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选读同步练习之中庸之道姓名 班级 一、找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并写出本字来句子通假字本字句子通假字本字然则师愈与乡原,德之贼也无适也,无莫也恶徼以为知者必也狂狷乎恶不孙以为勇者二、写出下列各句的句式类型,并作口头翻译句子类型句子类型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恶不孙以为勇者乡愿,德之贼也恶讦以为直者恶徼以为知者三、基础知识巩固性训练1选出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 )A民鲜(xin)久矣 必也狂狷乎(jun)B恶称人之恶(w)者 恶居下流而讪(shn)上者C恶果敢而窒(zh)者 恶徼以为知者(jio)D恶不孙(xn)以为勇者 恶讦以为直者(ji)2选出下列加点词语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 )A师也过,商也不及狂者(比不上) 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努力向前)B有所不行(不可以):知和而和 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礼貌节制)C恶居下流而讪上者(卑鄙无耻) 恶讦以为直者(把当作)D恶果敢而窒者(果断而勇敢) 人不学,不知道(懂得道理)3选出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不正确的一项( ) A其至矣乎(达到极点) 然则师愈与(严重)B过犹(如同)不及 无适(亲近)也,无莫也C义之与比(靠近) 小大由(遵从)之D乡原(谨慎老实),德之贼也 恶居下流而讪(毁谤)上者4选出下列各句加点字用法相同的一项( )A中庸之为德也 / 君子之于天下也 B乡原,德之贼也 / 其不善者恶之C恶称人之恶者 / 礼之用,和为贵 D先王之道,斯为美 / 小大由之,有所不行5选出加点字的意义与用法不同于其他项的一项( )A知和而和 B君子和而不同 C恶勇而无礼者 D恶居下流而讪上者6选出加点字的意义与用法不同于其他项的一项( )A师与商也孰贤 B狷者有所不为也 C亦不可行也 D乡原,德之贼也7选出下列各句翻译不正确的一项( )A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既不亲近哪个,也不冷淡哪个,而是和义在一起。】B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为求和睦而允许保留各自不同的意见,小人意见相同却不能和睦相处。】C乡原,德之贼也。【不讲是非的好好先生,就是道德的败坏者。】7B【“和而不同”应译为:君子调和但决不混同】8选出下列各句翻译不正确的一项( )A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如果找不到中庸之人来跟他交往,那就一定结交狂放的人、狷介的人吧。】B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中庸作为一种道德,大概快要到了吧!人们缺少这种道德已经为时很久了。】C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只知和谐于是一味追求和谐,但如果不以礼来节制和谐,那也是不可行的。】D恶徼以为知者。【厌恶那些自以为通晓一切的人。】四、名句背诵检测君子之于天下也, , ,义之与比。礼之用, 。先王之道,斯为美, 。恶徼以为知者, ,恶讦以为直者。知和而和, ,亦不可行也。乡原, 。君子和而不同, 。恶称人之恶者,恶居下流而讪上者, , 。五、阅读理解下文,完成题目。1.“中庸”、“和”的精神实质是什么?有人把这种主张看成“折中主义”,你认为符合实际吗?(3分)(一)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 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子曰:“唯仁人能好人,能恶人。” 子曰:“乡原,德之贼也。”2.孔子主张以中道行事,依据上文,中道的标准是什么?(2分) 3.文中的“乡原”指什么?中庸之道与其有何区别?(3分)(二)子贡曰:“君子亦有恶乎?” 子曰:“有恶。恶称人之恶者,恶居下而讪上者,恶勇而无礼者,恶果敢而窒者。” (子)曰:“赐也亦有恶乎?” (子贡)曰:“恶徼以为知者,恶不孙以为勇者,恶讦以为直者。”4请用自己的话,解说孔子的“中庸之道”。(不超过40字)(2分)5孔子、子贡的言论是否符合“中庸之道”?请简要分析。(3分)(三)君子心和然其所见各异,故曰不同;小人所嗜好者同,然各争利,故曰不和。(何晏论语集解)和者,无乖戾之心。同者,有阿比之意。 (朱熹四书章句集注)君子用自己的正确意见来纠正别人的错误意见,使一切都做到恰到好处,却不肯盲从附和。小人只是盲从附和,却不肯表示自己的不同意见。 (杨伯峻论语译注)6.以上三段话均是对论语中某一段话的注译,请写出这一段话。(1分)7.结合上面材料,简述你对“和”与“同”的理解。(4分)(四)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论语)隆(尊崇)礼由礼,谓之有方之士;不隆礼、不由礼,谓之无方之民。敬让之道也。故以奉宗庙则敬,以入朝廷则贵贱有位,以处室家则父子亲、兄弟和,以处乡里则长幼有序。孔子日:“安上治民,莫善于礼。”此之谓也。(礼记经解)8.第一则材料中,“和为贵”所强调的儒家重要思想是 。(1分)9.结合第二则材料,简述儒家对“礼”的作用的理解。(4分)选读同步练习之中庸之道一、找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并写出本字来句子通假字本字句子通假字本字然则师愈与与欤乡原,德之贼也原愿无适也,无莫也莫漠恶徼以为知者知智必也狂狷乎狷獧恶不孙以为勇者孙逊二、写出下列各句的句式类型,并作口头翻译句子类型句子类型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定后恶不孙以为勇者宾前乡愿,德之贼也判断恶讦以为直者宾前恶徼以为知者宾前三、基础知识巩固性训练1选出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 )A民鲜(xin)久矣 必也狂狷乎(jun)B恶称人之恶(w)者 恶居下流而讪(shn)上者C恶果敢而窒(zh)者 恶徼以为知者(jio)D恶不孙(xn)以为勇者 恶讦以为直者(ji)1C【A狷(jun);B恶();D讦(ji)】2选出下列加点词语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 )A师也过,商也不及狂者(比不上) 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努力向前)B有所不行(不可以):知和而和 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礼貌节制)C恶居下流而讪上者(卑鄙无耻) 恶讦以为直者(把当作)D恶果敢而窒者(果断而勇敢) 人不学,不知道(懂得道理)2D【A不及:不够;B不行:行不通;C下流:地位低下】3选出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不正确的一项( ) A其至矣乎(达到极点) 然则师愈与(严重)B过犹(如同)不及 无适(亲近)也,无莫也C义之与比(靠近) 小大由(遵从)之D乡原(谨慎老实),德之贼也 恶居下流而讪(毁谤)上者3A【愈:强,胜过】4选出下列各句加点字用法相同的一项( )A中庸之为德也 / 君子之于天下也 B乡原,德之贼也 / 其不善者恶之C恶称人之恶者 / 礼之用,和为贵 D先王之道,斯为美 / 小大由之,有所不行4C【C结构助词,的;A取独/音节助词;B结构助词,的/代词,他;D结构助词,的/代词,它】5选出加点字的意义与用法不同于其他项的一项( )A知和而和 B君子和而不同 C恶勇而无礼者 D恶居下流而讪上者5A【A连词,于是就;其余为连词,却】6选出加点字的意义与用法不同于其他项的一项( )A师与商也孰贤 B狷者有所不为也 C亦不可行也 D乡原,德之贼也6A【A为句中语气助词表停顿,余为句末语气助词表陈述语气。】7选出下列各句翻译不正确的一项( )A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既不亲近哪个,也不冷淡哪个,而是和义在一起。】B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为求和睦而允许保留各自不同的意见,小人意见相同却不能和睦相处。】C乡原,德之贼也。【不讲是非的好好先生,就是道德的败坏者。】D恶讦以为直者。【(我)厌恶那些把揭发别人的隐私当作正直的人。】7B【“和而不同”应译为:君子调和但决不混同】8选出下列各句翻译不正确的一项( )A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如果找不到中庸之人来跟他交往,那就一定结交狂放的人、狷介的人吧。】B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中庸作为一种道德,大概快要到了吧!人们缺少这种道德已经为时很久了。】C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只知和谐于是一味追求和谐,但如果不以礼来节制和谐,那也是不可行的。】D恶徼以为知者。【厌恶那些自以为通晓一切的人。】8D【“大概快要到了吧”应为“该是高到极限了吧”】四、名句背诵检测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恶徼以为知者,恶不孙以为勇者,恶讦以为直者。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乡原,德之贼也。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恶称人之恶者,恶居下流而讪上者,恶勇而无礼者,恶果敢而窒者。五、简答题。1. “中庸”、“和”的精神实质是什么?有人把这种主张看成“折中主义”,你认为符合实际吗?“中庸”、“和”的精神实质是要求人们在处理人际关系时,在对待社会问题时要依据道德原则保持守正态度,考虑问题全面而不走极端,对人宽容包纳,这样可以使人与人之间关系保持稳定,有利于社会安定。把它看成“折中主义”是不妥当的。因为,折衷主义不讲原则,四面讨好。而论语中的“中庸”、“和”, 反对无“是非”原则的“乡原” ,反对“同而不和”(表面上强求统一),孔子提倡的是“和而不同”(在保持稳定下允许不同意见)。(一)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 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子曰:“唯仁人能好人,能恶人。” 子曰:“乡原,德之贼也。”2.孔子主张以中道行事,依据上文,中道的标准是什么?(2分) 仁义之道(仁义或人道主义和社会公正的原则)3.文中的“乡原”指什么?中庸之道与其有何区别?(3分)“乡原”是指不讲原则、四面讨好、自私伪善的折衷主义者。(1分)中庸之道以中道行事,不走极端,反对偏激行为,主张中立而不倚,但其中道是以儒家的人道主义和社会公正为原则的。(1分)在处理人际关系、对待社会问题时,中庸之道都要依据道德原则,与“乡原”的无原则折中有本质的区别,孔子对其深恶痛绝,称之为道德的破坏者。(1分)(二)子贡曰:“君子亦有恶乎?” 子曰:“有恶。恶称人之恶者,恶居下而讪上者,恶勇而无礼者,恶果敢而窒者。” (子)曰:“赐也亦有恶乎?” (子贡)曰:“恶徼以为知者,恶不孙以为勇者,恶讦以为直者。”4请用自己的话,解说孔子的“中庸之道”。(不超过40字)(2分)中庸之道是一种行事的道德标准,指做人处事要守正不偏,无过不及。5孔子、子贡的言论是否符合“中庸之道”?请简要分析。(3分)孔子、子贡的言论均符合。孔子恶人违背仁德,偏离中庸之道。子贡恶人混淆仁德,假托中庸之道(三)君子心和然其所见各异,故曰不同;小人所嗜好者同,然各争利,故曰不和。(何晏论语集解)和者,无乖戾之心。同者,有阿比之意。 (朱熹四书章句集注)君子用自己的正确意见来纠正别人的错误意见,使一切都做到恰到好处,却不肯盲从附和。小人只是盲从附和,却不肯表示自己的不同意见。 (杨伯峻论语译注)6.以上三段话均是对论语中某一段话的注译,请写出这一段话。(1分)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7.结合上面材料,简述你对“和”与“同”的理解。(4分) “和”是处理各种关系的一个准则,强调在一定的原则下寻求各方的协调与和谐,在处理人际关系上表现为不盲目附和,又能兼容不同意见,是保持个性的统一,是差别的多样的统一。“同”是同一事物的简单相加,在处理人际关系上表现为盲目附和,不肯表达自己的意见,是无原则的调和,是无差别的同一。(四)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论语)隆(尊崇)礼由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想变成蝴蝶的毛毛虫课件
- 2026届广东省汕头潮阳区化学高一上期末达标检测试题含解析
- 管道焊缝编号编制
- 婚礼策划师培训方案内容
- 小儿透析试题及答案
- java面试题及答案mysql引擎
- 家电公司进出口业务管理办法
- 医药公司面试题及答案
- 培根随笔考试题及答案
- 小学安全3大应急策略
- 第五单元:含长方形和正方形的不规则或组合图形的面积专项练习-2023-2024学年三年级数学下册典型例题系列(解析版)人教版
- 2025年湖南吉利汽车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技能考试题库附答案
- 毕节地区金沙县2025年小升初易错点数学检测卷含解析
- 2023年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标准
- 汛期安全教育知识
- 《进项税额的抵扣》课件
- 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种类及未来发展趋势
- 瑜伽消费市场潜力评估-洞察分析
- 苗木培育及示范林抚育投标方案(技术方案)
- 海姆立克急救法课件
- 工业锅炉水质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