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起源与发展(完美版)_第1页
汉字起源与发展(完美版)_第2页
汉字起源与发展(完美版)_第3页
汉字起源与发展(完美版)_第4页
汉字起源与发展(完美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汉字起源与发展,汉字演化过程,幼童阶段(甲骨文之前的高度抽象符号)少年阶段(甲骨文至秦始皇统一文字前)青年阶段(秦始皇统一文字至近代结束)成年阶段(现代、未来),本PPT只从考古实证的角度介绍汉字起源,不谈结绳记事、八卦、河图洛书等缺乏科学根据的说法。,最早和字数最多的古文字刻符:贾湖刻符,距今8000多年双墩刻符,距今7000多年,幼童阶段,该阶段的特点是经过岩画、陶画的孕育之后,具有高度抽象特点的象形文字诞生并缓慢成长。该阶段文字符号的特点因地域或年代而异,但又存在或前后继承,或相互学习和影响的关系,部分文字符号与甲骨文比较,或一致,或成为其雏形。,其它古文字刻符:柳林溪(7000年),半坡(6000年),姜寨(6000年),杨家湾(6000年),大汶口(5000年),庄桥坟(5000年),龙虬庄(4500年),陶寺(4500年),柳湾(4300年),丁公(4200年),二里头(3700年)这些刻符很多都比传说中仓颉造字的年代更久远。,另有所谓东夷“骨刻文”,因捡自荒野,与任何考古遗址无关,故不做为汉字源头进行介绍。,贾湖(8000年),双墩(7000年),半坡(6000年),柳林溪(7000年),姜寨(6000年),杨家湾(6000年),龙虬庄(4500年),丁公(4200年),柳湾(4300年),庄桥汶(5000年),陶寺(4500年),二里头(3700年),从8000多年的贾湖刻符到4000多年的柳湾、丁公刻符,呈现明显的辐射状。但准确的来说,汉字仍然是属于多源头的。,大汶口(5000年),贾湖刻符(婴儿期),距今8000多年,共17个字符(另有4例疑似),部分解读:1排1列:目2排1列和2排4列:一,2排2列:二3排1列:一解为夭(与甲骨文中相似);另一解为鹤(左上为张嘴鸣叫的头部,中上为翅膀。)4排3列:日,从广义上来讲,贾湖刻符是汉字最原始的形态。从狭义上来讲,贾湖刻符是汉字最早的雏形。,贾湖遗址位于河南省舞阳县北舞渡镇贾湖村。经炭14、释光测年结果显示其距今约90007500年。其中重大发现包括:世界最早的文字符号。共17例,龟甲上9例,骨器上3例,石器上2例,陶器上3例。世界最早的五音阶和七音阶骨笛。有三十余支骨笛(有二孔、五孔、六孔、七孔和八孔),其中一支七孔骨笛具备七声音阶,能吹奏现代乐曲。世界最早的家畜驯养。包括狗、猪、马、羊、龟、鹤等。世界最早的家蚕养殖。在土壤中发现了蚕丝蛋白残留物。世界最早的纺织技术。发现有骨针、纺轮等。稻米种植实物资料。包括碳化稻米、石磨盘、磨棒、石铲。(已知世界最早的稻米种植发现于湖南道县玉蟾岩,距今约一万年。)世界最早的人工酿酒。原料包括大米、蜂蜜、葡萄和山楂等。原始宗教与卜筮起源。贾湖遗址中的一些发现,尤其是贾湖刻符的发现,充分说明华夏文明在人类四大古文明中起步是较早的。,特别介绍:贾湖遗址,双墩刻符,距今7000多年,630多个字符,甲骨文之前的部分契刻文字与甲骨文存在一脉相承的关系,不应割裂来看。,半坡和姜寨刻符(同地域同年代字符特点相似性对比),半坡刻符距今6000多年,113个字符,姜寨刻符距今6000多年,130个字符,柳林溪和杨家湾刻符(同地域不同年代字符特点相似性对比),柳林溪刻符距今约7000年,232个字符,杨家湾刻符距今6000多年,170个字符,龙虬庄和丁公刻符(不同地域同年代字符特点相似性对比),丁公刻符距今约4200年,龙虬庄刻符距今约4500年,柳湾刻符,距今约4300年,130多个字符,庄桥坟刻符,距今5000多年,刻在两件石钺(yu,一种像斧的兵器)正反面的字符。,其中右上图中的小字,有人认为是年月日。,大汶口刻符,距今约5000年,其中一个符号(如大图)不仅在该文化群落的不同地域中多次出现,在不同文化群落中也有出现,因此被认为具备了文字的特征,这个字就是会意字“炅”。,考古界已定论此为文字,而作者本人其实认为这个符号更接近图画,可能是某个强大王权的图腾象征。,陶寺刻符,距今约4500年,陶罐上用毛笔蘸红色朱砂写出的“文”字。(与甲骨文中几乎无异),在甲骨文之前,字符更多的应该是写在兽皮、竹板上,但中国中东部湿润的气候非常不利于这些材料的留存。,二里头刻符,二里头遗址距今约3700年,共发现字符24个,全部为陶文,尚未发现甲骨文或其它字符。,相信随着更多古代遗址的挖掘,甲骨文之前的汉字演化过程将越来越清晰。,少年阶段,甲骨文最早距今3300多年金文商代中后期到汉代铁器兴起大篆西周晚期至公元前221年秦始皇下令“书同文”,该阶段的特点是随着早期国家的发展,初期的像形文字开始由稚嫩变的成熟,字形复杂程度和文字数量与之前相比都有较大的飞跃,形成了系统。,公元前1318年,商朝第10代君王盘庚将都城迁至殷,已知的甲骨文与金文最早年代都从此算起。,甲骨文,甲骨文具有对称、稳定的格局,具备书法的三个要素,即用笔、结字、章法。从字体的数量和结构方式来看,甲骨文已经是发展到了有较严密系统的文字。汉字的“六书”原则(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在甲骨文中都有所体现,但原始图画文字的痕迹还是比较明显。,2017年11月24日,甲骨文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工程国际咨询委员会的评审,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发现并第一个进行研究甲骨文的人是清代学者王懿(y)荣(1845-1900年)。,迄今发现有甲骨文的甲骨共15万多片,包含单字超过4500个,已释读出的超过2800个。,中国大陆收藏近10万片,台湾省收藏3万多片,日、加、英、美等国收藏2万多片。,商代盛行通过灼烧甲骨产生裂纹来占卜吉凶,然后将卜文刻在甲骨上(有些则纯属契刻练习),现今发现的甲骨文大部分就出自于殷墟。,为什么当时出现大量的甲骨文?,贾湖遗址中发现的占卜方式则是将数枚小石子装入龟壳中,通过摇动掉落出石子的情况来预测吉凶。,甲骨文中的百家姓,甲骨文中一个字往往有多种写法,以上只是各取了其中之一。,为解决甲骨文释读目前面临的瓶颈问题,2016年11月1日,中国文字博物馆在其网站上发布公告,征集破译未释读甲骨文的研究成果,经过专家委员会鉴定通过的,单字奖励10万元,对存争议甲骨文作出新的释读并经专家委员会鉴定通过的,单字奖励5万元。,特别介绍:甲骨文破译成果征集,金文、大篆,金文(又称“吉金文”、“钟鼎文”),因主要在青铜器上而得名。繁盛时期上自西周早期,下至秦灭六国,有800多年。在容庚的金文编(1985年出版)中,共收录金文3722个,其中可以识别的字有2420个。,金文早在汉代就已不断出土并被学者所研究。金文是研究西周、春秋、战国文字的主要资料,也是研究先秦历史的最珍贵的资料。,大篆,又称籀(zhu)文,是西周晚期广泛使用的文字字体,留世的多见于金文和石鼓文上。秦始皇统一文字字形后,大篆体被小篆体所取代。,请注意区分字形与字体两个概念。字形是指字的写法、模样,字体是指字的风格,字体包括书写体和印刷体。,上海博古斋2014年春季艺术品拍卖会拍品,为民国旧裱。,两周秦汉金文拓片,侯马盟书,1965年1966年,中国山西省侯马市秦村出土了5000余片写有文字的石片和玉板,为春秋战国时代晋国记录的与各诸侯国间订立盟约的誓词,被称为“侯马盟书”。(类似的还有“温县盟书”。),从“侯马盟书”中可探知,当时不仅各国间的字形存在差异,就连同一国中字形也有不同。例如,晋国的“敢”字有90多种写法,而“嘉”字有100多种写法。可见在那个时期,中华大地上的文字形态仍然处在粗放的无统一标准的混乱之中。,青年阶段,秦始皇统一字形到近代结束的文字发展:,该阶段的特点是小篆基本脱离,隶书之后完全脱离了原始图画的影子,在书写既追求美感又追求方便的调和过程中,字形和字体仍然在变化,但都以小篆、隶书为基础,且隶书之后的字形变化不大。,印刷体宋体仿宋黑体,书写体小篆隶书楷书草书行书,与“书同文”同样重要:程邈(mio)创隶书许慎编说文解字,在“书同文”、隶书、说文解字这些历史条件的共同作用下,汉字字形得以长期稳定,因此,将小篆之后按字体划分为汉字的不同发展阶段是不科学的,况且这些字体发展是相互交流和共存演进的。,书同文秦始皇,公元前221年,秦统一中国。随后,为方便政令推行,秦始皇(公元前259年前210年)下令“书同文”,“罢其不与秦文合者”,命精于书法的李斯(公元前280年前208年)负责实行,创制出秦书小篆,统一了文字字形。,由于秦国位处西周的故地,因此秦文更多的保留了周时的传统。,隶书程邈,程邈(mio)(生卒年不详)本是一个小官吏,因犯事而入狱。在狱中时他发现小篆书写起来还是不太方便,于是潜心钻研,删繁就简,创出比小篆方便书写的隶书,并献于朝廷。秦始皇看过后非常高兴,不仅免了他的罪,还让他做了御史。,隶书是汉字字体的分水岭,完全去除了汉字中图画的影子,是汉字方块字形的确立者,为楷书、草书、行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汉字青年阶段发展之比较,甲骨文、金文与小篆及之后的写法比较,统一前各国大篆与统一后小篆、隶书的写法比较,从小篆到行书,汉字字形没有太大变化。,隶书之后的字体变化对汉字没有质的影响,因此不再介绍。,说文解字许慎,秦统一中国后不过十几年就亡了,因此“书同文”的影响较有限。此后一段时间,国人虽有了“书必同文”的意识,但受大量新生字出现等因素的影响,文字的字形仍处于一定的混乱之中。,说文解字不仅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本字典,使原先一盘散沙的汉字可以索引查询释义和字源(可考究到战国或周时),而且确立了“文字”、“六书”和“部首”的概念,是最早关于汉字的系统理论。,东汉时,许慎(公元58年存疑-149年)为解“鲁壁出书”引发的争论,以小篆为对象,编写了说文解字,整理出一万多个汉字,不仅分析字源,还分解字形结构,归于540个部首下。这本书于公元100年基本写成,然后一直完善,直到公元121年才最终定稿。,由于汉朝时文化的空前统一与发展,“汉人”、“汉字”的称法深入人心,并沿用至今。,与“汉人”一样,“汉字”只是称法上的确立,不是起始,广义的“汉字”从8000年前就已经诞生了。,特别介绍:汉字叔叔,理查德西尔斯(RichardSears,中文名叫斯睿德),美国人,生于1950年,古汉字学者。他创办了“汉字字源”网站(目前主要通过捐赠来维持),用20多年的时间,花费了大量积蓄,搜集整理和分析研究了9万多个古代汉字字形(包括甲骨文、金文,大篆体、小篆体)并放到网上,让全世界的人都可以通过输入一个汉字,就可以查询到其从甲骨文到现代汉字的字形演变过程。在中国,人们亲切的将他称为“汉字叔叔”。,与汉字叔叔齐名的还有被称为汉字阿姨的瑞典人塞西丽娅林德奎斯特(中文名叫林西莉),她著有给孩子的汉字王国。,与汉字相关的中国古代发明,古代中国人为寻找比竹简更方便又廉价的书写材料,最初用废旧麻绳、破布、织丝遗留的残絮等材料制做原始纸张。公元105年(东汉年间),蔡伦改进造纸术,发明了现代意义的纸张。,古代中国人从很早开始就使用印章、墨拓,造纸术诞生后不久,发展出雕版印刷。公元10411048年间(北宋年间),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大大提高了印刷的效率,降低了印刷成本。,可以说,汉字也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古老的汉字书写工具毛笔,在姜寨遗址的出土文物中有凹形石砚、研杵、染色物和陶制水杯,从姜寨和半坡的彩陶上可辨认出软笔描绘的痕迹,证实在6000年前已有了毛笔。殷墟甲骨也发现有不少毛笔描写的字迹。不过,由于不像骨制品、陶器那样容易留存,毛笔的实物发现要晚很多,现今发现最早的毛笔出土于春秋时期的曾侯乙墓。(同时出土有最早的竹简。),中国人将使用毛笔书写汉字视作一种修养和重要的传统文化。毛笔行云流水的特点使书法和中国画都富有灵性,可以表达出独特的意境。,传说中的“蒙恬造笔”应该只是造出了毛笔的一个品种。,与汉字有关的传统文化,贴对联和贴“福”字,字谜,印章、文房四宝、书法、字帖,诗词歌赋,成年阶段,关键词:汉字简化拼音激光照排输入法,该阶段的特点是汉字的大规模简化以及汉语拼音的制定为汉字注入了新的生命力,在进入互联网时代后,汉字更是适应了信息化发展的需要,展现出了它独有的优势。,汉字简化(古代、近代),太平天国时期(1851-1864年)最早开始以法令的形式推崇简体字,采用了民间流行的简体字一百多个,同时还创造了一些新的简体字。,清朝晚期和民国时期,汉字简化的呼声逐渐高涨。钱玄同(18871939年,文学家、思想家、新文化运动倡导者)于1922年首次提出系统化的汉字简化方案,又于1935年6月从自己所编简体字谱的2400余字中选出1300余字,编成常用简体字表送交国语统一筹备委员会审议。1935年8月,中华民国教育部发布部令,对其中324个简体字进行推广。,汉字简化古已有之。例如,早在金文中就已经出现了不带“見”旁的“亲”字,最早将“愛”简写为“爱”的是东晋时的王羲之。有些字则经过了从简到繁,又由繁到简的过程。例如“云”字,在甲骨文中是没有“雨”字头的,篆文中才开始写作“雲”。,汉字简化(现代),1949年10月10日,中国文字改革协会成立,经1952年和1954年的两次改组,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直属的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它于1955年公布了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于1956年公布汉字简化方案,又于1964年出版了简化字总表,1986年重新发表后共收简化字2235个。1986年公布现代汉语通用字表,内收通用字7000个(含现代汉语常用字表中的3500字)。2013年公布通用规范汉字表,收录汉字8105个。,关系:“简体字”是相对其繁体写法简化了的汉字,但仍可能有多个异体写法;“简化字”是汉字大规模简化时对新简体字和淘汰了多余异体写法的老简体字的统称;“规范汉字”也称“规范字”,是简化字与缩减通用范围后的未简化字的统称。,这是自秦始皇“书同文”之后,中国历史上第二次以国家法令的形式全面对文字进行规范。(其中汉字简化的规模是太平天国和民国时期远不能比的。),拼音,早在13至14世纪之交就出现了使用阿拉伯文表示汉字读音,17世纪至20世纪早期又有很多传教士使用拉丁文、英文等给汉字注音。,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中期,有卢戆(gng)章、王照、劳乃宣等大批学者研究了各种用发音符号替代汉字的方案。,20世纪50年代,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委任周有光等人进行研究,在总结前人汉字注音经验,并在参考一千多份全国征集的汉字注音方案基础上,制定了新的汉字拼音草案。1958年2月1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正式批准汉语拼音方案。1982年国际标准化组织通过国际投票,认定汉语拼音方案为拼写汉语的国际标准(ISO7098)。,汉语拼音的制定对于消除文盲及辅助学习汉字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激光照排,1979年,激光照排技术横空出世。在此之前中国还停留在铅字排版的时代。北京大学汉字信息处理研究室在王选(1937-2006年)的带领下,跨过国外的第2、3代排版技术,直接成功研制出运用激光技术和软件编程实现的第4代排版技术,使汉字排版印刷的效率一下提高了5倍!,在王选的带领下,到1991年,北大计算机研究所又成功研究出了彩色出版系统,并实现了中文报纸版面的卫星传送,中国新闻出版行业从此进入了彩色时代,并能做到全国同步和同质量的发行!,19世纪末到20世纪70年代,一些国人错误的将国家与民族的一些问题归咎于中华文化,废除汉字的呼声此起彼伏,但汉字影响深刻难抛弃的特点,以及优势的后发显现,最终让汉字熬过了这段尴尬的时期。,输入法,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各种中文输入法开始蓬勃发展,汉字不仅适应了信息化时代的发展需要,而且在高度信息化条件下显示出一些特有的优势,例如:输入同样语意的速度要快于其它文字。在个人电脑时代中国运用最多的是拼音输入法,其次是五笔输入法(83年发明),前者为大众普遍接受,而后者是专业录入的首选。进入移动终端时代,手写输入和语音输入则越来越流行,一些输入法可连续手写或语音录入大段文字后自动输入。,五笔输入法发明人王永明和健盘-五笔字根对应表,斯坦福大学教授马拉尼研究认为,计算机技术已将汉字字库庞大的劣势转为优势,中国的输入法技术及输入速度已远超西方。,信息化之下的汉字编码标准,GB2312国家标准,1980年发布,收录汉字6763个。GBK国家标准,1995年发布,收录汉字21003个。GB18030国家标准,2005年发布第二版,收录汉字和汉字字符70244个。Unicode7.0国际标准,2014年发布,收录汉字和汉字字符74616个。,虽然汉字总数已达8万多个(中华字海收录85568个),但大部分汉字已不怎么使用,目前中国大陆常用汉字约为5200个。,汉字最初都是独体字(如:目、一),之后有了合体字,一开始合体字多为会意字(如:炅、从),然后又出现了形声字(如:渔、物),后来造字越来越多的使用形声字。形声字存在较强的规律和联系,且占了汉字的八成以上(全部合体字占九成),因此汉字是一种有序的文字,这有利于通过拆解与组合增强对汉字的理解、记忆和使用。字典按部首和笔画排列,以及五笔输入法也都是以汉字的有序为基础。,汉字的逻辑与特点,汉字发声时一字一音,使用时一字一义,每个字都是一个完整的个体。而汉字又很灵活,存在多音字与多重含义,每个字都能与其它字组合出新的含义,当做为词汇或句子的组合出现时,多音字或多重含义的字只使用其中一个音及一个含义,在灵活中又有严格的规则。,汉字原属于象形文字,在不断发展过程中,象形特征逐渐衰弱,而符号特征逐渐加强,这符合实用主义的需要。而在这一演化过程中,汉字一直受历史文化作用的影响,从未失去自己鲜明的特点活泼而有原则,优美而有内涵。,被创造和改用的汉字,从第一个汉字诞生起,汉字就不断因需要被创造(如表示化学元素的汉字)或改用(如“她”、“囧”),包括它们的书写、发音、含义。,bi,形声字,模仿枪声。,完善汉语第三人称的方案:首先将“他”字回归为不分性别的第三人称,再为“她”字增加一个读音tin,同时创造一个专指男性第三人称的汉字“力也”,读tng,这样一来,无论在书面还是对话中都不会再有指代模糊的问题,也就不需在文章中用拼音“Ta”代替不定性别,或向听者费工夫解释所指性别了。,对于汉语第三人称的问题,还有三种意见:第一种认为应让“他”字彻底变为专指男性(“他”字目前“身兼二职”,单用时指男性,在“其他”、“他们”中则不分性别),再新造或使用另一个已有汉字表示不分性别第三人称。第二种认为应退回到不分性别,统一用“他”。第三种认为可默守陈规,无需变化。孰优孰劣,有兴趣的朋友可深入思考。,2017年新发布的汉字。,tng,专指男性第三人,仿“她”字构造,并选择用“力”字旁简化代替“男”字旁。,拼音、英文与汉字混用问题的解决之道,除一些特例外,作者本人其实并不反对中英文混用,更不认为这是严重的问题。,中英文不混用举例WTO规则-世贸组织规则你OUT了-你落伍了X光-爱克斯光,拼音与汉字不混用特例让TA更爱你-让他更爱你(此解决须以“他”字单数使用时回归不分性别为前提条件。),中英文混用的一个特例(“T恤”或“T裇”在中文里其实都是不太符合规范但又比较无奈的用法,最好的解决办法还是造一个形声字“礻弟”,念t,字义为带袖上衣。与“裇”字组合更为妥贴。),汉字发展的决定因素,一方面,汉字从最原始的文字符号发展至今,是无数有想法的个体思想闪光凝聚成的结果。从氏族部落的契刻者到造字天才仓颉,从气魄非凡的秦始皇、狱中不辍的程邈到心怀大任的许慎,从造字达人武则天到唐宋民间无名的简体字创造者,从太平天国的变革者到新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的专家学者,从助力汉字传播的蔡伦、毕昇到瓦解汉字熬不过电脑时代论的王选、王永明,哪怕近代曾赞同过废除汉字的钱玄同、刘半农、毛泽东主席等人,乃至脑洞大开的网友,都为汉字发展做出了他们的贡献!,另一方面,汉字的发展脉落就像从一支支溪流汇聚成一条江河,而后奔腾不息,是文化交流、战争兼并、国家上层权力引导等这些大环境因素影响的结果。正如有国才有家,社会发展是语言发展的母体,有辉煌的文明,自然有灿烂的文字!,汉字的旁系分支(一),西夏文,公元1036年起,流传500多年(元、明年间),东巴文,我国纳西族使用的文字(东巴古籍2003年被列入世界记忆名录),彝文,我国彝族使用的文字,东巴文、水书、彝文早在甲骨文之前就与汉字分道扬镳,西夏文则是后来模仿汉字而来。,水书,我国水族使用的文字(2006年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汉字的旁系分支(二),假名,日语中用于表音的文字。分为平假名和片假名。平假名源于汉字草书部首,始于公元9世纪;片假名源于汉字楷书部首,始于公元10世纪。,谚文,朝鲜半岛用于表音的文字。公元15世纪朝鲜世宗大王时期仿汉字部首和汉字结构而创制,又称训民正音。,历史上,因通行汉字,中国、朝鲜、日本、越南等国间,不仅是上层阶级,民间往往也可以通过纸笔来交流。,喃字,古代越南借用和模仿汉字形成的文字,(起始时间尚无定论)近代逐渐被传教士编制的拼音文字所取代。,汉字的优势,有一个说法,联合国为各国准备同一份翻译文稿时,中文一定是最薄的那一本。2017年9月,Tiwtter将140个字符的限制提升为280个,但不包括中日韩这些使用汉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