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8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六章消化与吸收,第一节概述消化(digestion)食物在消化道内被分解为可吸收的小分子物质的过程,称为消化。吸收(absorption)消化后的食物透过消化道粘膜进入血液或淋巴液的过程。,一、消化的方式1.机械性消化通过消化道平滑肌的舒缩活动将食物磨碎,使食物与消化液充分混合,并不断将食物向消化道下方推送。2.化学性消化通过消化腺分泌的各种消化酶分解蛋白质、脂肪和糖类等物质,使之成为可吸收的小分子物质。3.生物学性消化(细菌作用)指草食性动物消化道内微生物体内各种酶系分解淀粉、蛋白质和纤维素等物质的过程。细菌还利用肠内简单物质合成VB复合物和VK。,二、消化管平滑肌的生理特性(一)一般特性1.自动节律性肌源性,节律较慢,无固定节律点。2.兴奋性低ATP酶活性低、钙泵少。3.伸展性大能容纳性舒张,而不发生明显的压力变化和运动障碍。4.紧张性经常保持微弱的持续收缩状态,维持中腔器官形态、位置及基础压力。5.对刺激的特异敏感性对电刺激和锐性刺激不敏感,对化学物理较敏感。,(二)电生理特性1.静息电位RP较小(-50-60mV),K+外流形成;与钠泵生电作用有关。,2.慢波电位平滑肌能够在RP的基础上,自发地周期性去极化和复极化形成缓慢的电位波动,称为慢波电位(slowwave)或基本电节律(basicelectricalrhythm,BER)。,基本电节律(BER,慢波)1)定义:在Rp基础上消化道平滑肌产生的节律性自动去极化2)产生机制:肌源性活动3)作用:在此基础上激发Ap,并决定肌肉收缩的频率,3.动作电位在BER的基础上去极化达阈电位水平,产生AP,引起平滑肌收缩。每个BER的AP数目越多,肌肉收缩的张力越大。产生机制刺激Ca2+通道开放Ca2+内流AP。,慢波、动作电位和肌肉收缩的关系平滑肌的收缩是继动作电位之后产生的,而动作电位是在慢波去极化的基础上发生的。慢波是平滑肌的起步电位,是平滑肌收缩节律的控制波,它决定胃肠道蠕动的方向、节律和速度。,三、消化道的神经支配(一)内在神经粘膜下N丛调节分泌细胞和血管,肌间N丛支配平滑肌细胞。,血管平滑肌分泌细胞内分泌细胞,消化道内机械化学和温度感受器,副交感N和交感N,粘膜下N丛肌间N丛,(二)外来神经1.躯体N支配口腔、食道上端和肛门外括约肌。2.自主N,双重N支配,副交感N:迷走N、盆N,交感N,壁内N丛,壁内N丛,血管平滑肌分泌细胞内分泌细胞,血管平滑肌分泌细胞内分泌细胞,神经节,+,-,-,两端:副交感N中间:交感N副交感N:兴奋为主交感N:抑制为主,四、消化道的内分泌功能在胃肠道粘膜下存在着数十种内分泌细胞,合成和释放多种生物活性物质,统称为胃肠激素。,(一)胃肠内分泌细胞的特点1.分布分散2.数量巨大3.分为开放型细胞和闭合型细胞4.有摄取胺前体、脱羧产生肽类或活性胺的能力。,(二)胃肠道的内分泌细胞的分布及产物,(三)胃肠激素的作用途径1.远距分泌激素主要通过血液循环到达靶细胞发挥作用。2.旁分泌激素通过组织间液弥散至靶细胞发挥作用。3.神经分泌VIP、P物质等是神经分泌激素。,(四)脑肠肽近年来的研究证实,一些产生于胃肠道的肽,不仅存在于胃肠道,也存在于中枢神经系统内;而原来认为只存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神经肽,也在消化道中发现。这种双重分布的肽,统称为脑-肠肽。如,CCK、SP、SS等20余种。,一、采食和饮水二、咀嚼食物进入口腔后,除进行化学加工外,还有机械加工过程。咀嚼运动靠咀嚼肌等有关肌肉带动下颌,牙齿粉碎食物,可以随意控制,但也是一种反射活动。食物被咀嚼到一定程度,被吞咽下去。吞咽也是一种反射活动。,第二节口腔内消化,咀嚼的作用,(1)将饲料磨碎,增加与消化液接触面积。(2)使粉碎后的饲料与唾液充分混合,湿润和润滑食物,利于吞咽。(3)咀嚼动作可以刺激口腔内的各种感受器,反射性引起消化腺的分泌、胃肠运动,为以后的消化过程创造有利条件。,三、唾液唾液的性质和成分唾液腺:腮腺、颌下腺、舌下腺性质:pH6.6-7.1,含水、有机物、无机物的低渗液体,水占99%,唾液的作用(1)湿润口腔和饲料。(2)溶解可溶性物质。(3)唾液淀粉酶可水解淀粉为麦芽糖。(4)粘蛋白有润滑作用,利于吞咽。(5)反刍动物唾液中高浓度的碳酸氢盐具有缓冲能力。(6)洁净口腔;肉食动物唾液中的溶菌酶有杀菌作用。(7)保持口腔的碱性环境。(8)某些动物(如狗)的汗腺不发达,有助于散热。(9)反刍动物可随唾液分泌大量的尿素进入瘤胃,参与机体的尿素再循环,减少氮的损失。,唾液分泌的调节:(完全属神经反射性调节)非条件反射性唾液分泌:食物刺激口腔、舌的感受器经、脑N流延中枢经、传出唾液分泌条件反射性唾液分泌:食物形状、颜色、气味、进食环境经、对脑N引起唾液分泌。如“望梅止渴”。非反刍(草食)动物和反刍动物的唾液分泌特点非反刍(草食)动物:进食刺激其分泌。反刍动物:持续性分泌,进食时增加,为碱性液体,可中和部分胃酸。,第三节胃内的消化,一、单胃内的消化(一)胃液的分泌胃粘膜是一个复杂的分泌器官胃的外分泌腺:贲门腺:为粘液腺,分泌粘液泌酸腺:壁细胞分泌盐酸、内因子主细胞分泌胃蛋白酶原粘液颈细胞分泌粘液幽门腺:分泌碱性粘液的腺体内分泌细胞:G细胞分泌胃泌素D细胞分泌生长抑素肥大细胞分泌组胺,1.胃液的性质、成分和作用胃液:无色、酸性液体pH为0.9-1.5主要成分:盐酸、胃蛋白酶原、粘液和碳酸氢盐。(1)盐酸(胃酸):,胃酸的作用:杀菌、抑菌作用。激活胃蛋白酶原为胃蛋白酶,为其作用提供必要的酸性环境。促进胰液、胆汁和小肠液的分泌。促进小肠对铁和钙的吸收。使蛋白质膨胀变性,便于被胃蛋白酶水解。,胃酸产生的机制H+来自壁细胞代谢的H2O解离。Cl-来自血液中的盐,其过程类似CO2的碳酸氢盐形成和氯转移过程,(2)胃蛋白酶:将蛋白质水解为小多肽的胨/示,最适pH为2。凝乳作用。(3)粘液和碳酸氢盐:主要成分为糖蛋白,粘滞性高,在胃粘膜表面易形成凝胶层,具有润滑、保护胃粘膜作用,其HCO3-盐可中和部分胃酸,具有胃粘液屏障作用。(4)内因子:壁细胞分泌的小分子糖蛋白,可促进小肠对B12的吸收。,2胃液分泌的调节进食是胃液分泌的自然刺激物,并通过神经和体液因素调节胃液的分泌。(1)刺激胃酸分泌的内源性物质乙酰胆碱:由迷走神经末梢释放Ach,直接作用于壁细胞膜胆碱能受体盐酸分泌。胃泌素:由胃窦粘膜的G细胞分泌。可通过血液循环壁细胞分泌盐酸。组胺:由胃泌酸腺区肥大细胞恒定少量释放组胺。经局部弥散壁细胞分泌盐酸。以上三种内源性促分泌物可相互加强作用。,(2)消化期的胃液分泌按食物刺激部位的先后分为头期、胃期和肠期。,头期胃液分泌:由进食动作引起,传入冲动均来自头部感受器(如视,嗅,听,口,咽,食管等)。分泌机制用“假饲”实验来分析:,头期胃液分泌是神经-体液性的调节。头期胃液分泌的特点:1.潜伏期短,分泌时间长,假饲5-10分钟,胃液可分泌2-4小时;2.胃液分泌的量和酸度高,但胃蛋白酶含量更高。3.分泌量大小与食欲有关.,头期胃液分泌量的大小与食欲有关,胃液分泌的胃期特点:,扩张刺激胃底、胃体部的感受器,通过迷走迷走神经长反射和壁内神经丛的短反射,引起胃液分泌。,扩张刺激胃幽门部,通过壁内神经丛释放乙酰胆碱,作用于G细胞,引起胃泌素的释放。,食物的化学成分直接作用于G细胞,引起胃泌素释放。另外,进食后食物的缓冲作用提高了胃内pH值(4.5左右),解除了酸对G细胞分泌的抑制作用,刺激胃泌素的释放。,胃期胃液分泌的特点是:酸度较高,但胃蛋白酶含量较头期低,消化力较弱。,肠期胃液分泌:主要通过体液调节机制。酸性食糜刺激小肠粘膜释放肠泌酸素血液循环胃壁细胞胃酸分泌。肠期胃液分泌特点:胃液分泌量小,酶含量和酸度低于头期和胃期,占胃液分泌总量的1/10。,食物刺激眼、耳、鼻口、舌、咽、食管,胃底、胃体机械刺激,胃幽门部化学刺激,胃腺,机械小肠刺激化学,胃液,胃泌素,小肠I细胞,头期,胃期,肠期,胃幽门部机械刺激,中枢,壁内N丛,壁内N丛,幽门部G细胞,12指肠G细胞,、,、,缩胆囊素,消化期胃液分泌的调节,食物引起胃液分泌的机制(小结),(3)胃液分泌的抑制性调节盐酸:胃窦部pH降至0.2-1.5,十二指肠pH降至2.5时对胃液分泌产生抑制作用。机制:盐酸直接抑制胃窦的G细胞胃泌素。盐酸直接刺激胃粘膜D细胞释放生长抑素胃泌素盐酸刺激小肠粘膜促胰液素释放胃泌素。脂肪:刺激小肠分泌肠抑胃素(包括抑胃肽、神经降压素等)抑制胃液分泌及运动高张溶液:兴奋小肠渗透压感受器,引起肠胃反射;刺激小肠分泌抑止胃液分泌的激素,(二)胃的运动主要机能:磨碎食物并与胃液充分混和形成食糜,将食糜排至十二指肠。1.胃运动的形式容受性舒张:指咀嚼和吞咽食物刺激咽、食管等处感受器,通过迷走神经抑制性纤维反射性地引起胃底和胃体肌肉的舒张。紧张性收缩:为一种持续微弱的收缩状态。蠕动:从胃中部有节律地向幽门方向进行。,2.胃运动的调节(1)神经调节:迷走神经兴奋性纤维末梢释放Ach基本电节律频率、传播速度胃蠕动加快、加强。迷走神经抑制性纤维末梢释放血管活性肠肽引起胃容受性舒张。交感神经影响小,且作用则相反。食物刺激胃壁内神经丛蠕动。(2)体液调节胃泌素:使胃基本电节律频率及动作电位的频率增加,胃运动加强。促胰液素、抑胃肽:使胃运动减弱。,3.胃的排空及其控制胃内容物进入十二指肠的过程称为胃的排空。不同食物排空速度不同,与食物理化特性有关:糖类蛋白质脂肪排空最慢。对于混合食物,由胃完全排空需要46小时。促进胃排空的动力:胃运动产生的胃内压当胃内压十二指肠内压时,食糜排入十二指肠。胃运动加强,促进排空;反之则抑制排空。,胃内食物,机械扩张,蛋白质分解产物,迷走-迷走反射,壁内N丛局部反射,胃蠕动紧张性,胃内压十二指肠内压,胃排空,胃窦G.C,胃泌素,十二指肠食糜,高渗溶液,盐酸、脂肪,胃蠕动紧张性,胃内压十二指肠内压,胃排空暂停,肠-胃反射,肠抑胃素,胃内压十二指肠内压,再次胃排空,胃蠕动紧张性,食糜在肠内吸收,抑制因素解除,影响胃排空的因素,(三)单胃草食动物的消化特点单胃草食动物具有对纤维素食物的消化能力。通过胃的共生微生物发酵作用分解纤维素。啮齿类动物和兔的食粪行为。,二、复胃内的消化反刍动物具有庞大的多腔室胃:前胃:瘤胃占80%网胃占5%瓣胃占7%皱胃(腺胃)占8%,(一)瘤胃和网胃内的消化饲料中70-85%可消化干物质(50%为粗纤维)在瘤胃经微生物消化产生FVA、CO2、NH3、VB、菌体Pr.1.瘤胃内微生物及其生存条件瘤胃内的微生物群:有100-500亿个微生物/1g瘤胃内容物。主要是厌氧性纤毛虫:10-100万/ml细菌:100亿/ml,瘤胃内环境:瘤胃是一供嫌气性微生物繁殖的高效、连续接种的活体大发酵罐。具有以下特点:瘤胃内食物和水分为微生物生存提供营养物质;瘤胃内渗透压恒定,接近血浆渗透压;瘤胃内温度恒定可达39-41(微生物发酵产热);pH维持恒定,pH6-7(HCO3-中和瘤胃内的酸);瘤胃内容物高度乏氧。,2.瘤胃内微生物作用(1)纤毛虫的作用(嫌氧性纤毛虫):分解糖类、脂类、蛋白质转化为多糖和虫体蛋白;吞噬大量细菌。纤毛虫含有分解蛋白质的酶(蛋白酶、脱氨基酶等)糖类的酶(淀粉酶、蔗糖酶、呋喃果聚糖酶等)纤维素的酶(纤维素酶和半纤维素酶)纤毛虫能合成虫体蛋白,其营养价值高于菌体蛋白。幼畜通过母畜直接接触可获得天然的接种来源。,(2)细菌的作用数量大、种类多。细菌通过相应酶系分解糖、蛋白质、脂类、纤维素,合成菌体蛋白。纤维素分解乙酸、丙酸、丁酸、甲烷和CO2。此外,细菌能利用非蛋白含氮物酰胺、铵盐转化为自身蛋白。在反刍动物饲料中适当添加少量尿素、铵盐等,可增加菌体蛋白的合成。,3.瘤胃内的微生物消化过程纤维素分解利用(纤维素分解酶):纤维素纤维二糖葡萄糖(丙酮酸、乳酸)VFA(占能量60-70%)CH4+CO2VFA:乙酸、丙酸、丁酸和脂肪酸,是反刍动物泌乳期生成乳脂的主要原料。发酵速度:可溶性糖类淀粉纤维素及半纤维素最慢终产物:VFA(乙、丙、丁酸)、CO2、CH4,蛋白质分解合成:饲料蛋白氨基酸脱氨基生成NH3(氨)+CO2+有机酸。NH3:a.合成菌体蛋白b.在瘤胃吸收经肝脏鸟氨酸循环形成尿素经血循由唾液分泌至瘤胃再利用。瘤胃中70%微生物被反刍动物消化,并提供蛋白质大约100g/d。,维生素的合成瘤胃微生物能合成维生素K和B族维生素脂肪代谢微生物可水解饲料中的脂肪生成甘油、饱和FA(VFA)因此,反刍动物体脂中的饱和FA高于单胃动物气体的产生微生物发酵可产生大量气体(600-1300ml/24h)。主要是CO2(50-70%)、CH4(30-45%),(二)前胃运动1.首先网胃呈双相收缩(30-60s/次):第一相收缩一半即舒张:将粗饲料压入瘤胃前庭;第二相完全收缩:强而有力,将部分食物排入瓣胃;当反刍时,在双相收缩前有一次额外收缩使胃内食物逆呕至口腔。网胃收缩的作用(1)驱使一部分液体食糜流进瘤胃前庭。(2)驱使比重轻的食糜流进瘤胃背囊。(3)控制部分液状食糜从网瓣口进入瓣胃。(4)促使前庭内的液状食糜逆流而发生逆呕。,2.瘤胃收缩:网胃收缩后,从瘤胃前庭开始背囊腹囊。这种起源于网胃两相收缩的收缩运动,称为瘤胃的原发性收缩,这时所描记的收缩波形称为A波。使食物在瘤胃内延一定方向顺次移动混合。,在A波收缩之后,有时瘤胃还可发生一次独立收缩,这种与网胃的两相收缩无关的独立收缩,称为瘤胃的继发性收缩(或称B波收缩)。B波是由瘤胃本身产生的,收缩波通常开始于腹盲囊或同时开始于腹盲囊和背盲囊,行进到后背囊和前囊,最后到达主腹囊。在瘤胃出现继发性收缩时,动物往往发生嗳气。“B”波频率在采食时为“A”波的2/3,而在静息时大约为“A”波的1/2。,3.瓣胃运动网胃第二相收缩开始时,瓣胃口开放,瓣胃呈缓慢有力收缩,将部分食糜经网胃瓣口压入瓣胃。网胃内容物为液体时,可直接经瓣胃沟进入皱胃;,(三)反刍与嗳气反刍:将未经消化的纤维素食物逆呕到口中再次咀嚼吞咽的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即逆呕再咀嚼再混合唾液再吞咽。通常进食后经过0.5-1h出现反刍,每次持续40-50min,6-8次/24h。意义:保证动物在进食期间尽快地取食储存于瘤胃;避免在进食期间受到各种肉食动物的侵袭。嗳气:指瘤胃内微生物的强烈发酵,不断产生大量CO2、CH4等气体,并通过食管向外排出的过程。,(四)食管沟作用起自贲门止于网胃瓣胃孔(网瓣口)。幼畜在吸吮乳汁/饮水时,反射地引起食管沟闭合成管状。因而液体食物不在前胃停留,直接进入皱胃。,影响食管沟反射的因素(1)动物的摄乳方式。如当犊牛用桶饮乳时,食管沟闭合不完全,乳汁容易进入网胃和瘤胃。由于网瘤胃发育不完善,漏入的乳汁不能顺利排出,时间长后易发生酸败而引起腹泻。当用人工哺乳器慢慢吸吮时,食管沟闭合完全。,(五)皱胃内的消化皱胃的结构和功能与非反刍动物的单胃类似。但胃酸较低,凝乳酸较多,在幼畜凝乳酶更多。,(2)某些无机盐类有刺激食管沟使其闭合的作用。Cu2+和Na+对羊作用明显,如CuSO4、NaHCO3等;对牛来说,Na+比Cu2+更为有效,如NaCl、NaHCO3等。在兽医实践中,往往借助上述溶液对食管沟反射的刺激作用,先给予上述溶液,再投药能使药物直接经食管沟进入皱胃发挥作用。,一、胰液的分泌(一)胰液的成分和作用胰液为无色碱性液体,pH8.0,渗透压血浆。呈间歇性分泌,分泌量约为12L/每日。胰液是消化液中最重要的一种消化液。1.水和碳酸氢盐小导管管壁细胞分泌,主要作用为中和胃酸,保护肠粘膜不受胃酸的侵蚀;为小肠内多种消化酶活动的提供最适pH环境。2.碳水化合物水解酶胰淀粉酶水解淀粉为麦芽糖和葡萄糖,对生熟淀粉都能水解,效率高、速度快。,第四节小肠内消化,4.蛋白质水解酶主要有胰蛋白酶和糜蛋白酶,腺细胞分泌,刚分泌出来是无活性的酶原。,3.脂类水解酶胰脂肪酶:消化脂肪的主要消化酶,肠致活酶、胃酸、组织液、胰蛋白酶,胰蛋白酶,多肽和氨基酸,胰蛋白酶原,糜蛋白酶原,胰蛋白酶,糜蛋白酶,月示、胨,蛋白质,胰蛋白酶糜蛋白酶,5.其他酶类羧基肽酶原(胰蛋白酶激活)水解多肽为氨基酸,核糖核酸酶水解核糖核酸为单核苷酸,脱氧核糖核酸酶水解脱氧核糖核酸为单核苷酸。6.胰蛋白酶抑制因子正常时胰液中的蛋白水解酶并不消化胰腺本身,因为:(1)胰蛋白酶和糜蛋白酶以酶原形式分泌(肠腔中激活)。(2)胰蛋白酶抑制因子:失活胰蛋白酶,抑制糜蛋白酶的活性。,(二)胰液分泌的调节,1.神经调节调节机制食物条件与非条件反射(纯神经机制;迷走-胃泌素机制)胰腺胰液分泌。调节特点迷走N对胰液分泌的影响是酶多水盐少。交感N对胰液分泌的影响不明显。,2.体液调节调节因素胰泌素;CCK;胃泌素;CCK-释放肽。调节特点胰泌素对胰液分泌的影响是酶少水盐多,CCK和胃泌素则是酶多水盐少。有协同作用:胰泌素与Ach、CCK与胰泌素间。CCK-释放肽与胰酶间存在反馈性调节。,CCK-释放肽与胰酶间的反馈性调节,蛋白水解产物,小肠I细胞,CCK-释放肽,胰蛋白酶,CCK-释放,胰腺,失活,反馈性调节的意义:防止胰酶的过度分泌。在慢性胰腺炎患者胰酶分泌反馈性抑制作用CCK释放刺激胰腺分泌,并产生持续性疼痛。,二、胆汁的分泌(一)胆汁的性质和成分为苦味有色液体,草食动物的胆汁呈暗绿色肉食动物的胆汁呈赤褐色杂食动物的胆汁呈橙黄色成分:水分、无机成分有机成分:胆盐、胆色素、脂肪酸、胆固醇、卵磷脂和粘蛋白等但胆汁中无消化酶。胆盐:为胆汁酸+甘氨酸/牛磺酸钠盐/钾盐,(二)胆汁(胆盐)的作用1.乳化脂肪降低脂肪表面张力增加胰脂肪酶作用面积。2.与脂肪酸、甘油一脂形成水溶性微胶滴促进其吸收;3.促进脂溶性维生素(A、D、E、K)的吸收;4.促进胆汁分泌;5.促进小肠运动;6.中和进入小肠的胃酸。,(三)胆汁分泌的调节,1.神经调节,2.体液调节,食物条件与非条件反射(纯神经机制和迷走-胃泌素机制)肝胆胆汁分泌和排放。,(1)胃泌素(2)胰泌素(3)CCK(4)胆盐,3.调节特点(1)胃泌素的作用最强(2)胰泌素促胆汁的水、HCO3-分泌而胆盐不。,胆盐进入小肠后,90%以上被回肠末端粘膜吸收,通过门V又回到肝脏,再成为合成胆汁的原料,然后胆汁又分泌入肠,这一过程称为胆盐的肠肝循环。返回肝脏的胆盐有刺激肝胆汁分泌的作用。,三、小肠液,小肠内有两种腺体:十二指肠腺和肠腺。,十二指肠腺又称为勃氏腺(Brunner,sgland),分布在十二指肠的粘膜下层中,分泌碱性液体,内含粘蛋白,因而粘稠度很高。其主要机能为保护十二指肠的粘膜上皮不受胃酸的侵蚀。,肠腺又称为李氏腺(Lieberkhncrypt),分布于全部小肠的粘膜层内,其分泌液构成小肠液的主要成分。,主要成分及分泌特点:是弱碱性液体,pH7.6,渗透压与血浆相等。水、无机离子、粘蛋白、多种酶(如肠致活酶等)及IgA。分泌特点分泌量大(13L/日)、酶种类多、持续分泌主要作用:1.中和胃酸,粘液可润滑、保护保护十二指肠粘膜免遭胃酸侵蚀。2.稀释肠腔内容物至等渗,利于吸收。3.肠激酶激活胰蛋白酶原为有活性的胰蛋白酶。4.肠淀粉酶能水解淀粉成为麦芽糖。5.多种消化酶进一步消化水解食糜。,四、小肠的运动(一)小肠运动的形式1.分节运动(segmentationcontraction)以小肠环行肌为主舒缩的活动。小肠特有的运动形式主要作用利消化:促进食糜与消化液充分混合。利吸收:增加食糜与肠壁的接触。助血循:挤压肠壁助于血液和淋巴的回流。推食糜:推进肠腔内容物下行。,.蠕动自上而下顺序收缩和舒张的运动。特点小肠近端的蠕动速度远端。作用使经过分节运动的食糜向前推进。蠕动冲蠕动速度快,传播距离远的蠕动。可一次将食糜从小肠始端推送到末端,甚至推送到大肠。在十二指肠和回肠末段有时还会出现与蠕动方向相反的蠕动,叫做逆蠕动(antiperistalsis)。食糜可以在两段肠管内来回移动,有利于食糜的充分消化和吸收。.移行性复合运动()是发生在消化间期的一种强有力的蠕动性收缩,传播很远,有时能传播至整个小肠。MMC的生理意义可能在推送小肠内未消化的食物残渣离开小肠和控制前段肠管内细菌的数量方面起重要作用。,(三)小肠运动的调节1.壁内N丛的作用机械、化学刺激作用于肠壁感受器,通过局部反射引起平滑肌的蠕动。2.外来N的作用副交感N兴奋加强肠运动,而交感N兴奋抑制肠运动。3.体液因素的作用促进小肠运动的体液因素:Ach、5-HT、P物质、胃泌素、缩胆囊素、脑啡肽等。抑制小肠运动的体液因素:胰泌素、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等。,(三)回盲瓣或回盲括约肌的机能,1.防止回肠内容物过快地进入盲肠。,2.延长食糜在小肠内停留的时间,保证小肠内容物能更充分地消化和吸收。,3.能有效地阻止大肠内有细菌的内容物向回肠倒流而污染小肠。,复习思考题1.胰液、胆汁的成分和作用各是什么?2.试比较胃液、胰液、胆汁分泌调节有哪些异同点?3.试比较小肠分节运动与蠕动有哪些不同?4.胃液或胰液分泌过多或过少时,可能会发生什么现象?5.在进食的全过程中,消化系统的运动和分泌发生了哪些变化?,第五节大肠内消化一、大肠的生理功能1、吸收水与电解质2、吸收结肠微生物合成的VitB、VitK3、对食物残渣加工,暂时贮存粪便二、大肠液的分泌及肠内细菌的作用大肠液的主要成分为粘液和碳酸氢盐(pH8.38.4)。大肠液的主要作用是保护肠粘膜免遭机械损伤和润滑大便。大肠内细菌多种(主要有大肠杆菌、葡萄球菌等),呈菌群集落方式分布,各菌群相互间能相互制约繁殖生存。若滥用抗菌素可导致菌群失调而致病。,三、大肠的运动和排便(一)大肠的运动形式袋状往返运动,分节或多袋推进运动,蠕动。,集团蠕动通常始于横结肠,快速蠕动至降结肠或乙状结肠,产生便意。多在早餐或进食后发生,每日发生34次。,大脑皮层产生便意,躯体运动神经膈肌、腹肌收缩,粪便刺激感受器盆神经和腹下神经脊髓腰骶部(初级排便中枢)盆神经和阴部神经降、乙、直肠平滑肌收缩肛门内、外括约肌舒张排便,2.排便反射,大肠内细菌活动:蛋白质腐败合成维生素B和K食物纤维:限制水吸收增加粪便体积减慢含能物质摄取,四、单胃草食动物大肠内的消化大肠内微生物发酵纤维素是单胃草食动物消化的一个重要方面。消化纤维素的有效率为反刍动物的6070。(1)糖类的发酵:可溶性糖(淀粉、双糖等)和不溶性糖类(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经微生物发酵作用转化为VFA(2)微生物对含氮物的作用:微生物利用蛋白质降解、尿素水解产生的氨合成菌体蛋白。(3)微生物合成VB族、VK。,五、杂食动物大肠内的消化(1)发酵作用:糖类经发酵菌作用产生有机酸(乳酸和挥发性脂肪酸)和气体(CH4、CO2、N和少量H等)。(2)腐败作用:蛋白质、氨基酸和尿素经腐败菌作用产生吲哚、尸胺、粪臭素、氨以及一些气体随粪便排出。(3)细菌合成B族维生素,供机体吸收利用。六、肉食动物大肠内的消化大肠的主要功能:吸收水分、无机盐和小肠来不及吸收的物质,其余的残渣形成粪便。,第六节吸收,一、各部位的吸收能力胃酒精和少量水分。大肠水分和无机盐,也吸收葡萄糖和一些药物。小肠能力最强、种类最多,是主要吸收的部位。,小肠吸收的有利条件面积保证:长56米皱褶绒毛微绒毛200m2;设备保证:酶多转运工具运输途径;时间保证:停留时间长,约38h;动力保证:绒毛伸缩具有唧筒样作用。,二、几种主要营养物质的吸收,(一)糖的吸收食物中的淀粉糖、半乳糖、果糖)。糖类只有分解为单糖才能被吸收。吸收机制是逆浓度差、耗能(能量来自钠泵)的继发性主动转运。,淀粉酶,双糖酶,单糖(葡萄,麦芽糖,葡萄糖,葡萄糖,葡萄糖的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农产品销售合同
- 26.1.1反比例函数 说课稿2024-2025学年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
- Unit 1 Water说课稿-2025-2026学年小学英语五年级上册牛津上海版(试用本)
- Unit 7 Food Festival Topic 2 Section C 说课稿 -2024-2025学年仁爱版英语八年级下册
- 1.1 地球和地球仪 说课稿 2023-2024学年七年级地理上册人教版
- 养成良好卫生习惯主题演讲稿
- 重难点突破03 直线与圆的综合应用(七大题型)(解析版)
- 耕地承包权流转合同纠纷解决协议
- 多层次金融借贷担保人上诉状处理细则
- 2025园林景观租赁合同
- 2025年中国铁塔校园招聘笔试备考题库(带答案详解)
- 《ch棘皮动物》课件
- 急诊科岗位职责
- 中国服用过兴奋剂运动员名单 兴奋剂真的是毒品吗
- 小学英语语法时态讲解与归纳
- 《生存与修炼》熊厚音讲《道德经》教学文案
- 淘宝新店运营计划书文献
-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可修改版ppt]课件
- ICH Q6B 生物技术产品和生物制品的检验方法和可接受标准
- 12贮水花盆案例总结-2015天津中心修改43
- (精心整理)六方最密堆积空间利用率和密度的计算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