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8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散文就像一座干净的村庄温暖着焦灼的读者,熏陶滋养着一个又一个心灵。福斯特:假如散文衰亡了,思想也将同样衰亡,人类相互沟通的最好道路将因此而切断。,中考散文阅读的三个黄金意识,散文阅读主观题命题角度和答题思路指津,2010.4,选文意识题干意识规范意识,散文阅读考查主要是对文本的宏观与微观、整体与局部、语言与内容、形象与意蕴、形式与主旨、手法与意图等方面的多元考查。这决定了中考散文阅读是一种精细化的阅读,不是一种泛读或略读。,选文意识,锁定热点文化内涵关注网络,一、选文特点,(1)选文在内容上强调价值取向,注重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关注自然、关注人生;在语言上生动活泼,具有较强的文学性。,锁定热点,05年中考选文井绳的中心是“人必须与天地精神往来,不断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就是强调了关注人生的价值取向.,2006年古井则告诉学生古井“枯竭的原因是毁林改地、过度用水,人为地破坏自然环境”.,2007年青青庭院的主旨是“难忘故乡的绿,感激故乡的绿给自己的精神滋养”则再次重视了关注自然、关注人生的价值取向.,08散文不能忘却的纪念则写鹿在危难时表现出来的冷静、勇敢以及追求美、崇尚美的人生品质。,09散文为向一棵树鞠躬,通过写榆树在恶劣自然环境中的十八年艰难成长,来表现乡村老人十八年坚毅乐观的人生品质。,2005年 关注人生 2006年 关注自然 2007年 关注人生+关注自然 2008年 关注人生 2009年 关注人生+关注自然 2010年 ?,灾难 ?,低碳?,人生 ?,自然?,向一棵树鞠躬 -选入河北省高考模拟试题河北省2009年石家庄市高中毕业班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2009-05-17 07:17:57 次数:5,关注网络,题干意识,二、命题角度,2010年杭州语文中考考纲“现代文阅读”明确为六点:理解重要词句在文中的含义和表达作用;分析文章结构,理清文章思路;筛选并整合文中重要信息和材料;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分析文章主要的写作方法;赏析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思想感情。看似复杂,其实指向一个目标,考查学生对文章中心的理解、把握。,09年中考现代文阅读理解词句含义 (17题4分)概括内容要点(11题、16题、18题13分)赏析描写语句(12题4分)分析写法作用(13题、15题6分)表达思想观点(14题3分),规范意识,考生在做现代文阅读时,一定要具备以下意识。一是圈划意识 阅读文章时,考生要有边读边圈划的习惯。在阅读时该圈划的内容如下:文中议论、抒情的句子要圈划,文中意味深长、含蓄隽永的句段要圈划,初次阅读时读不懂的地方要圈划,在结构上有重要作用的句段(如总起句、过渡句、总结句、重章复唱句等)要圈划。,一、阅读规律,二是主题意识。 考生可在阅读文章后,先按照概括中心思想的方法概括出文章主题:本文用什么手法,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或情感。因为不管文章用什么表现手法行文,都是为了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在答题时,考生要有强烈的主题意识,重视答案与主题间的关系。,三是区间意识。在解题时,准确确定信息提取区间很重要。确定信息提取区间时宜大不宜小,应在快速筛选信息过程中慢慢缩小包围圈。同时,考生还应重视思考题与题之间的区间制约关系。两道题的答案出自同一区间,这样的可能性是很小的。,四是审题意识。考生要重视,试卷上的每个字都是能彰显命题人意图的。如下例:本文写的是张家界的山,文章第三段大段描写篝火燃烧的情景,有何作用?此题题干完全可这样拟:文章第三段描写篝火燃烧的情景,有何作用?命题人之所以那么问,就是在暗示考生,你别忘了文章的写作主体是山,写篝火是为了从侧面来烘托山。这就是重视审题的意义。,五是完美意识。考生在答主观题时,要力求答案的完美。要努力避免字迹不清、胡乱圈画带来的负面影响。要避免语句不通、病句、错别字等情况的出现。尤其是答案要点中的错别字更是要不得,如把“拟人”写成“似人”,把“铺垫”写成“辅垫”等,实是遗憾。,六是完整意识。完整意识,首先是答案表述的完整。而不是发电报式的爱理不理的回答。其次是踩分点的完整。很多考生洋洋洒洒一大片,却只答了其中的一个小点,甚是遗憾。考生要重视分值提供的信息,如2分,应为一点或两点;3分,应为两点或三点;4分,应为两点或四点;6分,应为三点或六点。,1、审题要求: 要 点 角 度 要 求,二:审题意识,第二段说:“这是一棵不同寻常的树。”这棵树的“不同寻常” 表现在哪些方面?请根据文意简要回答。解析: 审察题目:要点不同寻常;角度哪些(几个方面); 要求简要回答(语言概括),第二段说:“这是一棵不同寻常的树。”这棵树的“不同寻常” 表现在哪些方面?请根据文意简要回答。,三:筛选信息:,描写这棵树的相关语句 它长在一堆码起来的砖垛上。 它其实只有一米来高。稀稀疏疏的枝杈恣意地伸展着,形不成高 大伟岸的姿态,却展示了顽强的生命。 可是就在瞬间,一阵微微的风,把它飘到砖垛上, 它只能压抑着蓬勃向上的内驱力,让饱满的激情化作一段朴实 它长成了灌木丛。 它也肯定受过不尽的苦难。最难耐的是干旱和贫瘠。 它只得打自己的主意。让主干变粗变矮,让枝叶变小变多,尽量节衣缩食, 减少消耗。尽可能挽留住雨露,拼命把根往下扎,这是它生存的策略。 厄运使得它青筋突暴,浑身疤痂,身体佝偻,它没有屈服。,它长在一堆码起来的砖垛上。(环境) 它其实只有一米来高。稀稀疏疏的枝杈恣意地伸展着,形不成高 大伟岸的姿态,却展示了顽强的生命。(外形、品质) 可是就在瞬间,一阵微微的风,把它飘到砖垛上,(环境) 它只能压抑着蓬勃向上的内驱力,让饱满的激情化作一段朴实 它长成了灌木丛。(外形) 它也肯定受过不尽的苦难。最难耐的是干旱和贫瘠。(环境) 它只得打自己的主意。让主干变粗变矮,让枝叶变小变多,尽量节衣缩 食, 减少消耗。尽可能挽留住雨露,拼命把根往下扎,这是它生存的策略。(品质) 厄运使得它青筋突暴,浑身疤痂,身体佝偻,它没有屈服。(外形、品质) 分清主干 合并枝丫,四: 辨析信息,生长环境极其恶劣;外形矮小、纤弱;品质忍受苦痛,顽强生长,五:语言概括,忠实于语言规则,(1)要显:不能含蓄、笼统,(2)要简:不要罗嗦、繁琐;要概括、简洁,(3)要通:不要有语病,(4)要选好句式:用判断句、陈述句,不用 省略句和问句,考题示例,现代文阅读专项突破(一),文意的概括,考点: 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归纳文章要点。,题目示例:1、根据全文,用几个恰当的词语概括“”的特点。2、作者笔下的“”具有哪些特点?请根据全文作简要回答。3、阅读全文,“”请分点简要回答。,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应注意的问题1、要明确题干要求,即概括的是哪一部分内容的要点,概括的是哪一部分内容的中心意思,是全文还是局部。2、无论是全文,还是局部,答题者都要胸有全文。要总观全文,把握思路,联系主旨,归纳出要点。 3、要弄懂句与句之间的关系,段与段、层与层之间的关系,抓住各部分里最主要、最本质的信息然后用自己的语言归纳概括出来。 4、有时要联系作品背景、研究标题、主旨句、开头、结尾。 5、概括全文的中心思想(主旨),要从全文的中心意思、作者的感情态度、作者的写作意图三方面入手。要用惯用的句式。6、概括的原则:要点不能丢,语言要简练。,7、有多个要点时要力求句式和字数的相近。8、一定要重组句子,不要照抄原文。9、提取法 文段中无明显的主干句,而需要通过阅读文章,自己去体会、把握和提炼答案。10、合取法为使表达的意思不能遗漏,将有关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意思分别抽取出来并组合在一起。11、舍取法提取主要的或符合命题要求的舍弃次要的或不符合命题要求的。12、摘取法把重要的句子(中心句)摘录出来,或重要的句子中的重要词语摘出重组成句。13、复取法这是相对于前面几种方法而言的。就是指在归纳过程中要运用到多种方法,一级一级地反复提取,不断提炼。,中考概括题的演变:,2005年:文章在说明接近月亮的方法时,说要有“一颗虔诚的心”,文中哪些词语是具体表现“虔诚”的?请一一摘录。 (3分)2006年:根据全文,用几个恰当的词语概括古井的特点。(3分) 2007年:为什么作者觉得庭院中的绿“又是摇曳多姿,空灵深邃”的?请根据全文作简要回答。(4分) 2008年:文中说“鹿是动物中的唯美主义者”,从全文看,鹿的“唯美”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请分点简要回答。(6分)2009年:第二段说:“这是一棵不同寻常的树。”这棵树的“不同寻常”表现在哪些方面?请根据文意简要回答。(6分),试题举例,古井1、根据全文,用几个恰当的词语概括古井的特点。,参考答案: 古老、清澈、冬暖夏凉、丰盈(不枯竭) (3分。写对三个及以上3分,两个2分,一个1分),解析:概括之前先要进行筛选。筛选描写古井的句子。找出能表现特点部分。用词语概括(如果原文有现成的词语最好用原文的)。,筛选描写“古井”的句子:村里有两口古井,一口在村头高地,一口在村中平地。两口井的井沿是一样的,用一块青石凿穿而成,呈正六角形,下部略大,其中一面刻有几行阴文,记载某年某月所掘。人不常走的边上,便生起一片片绿黑色的厚苔藓。高地的古井深十几米,从井口向下望,井口窄,井腔渐大。清暗的水面上映着一小圈天,人趴在井沿往下看时,那一小圈天就映着人的头脸。苔藓下的水珠积聚到足够大滴,便长长的一挂“滴答”下去,水面就荡起小涟漪,那一小圈天便皱乱起来,人的头脸也一下子碎裂变形,一会儿水面平静了,头脸又完整地重现寒冷的冬天,古井水是温暖的手冻得通红,却说不冷。到炎热的夏天,井水是那样清凉村里人连续汲了几天井水,又人吃又浇地,两口古井终于见底。到第二天水位才回复一点。老辈人说,这两口古井水位以前从来没有下降过。,(古老),(清澈),(冬暖夏凉),(丰盈),小结:概括题的基本步骤: 1、筛选有关段落。 2、寻找相关词语或句子。 3、组织答案。温馨提示: 如果能用原文的词语作为答案尽量用原文,但绝对不能原句照抄。 如果能够概括最好用“概括+具体表现”的形式。 相同角度、重复意思的词句要注意“合并同类项”,不要赘述。,一件事情的概括: 时间、地点、人物、 起因、经过、结果 记叙六要素,如果有字数限制,可省略时间、地点。,(二)现代文阅读专项突破,语言赏析,考点:1.赏析文学类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2.赏析文中使用的修辞手法或描写手法,并体会其表达效果。,题目示例:1、本文语言隽永优美,请结合上下文进行品析。2、下面各句形象生动,富有表现力,请加以赏析。3、对下面句子进行赏析,分析语句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及其表达的思想感情。,中考语言赏析题,首先是赏析句中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及所运用的修辞手法、描写方法等,更要赏析由这些词语或手法所带来的表达效果。做此类题目时,可从以下三个问题入手: 1.此句写什么? 2.用什么方法写的? 3.为什么要这样写?,试题举例,向一棵树鞠躬1、它有时想拦住匆匆而过的雨水,雨水却不屑一顾;也曾经挽留过晶莹的露珠,露珠只轻轻吻了它一下,就再也寻觅不着。,参考答案: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榆树拦不住雨水,留不住露珠,表现它忍受着干旱和贫瘠的苦痛。,解析:1、这个句子写什么? 写榆树拦不住雨水,留不住露珠,2、用什么方法写?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3、为什么这样写? 表现它忍受着干旱和贫瘠的苦痛。,1、它有时想拦住匆匆而过的雨水,雨水却不屑一顾;也曾经挽留过晶莹的露珠,露珠只轻轻吻了它一下,就再也寻觅不着。,然后可用这样的句式,把上面的内容链接起来:1、此句运用了(什么方法写),写出了(写什么),表现了(为什么这样写),参考答案: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榆树拦不住雨水,留不住露珠,表现它忍受着干旱和贫瘠的苦痛。,试题举例,向一棵树鞠躬 于是,那条被晚霞映红了的小巷,行走着一个永恒的雕塑。,参考答案: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老人的不畏艰辛、乐观生活的精神,表达作者对他的敬仰和赞美。,温馨提示: 没有修辞手法的句子可从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入手。一般而言,富表现力的词语往往是动词或者形容词。当这些词语比较多的时候,我们可以选择其中的两个进行赏析。思考的三个问题和句式仍和前面的一样。,总结:语言赏析题大致可分为二类:1赏析写景或物的句子:修辞手法(富表现力的词语)2赏析描写人物的句子:描写方法(富表现力的词语),现代文阅读专项突破(三) 句子含义题,1理解(1)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所谓“文中”,有两种含义:一是指对文章全局的“整体把握”;二是指具体的词语的上下文,即通常说的“语境”。在理解一个词语时这两种含义在阅读分析过程中都同时起作用。 什么是语境呢? 它包括“内部语境”与“外部语境”,所谓内部语境,对语义影响最直接的现实语境,如上下词、上下句、上下段等,它对词语的含义起着限制或解释作用。而“外部语境”,一定时代、社会条件下书面语交际的时间、场合、对象和话题的社会语境以及由作者和读者的文化修养、知识水平、生活经验、语言风格和方言基础等构成的个人语境。 所谓“重要词语”,是就这个词语在文中的作用而言的,如果考生没有能够正确理解这些词语,就很难准确地把握文意。,一般地说,中考测试词语的含义,往往不是词典中所诠释的“规范”意思,而是在文章中的具体的义项。 所谓“重要词语”有下列内容:体现作者意图、立场观点的词语;表现文章主题思想的词语;反映深层次含义的含蓄的词语;作者反复强调的词语;对文章结构起照应连接作用的词语;有修辞的词语;有特殊指代义的词; 概括性极强的词语;根据上下文推断多义词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应注意的问题,1、从词语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借代义来思考,选择准确的词义,理解临时意义。2、必须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词语的隐含意义;同时还要兼顾词的本义。3、从词的词性、语法结构分析,斟酌词义。4、准确把握指示代词的含义。5、结合文体特点理解词语。6、可以将答案代入原文来验证是否正确。,(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这里的“含意”与上面那个理解词语的“含义”写法不同,意思也不一样。 “含意”是(诗文、话语中)含有的意思,多指隐含的深层意思或言外之意。 对“重要句子”的理解,从考纲说明上看,重点有两种:一种是结构比较复杂的句子;一种是内涵较为丰富的句子。对于文学作品的阅读来说,主要指后者。,在散文中,重要句子主要指:1运用了一定的修辞手法,要通过理解修辞方法进而理解句子的原本意思,而这个句子对文意的理解又有着重要作用的。2内涵比较丰富、含义比较深刻,表达作者某种情思的语句。 3议论、抒情性句子。这些句子或者表现作者的某种观点,或者揭示文章的主旨。4表达上形成前后冲突的矛盾句。语段中有些句子从字面上看自相矛盾,但作者却寄寓了一定的用意。5引用句。在文中引用名言名句,表现了一定的思想内涵。 6起提领、过渡、归结等作用的关键语句。,理解重要语句应注意的问题:,1、要结合语境,句不离段,段不离篇,主旨句要结合全文理解,看是否有与文句对应的解说句。2、分析句子的结构,留心句子的修饰、限制成分,准确理解句意。3、从句子中的重要词语入手, 把其中的重要词语的含义搞清楚了,就可以推知整句的意思。4、用了修辞手法的句子,要通过分析修辞方法及其效果进而理解句子的原本意思。5、对于含意深刻的句子,既要理解句子的语境意义(临时意义),又要理解句外意义(言外之意),即言在此而意在彼而产生的意义。6、必须紧扣住该句话,将原句从头至尾“翻译”(转换)成自己的话。7、不可断句取义、不可照抄原文、不可另起炉灶、不可写成病句。,2007年浙江省杭州市中考题青青庭院 时光如同缎子一般在不知不觉中滑过。及至后来我离开故园到外地求学,再参加工作,再成了家,故园离我渐渐的远了。但故园的绿却始终留在我的心底,如同儿时父母慈爱的目光始终浸润着我的心田。故园的绿啊,它衍生了几代人的梦,不仅衍生着梦,也衍生着希望,时时激励着我。,第4段中说,“故园的绿却始终留在我的心底,如同儿时父母慈爱的目光始终浸润着我的心田。”这句话有什么含义?,参考答案:难忘故园的绿,感激故园的绿给自己的精神滋养,句子含义,表层含义-人、事、物,深层含义-思想、感情、 观点、态度,道理,具体,抽象,现代文阅读专项突破(三),句、段的表达作用,考点:1、分析划线句的表达作用,段落的作用。,题目示例:1、下面各句在文中具有怎样的表达作用?请简要加以分析。2、这段描写在文中有怎样的表达效果?3、文中的第三自然段是一段插叙,请你说出该自然段在文中的作用。,试题举例,1、泪水中的收获 “金黄的麦田,刚刚收割的油菜若不是从直升机上清晰地俯瞰满目疮痍的巴蜀大地,我们几乎已经忘记了地震,因为这个时节经该市一个丰收的季节。”这句话在文中的表达作用。,参考答案:这句话描写了想象中巴蜀大地的丰收景象,有力地表达了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憧憬和战胜自然灾害的强烈愿望,总领全文,与结尾遥相呼应,,划线句的作用解题思路: 内容方面: 写出了 (内容的精准概括),表现了 (注意联系中心,写作目的和思想感情)结构方面: 为(与)上(下)文的 作铺垫(作对比),或承上启下(引出下文)等(结构上的作用明显就写,不明显不要强求),2、段落的作用答题思路和方式(内容和结构的作用两者必写): 内容方面:写出了 (内容的精准概括),表现了 (注意联系中心,写作目的和思想感情)结构方面 :结构上的作用根据段落所在的位置来灵活确定。,常见表现手法和篇章结构技巧,开门见山:文章开头就进入正题,不拐弯抹角。卒章显志:在文章末尾点明主旨。画龙点睛:用一两句精彩的话点明主旨。过渡照应:承上启下;前后呼应;以小见大:由平凡细微的事情反映重大的主题。托物言志,借助某种事物抒发感情表达见解。借景抒情:以景衬情融情入景。欲扬先抑:先贬抑,后褒扬;虚实结合:有实写,有虚写;,试题举例,主角第五段中写父亲与妹妹谈了很久,但并没有交代爸爸和妹妹的谈话内容,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参考答案:设置悬念,把谜底放到最后揭开,引起读者兴趣。,人物形象赏析,现代文阅读专项突破(四),赏析人物形象,文学作品的形象,是指文学作品中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能激发人们思想感情的生活图景,通常指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景物和场面、诗歌的意象等。 文学作品中作者往往把深刻的思想、动人的情感等,通过生动的画面和蕴涵作者主观情感的景物表现出来,达到情感与事物、景象等和谐一致。文学作品中的形象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具有典型性、普遍性,反映了生活的本质。,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鉴赏形象是指能够把握形象特征,感受形象意境,体味审美作用。鉴赏时,要考虑文章塑造了怎样的形象。形象是怎样塑造出来的,这个形象在文章中占据着怎样的地位,有什么意义等。设题角度有:形象的特点。文章塑造了怎样的形象,有何个性特点和典型性。形象的塑造。作品的形象使用什么样的手法塑造的。形象的地位和意义。形象具有什么样的典型意义或社会意义。,鉴赏人物形象的基本套路: 这是一个具有怎样的性格特征的人,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试题举例,敲雪,文中的父亲是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请结合原文对其做出简要评析。,参考答案:文中的父亲是一个关爱子女、重视教育的好父亲,从他精心照料果树,只为能用卖果子的钱送孩子上学可以看出;同时他又是一个具有坚韧、吃苦耐劳品质的人,从他一夜无眠,冒着大雪给果树敲雪的行为可以看出。,(广东卷)骆驼祥子 第二段绘声绘色地描写了祥子和铺主的交易过程,请细细品读并完成下面题目。(1)下面句子是怎样传神地表现人物心理活动的?祥子的脸通红,手哆嗦着,拍出九十六块钱来:“我要这辆车!”,通过描写人物的表情、动作和语言来表现人物的心理活动。如:“脸通红”、“手哆嗦”形象地刻画出祥子买车时极度的紧张与兴奋;“拍”这一动作准确生动表现出祥子买车时豁出去的激动、冲动和决心;“我要这辆车”这句话表现出祥子买车的决然和义无反顾。,现代文阅读专项突破(五),开放探究题,什么是开放探究题?,就是探索研究,就是在翔实地占有资料的基础上进行筛选、分析、比较、归纳,从而提炼、推理,进而提出自己的见解和主张,甚至发现新问题。,1、有自己明确的观点。(所以称之为“开放”)2、详细说明自己的理由。(其实是结合原文内容“探究”) 3、语言通顺流畅,表述规范,书写工整。,答题要领,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统编版2025-2026学年五年级上册语文期末专项复习-词语有答案
- 江苏省盐城市2024-2025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
- 2025年江西省吉安市吉水县中考物理二模试卷(含答案)
- 城市交通智能化发展前景研究
- 酒店行业市场复苏现状与前景
- “云·仓·配”带你走进智慧新世界-智慧仓储与配送管理知到智慧树答案
- “玩”创未来知到智慧树答案
- DB15-T 3155-2023 降雪对放牧畜牧业影响预报技术规程
- 水阻柜原理课件
- 消防消防水源保障方案
- 银行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类似竞赛题型部分)
- 加盟合同协议书范本模板模板
- 医院节能培训课件模板
- 2025年初级工程测量员考试试题(附答案)
- 2025低空经济发展及关键技术概况报告
- 学堂在线 经济学原理 章节测试答案
- 2025年湖北省宜昌市【辅警协警】笔试模拟考试(含答案)
- 2025学校“三重一大”事项集体决策制度及会议记录
- 动脉采血常见并发症及处理护理
- 2025年高压电工作业操作证考试题库及答案含答案
- 2025年我国优抚安置政策法规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