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备课参考数学通报问题解答0604pdf_第1页
高中数学备课参考数学通报问题解答0604pdf_第2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数学问题解答 2006年3月号问题解答 (解答由问题提供人给出) 1601 凸四边形两对角线的平方和等于四条边的 平方和,求证:此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江苏如皋市教师进修学校 徐道) 解 设AC、BD为凸四边形ABCD的两条对角 线,它们相交于O , OA = a , OB = b, OC = c , OD = d ,则由题意有, ( a + c) 2 + ( b + d) 2 = AB2+ BC2+ CD2+ DA2. 设 AOB =,则由三角形的余弦定理, AB2= a2+ b2-2abcos BC2= b2+ c2+2bccos CD2= c2+ d2-2cdcos DA2= d2+ a2+2dacos 将以上四式相加,得 AB2+ BC2+ CD2+ DA2=2a2+2b2+2c2+2d2 +2( a - c) ( b - d) cos(2) (2)代入(1 ) , 得 2ac +2bd = a2+ b2+ c2+ d2+2( a - c) ( b - d) cos 所以( a - c) 2 + ( b - d) 2 +2( a - c) ( b - d)cos =0(3) 令f ( a - c , b - d) = ( a - c) 2 + ( b - d) 2 +2 ( a - c) ( b - d) cos 则f ( a - c , b - d)2( a - c) ( b - d) +2 ( a - c) ( b - d) cos,此处等号成立的充要条件是: a -c = b -d(4) 而2 ( a - c) ( b -d) +2 ( a - c) ( b - d) ( 1+ cos ) , (5) 因为1+cos0, 所以2( a - c) ( b - d) ( 1+cos ) = 0必有a - c 与b -d至少有一个为0,不失一般性,令a - c =0 (6) 由(3)、(4)、(6)得: a = c , b = d 所以,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1602 已知a , b, cR+,求证: a + b a + c a2+ b + c b + a b2+ c + a c + b c2a2+ b2 + c2. (南昌大学附中 宋庆 330029) 证明 原不等式等价于 b - c a + ca 2 + c -a b + ab 2 + a -b c + bc 2 0 ( a + b) ( b2- c2 ) a 2 + ( b + c) ( c2-a2 ) b 2 + ( c + a) ( a2-b2 ) c 2 0 a3b2+ b3c2+ c3a2-a2b2c -ab2c2-a2bc20 a2b2( a - c) + b2c2 ( b - a) + c2a2 ( c - b) 0. 不妨设ab, ac. bc时, a2b2( a - c) + b2c2 ( b - a) + c2a2 ( c - b) a2c2( a - c) + a2c2 ( b - a) + c2a2 ( c - b) = c2a2( a - c + b -a + c -b) =0, b a2b2( a - c) + b2a2 ( b - a) + b2a2 ( c - b) =0 综上,原不等式成立. 注:本题为1992年国际 “友谊杯” 数学邀请赛试 题: 8811326 2008 i =1 1 i 8816214- 1 4 2008 i =1 1 i 3 2 + 1 4 8811326 2008 i =1 1 i -2 1 2009 -1 + 1 2 1- 1 20093 =21- 1 2009 + 1 2 1- 1 20093 214554, 故 8811326 2008 i =1 1 i 8818714- 1 4 214554 8811326 2008 i =1 1 i 8812576, 所以S的值属于区间C. 参考文献: 1 李永利.一个不等式的再推广及应用.数学通报,2005,1 2 李兴无.两类和式的估计及其应用.中学数学月刊,2004,11 362006年 第45卷 第4期数学通报 已知a , b, cR+,求证: a + b a + c a + b + c b + ab + c + a c + bc a + b + c.的一个 类似. 1603 在四棱锥P -ABCD中, PC底面ABCD , PC =2,底面四边形ABCD为直角梯形,B =C =90, AB =4, CD =1,侧棱PB与底面ABCD成30 角,点M在PB上 , ( 1) CM能否与平面PAD平行,若 能求点M的位置,若不能,请说明理由 . ( 2)点M移 动到何位置时, CM与平面PAD所成的角最大,并求 出其所成角的最大值. (山东省汶上县第一中学 张宪铸 272500) 解 如图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由题设条件易 得 P( 0,0,2)、 A( 2 3, -4,0)、 B ( 2 3,0,0)、 C( 0,0, 0)、 D( 0, -1,0 ) . 所以PA = (2 3, -4, -2) , PD = (0, -1, -2) PB = (2 3,0, - 2 ) . 设PM =PB ,则PM = (2 3,0, -2 ) , 0,1. 所以CM = CP + PM = (0,0,2) + (2 3,0, -2) = (2 3,0, -2+2) (1)由共面向量定理, 欲使CM平面PAD ,只需 使CM与向量PA、PD共面. 即存在实数对m , l ,使CM = m PA + l PD = m(2 3, - 4, -2) + l(0, -1, -2) = ( 23m , -4m -l , -2m -2l) = (2 3,0, -2+2) 即 2 3m =2 3 -4m -l =0 -2m -2l = -2+2 ,解得 = 1 4 m = 1 4 l = -1 故点M位于PB的 1 4 分点处时,会有CM面 PAD. (2)再设平面PAD的法向量n = ( x , y , z) 因为nPA , nPD 所以nPA =2 3x -4y -2z =0 nPD = -y -2z =0 由 得y = 2 3 3 x , z = - 3 3 x , 令x =3,可得n = (3,2, -1) 因为nCM =2(4-1) , | n| =2 2, | CM| = 24 2 -2+1. 所 以cos = nCM |n | | CM | = 4-1 2 24 2 -2+1 考虑到n的方向与CM的方向指向平面PAD的 同侧或两侧两种可能情形,若设n、CM分别所在直 线所成的锐角为,则cos= |4-1| 2 24 2 -2+1 所以CM与平面PAD所成的角(应与互余)为 2 -arccos |4-1| 2 24 2 -2+1 =arcsin |4-1| 2 24 2 -2+1 (此处若令上式等于0,推知CM面PAD可作 第(1)问的又一解法) 因为 |4-1| 2 24 2 -2+1 = 1 2 2 (4-1) 2 4 2 -2+1 = 2 4 4- 3 4(- 1 4 ) 2 + 3 4 因为 0,1 , 所以当=1时, 4- 3 4(- 1 4 ) 2 + 3 4 max =3 即CM与平面PAD所成的最大角为arcsin 6 4 . 故点M移到与B重合时, CM与平面PAD所成 的角最大,其所成最大角为arcsin 6 4 . 1604 已 知 集 合A1,A2, , Am,A1A2 Am= a1, a2, an ( 2 mn , A1,A2, Am,不 必两两互异)求m元有序集合组, ( A1, A2, Am)个数. (江苏省响水中学数学组(3) 魏立国 224600) 首先求证A1A2 Am划分成互不重 叠(2 m -1)部分 证明 (1)当m =2时,显然成立. (2)假设m = k时成立 46数学通报 2006年 第45卷 第4期 当m = k +1时,由假设k个集合,划分成(2 k - 1)部分,增加一个集合,把原来部分一分为二,又增 加一个部分,即: m = k +1时,A1A2Am 划分成互不重叠2(2 k -1 ) + 1=2 k+1 -1部分. 由(1)、(2)可知命题为 真. 由求证结论可知: 1,2,3, n这些元 素中的每一个在A1A2 Am中共有(2 m -1) 种分配方法,所以1,2,3, n总体分配方案共有 (2m-1) n 种,每2种不同的分配方案所得m元有序 集合组 ( A 1,A2, Am)也必不相同,所以m元有 序集合组 ( A 1,A2, Am)个数为(2 m -1) n. 1605 已知a , b, c , dN+,问: a , b, c , d满足什么 条件时,使得方程 a3+ b3+ c3= d3 有解,并写出此解的通式. (中铝股份有限公司山西分公司运输部 郑孝 民 043300) 解 由题设条件已知: 1) a , b, c , dN+ 2) a , b, c d 3) a , b, c中至少有两个不相等. 假设有: d = a + c 根据二项式定理: ( a + c) 3 = a3+3a2c +3ac2+ c3 = a3+3ac( a + c) + c3 对照求解方程式a3+ b3+ c3= d3 只要求证有: b3=3ac( a + c) 原方程就有解. 针对 ,又假设a = kc( kN+) 将 式代入 式得: b3=3k( k +1 ) c 3 即b = 3 3k( k +1)c 在 式中, b, c为正整数,那么 3 3k( k +1)也 必为正整数,即3k( k +1)必须为一个完全立方数. 考虑了因子的存在, k与k +1为相邻两数,要 满足3k( k +1)为一个完全立方数,必须满足以下 两个条件 (1 ) k 与k +1其中之一数为一定全立方数; (2 ) k 与k +1其中之一数为9的倍数,且此数除 以9的商也为一个完全立方数. 根据以上两个条件,从自然数集中罗列,满足 这两个条件的相邻两数只有8和9. 故取k =8 将 式代入 式得: a =8c 将 式代入 式得: b =6c 将 式代入 式得: d =9c 由此可知, a , b, c , d满足以下关系: a =8c b =6c d =9c 方程a3+ b3+ c3= d3有解. 设c = n( n为自然数 ) , 则此方程的通解应表示 为: a =8n b =6n c = n d =9n 2006年4月号问题 (来稿请注明出处 编者) 1606 已知凸六边形ABCDEF中, AB = AF, BC = CD , DE = EF,过B作BGAC,过D作DGCE, 设BG, DG交点G在 ACE内.求证: FGAE. (安徽五河县第三中学 李明 233300) 1607 设a , b, c , d , x , yR,试计算 min a ,d max x 2+y2 =1 ( ax + by) 2 + ( cx + dy) 2 1 2 (山东省烟台市东海里东33-5 曹向东 264001) 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