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必备)2010年高三备考历史“好题速递”系列(28).doc_第1页
(考试必备)2010年高三备考历史“好题速递”系列(28).doc_第2页
(考试必备)2010年高三备考历史“好题速递”系列(28).doc_第3页
(考试必备)2010年高三备考历史“好题速递”系列(28).doc_第4页
(考试必备)2010年高三备考历史“好题速递”系列(28).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七彩教育网 免费提供Word版教学资源整理日期整理人2011年2月24日星期四小2010年高三备考历史“好题速递”(28)一、选择题(8个小题)1清末民初山西有一首歌谣:破戏台,烂秀才,小足扳子洋烟袋;火车站,德律风(指电话),大足板子毕业生。这反映出当地( ) 传统习俗受到冲击 文化教育日渐衰落生活方式发生变化思想观念有了改变AB.C D2上海是近代中国茶叶的一个外销中心。1884年,檑建茶叶市场出现了茶叶收购价格与上海出口价格同步变动的现象。与这一现象直接相关的近代事业是( )A电报业 B大众报业C铁路交通业 D轮船航运业3徐珂清稗类钞记述:“先由男子陈志愿于父母,得父母允准,即延介绍人约期订邀男会晤,男女同意,婚约始定。”这反映晚清婚俗的变化是( )A媒妁之言控制婚约缔定 B婚姻尊重当事人的意愿C婚姻听凭父母安排 D婚姻仪式简约文明4学习历史可以用想象的方法来“重建”历史场景。假如你生活在1913年的中国,可能会看到以下哪一情形?A唐胥铁路开通 B街上路人互行脱帽鞠躬礼C申报上刊登北伐的消息 D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的演说5“盖天津(城)市发展之趋势,其初围绕旧城,继则沿河流,复次则沿铁道线,自有电气事业则沿电车道而发展。”这反映出近代天津城市化进程的显著特点是A以老城区为中心不断扩展 B伴随交通方式的变化而发展C由城市周边的不断开发而发展 D伴随工商业的发展而发展6如图所示的曲线反应罗斯福新政前后的( )A农产品价格的波动B社会失业率的起伏C银行倒闭数量的变化D公共工程投资额的增减71933年,美国成立农业调整署,购买并屠宰了大量牲畜。这一措施的主要目的是( )A增加肉类储备应急救济 B减少农业津贴开支C提高并稳定农副产品价格 D缓和农场主间的竞争81945年英国工党上台执政后,大力推行社会福利等政策,目的是为了( )A强化自由放任主义 B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C减轻政府财政负担 D改变资本主义性质二、非选择题(3个小题)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 明清时,唐宋以来被称做“草市”的新型市镇得到充分发展。据统计,宋代江浙地区在行政中心之外,出现了71个市镇,明代达316个,清代增至479个,市镇之间的直线距离不过数十里。一些市镇的规模与居住人口都超过府县治所,这些市镇充斥着米行、布庄与手工作坊,收纳周边个体民户产品,进行深加工,吸引外地客商。行销远方市场。摘编自赵冈中国城市发展史文集材料二 近代中国出现的新兴城市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其中,香港、青岛等长期为列强占据;上海、天津、汉口等被辟为通商口岸,出现了畸形繁荣的商业区;近代工矿企业、商业的发展,推动了唐山、无锡等城市的兴起;郑州、石家庄等因地处铁路枢纽得到较大的发展。帝国主义的侵入把大批商品送进来,只能使人失业,不能使人得业。帝国主义的商品冲击了农村手工业,制造了众多的游民无产者,而新式工厂发展滞后,无力吸引多数游民无产者。“外国商品来得愈多,制造游民无产者的功用便愈大;中国工业发达愈慢,吸收游民无产者的能力愈小。” 摘编自周谷城现代中国社会变迁概论等材料三 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城市化国家。从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中期,城市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从20%上升至51%。约克郡的城镇数量由1801年的15人增长到1891年的63个。从1820年到1830年,曼彻斯特、伯明翰等主要二等城市的人口增长达40%以上,是增长最快的10年。 摘编自阿萨勃里格斯英国社会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清江南城镇的特点及兴起的背景。(12分)(2)根据材料二饼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近代新兴城市的特点和影响。(12分)(3)近代中,英两国城市发展的差异很大,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8分)1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 历代盛行的官营作坊,在明清时期受到冲击。江南城镇附近农户不事农耕,“尽逐绫绸之利”,渐成风尚,城镇中“络玮机杼之声通宵彻夜”的情形亦载于史籍。明万历年间,仅苏州丝织业中受雇于私营机房的职工就有数千人,是管局的两三倍。清初在苏州复置官局,设机800张,织工2330名。至康熙六年(1667)缺机170张,机匠补充困难,而同一时期苏州民机不少于3400张。“家杼轴而户纂组,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已。”摘自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材料二 自中世纪晚期开始,乡村手工业特别是毛纺织业在英格兰东部、西部和约克郡地区快速发展。商人发放原料,回收产品,销往海内外,这种新型的“乡村制造业活动”被称为“原工业化”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工厂”,推动了手工业的发展。16世纪初,纽贝里的一家毛纺织“工厂”雇佣了1140名工人,其中三分之二为妇女和儿童。海外市场的需求大大刺激了此类“工厂”的发展,英国成为欧洲最重要的毛纺织品生产和出口国,1700年毛纺织品占国内出口商品的70。棉纺织业作为新行业随之兴起,其他行业也迅速扩张。机械化逐渐成为新的生产方式的重要特征,并在欧洲大陆广泛传播。摘编自【英】EE里奇等主编剑桥欧洲经济史等材料三 包含着整个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萌芽的雇佣劳动是很古老的;它个别地和分散地同奴隶制度并存了几百年。但是只有在历史前提已经具备时,这一萌芽才能发展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恩格斯:反杜林论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清之际江南手工业发展的特点。(8分)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世纪中期以前英国工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16分)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再结合所学知识,阐述对恩格斯所说“历史前提”。(13分)11茶叶是中国对世界的重要贡献,并对人类历史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17世纪初,荷兰的东印度公司最早从事茶叶贸易,不久在法、英等国都出现了中国茶。18世纪末,输入荷兰、英国和法国的中国茶,除本国消费外,还流通到西北欧与美洲殖民地。有的城市还形成了国际茶叶市场。18世纪英国东印度公司逐步垄断了中英茶叶贸易。17601833年间,输入英国的中国茶叶价值,由80多万两增至560多万两白银,茶叶占中国出口总值的比例一般在80以上。19世纪40年代以前,中国茶叶一直独占世界市场。1835年,英国人首次将中国茶引种到印度,此后印度茶园面积不断扩大。1889年,输入英国的印度茶首次超过中国茶。阅读材料,结合所学,概括中国茶叶在18世纪世界贸易中发挥的作用。(4分)分析19世纪英国茶叶贸易变化的原因。(4分)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D戏台、秀才、小足扳子反映的是我国传统的文化生活状况,破、烂、洋烟袋反映清末民初出传统的文化生活的变迁。“大足板子”是指不缠足兴起,对应传统习俗受到冲击;“火车站,德律风(指电话)”指交通通讯的进步,对应生活方式发生变化;“大足板子毕业生”指接受新式教育的学生,对应思想观念有了改变。2A 材料主要反映了信息交流的快捷,故选A。3B 题干材料中的“男子志愿”、“男女同意”足见婚姻重视男女当事人的意愿。4B唐胥铁路开通是1881年,第10课社会生活的变迁中,唐胥铁路是中国人自办的第一条铁路。北伐发生在国共合作后的1926年。庶民的胜利描述的是俄国十月革命,在1918年。街上路上互行脱帽鞠躬礼正是体现了民国初年社会习俗的变革。5B 解答此题要注意抓住材料中的“旧城”、“河流”、“铁道线”、“电车道”等关键信息,这里很明显反映的是陆路水路铁路电气化的交通方式的变化,而天津城市发展趋势如此变化,即是伴随交通方式的变化而发展的特点。6C 本题考查学生提取图片、表格、文字等材料中信息的能力。A、D两项只要从罗斯福新政的内容去分析就可以排除。B项失业率在新政后迅速降到0,这与史实不符。联系新政中整顿金融的措施,C是合理的选择。7C 本题时空限定是1933年的美国,此时的美国正值大危机时期。此时罗斯福政府采取的一些列经济措施都是以解决或者缓解经济危机为根本目的的。产品过多,供大于求,产品价格狂跌,是引起经济危机爆发的直接原因,而销毁过剩则有利于稳定价格,缓解危机。8B 自由放任是早期资本主义发展的特征,首先可以排除。社会福利正是运用国家政权的力量积极干预经济和社会生活,这是从罗斯福新政开始的。这种干预没有减轻负担,反而给国家财政带来了沉重负担。二、非选择题9【答案】(1)特点:以工商活动为主要功能;辐射范围广;分布密集;与周边农村联系密切。(6分)背景:江南地区农副业迅速发展;手工业技术进步;区域性分工与商业活动加强。(6分)(2)特点: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近代工商业的推动;铁路等新式交通的影响;带有殖民地、半殖民地色彩。(6分)影响:改变城市布局;成为列强商品、资本输出的基地;加强自然经济的瓦解;引起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的转变(6分)(3)中国:列强经济侵略,近代工业发展缓慢,破产农民转化为产业工人。(4分)英国:工业化快速发展;社会经济中心由农村转移到城市。(4分)【解析】回答第(1)题明清时期江南市镇发展的特点可根据材料直接进行概括,兴起的背景可联系教材相关知识,从农业手工业发展、区域性特征增强及商业进步等方面回答。第(2)题中的特点可联系材料及中国近代社会状况概括出来,影响可以结合材料和教材,从消极和积极两个方面整理答案。第(3)题可以从社会环境、经济等方面做答。10【答案】官营手工业衰落;(2分)家庭手工业开始面向市场;(2分)民营手工业发展迅速;(2分)资本主义性质的手工作坊产生(出现资本主义性质的雇佣关系)(2分)阶段1 :“原工业化”(2分)。特征:手工工场发展迅速;(2分)商人参与;(2分)使用雇佣劳动。(2分)阶段2:工业革命(工业化)(2分)。特征:大机器生产;(2分)需要大量资本;(2分)形成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两大阶级。(2分)要求:以对历史前提的认识为中心;观点明确,史论结合的认识。(13分)11【答案】作用:茶叶成为中西贸易的主要商品之一,茶叶贸易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发展;茶叶贸易的利润为英国等国提供资本积累。原因:印度成为英国殖民地,19世纪印度茶叶种植业兴起,印度茶逐渐打破中国茶在贸易中的垄断地位。【解析】前一题局限于中国国内,这一题进一步延伸到国际。第一小问要求“阅读材料,结合所学,概括作用”,那么答案必是材料信息和书本知识的结合,需要我们提炼概括。作用分为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