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6年高中地理必修一:5.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ppt课件_第1页
【人教版】2016年高中地理必修一:5.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ppt课件_第2页
【人教版】2016年高中地理必修一:5.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ppt课件_第3页
【人教版】2016年高中地理必修一:5.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ppt课件_第4页
【人教版】2016年高中地理必修一:5.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自然地理环境主要由哪些要素组成?,自然地理环境有哪两个最基本特征?,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基本内涵。2了解某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化中的作用。3理解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4能从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的视角分析一些自然现象。过程与方法1通过生物循环、水循环、岩石圈物质循环等过程的分析,理解地理环境要素间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形成了一个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的整体。2结合实例分析,掌握由地理环境的各个地理要素共同作用,产生了地理要素自身没有的新功能。3通过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和湖泊的演化过程的分析,掌握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变化过程。4结合东北森林变化对环境的影响和对修建水库利弊的辩论,理解某一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案例分析、讨论和对水库建设的辩论,树立事物间是普遍联系的、是统一的整体的观念,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思想。2通过对地理环境整体性的理解,体会自然的和谐美,养成善待环境,热爱自然,尊重自然的情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3通过学习,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探究的兴趣和动机,提高学习能力。,一、自然地理环境,1、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自然地理环境又称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基础。,自然地理环境,水,大气,土壤,生物,岩石,地形,自然地理环境中的各组成要素之间是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的。就这样形成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2、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请说出你的理解,1、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2、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3、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4、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整体性的体现:,二、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主要表现如下四个方面),1、表现一: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自然地理环境中,通过大气循环、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等过程,在各地理要素之间进行着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从而使自然地理环境形成一个各要素相互渗透和相互作用的整体。,水,生物,岩石,大气,地理环境要素包括,“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渗透”,水循环,大气循环,生物循环,岩石圈物质循环,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正是由于它们的存在,才把地理环境各组成成分融合成自然综合体,构成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岩石圈物质循环,水循环,示意简图,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简图,生物循环,生物循环,示意简图,读P85案例1(以生物为例),1、改变了大气成分,2、改变了陆地水的成分,改善陆地水分状况,3、参与岩石形成,促使土壤的形成,生物循环对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土壤产生怎样的影响?,思考:,生物循环过程中,物质怎样迁移,能量怎样转换?,阅读P86图5.2思考:,生物既是自然地理环境的产物,又是自然地理环境的创造者。生物对自然地理环境的作用,归根结底是由于绿色植物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素,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及无机盐合成为贮藏能量的有机物(主要是糖类),并且释放出氧的过程。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则又成为动物的食物。植物和动物的有机残体被微生物分解后,又以无机质的形式归还到周围环境中。这种有机质的合成与分解过程,称为生物循环。生物循环促使自然界物质和化学元素不断地迁移运动,能量不断地流动、转化,从而把自然地理环境中的有机界和无机界联系起来。,“阅读”,“阅读”,太阳能,化学能,有机物,绿色植物。,动物,微生物。,大气水岩石土壤,无机物,无机物,热能,光合作用,分解作用,生物循环过程中,物质怎样迁移,能量怎样转换?,阅读P86图5.2思考:,绿色植物光合作用,把无机物合成有机物,把太阳能转变为化学能。,化学能,有机物,水在各地理要素间的传递?,大气,土壤,植物,动物,水,太阳能,植物,动物,太阳能在各地理要素间的传递?,大气,微生物,一、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促进自然界物质和化学元素的迁移运动、能量的流动和转化;联系自然地理环境中的有机界和无机界。,1、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地形等。,2、地理要素间的物质与能量交换:,是通过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等过程来实现的,其结果使自然地理环境形成了一个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的整体。,3、生物在自然地理环境形成与演化中的作用:,(1)影响:,现今地球大气组成,是生物生命活动参与的结果。生物生命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制约陆地水的化学成分。加快了岩石的风化,促成了土壤的形成。生物多次对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进行加工。使地球面貌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从而形成了适宜人类生存的自然地理环境。,(2)作用:,(4)意义:,生物既是自然地理环境的产物,又是自然地理环境的创造者。生物对自然地理环境的作用,归根结底是由于绿色植物能够进行光合作用。,(3)结论:,吸收作用、光合作用、分解作用,2、表现二: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1)生产功能,什么是生产功能?,指自然地理环境具有合成有机物的能力,植物生长过程是通过作用才能生产有机物?,光合作用,植物能独立完成光合作用生成有机物吗?,不能。光合作用过程中,植物只能提供叶绿素,还需要大气提供热量和二氧化碳,土壤、岩石圈和水圈提供水分和无机盐等才可生成有机物,这就是整体的作用。,(2)平衡功能,为什么沙漠中也有植物很好地生长着呢?这说明了什么问题?,沙漠中的是耐旱植物。说明:不同区域内,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物质与能量交换的方式和强度不同。,大气,生产功能是自然环境的整体功能而非单个地理要素的功能?,水圈,阅读思考,绿色植物,自然环境各要素综合作用的产物,2、表现二: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1)生产功能,(2)平衡功能,什么是平衡功能?,各自然要素通过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使自然地理环境的性质保持稳定的能力。,地球大气中的CO2保持稳定,大气本身没有减缓或增加CO2的能力,但在海洋生物作用下,大气中的CO2和海水溶解的钙加速形成碳酸钙沉淀,这就减少了大气中的CO2。此外,陆地植物大量吸收CO2,使大气中CO2减缓。说明了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作用才有这个平衡功能。,藏羚羊,藏羚羊,完成P8687活动,1、阅读P87材料可可西里地区的藏羚羊,2、运用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的平衡原理,解释一定范围内个物种的数量基本恒定这一现象。,藏羚羊的生存,是它与青藏高原可可西里的自然环境相适应的。在没有人类干预的情况下,可可西里自然环境各要素的变化,迫使藏羚羊不断通过增、减数目来适应环境,从而使藏羚羊数目相对稳定。藏羚羊数目虽然有波动,但基本稳定。这种平衡功能不是环境中某个要素所能单独具备的,而是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通过物质和能量交换,才使得自然环境要素的性质保持相对稳定。,可可西里-藏羚羊,藏羚羊数目虽然有波动,但基本稳定,?,这种平衡功能是环境中某个要素单独具备的吗?,不是。这种平衡功能的实现是环境中各要素相互作用产生的结果。,二、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生产功能,指自然地理环境具有合成有机物的能力。,平衡功能,指各自然地理要素通过物质和能量交换,使自然地理要素的性质保持稳定的能力。,考考你,“一山不能容二虎”反映了地理环境所具备的A生产功能B消费功能C分解功能D平衡功能,解析:一定范围山林生态系统中老虎的生长繁殖都要受到食物等因素的影响,所以老虎和其他各物种的数量就必须保持一定的动态平衡,各物种在一定时期基本恒定,老虎也是这样。,D,3、表现三: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变过程,自然地理环境中的各要素每时每刻都在演化,各个要素的演化是统一的。一个要素的演化伴随其他各个要素的演化。或者说,每个地理要素的演化都是自然地理环境演化的一个方面。,保证了自然地理各要素之间的协调,是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重要表现形式。,(1)统一演化:,(2)意义:,以P87案例2理解: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表现三,三、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1、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请同学们阅读“案例2:水土流失是自然地理环境的统一变化过程”。完成:画出黄土高原水文、地貌、土壤、生物的变化和人类影响的过程。,案例探究,水土流失过程是地貌、土壤、生物、水文各要素统一的变化过程,一个要素的演化伴随着其他各个要素的演化。,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内因:,多暴雨、黄土土质疏松、多垂直节理。,过程:,水土流失。,结果:,地貌的变化、植被的退化、地方气候的变化。,结论:,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是如何演变来的?,思考:,P87案例2-,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导致各要素的统一变化,水土流失,支离破碎,沟壑纵横,表土流失,肥力下降,植被下降,逐渐消失,蒸发加剧,趋于干旱,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干旱,发育差肥力低,风蚀地貌,河流少内流河,牵一发而动全身,少数耐旱植物,自然地理环境具有“整体性”,地形变化即湖泊变成,气候,生物,土壤,水文是。,完成P88活动,湖泊演变a-e的五个阶段:是、等各要素统一变化过程。,地形,气候,生物,土壤,水文,陆地,由湿变干,由湿变干,水面逐渐缩小到消失,水生变陆生,东北森林变化导致了环境的整体变化,东北森林主要分布于大、小兴安岭及长白山地区,在平衡大气成分、净化空气、补给土壤有机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改善地方气候有重要的作用。,东北森林,森林减少,活动,4、表现四: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自然地理环境的某一要素的变化导致其他要素及整个环境状态的变化。,以P8889案例3为例理解: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表现四,(1)含义:,1、阅读短文,东北林区北部为寒温带针叶林,南部为温带针阔叶混交林。它平衡大气成分,净化空气、补给土壤有机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节气候,对改善当地自然生态环境具有重要作用。但是,经过20世纪的大规模采伐,森林面积锐减。这样,森林的环境功能减弱甚至丧失。,2、东北林区主要的环境要素是哪些?,3、哪个要素变化导致其他的哪些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态变化?,砍伐森林植被破坏,植物固结土壤作用退化,涵养水源作用减弱,牵一发而动全身,东北森林变化导致了环境的整体变化,易导致生物发生变化水易受人类干预岩石不易受人类直接影响。因此,人类要保护生物,保护生态,避免给环境带来“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后果。,(2)人类活动对地理要素的影响,2、一个地理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地理环境状态的改变(“牵一发而动全身”),三、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1、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请同学们阅读“案例3:东北森林变化导致了环境的整体变化”。思考:写出森林变化导致环境整体变化的因果关系。,案例探究,东北森林植被破坏地表蓄水能力下降地表径流增加土壤侵蚀加剧水土流失肥力下降。,(1)森林植被的作用:,平衡大气成分,净化空气、补给土壤有机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改善自然生态环境。,(2)东北森林变化导致环境整体变化:,请同学们自主探究P90“活动”,活动探究,(3)人类活动的影响:生物、水容易受人类活动的影响,岩石受人类影响较小。好的影响:修建水库、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还草还湖等;坏的影响:围湖造田、毁林开荒、陡坡开垦等。,活动探究,减少,减轻,丰富,生存环境改变,改变局部地区小气候,气候更加湿润,修建水库后,改变了下游河流流速和流量,对水资源起到调控作用,水库对泥沙起到拦截作用,下游泥沙量减少;水库的调节作用,使下游洪水的发生机率减少;建成后,使地下水变得更加丰富,对生物生存环境产生极大影响,对局部地区的气候起到一定的调节作用。,总结,自然地理环境由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地形等地理要素组成。,自然地理环境具有整体性,主要体现在:,1.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3.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2.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4.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1.陆地环境的整体性体现在(),反馈练习:,A各地理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渗透,B某一地理要素的变化不一定导致其他要素的变化C气候会影响植被,但不会影响土壤D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与植被破坏无关,2在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中,人们必须考虑其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互为环境的资源系统,这主要依据自然资源的(),A分布的地域差异性,B整体性,C不可替代性,D数量的有限性,A,B,3.青海、内蒙古、甘肃等地大量挖掘“发菜”、“甘草”,导致环境恶化,反映了:()A.地理环境具有整体性。B.地理环境具有差异性。,C.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相互渗透、制约和联系。,D.某一要素的变化可能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态的改变。,A.C.D,反馈练习:,1、自然地理环境中的何种物质循环把无机界和有机界结合起来?A、水循环B、大气循环C、生物循环D、地壳物质循环2、地球原始大气的主要成分是A、二氧化碳、甲烷、氢、氨和水汽B、氮气和氧气C、二氧化碳、氮、臭氧、水汽D、氩、氮、二氧化碳,3、从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分析,下列现象中与西北景观相符的是A、地表水缺乏,河流不发育,且多为外流河B、流水作用强烈,物理风化微弱C、流水侵蚀显著,风力侵蚀微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