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_2020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二商鞅变法第2课秦国的崛起讲义人民版选修1.docx_第1页
2019_2020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二商鞅变法第2课秦国的崛起讲义人民版选修1.docx_第2页
2019_2020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二商鞅变法第2课秦国的崛起讲义人民版选修1.docx_第3页
2019_2020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二商鞅变法第2课秦国的崛起讲义人民版选修1.docx_第4页
2019_2020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二商鞅变法第2课秦国的崛起讲义人民版选修1.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课秦国的崛起目标导航1.理解商鞅变法对秦国军事发展的影响。(重点)2.分析商鞅变法对秦国国家实力的影响。(难点)3.认识商鞅之死的原因,并分析“商鞅虽死,而秦卒行其法”的原因。(重点)4.结合对商鞅变法内容的学习,理解商鞅变法的意义。(重点)一、从“世卿世禄”到“军功地主”1.世卿世禄制度走向消亡(1)含义:是与宗法制和分封制联系在一起的,按照等级世代沿袭高官,享受厚禄和特权。(2)消亡的原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新兴地主阶级实力增强,要求废除宗法世袭制,按照才能大小或功劳高低选任官吏。概念阐释世卿世禄制:就是最高统治者按血缘关系的远近,分封自己的亲属;中央和地方的各级权力,分别掌握在大大小小的贵族手中。而且世代相传,不能随意任免。2.赐爵制的实行和作用(1)实行战国时:已经实行。商鞅变法时:制定二十级爵,实行按功授爵,(也称“军功爵制”);宗室贵族没有军功不能获得爵位和贵族身份;富裕家境不得铺张,有功劳者才能享受荣华富贵。(2)作用统治集团内部结构发生重大变化,一批军功地主成为秦统治阶级的重要支柱。废除了世卿世禄制,打破了贵族世袭制,创造了鼓励军民立战功的灵活用人机制,提高了秦军的战斗力。二、从“夷狄遇之”到“虎狼之国”1.变法前的秦国:“夷狄遇之”秦人最初是从“戎狄”中分化出来的,其社会生活状态受到戎狄的影响,在与中原各国外交上被各国以“夷狄遇之”,不能参加中原各国的盟会。2.变法后的秦国:“虎狼之国”(1)原因商鞅变法使秦国的综合国力大增,政治威望日高。秦国鼓励军功的政策,形成了全国皆军、唯军为荣的尚武精神,所有士卒都勇于战斗。(2)表现公元前341前340年,秦国打败魏国,迫使其割地求和,从此秦国成为军事强国,并在对外征战中取得了一系列的军事胜利。六国被迫采取“合纵”运动,这表明他们中已没有一国能够单独与秦相抗衡了,秦国完成统一的趋势已势不可挡。三、商鞅虽死,秦法未败1.商鞅的悲惨结局(1)原因变法侵犯了贵族们的利益,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商鞅采用铁腕手段,压制和打击旧贵族,进一步加剧了他与保守势力的矛盾。(2)结果:公元前338年,孝公去世,秦惠王(驷)继位,保守势力诬陷商鞅“谋反”,在封地(商)他及全家被害。2.商鞅变法的深远影响(1)在此后一百年间,秦国基本上建立起封建专制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形成崇尚耕战的风气。(2)在秦国强大的经济、政治和军事优势面前,由兼并战争演变为统一六国的战争。思维点拨商鞅变法的内容以富国强兵为核心,涉及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的各个层面,法令具体而且切实有效,其措施符合时代需要,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易错提醒(1)正确认识商鞅变法中的重农抑商政策。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奖励耕织,生产粟帛多的,可以受到奖励;二是限制工商业,破产的要受到惩罚。(2)商鞅倡导的重农抑商政策为以后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对于这一政策要客观认识,它在封建社会前期是积极的,但到后期特别是明清时期成为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阻碍因素。史论要旨(1)商鞅变法与同时代的李悝、吴起变法一样,都是由地主阶级自上而下进行的变法运动。(2)商鞅变法的根本目的在于废除奴隶主贵族的政治、经济特权,保护和发展封建经济,巩固地主阶级政权。(3)商鞅变法迅速改变了秦国的落后面貌,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大大增强了国力,为日后秦始皇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知识图示主题一商鞅变法的特点史料一商鞅变法则是战国变法运动中最辉煌的篇章。作为各国变法中最为全面、最为彻底的一次变法,商鞅变法规模大、措施全、历时久、推行力度大,从而收到大的成效,取得大的成功,不但帮助秦国走上了富国强兵的正确道路,为秦国日后统一天下奠定了基础,而且也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面貌。叶行昆论商鞅变法与制度创新史料二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并不起源于秦国但是各国的变法运动或者持续时间不长,或者因为支持变法的君主去世而失败,或者影响有限,或者深度不够。只有商鞅的变法取得了真正意义上的成功商鞅变法所推行的政策措施,精神实质上是和秦国的文化传统相一致的。彭安玉论商鞅变法对秦文化传统的顺应与整合史料解读处划线部分从规模、措施、过程、力度等角度分析商鞅变法的特点。处划线部分通过与他国变法运动比较,突出商鞅变法的深远影响。问题思考(1)根据史料一,概括商鞅变法的主要特点。提示规模大、措施全、历时久、推行力度大、成效大。(2)根据史料二,分析商鞅变法取得“真正意义上的成功”的原因。提示原因:变法措施得到长期坚持;统治者长久支持;改革内容全面彻底;符合秦国国情。商鞅变法的特点(1)全面性:涉及政治、经济、军事、司法、文化、习俗等方面。(2)彻底性:废除井田制,废除世卿世禄制,从法律上确立封建制度。(3)长期性:先后两次改革,持续19年。而且其主要措施一直为秦国继承和发展。(4)有效性:商鞅变法过程中,严厉打击旧贵族,加强思想控制,保证新法得以推行。(5)进步性:商鞅变法废除了奴隶主贵族特权,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建立了地主阶级专政,壮大了秦国的国力,为秦统一奠定了基础。主题二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及其历史影响史料一商鞅之法,良法也。变法之令出,其法惩奸宄以保人民之权利,务耕织以增进国民之富力,尚军功以树国威,孥贫怠以绝消耗。此诚我国从来未有之大政策,民何惮而不信?乃必徙木以立信者,吾于是知执政者之具费苦心也。毛泽东史料二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史记李斯列传史料解读处划线部分指出取信于民是商鞅变法成功的重要原因。处划线部分说明着眼于变法取得的实际效果,看到了变法为秦统一奠定了基础。问题思考(1)史料一中毛泽东的评论包含了商鞅变法的哪些措施?毛泽东认为商鞅变法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什么?提示措施:奖励军功;奖励耕织,重视农业。原因:改革者态度坚决,获取了人民的信任。(2)史料二是从哪些角度看待商鞅变法的?商鞅变法本质上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什么矛盾?提示角度:史料二从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肯定了商鞅变法对秦国的积极影响。矛盾:新兴地主阶级与奴隶主贵族顽固势力的矛盾。商鞅变法的历史影响(1)积极影响对秦国而言:使秦国收到富国强兵之效,迅速崛起为当时的先进国家,为后来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对后世而言:奠定了秦以后两千多年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模式的基础。(2)消极影响对秦国而言:变法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对广大人民的剥削和压迫;变法对伦理道德的蔑视,导致了社会风气的败坏,使政权失去社会道德的支持。对后世而言商鞅迷信刑罚、用法过峻的做法,片面扩大了暴力的作用,成为中国古代暴政思想的滥觞。开创的重农抑商政策,为后世所遵循,客观上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焚烧诗书造成人类文明成果的巨大破坏,对后世产生了深远而恶劣的影响。1.战国时期,有人提出治理国家应当“食有劳而禄有功,使有能而赏必行,罚必当”,“夺淫民之禄,以来四方之士”。这一主张的实行打击了()A.旧贵族B.商人C.新兴地主D.农民答案A解析题干材料信息提到让有劳有功之人获得食禄,征召四方之士,这体现了战国时期对士大夫群体的重视。它反映了西周宗法制在春秋战国时期遭到破坏,打击了传统的以世卿世禄制为主的旧贵族,故A项正确,B、C、D三项错误。2.商鞅变法实行按军功授爵,下列对此说法正确的是()A.标志赐爵制的开始B.使宗室贵族失去授爵机会C.宗室贵族仍可“衣食租税”,保留军籍D.使秦逐渐成为“虎狼之国”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商鞅变法实行军功爵制,使秦国的军事实力大增,军队战斗力增强,从而使其逐渐成为“虎狼之国”,成为七个诸侯国中实力最强大的诸侯国,D项符合题意。3.商鞅变法之所以能成为一次比较彻底的改革,并促进秦国的社会进步,主要原因是()A.创建了适合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制度B.从根本上确立了土地私有制度C.打击并瓦解了旧的血缘宗法制度D.强化了基层管理的什伍、连坐制度答案A解析生产力的发展是促进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商鞅正是顺应了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而进行变法,确立了一系列新制度,从而推动了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B、C、D三项从属于A项。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梭伦诗作里有这样的篇章:你们这些财物山积,丰衣足食且有余的人,应当抑制你们贪婪的心情,压制它,使它平静,应当抑制你们傲慢的情怀,使它谦逊,不要以为要什么有什么,我们绝不会永远服从。为此,梭伦在雅典公民中推行以财产为依据、划分等级,以分享政治权利的民主改革。材料二商鞅在变法过程中,废除世卿世禄制,“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分为二十等爵);为私斗者,各以轻重被刑大小。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等级”,以致“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所谓“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梭伦在改革中对雅典贵族的政治态度。分析他在改革中所采取的措施的意义。(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商鞅变法对贵族政治采取的措施。分析这些改革措施产生的积极影响。(3)简述上述材料的这些改革给我们的启示。答案(1)态度:限制(抑制)贵族的政治特权。意义:打破贵族对国家权力的垄断,实现了国家政治权力的重新分配,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础。(2)措施:商鞅变法废除(剥夺)贵族特权。积极影响:打破贵族对国家的世袭特权,瓦解了旧的宗法制度,提升了新兴地主(军功地主)的政治地位,推动了秦国社会的进步。(3)启示:改革是社会利益的重新分配,改革要缩小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公平。解析第(1)问“态度”依据“应当抑制你们贪婪的心情”等信息分析作答;“意义”结合“分享政治权利的民主改革”和所学知识综合分析作答。第(2)问“措施”依据“废除世卿世禄制”“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等信息分析作答,“影响”主要依据所学知识分析作答。第(3)问“启示”主要从社会利益的分配、社会关系的调整等方面分析作答,只要言之有理即可。基础达标1.二十级爵制的规定,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秦国社会转型。下列叙述与之不符的是()A.秦国出现了一批军功地主,在地主序列中排在第一位B.促使秦国统治集团内部构成发生重大变化C.加强了秦军战斗力D.标志着世卿世禄制的废除答案C解析题干中关键信息是“社会转型”。从“世卿世禄”到“军功地主”,改变了秦国统治集团内部的构成,也反映了秦国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转化,A、B、D均与题目信息相符,而C与题目要求不符,故选C项。2.战国策在评论商鞅变法时说:“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法及太子,黥劓其傅。期年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大强,诸侯畏惧。”以上评论明显有夸大之嫌的是()A.B.C.D.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符合对商鞅变法的评价,而却有夸大的意图,在严刑峻法下,人们的行为受到了法律的约束,但不会出现所说的状况。所以答案选C。3.战国时期,诸侯国先后推行“授田制”,不再把土地分封给卿大夫贵族,而是直接分配给奴隶和农民耕种,或赏给有军功的贵族。这一制度有利于()A.推广精耕细作B.推动社会转型C.抑制土地兼并D.改变地租形式答案B4.战国策秦策一记载:(公元前338年)孝公死,惠王代后人说惠王曰:“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危。今秦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而莫言大王之法,是商君反为主,大王更为臣也。”文中的“人”在客观上代表了当时谁的利益()A.没落贵族B.立功将士C.新兴地主D.富裕农民答案A解析从材料内容可知,该“人”挑拨秦王和商鞅的关系,意在反对变法,因此应该代表没落贵族的利益,故选A。5.战国时期,秦国从一个落后的边陲之国一跃而成为“兵革大强,诸侯畏惧”的军事强国,这主要得益于商鞅()A.奖励耕织B.实行县制C.统一度量衡D.推行军功爵制答案D解析商鞅在变法中推行军功爵制,创造了一个能上能下、鼓励军民立战功的灵活用人机制,使一大批社会下层人物为获得军功而英勇作战,这极大地提高了秦军的战斗力。6.“商君遗礼谊,弃仁恩,并心于进取。行之二岁,秦旧俗败。故秦人家富子壮则出分,家贫子壮则出赘”。此现象对秦政权的积极意义在于()A.有利于推动土地私有制以调动劳动积极性B.有利于实行连坐法以加强政府对人民的控制C.有利于增加户口数以提高政府的赋税收入D.有利于刺激兵士斗志以增强军队的战斗力答案C能力提升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商鞅很清楚秦国羸弱的根源在哪里,简单地说是三个“低下”,一个“落后”。三个“低下”:一是生产率低下,二是行政效率低下,三是军队战斗力低下。一个“落后”是生产关系落后。要改革的话,肯定要从这四个方面下重手。“商鞅变法”精神实质的再思考材料二商鞅变法的主要手段就是从三个方面来弱民,通过弱民使国家崛起。这三个方面分别是愚民、辱民和穷民。秦国是怎么崛起的重读商鞅变法(1)根据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商鞅是如何解决三个“低下”、一个“落后”的。(2)根据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商鞅分别采取了怎样的措施来实现“辱民和穷民”。(3)上述材料反映出商鞅变法的基本理念是什么?答案(1)实行军功授爵制度,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设县制,提高了行政效率;废井田,开阡陌,实行土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