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小学语文教科书的编写理念和主要特点.doc_第1页
部编小学语文教科书的编写理念和主要特点.doc_第2页
部编小学语文教科书的编写理念和主要特点.doc_第3页
部编小学语文教科书的编写理念和主要特点.doc_第4页
部编小学语文教科书的编写理念和主要特点.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部编小学语文教科书的编写理念和主要特点部编教材的编写理念和主要特点二到六年级的教材还没有通过审查,所以还不能一一介绍。统编义务教育三科教材,在编写理念上:突出德育为魂,能力为重,基础为先,创新为上。在教材内容上:强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国家主权教育和法治教育等重要内容。一是语文教科书要体现国家意志。二是要符合语文特质。一、教材的编写理念和主要特点的解读(一)历史回顾课程的内容,主要从学生、知识、特点上选择。各个学科共同承担的教育责任。除从语文学科自身的学科出发外,语文学科意识形态属性强。它是母语教育,本身的特点强。要从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必然要求,把好教育系统意识形态关的战略选择,提升义务教育质量奠基工程。朱部长在上午的讲话中,多次提到意识形态。意识形态是系统地,自觉地,直接地反应社会经济形态。意识形态是与一定社会的经济、政治联系的观念、观点、概念的总和。意识形态与教科书主要从学校教育的形态和功能出发,体现在语文教材的选材上。包括两个方面:1按照我们国家的社会政治制度和价值体系的客观要求,从为未来社会需要培养合格人才出发选编文章,重在落实政治思想教育任务。2教科书的编者依据语言文字、思想情感、伦理道德、社会导向意义等方面的要求,对以政治思想教育为取向的文章进行筛选。比如,我们的教材要体现民主、法制教育,我们的编者要选择这方面的文章。语文教科书和意识形态相关的选择,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爱国,政党和领袖,榜样。民国时期的教科书,也采用了这样的方式来交流。现在我们从语文教材发展的历史方面来看看:不同时期的教科书都会根据政治制度、经济文化的发展需要,对语文教科书进行选文。语文教科书作为官方审查通过推荐使用的课本,其本身是一种价值立场和尺度的选择。法国专家阿兰肖邦认为:意识形态和文化功能是教科书古老的职能。教科书是建构国家身份的一种工具,如同钱币和国旗,是国家主权的一种象征。语文教科书受意识形态的影响和制约是必然的。意识形态必须体现在语文教科书里。我们来看看民国时期的语文课程标准。1932年小学课程标准国语(一)根据本党的主义,尽量使教材富有牺牲及互助的精神。下列的党义教材,尤须积极采用:(1)孙中山先生的故事,诗歌(2)关于国民革命的故事诗歌(3)关于奋发民族精神的诗歌(4)关于启发民权思想的故事诗歌(5)关于养成民生观念的故事诗歌政治思想教育始终是小学语文课程的重要任务之一,虽然教育目标索求有所不同,但是都能找到凝结点。现在民国教材比较热,专家都很喜欢谈这个民国教材。我们翻看可以知道,里面有很多孙中山的故事、诗歌。编者对课程的编写做了很多把握和选择。国民党对贯彻“三民主义”,实现目标有很好的落实。在这本书的编写体例上,本书遵照国民政府颁布的小学课程标准编写。在内容的选择上,提出了12年,以党义教材内容占10%,公民教育13%。后来我们可以看到,党义教材占到了15%。朱文书先生编写的这个教材,我们也把它安排到二年级上册。我们来看看民国时期的内容在我们的编排上是怎么体现的。如,叶圣陶先生和丰子恺先生编写的国文百八课。我们看看叶老编写的内容是怎么体现意识形态的。第十八课叫国庆日、十九课国旗、二十课国歌。我们来看看第一课,先生早,小朋友早。第二十课,看啊,青天白日满地红,这是我们的国旗。部编本一上,第十课升国旗:五星红旗,我们的国旗。国歌声中,徐徐升起。迎风飘扬,多么美丽。向着国旗,我们立正,对着国旗,我们敬礼。民国时期,教科书真的能体现儿童特色的是吴研因先生起草的新学制课程标准纲要小学国语课程纲要。从一年级开始,将童话、故事、儿歌、谜语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随着年级的升高,增加传记、剧本、小说、民歌、诗等内容。这与部编教材的编写方式是不谋而合的。我个人认为吴研因先生编写的版本,更能体现选材的多元化。我们来看看;它的第一课是狗,大狗,小狗插图也很精美。第二课:大狗跳,小狗跳,大狗叫,小狗叫,大狗小狗,叫一叫,跳两跳1932年,国民党颁布了课程标准后,这本书就有了变化。第一课:党旗、国旗(青天白日旗)第二课:孙中山先生的革命故事到了1932年新学制,要体现国语教科书的体系结构。任何时期,语文教科书一定要体现意识形态。高级小学国语课本,由吴鼎、俞焕斗等先生编写的关于公民、历史有关的内容占到40.5%和47%。这套书注重强调了党化教育和对领袖的崇拜。教科书是依据国家制定的课程标准(教学大纲)的要求编写的,是教育的主要载体,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主要凭借,也是培育中小学生民族精神的重要媒介。任何国家,母语教育都在体现国家意志。我们现在再来看看国外的教材。新加坡;新加坡小学华文课程标准总目标:培育语言能力、提高人文素养和培养通用能力。人文素养: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正确的人生观,关爱家人,关心社会,热爱国家、热爱生活,感受美,欣赏美。新加坡的教科书统编通用的时间比我们早。从这个过程中,我深刻的感受到统编教材体现国家意志的重要性。一上第七课我们都爱新加坡一上我爱阅读国旗国旗我爱你语文教材的选文两个方面,一是符合国家意志;二是体裁的要求,对目标进行筛选和改造。中段的教材,四年级第二课认识新加坡语文的思想教育不要生硬的灌输,要生动的进行。就是通过语言文字来浸润。就课文开发来说,我们可以编排新加坡的美食新加坡的旅行等等。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每一套教科书都有鲜明的时代烙印。从发展历史来看,语文教科书的编写受到意识形态的影响和制约是必然的。(二)部编教材这套教材从六个方面来体现了国家意志:(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革命传统教育;(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4)民族团结教育;(5)海洋与国家主权意识教育;(6)法制教育。今天,我们重点谈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教育。优秀文化传统:第一部分 小学语文教科书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内容及呈现方式(1)第一课:天地人 你我他体现了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体现了核心的价值观。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董仲舒说:“天人之际,合二为一。”我们的教材把传统文化的思想精髓体现在这六个字中。这六个字体现了人与自然合二为一,和谐统一的思想精髓。我在昆明提出,部编教材好教,但是教好不容易。用最简单的传统文化方式建立了自然界的构成。我们讲自然界的五行,知道自然界是由五行构成的。我们的教材的选文,注重的是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的延伸。我们小学毕业最后一个单元是我们的毕业生活。老师和同学之间的亲情、友情,依依惜别。现在整个社会都注重对传统文化的教育。我们按照低中高不同的年龄特点,来选编优秀的传统文化教育内容。我们的教材一共从六个方面来进行选编。a汉字文化 b古代蒙学读物 c古代文学作品 d历史名人故事e文化艺术 f文化常识和民风民俗比如汉字文化:我们安排了象形字、形声字、会意字。我们一年级的教材。日月水火、山石田禾。为什么将原来的“土”改成了“禾”。因为这都是从构字上思考,“土”是不是典型的象形字,还有争议。老师们也可以多提建议。还比如会意字,“贝”的故事,“赌”也是贝,为什么没有放进来,因为赌钱是不好的行为,我们这个时候要进行引导,要有正确的价值观。教材就是编者、作者、读者的对话。即使二年级的孩子也是懂得这个道理的。我们培养孩子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这是一个老师最主要的责任。语文老师经常会在课堂上用一些英语来应答,我们不鼓励、不提倡。语文老师要为自己的语言做贡献,不要带头把洋文搬到我们的课堂上。古代的蒙学读物:千字文百家姓三字经弟子规,我个人觉得不是要孩子都背,语文老师要做到“去粗取精、去伪存真”。这些内容都要符合当今时代的特点,要让孩子好好吸收、积累和运用。老师们应该能看到,我们有很多对韵歌、名字歌,就是从传统的蒙学教材中选取的,但是我们都经过了改选。就是希望我们的孩子在读的时候能做到朗朗上口,在朗朗上口中背诵、积累,能潜移默化的受到熏陶和感染。我们这一套语文教材,编写组有一个共识,要把传统蒙学教材编到里面。因为这一套蒙学教材的呼声非常高。很多学校也在开展着诵读经典的活动。既然是诵读经典,那么这些蒙学教材是不是经典呢?每个老师应该都有想法,我不表态。但是教材中怎么用,是比较难以处理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并没有只提传统文化,所以我们的教材要怎样进行筛选,我们要看看有没有参考的价值。比如,一年级的教材我们选择了三字经: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这是作为课文来编排。我们来看看弟子规,我们是怎么编排的,没有作为课文来编排,而是作为“日积月累”来读。我们选择了一些行为习惯。这是让孩子们只有一个目标:背诵和积累。“日积月累”,我们不强调对意思的理解,不统一要求,也不作为考试的内容,也不作为评价的要求。书法欣赏:天地玄黄,宇宙洪荒。为什么清代的选本不是“天地玄黄”,而是“天地元黄”呢?因为皇帝玄烨,所以不能讲“玄”。以后讲五年级教材的时候,我们再来特别的讲。古代文学作品1古代诗词达到了129篇。小学语文一到六年级的教材,从诗经开始,南北朝民歌敕勒歌,这里面有宋词、有元曲,我们小学生在小学阶段能背诵到115首古诗词。这套教材在传统文化上的分量还是比较重的。 2古代寓言、古代神话传说等其他古代文学作品。二年级上册的大禹治水,很多老师把它当作历史故事。我们请教了很多专家认为他是神话故事。老师们要有一个思想准备,三年级要开始学习文言文,守株待兔司马光砸缸,我们全套教材中的文言文有15篇左右。红楼梦三国演义西游记我们都采用了原著的原文,加起来我们的文言文有15篇左右。我们从三年级开始,还编写了一个寓言故事单元,用散文体的方式呈现。用现代诗歌,来反应和表达寓言。我们选用了克雷洛夫寓言。我们选文的形式不但是形式丰富了,内容广泛了,语言形式还多样了。比如,古代的传说和神话故事;比如,精卫填海。我们有一个观点,老师们一定要有文体意识,散文怎么教,寓言怎么教,民间故事怎么教?当你们拿到教材,如,民间故事。要看民间故事是什么?老百姓智慧的、口耳相传的方式。老百姓的讲述需要文学化的语言吗?是不需要的。民间故事还带有方言的色彩。我们的教科书不能有方言,不能有繁体,老师们在教学中,我们可以用一些方言来进行教学。我们强调的是人物的形象,强调的民间故事表达的意思,不要在字词上下功夫。我们有一个栏目叫:快乐读书吧!读童谣和儿歌。我建议,童谣也是代代口耳相传的经典,比如“小老鼠,上灯台,偷吃油,下不来”。我们在教童谣的时候,开展一些活动,适当用方言来开展活动是可以的。我们把古代的文言文改成了白话文,都是我们文学作品的一部分。全套教科书,古代文学作品的选文涉及了论语孟子庄子列子晏子春秋韩非子吕氏春秋山海经史记汉书世说新语晋书历史名人故事:古代的英雄、科学家、历史名人等。四年级有一个单元就是历史人物的单元。这个单元中,每个故事承担的功能都是不一样的。文化艺术:如,清明上河图京剧文化常识和民风民俗:我们特别在“语文园地”里安排了名言警句、谚语、俗语等。比如:一叶落而知天下秋。立了秋,把扇丢。楹联:白马西风塞上,杏花烟雨江南。比如,五行、五谷、五音、五彩。第二部分 小学语文教科书中传统文化教育的呈现方式识字课、课文、语文园地中的“日积月累”栏目。提出一个问题,小学语文教科书要不要有“国学”的概念。小学语文教科书对优秀文化传统的解读来看,不出现“国学”的概念更好。季羡林教授曾经提倡“大国学”的概念。他说,提出“国学”是要有勇气的,他既与过去有密切的联系,又与将来有密切的联系。我们学习“国学”,是为了还中华民族历史的全貌。季先生进一步提出,融入到中华文化中的外来文化也属于国学的范畴。我们的教科书编排了这么多类,语文老师怎么办?要做一些课题研究,怎么让孩子理解和吸收,化为孩子们的言行。需要让我们的老师认真研究。我们需要研究背诵哪些经典,需要让学生背诵什么内容?教研员在指导老师教学的时候,要引导学生读一些课外的书籍,鼓励学生走出校门到外面看看。革命传统题材:家长的一封信,“请刘胡兰离我的孩子远一点”。老师的回信:每个时代都有一定的背景。你孩子的这个年纪不但需要童话,还需要英雄。1编排革命传统题材课文的必要性学校教育不仅仅是单纯的传授知识,还有体现育人的过程,要把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信仰的培养渗透到各个学科的教育里,尤其像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意识形态较强的学科,体现在学生受教育的过程中。2对革命传统题材课文要有正确的认识我们的革命者很多都把个人的利益放在一边,让老百姓过上幸福的生活。我们通过革命题材课文的编排,让学生对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国家,对政府要增强认同感。这也是核心价值观体系的重要方面。所以,我们要对课文有一个正确的认识。第一,编排一些革命传统题材课文,丰富了教科书的内容。比如,教材中有培养学生爱好和平,保护环境、关注人与自然的和谐。比如,诚实守信,团结合作,民主、法治的意识,就是我们现代公民的意识。第二,不能与守旧、落后,过时,缺乏时代感划等号。亲情、友情等,这都是教科书增加了时代感。革命传统题材不能与落后划等号。“我们的时代,也需要时代的英雄”。第三,教科书的选文不能一味以学生的喜好为标准。作家创造作品的时候,没有一个是为了教材创编的。我们编者根据语言文字,思想内涵等就创造了教育的价值。周作人先生在谈到儿童文学的时候,有这样的观点:儿童的想象如被压迫,他将失去一切的兴味,变成枯燥的唯物的人;但如被放纵,又将变成梦想家。所以小学校里的正当的儿童文学有三种作用:一是顺应满足儿童的本能的兴趣和趣味;二是培养指导哪些趣味;三是唤起以前没有的新的兴趣与趣味。1963年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草案):“课文必须是范文,入选的文章要具有革命的思想内容,准确的科学知识,语言文字合乎规范,力求各方面都足为学生的学习的典范。一些经过教学实践证明效果良好的文章应该选入课文。”我们要在教材的选文和符合学生的特点,语文自身的规律之间寻求一个平衡点,努力寻求三者的统一。我们这一套教材,大部分革命传统教材,语言规范,便教易学。第四,语文教师应具备积极态度,不能一提到革命传统题材课文,内心就产生反感、抵触的情绪。3教学中要注意的问题第一,语文教师要加强学习、端正态度。增强政治敏感性。要成为孩子幸福人生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我们在选择一些内容的时候,一定要仔细考虑。第二,坚持“文道统一”,体现语文学科特点。“文”指语言形式,“道”指思想内容。文道统一并非指向语文教学的目的和任务。用“大语文”教育观来看,这属于一条宝贵的经验。文道统一,主要关注的是文章语言形式和思想内容的关系问题。狭义的说就是要处理好语言文字训练目标与政治思想教育目标的关系。革命传统题材的课文,一般来说都有很强的思想教育性。有时候,感情用过了头,不要上成了“思想品德”和“道德与法治”课。要做到文与道的统一,语言文字与美好品德融为一体。我们注重人物形象的感受。1961年8月,发表了一个署名“路涵”的文章,反对把语文课上成政治课。叶圣陶先生说,国文教学肩负了培养学生阅读、写作的能力,和品德教育的目标。很不容易做到,吃水不忘挖井人。第三,立足文本语言文字,实现多重对话。第四,抓住课文关键的词语或句段,“难课文巧教”。老师可以介绍必要的时代背景,当时的环境。如果有条件,可以让学生阅读搜集相关的资料,为学生的学习作铺垫。在引导学生查阅材料的时候,一定要提出具体的要求。比如,在“百度”搜索的关键词,自己一定要先搜集一下,看看有没有负面的信息。我们的阅读教学要遵循基本的模式:整体部分整体。首先引导学生从整体入手,在对课文内容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才能深入到重点或难点的内容的学习。我们不能忽略整体。第五,尊重文本的价值取向,不提倡作随意的多元解读。革命传统题材课文有着较明确的价值取向,最好不要作多元解读,不能因为时代感的要求,随意改变教科书编排意图,随意解读革命传统题材课文。例如,狼牙山五壮士,不要忘记那些为民族解放牺牲的英雄。建议老师们,对思想类课文,教科书编者的价值取向都是非常明确的,不允许多元解读。一是内容的多元解读;二是目标上的多元定位。其中,还要处理好两个关系:第一个关系是价值取向的唯一性与多元性的关系;第二个关系是倡导多元解读,如何处理好尊重文本与尊重学生情感体验的关系?重新思考课程研究与美国、欧盟教育政治化的问题,社会、历史和政治嬗变环境下的课程研究一文,人们界定教育价值的概念,不是以抽象的完人的发展为标尺,而是从他培养更多人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为标尺的。所谓价值的实质是客体对主体具有的积极意义就是说,它对人有无积极意义,能否满足人的某种需要。第二个核心理念及特点:语文教科书符合语文学科的基本规律教科书的编写有其特殊性,不管是哪个学科,一般都由某些领域的少数专家和学者来编写,教师和学生是教科书的实施者。文质兼美是教科书选文的标准。叶圣陶:所选为语文教材,务求其文质兼美,堪为模式,于学生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文质兼美的语文教育思想简要的说就是文字要好,思想内容要好,要有正能量。语文表达形式易于学生模仿,即叶圣陶说的要“文从字顺,可资讽诵,宜必当之无愧。”他还强调:“绝不宜问其问出自何人,流行何若,而唯以文字兼美为准。”比如,冰心作品,并没有反应出她的语言特色。或者说并没有选出冰心作为女性的眼光。叶老当时就因为冰心先生的文章没有文从字顺而未选。冰心:我极愿意为祖国的孩子写些有益于他们学习的东西。但是内容不能太空泛,我想请你组的同志有空来谈一谈,以便写得切实一些,也亲切一些。冰心写了这封信,也谈了,但是最后还是没能选她的文章。因为冰心的语言太过鲜活。我们这一套教材就是为了进一步来思考和认识课程观。同样以“文字兼美”为主。比如,三年级的文章肥皂泡,冰心描写吹肥皂泡,她用了“玲珑娇柔”“浮光”,有没有更好地词语来形容,我个人觉得很难。她好像把肥皂泡当作有生命的东西来看待。冰心51岁才回国,她的语言风格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外国语言文学的影响。如果从语言文字的规范上来看,有些词都没有的。如从“浮光掠影”中拆出了“浮光”。这次我们有个观点,作家作品,能不改的就不该,让孩子看到原滋原味的文章。小学阶段不以文学作品的学习为重点,但应该给孩子做文学作品的启蒙教育,初步感受文学语言的表达形式。有时候,文学的语言不一定就是规范的语言。今后在指导教学的时候,老师要注意引导,不要挑刺。我们要换一个角度思考语文教学中的问题。比如,我们现在学生的语言文字都是干巴巴的,越是高年级越严重。我们都希望学生的语言生动、形象。那么孩子写出这样的词语,我们应该怎么评价?这些希望能引起老师们的思考。部编教材把选材作为重点,不但选编了一些语言鲜活,有新鲜感的文章,还选编了少量内容有意思的文章,体现了“有意义”与“有意思”相结合,语文性与趣味性相结合。比如,我们选了小真的长头发狐狸分奶酪泪水茶,我非常喜欢这篇文章。这是我们自己翻译的。泪水茶是诺贝尔文学作品,内容表达了动物非常有童趣。文章表达的是猫头鹰通过“泪水茶”关注了生活中的细节,让生活更有乐趣。这是自我管理的情绪的一种学习。现在成年人都很难管理自己的情绪,更别说儿童。我们有一个观点:“有意思”不等于没有教育价值。“有意思”的文章同样蕴含着不同的价值取向,学生爱读了、读懂了,教育价值自然也就在阅读的过程中体现了。能将一些值得咀嚼、涵咏、可读性强,可以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文章选编进教科书,不仅是编者思想的一次解放,也是全社会对“文质兼美”选文标准再认识的结果,也是对“文质兼美”选文标准内涵的丰富和发展。五四运动前后,我们进行了一次语文教育的变革。这次变革出现了“文”“白”之争;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引发了“读经论争”及“禽言兽语”的争议;新中国成立后,出现了“刘(御)吴(研因)”之争;五六十年代,围绕语文学科的性质和任务又出现了两次“文道之争”。每个编者的课程观,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我国小学语文教科书的编排,同样也是语文教科书共同的编排问题。在新时代下,各个国家都曾尝试着对这些内容进行修改。欧洲就曾出现了这三种:一是以儿童的兴趣和个性为出发点的儿童中心论教科书;二是以适应社会集体生活为目标的社会需要论教科书;三是以学科内容为考虑基点的知识中心论教科书。我国主要有两种:一是工具观,注重体系,强调逻辑顺序;二是人文观,主要体现儿童中心的课程观,强调心里顺序。新中国成立后,我们的思想主要是叶圣陶先生的思想。切实研究,得到训练学生读作能力之纲目与次第,据以编撰教材,此恐是切要之事。80年代的教材版本,这个读写训练体系一直延续到2010年。过去的读写训练的最重要特点在目录中体现。本世纪初,各版本的教材基本上看不到读写结合的明显安排。部编教科书,努力构建符合语文学习基本规律,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语文能力发展体系。讲语文训练的基本要素,包括必备的语文知识、基本的语文能力,适当的学习策略和学习习惯等,分成若干个知识或能力训练“点”,统筹规划训练目标的序列,并按照一定的梯度,落实在每个年级的相关内容中,努力体现语言文字训练的系统性。这段话好好琢磨,这是这套教材的精髓。有两个解读:第一,努力遵循语文学科的本体,解决语文教学“教什么”的问题,让语文教科书更加能够“便教利学”。“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课程是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的统整,其本质在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的选择直接影响到教学目标的定位,而教学目标定位是否恰当、准确,又关系到教学效率与质量。评价一节好课的标准之一,是看教学目标的精准定位与达成度。教学目标如何定位,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选择的教学内容。第二,以两大系列或两条主线:阅读与表达系列(书面语、口语)的知识与能力、方法与习惯,情感与价值观。语文的训练体系很难建立。语文训练体系能不能构建?训练体系是怎么建立起来的?理论依据是什么?语文是文学学科,没有稳定的体系。我们对这个体系的内容都是争议不断。1914年,清政府正式颁布了章程。在这个章程后,单独开始了中国文学课。新中国,国语改成了语文后,语文学科一直想找到自己的体系,更谈不上语文学科的教学体系,谈不上科学的体系。早在上世纪30、40年代,叶圣陶先生编写的国文百八课,他在编辑大意中说:在学校教育上,国文科向和其他学科对立,不被认为一种科学,因此国文科至今还啊缺乏客观具体的科学性。叶老说:语文课到底包含哪些具体的内容,到底要训练学生有哪些项目,又怎么的次序,反复和交叉又该怎么样,学生每个学期要学到什么程度,毕业的时候要达到什么样的本领诸如这样的问题,现在都还不明确。因此,任教的老师只能各自以意为之。一百多年来没有解决的问题,我们也没有办法解决,只希望让老师们好操作。老师们要明确几个概念:第一,明确一个核心概念:语文要素。语文训练的基本元素。体系上,我们以“双线组织”单元内容,强化语文学习的综合性和实践性。双线组元的结构设计,每一个单元都有“宽泛的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两条线,均衡递进。老师们一定要注意,宽泛的人文主题。比如,四上第一单元:导语: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阅读上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自然之美。写作上,向同学推荐一个好地方,写清楚这个地方的特点。我们的“导语”力争用文学化的语言来写。我用的是“力争”,很多想法我们不一定能实现。第二,训练目标的系统性和发展性。我只讲纵向的发展。学习了语文训练要素(包括一级学过的册次和本册前面的单元),在以后的语文实践中反复运用,不断提升。从纵向上看,从语文知识与能力、方法与习惯等方面,统筹规划训练目标序列,力求做到目标精准,体现语文要素安排的系统性和发展性。比如,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是衡量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标准之一,长期以来,这一直是学生的薄弱点。1980年,联合国教科研组织对我国8个省的孩子进行测试。从这个测试可以看出问题:一是学生不会从句子入手去理解自然段;二是不会分析句子与句子之间的联系。我们为了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我们有两条明线:一是复述故事,侧重口语的发展;二是安排相应的训练要素。关于复述,二年级安排借助图片等讲故事,三年级安排详细复述,四年级安排简要复述,五年级安排创造性的复述。老师们,讲故事与复述不是一回事儿。看看二年级我们的教材提供了哪些方法让学生讲故事。教科书从二年级开始,借助图片、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