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备课参考数学通报问题解答0004pdf_第1页
高中数学备课参考数学通报问题解答0004pdf_第2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数学问题解答 2000年3月号问题解答 (解答由问题提供人给出) 12411 求函数y= sin nx + cos nx (nN)的最值 解 (1)当n= 1时, y= sinx+ cosx =2 sin(x+ 4 ) ymax=2 ,ym in= -2. (2)当n= 2k + 1( kN)时, y=sinnx+ cosnx sinnx+cosnx sinx2+cosx 2= 1 - 1y1 ymax= 1,ym in= - 1. (3)当n= 2k(kN)时, y= sin nx + cos nx sin2x+ cos2x= 1, ymax= 1; sin2x+ cos2x= 2 1 2 , 设sin2x= 1 2 -d, cos2x= 1 2 +d. y= sin nx + cos nx = ( sin 2x)k + ( cos 2x)k = ( 1 2 -d) k + ( 1 2 +d) k = 2( 1 2 k +C 2 k( 1 2 ) k- 2d2+ 2( 1 2 ) k=1 2 k- 1= 2 1- n 2 ymax= 1,ym in= 21- n 2 12421 求最大的正整数n,使得n2+ 2000n是一个 完全平方数 解 设n2+ 2000n = ( n+k) 2, k是正整数 整理得 n= k 2 2000- 2k. 容易看出,k是偶数,令k= 2m,则有 n= m 2 500-m 这里m要最大且使500-m能被m 2 整除只要m = 499即可 也就是k= 2499= 998, n= 9982 4 = 249001. 12431 在A B C中,A B C=A CB= 40,P,Q 为形内两点,PA B=QA C= 20,PCB= QCA= 10,求证:B,P,Q三点共线 证明 如图,以B C 为一边在A B C内作正 DB C,连DA、BQ 易知A B=A C,可知 DA为B C的中垂线 由 QCB= 30,可 知CQ为BD的 中 垂 线 有 QCD= 30= A DC. 由QA C= 20=A CD,有A QDC,可知 四边形A QCD为等腰梯形,有A D=QC,进而 A BDQB C,得BA=BQ. 在A BQ中,可知QBA= 20. QB C= 20. 在BA延长线上取一点E,使B E=B C,连 EP、EC、B P,可知PCE= 60,EA C= 80= PA C 进而EA CPA C,得PC=EC. EPC为正三形,有PC=PE,可知B P 为EC的中垂线 于是 PB C= 1 2 EB C= 20=QB C. B、P、Q三点共线 12441 设xi1000, 2000,i= 1, 2,n(n2), 则有n2 n i= 1 xi n i= 1 1 xi 9 8 n 2, 且左等号成立 x1=xn1000, 2000;右等号成立n是 偶数,且# i:xi= 1000= # i:xi= 2000=n?2. 742000年 第4期 数学通报 证明 左不等式和左等式成立的充要条件证 明容易,只证右不等式 令 f(x)= (x+c) ( 1 x +d ), x 0, 其中c,d 0,则x=c?d是f(x)的唯一最小值 点,且f(x)在 (0, c?d严 格 单 调 下 降;在 (c?d, +)严格单调上升 所以 max x1000, 2000f (x)= maxf(1000),f(2000). 所以( n i= 1xi) n i= 1 1 xi )必在xi= 1000或2000(1 in)达到最大值若设m= # i:xi= 1000,则 max xi1000, 2000 1in ( n i= 1 xi) n i= 1 1 xi ) = max 1mn1000m + 2000(n-m ) m 1000+ n-m 2000 = max 1mn 1 2 (m n-m 2 )+ n 2 (3) (i)n为偶数,则当m=n?2时 , ( 3)达到最大 值,且 max x1000, 2000 1in ( n i= 1 xi) ( n i= 1 1 xi )= 1 2 n 2 4 +n2 = 9 8 n 2 (ii)n为奇数,则当m = ( n - 1) ?2或m = ( n+ 1) ?2时 , ( 3)式达到最大值,且 max x1000, 2000 1in ( n i= 1 xi) ( n i= 1 1 xi ) = 1 2 n 2- 1 4 +n2 1, 1- 1 22 n- 1 1 f(1) + 1 f(2) + 1 f(n) 1- 1 22 n. (袁金提供) (下转10页) 842000年 第4期 数学通报 214 通过小结促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由经验水 平过渡到抽象水平,促使学生对解题操作的具体 认识过渡到对条件模式概括程度较高的认识 为 此可设计有较高概括程度的问题让学生解答,例 如问题:“如果将复数z1所表示的向量OP1绕原点 O按逆时针方向逆转 2,并将长度变为原来的r2 倍,得到向量OP,求向量OP表示的复数” 3 讨论 在讲解教学模式中,虽然教师会应用特殊的 例子来阐述复数乘法几何意义的实质:向量的旋 转和伸缩,但是由于执行例3的解题操作条件与 复数乘法的几何意义的条件不同,因此会造成学 生将注意力集中到与操作无关的线索上,即复数 z2所对应的向量OZ2,从而造成学习的困难实际 上,在应用复数乘法几何意义解决问题时,复数 z2是需要确定的,并不是题设给定的,而是需要 通过向量的旋转和伸缩变换来确定的 在上述教学方案中,并没有就复数乘法几何 意义进行解释,而是通过问题1和问题2引导学 生利用已有知识对向量的旋转和伸缩进行解释 从实际教学效果看,通过前两个问题的教学指导, 91 的学生都能够独立地解答问题36这说明 设计能够突出产生式条件线索的例题,经适当的 引导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对执行新操作的条件进 行自我解释,学生是能够主动地建构数学知识的 (实际上,如果学生没有形成对操作条件的自我解 释,是不可能理解数学知识的) 所以我们认为, 要使学生自主地获取数学知识,教师讲解是否成 功不在于提供的语义解释是否揭示了数学知识的 本质,而在于设计的例题和问题能否将学生的注 意力集中到执行操作的条件线索上,以及学生能 否利用已有知识对执行操作的条件作出合理的解 释 参考文献 1 Zhu, X. M.Si mon, H. A. .Learning M athematics from examples and by doing. Cognition and Instruction, 1987.4. 1912195. 2 Zhu, X. M. , Lee, Y.F. , Si mon, H. A. & Zhu, D. . Cue recognition and cue elaboration from examples. Proceedings of NationalAcadem ic of Science. U. S. A. 1996. 93. 134621351 3 朱新明,李亦菲,朱丹著 人类的自适应学习2示例学习的理 论与实践 中央人民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1997年版 4 皮亚杰著,卢睿译皮亚杰教育论著选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0 年版 5 司马贺著,荆其诚,张厚粲译 人类的认知2思维的信息加工 理论 科学出版社, 1986年 6 朱新明 解决几何问题的思维过程 心理学报, 1983年,第 1期 7 施铁如 解代数应用题的认识模式 心理学报, 1988年,第 3期 8 邵光华 几何解题策略的实验研究 数学通报, 1997年,第 1期 9 石英教案复数乘法几何意义及应用 的研究报告数学通 报, 1997年,第11期 (上接48页) 12471D为R tABC斜边BC上一点,且ABD 和ACD的内切圆的半径相等,求证ABAC= 2AD 2 (袁安全提供) 12481AD、BE、CF是ABC三条内角平分线,求 证 4 5 BF+ CD+ A E BD+ CE+ A F 5 4 (黄全福提供) 12491 求出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