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各系统概述_第1页
车辆各系统概述_第2页
车辆各系统概述_第3页
车辆各系统概述_第4页
车辆各系统概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广州本田车辆系统概述,发动机,变速箱,悬架系统,制动系统,转向系统,车身电气,SRS系统,车体,空调系统,车辆系统构成,变速箱种类:5MT,4AT,5AT,CVT,AT中采用了液力变扭器。,悬挂一些车型采用了5连杆双横臂后悬挂,一方面改善了行驶平顺性、舒适性和直线行驶性,另一特征是后悬挂向上且略微向后压缩后轮,这使得后座椅空间得以增加,且大幅度减少由路面而来的冲击力。,制动系统ABSEBDTCSVSA,车身及电气采用了便于回收的材料制成(如前后保险杠),电动座椅,电动反光镜,电动天窗等设备,车身为三箱型/两箱型。,空调系统手动空调自动空调,转向系统减震机构液压助力转向系统电子助力转向系统,发动机采用:四冲程、水冷式,铝合金缸体,SOHC,DOHC,VTEC,VTC,PGM-FI,I-DSI,直列四缸、V形6缸,平衡轴。,SRSSRS电脑通过传感器信号来控制安全气囊的打开,进一步保护乘员。,广州本田车辆系统,1配气机构2缸盖3缸体4活塞5连杆6曲轴7动力系统8油底壳9飞轮,当然,发动机机械系统还包括润滑系统和冷却系统,发动机机械系统,PGM-FI系统程序控制燃油喷射系统根据驾驶员的加速输入信号和来自各个传感器的信号,该系统可确保在适当正时条件下控制所要求的最佳空燃混合气的供给量,燃油供给系统,排气系统,进气系统,PGM-FI系统的组成,PCV系统,EGR系统,燃油蒸发控制系统(EVAP),PositiveCrankcaseVentilation发动机内的空燃混合气不会完全充分燃烧,未燃烧的混合气进入曲轴箱。不予以清除,则未燃烧的燃油就会稀释曲轴箱中的机油,导致机油润滑性能降低,运动零部件过度磨损。利用进气歧管的真空压力将新鲜空气引入并流经曲轴箱,将窜缸混合气导回进气系统。,ExhaustGasRecycleSystem特定的条件下,EGR系统将一部分废气返回进气歧管。这样就增加了进气中惰性气体(如,水蒸汽、二氧化碳和氮)的比例,由此降低了最高燃烧温度以抑制了氮氧化物的产生。EGR的应用也降低了燃烧速度。因此,为了保持燃烧的稳定性,只在某些特定的条件下才使用EGR。,燃油蒸发控制系统(EVAP),可变气门正时及升程电子控制(VTEC)系统是Honda的一项特有技术,该技术能够在所有的速度范围内实现低油耗和高性能。,可变气门正时及升程电子控制(VTEC)系统,VTEC动画演示,1.5Li-VTEC工作原理,低负荷时,通过低升程凸轮使进气的两侧气门动作。高负荷时,同步活塞受到油压,连接二个摇臂,因此通过高升程的凸轮使两侧进气门动作。,(Lo-Hi切换VTEC),VTC动画演示,03雅阁I-VTEC发动机,VTEC,VTC,低排放,提高进气效率,降低进气阻力,连续可变气门正时,双气门运转,单进气门封闭,强化缸内涡流,提高进气效率,可变气门正时及升程,双重控制进气门开启,EGR作用,扭矩,油耗,排气,I-DSI系统介绍,应用车型Fit1.3LCity1.3L,i-DSI智能化双火花塞顺序相位点火系统,每个气缸采用两个火花塞两个火花塞分别位于进气门和排气门侧两个火花塞呈对角布置,排气口,排气侧火花塞(后点火),进气口,ECM直接对每一个火花塞的点火正时进行控制以实现:在整个转速范围内均可实现快速燃烧;高压缩比,高功率,高扭矩和低燃油消耗,并抑制发动机爆震,怠速:前后火花塞同时点火高转速:前后火花塞同时点火低转速低负荷:前火花塞提前高转速高负荷:前火花塞提前,后火花塞延迟,I-DSI系统功能,I-DSI动画演示,广本变速箱结构特点,平行轴式机械传动机构采用直接控制技术主动式锁止离合器带坡度逻辑控制功能的电子控制系统带消除器的离合器超薄型液力变矩演示,档离合器,倒档惰轮,液力变矩器,主轴,主轴惰轮,副轴惰轮,副轴,辅助轴,辅助轴惰轮,差速器,终减速齿轮,驻车齿轮,1档主动齿轮,1档从动齿轮,AT变速箱构成及动力流程说明,98雅阁液压控制系统,98雅阁变速箱,换档电磁阀ABCDE,03雅阁变速箱,起步离合器压力控制阀,主动带轮控制线性电磁阀,从动带轮控制线性电磁阀,档位开关,主动带轮转速传感器,从动带轮转速传感器,限止电磁阀,中间齿轮轴转速传感器,FIT无级变速器,CVT变速原理,汽车空调的定义对驾驶室内空气的温度、湿度、流速、洁净度和噪音进行调节,并控制在舒适的范围之内的技术。汽车空调控制项目温度控制(2028度)湿度控制(5070)空气净化控制(过滤粉尘与废气)除霜(除雾),空调系统概述,汽车空调的功能制冷采暖通风除霜汽车空调的类型自动型手动型,空调系统概述,空调系统原理简介,1.在压缩机中压缩成高温高压气体。2.在冷凝器中向外界辐射热量,同时变成液化高温高压液体3.高温高压液体在膨胀阀处膨胀,变成低温低压薄雾4.低温低压薄雾蒸发,吸收热量,冷却室内空气,同时变成气体,气体,液体,阳光传感器加热器芯鼓风机空气循环控制电机功率晶体管空调滤清器蒸发器自动温湿控制装置空气混调控制电机蒸发器温度传感器车内温度传感器模式控制电机,自动空调控制系统概述,压缩机,冷凝器,贮液罐/干燥器,胀膨阀,蒸发器,发动机,加热器阀,加热器芯,新鲜空气,重新循环的空气,空气循环控制风门,鼓风机,空气混调风门贮液罐/干燥器,自动空调控制系统概述,转向系统概述,方向盘,转向轴,转向机,横拉杆,转向节,注:转向柱起支撑转向轴的作用减震作用,转向柱减震结构,减震板型,U形隔板型,安全销,正常情况,转向轴减震结构,液压助力转向系统,油泵,控制阀,动力缸,在手动转向系统基础上安装液压助力器,藉此减少转动方向盘所需力量,P/S油冷却管,旋转阀型转向机,阀体装置结构1.扭力杆2.输入轴3.旋转阀4.至右侧动力缸5.来自动力转向泵6.至左侧动力缸7.至储液罐8.小齿轮轴9.至储液罐10.来自动力转向泵,旋转阀型转向机,EPS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结构齿轮齿条式转向机直流电动机,结构1输入轴2Comp.芯3蜗杆4齿条5小齿轮6蜗轮7输出轴8扭杆,工作原理扭杆因为扭力产生转动.Comp.芯移动线圈1或2的电感变化引起输出电压变化,扭矩传感器,除了设定根据碰撞状况能迅速感应、判断和启动的程序以外,还采用了双重引爆器。可根据碰撞程度的大小,进行双重爆发或短间隔爆发,分两个阶段来控制安全气囊的启动。,SRS(supplementaryrestraintsystem),安全气囊碰撞图,冲撞,冲撞信号检测,充气装置工作,排气,约0.03秒,约0.03秒,约0.05秒,整个过程:约0.1秒,SRS系统工作过程,工作条件在发生冲撞的情况下,安全气囊若发生爆炸,则必须满足以下条件。SRS状态正常(即,SRS指示灯不亮)。点火开关处于ON(II)位。所承受的冲撞力在预定水平以上。(冲撞力也取决于与之冲撞的物体。因此,SRS可能在某一车速、某一冲撞情况下引爆安全气囊,而在同一车速的另一情况下则不会引爆安全气囊)。冲撞力角度发生在规定的前方范围内。由一个或两个冲撞传感器和安全传感器检测到发生冲撞。,SRS系统作动条件,撞击,撞击激烈程度,中低速撞击,高速撞击,同时点火(1st2nd),高临界值,一般临界值,系安全带,未系安全带,1st点火,2nd点火,智能化的撞击判断,系安全带时,后部撞击,侧撞击,翻滚,SRS系统不作动的情况,SRS系统不作动的情况,1SRS报警灯和侧面安全气囊报警灯(位于仪表板内),1,2,3,4,5,6,7,8,9,10,2SRS装置(配有安全传感器),3助手席安全气囊模块,8左侧冲撞传感器,5右侧安全气囊模块,4右侧冲撞传感器,7OPDS装置(OPDS:乘客坐姿检测系统),6OPDS传感器,9左侧安全气囊模块,10驾驶席气囊模块,座椅侧安全气囊构成,座椅侧安全气囊碰撞图,功能:-安全带张紧器是SRS的组成部分。,-张紧器开始工作的过程与安全气囊开始工作的过程基本相同。来自冲撞传感器的信号通过SRS装置传送至张紧器,使张紧器工作。张紧器立即重绕座椅安全带,以使松弛的座椅安全带绷紧,消除了由于冲撞而引起的座椅安全带拉长,从而将驾驶席和助手席乘客安全固定在其座位上。,安全带张紧器,安全带张紧器,你系安全带了么?,常规制动系统结构,ABS防抱死刹车系统,各组件位置,决定操作ABS,检测抱死状况,监测车速,ABS控制单元,车速传感器,电磁阀,ABS内,通过直接使用电磁阀和泵来控制制动器液压。,ABS系统回路,增压过程,保压过程,减压过程,ABS雪中测试,EBD:电子制动力分配集成于ABS系统中根据载荷状态变化合理控制和分配前后制动力,EBD电子制动力分配系统,EBD控制方式,工作原理根据前后轮速度差ABS控制装置算出前后轮最佳制动力分配调制器装置控制后轮制动压力,从而获得最佳后轮制动力,TCS特性提供低速牵引施加制动力使打滑车减速制动控制型通过ECM使发动机制动发动机输出控制型,TCS牵引力控制系统,TCS牵引力控制系统,TCS提供低速牵引力。当驱动轮在较滑的路面上失去牵引并开始打滑时,ABS/TCS控制装置会向调制装置发送一个制动信号,通过施加制动压力来让打滑的车轮减速。此时,ABS/TCS控制装置会向PCM发送一个发动机制动信号,以免损坏变速箱。,VSA车辆稳定性辅助系统,VSA录像,1、轮速传感器WheelSpeedSensor2、转向角传感器SteeringAngleSensor3、横摆角速度传感器&侧向加速度传感器YawRateSensor&LateralAccelerationSensor4、液压调节器总成Modulato,VSA主要部件和位置,车身电气概述,电气基础知识,电压U单位V电流I单位A电阻R单位,电气基础知识,欧姆定律,流过负载的电流量I与负载R两端的电压U成正比,与负载本身的电阻值成反比。,U,串联电路,并联电路,混联电路,欧姆定律,串联电路:总电阻:等于全部耗电装置的电阻之和。R(总)=R1+R2电流:I1=I2电压:U(总)U1+U2,I1,I2,U1,U2,串联电路,并联电路,混联电路,欧姆定律,U=U1=U2=U3I(总)I1+I2+I3,I(总),I1,I2,I3,U1,U2,U3,U,串联电路,并联电路,混联电路,欧姆定律,R总?I总?U总?,测量仪器:电阻表/万用表万用表:模拟万用表数字万用表-输出精度高,输出电流小,实际测量项目:测量元件电阻测量线路是否断路测量线路搭铁是否良好测量两线之间是否相连,电路的测量电阻测量,串联电流表于电路中测量电流保险丝盒是测量电流的较好断开点。,实际测量项目:测量蓄电池的漏电流(寄生电流),电路的测量电流测量,测量方法:将万用表打在电压档位并联在元件两侧实际测量:1)测量蓄电池电压2)用试灯检查线路,快速但准确度不高3)测量节点两端电压降(小于0.1V),以确定节点工作状况4)测量线路电压,确定电控系统工作好坏,电路的测量电压测量,低压直流电源(12伏、24伏)负极接地的单线制方式。车体的金属部分代替一部分导线的连接方式,减少了导线的使用量,简化了线路。电源及用电器与车体连接的部位叫接地,又称为搭铁。采用电源的负极接地的方式,在接地处不易形成氧化物,所以均采用负极接地各用电器并联连接为了让各用电器能独立工作,互不干扰,用电器均采用并联方式,每条电路均有自己的控制器件及过载保护器件。每条电路均有控制元件,并装有过载保护装置,汽车电路的特点,汽车电源:蓄电池+发电机。过载保护元件:保险丝、电路断电器及易熔导线等控制元件:各种手动开关、压力开关、温控开关,电子控制元件,继电器。注:电子控制器件需要单独的工作电源及需要配用各种形式的传感器用电器:包括电机、电磁线圈、灯泡、仪表、各种电子控制器件和部分传感器等。导线:电缆盒导线特殊元件:稳压二极管箝位二极管发光二极管光敏晶体管集成电路,汽车电路基本元件,汽车电路电器符号,汽车电路识图练习,如图,为03雅阁喇叭电路图请说明喇叭如何作动,多路控制技术,3单个局域网控制:例如98雅阁的MPCS系统特点:一个大的系统内的多个子系统之间组成局域网,通过通讯线路进行通讯,用定期交换信号的方式实现信息共享,减少元件和线束的数目,减少成本,减轻车重,降低油耗。,三个控制单元左车门内仪表板下助手席侧保险丝盒内控制单元之间可以相互通信,多路控制系统单元(左车门内),多路控制系统单元(仪表板下),多路控制系统单元(助手席侧保险丝盒内),天窗,门锁,档位指示器,98雅阁MPCS:多路控制系统,多路控制技术工作原理,网络式管理各电气系统间信息共享便于故障诊,03雅阁MICS,组合开关控制装置,继电器控制模块,气侯调节装置,仪表控制模块,车门多路控制装置(电动车窗主控开关),数据链路插接器,多路集成控制装置,仪表板下保险丝/继电器盒,多路控制检测插接器,MICS电路图,多路传输通讯功能唤醒/睡眠功能失效保护功能自诊断功能,多路控制系统四大功能,广州本田车辆系统概述Theend,休息,休息休息!,悬架,双叉杆式悬架系统由上臂、下臂和减震器总成(螺旋弹簧和减震器)以及其它部件构成。各臂通过衬套与转向节和车身相连接。,前减震器,转向节/轮毂,下臂,上臂,双叉杆式前悬架,Accord采用了一种新的5连杆双横臂后悬挂。它由装在转向节与新的高精度后辅助架之间的五根连杆件组成。斜向布置定位臂和前置定位臂构成了Watt连接,这种连接改善了行驶平顺性、舒适性和直线行驶性。,5连杆双横臂后悬挂,五连杆结构动画,该装置另外一个特征是后悬挂不仅向上而且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