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环境下的阅读生活12.4.23.4.23.ppt_第1页
数字环境下的阅读生活12.4.23.4.23.ppt_第2页
数字环境下的阅读生活12.4.23.4.23.ppt_第3页
数字环境下的阅读生活12.4.23.4.23.ppt_第4页
数字环境下的阅读生活12.4.23.4.23.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数字环境下的阅读生活,数字环境下的阅读生活,不知疲倦地读书,快意人生!,第九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纸质读物阅读仍是七成以上国民偏好的阅读形式,我国18-70周岁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35本,报纸和期刊的人均阅读量分别为100.70份、6.67期。在2011年间,网络在线阅读、手机阅读等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呈较快增长势头。,2011年我国国民(以下所指“国民”年龄区间为18至70周岁)数字阅读方式的接触率为38.6%,比2010年上升了5.8个百分点,增幅为17.7%。,在接触过数字化阅读方式的国民中,41.8%的人能够接受付费下载阅读,这一比例比2010年的53.8%明显下降。数字化阅读接触者总体能够接受一本电子书的平均价格为3.50元,比2010年增加0.05元。11.8%的数字阅读接触者在读完电子书后还曾购买过该书的纸质版。,选择数字化阅读方式的原因,价格优势、获取便利、方便随时随地阅读、方便检索信息2011年,我国仅有34.9%的国民表示购买过纸质图书,这一比例比2010年的36.4%又略有降低。2011年国民年均购书2.20次,比2010年的2.63次也有所减少。,如果说一个人每天的阅读时长是相对固定的话,分解到数字阅读和传统阅读的时长将形成杠杆式此消彼长的态势。这些数字显示出这样一个事实,那就是:数字阅读在阅读量上挤占了对传统纸质读物阅读的机会。(?),“自从有了这几种电子阅读器,我就把书都扔了!”,原作名:TheCaseforBooks:Past,Present,andFuture作者:美罗伯特达恩顿译者:熊祥出版社:中信出版社出版年:2011-5索书号:G792/1065,电子书替代纸质书?没那么容易!,自从第一份“电子书”1945年在美国问世以来,传统图书就被频繁宣判死刑,以致我们担心哪一天书架将空空如也。然而,即使在数字技术最发达的美国,纸张的消耗量仍比以往都多。连比尔盖茨也声称自己更喜欢在印有文字的纸张上阅读。,谷歌替代图书馆?没那么简单!,从2004年起,谷歌把数以百万计的图书数字化并将之上传网络,这些书来自大型研究型图书馆的收藏。这项工程被称为“谷歌图书搜索计划”。这个计划承诺建造人类历史上最大的图书馆,人们可以免费或者以低廉的价格通过网络找到自己想看的任何一本藏书。,事实是仅美国研究型图书馆的藏书就已经远远超出谷歌目前的数字化能力。更不用说在世界范围内取代图书馆的纸质书馆藏。图书馆的存在是为了促进公共利益,鼓励人人求知。但如果允许将图书馆馆藏商业化,那就意味着公共利益的私有化。尽管标榜免费共享,但恐怕终有一天谷歌会利用自己的垄断地位,从这些本该属于公众的图书中获取商业利益。,电子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公司的衰落也在加快。谷歌也许会解体或者被更强大的技术公司超越,可以让谷歌的数据库失去时效并在市场上消失。电子企业此起彼伏,而图书馆已经存在了若干世纪。与其宣称后者已不合时宜,不如加强其作用,因为易过时恰恰是电子媒介的特征。,罗伯特达恩顿(RobertDarnton),普林斯顿大学教授,哈佛大学图书馆馆长,图书史专家,欧洲文化史专家。曾任牛津大学出版社北美分部理事,发起、参与大量的图书史研究,电子书启蒙运动项目,在图书领域具有丰富的商业、学术背景,他和他的著作曾获多项学术奖和图书奖。在中国,因经典著作屠猫记、启蒙运动的生意、拉莫莱特之吻:有关文化史的思考为读者熟知。,手机阅读:学历越低,阅读率越高,手机阅读人群以年轻人为主体,18至29周岁人群所占比例最大,为59.7%,其次是30至39周岁人群,所占比例为29.9%。这两个群体几乎占手机阅读人群总体的九成(89.6%)。手机阅读人群的学历大多集中在大专、高中和初中,这三个群体在手机阅读人群总体中几乎占到八成(79.0%)。而高等学历(本科及以上)仅占17.9%,低学历者(小学)仅占3.1%。手机阅读人群平均每天进行手机阅读的时长接近40分钟,平均每年花费在手机阅读上的费用约为20元。,2011年增加了数字阅读的群体主要集中在学历较低、年龄较轻的农村居民中。认为“自己减少了纸质内容阅读”的国民57.1%也集中在农村居民中,且高中及以下学历的占到70.0%,18-39周岁之间的占到66.7%。可见,“增加数字阅读内容”和“减少了纸质阅读内容”的群体,都是农村居民占据着绝大多数,且在低学历人群中“减少了纸质阅读”的比例要显著高于“增加了数字阅读”的比例。,“三上”变“三低”,手机用户上网时最希望看到的是新鲜的、原创的、精彩的阅读内容。年轻人推崇手机阅读为“三上阅读”(床上、车上、厕上阅读),则要求手机阅读的内容应简短、精炼、有趣,百字文、千字文,能充分利用零碎时间,获取有益的内容。色情、暴力、玄幻、穿越这些低俗内容俨然已经成为手机阅读吸引点击量和订阅的法门。,手机:三低阅读,即低龄、低质、低俗的阅读,新闻1+12011年11月1日拿什么拯救你,我的书店!,解说:光合作用门店关闭,一条新闻几多惋惜,而这样的唏嘘似曾相识。字幕提示:席殊书屋关闭思考乐书关闭风入松茶座关闭,人,诗意,栖居,解说:风入松书店位于北大南门外的地下室,1995年他写着“人,诗意,栖居”的口号迅速成为北京最著名的人文书店之一。,Borders破产,其中这本书的条码上,被划了一笔黑道。听运货来的朋友解释才知道,这本书购自Borders书店关门歇业的那一天。在平时,读者如果对书不满意,可以凭上面的条码来店里退换。而划下这笔黑道,则是说:我们不能再为您服务了,这是我们最后一次营业。明天,本店将不再存在。-老六,全球蔓延传统书店倒闭潮,7月22日起美国连锁书店Borders开始关闭旗下的399家店面。Borders曾是美国第二大传统图书零售商,有着40年的历史,一度被认为是全美最佳书店,巅峰时期销售额更是达到40亿美元。巴诺书店的生存问题也暗涌流动,其华尔街股票迅速贬值。英国水石书店曾宣布2009年至2010财年利润同比下滑了70%。2007年到2009年,中国民营书店就减少了10000家。,就在市场的一片惋惜之中,最近却传来台湾诚品书店进军大陆市场的消息。一家也曾经历过市场的挑战,却如今成为台湾文化符号的书店。他信心满满的到来究竟会给我们什么样的启发?,书店关张,纸质阅读陷入危局,其背后更多的是当今时代社会阅读本身的异化。,这些阅读方式,一方面来自于当今社会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另一方面,则是经济追求之下的结果。阅读以功利和实用为目的,变成了信息的浏览,变成了利益获取的手段,人们总是希望能够在阅读中得到一些帮助自己实现某种目的的手段。这让阅读不再纯粹。”-白烨(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一种建立在以电脑字节为基础上的经济学,而非过去建立在物理原子基础上的经济学。字节经济的网络世界中,物品变得越来越便宜。,书,要算是人类在走向未来幸福的道路上创造的一切奇迹中最复杂最伟大的奇迹。高尔基,数字时代阅读的本质,张绍刚举例说,一同学言之凿凿地强调自己看过原著,那本书的名字叫鲁迅漂流记。他们有空时会看网络小说,也大多记不住名字。“有人深情地说,他最喜欢的诗句是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我如获至宝地希望他多背几句出来,结果他相当沉稳地告诉我:我就喜欢这一句,这就够了!”扬子晚报2010.3.17,熟悉的场景,地铁车厢里,大家都低头摆弄手机、电纸书或者平板电脑。其中不少人在利用路途的短暂时间进行断断续续的阅读。回到家中,频频刷微博又成了很多年轻人的“必修课”。这股风潮甚至蔓延到了出版界,一本本“微博图书”纷纷上市。,从调查看,国民数字阅读无论是在线阅读还是手机阅读,均具有较明显的碎片化特征。,“碎片症”(Fragmentia):一种认知障碍,源于个体在不间断接触片断性信息和世界时感到自己被切断了与一种整体感之间的联系。戴维申克DavidShenk(“信息烟尘DataSmog”创造者)牛津英语词典2004年收入,“碎片化”阅读,主要指的是对类似微博、手机这种短的内容,或者长的内容被拆散后,通过零碎时间进行阅读的一种方式。还包括网上的一些“百科”、“知道”等。碎片化阅读并非新生事物,传统意义上的报纸和期刊阅读,也可以归入此类。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应用理论研究室主任、国民阅读调查报告课题组负责人徐升国,“碎片化”阅读的利与弊,信息量大、快速、及时、交互以及充分利用零碎时间挤占深阅读时间,惰性化依赖,习惯于通过搜索、提问或者交互来获得知识碎片。不容易形成深度的、批判性的、理性化的、系统的知识体系。它对人们的知识体系、思维方式,以及理性思考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判断能力都构成挑战。,传统意义的阅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许多国际阅读专家认为,报刊阅读并不算真正的阅读,其浏览的是第二天就过时的新闻碎片。真正的阅读只有读书。只有读书这种深度阅读才能将知识系统化地传播下去,使人类文明不断延续其辉煌。,传统阅读时代: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电子阅读时代:声、光、电技术革新,电子书是人类进步的“电梯”;网络阅读时代:关联、链接、共享,无穷无尽。纸张战胜竹帛,CD淘汰磁带,MP3取代随身听文化传播载体的进化不仅带来了传播方式的改变,更进一步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全新的阅读方式,书籍有助于开发一种沉思冥想式的思维;屏幕则鼓励更为功利实用的思考方式。阅读书籍提高了我们的分析能力,鼓励我们对一个看法追根究底。阅读屏幕则鼓励迅速建立模式,让一个主意与另一个主意相互关联,使我们能够应对每天层出不穷的千百个新思想。屏幕激发行动而不是以理服人。凯文凯利KenvinKelly失控作者2010年8月,书的未来翁贝托.艾柯(埃及亚历山大图书馆),在谈到超文本的磁盘或网络是否会取代供阅读的纸质图书时,他说:“书仍将是不可缺少的,这不仅仅是为了文学,也是为了一个供我们仔细阅读的环境;不仅仅是为了接受信息,也是为了要沉思并作出反应。读电脑屏幕跟读书是不一样的。”,网络条件下超文本阅读,根本无法满足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激发出的方方面面的知识需求,即在读书过程中,读者需要的是和自己一同前行的纸质伴侣,而不是像“导盲犬”那样远远跑在前面的“网络读物”。,我认为不存在浅阅读,阅读就是阅读,阅读要身心投入,浅阅读就是不阅读。我不认为微博是一种阅读,我认为微博是一种了解,是一种知晓,它跟阅读不一样。我从微博获得信息,当然会获得一些广义的知识。但是通过阅读获得的知识可能会更加精炼一些。-钱文忠,我认为,真正的阅读是一种文化行为。文字本身有文化内涵,然后通过这个文字进入到人类文化传统当中去进行思考,这才是一种真正的阅读行为。-周国平,读书是生活的一部分,是一种心灵救赎的仪式。书外有一个世界,这个世界是我们熟知的世俗世界;书里还有一个世界,那是一个陌生的空间,它有自己的一套历史悠长的静止的逻辑。张柠(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重网络阅读、轻纸本阅读等现象影响了青年人的读书兴趣,已使读书成了一种被动和强制性的行为,无法感受到蕴含在其中的无尽乐趣。碎片化的阅读方式,已经背离了阅读本身的含义。当阅读成为“悦”读,就变得没意义了,“这个时代的特征是阅读和实用相联系。读书是为得到精神的交流和共鸣,而不是为谋取现实利益。”,阅读疗法,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物理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与修辞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英)弗兰西斯培根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汉)刘向,读累了,歇一会儿!,大学生阅读现状,书籍是青年人不可分离的生命伴侣和导师。高尔基,“破万卷”不如“点鼠标”网络化,零阅读、浅阅读肤浅化,只读“有用”之书功利化,快餐式读书能够满足我们短时间内汲取较大知识量的需要。但是,单有快餐是不够的,我们更需要带着感情去读书。急功近利地读书,带着这个世界朝九晚五的逻辑是进不了另一个世界的。张柠(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劣书驱逐良书迷茫,中国大学生基础书目项目,劣书驱逐良书迷茫,“现在的书太多,不知道该读哪一本,要是能有人为我们推荐一些好书就好了。”在其他几个不读书的原因中,选择“不知道读什么书”的比较集中。可见,我国目前还缺少权威机构对不同年龄段读者的优秀书目的推荐。,反对开列指定书目,我很反对开书单,也特别不愿意看到很多父母带孩子挑书的场景。应该让孩子自己挑选喜爱的读物。我希望再办书展时要写明:父母谢绝入内,让孩子自己挑书。-钱文忠我觉得读书要根据个人的兴趣,闲看书,混看书。就像吃饭饮食要荤素搭配,这样才会身体健康。指定书目确实有些呆板,如果不在指定书单里而自己又很喜欢的书看不看呢?我觉得哪怕你觉得写得不太好的书,或者没用的书,也要读。我相信读过之后总会有所收获。当代年轻作家的书我也会看,经典作品也会看,哲学书、文学书、绘画书、戏曲书,我都读。-王小鹰,经常碰到有人说你给我开一个书单吧!我说没办法开,因为对我来说这是本好书,对你来说却未必。要说个人阅读的话,我觉得那是个人的事情,有的人爱读书,有的人不爱读书,爱读书,爱读什么书,这是个人趣味的问题。我们讨论的实际上是大众阅读,作为一种大众文化现象的阅读。-周国平,阅读让一个人活好几一辈子池莉,“读己所喜”:读书是很花时间的事情,其实一辈子读不了多少书,“我的心得,普通人最好的读书方式是读自己喜欢的书,这非常重要”。“读好书,不读坏书”。拿到一本书,翻翻前面,翻翻后面,再翻翻中间,如果发现文理不通,不知所云,胡编乱造,那一定是坏书,别读了。,1998年为北大百年校庆而作,包括推荐应读书目30种,推荐选读书目30种。这个书目由北京大学校内外50多位著名教授推荐,大学生阅读意愿和阅读能力都迅猛下降,阅读质量更是每况愈下。一本好书需要很长时间来慢慢品尝。阅读是一种提升自我修养的学习,然而可悲的是,它没有成为当代大学生的生活内容。,教育不再是像以前一样的挖掘式,而是扩散式,接触的信息面很广,但深度不够。大学生缺乏耐心,习惯于被动地被网络海量信息喂饱,缺乏理性的思考。这种阅读的缺陷影响了他们的读书兴趣,使读书成了一种被动和强制性的行为,无法感受到蕴含在其中的无尽乐趣。,“一个民族有一些关注天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一个民族只是关心脚下的事情,那是没有未来的。”温家宝同济大学演讲,南航自动化毕业生写出3D制作教材填补国内空白,罗聪翼在软件知识上的积累,是从南航开始的。2008年,罗聪翼在南航图书馆浏览杂志时发现了一篇介绍Blender的文章。,大学生应该读什么书,一流大学要培养什么样的学生,一流大学就是要培养精英人才;一流大学要培养通才;一流大学要重视哲学和学科方法论的教育;一流大学要引导学生加强人格修养;一流大学要培养有创造力和想像力的人才。吴志攀(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学生什么都学一点,学了一肚子“概论”,那不是通才。通才之所以“通”,是因为他有好的思维方法,他的头脑是受到过训练的,有不断学习、不断创新的能力。,培养通才的办法就是引导学生阅读经典、读古今中外的“大书”,文理医工,各科的学生都要阅读这些经典。大学要请最好的教授来指导,带着大家一起精读。如果在大学阶段,学生能真正读通了几十本、一百本经典,有这个基础了,那他就是通才。,读书体系的构造,要培养一个人、设计一个人的个性,就努力帮助他从小建立起自己的“小藏书箱”,建立起个人独特的读书体系。苏霍姆林斯基读书,一定要读好书,否则不如不读。一定要习惯从高位进入!强迫自己从高位进入!读书,做人,无不如此。余秋雨,养生之道首在养心,养心之法莫如读书书分两种:一种谋生一种谋心开卷有益,读书无用无用之用为大用-易中天,一流好书的作用,一种知识,以及思考方向。一种激发,以及做事方法。一种高贵,以及生活安排。一种挑战,以及自我提升。,一流好书必须要具有下述一个或数个特色:,传播现代知识有创意并激发创意故事感人且具启发性有实用价值提倡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记录人类(及国人)的杰出成就探索人类的心灵世界提倡人间的长情与大爱,青春正是读书时,“现在”不可不读。“凡事都有时机。年轻时读过的话,就会烙印在脑海里,刻划在内心某处,形成我们的思想,成为学习事情看法所需的经验、助力。”池田大作青春对话,要多读书,但不要读太多的书。富兰克林有两种人万不能读书太多,一种是天才,一种是蠢才。天才读书太多就会削弱创造力,蠢才读书越多越糊涂。,自由的阅读:传统的纸质文献阅读,What(读什么)When(什么时候读)How(怎么样读)Howmuch(读多少书),阅读环境,春日桃花园与书恋爱的季节树下放羊的传说床头窝中我窝故我在咖啡屋小布尔乔亚情结图书馆书山书海寄今生,读书的乐趣,分享书,传统纸媒,读书创刊年,一路风风雨雨,可称为中国读书类杂志的旗帜。,创刊于年的博览群书大概是目前为止,除了读书之外,坚持时间最长的读书类杂志。针对一般青年读者、介绍读书方法和推荐新书好书的月刊,比起读书,它一开始的定位就更加大众化。,1993年鸣锣开张的书城命运最为曲折,曾三次停刊。复刊后,余秋雨任名誉主编,宣称“从原来的小众人文杂志向文化品格较高的大众刊物转型”。,创办于年代中期的书屋,这是由湖南出版集团主管、湖南教育出版社主办的一份思想文化类杂志。,开卷是南京一群读书人业余编辑的民间文化刊物,每月出版一期,没有正式的刊号,不能上市销售,全部赠送读者,没有一分钱进项,全靠凤凰台饭店有限的经济支撑。目前已经出到了多期,这在许多文化刊物日渐式微,或停刊或转向的今天,确实是一个文化奇迹。,读库,“京城著名文化名人”张立宪(老六)主编的综合性人文社科读物,取“大型阅读仓库”之意,一般每两月推出一期。,编辑方针:“摆事实不讲道理”“三有三不”原则:有趣、有料、有种;不惜成本、不计篇幅、不留遗憾。篇幅:中篇读本内容:非学术,非虚构,追求趣味和品味的结合,探究人与事、细节与谈资,不探讨学术问题,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