欠发达地区农村产业升级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分析_第1页
欠发达地区农村产业升级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分析_第2页
欠发达地区农村产业升级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分析_第3页
欠发达地区农村产业升级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分析_第4页
欠发达地区农村产业升级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欠发达地区农村产业升级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分析摘要: 近年来,贵州省政府提出“工业强省”口号,采取多项措施加快推进贵州省工业经济发展,全力推动经济快速增长,力争实现2020年贵州省全部迈入小康社会的目标。农民收入问题作为实现农村地区小康生活的核心问题,同时也是实现小康社会的关键,对于拥有71的农业从业人员而农业总产值仅占社会总产值16.3的农业大省的贵州而言,增加农民收入更是发展贵州经济的根本。 为此,本文以遵义市几个产业发展具有特色的县域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贵州产业结构调整与农民收入的影响关系进行实证分析,以寻求增加遵义市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最后得出结论:农村产业升级是增加农民收入的唯一有效途径,产业结构调整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经之路。并提出政策建议在产业升级过程中,政府加大力度释放政策红利,加大金融扶贫支持力度,建立良好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关键词:产业升级;农民收入;遵义1、 研究背景 农村产业升级是农村经济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对于增加农民收入以及推动经济可持续增长有着重要的意义。近些年,作为全省农业基地的遵义,自身经济保持着强劲增长,农民收入仍保持着快速增长态势,这与农村产业升级不无关系,找出农民增收的重要原因成为本文研究重点。本文就当前农民收入快速增长与产业调整升级关系进行研究,利用相关关系定量研究方法探索产业升级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关系,为今后遵义市解决三农问题提供建议。二、国内外关于农村产业研究动态(1) 国外相关研究 配弟定理:“工业的收益比农业的多的多,而商业的收益比工业多的多。”配弟通过研究发现:各种产业间相对的“收入差”,会推动大量劳动力向能够获得更高收入的产业部门转移。这一观点间接说明劳动力就业结构与人均国民收入之间的联系。 经济学创始人亚当斯密在其国富论中具体地论述了资本投向的产业顺序和农工商之间的关系。首先,斯密认为资本投向的产业顺序是投资者基于追求利润和规避风险的考虑。投资农业部门,投资人可以对投资进行直接监督,从而避免风险,稳获利润;而投资工商产业,在流通领域的辗转买进卖出的过程中,投资者常须冒货物损失和贷款损失的风险。因此,在投资利润几乎相等的情况下,人们总是愿意投资农业领域。只有在农业发展的基础上,人们才会投资工业、商业和对外贸易。克拉克通过他所收集20多个国家各部门劳动投入和总产出的时序资料,开创性的统计研究得出如下结论:随着经济的发展,即随着人均国民收入的提高,劳动力首先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移动。当人均国民收入进一步提高时,劳动力便向第三产业移动。总的趋势是:劳动力在第一次产业的分布减少,在第二、第三次产业的分布增加,这就是所谓的“克拉克定理”。库兹涅茨趋势:以克拉克的研究为基础,美国经济学家库兹涅茨进一步收集和整理了20多个国家的长期统计数据,将国民收入和劳动力在三次产业间分布结合起来研究分析,得出如下结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农业部门国民收入的相对比重同劳动力的相对比重一样,呈现下降趋势;工业部门国民收入相对比重呈现出持续上升,但其劳动力的相对比重处于大体不变或略有上升的趋势:服务部门国民收入比重处于大体不变或略有上升、但其劳动力相对比重呈现上升幅度较大的趋势。 舒尔茨在1964年出版的改造传统农业一书,用新古典主义的分析方法从理论上阐明发展农业本身的积极意义,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变。舒尔茨认为在传统农业生产中,农民的经济行为是合乎理性的。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下虽然农业生产率低,但要素配置达到了最优状态,在传统农业中,不存在零值农业劳动和隐蔽性失业。农民对经济刺激的反应是正常的,传统农民对生产要素和农产品的价格不但做出了反应,而且做出正常的反应。(2) 国内研究动态1、关于农村产业结构演变规律的研究王贵宸等研究认为,在以农业向工业为主体的结构过渡时期,剩余农业劳动力多数转移到工业生产中去。当形成以工业为主体结构以后,农业剩余劳动力(包括一部分工业剩余劳动力)主要是向第三产业转移,我国一般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大体沿着“三、二、三”的次序进行。马晓河从生产要素组合和产值配置角度对我国农村产业结构比例进行了分析,将产业结构演变过程归纳为四个阶段,即起步阶段,在此阶段城乡差异显著、农业生产水平较低,农村产业结构的配置关系是I(第一产业)(第三产业)(第二产业);初变阶段,此阶段农民商品观念加强,同时农业生产力水平获得提高,农业剩余增多,农村产业结构的配置关系是:III;递转阶段,农业生产力水平迅速提高,生产要素进一步转移流动,该阶段农村产业结构组合为:III;发达阶段,农村经济全面增长,农产品品种、数量、质量水平大大提高,农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此阶段农村产业结构配置关系变为:III。2、关于农村产业结构变动的机理研究 王广森等以我国农村结构的现实运行过程为对象,采取规范研究和实践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分别从产业结构、技术结构、投入结构、就业结构、基础结构、消费结构、地区结构、制度结构、以及结构变革中政府行为等方面对我国农村经济结构变化的历史过程、基本特征、发展趋势以及结构变化的基本规律、结构变化与农村发展上的关系进行了系统地分析,并有针对性提出了调整我国农村经济结构以实现结构优化的基本对策。贾生华的中国农村产业结构变动机制分析一书认为农村结构变动的总体运行机制包括:农村产业的微观发育机制,中观组织机制和宏观调控机制三大子系统,它们各自的功能和效率直接决定农村产业结构变动机制的总体运行效果。三、农村产业升级理论(一)产业结构与农村产业结构 产业结构大致可以从结构和产业两词意的组合引伸来看,产业结构的含义应当是经济和非经济部门及其之间的经济组合和联结方式。西蒙库兹涅茨将产业结构归结为是各种产业长期占有产品和资源的比重。杨治则提出产业结构是指国民经济中各个产业之间的关系结构。贾生华归纳整合了二者的意见,提出:“产业结构是指一定时空结构中各产业之间质的联系和量的比例。质的联系就是产业之间发生经济联系的方式和途径,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影响的方向和内容。量的比例就是这种联系的数量关系,即各产业在社会总资源分配和社会总产品供给中所占的比例。”这一诠释无疑更具有全面性。 农村产业指的是农村地域上的农业和非农产业。农村产业划分是国民经济产业划分在农村延伸的放大,对农村产业的划分有不同的标准,一般有以下几种:三次产业法:农村第一产业即农业,包括农、林、牧、渔业,这是农村经济的主体;农村第二产业即农村工业,具体包括农村采掘业、农村制造业、农村电力、农村建筑等;农村第三产业,包括商业、农村交通运输业、金融保险业和信息产业等。五大部门法:即把农村的物质生产活动划分为农业、农村工业、农村建筑业、农村运输业和农村商业五大部门。以上三种划分方法是相通的。“三次产业法”的第一产业即农业,第二、第三产业即非农产业;“五大部门法”的后四个部门合并也构成了非农产业。产业结构升级(二)农村产业结构升级 目前,有关产业升级这一概念应用比较多,但有关产业升级内涵的专门研究却不多见。张汉亚认为产业升级涉及产业结构重组、产业布局优化、技术与装备的高级化、从业人员的知识与技能的更新等一系列的转变。林垂宙认为技术在产业升级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技术的影响可以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建立高新技术产业,另一方面是通过工业技术的应用使传统产品得以改进。历无畏认为产业升级主要指产业结构的改善和效率的大幅度提高。产业结构改善一方面表现为各产业的协调发展,消除“瓶颈”使整体经济效益提高;另一方面产业结构发生变化,如从第一产业为主,逐步向第二产业再向第三产业发展,从初级加工向深加工、精加工方向发展。效率的提高,则表现为要素效率的提高,管理水平、技术水平、产品质量的提高等等,而产业升级最终表现为经济的持续快速稳定增长。胡春力认为产业升级的核心是生产力的提高,包括原有部门生产率的提高和具有高生产率上升的新兴产业比重的提高。前者使产品成本下降、质量提高,而后者使供给和消费水平升级。总之,产业升级一词包含三种意义:一是指单个产业的升级;二是指产业结构的升级,即产业结构由纸级向高级演进的过程;三是指既包含单个产业升级,又包括结构的升级。 四、遵义市农村经济发展情况及产业升级模式借鉴(一)遵义市农村经济发展情况 遵义市作为黔北粮仓,推进农业快速发展仍是全市经济工作的重要工作,农民增收仍然是全市迈入小康社会的重要一步。截至2014年底,遵义市农林牧渔业总值达到456.56亿元,同比33.26%,其中农业产值292.45亿元,林业产值21.62亿元,牧业产值128.29亿元。全年粮食种植面积782.52千公顷,比上年增加10.54千公顷;粮食产量291.55万吨,比上年增长12.2。其中,夏粮产量66.09万吨,下降2.5;秋粮产量225.46万吨,增长17.4。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365 元,同比增长22%。 目前,遵义市产业结构调整步伐有所放缓,产业阶梯转移仍处在中间阶段,距产业升级理论的最高级仍有一段距离。三大产业之间发展处在磨合阶段,第二产业仍是经济结构的中心,第三产业持续发展,占比仍居第二。截至2014年第一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4.3,上升1.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5.9,下降1.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39.8,下降0.1个百分点。初步统计,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949.35亿元,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0.9,民营经济增加值967.30亿元,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1.9%,全面建设小康实现程度为84.0。(2) 遵义市农村产业升级的新模式1、杉坪村“政府搭台、金融扶贫、农民抱团取暖”的新模式娄山关镇在杉坪村召开誓师大会,充分整合各级各部门资源、调动各方力量,按照“农旅相生、景田相依”思路,以打造“贵州最美乡村、黔北第一村、国家5A级景区”为目标,以调整提升产业结构、完善基础设施、发展生态旅游为重点,以实施“四大工程”、建设“四化乡村”为抓手,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整村推进精准扶贫和全面小康示范创建,仅用不到一年时间,就让杉坪这个曾经土地贫瘠、道路破旧、村民贫穷的“贫困村”破茧成蝶,蜕变成如今移步换景、设施完善、村民富足的“小康村”,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同步提升。当地村委会积极响应采取有效措施积极解决农民收入问题,调整杉坪村产业结构,着力加强二、三产业发展,努力增加农民收入。主要采取几项措施:一是实物分红。引导农户将土地流转给大户进行规模种养殖,以收获实物充抵土地流转资金的方式,金融机构给予种养殖大户低息的资金支持,既解决了农户固定租金不高的问题,又缓解了大户前期投入过大“两难选择”问题。案例:王刚苹果园流转土地300亩,现金流转每亩仅为400元,实物流转农民每年按流转土地上10%的比例选择果树自行采卖,按照2014年的产量和价格,实物分红每亩最高可达4000元,是现金流转收益的10倍。二是利润分红。由公司统一进购种子、种苗并实施技术指导,农民以土地入股并负责投工投劳,销售后的纯利润农户与公司按4:6进行现金分红。案例:黄秧坪苗圃园流转土地800亩,采取利润分红,农民亩均收益5000元,是现金流转收益的7倍,使群众、公司、种植大户结成了利益同盟。三是利息分红。将一家一户分散的补助资金集中起来统一投用,由使用者采取利润分红的方式惠及其他补助农户,既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益,又有效保障了其他农户利益。案例:将51户计生“双诚信双承诺”专项资金20万元集中扶持王刚苹果园。王刚每年向计生户每户利息分红200元。同时,用工优先聘用计生户。今年以来,共聘用2000个劳动力,日平均工资100-120元,利息分红和务工共计为计生户增收20多万元。2、推进产业升级,提高农民收入新模式 花茂村的迅速发展得益于政府对原花茂乡所在地区整体规划得当,得益于金融不断资金支持。以“新农村建设”带动乡村旅游业和现代农业产业升级。一是深度挖掘陶瓷文化经济潜质,提高村集体经济效益。依托陶瓷文化、红色文化、农耕文化等优势,打造出陶艺一条街,村级集体经济入股发展陶瓷山庄,示范带动乡村旅馆5家;流转土地1930亩,当地土地流转均价为每年700元/亩,当地农户可得土地流转收入135.1万元。花茂村依托陶瓷文化打造花茂陶艺一条街和700米休闲步道;对44户农家房屋进行改造,新建陶罐滴水景观、陶艺情景展示棚和陶瓷始祖3处雕塑;对土窑遗址进行保护,花茂土陶工艺被评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陶瓷元素特色的新农村全面呈现。二是引进农业技术及企业,高效推进全村农业产业化经营。花茂村引进九丰公司在花茂村投资2.2亿元建设农业高效园区,从公司进驻仅用4个月的时间,就初见成效。2014年枫香镇全年共流转土地14000余亩,周边农户通过土地流转获得收入可达900余万元,500亩的现代观光农业、5000亩的中药材基地、1200亩的银杏荒坡治理,当地村民就近上班成了产业工人,每月薪水可达2000元以上。3、 小结从遵义市杉坪村、花茂村农业发展新模式可以得出产业升级的一些启示。一是要整合区域资源,根据当地农业特色,发展规模化种养植,增加农产品附加值,延长产业链条,带动多条产业链条发展,充分带动农民就业增收。二是政府要充分履职,进一步采取有效措施加快出台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等政策,有效释放农村土地活力,增加农民的资产性收益。三是采取积极金融、财政等政策支持,形成政策合力,发挥政策乘数效应,为农村产业发展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持续执行农户贷款税收优惠、涉农贷款增量奖励、农村金融机构定向费用补贴以及小微企业贷款增量奖励等政策,为农户创收解决资金短缺的问题。五、遵义市农村产业升级与农民收入的关系研究(一)数据来源、选取及模型建立1、数据来源与选取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产业结构从低级向高级演变,第一产业产值比重逐渐下降,第二、三产业产值比重逐渐上升,经济向高一级发展。从遵义市农村产业结构演变进程看,遵义市农村产业结构正处中级阶段,农民收入中第二产业收入的比重较大。为了简便起见,本文用第二三产业产值比重衡量产业升级的变动过程。本文选取遵义市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农产品成交价格指数、产业升级指数作为研究变量,选取1990年至2014年年度时序数据建立VAR模型进行验证,数据来源于遵义市统计局19902014 年地方经济数据。为使样本数据的趋势线性化并消除数据序列中可能存在的异方差,对所有数据取其自然对数值,分别以LnY、LnI、nP表示遵义市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农产品成交价格指数、产业升级指数。2、向量自回归向量自回归模型(vector auto regressive model)这种模型采用多方程联立的形式,它不以经济理论为基础,在模型的每一个方程中,内生变量对模型的全部内生变量的滞后值进行回归,从而估计全部内生变量的动态关系。最一般的var模型数学表达式为:=+其中:为外生变量向量,为内生生变量向量,为随机扰动项,K为滞后期。构建模型时,选择LnY、LnI、LnP模型变量。为避免回归分析时出现“伪回归”现象,对变量的差分序列进行ADF 单位根检验,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进行Johansen协整检验,检验模型中各变量是否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同时,采用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对各变量间是否存在显著的因果关系进行检验,用于判断自变量能否有效解释因变量的变化。3、脉冲响应与方差分析由于VAR 模型参数的OLS 估计量只具有一致性,单个参数估计值的经济解释是很困难的。要想对一个VAR模型做出分析,通常是观察系统的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脉冲响应函数描述一个内生变量对误差冲击的反应。具体地说,它描述的是在随机误差项上施加一个标准差大小的冲击后对内生变量的当期值和未来值所带来的影响。脉冲响应用于反映一个内生变量的随机扰动项的一个标准差冲击,即新息(Innovation)冲击对模型中所有内生变量的影响。设存在以下的VAR 模型:=+.+ +=+.+ +式中,随机扰动项,为新息,如果发生变化,即产生一个标准差大小的冲击,的当前值会立即受到影响,该影响会传递到,即对内生变量的未来值产生影响。方差分解则是在此基础上将VAR 模型中每个外生变量预测误差的方差按照其成因分解为与各个内生变量相关联的组成部分,即分析每个新息冲击对内生变量变化的贡献程度。(2) 实证分析1、单位根检验从表 可知,LnY、LnI、LnP 的ADF 统计量大于1、5、10显著水平下的临界值,表明各变量序列均含有单位根,即所有变量的时间序列是不平稳的;LnY、LnI、LnP的ADF 统计量均小于个显著水平下的临界值,表明各变量的一阶差分序列都是平稳的变量ADF统计量显著水平下的临界值显著水平下的临界值显著水平下的临界值LnY-4.632699-3.737853-2.991878-2.635542LnI-1.716160-3.737853-2.991878-2.635542LnP-3.249723-3.752946-2.998064-2.638752LnY-8.333654-3.752946-2.998064-2.638752LnI-5.423258-3.752946-2.998064-2.638752LnP-4.205884-3.752946-2.998064-2.6387522、Johansen 协整检验 通过ADF检验可以看出,LnY、LnI、LnP均为一阶单整序列,几个之间可能存在协整关系。本文选择基于多变量分析的约翰逊(Johansen)协整检验方法,根据Johansen“迹”检验来确定模型中的协整向量个数,在VAR(3)模型下对上述3变量进行Johansen协整检验,从检验结果可知(表2),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存在一个协整关系,即3变量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协整向量个数特征值迹统计量5%显著水平P值None *0.57439337.35526 29.79707 0.0056At most 1 *0.384988 18.5620115.49471 0.0167At most 20.3006577.8675223.8414660.15133、格兰杰检验为进一步揭示遵义市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农产品成交价格、产业升级之间因果性,本文利用格兰杰(Granger)检验法对变量间因果关系进行检验分析,依据AIC和SC准则,滞后阶数仍然选择1。原假设样本数F统计量P值结论LnI does not Granger Cause LnP231.318370.2644接受LnP does not Granger Cause LnI0.592930.4503接受LnY does not Granger Cause LnP239.759730.0196接受LnP does not Granger Cause LnY1.511330.0053拒绝LnY does not Granger Cause LnI2312.87190.0018拒绝LnI does not Granger Cause LnY7.101380.0149拒绝通过分析可以得出(1)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与产业升级存在双向因果关系,即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是产业升级的原因,产业升级是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的原因。这是因为一二三产业阶梯式转移,产业不断调整,推动着当地经济发展,直接或者间接地增加农民收入,同时,随着农村地区农民收入的不断提升,农民愿意从事劳动报酬高、经营风险低、收益较为稳定、附加值高的工作对于二三产业发展需求更加强烈,这是产业发展的内在需求。(2)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与农产品成交价格指数存在一定因果关系,农产品成交价格是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增加的原因。农产品成交价格增长代表着农业整体价格的上升,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4、模型估计通过分析可以看出,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农产品成交价格、产业升级之存在着长期均衡关系,对VAR模型进行估计。根据上述模型可以分析不同变量在不同滞后期对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的影响:(1)产业升级对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的影响显著。滞后1期的产业升级与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方程的回归系数为24.36,滞后2期则滑落至为-21.55,这表明产业升级对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具有较高弹性,二者相互作用强。(2)农产品成交价格对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的影响偏弱。滞后1期的农产品成交价格指数与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方程的回归系数为2.09,滞后2期则下滑至为1.585,这表明农产品成交价格指数对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弹性较弱,长期以来,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对农产品成交价格指数的响应较弱。5、脉冲响应根据建立的模型,进行脉冲响应研究本文采用Cholesky方法进行脉冲响应分析。图1 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对农产品成交价格、产业升级响应路径从图1可以看出,最初的2期,农产品成交价格对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的响应十分显著,波动幅度较大。第1期的农产品成交价格冲击最大,为0.6,而后波动减弱到第3期最小达到-0.1左右,而后3-4期,影响程度缓慢上升,随后逐步减弱至-0.1左右,最后趋于稳定。这说明,农产品成交价格对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的影响开始作用显著,但长期趋于收敛。整体对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的下降趋势,影响逐步减弱。从图1可以看出,最初的2期,产业升级对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的响应显著,波动幅度较大。从-0.1上升至0.3左右,第2期的新息的产业升级对农民收入冲击衰弱,为-0.2左右,而后波动上升到第4期最大达到0.1左右,而后5-10期,影响程度波动空间有所收窄,最后趋于收敛。这说明,产业升级对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的影响稳步提升,呈现长期波动上升并趋于收敛趋势。6、方差分析图2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的方差分析上述脉冲响应曲线只是从时间维度说明了各变量对于随机误差项冲击的响应情况下面借助西姆斯(Sims)于1980年提出的方差分解法来定量分析每一个结构冲击对内生变量变化的贡献度,进而评价不同结构冲击的重要性。根据已建立的VAR(4)模型估计响应的方差贡献率,得出遵义市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农产品成交价格、产业升级的贡献程度图。图2显示,总体上,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所有滞后期的值对当期值的贡献度大于农产品成交价格、产业升级,这说明,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不仅受自身变化的影响,还受到了农产品成交价格、产业升级的影响,而且这种影响在后期就逐渐增强,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受到来自自身的冲击在当期达到了100,而后快速下降,而农产品成交价格在后期对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的贡献度峰值就达到了16.12;产业升级对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的贡献度在长期内处于快速上升趋势,直至第15期达到峰值38.99。7、结论(1) 在遵义地区,伴随着产业不断升级,农产品成交价格不断上升,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持续上升,从图上可以看出,2004年以前,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上涨与产业升级和农产品成交价格上涨基本处于同步增长,近几年来,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上涨幅度有所放缓,说明产业升级及农产品成交价格影响程度有所减弱。图3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农产品成交价格、二三产业值(2) 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同样受到农产品成交价格和产业升级两大内生变量的影响,但是在分析中可以看出,产业调整升级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方向,是农村经济实现突破的必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