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重走抗联路心得体会.docx_第1页
XX重走抗联路心得体会.docx_第2页
XX重走抗联路心得体会.docx_第3页
XX重走抗联路心得体会.docx_第4页
XX重走抗联路心得体会.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XX重走抗联路心得体会XX重走抗联路心得体会怎么写,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XX重走抗联路心得体会“重走抗联路”是通化市深入挖掘和充分整合东北抗联红色资源,着力打造的具有时代内涵和当地特色的知名教育品牌,通过组织群众“重走抗联路”,全面增强其责任感和使命感,弘扬伟大的抗联精神和杨靖宇精神。走进了靖宇烈士陵园,记者们站在杨靖宇将军铜像前,以鲜花、默哀、宣誓等形式告慰杨靖宇将军英灵。在东北抗联纪念馆里,可歌可泣的抗联故事、伟大的抗联精神,更是让记者们深受感动。新华网记者邵守志说,“亲身体验抗联路上的艰辛,让我身清气正,抗联战士可歌可泣的故事,我要告诉身边每个人,抗联精神永远铭记在心中。”走在碎石路上,环顾四周陡峭的山峰,徒步5公里,便来到了集安市清河镇东岔抗日根据地。通化市委党校教师高健飞讲:“东岔以老岭作为抗日根据地,是杨靖宇领导的抗联一路军对日抗战最辉煌的时期,曾两次歼灭日伪军400多人。召开过两次干部会议,汇聚了三支大军,使抗联部队和地方抗日群众都置于党的领导下,这个时期是军民关系最为牢固时期。”趟过清澈的小河,半山腰一块巨大的岩石上清晰可见的抗联“棋盘”,让记者们感受到了在最艰苦时期抗联战士的文化生活。通化市委党校教师纪春祥讲述着它的由来。他说,这是由“农民棋”演变到“抗联棋”,当时的抗联战士有文化生活,有理想信念,他们创作诗词、歌曲,体现了热爱国家、拥护共产党,抗联战士的伟大精神力量是无穷的。长岗战斗是1938年春抗联第一军勇于创新的战役,战斗历时4个小时,缴获重机枪17挺、步枪200多把,日军头目高岗武治等24名日寇被击毙,号称“满洲剿匪之花”的索旅几乎被全部歼灭。站在长岗战斗遗址前,杨靖宇之孙马继民面容凝重。他说:“我的爷爷指挥机枪连,掩护突击队,经过殊死搏斗,夺下了制高点,取得了长岗战斗的胜利,但28岁的杨俊恒参谋长和10多名战士牺牲了,我心里很痛。我深刻体会到,抗联战士在零下40度的生存极限环境下,靠对祖国的热爱、对民族的信仰,靠每个战士的坚强意志,不怕牺牲、不惧艰苦,与敌人顽强作战,他们的壮举会激励后人牢记前辈的奋斗精神,英勇向前!”围坐在篝火旁,记者们分为两组,学歌、拉歌此起彼伏,一首首抗联歌曲,一句句感人肺腑的歌词,让每一个记者忘却了疲惫。“战马鸣、振长缨、团结起、夺山河,和敌人拼到底”一首首高亢激昂的抗联歌曲回荡在山河之间。李兆麟将军谱写的露营之歌:“火烤胸前暖,风吹背后寒。战士们,精诚奋发横扫嫩江原”在榆林镇治安村深山处一座小山上,抗联军校遗址格外隐蔽,站在长74米、宽14米的山洞里,抗联后人从培仁讲述了军校的诞生史。他说,1937年抗联第一军一期192名战士在这里聆听了参谋长杨俊恒的军事课,连续3年,数百名抗联战士在这里接受了政治、军事和文化教育,培养了一大批优秀抗联战士和干部。刘金铎烈士陵园坐落在治安村山坡上,百姓称为“窝棚窝子”。庄严的三鞠躬,让记者们记住了这位刚烈的抗联连长。1936年冬,刘金铎连长带着临产的妻子和两名战士,在山上的窑洞里与敌人进行殊死的战斗,杀敌数名后,4人全部壮烈牺牲,后人把刘连长殉国的窑洞取名“红军洞”。“重走抗联路”,着实给记者们上了一堂深刻的党课,体会到了抗联精神气贯长虹,激励后人奋发图强。人民日报记者祝大伟说,通化市委宣传部组织的“重走抗联路”是我一辈子最珍贵的记忆,我重走了抗联战士的足迹,感受到了抗联战士的坚强意志,他们对祖国的无比热爱、对党忠诚的崇高信念、艰苦卓绝的奉献品质,一定会时刻激励我努力工作,把抗联精神继承和传承下去XX重走抗联路心得体会东北抗日联军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最早对日作战的一支抗日部队,他经历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中最为惨烈、最为悲壮的14年历程。20XX年5月16日,在省电台党委的组织下,我们“重走抗联路、旧地铸党魂”,一同见证东北抗联时的那段艰苦岁月。在桦甸红石林业区的杨靖宇密营,一处四下透风的木屋,一铺炕,一口锅,谁会想到这就是抗日联军一军的司令部?五月,站在这样的木屋里,阴冷潮湿的地面,让我感到寒气入骨,更不敢想像,抗联战士是如何度过那零下四十几度的漫长寒冬的?彭真曾这样说:中国共产党20多年领导的革命斗争中,有三件最艰苦的事,而东北抗日联军的十四年苦斗就是其中一件。如今,在杨靖宇密营,我们可以真实的感受到东北抗日联军不怕牺牲,顽强战斗的精神,而他们每天过着抵御严寒和饥饿,挑战人类生存极限的日子,是我们难以想象的。杨靖宇密营,不仅仅是当年抗日联军艰苦卓绝的真实写照,更是抗联英雄们浴血奋战的历史铁证。“杨靖宇牺牲后,日军割下其头颅,剖开腹部,发现胃里除了没消化的树皮、草根和棉絮外,竞没有一粒粮食,让敌人为之震惊。”当听到这段讲解的时候,我在想,这是一种怎样的精神?又是一种什么力量在支撑着他?为国家、为人民敢于牺牲的精神,坚定党的信念,这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除了被杨靖宇的伟大精神感动之外,我在心里反复告诫自己,要珍惜粮食,不仅仅是因为“粒粒皆辛苦”这句话,更重要的是,东北抗联的将士们曾经忍饥挨饿的战斗着!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用无数先烈的生命换来的,我们必须倍加珍惜,更要努力工作,让我们的国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