶液和胶体的不同。正确记住常见元素的名称、符号、离子符号。熟悉常见元素的价格。 化学式(分子式)可以根据化学价格正确地书写,元素的化学价格可以根据化学式判断。掌握原子结构的形象、电子式、分子式、结构式、结构式等表示方法。掌握分类标准的物质分类1 .物质的分类2 .记住常见混合物的成分和俗名(1)水气: CO、H2。(2)天然气(甲烷):主要成分为CH4。(3)液化石油气:以C3H8、C4H10为主。(4)分解气:以乙烯、丙烯、甲烷为主。(5)焦炉气:主要成分为H2、CH4、C2H4、CO。(6)水玻璃: Na2SiO3水溶液。(7)王水:浓盐酸和浓硝酸混合物(体积比3:1 )。(8)波尔图液:以CuSO4和Ca(OH)2为主要成分。(9)肥皂:主要成分为高级脂肪酸钠。(10 )碱石灰: NaOH和CaO的混合物。(11 )铝热剂:铝粉和高熔点金属氧化物的混合物。(12 )漂白剂: Ca(ClO)2和CaCl2混合物。3 .重要混合物胶体(1)胶体区别其他分散体系的本质特征是分散质粒径的大小(1100 nm )。(2)胶体的物理特性:狄氏效应电泳现象稳定性堆积等。(3)胶体粒子一般为离子、分子或难溶性物质的凝聚体,但淀粉、蛋白质等高分子化合物由于分子非常大,其相对分子质量通常为数万、数十万甚至数百万,因此分子为胶体粒子,溶于水而形成胶体。(4)区别胶体和其他分散系统的最简便的方法是丁烷效应。(5)胶体具有稳定性的主要原因是同种胶体粒子具有相同的电荷。(6)胶体的电泳现象反映胶体粒子带有电荷,但不能说胶体带有电荷。 胶体和溶液一样是电中性的。(7)在Fe(oh)3胶体中,Fe(oh)3胶体粒子的数量远少于原来的FeCl3溶液中的Fe3的数量。(向Fe(OH)3胶体中滴加强酸(如盐酸、硫酸)时,出现先沉淀溶解的现象。 最初出现沉淀是因为胶体中加入了电解质而沉淀,之后沉淀消失是因为发生了中和反应。(9)净水剂及其作用原理胶体粒子的直径一般在1100 nm之间,胶体粒子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吸附力强,能够吸附浮游在水中的固体和色素而沉淀,这是胶体净水的原理。 水中自然形成胶体,水质无明显副作用的物质为KAl(SO4)212H2O、FeCl36H2O等,该物质称为净水剂,形成胶体的化学原理是Al3、Fe3发生水解反应生成Al(OH)3胶体、Fe(OH)3胶体。正误判断,正确的“”,错误的“”(1)(2020高考全国卷ii,T8A )雾和雾的分散剂相同。 ()(2)(2020大学入学考试全国卷ii,T13A )制备了Fe(OH)3胶体,可将NaOH浓度溶液滴入饱和FeCl3溶液中。 ()(3)(2020高考浙卷)纳米铁粉能有效去除污染水体中的Pb2、Cu2、Cd2、Hg2等重金属离子,本质上是纳米铁粉对重金属离子的强物理吸附。 ()答案: (1) (2) (3)2.(2020高考北京卷)古丝绸之路贸易中的下列商品,主要成分是无机物()a .瓷器b .丝绸c .茶叶d .中草药分析:选择a。 瓷器的主要成分是硅酸盐,无机物,a项是正确的丝绸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有机物,b项错误的茶叶的主要成分是茶多酚(属于酚类)、生物碱、氨基酸、有机酸等,属于有机物,c项错误的中药成分复杂,通常是糖类、氨基酸、 含有蛋白质、油脂、维生素、有机酸、生物碱等,其主要成分为有机物,d项错误。物质分类认识中的“四个误区”(1)“名不实”现象:纯碱(Na2CO3)为盐干冰为固体CO2,冰水共存物为纯盐酸为混合物等。(2)由同种元素构成的物质或构成元素的质量比一定的物质并不一定是纯的物质,例如由O2和O3构成的混合物中只有氧元素的分子式为C4H10的化合物有正丁烷和异丁烷两种物质,由可能是混合物的12C和13C构成的石墨是纯的。(3)偏酸由一个酸分子最能离子化的h的数量决定,离子化多少个h,该酸是偏酸,例如次磷酸(H3PO2),CH3COOH都是偏酸。(4)酸性盐成分中必定含有氢,但盐中含有氢的不一定是酸性盐。 例如NaH2PO2、HCOOK为正盐.问题组物质的组成和分类正误判断,正确的“”,错误的“”(1)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必须是杂质。 ()(2)强碱一定是离子性化合物,盐也一定是离子性化合物。 ()(3)碱性氧化物必须是金属氧化物,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 ()(4)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也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 ()(5)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必须是离子化合物,共有化合物不含离子键。 ()(6)能传导电的物质必须是电解质,不能传导电的物质必须是非电解质。 ()(7)强电解质的导电性一定比弱电解质的导电性强。 ()(8)盐必须含有金属元素。 ()(9)向浓氨水中滴加FeCl3饱和溶液可以制造Fe(OH)3胶体。 ()(10 )明矾在水中溶解产生Al(OH)3胶体: al33h2o=al(oh)3 3h。 ()(11 )向沸水中滴加FeCl3饱和溶液制备Fe(OH)3胶体的原理是通过加热促进Fe3水解。 ()(12 )向沸水中滴加0.2 molL-1FeCl3溶液后,继续加热,搅拌制造氢氧化铁胶体。 ()(13 )处理废水时,加入氧化铝作为凝集剂,吸附水中的杂质。 ()(14)PM2.5(微粒径约为2.510-6m )分散在空气中形成气溶胶,产生翻转效果。 ()答案: (1)、(2)、(3)(4)(5)(6)、(7)、(8)、(9)、(10 )、(11 )(12 )、(13 )(14 )2 .以下有关物质的分类中正确的是()的双曲馀弦值a.a乙组联赛c.cd.d名字碳纳米管钙矾类84消毒液聚乙烯塑料分类高分子化合物弱电解质纯物混合物分析:选择d。 碳纳米管是碳的单体,不是高分子化合物,a项错误的铜矾是CuSO45H2O,溶于水完全电离,是强电解质,b项错误的84消毒液是NaClO的水溶液,混合物,c项错误的聚乙烯塑料是合成高分子化合物,混合物,d项错误物质分类的“四注意”(1)杂质由物质(或分子)构成,但由元素构成的物质(或分子)不一定是杂质(O2和O3的混合物、金刚石和石墨的混合物)。(2)碱性氧化物必须是金属氧化物,但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例如,Mn2O7是酸性氧化物,Al2O3是两性氧化物,Na2O2是过氧化物)。(3)酸性氧化物未必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Mn2O7等),非金属氧化物也未必一定是酸性氧化物(CO、NO等)。(4)胶体与其他分散系统区别的本质特征是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在1100 nm之间,并非丁达效应。 问题组的双胶体性质3 .国防科技大学宇宙科学与工程学院新型陶瓷纤维及其复合材料的重点实验室,成功开发出了具有超强吸附能力的新型超轻纳米材料(基本粒径为1100 nm )。 该材料结构上由一维氮化硼纳米管与二维氮化硼纳米片复合而成,整个材料内部充满了气孔。 这个材料耐高温,吸附有机物后点火可以再利用。 对于这份资料,以下的说法是错误的()a .将该材料分散在液体分散剂中,得到混合物具有翻转效果b .该材料的基本微粒既可以透过滤纸,也可以透过半透膜c .该材料在2000的高温下,结构完整,可正常使用d .该材料在航天高温热防护、吸附和去除有毒化学物质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前景分析:选择b。 该新型超轻质纳米材料的微粒径为1100 nm,不能透过半透膜,b错误。纳米材料本身不是胶体,分散在分散剂中会变成胶体。4 .以下描述是正确的()A.HClO是弱酸,因此NaClO是弱电解质b .向沸水中滴加少量饱和FeCl3溶液,可以制成Fe(OH)3胶体c .根据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大小,分散体系可分为溶液、浊液和胶体,浊液中分散质粒子的大小介于溶液和胶体之间d .“血液透析”的原理与胶体性质无关分析:选择b。 HClO是弱酸,但NaClO是盐,NaClO是强电解质,因此在a项错误的沸水中滴加少量的饱和FeCl3溶液,加热至出现红褐色的液体时,能够得到氢氧化铁胶体,因此b项为正确的分散质微粒的直径小于1 nm的溶液, 1100 nm之间的是胶体,100 nm以上的是浊液,因此c项错误的血液属于胶体,“血液透析”利用胶体不能透过半透膜的原理,与胶体的性质有关,因此d项错误。5 .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 .大气中的PM2.5表面积大,吸附能力强,可吸附多种有毒有害物质B.PM2.5的粒子大小与分子大小大致相同c .雾是分散体系,分散剂是空气,防止带活性炭掩模雾化的原理是吸附原理d .“多云的尘埃堆积,就看不到过路人”雾化的气溶胶具有翻滚效果分析:选择b。 PM2.5的粒子大小与分子大小不同。雾的阴霾,顾名思义,就是雾和阴霾。 但是,雾和阴天的区别很大。 雾是由在近床空气中大量浮游的微小水滴和冰晶构成的气溶胶系统,是近床空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或凝结)而成的。 由空气中的灰尘、硫酸、硝酸等粒子状物质构成的气溶胶系统引起视觉障碍的是阴天。 PM2.5(空气力学当量直径为2.5m以下的粒子状物质)被认为是造成模糊的“元凶”。认识物质的性质,理解物质的变化1 .认识物质的性质(1)物理性质:物质不发生化学变化而能够表现的性质。 通常,表现为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熔点、沸点、溶解性、导电性、热传导性、挥发性、吸附性等。(2)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首次出现的性质。 通常显示金属性、非金属性、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毒性、溶液酸碱性、热稳定性等.2 .理解物质变化的“四个方面”(1)从宏观上看,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相反是物理变化。 这里的新物质生成只能实现原子和分子(或离子)的相互变换,原子核在全过程中不会发生变化。 一个原子变成另一个原子是原子核的变化,不是化学变化。(2)从微观上看,在化学变化过程中既有老化学键断裂的同时,也有新化学键的形成,但化学键断裂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NaCl晶体、SiO2晶体的熔化分别破坏了离子键、共价键,但也是物理变化。(3)从能量上看,化学变化必然伴随着能量变化,但是能量变化的过程不一定是化学变化,有的物理变化有能量变化,有的没有能量变化。 例如气体和气体之间的扩散等。(4)化学变化过程必然伴有物理变化,但物理变化过程未必有化学变化,观察到一定的实验现象未必是化学变化引起的。3 .认识容易混淆的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质变化过程中的“三留”、“四色”、“五解”、“十四化”变化的比较物理变化化学变化三留蒸馏分馏干馏四色火焰色反应显色反应颜色反应指示剂变色反应五解潮解分解电解水解分解十四化熔化汽化液化升华氧化风化钝化催化剂皂化歧化硝化酯化分解油脂的硬化化学变化:同素异形体间的相互转化、CuSO45H2O的脱水、蛋白质改性、电解质溶液导电、浓硫酸脱水、煤的气化和液化。 物理变化:金属导电、盐析、活性炭吸附、浸出、胶体沉积。 爆炸既有由化学变化引起的,也有由物理变化引起的。1.(2020年高考天津卷)化学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以下事实与化学反应无关: a .从废弃的秸秆中生产生物质燃料乙醇b .利用石油生产塑料、化学纤维等高分子材料c .利用基本化学原料生产化学合成药物d .利用反渗透膜从海水中分离淡水分析:选择d。 在利用废弃秸秆生产乙醇的过程中,秸秆中的纤维素水解生成葡萄糖,葡萄糖转化为乙醇,a项利用不符合问题的石油生产塑料、化学纤维等高分子材料的过程中,发生加成聚合反应和缩聚反应, b项在利用不符合问题的基本化学原料生产化学合成药物的过程中,发生化学反应,c项利用不符合问题的反渗透膜从海水中分离淡水是物理变化,d项符合问题。2.(2020大学入学考试北京卷)以下我国科技成果相关物质的应用,发生的不是化学变化()a .甲醇低温制氢气用于新能源汽车b .氘、氚用作“人工太阳”核聚变燃料c .二甲基肼被用作发射“天宫2号”的火箭燃料d .开采可燃性冰,用作能源分析:选择b。 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原子,化学变化与原子种类的变化无关,因此选择b。3.(2020高考四川卷)化学与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 在下一个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 .氯气对水的杀菌消毒剂b .硅胶制作袋装食品干燥剂c .由二氧化硫制成纸浆的漂白剂d .制作肥皂水被蚊子叮的地方的清洁剂分析:选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高中培训知识通关课件
- 高一化学课件原电池
- 砖厂经营权承包与环保技术改造投资合同
- 标准化无财产无子女离婚协议书起草及审核服务
- 搬家搬家租车合同范本含司机搬运技能培训
- 施工合同签订前的合同主体资格、履约能力审查要点
- 冷链仓库保洁维护合同
- 环氧乙烷生产设备维护手册
- 人才引进与留住战略规划的成功实践
- 职业教育法律法规总结
- 动物诊疗机构报告登记表
- 南京市2023-2024高一上学期期末英语试卷及答案
- 非法人经营授权书饿了么
- 了解胃肠肿瘤
- 2023年产科手术分级及安全核查培训考试试题
- 数字孪生及车间实践第三篇数字孪生车间
- 时间像小马车课件
- 2022-CSP-J入门级第一轮试题答案与解析
- GB/T 43211-2023软木粒机械筛分测定粒度的试验方法
- 液压与气动技术PPT完整版全套教学课件
- 医院药品评价与遴选量化评分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