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_第1页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_第2页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_第3页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_第4页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行星地球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1 .天体是存在宇宙间物质的形式,例如恒星、行星、卫星、星云、流星、彗星。2、天体系统:天体之间的相互吸引和相互旋转形成天体系统。3 .天体系统的水平从大到小都是地月系(教科书P3图1.2 )。太阳系银河系中的其他行星系星系中的其他恒星世界河外星系二、太阳系中的普通行星(教科书P4图1.4 )太阳系的八大行星从近到远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八大行星分类(教科书P5图1.5 )分类特征地球型行星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各向同性、共面性、正圆性大行星木星,土星远日星天王星,海王星三、生命存在的行星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教科书P6)外部条件安全稳定的太空环境自己的条件适当的温度与日俱增适合呼吸的大气体积、质量适中液体的水来自地球内部1.2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一、向地球供应能量1 .太阳大气的成分主要是氢和氦,太阳辐射能源是核聚变反应。2 .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教科书P8图1.7 )保持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煤、石油等矿物燃料是生物在地质历史时期固定后积蓄的太阳能;日常生活和生产的太阳炉、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站的主要能源二、太阳活动影响地球1 .太阳大气中向外分层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光球黑点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色球火炬是太阳活动最激烈的表示日冕太阳风2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教科书p1)世界许多地区的降水量的年变化和黑子的变化周期有一定的相关性(教科书P11活动)。引起无线电短波通信衰减或中断;(扰乱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在两极地区产生极光;)地球上水灾、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发生与太阳活动有关。第三节地球运动一、地球运动的一般特征地球自转地球公转运动方式绕轴旋转在椭圆轨道上围绕太阳转运动方向从西往东。 北极上空俯视为逆时针方向,南极上空为顺时针方向。从西往东。 北极上空俯视时是逆时针方向。运动速度线速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两极为零。角速度:除两极外,各地相等(15h )。近日点(每年1月初),速度很快远日点(每年7月初),速度很慢运动周期真周期:一个恒星日=23时56分4秒昼夜交替周期: 1太阳日=24点真周期:恒星年=365天6点9分10秒直射点回归周期:回归年=365天5点48分46秒地理意义1 .昼夜交替2 .地方3 .沿地表水平移动的物体的偏移1 .昼夜长度的变化2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3 .产生四季和五带二、太阳直射点移动2326n1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如图所示02.地球公转中从两点到两点的判断2326s根据:日地球心线与赤道的位置关系线在赤道北侧太阳直射2326n,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夏至点赤道南侧太阳直射2326s,说明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冬至点简便方法:地轴地球逆时针公转时,地轴左转左冬,地轴右转右冬。 如下图所示3.地球公转中速度变化的判断根据: 1月初,地球运行到近日点,公转速度最快的7月初,地球运行到远日点,公转速度最慢。二、昼夜交替和时差昼夜交替1.昼夜现象发生的原因地球不透明,不发光;昼夜交替的原因是地球的自转。2 .早晨暗线的辨认:早晨的暗线就任,从西向东越过该线进入白昼半球,说明该线是早晨的线,反之是昏睡线。3 .早晨暗线与赤道的关系:因为是交叉平分的,所以在赤道一年中昼夜平分。4 .早晚暗线与太阳光线的关系:由于垂直且切线,早晚暗线上的太阳高度为0度。5 .早晨暗线和轴的角度的变化范围:02326 6 .太阳高度的分布:昼半球上 0,夜半球上0,朝暗线上=0。7 .昼夜交替的周期:太阳日=24小时地方核算1 .地方计算原理:地方的东方早西方晚(同为东经,经度越大越偏东)同为西经,经度越小越偏东一物,东经偏东时间越早)同一条路线上的位置相同经度每15个地点相差1小时(1=4分钟)2 .外地核算办法:哪个地方=知道的地方4分钟经度不好说明:式中加减号的选择条件:东加西减号求知地东加号,知地西减号。经度差的计算:与负相同的东经或西经的减算;将东经和西经相加。计算步骤:确定两地点的经度差,带入换算两地的时间差来判断东西方向的计算。3 .昼夜长度的计算昼弧:任何纬线落入昼半球内的部分。夜弧:任何纬线落入夜半球内的部分。计算:白天的长度=与白天的弧对应的经度15 夜晚的长度=与夜晚的弧对应的经度15区域计算;寻求的地区=已知地区与地区的时间带之差说明:时区数的计算:当地经度15,商四舍五入时区数。时间差的计算:与负相同的东时间段或西时间段的负一个是东时间段,一个是西时间段。加减号的选择条件:东加西减号(在相同的东时间段,时间段的数量越大,相同的西时间段越偏东,时间段的数量越小,偏东的东和西,东的时间段偏东的时间越早)照明图的辨认方法和程序;1 .安装自转方向,判断早晨的暗线2 .日期:北极圈出现极昼(或南极圈出现极夜)是在6月22日北极圈出现极夜(或者南极圈出现极昼)是在12月22日早晨暗线和经线重叠是在3月21日或9月23日。3 .时间计算:寻找特殊时间点:朝线和赤道的交点在经线处是6点暗线与赤道的交点位于经线的地方为18点将昼半球经线平分的地方有12处将夜半经线平分的地方是24点或0点。经度为15的地点相差1小时,根据东早西晚、东加西减的原则推算时间。4 .确定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日期规定的直射点纬度:春秋分日0; 夏至日2326n; 冬至日2326s有太阳直射点的经线是将昼半球一分为二的经线,地点是12点的经线。三、沿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偏移1 .偏移规则:北半球向右偏移,南半球向左偏移,赤道上不偏移。2 .判断方法:北半球指右手,南半球指左手,手掌指上,四指指物体的运动方向,拇指指示的方向是水平运动物体的偏转方向。四、昼夜长度和中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度的变化规则(参照教科书P18 )如右图所示太阳直接冲击北半球是北半球夏季的半年,北半球各地白天很长夜越短,纬度越高白天越长。 夏至日,北半球各地昼长一年的最大值是北极圈及其北侧出现了极昼。太阳直接冲击南半球是北半球冬季的半年,北半球各地的中午短夜越长,纬度越高夜越长。 冬至日,北半球各地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北极圈及其北侧出现了极夜。春天、秋分日、太阳直接袭击赤道,世界各地昼夜等时间长,各自地都是6:00点日出,18:00点。极昼极夜范围的变化规律(以上图、北半球为例):春分过后,极昼开始出现在北极点,从春分到夏天到极昼的范围是从北到北极地扩大到北极圈,从夏天到秋天的极昼范围从北极圈缩小到了北极点秋分过去后北极点开始出现极夜,秋分从冬天变成极夜范围从北极点扩大到北极圈,是从冬天到第二年春分的极夜的范围从北极圈缩小到北极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纬度的变化:有一天正午太阳的高度从直射点向南北两侧减少。季节的变化: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回归线及其北地区中午的太阳高度在一年中达到了最大值,南半球各地在一年中达到了最小值。 冬至日,太阳直击南回归线,南回归线及其南地区中午的太阳高度在一年中达到最大值,北半球各地在一年中达到最小值。3 .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计算公式: H=90-纬度间隔说明:计算所确定的点与垂直射线点之间的纬度间隔将减法加所确定的点与垂直射线点在北半球或南半球上相减,并且将其与不同的半球相加。正午太阳高度的大小比较:越接近直射点,正午的太阳高度越大(即与直射点的纬度间隔越小,正午的太阳高度越大)。 相反,越小。五、四季交替和五带1 .四季分区的依据是昼夜长度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2 .分法有三种(1)物候四季: 3、4、5月为春,6、7、8月为夏,9、10、11月为秋,12、1、2月为冬。(2)传统四季:以“四立”为起点。(3)天文四季:以“二分之二开始”为起点。3 .五带的区分是年度太阳辐射总量从低纬向高纬减少,边界为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4 .黄赤交角与回归线、极圈的关系黄赤交角度数等于南北回归线的纬度数,与极圈的纬度数互补。黄赤交角减小时,南北回归线度数减小,极圈度数增大,因此热带和寒带的范围变窄,温带的范围扩大。 黄赤交角增大,南北回归线纬度增大,极圈纬度减小,热带和寒带范围扩大,温带范围缩小。第四节地球的包围构造一、地球内部包围层1 .地震波地震波传播速度传播媒介通过不连续面速度的变化横波慢固体通过同质界面的横纵波速度增大,通过谷堡界面的横波消失,纵波速度急剧下降。纵波快点固体、液体、气体2 .地球内部包围层根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的速度的变化而划分三个包围层。包围图层名称地点厚度特征地壳莫霍界面以上平均厚度17公斤由岩石构成,大陆厚,大洋薄地幔莫霍界面与古腾堡界面之间超过2800公里在上地幔上部存在软流层地核谷登堡接口以下3400公里以上接近液体,横波不通过二、地球外层大气层由气体和浮游物组成,主要成分氮和氧水圈包括地下水、地表水、大气水、生物水在内,继续进行循环运动生物圈占据大气层的底部、水层的一切和岩石层的上部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一、大气受热过程1 .大气能源:太阳辐射能2 .大气受热过程和温室效应大气受热的过程太阳辐射能量传播过程中一部分被大气吸收或反射,大部分到达地面,被地面吸收。地面吸收太阳的辐射能量加热,以长波的辐射形式将热量传递给大气。地面是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大气温室效应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加热的同时向外辐射热量,上部分散逸到宇宙空间,下部分称为大气反辐射,使热量返回地面。阴天、阴天、夜晚的气温不怎么低,是因为云层厚,大气的逆辐射强十雾九晴:晴天夜里大气弱气温低的空气中的水蒸气容易凝结成雾青藏高原光线强,但热量不足的原因:青藏高原空气稀薄,大气少吸收太阳辐射,光线强的夜晚大气反辐射弱,气温低。二、热环流地面冷热不均引起的空气环流1 .热环流中的温度和气压值的比较方法(参照教科书P30图2.3 )温度:在同一水平面上,上升气流旺盛的近床温度最高的同一地点的垂直方向的标高越高,气温越低。气压值:相对于在同一水平面上观察高低压的同一地点,在垂直方向上海拔越高,气压值越低。 如下图所示从高温到低温都是DCAB。 甲组联赛气压从大到小依次为CDAB。直流电等压面的变化规律:在同一水平面上,形成高压的部位等压面为凸面,形成低压的部位等压面凹陷。2 .常见热环流的例子热岛市环流原因:由于人类活动释放出大量废热,城市气温高于郊区意义: (1)污染工业企业配置在下沉距离之外,避免污染物从附近的地面流入城市;(2)卫星城市建设在城市热岛环流之外,应避免交叉污染。海陆风白天:陆地温度比海高刮海风。晚上:陆地上的空气温度低于海洋刮陆风。山谷风白天山坡变强了,空气爬山坡成了谷风夜晚的山坡迅速冷却,空气沿着山坡下行成了山风三、大气水平运动风(教科书P31参照图2.5、2.6、2.7 )类型成因风向特征高空大气中的风水平气压梯度力和滑坡力共同作用的结果风向与等压线平行接近地面的风水平气压梯度力、滑动力、摩擦力作用的结果风向与等压线所成角度第二节气带和气带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1 .记录三轮环流气压带、风带名称及风带的风向(参照教科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