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华文化的识人用人智慧,1,中华文化的识人用人智慧人物志解读,清华大学王晓毅教授,中华文化的识人用人智慧,2,1、其人其书,刘邵字孔才,邯郸(今河北省邯郸市)人。曹操建安时期入仕,后官至散骑常侍。起草魏法和都官考课。,作者其人,上篇:人才学集大成之作1、其人其书,上篇:人才学集大成之作,中华文化的识人用人智慧,3,人才生理素质、气质和才能的差异,以及适宜担当的职务。从体貌、言谈与行为方面鉴别人才。,人物志其书,主要内容,王晓毅:知人者智解读,中华书局,2008年版。,现代校注本,上篇:人才学集大成之作1、其人其书,中华文化的识人用人智慧,4,卷上九征第一体别第二流业第三材理第四,人物志篇目,卷中材能第五利害第六接识第七英雄第八八观第九,卷下七谬第十效难第十一释争第十二,上篇:人才学集大成之作1、其人其书,中华文化的识人用人智慧,5,吸收先秦诸子研究成果,故君子远使之而观其忠,近使之而观其敬,烦使之而观其能,卒然问焉而观其知,急与之期而观其信,委之以财而观其仁,告之以危而观其节,醉之以酒而观其侧,杂之以处而观其色。九征至,不肖人得矣。庄子列御寇,2、博采百家之长,庄子“九征”观人法,上篇:人才学集大成之作2、博采百家之长,中华文化的识人用人智慧,6,通则观其所礼,贵则观其所进,富则观其所养,听则观其所行,止则观其所好,习则观其所言,穷则观其所不受,贱则观其所不为。吕氏春秋论人,吕氏春秋的“八观六验”法,喜之以验其守,乐之以验其僻,怒之以验其节,惧之以验其特,哀之以验其人,苦之以验其志。吕氏春秋论人,八观,六验,上篇:人才学集大成之作2、博采百家之长,中华文化的识人用人智慧,7,人物志的“八观”法,上篇:人才学集大成之作2、博采百家之长,中华文化的识人用人智慧,8,平陂之质在于神,明暗之实在于精,勇怯之势在于筋,强弱之植在于骨,躁静之决在于气,惨怿之情在于色,衰正之形在于仪,态度之动在于容,缓急之状在于言。人物志九征第一,九征,上篇:人才学集大成之作2、博采百家之长,中华文化的识人用人智慧,9,见贤若不及,从谏如顺流;宽而能刚,勇而多计,此之为大将。诸葛亮将苑将材,诸葛亮论“大将”,曹操谋士论君德,吸收三国人才理论新成果,上篇:人才学集大成之作2、博采百家之长,中华文化的识人用人智慧,10,人物志的主题是领导团队建设,表现为“主德”与“偏材”的学说,“主德”是君主(领导者)之材,“偏材”是臣民(执行者)之材,“主德”与“偏材”的学说,人物志的理论主题,上篇:人才学集大成之作3、以“黄老之学”为指导思想,3、以“黄老之学”为指导思想,中华文化的识人用人智慧,11,雄才,英才,“主德”与“偏材”的两种结构,“英雄”型(创业型)人才结构,英雄,上篇:人才学集大成之作3、以“黄老之学”为指导思想,中华文化的识人用人智慧,12,英(分),雄(分),英雄素质分解,英雄,英分,雄分,聪,明,力,胆,素质图示,四、英雄论1、“英雄”创业型人才结构,中华文化的识人用人智慧,13,儒家(思想教化),术家(战略谋划),器能(地方长官),国体(总理朝政),法家(建立制度),主德(“无名”的理想君主),三材(基本人才),三材皆备,三材皆微,偏材,“中和型”(守成型)人才结构,上篇:人才学集大成之作3、以“黄老之学”为指导思想,中华文化的识人用人智慧,14,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我独泊兮其未兆,如婴儿之未孩。老子第20章,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老子第37章,人物志与道家管理思想,老子的“无为无不为”学说,上篇:人才学集大成之作3、以“黄老之学”为指导思想,中华文化的识人用人智慧,15,黄老道家的“因循”学说,黄老道家将老子的“无为”改造为“因循”,以此融合法家、儒家、阴阳家、名家等诸子百家,以经邦治国为目的。,以虚无为本,以因循为用。司马谈论六家之要指,上篇:人才学集大成之作3、以“黄老之学”为指导思想,因阴阳之大顺,采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与时迁移,应物变化。司马谈论六家之要指,中华文化的识人用人智慧,16,黄老道家“因循”管理思想示意图,面对不同环境,与时俱进,随机应变。,阴:法家权术,阳:儒家教化,综合运用诸子学说,道家“因循”,上篇:人才学集大成之作3、以“黄老之学”为指导思想,中华文化的识人用人智慧,17,人物志中理想的领导团队结构,是儒家、法家、术家,负责某个职能部门的工作,而国家机器的金字塔顶端,则由一个以“因循”方法管理社会的君主控制。这是黄老道家管理哲学在人才领域的具体运用。,黄老管理思想在人才学上的应用,上篇:人才学集大成之作3、以“黄老之学”为指导思想,中华文化的识人用人智慧,18,是以抗者过之,而拘者不逮。夫拘抗违中,故善有所章,而理有所失。人物志体别第二,偏材的性格有突出特点,1、偏材,偏材适合担任各种官职,下篇:人才的分类与管理,下篇:人才的分类与管理1、偏材,中华文化的识人用人智慧,19,十二偏材性格表,下篇:人才的分类与管理1、偏材,中华文化的识人用人智慧,20,十二种性格与任职,下篇:人才的分类与管理1、偏材,中华文化的识人用人智慧,21,偏材应安置在与其才能一致的岗位上,偏材的管理才能有突出特长。,凡偏材之人,皆一味之美;故长于办一官,而短于为一国。何者?夫一官之任,以一味协五味;一国之政,以无味和五味。人物志材能第五,下篇:人才的分类与管理1、偏材,中华文化的识人用人智慧,22,十二偏材专业才能分类表,下篇:人才的分类与管理1、偏材,中华文化的识人用人智慧,23,2、主德,主德的性格为理想君主(圣人)所有,夫中庸之德,其质无名。能威能怀,能辨能讷;变化无方,以达为节。人物志体别第二,主德的性格丰富均衡表现为无特点,主德的性格特点,下篇:人才的分类与管理2、主徳,中华文化的识人用人智慧,24,主德管理特点:以无味和五味,主德的管理才能为无突出特长,主德者,聪明平淡,总达众材而不以事自任。是故主道立,则十二材各得其任也。若道不平淡,与一材同好,则一材处权,而众材失任矣。人物志流业第三,下篇:人才的分类与管理2、主徳,中华文化的识人用人智慧,25,君主的职能是选拔和使用人才,主德指理想的君主,臣以自任为能,君以用人为能;臣以能言为能,君以能听为能;臣以能行为能,君以能赏罚为能。所能不同,故能君众材也。人物志材能第五,下篇:人才的分类与管理2、主徳,中华文化的识人用人智慧,26,强毅之人,凌楷之人,休动之人,弘普之人,韬谲之人,柔顺之人,惧慎之人,辩博之人,狷介之人,沉静之人,雄悍之人,朴露之人,阳性人(外向型),阴性人(内向型),理想君主的“中和”本质,十二种偏才性格,“主德”与“偏材”气质关系示意图,下篇:人才的分类与管理2、主徳,中华文化的识人用人智慧,27,清节家,术家,器能,国体,雄杰,伎俩,智意,文章,儒学,口辩,法家,臧否,主德(“无才”的理想君主),三材,三材综合,三材之流,非政务官与三材无关,阳:儒家(清节家),阴:法家(法、术家),三材,偏材之本,十二种管理偏材,“主德”与“偏材”管理才能关系示意图,下篇:人才的分类与管理2、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招商银行福州市台江区2025秋招群面模拟题及高分话术
- 兴业银行深圳市宝安区2025秋招笔试专业知识题专练及答案
- 光大银行柳州市柳南区2025秋招数据分析师笔试题及答案
- 招商银行沈阳市于洪区2025秋招半结构化面试题库及参考答案
- 民生银行南宁市西乡塘区2025秋招笔试专业知识题专练及答案
- 平安银行北京市平谷区2025秋招信息科技岗笔试题及答案
- 广发银行汕头市澄海区2025秋招笔试综合模拟题库及答案
- 兴业银行上海市浦东新区2025秋招半结构化面试15问及话术
- 广发银行太原市小店区2025秋招无领导小组面试案例库
- 光大银行上饶市信州区2025秋招英文面试题库及高分回答
- 十年(2016-2025)高考英语真题分类汇编:专题06 动词的时态、语态和主谓一致(全国)(解析版)
- 【幼儿园自主游戏开展现状、问题及改进建议研究6500字(论文)】
- 2025-2026学年广美版(2024)小学美术二年级上册(全册)教学设计(附目录P155)
- 2025贵州毕节市赫章县招聘城市社区工作者8人考试参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机械设计创新项目毕业报告模板
- 2025年湖南株洲市工会社会工作者招聘30人考试笔试试卷【附答案】
- 小学二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计划
- 采矿技术员考试试题及答案
- 中国建设银行校园招聘全国统一考试笔试题试卷历年真题内部题库(含答案)
- 生态环境保护执法课件
- 第2课《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