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社会病防治.ppt_第1页
第十三章 社会病防治.ppt_第2页
第十三章 社会病防治.ppt_第3页
第十三章 社会病防治.ppt_第4页
第十三章 社会病防治.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三章社会疾病防治,社会医学和健康管理系罗弘业,主要内容,社会疾病概述社会疾病的概念和原因社会疾病的范围和特点自杀行为物质中毒意外伤害社会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性病青少年怀孕精神障碍,教育目标内容,主要内容:社会疾病概念,各种社会疾病的概念和风险;预防自杀性传播疾病的社会根源;熟悉:药物滥用控制和预防;意外伤害的概念、类型;青少年怀孕的社会根源和预防;理解:精神障碍的社会根源;特别人口的预防和控制,作为社会病概念的社会病的特征,与社会病的预防和控制原则及措施有关的社会病,concepofsociopathcharacteristicsofsociopathyprinciplesandmeasureofpreventationandtreatforsoftorson它还与社会问题、越轨行为和个人行为(尤其是出轨行为)密切相关。吸毒:从个人和个人的关系角度看,越轨行为;从社会角度来看,其根源(至少部分地)在社会上,影响范围扩大到整个社会,控制方式也包括社会措施,所以也可以看作是社会病。第一,社会病的定义,主要是由社会原因引起的,与社会发展和进步方向相反的社会性现象,这些现象与人口健康密切相关。性病、爱滋病、自杀、吸毒、酗酒、少女怀孕、离婚、交通事故、精神障碍等。社会病已经成为越来越重要的健康问题。社会病也是重要的社会问题。所有越轨行为都可能成为社会问题,很多社会问题与人们的越轨行为有关。不是所有的社会问题都可以说是“社会病”。不是所有的社会问题都与个人的越轨行为有关。(老龄化),第二,社会病的特点,社会病必然是公共社会病的根本原因复杂。但是,主要是社会疾病,预防和治疗对社会严重的有害社会病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社会病既是社会问题,也是健康问题或公共卫生。三、预防和控制原则和措施theprinciplesandmeasureofprevenonandcure、社会医疗措施家庭医疗措施行动医学措施、measuriofsocial medicinemeasureoffamilymedicinemeasureoffamilymedicinemeasureoffamilymeasureo改革教育,提高人口素质。注意心理学,采取预防措施。高危人群筛查;建立危机干预机构,及时救助,防止复发,稳定婚姻,建立家庭和谐,健康生活方式,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合理的营养;保护环境,防止环境污染。适当的运动;控制压力,保持良好的情绪反应,第四,相关社会病,relatedstociopathy,suicide,sexuallytransmitteddiseases,drugtaking,mental disease全世界每年有超过100万人死于自杀。我国每年有25万人死于自杀。其中,90%在农村发生的自杀预防中,自残是由“准自杀行为”我国总人口疾病负担的3.9%是故意自残造成的,仅次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抑郁症、下呼吸道疾病、心血管疾病(WHO,1996年)。自杀不仅是健康问题,而且是重要的社会问题自杀行为带来的沉重的社会经济和文化压力自杀行为,也是影响我国农村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自杀和自残的定义,广泛地说,自杀是造成任何生命损害的行为。自杀行为是指在意识明确的情况下故意自残,甚至结束自己生活的行为。自残行为是在意识明显的情况下自愿自残、不顾自身利益、自残的行为,一般是没有死亡意志的行为。自杀行为的分类,根据自杀预防的需要,自杀死亡(completedsuicide)自杀冲动(suicideideation),我国学者5流:自杀未遂,自杀死亡,自杀冲动,自杀计划,自杀准备的概念差异故意自残:个人意识,第二,大众特征,1。自杀死亡率全球平均自杀率:15.6/100,000(WHO,2001),估计,全球每年自杀率超过100万人的国家:匈牙利、芬兰、前苏联国家、斯里兰卡等(超过40/10万人)的自杀率在1982年的全国抽样调查中,平均年自杀死亡率增加到8.5/10万人,1993年增加到22.2/10万人。2000年11月,健康报报道,我国每年有100万人自杀,自杀死亡人数超过20万人。自杀逐年增加,据调查,女性自杀率是男性的2倍。农村的自杀率比城市高5倍。15至34岁的自杀率最高的年龄。学生自杀问题严重。一项中小学生心理问题调查显示,有自杀倾向的人占14.3%。自杀的直接或间接原因中,第一位是家庭纠纷,超过50%。其次是精神疾病,再次人际关系,身体疾病。95%的自杀者选择服药自杀,其馀5%的人选择跳、挂、溺水、手腕截肢等。随着经济的发展,随着家庭模式的变化,很多社会压力因素(如升学、就业、结婚、就业、就业、解雇、再就业等)阻碍了现代人,产生了令人兴奋、郁闷或悲观的不健康心理,最终选择自杀作为解放。自杀行为的全球分布,自杀未遂(attemptedsuicide)一般认为,自杀未遂比率是自杀死亡率的8-10倍左右,中国人口的自杀未遂比率目前约有10%-40%想过自杀。2.区域分布与地理环境、生产方式、风俗、生活方式、居民素质有关,显示出高发病率。2003年我国居民自杀情况城乡差异,5101520530354045055606570758085,资料来源:中国健康统计年鉴,3。性别、年龄差异大部分国家自杀的男人比女人高(3: 1)。中国的自杀女性(19.6/10万)高于男性(14.7/10万)。自杀死亡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我国25-34岁青年组有一个小高峰,女性特别突出,60岁以上高龄群体的男性高于女性。2003年我国男女自杀曲线,5101520530354045055606570758085,资料来源:中国健康统计年鉴,4。人口分布(1)移民(2)职业(3)婚姻状况(4)文化水平(5)宗教(6)民族,5。自杀手段(1)暴力枪击、刀伤等(2)非暴力服毒、药物等我国自杀死亡的三分之二都是服毒所致。,自杀的主要危险因素(1),社会人文因素性别:女性多于男性的自杀企图,男性多于女性的自杀死亡(我国城市中男性和女性的性自杀死亡率接近于男性,农村女性的自杀死亡率高于男性)年龄:自杀未遂青少年更多,我国因自杀而导致的老人数更多,因自杀而导致的死亡年龄顶点为2534、60岁以上主要与情感障碍、精神分裂症、酒精中毒的遗传有关,近几年来,自杀者的遗传基因中枢血清素水平下降,可能与冲动自杀有关,也可能与自杀的主要危险因素(3),心理特征方面的性格犹豫不决,或者冲动地表达不了自己的感情,否则,如果以狭隘的思维方式思考,认为危机或疾病是不可避免的。 像迷信这样的行动问题慢性、痛苦和无法治疗的身体疾病障碍、对破坏情况的重大打击器官、慢性生活事件的社会支持不足其他个人单纯的信念、信任、信心的危机、预防自杀的一般措施(1)、1。 提高人们心理健康的素质2。自杀知识的普及当今社会也存在很多对自杀的危险误解,这种误解在医疗工作中也很普遍。3.减少自杀机会加强武器管理,特别是加强枪支管理,加强有毒物质管理,对危险场所的保护和管理桥梁,高层建筑,加强景区管理,预防自杀的一般措施(2),4。设立防止自杀的专门机构5。相关医疗工作者及心理咨询职员教育大部分医务人员对自杀行为的必要理解自杀尝试处理模式不足,以身体治疗为主的医疗人员的不当言论会导致医源性自杀6。控制自杀事件的媒体报道为7。高危人群的自杀预防精神病患者的自杀预防大学中学生的自杀预防,特殊人口和精神病患者中学生,社会病态行为(第3节),中毒行为和健康Addictivebehaviorandhealth,第一节概述,上瘾行为(addictivebehavior)中毒被广泛认为是反复使用特定的中毒源或反复刺激中枢神经,在特定的人格基础和外部条件下发生的一种周期性或慢性中毒状态和发生的特有的符号或形成,很难轻易放弃的习性。上瘾的共同特征是满足欲望,缺乏对物质和行为的控制和节制,不管结果是否有利,只考虑物质的使用和行为的执行。1974年,WHO将药物依赖定义为一种强烈的口渴,反复用于获得快感或避免不快的精神和身体病理状态。,一些重要概念,精神活性物质(psychoactivesubstances)是一种分类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剂(depressants)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剂(depressants) 导致心理上对戒断症状及强制性药物寻找的依赖:服用戒瘾药物后,患者对戒瘾物质的欲望(psychologicaldependence):反复服用戒瘾物质后,中枢神经系统会引起某些生理和生化变化,因此,为了避免某些戒断综合症的出现,这些物质必须长期存在在体内,依赖综合症的主要严重妨碍个人社会功能(义务药物寻找行为)的戒断症状(withdraw):表示身体和精神功能的障碍,严重的情况下可能导致死亡的多种类型的精神活性物质的心理依赖性,身体依赖性和耐受性不一致,中毒行为的分类,物质中毒非法物质中毒合法物质中毒:真正催眠抗焦虑药,Hypnotic 含有CO、NO、等200多个化合物,1、烟草中毒(2)、尼古丁的代谢半衰期在2小时内与大脑中的尼古丁受体结合,引起多巴胺的释放。 发挥尼古丁对精神活动影响的补偿作用,暂时抑制积极情绪、注意力和操作力。1、烟草中毒(3),每年全世界有400万人死于吸烟,70%死于吸烟,发展中国家中国成年男性的吸烟率: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动脉疾病恶性肿瘤:肺癌缺血性心脏病,1、烟草中毒(4),烟草依赖治疗心理治疗行为疗法:厌恶禁止吸烟的社会控制提高税率禁止在公共场所吸烟对人体的危害,第二,酒精中毒(1),酒精中毒急性中毒:深度抑制中枢神经系统,运动障碍,昏迷,昏迷,甚至死亡的慢性中毒:对中枢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损害,第二,酒精中毒(2) 慢性酒精中毒问题:有酒精中毒综合症,防止饮酒完全或部分停止后震颤、暂时性幻觉、发作和震颤谵妄等心血管疾病,冠心病、多周围神经炎、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引起的遗忘综合症、酒精中毒痴呆等酒精中毒的预防和治疗形成,加强对饮酒有害的健康教育,使群众自觉地喝适量的酒,不喝烈性酒或少喝厌恶治疗:这种方法在喝酒的时候给酗酒者看可怕的图片、电影等,或者同时避免注射阿莫西林,引起患者对饮酒的厌恶反应。第二,酒精中毒(5),第二,酒精中毒(6),禁止酒精中毒的社会控制增加税率未成年饮酒文化中,对女性饮酒正式生产的所有酒精饮料进行民间管理的酗酒者匿名协会(AlcoholicAnonymous,AA)对酗酒者有一定的作用。这个酗酒者自由参加的组织向其他成员介绍了自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