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延长中学2015届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无答案)_第1页
陕西省延长中学2015届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无答案)_第2页
陕西省延长中学2015届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无答案)_第3页
陕西省延长中学2015届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无答案)_第4页
陕西省延长中学2015届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无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延长中学延长中学 20152015 届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届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考语文试题题 本试卷分第 I 卷(阅读题)和第 II 卷(表达题)两部分,其中第 I 卷第 三、四题为选考题,其它题为必考题。(考试时间 150 分钟,满分 150 分) 第第 I I 卷卷 阅读题阅读题 甲甲 必考题必考题 (1)现代文阅读(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 题 每年农历 7 月初 7 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七夕” ,即中国传统的情人节。 媒体给予了相当热情的关注,商家也借此推出种种“情侣消费”,回归传统的 热潮似乎在传统节日上找到了“灵魂附体”的感觉,人们也似乎感到了传统 复苏的力量。然而,这是否就意味着传统文化的兴盛?事情恐怕不是那么简单。 人们对传统节日的重视,是近年来“传统文化热”的一个表现。和读经、 穿汉服、讲国学、祭祖先等行为一样,过传统节日所涉及的核心问题,就是 如何在现代社会中保存、延续和弘扬传统文化。尤其在全球化浪潮冲击之下, “我们是谁”的困惑越来越多,而答案的寻找离不开回归传统。虽然,在近 代以来的整个现代化进程中,传统文化命运多舛既被当作封建社会的 “余孽”而遭排斥,也被认作旧时代的“象征”而受清算。但是,传统文化 作为人们确立自我定位和民族认同的资源,它的生命力和影响力并不会轻易 消散。因而,当下对传统节日的倡导,重点不在于恢复一些旧有的仪式,而 在于发现其中蕴涵的价值观念、道德情操和审美情趣等可以塑造思维、行为 模式和确定身份的“基因” 。正如人们所言,通过具体的传统文化形式去宣 扬其内在精神,这是文化上的自信和自觉。 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都含有一种尊重传统文化的心态。这不仅意味着人 们对传统文化应有较好的认知和理解,而且必须承担起一定的责任。然而, 现实中很多人把对某些具体文化形式的粗俗模仿当作尊重,甚至以尊重为名 行谋利之实,破坏性极大。这几年,我们可以发现这样一种怪象:一方面, 一些地方或是大兴祭祀活动,或是争夺历史文化名人、神话传说的“产权” , 传统文化热得“一塌糊涂”;另一方面,历史文化遗产却频遭破坏,悲剧一 次次上演。一边是煞有其事的“保护” ,一边是毫无顾忌的破坏,传统文化 在利益图谋和责任缺失的夹击下,处境并不令人乐观。此外,传统文化热带 来的商机也可能使文化活动变成商业秀,成为商家包装的“文化快餐” ,非 但不能起到滋养的作用,反而坏了人们的胃口。因而,传统文化由冷到热, 固然有可喜之处,但里面的陷阱也着实不少。如果没有纯正的尊重和弘扬传 统文化的态度,结果可能适得其反。 通过“七夕”之类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转化历史文化传统,使之适合 于现代人的生活方式,这是传承传统文化的必要途径。这个过程不是一味呼 吁回归传统或者抵御外来影响就能实现的,而恰恰是考验人们智慧和耐心的 地方。 1下列表述属于“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的一项是( ) 上装订线 班级 姓名 试场 考号 座位号 下装订线 A很多人把对某些具体文化形式的粗俗模仿当作尊重,甚至以尊重为名行谋利 之实,破坏性极大。 B一些地方或是大兴祭祀活动,或是争夺历史文化名人、神话传说的“产权” , 传统文化热得“一塌糊涂” 。 C应有尊重传统文化的心态。人们对传统文化不仅应有较好的认知和理解,还 必须承担起一定的责任。 D传统文化可图谋利益,传统文化热带来的商机使文化活动变成商业秀,成为 商家包装的“文化快餐” 。 2以下不属于“人们对传统节日的重视”原因的一项是( ) A在全球化浪潮冲击之下,“我们是谁”的困惑越来越多,而答案的寻找离不开 回归传统。 B传统文化作为确立自我定位和民族认同的资源,其生命力和影响力不会轻易 消散。 C这是近年来“传统文化热”的一个表现,这和媒体给予的热情关注和商家的 包装有关。 D在近代以来的现代化进程中,传统文化命运多舛,曾被认作旧时代的“象征” 受清算。 3下列对“灵魂附体”一词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A回归传统的热潮在传统节日上找到了传统复苏的力量,通过具体的传统文化 形式去宣扬其内在精神。 B发现了传统文化中蕴涵的价值观念、道德情操和审美情趣等可以塑造思维、 行为模式和确定身份的“基因” 。 C和读经、穿汉服、讲国学、祭祖先等行为一样,实现了在现代社会中保存、 延续和弘扬传统文化。 D通过“七夕”之类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转化历史文化传统,使之适合于现 代人的生活方式。 二、古代诗文阅读(二、古代诗文阅读(3636 分)分) (一)文言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1919 分)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 武帝时,征北海太守诣行在所。有文学卒史王先生者,自请与太守俱, “吾有益于君”,君许之。诸府掾曹白云:“王先生嗜酒,多言少实,恐不 可与俱。”太守曰:“先生意欲行,不可逆。” 行至宫下,待诏宫府门。王先生徒怀钱沽酒,与卫卒仆射饮,日醉,不视 其太守。 太守入跪拜。王先生谓户郎曰:“幸为我呼吾君至门内遥语。”户郎为呼 太守。太守来,望见王先生。王先生曰:“天子即问君何以治北海令无盗贼, 君对曰何哉?”对曰:“选择贤材,各任之以其能,赏异等,罚不肖。”王先 生曰:“对如是,是自誉自伐功,不可也。愿君对言,非臣之力,尽陛下神灵 威武所变化也。”太守曰:“诺。” 召入,至于殿下,有诏问之曰:“何以治北海,令盗贼不起?”叩头对言: “非臣之力,尽陛下神灵威武之所变化也。”武帝大笑,曰:“於乎!安得 长者之语而称之!安所受之?”对曰:“受之文学卒史。”帝曰:“今安在? ”对曰:“在宫府门外。”有诏召拜王先生为水衡丞,以北海太守为水衡都尉。 传曰:“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君子相送以言,小人相送以财。 ” (节选自史记滑稽列传 ) 注:掾曹:官府属官的名称,因分曹治事,故称。 於乎:呜呼。 4下列句子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征北海太守诣行在所 诣:往,到 B是自誉自伐功 伐:征伐 C王先生徒怀钱沽酒 徒:只,仅仅 D有诏召拜王先生为水衡丞 拜:任命,授予官职 5下列语句分别表现王先生的“说话艺术”和“不羁个性”的一项是(3 分) ( ) A愿君对言,非臣之力,尽陛下神灵威武所变化也 王先生徒怀钱沽酒,与卫卒仆射饮,日醉 B何以治北海,令盗贼不起 吾有益于君 C幸为我呼吾君至门内遥语 先生意欲行,不可逆 D对如是,是自誉自伐功,不可也 有诏召拜王先生为水衡丞 6下列有关原文内容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汉武帝召见北海太守,王先生以“我对你有好处”为由随行,太守答应了他。 B王先生到京城后,每天喝得烂醉,甚至都不去看望一下北海太守。 C北海太守把自己的治理之功归于汉武帝,汉武帝猜到是别人教他这样说的。 D王先生教北海太守说谎话,没想到却弄了个官做,可见汉武帝的做事轻率、 随意。 7翻译画线句子(每小题 5 分,共 10 分) (1)天子即问君何以治北海令无盗贼,君对曰何哉? (2)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君子相送以言,小人相送以财。 (二)古代诗歌阅读(二)古代诗歌阅读(1111 分)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8-9 题 夜上受降城闻笛 唐李益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下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注:受降城:唐时为防御突厥而筑的边地要塞,在今甘肃省灵武县。回乐 峰:指回乐县境内的烽火台,在受降城附近。芦管:乐器名,军中多用之。 8诗歌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画面?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技巧?(6 分) 9结合全诗内容,简要分析作者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5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三)名篇名句默写(6 6 分)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正是江南好风景, 。 (2)出师未捷身先死, 。 (3) ,不尽长江滚滚来。 (4)连峰去天不盈尺, 。 (5) ,此时无声胜有声。 (6)沧海月明珠有泪, 。 乙 选考题 请考生从以下三、四两大题中选定一大题作答,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 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记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6161919 题。题。 (2525 分)分) 偷偷 父父 刘心武 那晚我到家已临近午夜,进门后按亮厅里的灯,立刻感觉到不对劲儿,难 道我快步走到各处,一一按亮灯盏,各屋的窗户都好好地关闭着啊,再回 过头去观察大门,没有问题呀!但是,当我到卫生间再仔细检查时,一仰头, 心就猛地往下一沉浴盆上面那扇透气窗被撬开了!再一低头,浴盆里有明 显的鞋印,呀!我忙从衣兜掏出手机,准备拨 110 报警,这时又忽然听见窸窸 窣窣的声响,循声过去,便发现卧室床下有异动,我把手机倒换到左手,右手 操起窗帘叉子,朝床下喊:“出来!放下手里东西!只要你不伤人,出来咱们 好商量!” 一个人从床底下爬出来了,那是一个瘦小的少年,剃着光头,身上穿一件 黑底子的 T 恤,我看他手里空着,就允许他站立起来,用那窗帘叉指向他,作 为防备,问他:“你偷了些什么?把藏在身上的掏出来!” 但他那副“久经沙场” 、处变不惊的模样,倒弄得我哭笑不得。我用眼角余 光检查了一下我放置钱财的地方,似乎还没有受到侵犯。我保持伸出窗帘叉的 姿势,倒退着,命令他跟着我来到门厅里,我让他站在长餐桌短头靠里一侧, 自己站在靠外一侧,把窗帘叉收到自己这边,开始讯问。 “您为什么还不报警?”他问我。 我把手指挪到手机按键上,问他:“你想过,警察来了,你会是怎么个处 境吗?”他叹口气,说出的话让我大吃一惊:“嗨,惯了,训一顿,管吃管住, 完了,把我遣返回老家,再到那破土屋子里熬一阵呗。 ”他那无所谓,甚至还带 些演完戏卸完装可以大松一口气的表情,令我惊奇。 他今年 14 岁。家乡在离我们这个城市很远的地方。他小学上到三年级就辍 学了。一年前开始了流浪生活。现在就靠结伙偷窃为生。 我望着被灯光照得瘦骨嶙峋满脸大汗的少年,问他:“饿吧?”他眯眼看 我,仿佛我是个怪物。我为他冲了一碗方便面,端到他面前。 我决心放他出去,对他说:“我知道,我的话你未必肯听,但是我还要跟 你说,不要再干这种违法的事了。你应该走正路。 ”他点头。 我要去给他开门时,他居然说:“我还不想走。 ” 我大吃一惊,问他:“为什么?” 他回答的声音很小,我听来却像一声惊雷:“我爸在床底下呢” 天哪!原来还有个大人在卧房床底下!我慌忙将窗帘叉子拿到手里,准备 拨 110,这工夫里,那少年却已经转身进了卧室,而且麻利地爬进了床底下, 我惊魂未定,他却又从床底下爬了出来,并且回到了门厅,我这才看清,他手 里捧着一幅油画。我正想嚷,他对我说:“我要我要我爸求您了! ” 那幅油画,是我前几年临摹的凡高的自画像,这幅自画像里,人物显得特 别憔悴,眼神饱含忧郁,胡子拉茬,看去不像个西方人倒像个东方农民。 我就细问他:“你爸现在在哪儿呢?你妈妈呢?”可是他执拗地告诉我, 他没有妈。后来我听懂了,他妈在他还不记事的时候,就嫌他爸穷,跟别的男 人跑了。他爸把他拉扯大。他记得他爸,记得一切,记得那扎人的胡子茬,记 得那熏鼻子的汗味加烟味加酒味 他们那个村子,不记得在哪一天,忽然说村外地底下有黑金子,大家就挖 了起来。他爸爸也去挖,是给老板挖,于是他讲到了去年那一天,半夜里村子 忽然闹嚷起来,跟着有呜哇呜哇的汽车警笛声,他揉着眼睛出了屋简单地 说,村外的小煤窑出事故了,他爸,还有别的许多孩子的爸,给埋井底下 了 少年说,他负责踩点的时候,从我家窗外看见了这幅画,没想,就先叫了 声“爸” 。他奇怪他爸的像怎么挂在了我屋里?他说他爸坐在床上想心事的时候, 就那么个模样。今天,他好不容易钻了进来,取下这幅画,偏巧我回来了 少年说这些事情的时候,眼里没有一点泪光。我听这孩子讲他爸的遇难, 也就是鼻子酸了酸,但是,当我听清这孩子这天钻进我的屋子,为的只是偷这 幅他自以为是他父亲画像的油画,我的眼泪忍不住就溢出了眼角。 我把画送给了他。他不懂得道谢,我把门打开,他闪了出去。 关上门以后,我竟自倏地若有所失。不到半分钟,我一溜烟跑下楼梯,气 喘吁吁地踏出楼门,朝前方和左右望,那少年竟已经从人间蒸发,只有树影在 月光下朦胧地闪动。 我让自己平静下来。当一派寂静笼罩着我时,我问自己:“你追出来,是 想跟他说什么?” 是的,我冲出来,是想追上他补充一句叮嘱:“孩子,你以后可以来按我 的门铃,从正门进来!” 1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的两项是(5 分) ( ) ( ) A小说前文写“我”发现放置钱财的地方没有受到侵犯,为下文写少年偷“父” 埋下了伏笔。 B少年执拗地说他没有妈妈,可见他对妈妈有怨恨之情。 C少年说他父母的事情时,眼里没有泪光,说明他在不断的偷窃中逐渐变得冷 漠。 D “我”三次想报警而没报,是因为我想要给这个少年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 E少年走后, “我”若有所失,表明我已经喜欢上了这个小孩子,舍不得他离 开。 12从文中看, “我”对“少年”的情感经历了哪些变化?(4 分) 13小说中的少年是个怎样的人?请分条概括。 (8 分) 14小说结尾说, “我想追上他补充一句叮嘱:孩子,你以后可以来按我的门 铃,从正门进来! ”这样写,有人认为合情合理,也有人认为有些不合实 际。你的看法呢?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 (8 分)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1815-18 题。(题。(2525 分)分) 回想铁生 陈村 2010 年的最后一天,早上八点半,我被手机短信闹醒,去看,才知道史铁 生去世的消息。接着的几天有几十家媒体要求采访,我一一谢绝。我自己写文 章比记者写更真实。 他在送我的华夏社出版的礼拜日一书上写道,陈村:这家出版社,这 本书的装帧,这本书的作者和这本书的存有者,都与残疾有关。看来,残疾有 可能是这个世界的本质。铁生八九年十月。 他跟我投缘,也许是因为我们有相似的经历,都曾当过知青,都是病退回 城,都曾在里弄加工组“午餐半小时”,都属残疾人,都写作。但他站不起来 了,我还能弯曲地站立和难看地短程行走。我曾跟他说,我在走向他。他的困 厄比我多十倍,他的思想也比我深入十倍。在我眼里,史铁生是当代中国最好 的作家。 这些年,我到北京必去探望史铁生。在他那里坐两三个小时,吃顿饭。他 们夫妇邀我住他们家,我总推辞了。我来去匆匆,住下本可以多说话,可是他 的身体禁不住客人的打扰。他的截瘫,他的肾脏萎缩,用他的话说,发动机和 轮子都坏了,维持身体的运行很累。一周两到三次的肾脏透析,不由分说地打 断他的生活和思维。 除了他的体力、精力、除了同情他不能多抽烟,我和他的谈话与常人无异。 谈得很快乐。残疾其实并不缺少什么,只是不能实现罢了。他常常想得比人们 深入透彻,他有自己的理由和节律。他是小说家,我喜欢读他作品的一个最大 的理由是,他的想法和明净的文字,不曾神神鬼鬼牵丝攀藤。他的手总是温暖 的、宽厚的。他是能超越智和愚的。他不做作,而是常常省察自己的内心。他 把自己看轻了,才能去爱自己,爱世界。 史铁生通常并不抱怨,他知道感恩,知道在生的命题下的诸多奥义。别人 用腿走路,丈量大地。他从腿开始思想,体察心灵。他常常纠缠在那些排遣不 开的命题中,时间长了,成为习惯和乐趣。他的想法都是经过推理论证的,有 明晰的线索可寻。可是,听他说话的人,因为自己的好腿好肾,常常哼哼哈哈 的,懒得跟从他的思维。他的书被更多阅读的是我的遥远的清平湾我与 地坛命若琴弦。那样的故事只有他能写。读的时候想,沧浪之水清兮, 可以濯吾缨。 读史铁生的文章,和他谈话,都不会越读越狭隘。他很艰难地从生存的窄 缝里走出来,带着豁然开朗的喜悦。我常常是站到自己之外,有一种嘲弄自己 之流的快乐。他不是,他完整地保存自己,依然快乐。经过那道窄缝之后,快 乐肯定不再张扬,应该称为喜悦了。他是用喜悦平衡困苦的人,不容易破灭。 许多游戏和他无缘,他不再迷失,可以欣赏自己,欣赏上帝的手艺。史铁生坦 然写他自己,他的一生透明坦荡,读过他作品的人知道他的许多往事,也看见 他的许多思索。那些困苦,经过血的洗礼后成了他的资源,以此走向内心,走 向命定之路,去看他人和世界。他追问,但不控诉,不失态。 这几天重新翻看病隙碎笔和他送我的其他书。他将自己拆开,思索许 多有关精神的命题。关于上帝和神,关于心魂,关于爱情,关于有无,关于自 卑,关于生死。他给世界找到的本质是残疾和爱情:残疾是事物的障碍,爱情 是心魂的追求。他将上帝视为同行,窥探上帝作为编剧的手艺。1998 年 1 月, 我带女儿去看铁生。铁生打开电脑教她玩著名的吃豆子游戏。他说自己有时也 玩两盘。这也是他的生存状态,在死神的追逐下,他飞快行走,一路蹦蹦跳跳 吃下许多豆子。这个轮椅上的人是最勇敢的人,敢面对真实的人生,不退缩到 无知和曲解,不麻痹麻醉自己。他对许多事情都兴致盎然,关心新旧科学和新 旧哲学,关心今天。他的叙述强调逻辑,推理严密,用论据论证那些看似荒谬 的人生命题。他一直在思索:人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他从身体的不能去想精 神,想灵魂。他的神不是星相或星座,而在自己心中。他是无法站立的人,也 是最挺拔正直的人。 2011 年 1 月 6 日,复旦大学的“史铁生追思会”,屏幕上打出他的肖像。 照片上的他那么神采奕奕,宽厚地笑着。史铁生如同他的作品一样真诚、温暖、 厚重。这样的作家是不会死的。 15、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 分) A、陈村得知史铁生去世的消息之后,谢绝了几十家媒体的采访要求,决定自己 写文章来纪念史铁生,是因为他觉得只接受媒体采访,让记者写文章不能够真 实地反映出史铁生的伟大。 B、史铁生的身体状况很差,除了截瘫不能行走外,他还患上了肾脏萎缩,但是 史铁生的喜悦和乐趣却正来自于对生命意义的思索和探寻,他追问,但不控诉 命运的不公。 C、作者在文中用了较多的笔墨来写自己对史铁生作品的理解和思索,是为了突 出史铁生是当代中国最好的作家。 D、陈村在阅读史铁生的作品时,经常能够感受到史铁生从生存的窄缝里走出来, 带着豁然开朗的喜悦。他也对比了自己和史铁生的差距,感到自己的写作有一 种嘲弄自己之流的快乐,但并不快乐也并不坦然。 E、史铁生的手总是温暖的、宽厚的、照片上的他那么神采奕奕,宽厚地笑着, 如同他的作品一样真诚、温暖、厚重,作者这样写是为了说明史铁生超越了生 命的苦难。 16、根据作者的回想,史铁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简要分析。(4 分) 17、文中特别写到了史铁生打开电脑教作者的女儿玩吃豆子的游戏,史铁生自 己有时也玩两盘的细节。请简要分析作者这样写的作用。(8 分) 18、史铁生说残疾有可能是这个世界的本质,他将自己拆开,思索许多有关精 神方面的命题。请你就对“残疾”、“生命”、“有无”三个方面的理解,任 选一个方面,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8 分) 第第卷卷 表达题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五、语言文字运用(2020 分)分) 19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专家指出,强烈的地震极易引发海啸,沧海横流,巨浪奔腾,对人民的生命、 财产安全造成巨大威胁,应切实建立健全预警机制。 B季老一生光明磊落、胸无城府,始终都保持了天真纯朴的本性,不求名,不 为利,不媚上,不畏权;即使处在政治漩涡中,他也丝毫没有改变。 C由于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抑制房价的措施,素有金九银十之称的楼市,交易情 况不瘟不火,价格继续僵持,在平淡中迎来了年内最后一个销售的关键期。 D河南省针对“瘦肉精”的问题,明确规定了畜牧、商务、工商、食品药品、 公安等相关部门的职责,要求各行其是,形成合力。 20、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组是(3 分) ( ) A. 目前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