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二十 盐类的水解(第一课时)盐类的水解【复习目标】1、使学生理解盐类水解的实质,能根据盐的组成判断盐溶液的酸碱性。2.、掌握书写盐类水解的离子方程式。3、掌握盐类水解的规律。【复习重点】盐类水解的实质和规律。【考点、难点、热点】一、盐类的水解1、定义:在溶液中盐电离出来的离子跟水电离出来的H+或OH-结合生成弱电解质的反应。2、实质:促进水的电离平衡正向移动。盐类的水解可以看成是酸碱中和的逆反应。3、水解规律:有弱才水解,无弱不水解,谁弱谁水解,谁强显谁性。4、影响盐类水解的因素内因:水解的离子结合H+或OH-的能力酸碱越弱越水解。外因:(1)温度越高越水解;(2)溶液越稀越水解;(3)加酸(H+)能抑制阳离子水解,促进阴离子水解;加碱(OH-)能抑制阴离子水解,促进阳离子水解5、水解方程式的写法(1)水解的程度不大,故应该用“ ”不用“ ”,一般无沉淀或气体不加“ ”或“ ”;(2)多元弱酸盐的水解应分步写,且不能合并,以第一步为主;(3)有些双水解反应能趋于完成,必须使用符号“ ”“ ”“ ”。二、盐类水解的类型1、强酸弱碱盐水解,溶液呈酸性;2、强碱弱酸盐水解,溶液呈碱性;3、强酸强碱盐不水解,溶液呈中性;4、弱酸弱碱盐互促水解,溶液酸碱性由水解程度更大(即酸碱性更弱)的一方决定。5、酸式盐(1)强酸酸式盐:只电离,不水解(如NaHSO4);(2)弱酸酸式盐:多元弱酸的酸式根离子电离和水解并存,有的以水解为主,如HCO3-、HS-、HPO42-等,其水溶液显碱性;有的以电离为主,如HCO3-、H2PO4-,其水溶液显酸性。【典型例题】例题1、下列水解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A.Al3+ 3H2O Al(OH)3 + 3H+B.Br- + H2O HBr + OH-C.CO32- + H2O H2CO3 + 2OH-D.NH4+ + H2O NH3H2O + H+例题2、已知三种一元弱酸的酸性强弱:HXHYHZ,则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这三种酸的钠盐溶液pH由大到小的顺序正确的是()A.NaX、NaY、NaZB. NaZ、NaY、NaXC.NaY、NaZ、NaXD.NaX、NaZ、NaX例题3、c(NH4+)相同的下列溶液NH4Cl(NH4)2SO4NH4HSO4NH4HCO3,其物质的量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B.C.D.例题4、CH3COOH与CH3COONa等物质的量混合配制成稀溶液,pH=4.7,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CH3COOH的电离作用大于CH3COONa的水解作用B.CH3COOH的电离作用小于CH3COONa的水解作用C.CH3COOH的存在抑制了CH3COONa的水解D.CH3COONa的存在抑制了CH3COOH的电离例题5、用有关的离子方程式和必要文字回答下列各题:(1)在泡沫灭火器中用硫酸铝和碳酸氢钠溶液作反应物Al3+ + 3HCO3- = Al(OH)3 + 3CO2;(2)在氯化铵饱和溶液中加入镁条,有气体产生NH4+ + H2O NH3H2O + H+ ,Mg + 2H+ = Mg2+ + H2;(3)将硫酸铝与偏铝酸钠溶液混合,产生白色沉淀Al3+ + 3AlO2- + 6H2O = 4Al(OH)3。【巩固训练】1、(97年全国高考题)在室温下等体积的酸和碱的溶液,混合后pH一定小于7的是()A.pH=3的硝酸跟pH=11的氢氧化钾溶液B.pH=3的硝酸跟pH=11的氨水C.pH=3的硫酸跟pH=11的氢氧化钠溶液D.pH=3的醋酸跟pH=11的氢氧化钡溶液2、(95全国)下列物质能跟镁反应并生成氢气的是()A.甲酸溶液B.氢氧化钠溶液C.氯化铵溶液D.碳酸钠溶液3、(96全国)把三氯化铁溶液蒸干灼烧,最后得到的固体产物是()A.无水三氯化铁B.氢氧化铁C.氧化亚铁D.三氧化二铁4、工业上制备纯净的氯化锌时,将含杂质的氯化锌溶于过量的盐酸中,为了除去杂质需调节溶液的pH为4,应加入的试剂是()A. NaOH B. NH3H2O C. ZnO D. ZnCl25、(96上海)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下列溶液中,NH4+浓度最大的是()A.NH4Cl B.NH4HSO4 C.CH3COONH4 D.NH4HCO36、(97上海)在pH值都等于9的NaOH和CH3COONa两种溶液中,设由水电离产生的OH- 离子浓度分别为A摩/升与B摩/升,则A和B关系为()A.AB B.A=10-4 B C.B=10-4 A D.A=B 7、欲使0.1mol/LCH3COONa溶液中,c(Na+)/c(CH3COO-)更接近于1:1,应采取的措施是()A.加入NaOH固体 B.加入适量的纯醋酸 C.加入KOH固体D.加水稀释8、已知一种c(H+)=110-3mol/L的酸溶液和一种c(OH-)=110-3mol/L的碱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呈酸性,其原因可能是()A.浓的强酸和稀的强碱溶液反应B.浓的弱酸和稀的强碱溶液反应C.等浓度的强酸和弱碱溶液反应D.生成了一种强酸弱碱盐9、碳酸钠溶液中滴加酚酞呈红色,原因是CO32- + H2O = HCO3- + OH- (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加热后,颜色变深,原因是温度升高,水解程度增大,溶液碱性增强。若在此溶液中滴加过量的氯化钡溶液,观察到的现象是生成白色沉淀,红色褪去,其原因是Ba2+ + CO32 = BaCO3 。(用离子方程式表示)10、下列各物质的溶液物质的量浓度均为0.1mol/L。HCl NaOH Na2CO3 CH3COONa NH4Cl H2SO4 KCl CH3COOH按它们pH由小到大的排列顺序为。专题二十 盐类的水解(第二课时)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关系 【复习目标】1、掌握溶液中的电荷守恒和物料守恒。2、学会比较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大小。【复习重点】1、溶液中的电荷守恒和物料守恒。2、比较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大小。【考点、难点、热点】比较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涉及的基本知识1、水的电离平衡2、强电解质的电离及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3、盐类的水解平衡二、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的几个守恒1、电荷守恒:溶液中所有阳离子所带正电荷总数等于所有阴离子所带负电荷总数。2、物料守恒:是指某些特征性的原子是守恒的。(即电解质发生变化前某元素的原子的物质的量等于电解质发生变化后溶液中所有含该元素的微粒中该元素的原子的物质的量之和,实质上,物料守恒属于质量守恒)。3、质子(H+)守恒:即溶液中粒子给出质子(H+)总数与接受质子(H+)总数相等。注意:(1)通过离子发生的变化,找出溶液中所有的离子和分子,不能遗漏,以免因遗漏而造成列式错误。(2)电荷守恒要注意离子浓度前面的系数;物料守恒要弄清发生变化的元素各粒子的浓度与未发生变化的元素粒子浓度之间的关系。(3)某些关系式既不是电荷守恒,也不是物料守恒,通常是由两种守恒式通过某种变换面得。三、比较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的规律1、多无弱酸溶液,根据多步电离而定。2、多元弱酸的正盐溶液,根据弱酸根离子的分步的水解分析。3、不同溶液中同一离子浓度的比较,要看溶液中其它离子对其影响的因素。4、混合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的比较,要进行综合分析,如电离因素,水解因素等。【典型例题】例题1、写出碳酸钠溶液中:(1)离子浓度从大到小的关系c(Na+)c(CO32-)c(OH-)c(HCO3-)C(H+) ;(2)电荷守恒式:c(Na+) + c(H+) = C(OH-) + 2C(CO32-) + c(HCO3-) ;(3)物料守恒式:c(Na+) = 2c(CO32-) + C(HCO3-) + C(H2CO3);(4)H原子守恒式c(OH-) = C(H+) + c(HCO3-) + 2c(H2CO3)。例题2、下列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排列顺序错误的是()A.0.1mol/L氯化铵溶液中,c(Cl-)c(NH4+)c(H+)c(OH-)B. 0.1mol/L碳酸氢钠溶液中, c(Na+) c(HCO3-)c(OH-)c(CO32-)c(H+)C.pH=2盐酸与pH=12氨水等体积混合, c(Cl-)c(NH4+)c(H+)c(OH-) D.0.2mol/LCH3COOK和0.1mol/LHCl等体积混合,c(CH3COO-)c(Cl-)c(CH3COOH)c(H+)例题3、在0.1mol/LNa2S溶液中,下列关系正确的是()A.c(Na+)c(S2-)c(H+) c(HS-)c(OH-)B.c(Na+)+c(H+)=1/2c(S2-)+c(HS-)+c(OH-)C.c(S2-)+c(HS-)+c(H2S)=0.1mol/LD.c(OH-)=c(H+)+c(HS-)+2c(H2S)例题4、(江苏2020)将0.2molL-1HCN溶液和0.1molL-1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显碱性,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A.c(HCN)c(CN-) B.c(Na)c(CN-)C.c(HCN)c(CN-)c(OH-) D.c(HCN)c(CN-)0.1molL-1例题5、(05.江苏)在常温下将稀NaOH溶液与稀CH3COOH 溶液混合,不可能出现的结果是() A.pH7,且c(OH-)c(Na+)c(H+)c(CH3COO-) B.pH7,且c(Na+)+c(H+)=c(CH3COO-)+c(OH-) C.pHc(OH-) D.pH=7,且c(CH3COO-)c(Na+)c(H+)=c(OH-) 【巩固训练】1、在0.1 molL L-1的NaHCO3溶液中,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A.c(Na+)c(HCO3-)c(H+)c(OH-)B.c(Na+)c(H+)c(HCO3-)c(OH-)2c(CO32-) C.c(Na+)c(HCO3-)c(OH-)c(H+)D.c(Na+)c(HCO3-)c(H2CO3)c(CO32-)2、(96上海)在物质的量浓度均为0.01摩/升的CH3COOH和CH3COONa混合溶液中,测得c(CH3COO-)c(Na+),则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A.c(H+)c(OH-) B.c(H+)c(CH3COO-)D.c(CH3COOH)+c(CH3COO-)=0.02摩/升3、(00广东)在甲酸溶液中加入一定量NaOH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对于生成的溶液,下列判断一定正确的是()A.c(HCOO-)c(Na+) B.c(HCOO-)c(Na+)C.c(OH-)c(HCOO-) D.c(OH-)c(HCOO-)4、把0.02 molL-1 CH3COOH溶液与0.01 mol/L 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混合液中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A.c(CH3COO-)c(Na+) B.2c(H+) c(CH3COO-) c(CH3COOH) C.c(CH3COOH) c(CH3COO-)D.c(CH3COOH) + c(CH3COO-) 0.01 molL-15、(98全国)等体积等浓度的MOH强碱溶液和HA弱酸溶液混和后,混和液中有关离子的浓度应满足的关系是()A.c(M+)c(OH-)c(A-)c(H+)B.c(M+)c(A-)c(H+)c(OH-)C.c(M+)c(A-)c(OH-)c(H+)D.c(M+)c(H+) =c(OH-)+c(A-)6、(2020.综合)将20mL 0.4mol/L硝酸铵溶液跟50mL 0.1mol/L氢氧化钡溶液混合,则混合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的大小顺序是()A.c(NO3)c(OH)c(NH4)c(Ba2) B.c(NO3)c(Ba2)c(OH)c(NH4)C.c(Ba2)c(NO3)c(OH)c(NH4) D.c(NO3)c(Ba2)c(NH4)c(OH)7、(04江苏)草酸是二元弱酸,草酸氧钾溶液呈酸性。在0.1molL-1 KHC2O4溶液中,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A.c(K+)+c(H+)=c(HC2O4)+c(OH)+c(C2O42-)B.c(HC2O4-)+c(C2O42-)=0.1 molL-1 C.c(C2O42)c(H2C2O4)D.c(K+)=c(H2C2O4)+c(HC2O4-)+c(C2O42)8、(1)将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盐酸和氨水混合后,呈酸性,溶液中c(NH4+)与c(Cl-)的大小关系是c(NH4+)c(Cl-);(2)将pH3的盐酸和pH11的氨水等体积混合后溶液呈碱性,溶液中c(NH4+)与c(Cl-)的大小关系是c(NH4+)c(Cl-);(3)将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盐酸与氨水混合后,溶液中c(NH4+)与c(Cl-)浓度相等,则混合溶液呈中性,盐酸与氨水体积大小关系是V(盐酸)V(氨水);(4)将m mol L-1的盐酸和n molL-1氨水等体积混合后,溶液的pH7,m与n的大小关系是mc(OH-)。 专题二十 盐类的水解(第三课时)酸碱中和滴定 【复习目标】1、通过中和反应有关离子方程式的书写,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中和反应的实质,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中和滴定的原理,掌握中和滴定所需要的实验仪器,以及中和滴定的基本操作要点。2、使学生明确酸碱中和滴定的计算依据,推导出中和滴定的计算关系式,利用关系式进行计算,并在有关滴定误差分析中引入计算关系式的应用。【复习重点】酸碱中和滴定的操作和误差分析。【考点、难点、热点】一、酸碱中和滴定的原理用已知物质的量浓度的酸(或碱)来测定未知物质的量浓度的碱(或酸)的方法叫做酸碱中和滴定,在化学上属于定量分析实验。二、中和滴定的操作过程1、中和滴定的主要仪器:滴定管(酸、碱式)、锥形瓶、带滴定管夹的铁架台。2、中和滴定的药品:标准液、待测液、指示剂。3、准备过程的步骤:(1)检验,检查活塞是否灵活,是否漏液;(2)用蒸馏水洗涤;(3)润洗:用标准液(或待测液)润洗滴定管23次;(4)加液:加液体至刻度“0”以上23cm处;(5)排气泡:使尖嘴处充满液体;(6)调液面:记读数,使液面处于“0”刻度或“0”刻度以下某处;(7)取一定体积的待测液于锥形瓶中,并滴加指示剂。4、滴定操作:(1)用左手控制滴定管的旋塞或橡皮管内小玻璃球,使标准液滴入锥形瓶中。用右手不断摇动锥形瓶,眼睛注视锥形瓶内溶液颜色变化。(2)滴加时应先快后慢,当接近终点时,应一滴一摇。当最后一滴刚好使指示剂颜色发生明显的改变时,即达到滴定终点,读出V标并记录。(3)读数时,视线与液面最底处及刻度三者在同一水平线上;读数应精确到0.01ml。(4)计算:每个样品滴定23次,取平均值求出结果。三、指示剂的使用1、用量不能太多,常用23滴。2、指示剂的选择:可用酚醛,也可用甲基橙,但一般不用石蕊。四、误差分析对于一元强酸与一元强碱的滴定, 由公式: 进行分析。滴定结果取决于滴定管中所盛液体的体积,测定准确,在进行误差分析时,只要找出某项错误操作使滴定管中液体体积造成的偏差,便可推知最终结果的偏差。【典型例题】例题1、用0.01mol/L的NaOH溶液滴定0.02mol/L的稀H2SO4,中和后加水至50mL,若滴定时终点判断有误差:(1)多加1滴NaOH溶液;(2)少加1滴NaOH溶液(设1滴为0.05mL)。则(1)和(2)两次滴定后溶液中c(OH-)的比值()A.10-4B.104C.1D.4104B例题2、将(1)、(2)、(3)三瓶体积相等,浓度都是1mol/L的HCl溶液,将(1)加热蒸发至体积减少一半;在(2)中加入少量CH3COONa固体(加入后溶液仍呈强酸性);(3)不作改变。然后用酚酞作指示剂,用NaOH溶液滴定上述三种溶液,所有消耗的NaOH溶液体积是()A.(1)=(3)(2)B.(3)(2)(1)C.(2)=(3)(1)D.(1)=(2)=(3)C例题3、在一支25mL的酸式滴定管中装入0.1mol/LHCl溶液,其液面恰好在5mL的刻度处,若把滴定管中的溶液全部放入烧杯中,然后以0.1mol/LNaOH溶液进行中和,则所需NaOH溶液的体积为()A.大于20mLB.小于20mLC.等于20mLD.等于5mLA例题4、用标准盐酸滴定未知溶液,下列错误操作将对V(酸)和c(碱)有何影响?(填偏大或偏小或无影响)预先未用标准酸液润洗滴定管 V(酸) _c(碱) _(大、大)预先未用待测液润洗碱式滴定管 V(酸) _ c(碱) _(小、小)水洗后又用待测碱液润洗锥形瓶 V(酸) _ c(碱) _(大、大)读标准酸液初始体积数时仰视 V(酸) _ c(碱) _(小、小)读标准酸液初始体积数时俯视 V(酸) _ c(碱) _(大、大)读标准酸液终了数时仰视 V(酸) _ c(碱) _(大、大)读标准酸液终了数时俯视 V(酸) _ c(碱) _(小、小)酸式滴定管未赶气泡就开始滴定 V(酸) _ c(碱) _(大、大)滴定终了时发现尖嘴处有一滴标准酸液没滴下 V(酸) _c(碱) _(大、大)滴定时,指示剂变色后未能“保持半分钟”就停止滴定 V(酸) _c(碱) _(小、小)【巩固训练】1、有一支50mL酸式滴定管,其中有溶液,液面在30mL刻度处,把管中溶液全部放出,溶液体积是()A.大于20mLB.等于20mLC.大于30mLD.等于30mL2、用盐酸标准溶液滴定一定体积的未知浓度碱液时,下列操作会造成测定结果偏高的是()A.锥形瓶用蒸馏水洗净后未干燥 B.酸式滴定管用蒸馏水洗净后直接装入盐酸标准溶液C.滴定前仰视滴定管读数,滴定后俯视滴定管读数 D.滴定前酸式滴定管尖嘴处有气泡,滴定后气泡消失3、酸和碱恰好完全中和时,它们起反应时一定相等的是()A.质量B.物质的量C.物质的量浓度D.H+和OH-的物质的量4、中和等体积、同pH的Ba(OH)2、NaOH和NH3H2O三种稀溶液,所用相同浓度的盐酸的体积分别为V1、V2、V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终止写字楼租赁合同协议范本
- 门面续签合同范本
- 购买电脑耗材合同范本
- 家具清仓转让合同范本
- 病人用品租赁合同范本
- 单位购柴油合同范本
- 轨道热熔合同范本
- 废旧手表销售合同范本
- 乡村公路业绩合同范本
- 化脓性脑膜炎脑脊液漏护理查房
- 学习中心教学论
- GB/T 43241-2023法庭科学一氧化二氮检验气相色谱-质谱法
- 小儿腹泻护理查房
- GB/T 42653-2023玻璃高温黏度试验方法
- 代持股权挂名法人协议书
- 普通化学(第五版)浙江大学普通化学教研组P课件
- 医疗保障法律法规行政处罚司法审视及建议PPT学习培训课件
- GB/T 9999.2-2018中国标准连续出版物号第2部分:ISSN
- GB/T 6543-2008运输包装用单瓦楞纸箱和双瓦楞纸箱
- GB 19522-2004车辆驾驶人员血液、呼气酒精含量阈值与检验
- GB 10238-1998油井水泥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