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设计概论_第1页
创新设计概论_第2页
创新设计概论_第3页
创新设计概论_第4页
创新设计概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同学们好!,创新设计InnovationDesign,欢迎学习,创新设计,工业工程戴庆辉,Tel办宅手),E-mail:dqh6789,教材与参考书,1.戴庆辉创新学导论,20132.黄纯颖机械创新设计,20003.檀润华发明问题解决理论,20044.檀润华创新设计TRIZ,20025.编委会中国机械设计大典第1卷第2篇,20026.编委会机械设计手册(新版)第6卷第36篇,20047.张美麟机械创新设计,20058.刘助柏知识创新学,20029.吕仲文机械创新设计,200410.张春林机械创新设计200011刘莹创新设计思维与技法,2004,参考期刊2011.05,1.发明与创新,维普:1997.1-2014.04全文:1997.4-2014.04ABC2.发明与革新,维普:1989.1-2002.12全文:1997.1-2002.123.技术创新,维普:2002.1-2005.64.机电产品开发与创新,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主办,维普:2008.1-20145.科技进步与对策中国管理科学学会、湖北省科技厅主管,维普:1989.1-20146.中国机械工程机械工程学报工程设计学报7.机械设计机械设计与研究机械设计与制造8.机械科学与技术机械传动现代制造工程9.中国高等教育中国高教研究中国大学教学10.现代大学教育高等工程教育研究高教探索11.管理世界管理科学企业管理12.工业工程与管理工业工程生产力研究13.管理科学学报中国管理科学管理工程学报14.领导科学中国人才15.可再生能源太阳能学报,考核方式,1.结课时的开卷笔试,占总成绩的50%。2.课内的随堂练习,占总成绩的30%。3.课外的“小发明”,占总成绩的20%。,创新设计,第1章创新设计概论第2章创新能力的开发第3章创新思维的训练第4章理智型创新方法第5章激励型创新方法第6章解决发明问题理论,第1章创新设计概论,1.1创新设计的概念1.2创新过程与创新基础1.3设计系统与设计方法1.4创新设计的分类与特点1.5创新设计的要素1.6创新设计的发展概况1.7创新与市场竞争,1.1创新设计的概念,1.1.1创新的概念1.1.2设计的概念,1.创造,创造是人第一次产生崭新的精神成果或物质成果的思维与行为。这句话包含三层意思:创造是人的思维或者行为,人是创造的主体。人进行创造时,通常思维和行为会产生结果或者获得成果。创造成果是首次获得的新成果。即具备首创性。新颖性是创造成果的共性,新是创造的核心。,2.发现,发现是经过研究、探索等,看到或找到前人没有看到的事物或规律。发现所具有新颖性。因此,发现应该是一种创造。准确地说,发现是获得天然性新成果的一类创造。发现的成果是客观存在的物质,或者物质的性质与规律。,2008年新发现太阳系外行星,3.发明,发明是创造新事物、新方法、新观点和新理论等。由于发明的成果具有新颖性,因此,发明也应该是一种创造。发明是获得非天然性或人为性新成果的一类创造。发明的成果是经过人耗费脑力、体力设计或制造出来的。,4.创新的狭义概念(1),(1)1912年,美国经济学家熊彼特(Schumpeter,1883-1950)提出,创新是将原始生产要素重新排列组合为新的生产方式,以求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的一个经济过程。创新包括五种情况:引入一种新产品,引入一种新的生产方法,开辟一个新的市场,获得原材料或半成品的一种新的供应来源,实行一种新的企业组织形式。,面对目前的金融危机,就会想到熊彼特的重要学说主张之一:“资本主义的创造性破坏”(Thecreativedestructionofcapitalism)。在熊彼特看来,每一次的萧条都包括著一次技术创新的可能,这句话也可以反过来陈述为:技术创新的结果便是可预期的下一次萧条。因此,资本主义的创造性与毁灭性是同源的。,4.创新的狭义概念(2),(2)20世纪50年代,被誉为“现代管理学之父”的美国管理学家德鲁克(Drucker,19092005),第一次在把创新引进管理领域,他认为创新就是赋予资源以新的创造财富能力的行为。“理论能改变人们的生活才有意义”。这句话成了德鲁克后来衡量自己一生成败的基本标准,也是他一生从事学术研究的重要法则。,4.创新的狭义概念(3),(3)1998年,清华大学傅家骥教授对技术创新定义是:技术创新是企业家抓住市场的潜在盈利机会,以获取商业利益为目标,重新组织生产条件和要素,建立起效能更强、效率更高和费用更低的生产经营系统,从而推出新的产品、新的生产(工艺)方法、开辟新的市场、获得新的原材料或半成品供给来源或建立企业的新的组织,它是包括科技、组织、商业和金融等一系列活动的综合过程。,2006年5月11日会议讲话,傅家骥(1931出生)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经管学院教授,清华大学中国经济研究所所长,被誉为中国创业经济第一人!创造性地提出了“基于中国国情的技术创新理论”,4.创新的狭义概念(4),(4)2000年联合国经合组织(OECD)“在学习型经济中的城市与区域发展”报告中提出:创新的涵义比发明创造更为深刻,它必须考虑在经济上的运用,实现其潜在的经济价值。只有当发明创造引入到经济领域,它才成为创新。,2007年6月22日,联合国副秘书长沙祖康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大楼前。当日,沙祖康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宣誓就任负责经济和社会事务的副秘书长。,4.创新的狭义概念(5),(5)2004年美国国家竞争力委员会向政府提交的创新美国计划中提出:“创新是把感悟和技术转化为能够创造新的市场价值、驱动经济增长和提高生活标准的新的产品、新的过程与方法和新的服务”。创新=新的创意+市场价值。,空中楼房层次鲜明创意美国办公空间,OfficeArticle,OfficesForthe,美国建筑建筑玉米楼,美国创意雕塑,5.创新的广义概念,创新的广义概念是指人的创造性劳动及其价值的实现。广义创新的概念,可以说是一种社会学上的概念,不局限于经济学的范畴。创新在普遍文化意义上指的是是弃旧图新,破旧立新,推陈出新。创新包含科学发现、技术发明及其商品化、产业化的发明创造实践,也可以是人类在实践过程中,突破传统的思想、行为和成果。,1.1创新设计的概念,1.1.1创新的概念1.1.2设计的概念1.1.3创新设计的概念,1.1.2设计的概念,广义上说,设计是创造崭新事物的一种活动。在工程上,设计是运用科学技术和知识,规划出人类所需要制造的产品的过程,其最终表达形式为图样和技术文件,作为制造和使用的依据,以保证制造出的产品能满足规定的技术要求。设计对产品的技术和经济性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许多产品的质量问题,大都由于设计不良所引起。产品成本的75%80%是由设计阶段确定的。设计不只是计算和绘图。设计的本质是创新,即设计应具有创造性和新颖性的特征。人们的需求又是无止境的,因此设计也是无止境的。,1.1.2设计的概念,例1-1膨胀螺栓螺栓上包一个圈筒,这个圈筒上是有缝隙的,用时在墙上打一个洞。把膨胀螺栓放到这个洞里,在拧紧螺栓时圈筒被挤压撑开。这样使螺栓卡在洞里,起到固定的作用。膨胀螺栓,虽然只有4个零件,结构也很简单,却有效地解决了过去不易将物体固定在混凝土墙上的难题,其构思和开发过程可称为设计。,1.1.3创新设计的概念,创新设计(InnovationDesign),是指在设计中采用新的技术手段、技术原理和非常规的方法而进行的设计,即一切非常规设计。设计过程是解决问题的过程。问题是指产品的初始状态与理想状态之间存在距离。设计是使产品由初始状态通过单步或多步变换实现或接近理想状态的过程。常规问题(Routineproblem):实现变换的每一步都已知;发明问题(Inventiveproblem):至少有一步变换未知。常规设计:解决常规问题的设计。创新设计:解决发明问题的设计。,1.1.3创新设计的概念,例1-2飞行汽车。交通拥挤是世界各大城市常见的问题,发展未来的交通工具也是缓解堵车现象的好办法,广阔天空就是未来开发的对象。飞行汽车可能就是未来交通工具的雏形。它有4个涡轮,7个座位,可垂直离开地面和登陆能力。操作被简化更接近汽车操作,以低空飞行为主。,飞行汽车,1.1.3创新设计的概念,创新设计的目的是为人类社会提供富有新颖性和先进性的产品。因此,创新设计的基本特征是新颖性和先进性。新颖性:设计者不拘于前人或别人己有的成就,敢于根据从未尝试过的想法去进行新的探索,设计出别开生面的东西。先进性:设计的产品不仅应标新立异,而且在技术水平上比现有类似产品超前一步,即在功能、性能、结构等方面显示出新的特点和实质性的改进。创新设计是一种新的现代设计方法,它是研究设计程序、设计规律和设计中思维与方法的一门新型综合性科学。,1.2.1创新的过程的四个阶段,创新过程一般可分为四个阶段。准备期。界定、了解和陈述问题。搜集资料。酝酿期。确定各种可能的解决方法。有意识与无意识。豁朗期。确定最佳的解决方法。豁然贯通,明确了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验证期。付诸实施。就是将顿悟的创新概念进行证实,加以实施,并判断其是否可行。创新过程应着重于思维,但不是简单的思维,而是重在发散、收敛、形成概念的过程。,1.2.1创新过程的四个阶段,例1-3周林频谱治疗仪的创新过程。20世纪70年代初期,周林在上海上学。每年冬天,他和许多同学一样手脚长满了冻疮,痒病难忍,四处求医用药,都治标不治木。冻疮的病苦折磨着他,也引发他了他的思考“难道世上就没有更好的办法对付冻疮吗?”带着这个问题,周林四处打听和查阅资料,结果都令人失望。在这种情况下,周林“独上高楼”产生了求解冻疮治疗难题的“悬想”。彻底治愈冻疤的新办法在哪里呢?周林进入“苦索”境界。他利用各种机会收集民间偏方试验,分析打针吃药、针灸方法,也无进展。在反复琢磨中,他逐渐感到再现前人的研究是没有出路的,只有走前人设有走过的路才有新的希望。但是,这条新路又在何方?几年过去了,周林仍举目芒茫。毕业后,他在工作岗位上仍念念不忘治疗冻疮的课题,苦苦寻找新的治疗方案。在那些日子里,他走路想、吃饭想,连做梦也都在思索。体重减轻了,面庞憔悴了,但顽强的周林对治疗冻疮的新方案“苦恋”不止。,1.2.1创新过程的四个阶段,终于有一天,周林步入“顿悟”境界,找到了攻克难关的新道路。那天,他在一台大型砂轮旁打磨铸件,沉重的铸件在砂轮的磨削下产生巨大的冲击振动。瞬间,一股强大的振荡冲击从双手传遍全身,周林感到热血沸腾,此时,一个灿烂的创意火花在脑海突闪:“谐振?谐振?发热?治冻疮?”这一顿悟,使周林中断了的思维变得通畅,他想到了用电谐振刺激人体血液循环的治冻疮原理。从此以后,周林便潜心于从生物医学工程和现代频谱技术的结合方面进行研究,终于发明创造出一种治疗冻疮的仪器。这种仪器的核心部件是电热频谱管,它能产生特殊的谐振波。将长有冻疮的手脚放在管下,便开始治疗。实践证明效果明显。1985年10月,周林以其发明荣获首届世界青年发明家科技成果展览会金牌奖。,1.2.2创新过程的三个基础,1.智力与创新2.知识与创新3.天赋与创新,1.智力与创新,智力:是认识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专家认为,成功只有20%来自于智力因素,其余80%为非智力因素。例1-4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1959年提出了人的智力三维结构模型,他认为智力活动就是人在头脑里加工(操作过程)客观对象(内容),产生知识(产物)的过程。智力结构应从操作、内容和产物三个维度去考虑,其中操作有5种,内容有4种,产物有6种,智力共由546120个因素构成。,吉尔福特(J.P.Guilford,1897-1987),1.智力与创新,例1-4吉尔福特不断充实和修正,1971年将图形分成视觉与听觉两种,智力共由556150个因素构成;1983年又将记忆分为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于是将智力视为656180个因素的组合体。他认为,每种因素都是独特的能力。例如,学生对英语单词的掌握,就是掌握语义、记忆、单元的能力。又如,说出鱼、马、菊花、太阳、猴等事物哪些属于一类,回答这类问题进行的操作是认知,内容是语义,产物是类别。智力是创新能力发展的必要条件,但是智力发展绝对代替不了创新能力的发展。即,智商高,创新能力不一定高,而智商低,创新能力也不一定低。,1971,2.知识与创新,知识与创新密切相关,不存在超越知识的创新。但是创新不等于知识,也就是说学富五车的人并不一定硕果累累。例1-5在科学研究机构中,常常可以看到有些工作者的学历、背景、知识水平等相差无几,但取得的成果却天壤之别,究其原因是与创新能力有关。按照知识与创新的关系,将人分为四类。知识渊博,创新成果丰硕。知识不够丰富,有少量发明和革新。只能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学富五车,毫无建树,人云亦云。知识使人有深度,经验使人有阅历。它们围绕问题的解决,使人产生灵感和智慧。人要有尽可能广博的知识,也要有尽可能专深的经验。,3.天赋与创新,人与人之间在天赋上虽然存在一定的差别,但对创造发明并非起决定性的作用。一个人要想在所从事的事业上取得成就,不但要有才干、有能力、还需要脚踏实地、勤奋地去工作。天才是以长期的创造性劳动为前提的。创新并非天赋,创新来自努力和勤奋,训练开发自己的创新潜能,方能迈向成功。创新能力可以通过学习和训练来培养、提高。书山有路勤奋是路,学海无涯方法是舟,3.天赋与创新,例1-6天才是这样勤奋的人:爱因斯坦的大脑顶叶比常人大百分之十五。他在科学上的巨大贡献,不是靠天赋,而是依靠他的勤奋和思考,因为他的脑细胞轴突比常人多,表明他的思考比常人多。,3.天赋与创新,爱迪生说:“天才,那就是一分灵感,加上九十九分汗水”。一生中共完成2000多项发明灯丝试验用过1600多种材料一生中写下了3400本笔记,3.天赋与创新,华罗庚名言:天才在于积累,聪明在于勤奋。努力在我,评价在人。观棋不语非君子,互相帮助;落子有悔大丈夫,改正缺点。树老易空,人老易松,科学之道,戒之以空,戒之以松,我愿一辈子从实以终。,1957年华罗庚荣获国家科学发明一等奖,1.3设计系统与设计方法,设计作为一种工程活动,其实质是一种信息处理系统。系统的输入是设计要求和约束条件,设计者运用一定的知识和方法通过计算机、试验设备等工具进行设计,系统的输出是方案、图纸、程序、文件等设计结果,通过设计者的合理处理,将使设计结果更趋完善。,1.3.1先进设计系统的定义,定义先进设计系统是一种融合当代科技成果的、面向市场竞争的、预测技术方向的、综合考虑设计对象、设计过程和设计方法的系统。“融合当代科技成果”突出体现其先进性,“面向市场竞争”表明其目的性,“预测技术方向”反映其战略性,“设计对象、设计过程和设计方法”是系统的三维内涵,定义包含了以人(设计者)为主体,以创新为主题。“先进”包含三个含义:效益、相对、动态。先进设计系统包括3个方面:硬件hardware软件software人件humanware“人件”就是掌握硬件和软件协调技术的设计师。,1.3.2先进设计系统的结构,1.霍尔三维结构2.设计方法学的“设计系统”3.先进设计系统的结构,1.霍尔三维结构,美国通信工程师、系统工程专家霍尔(Hall)1969年提出了“霍尔三维结构”。已成为一种广泛采用的方法论。时间维。系统工程活动从开始到结束按时间顺序排列的全过程,7个阶段。逻辑维。时间维的每一个阶段内所要进行的工作内容和应该遵循的思维程序,7步。知识维。为完成这些阶段和步骤所需要的各种专业知识和技能。,霍尔三维结构图,2.设计方法的“设计系统”,自80年代以来,国内“设计方法学”中,运用“霍尔三维结构”,认为设计系统是一个由时间维、逻辑维和方法维构成的三维正交系统。时间维反映按时间顺序的设计工作阶段;逻辑维是解决问题的逻辑步骤;方法维列出设计过程中的各种思维方法和工作方法。可称为“现代设计系统”。,3.先进设计系统的结构,先进设计系统(AdvancedDesignSystem)是一个由对象、时间和方法构成的三维正交系统。对象维(Objectdimension)时间维(Timedimension)方法维(Methoddimension),3.先进设计系统的结构,设计系统分为三个子系统:从时间上把设计过程看作是一个子系统;从空间上把设计对象看作是一个子系统;从活动上把设计方法看作是一个子系统。三个系统丝丝相连,环环相扣。,1.3.3先进设计方法(1),1.3.3先进设计方法(2),1.3.3先进设计方法(3),1.3.3先进设计方法(4),1.3.3先进设计方法(5),1.4创新设计的分类与特点,最小燃料电池直径只有3毫米,1.4.1创新设计的分类1.原理开拓类例1-72.组合创新类3.转用创新类4.克服成见类,燃料电池由阳极、阴极和离子导电的电解质构成,其工作原理与普通电化学电池类似,燃料在阳极氧化,氧化剂在阴极还原,电子从阳极通过负载流向阴极构成电回路,产生电流。,1.4创新设计的分类与特点,一卡四用的闪存,1.4.1创新设计的分类1.原理开拓类2.组合创新类例1-83.转用创新类4.克服成见类,手机、数码相机、掌上电脑、个人电脑,1.4创新设计的分类与特点,1.4.1创新设计的分类1.原理开拓类2.组合创新类3.转用创新类例1-94.克服成见类,医用拉链,1.4创新设计的分类与特点,可以弯曲的显示屏,1.4.1创新设计的分类1.原理开拓类2.组合创新类3.转用创新类4.克服成见类例1-10,1.4创新设计的分类与特点,1.4.2创新设计的特点1.目的性。满足社会需求设计产品。2.约束性。对设计提出的环境、资源、经济等限制。3.继承性。创新离不开继承。产品是进化的。4.模糊性。应采用的途径和手段是未知的。,1.5创新设计的要素,1.5.1技术要素1.5.2才能要素1.5.3方法要素,1.5.1技术要素,创新设计是以技术为依托,即把先进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技术(technology),按希腊文原意,是指个人的技能或技艺。随着生产的发展,靠长期积累经验而形成的技能所作到的事,逐渐被工具和机器所取代。人们把技术活动的物质手段看作是技术的主要标志。马克思指出,技术实质上是人对自然的能动关系,它不仅存在于物质生产过程中,而且还表现在人的社会生活条件和精神生产过程方面。技术具有双重属性,即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技术的自然属性。,1.5.1技术要素,创新设计与技术的发展密切相关,技术的迅猛发展冲击着工程设计领域。当代技术发展的特点:加速性、知识密集型和综合性。技术发展的加速性,是指技术的更新快和周期短的特点。知识密集性,要取得技术上的突破和设计的成功,需要一批高水平的专门人才进行协同作战。技术的综合性是通过技术与技术的组合、移植、渗透等方式来实现的,它们有机结合成为一个整体,并显示出更为优越的新型技术。总之,认识创新设计的技术要素,目的是揭示创新设计与技术的内在关系。技术的发展与进步可以推动创新设计,并为其提供取之不尽的创新源泉。,1.5.2才能要素,创新设计活动是设计者显示才能的过程。才能是指多种知识、智力和能力的结合。知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现象和过程的反映。智力是保证人们有效地进行认识活动的心理因素的集合。它是“智慧”能力包括人发现问题的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分析判断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等。只有将它们有机地组合起来,建立合理的才能结构,才能适应创新设计的要求。知识是开发智力和培养能力的基础。智力是才能结构的中坚。能力是得到创新设计成果的阶梯。,1.5.2才能要素,国外有人分析发现,要想取得创新成果,智力和才能(统称为智能)比起知识来更具有决定性的作用。良好的个性素质是确保设计才能发挥的前提。创新设计所要求的个性素质,主要有:好奇心与怀疑、自信心与谦逊、进取心与献身精神。好奇心可以发现新目标,怀疑是对好奇心的推进。自信心可以判断夺取目标的可能性。谦逊精神往往是使设计工作协同发展的重要条件。进取心则是把好奇心与自信心所唤起的力量,投入复杂的创新实践中。进攻性以献身精神为依托,才可能奋力拼搏。古人云:学贯期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马克思:在科学的入口处,正像在地狱的入口处一样。”,1.5.3方法要素,创新设计的方法,是创新设计的一个重要要素。正如法国生理学家贝尔纳所说:“良好的方法能使我们更好地发挥运用天赋的能力,而拙劣的方法则可能阻挡才能的发挥。”设计方法是指达到规定的设计目标所采用的步骤。创新设计所采用的现代设计方法,是以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等“三论”为理论基础,结合创新设计实践而发展起来的。“三论”是20世纪40年代提出的,其基本出发点是事物的整体特性,它以动态的观点分析由多种因素构成的复杂系统、谋求获得最优化的问题解答。,1.5.3方法要素,60年代提出的突变论研究跳跃式转变、不连续过程和突发的质变。它用渐变与突变的新概念来描述事物运动变化的本质联系。事物从甲状态向乙状态过渡的过程中,失去稳定性的那个临界值是个关键点。人的创新活动同样经历这样的突变。理解设计本质时的顿悟,提出新方案时的灵感都在临界值那一点发生。因此,创新设计是渐变与突变的统一。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和突变论的介入,使得创新设计方法逐步形成和不断完善。设计是一种以脑力劳动为主、兼有体力劳动的复杂过程,要达到设计目的往往要应用多种设计方法。,1.6创新设计的发展概况,1.6.1创新设计的由来1870年英国学者高尔顿(Gaoerton)发表遗传天才一书,被认为是创造学的创始人。1937年,斯蒂文森首次为技术人员开设了“创造工程”课程。1938年奥斯本提出“头脑风暴法”,用于实际工作,取得很好的效果,被誉为“创造工程之父”。1942年美国天文学家兹维基提出了“形态分析法”并应用于火箭研究。1944年,戈登提出“综摄法”应用于鱼雷的研究,取得很大成绩。,1.6创新设计的发展概况,1.6.1创新设计的由来60年代以后,世界上各种创造性方法不断涌现。从30年代到80年代,世界上共出现了300多种创新方法,10多种创造原理。1978年前苏联已在80多个城市建立了100多所发明创造学校,在设计部门,还规定设计师和发明工程师的比例为7:1。在我国,80年代初,上海交通大学的许立言教授领衔中国创造学研究团队,创立了中国创造学会,中国创造教育学会(筹),在中国率先开创了创新科学研究的先河。在科技界、产业界和教育界引起广泛重视,研究人员从几十人发展到数千数万之众。,1.6.2创新活动的大众化与社会化,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以创造学研究为中心建立了学术研究组织,如:发明学会,创造学会,创造发明协会,创造学研究会,创造工程学会,发明家协会,发明者联谊会,创造学研究与推广协会等。1983年召开了我国第一届创造学学术讨论会,并成立了中国创造学研究会筹备委员会,这标志创造学在我国已成为一门新的学科。1985年成立中国发明协会,于当年创办发明与革新刊物。1994年成立中国创造协会。,1.6.3学校的创新教育,江泽民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学校肩负着为国家培养未来创新人才的重任,对创新学的研究和普及有不可推卸的责任。1980年上海交通大学首先开设了创造发明学课程。1993年召开了首届全国高校创造学会研讨会。例1-11上海市和田路小学自1980年起,开始倡导“创造教育”理念,提炼出“加、减、扩、缩、改、变、联、学、代、搬、反、定”十二种创造技法和思路。在广泛的创造教育活动中,学生创新理念不断提升,创新的灵感不断闪现。牙膏挤压器、防触电插座、振动黑板擦等些充满智慧并实用的发明创造,均出自和田路小学学生之手。,1.6.4企业的创新活动,自1980年创造性技法引进我国后,二十余年来,在企业的技术革新与技术改造中己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例1-121987至1990年期间全总系统机械冶金工会在全国14个省,24个大中城市,50多个大中型企业,培训了5000多名骨干。例1-132007年8月黑龙江省被国家科技部批准为技术创新方法(TRIZ理论)首批试点省。该省首批技术创新方法(TRIZ理论)试点部门和单位有:哈尔滨市科技局、牡丹江市科技局、佳木斯市科技局、黑河市科技局、七台河市科技局、省科技信息中心、东北林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哈尔滨理工大学机械动力工程学院、黑龙江科技学院机械工程学院、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七三研究所、哈尔滨电工仪表研究所等。,1.7创新与市场竞争,1.7.1创新等于竞争力1.人才竞争的实质是创新能力的竞争例1-141955年,日本的经济水平和当时的中国持平,而40年后,日本已发展成一个经济强国。日本经济的快速增长当然与政治、经济、民族等多种因素有关,但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是重视开发国民的创新能力。他们的战略目标是培养“全球性的开拓型的创新性人才”。在工业化国家的科学家中,有1/4以上是日本人,他们超过了英、法、德、意四国科学家人数的总和。,1.7.1创新等于竞争力,2.创新要适应企业的发展教育家爱德华依布诺说:竞争越激烈,对创新能力的需求越迫切。只是把原有的事情做得更好已远远不够,光有效率及问题解决也已不够,从战略层面到实战层面,从行政到企业关系,竞争激烈的商业都需要创新。企业为了提高竞争力,可以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加快发展速度和掌握变革。许多企业只注重前三者,而忽视后者,其实,如果不鼓励创新和风险回报,前三者的一半效益都达不到,掌握变革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1.7.1创新等于竞争力,3.企业的发展靠创新企业的兴旺发达,依靠创新。例1-15风靡世界的不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