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六校协作体2020学年高二化学10月月考试题(无答案)_第1页
辽宁省六校协作体2020学年高二化学10月月考试题(无答案)_第2页
辽宁省六校协作体2020学年高二化学10月月考试题(无答案)_第3页
辽宁省六校协作体2020学年高二化学10月月考试题(无答案)_第4页
辽宁省六校协作体2020学年高二化学10月月考试题(无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辽宁省六校协作体2020学年高二化学10月月考试题(无答案)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O 16 Na 11 一、单选题(110题每题2分,1120每题3分,共50分)1下列食品添加剂中,其使用目的与反应速率有关的是( )A抗氧化剂 B调味剂 C着色剂 D增稠剂2H2和I2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反应:H2(g)I2(g) 2HI(g)Ha kJ/mol,已知(a、b、c均大于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B断开1 mol HH键和1 mol II键所需能量大于断开2 mol HI键所需能量C断开2 mol HI键所需能量约为(cba) kJD向密闭容器中加入2 mol H2和2 mol I2,充分反应后放出的热量等于2a kJ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因为3O22O3是吸热反应,所以臭氧比氧气的化学性质更活泼B太阳能、煤气、潮汐能是一次能源;电力、蒸汽、地热是二次能源C吸热反应就是反应物的总能量比生成物的总能量小的反应;也可以理解为化学键断裂时吸收的能量比化学键形成时放出的能量少的反应DCO(g)的燃烧热是283.0 kJ/mol,则2CO2(g) =2CO(g)+O2(g)反应的H = 566.0 kJ/mol4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甲烷的燃烧热为890.3 kJ/mol,则甲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CH4(g)+2O2(g)CO2(g)+2H2O(g) H=890.3 kJ/molB在200 、101KPa时,H2与碘蒸气作用生成1 mol HI放出热量7.45 kJ,其热化学方程式为I2(g) + H2(g) = 2HI(g) H=14.9 kJ/molC已知在101kPa下,1g H2燃烧生成水蒸气放出121kJ热量,其热化学方程式为H2(g) +O2(g) = H2O(g) H = 242 kJ/molD25 ,101kPa时,强酸与强碱的稀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的中和热为57.3 kJ/mol,表示硫酸溶液与氢氧化钾溶液反应的中和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H2SO4(aq)+2KOH(aq) = K2SO4(aq)+2H2O(l) H=114.6 kJ/mol5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需要加热的化学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不需要加热的反应一定是放热反应 B焓减小的反应通常是自发的,因此不需要任何条件即可发生C因为焓变和熵变都与反应的自发性有关,因此焓变或熵变均可以单独作为反应自发性的判据D等质量的硫磺固体和硫蒸气分别完全燃烧,后者放出的热量多6合成氨反应:N2(g)+3H2(g) 2NH3(g) ,该反应在一定条件下能自发,则下列关于该反应的、的判断,正确的是( )A、 B、 C、 D、 7在一定温度下的恒容容器中,.当下列物理量不再发生变化时,不能表明反应:A(s)+3B(g) 2C(g)+D(g)已达平衡状态的是( )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变化;单位时间内生成a mol A,同时消耗2a mol C;容器中的压强不再变化;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变化;B的浓度不再变化;n(A):n(B):n(C):n(D) = 1:3:2:2A B C D8为比较Fe3和Cu2对H2O2分解反应的催化效果,甲、乙两位同学分别设计了如图甲、乙所示的实验。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图甲所示实验可通过观察产生气泡的快慢来比较反应速率的大小B若图甲所示实验中反应速率为,则一定说明Fe3比Cu2对H2O2分解催化效果好C用图乙装置测定反应速率,可测定反应产生的气体体积及反应时间D为检查图乙所示装置的气密性,可关闭A处活塞,将注射器活塞拉出一定距离,一段时间后松开活塞,观察活塞是否回到原位9有关化学反应速率的认识,正确的是( )A增大压强(对于气体反应),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大,故反应速率增大B温度升高,分子动能增加,减小了活化能,故反应速率增大C选用适当催化剂,分子运动加快,增加了碰撞频率,故反应速率增大DH和OH的反应活化能接近于零,反应几乎在瞬间完成10已知分解1 mol H2O2放出热量98 kJ,在含少量I的溶液中,H2O2分解的机理为:H2O2I H2OIO 慢 H2O2IO H2OO2I快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反应速率与I浓度有关 BI也是该反应的催化剂C反应活化能等于98 kJ/mol Dv(H2O2)v(H2O)2v(O2). 11下列变化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A工业制取金属钾Na(l)+KCl(l) NaCl(l)+K(g),选取适宜的温度,使K变成蒸气从反应混合物中分离出来BH2、I2、HI 混合气体加压后颜色变深C合成氨时将氨液化分离,可提高原料的利用率D新制氯水久置后颜色变浅12在一个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2SO2(g)O2(g) 2SO3(g) 。已知反应过程中某一时刻,SO2、O2、SO3分别是2 mol/L、1 mol/L、2 mol/L,当反应达到平衡时,可能存在的数据是( )ASO2为4 mol/L,O2为2 mol/L BSO2为2.5 mol/L CSO2、SO3均为1.5 mol/L DSO3为4 mol/L13在一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置入一定量的一氧化氮和足量碳发生化学反应:C(s)+2NO(g)CO2(g)+N2(g),平衡时c(NO)与温度T的关系如下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T2时,若反应体系处于状态D,则此时v(正) v(逆)B若该反应在T1、T2时的平衡常数分别为K1、K2,则K1 014对于可逆反应N2(g)+3H2(g) 2NH3(g) HT1)压强(p)对平衡常数的影响温度(T)对反应的影响压强(p)对反应的影响(p2p1)图示15CO可用于合成甲醇,反应方程式为CO(g)+2H2(g)CH3OH(g),CO在不同温度下的平衡转化率与压强及温度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的 B实际生产选择的压强越高越好C使用合适的催化剂,可以降低反应的活化能,提高CO的转化率D平衡常数:K350 K25016在3种不同条件下,分别向容积为1 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4 mol A和2 mol B,发生反应:2A(g)+B(g)2D(g) H +Q kJ/mol,相关条件和数据见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实验编号实验实验实验反应温度/700700750达平衡时间/min40530n(D)平衡/mol332化学平衡常数K1K2K3A实验达平衡后,恒温下再向容器中通入2 mol A和2 mol D,平衡正向移动B升高温度能加快反应速率的原理是降低了活化能,使活化分子百分数提高C实验达平衡后容器内的压强是实验的0.9倍DK3 K2 = K117反应A+BC(0) XC(0),某温度、压强下,将一定量反应物通入密闭容器进行以上反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反应过程中,若增大压强能提高SiCl4的转化率B若反应开始时SiCl4为1mol,则达平衡时,吸收热量为Q kJC反应至2 min时,若HCl浓度为0.12 mol/L,则H2的反应速率0.03 mol/(Lmin)D当反应吸收热量0.25Q kJ时,生成的HCl通入含0.1 mol NaOH的溶液恰好反应19羰基硫(COS)可作为一种粮食熏蒸剂,能防止某些昆虫、线虫和真菌的危害。在2 L恒容密闭容器中,将CO和H2S混合加热并达到下列平衡:CO(g)H2S(g)COS(g)H2(g)K0.1,反应前CO物质的量为10 mol,2 min达到平衡后CO物质的量为8 mo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升高温度,H2S浓度增加,表明该反应是吸热反应B通入CO后,正反应速率逐渐增大C反应前H2S物质的量为7 molDCO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5 mol/(Ls)20汽车尾气中NO产生的反应为:N2(g)O2(g)2NO(g),一定条件下,等物质的量的N2(g)和O2(g)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反应,下图曲线a表示该反应在温度T下N2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b表示该反应在某一起始反应条件改变时N2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温度T下,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B温度T下,随着反应的进行,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C曲线b对应的条件改变可能是增大压强D若曲线b对应的条件改变是温度,可判断该反应的H0二、填空题(本题共4小题,共50分)21(13分)某实验小组用100 mL 0.50 mol/L NaOH溶液与60 mL 0.50 mol/L硫酸进行中和热的测定。装置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若实验共需要400 mL NaOH溶液,实验室在配制该溶液时,则需要称量NaOH固体_g。(2)图中装置缺少的仪器是_。(3)硫酸稍过量的原因是_。(4)请填写下表中的平均温度差:实验次数起始温度T1/终止温度T2/平均温度差(T2T1)/HClNaOH平均值126.226.026.130.1_227.027.427.233.3325.925.925.929.8426.426.226.330.4(5)近似认为0.50 mol/L NaOH溶液与0.50 mol/L硫酸溶液的密度都是1 g/cm3,中和后生成溶液的比热容为c=4.18J/(g)则上述实验中和热H= (取小数点后一位)(6)上述实验结果与57.3 kJ/mol有偏差产生偏差的原因可能是 A量取 NaOH溶液时仰视读数 B为了使反应充分,可以向酸中分次加入碱C实验装置保温隔热效果差 D用铜丝代替玻璃棒搅拌22.(11分)(1)工业合成氨的反应原理为N2(g)+3H2(g)2NH3(g) H92.4 kJ/mol。该反应中的H2制取成本较高,工业生产中往往追求H2的转化率。增大H2的平衡转化率的措施有_(填字母代号)。a增大压强 b升高温度 c增大N2浓度 d及时移走生成物NH3 e使用高效催化剂(2)CrO和Cr2O在溶液中可相互转化。室温下,初始浓度为1.0 mol/L的Na2CrO4溶液中c(Cr2O)随c(H)的变化如图所示。用离子方程式表示Na2CrO4溶液中发生的转化反应_。由图可知,溶液酸性减弱,CrO的平衡转化率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根据A点数据,计算出该转化反应的平衡常数为_。升高温度,溶液中CrO的平衡转化率减小,则该反应的H_0(填“大于”“小于”或“等于”)。23(12分)甲醇是一种重要的可再生能源。(1)已知2CH4(g) + O2(g) = 2CO(g) + 4H2(g) H =a kJ/mol CO(g) + 2H2(g) = CH3OH(g) H =b kJ/mol试写出由CH4和O2制取甲醇蒸气的热化学方程式: 。(2)还可以通过下列反应制备甲醇:CO(g)+2H2(g) CH3OH(g)。甲图是反应时CO和CH3OH(g)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从反应开始到达平衡,用H2表示平均反应速率v(H2)=_。 甲图 乙图(3)在一容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充入1 mol CO和2mol H2,CO的平衡转化率随温度(T)、压强(P)的变化如乙图所示。下列说法能判断该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_。(填字母)AH2的消耗速率等于CH3OH的生成速率的2倍BH2的体积分数不再改变C体系中H2的转化率和CO的转化率相等D体系中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不再改变比较A、B两点压强大小PA_PB(填“、=”)。若达到化学平衡状态A时,容器的体积为2 L。如果反应开始时仍充入1 mol CO和2 mol H2,则在平衡状态B时容器的体积V(B)= L。24(14分)容积为1.00 L的容器中,通入一定量的N2O4,发生反应N2O4(g)2NO2(g),随温度升高,混合气体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