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NO.1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学案设计学习目标1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大致过程,感受前人勇于探索的精神。2能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3了解地球仪的主要用途;并通过制作简易地球仪 ,感知地球仪的基本结构。 学习重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学习方法观察法、归纳法、讨论法预习一、独学: 阅读教材P2-5,和图1.1和图1.2,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经历的过程,学会描述地球的大小。 1地球的形状是_ _。2读图1.1回答:麦哲伦环球航行从 出发,经过洋,绕过南美大陆南端的 海峡,进入 洋,1521年到达 群岛,向西穿过洋 ,绕过非洲南端的 角,终于在1522年9月回到西班牙,完成环球航行。3地球的平均半径为 千米,地球的表面积为_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约_千米。4认识地球仪(利用地球仪和P5图1.4)(1)地球仪是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并按一定的比例缩小,制成的 。(2)准确指出地球仪上的地轴、南极、北极、纬线、经线。(3)观察图1.4:赤道到南北两极的距离相等吗? 。与赤道平行的这些线叫_ _线,与这些线相垂直的线叫_线。二、互学: 1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哪几个阶段?(阅读p2-3图1.1)2小组一起在地图中找出麦哲伦的航海路线 3观察地球仪:地球仪由哪几部分组成?地球仪上有哪些地理事物?南北极点是如何确定的? 展示三、质疑1从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中,你有哪些感悟? 2请说出在地球仪上如何表示城市、陆地、海洋等地球事物。4、 点拨: 1大家知道地球是什么形状吗?(出示相关的图像) 人类真正认识到这个形状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而且在这个过程中,有的人为之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你们想了解吗? 2地球仪上各种颜色、符号、文字的意义,特别指出地轴 3“注意地球地球仪地球地球仪”的思维转换 4认识南极、北极、经线、纬线 反馈五、小结:人类对地球形状探索的漫长过程_ _ 球体。形状_平均半径_地球和地球仪大小 最大周长_表面积_地球仪:_的模型六、拓展:1课后按照图1.5的步骤自制简易地球仪2地球的平均半径是( )A6357千米 B6378千米 C6371千米 D4万千米3下列关于地球形状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地球是平的 B地球是一只倒扣的盘子C地球是一个正球体 D地球是一个不规则的球体4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地球的表面积约为( )A960万平方千米 B4400万平方千米 C5.1亿平方千米 D930万平方千米 5有关地球仪的说法,错误的是( )A按一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品牌与价格关联性-洞察及研究
- 部队交通安全培训内容课件
- 河南省南阳市镇平县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3月月考生物学试题(含答案)
- 20xx建设承诺书4篇
- 【2025年秋七上语文阶段测试】第3单元学业质量评价01(解析版)
- 山东省2025年普通高校招生网上报名信息表
- 车险销售原理课件
- 基于区块链的分离式墨盒供应链溯源系统构建瓶颈
- 城市更新浪潮中商务综合体功能迭代与社区服务融合的设施适配性
- 国际奢侈品赛道中东方纹样溢价权争夺的定价权困局
- 水利水电工程单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第8部分:安全监测工程
- 2025年黑龙江全国导游人员资格考试(全国导游基础知识、地方导游基础知识)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详解(5套)
- 分级护理落实率
- 如何做好班级管理的讲座
- 中小企业风险管理(新)
- 幼儿园改造提升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年贵州省行政执法人员考试题库及答案
- GB/T 26548.5-2025手持便携式动力工具振动试验方法第5部分:钻和冲击钻
- 萝岚呗哥某集团组织管控模式细化项目报告
- 慢粒性白血病护理常规
- 湖北省砂石经营管理办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