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实习报告.doc_第1页
毕业实习报告.doc_第2页
毕业实习报告.doc_第3页
毕业实习报告.doc_第4页
毕业实习报告.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33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华西元阳大坪矿地下开采 毕业实习报告学生姓名: 学 号: 专业班级: 指导教师: 二一 一 年 四 月 八 日 目 录 第一章 矿区概况11-1矿区地理及行政概况11-2矿区经济条件概况11-3矿区自然条件11-4开发程度评述3第二章 矿区地质32-1矿区地质概况32-2矿石特征112-3矿床开采条件132-4矿床勘探类型及勘探网度142-5矿石储量计算15第三章 采矿系统163-1开采技术条件163-2采矿方法选择173-3采矿方法简述173-4采矿方法主要技术经济指标20第四章 开拓运输系统204-1开拓运输系统204-2采矿设备224-3生产能力分析23第五章 矿山安全系统245-1通风系统245-2供、排水系统245-3运输系统245-4供配电系统245-5排土(渣)场255-6爆破器材库255-7矿山周边情况描述26第六章 矿山主要危险有害因素的对策措施与建议266-1工业场地总体布局主要危险有害因素的对策措施与建议276-2采矿工艺主要危险有害因素的对策措施与建议276-3运输系统主要危险有害因素的对策措施与建议286-4供、排水系统主要危险有害因素的对策措施与建议286-5供、配电系统主要危险有害因素的对策措施与建议296-6通风系统主要危险有害因素的对策措施与建议296-7排土(碴)场主要危险有害因素的对策措施与建议30第七章 改建完善生产系统的措施与建议317-1制约生产能力发挥的主要问题317-2加大矿山开拓系统建设,提高产能317-3完善现有开拓系统的通风、运输系统建设34实习心得体会34实习参考资料36第一章 矿区概况1-1矿区地理及行政概况大坪矿区南起黄岩山,北至十八塘,总长14.5千米;西至蒋家寨白石老寨一线,东至老乌寨金竹林,宽12千米,地理坐标:东经10304281030631,北纬225138225537。大坪金矿位于云南省元阳县城东南部135方位,直距约120公里,行政区划隶属云南省红河州元阳县大坪乡管辖,矿区海拔6882574.9米。矿区至元阳县城有县乡简易公路相通,运距168公里,县城至省城昆明有高等级公路相通,沿途经个旧、建水、玉溪等,运距450公里,矿区南部有简易公路通金平县城,公路里程约30千米,交通条件尚可,但雨季公路塌方较多,时有阻隔,冬春季节雾大,通行具有较大的危险性(见图1-1)。1-2矿区经济条件概况区内居民为哈尼族、瑶族、苗族等少数民族居住区,农作物以水稻、玉米为主,经济作物为少量草果、香蕉和茶叶,农业比较落后,粮食尚不能自给,经济条件较差。区内工业主要为大坪金矿,现有日处理矿石150吨选厂一座,新建成200t/d选厂一座,在建一座300t/d选厂,将于2009年1月底之前完工。水力资源丰富,矿山建有梯级电站两座,总装机容量1600千瓦/小时,电力资源基本能满足工业生产、生活需要。矿区周围居民点多处,青壮年众多,劳动力资源丰富。1-3矿区自然条件矿区地处三江褶皱系,哀牢山脉南段西侧,为中低中山河谷地貌,海拔6882574.9米,分水岭最高海拔2574.9米,最低为金子河出口,海拔688米,相对高差1886.9米,为中低山深切割山地。区内属红河与黑水河水系分水岭地带,支流呈树枝状分布, 呈北西南东向延伸,主要河流为三家河支流(上游称金子河),坡降大水流急。金子河由北向南纵贯全区,汇水面积127.73平方千米,年平均流量6.75立方米/秒,最大流量86.69立方米/秒,最小流量0.54 立方米/秒。金子河为矿区最低侵蚀基准面,河床标高(688m)一般低于探明资源储量的分布标高。金子河两岸遍布梯田,是有名的哀牢山南部“元阳梯田”带。本区气候属湿热多雨的南亚热带季风立体气候,年平均气温18,雨量充沛,雨季时间长,据金平县气象资料,年降雨量平均2283.8毫米,日最大降雨量1861.1毫米,一般5-11月份为雨季,最大降雨量为7-8月,1-3月份为枯旱季。本区主要风向为西南风,最大风速16m/s,相对湿度84%。图1-1 大坪金矿交通位置图1-4开发程度评述大坪金矿,采金始于明末清初,历史上有名的老么多金矿,属当时云南“七大采金厂”之一。1988年武警黄金第十三支队提交了元阳县大坪金矿区一、三号脉详查中间地质报告后建矿,生产规模仅为50吨/日,采矿范围为西矿区V9号矿脉,开采标高793 m至地表;1990年提交矿区勘探报告后,由云南锡业公司设计院设计,元阳黄金公司于1992年新建成一座100吨/日的选厂,主要处理东矿区的铜金矿石。矿山生产以来,东矿化带主要开采V1、V2、V3号矿脉,西矿化带主要开采V8、V9号矿脉,产金量稳步发展,一度成为当时云南省著名的“四大金矿之一”; 截至2005年底元阳黄金公司选厂在采矿权内累计消耗表内+表外C+D+E级矿石量62.19万吨,金金属量6462 kg,平均金品位10.3910-6。 2005年企业已无法正常经营,通过多方的共同努力,于2006年底元阳县彻底完成了对元阳县黄金公司的改制,引进国内著名黄金生产企业紫金矿业集团,由其控股子公司云南华西矿产资源公司整体收购元阳县黄金公司国有资产,并组建元阳县华西黄金有限公司,依托原有生产系统,依法整合周边矿权、力争实现一矿一证、高效开发利用大坪矿区资源。2006年1月云南华西矿产资源有限公司托管元阳黄金有限公司后,在残回采基础上采矿3.8万吨,生产黄金281千克,产值5200万元;2007年公司对100t/d老选厂进行改造,采供矿石约4.3万吨,生产黄金约350千克,产值约7500万元;2008年采供矿量达6.8万吨,生产黄金近550千克,2008年公司对原有选厂进行技改扩建,新建两个选厂,二选厂位于蕉岭,日处理原矿200吨,一选厂位于白砂坡,日处理原矿300吨,现二选厂已建成投产,一选厂也基本建成,现正进行投料试车阶段,目前公司处理原矿的能力已达650t/d。几年来,元阳县华西黄金有限公司一年上一个台阶,取得了很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第二章 矿区地质2-1矿区地质概况矿区处于唐古拉山昌都兰坪思茅褶皱系、扬子地台和华南褶皱系之交接部位 ,夹持于红河、哀牢山和九甲墨江等三条断裂带之间,系印度板块于扬子地台汇聚带之南段的哀牢山结合带,即为构造岩浆岩变质带(图2-1)。总体呈北西南东向展布,向北西收敛,向南东散开,呈“爪”状。区域内出露阿龙组(Pta)以及奥陶系至三叠系和第三系地层。构造发育,由北西北西西向红河深大断裂和哀牢山深大断裂带组成,控制了区域的沉积建造、变质作用、岩浆活动和成矿作用;次级同向断裂成为控矿构造。岩浆活动强烈,侵入岩、火山岩均有出露,从晚古生代至新生代均有活动,岩类齐全,沿深大断裂带广泛分布,构成北西北西西向的构造岩浆岩带,控制本区域的金多金属矿床的形成和分布。变质岩广泛出露,主要分布于深大断裂两侧,以区域变质作用为主,局部有接触变质和动力变质,变质带展布方向与区域构造线一致。矿区内大部被桃家寨闪长岩体占据,地层主要出露于其周边。下奥陶统(O1)为板岩、粉砂岩、长石石英砂岩互层;中泥盆统马鹿硐组(D2m)灰岩、白云质灰岩及白云岩;宋家寨组(D2s)硅质炭质页岩、泥质砂岩及灰岩,老箐寨组(D2l)灰岩夹钙质页岩,下部为鲕状灰岩。矿区内断裂构造十分发育,主干断裂有北西南东向的小寨金平断裂、三家河断裂和小新街断裂,三条断裂大致平行,具多期次活动,长度20 km,倾向北东,倾角5080,为压扭性断裂;三家河断裂和小寨金平断裂分别构成桃家寨闪长岩体的南西及北东边界,小新街断裂纵贯桃家寨闪长岩体中部,断裂带强烈挤压破碎,其次级的北西南东向断裂破碎带,倾向南西,倾角3090,是本区的主要容矿构造 。矿区岩浆活动比较强烈,具多期、多类型特点,主要岩体为桃家寨闪长岩体,次为二长花岗岩体和石英二长岩脉;此外还有少量辉绿岩脉、煌斑岩脉。其中桃家寨闪长岩体(4a)主要分布于大坪矿区内,夹持于三家河断裂和小寨金平断裂之间,呈北西南东向展布,岩体的岩石类型为闪长岩,岩体中部北西向断裂、裂隙发育,为金矿体的主要容矿空间。该岩体为金矿的成矿母岩,与区域金多金属矿床有成因联系。围岩蚀变有硅化、黄铁矿化、绢云母化、绿泥石化和绿帘石化,与成矿关系密切。2-1-1矿床特征矿床位于桃家寨闪长岩体中部,小新街断裂带两侧。矿体主要产于次级断裂破碎带中,矿体长轴方向受容矿断裂制约,矿床受岩体、岩性、变质带、断裂构造等因素控制,属多源、多成因的中高温热液型金矿床。大坪金矿采矿证内的矿体呈脉状、薄板状赋存于北西南东向的断裂带中,平行于主干断裂的挤压(片理化)带分布,其产状与断裂产状基本一致,倾向南西,倾角陡,一般5690。,在采矿权范围内主要有V1-2-3、V9-8-14、V16、V6、V5、V27等矿体,矿体长5001000m,厚度一般0.20.5cm,最厚可达2m。含金150g/t,伴生元素主要有Ag、Cu、Pb等,矿石以硫化矿为主,氧化矿石很少。矿体成带状产出,沿走倾向尖灭再现,南北长6500m,东西宽600m。矿体围岩为闪长岩,容矿岩石为石英脉岩,矿床成因类型属中高温热液型金矿。金河金矿厂矿段的矿体产于哀牢山西测脆韧性剪切带内,小新街断裂之上盘,采矿权范围内开采的矿体主要为V52、V55两条缓倾斜矿体。2-1-2矿体特征 (1)V1-2-3矿体位于毛木树矿段,矿体分布于69110线,控制长3520米,出露最高标高1356米,控制最低标高647米,最大斜深655米,计有8个中段沿脉坑(以脉内沿脉为主)、12余条穿脉和30个钻孔(其中18个见矿)控制,矿体沿走向已基本圈闭,往下有较大延深。矿体赋于次级断裂的含金石英脉中,顶、底板围岩为闪长岩,具绢英岩化、绿泥石化及绿帘石化。其产状与赋矿断裂基本一致,同步变化,总体走向北西南东向,倾向南西,个别地段反倾,为北东向,倾角最大88,最小52,平均78,属陡倾斜矿体,矿体Au平均品位12.4310-6。在1150线间999中段Au平均品位为9.9510-6,900中段为14.5810-6,至826中段为30.4310-6,Au品位有由上往下变富之趋势,尤以826中段最富。品位变化系数186%,为组分分布不均匀。尚有Pb 、Cu、Ag伴生有益组分,其中Pb品位0.0019.70%,平均0.59%;Cu品位0.010.03%,平均0.51%;Ag0.0338.3510-6,平均19.0710-6,均可综合回收。矿体厚度最厚1.29米,最薄0.07米,平均厚0.35米,厚度变化系数73%,属厚度变化稳定。矿体呈脉状、薄板状、豆荚状,以工业矿为主,低品位矿少且分布零星。矿体在2111线及8086线1100米标高以下为无矿地段,为矿体属形态简单、厚度变化稳定、有用组份较均匀的矿体。矿体为黄铁矿化石英脉,矿石中金属硫化物以黄铁矿为主,其次为方铅矿、黄铜矿、自然金、白钨矿等,脉石矿物以石英为主,围岩蚀变有硅化、黄铁矿化、绿泥石化、绿帘石化、碳酸盐化(方解石化)。其顶、底板岩石均为蚀变闪长岩,容矿岩石为石英。 (2)V9-8-14矿体位于白沙河矿段。矿体分布于58300线,控制长4800米,出露最高标高1200米,控制最低标高563米,最大斜深404米。计有8个沿脉坑、2个斜井坑、15个浅坑、21个钻孔(见矿孔14个)控制,矿体沿走向往北、向下尚未圈闭,仍有较大延伸。矿体倾向北东,倾角最大88,最小62,平均78,属陡倾斜矿体。矿体呈脉状、薄板状,在9098线为金矿化石英脉,将矿体分成2段,V14号矿体分布于58100线,控制长640米,控制最低标高868米;V8矿体分布于108300线,控制长4000米,控制最低标高563米,在868米标高以上至浅部,矿体于110、118、138、148及156线附近出现无矿地段,使矿体不连续;在110120线800米标高以下矿体连续性亦差;于120线往南800米至740米标高矿体连续性较好,于740米及以下98280线矿体分成5支,且低品位矿增多,使工业矿不连续。矿体以工业矿为主,低品位矿主要分布于100212线760米标高以下地段,将工业矿分割成不连续的数块。 (3)V16矿体矿体分布于29122线,位于V8、9、14矿体下盘约300米处,与之平行产出。控制断续长1000米,控制最高标高1240米,最低标高790米,最大斜深155米。由PD850、PD800沿脉坑、7个浅坑及1个见矿孔控制。在86122线840米标高以上,132142线770米标高以上已采空。矿体赋存于小新街断裂下盘北西向次级断裂含金石英脉中,断续分布。顶、底板围岩为蚀变闪长岩。矿体产状与赋矿断裂产状基本一致,同步变化,总体走向北西南东,倾向南西,在PD850南沿局部地段(H5357)反倾,倾向北东,倾角最大86,最小60,一般界于7080向,平均78为陡倾斜矿体。矿体呈脉状,以工业矿为主,低品位矿仅在PD800局部地段分布,矿体连续性差,具尖灭再现之特点。矿体往北向下尚未圈闭,仍有延伸。矿体内Au单样品位最高74.9010-6,最低为0,平均品位7.7310-6。单个矿体平均品位3.1310.7810-6,品位变化系数为128%,为组分分布较均匀。尚有伴生有益组分Cu、Pb、Ag(仅有少数样品分析了上述元素),其中Pb品位0.0338.75%,平均品位10.59%;Cu0.034.98%,平均品位1.18%;Ag0156.310-6,平均品位38.7110-6,均可综合回收。矿体厚度最厚1.68米(L201H1),最薄0.10米(PD800H31),平均厚度0.52米,单个矿体厚度0.330.72米,厚度变化系数56%,为厚度变化稳定。 (4)V5矿体位于V27矿体下盘约270米处,分布于4120线,控制长2000余米,出露最高标高1586米,控制最低标高956米,最大斜深330米,计有8条沿脉坑、7个浅坑、16个钻孔(其中见矿孔10个)控制。矿体沿走向未圈闭,向下仅在局部地段有不见矿工程控制外,其余地段亦未圈闭,尚有延伸。矿体赋于小新街断裂上盘的次级断裂含金石英脉中。顶、底板围岩为蚀变闪长岩。其产状与赋矿断裂基本一致,总体走向北西南东向,倾向南西,倾角最大83,最小70,平均79,属陡倾斜矿体。矿体呈薄板状,以工业矿为主,低品位矿仅在3线局部地段可见。矿体在1200米标高沿走向具尖灭、再现之特征,将矿体分成了3支,往下是否相连,有待工程了解,其中北支分布于5525线,956米标高以上已采空,往下未作控制;中支分布于1724线;南支分布于26线以南,在1010米标高处有一不见矿孔,该支向下延深不大。矿石工业类型单一,以黄铁矿石英金矿石为主,少量黄铁矿、方铅矿、黄铜矿石英金矿石。矿石具有与V1-2-3矿体相同的矿石结构、构造及金属矿物组分和分布特征。矿体内Au品位单样最高93.010-6,最低0.2410-6,平均品位10.9610-6,品位变化系数146%,属组分分布较均匀。伴生有益组分为Pb、Cu、Ag,其中Pb品位0.026.38%,平均1.5%;Cu品位02.67%,平均0.25%;Ag品位1173.2210-6,平均17.1410-6,均可综合回收。矿体厚度最厚0.49米,最薄0.1米,平均厚0.23米,厚度变化系数41%,属厚度变化稳定。 (5)V27矿体位于V1-2-3矿体下盘170米左右,分布于1124线,控制长658米,出露最高标高1416米,控制最低标高1006(3坑),最大斜深400 米。由4个沿脉坑、6个浅坑控制,矿体沿走向、倾向尚未圈闭。矿体赋于小新街断裂上盘次级断裂中,顶、底板围岩为片理化蚀变闪长岩。矿体产状与赋矿断裂基本一致,总体走向北西南东,倾向南西,在少数地段反倾、倾向北东、倾角最大89,最小64,平均79,属陡倾斜矿体。矿体呈薄板状,连续性好,仅在10线的局部地段出现无矿天窗。矿石工业类型单一,以黄铁矿石英金矿石为主,少量黄铁矿、黄铜矿石英金矿石。其矿石结构、构造,金属矿物组分及分布特征同于V1-2-3矿体。矿体内Au品位单样最高46.9610-6,最低0.2310-6,平均品位7.010-6,品位变化系数109%,为组分分布较均匀。尚有伴生组分Pb、Cu、Ag,大部分样品未作Pb、Cu、Ag分析,仅少数成果:Pb0.023.05%,Cu0.011.36%,Ag093.8810-6,可综合回收。矿体厚度最厚1.08米,最薄0.07米,平均厚0.41米,厚度变化系数31%,属厚度变化稳定。 (6)V6矿体位于V8-9-14矿体之下盘约300米处,分布于176188线,控制长560米,出露最高标高850米,控制最低标高720米,最大斜深270米。由5个中段沿脉、9个浅坑、4个钻孔(均不见矿)控制。在133线浅坑以上,30线分别在720一中段、788三中段至地表。矿体赋于小新街断裂之下盘近东西向次级断裂中,顶、底板围岩为片理化蚀变闪长岩,容矿岩石为石英。矿体产状与赋矿断裂基本一致,同步变化,总体走向在一破矿断层以西近东西向,倾向南,以东由于受断层的影响由近东西转成北东南西、,倾向南东,倾角最大55,最小20,平均29,为缓倾斜矿体。矿体呈薄板状,以工业矿为主,低品位矿零星分布于119线,矿体中部被一北西南东向,倾向北东的断层破坏,分成东西两段,西段在7线以西788三中段以下矿体不连续,尖灭、再现频繁,其余地段除3线的主巷道及788三中段出现无矿天窗外,矿体较为连续。 (7)V52矿体地表展布在019线间,往北西和南东被坡积层和植被掩盖。矿体与地层产状基本一致,受层间挤压破碎带控制。含金石英脉之顶、底板岩石具硅化,局部具铁白云石化等。走向北西南东,倾向南西,最小倾角20,最大52,平均36。呈脉状、似板状,总体属缓倾斜矿体。矿石工业类型以黄铁矿铁白云石石英金矿石为主,次为黄铁矿石英金矿石,另外可能还有黄铁矿、方铅矿铁白云石石英金矿石。矿石结构:自形半自形粒状结构、半自形它形粒状结构、脉状充填结构、包含结构和压碎结构等。金属矿物:黄铁矿以为主、次为黄铜矿、方铅矿,自然金、等;脉石矿物:石英、铁白云石。金属矿物以浸染状、团斑状和细脉状产于脉石中。自然金主要为裂隙金,次为晶间金和包裹金。金品位单样最高197.9910-6,最低0.1410-6,平均9.8210-6。品位变化系数174%,属组分分布不均匀。在走向上金品位的变化从北西向南东变化为5.6212.937.2110-6,反映出由中部向两端,品位有由高变低的趋势。在倾向上的变化,从标高550510478米,品位由13.946.057.3210-6,显示从高至低再到高。据光片鉴定黄铜矿含量1520%,估计铜品位可达56%;方铅矿含量2%。由此看来,铜和铅是可以综合回收。矿体最大厚度1.46米,最小0.08米,一般0.250.58米,平均0.44米。厚度变化系数54%,属厚度变化稳定。 (8)V55矿体地表仅见褐铁矿产出,系隐伏矿。矿体赋存于中志留统康郎组(S2k)白云岩和灰质白云岩裂隙带中,产状130162,局部90,倾角最大40,最小5,属缓倾斜矿体。矿体呈脉状、豆荚状。矿石工业类型为黄铁矿石英铁白云石金矿石、黄铁矿黄铜矿铁白云石金矿石、黄铁矿黄铜矿方铅矿铁白云石金矿石。矿石结构:自形半自形粒状结构、半自形它形粒状结构、粒状变晶结构、脉状充填结构、交代结构、包裹结构和压碎结构。金属矿物主要为黄铁矿,次为黄铜矿、方铅矿、自然金等;脉石矿物主要为铁白云石,次为石英。金属矿物呈浸染状、团块状、脉状和树枝状产于脉石中。自然金主要为裂隙金和包裹金,次为晶间金。金品位一般与硫化物呈正比,单样最高含金86.4110-6,最低0.1510-6,平均10.4210-6。矿体顶、底板岩石具硅化、铁白云石化、黄铁矿化,岩普遍含金0.4克/吨以上,单样最高达6.34克/吨,本期初步在矿体顶底板0.5-1米范围内采集75件样品进行化学分析,加权平均品位达0.89克/吨。矿体品位变化系数147%,属组分分布较均匀。伴生组分铜、铅、银仅有少数分析结果,可综合回收。矿体最大厚度1.5米,最小0.09米,一般厚0.11米,平均厚0.31米。厚度变化系数67%,属厚度变化稳定2-2矿石特征2-2-1矿石质量 (1)矿石物质组成A、矿物成分大坪金矿矿石矿物成份有14余种。金属矿物10种,其中金属硫化物6种,氧化物2种,自然元素1种,金属互化物1种;非金属矿物4种。矿石中非金属矿物以石英为主,占2095%以上,其它是少量的方解石、重晶石、白云石、云母类、绿泥石等。金属矿物在矿石中约占520%,主要有方铅矿、黄铁矿,其次为黄铜矿、闪锌矿、黝铜矿、磁铁矿、白钨矿、自然金等,选矿试验中还发现有锡石、砷铅矿。根据矿石的矿物组合不同,可划分出二种矿石建造:金黄铜矿黄铁矿、方铅矿石英建造;金方铅矿(少量闪锌矿)黄铁矿、黄铜矿石英建造。前者多见于毛木树矿段,后者多出现于白沙坡矿段。矿物水平分带明显,沿矿带走向方向,由北西往南东,方铅矿增多,黄铁矿、黄铜矿减少,北西段还出现磁铁矿;垂直矿带走向方向,由北东往南西,方铅矿增多,黄铁矿、黄铜矿减少,并出现黝铜矿。B、矿石结构大坪金矿石具有自形半自形粒状结构、半自形他形粒状结构、他形粒状结构、压碎结构、充填交代结构及包裹结构等。C、矿石构造大坪金矿田具有块状构造、浸染状构造、细脉网脉状构造、斑杂状构造及角砾状构造等。D、矿石化学成分毛木矿段Au含量单样最高207.0810-6,最低为0,平均含量11.1710-6,以519.9910-6者居多,占矿段总矿样的41.01%,2010-6者占19.22%,矿化不均匀,有的地段因矿化减弱而不连续,出现无矿天窗或分支。总体是矿体中部Au含量增多,往南、北两端变贫。Cu含量单样最高10.03%,最低为0,平均含量0.50 %,AuCu相关系数为0.44,显正相关,即在有的地段Cu高Au亦高,这是部分自然金与黄铜矿连生所致;Pb含量最高26.38%,最低为0,平均含量0.69 %,AuPb相关系数为0.14,基本不相关或略显正相关;Ag含量最高375.6110-6,最低为0,平均含量33.4710-6,AuPb相关系数0.47,为正相关。白沙坡矿段Au含量单样最高249.2510-6(V8、9、14),最低为0,平均含量8.9010-6,以519.9910-6者居多,占矿段总矿样的39.03%,2010-6者占13.05%,矿化不均匀,往下Au的含量有降低之趋势。Cu含量单样最高7.09%(V8、9、14矿体),最低为0,平均含量 0.51%,除V6矿体外,普遍含Cu低,AuCu相关系数0.13,基本不相关;Pb单样最高含量33.73%,最低含量为0,平均含量5.53 %,AuPb相关系数0.12,基本不相关。Ag单样最高含量423.8010-6,最低含量为0,平均含量54.0110-6,AuAg相关系数0.24,略显正相关,PbAg相关系数0.79,为正相关,即为正消长。据矿石化学分析,矿石中主要有害元素是As,据电子显微镜观察及激光光谱分析,As赋存在砷黝铜矿物中,但含量极少,而矿石中As含量较低,为0.013%,对金的质量无影响。(2)矿石风(氧)化特征大坪金矿地表和浅部大部分矿石均为硫化矿石,矿石氧化带不发育,2006、2007年资源储量核实时有少量氧化矿石,目前矿体开采已深,保有资源储量全为硫化矿石。2-2-2矿石类型 一、矿石自然类型根据野外观察和以往物相分析结果,矿体均属硫化矿。矿石类型以黄铁矿石英金矿石、黄铁矿方铅矿石英金矿石、方铅矿化黄铁矿化铁白云石金矿石为主,次为黄铁矿方铅矿黄铜矿石英金矿石。 二、矿石工业类型按矿石有用组份划分 (1)金铜矿石:V1-2-3、V5、V27号矿体的矿石属此类型。 (2)金铅银矿石:V9-8-14、V6、V16号矿体的矿石属此类型。 (3)金铅铁白云矿石:V52、V55号矿体的矿石属此类型2-3矿床开采条件2-3-1矿体围岩矿体赋予小新街断裂两侧的次级断裂中,矿体与围岩界线清楚、截然。矿体上下盘围岩为闪长岩,岩体内次一级的断裂构造为北西南东向的层间破碎带,长度数十m至数千m,走向300330,倾向南西,倾角3090,该组破碎带充填有褐铁矿、黄铁矿、方铅矿及含金石英脉,是本区的主要容矿构造。矿体两侧围岩常出现硅化、黄铁矿化、绢云母化等围岩蚀变,且蚀变强和蚀变叠加的地方矿化也越强。蚀变具不完全的分带现象,以石英脉为中心,向两侧依次为:硅化绢云母化带(褪色带),绢云母绿泥石化带,绿泥石绿帘石化带。蚀变越强矿化就越好。矿体内夹石主要为煌斑岩、煌斑岩脉常伴随石英脉呈脉状、透镜状及不规则状出现,经常切断石英脉,是典型的破矿岩脉。本矿床矿体厚度薄,为超薄型矿体,其夹石主要分布于矿体走向间,沿走向夹石长度数米上百米不等,当夹石长度15米(上下坑道对应)或20米(上下坑道不对应)时圈入矿体,大于时作夹石剔出。其夹石岩性一般与围岩相当,主要为闪长岩、白云岩、弱矿化石英脉或铁白云石石英脉,部分地段尚有切断石英脉的煌斑岩。具弱金矿化,Au含量0.00.910-6。2-3-2工程地质条件矿区内岩土体结构以整体结构为主,近风化带及扭裂带部位为块状结构,Rb(Mpa)强度60,仅在局部地段稍低Rb(Mpa)30-60,RQD指标平均值大于90%。矿体上下盘90是坚硬稳固的闪长岩及石英脉,夹少部分为原生条脉状云斜煌斑岩,深部岩体裂隙不发育,岩石较完整稳固,为硬质岩组,闪长岩的饱和单轴抗压强度70.7212.6MPa,力学强度较高,岩石稳定性较好,抗水抗风化能力较强。局部地段岩石结构面较发育,形成片理化,裂隙面主要由石英充填。矿体顶、底板稳固性好,开采中加于规范,强化采空支砌和充填,以此避免地表塌陷、塌方危险。地表浅部残积层及风化壳软岩层组在雨天容易造成小范围内滑坡和泥石流,是矿区内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开采活动中应尽可能的避免厚大的残积层及风化壳软岩层组。综上所述,矿区内工程地质类型为二类一型,以坚硬半坚硬岩石为主的非层状、厚层状岩类,工程地质条件为简单-中等类型,矿脉及上下盘岩石基本处于稳固状态。 对矿床开采有良好的保护作用。2-3-3水文地质条件矿区侵蚀基准面标高为520米,绝大多数矿脉位于侵蚀基准面以上。矿体围岩为分布广、厚度大、致密坚硬、稳固性良好的闪长岩、灰岩(溶穴不发育),矿脉处于两侧被包围的封闭状态。矿区地下水补给主要靠大气降雨,流经矿区的金子河基本与矿体走向平行,切割深,矿体产出位置隔水层厚大,地表流水-金子河对矿体充水量影响小;坑道的最大涌水量为30m3/h。矿区含矿破碎带为矿床充水的主要途径,由于断裂带厚度薄,构造岩复杂,其富水性、导水性总体弱,平巷开采有利于自然排水,地下水淹没坑道的危险性较小。综上所述,矿区水文地质属以裂隙含水层充水和火成岩风化带网状裂隙水为主的简单类型。2-3-4环境地质条件矿区区域较稳定,地震基本烈度属七度区。无热害,矿石及围岩中硫含量较高,对环境有一定影响;放射性强度低,铀、钍含量均低于核工业标准;地下水无污染,矿区生活用水水质良好。但矿区范围内属于湿热多雨的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容易产生长时间高频度的降雨,对地质灾害的发生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滑坡及泥石流灾害较严重,矿区环境地质质量中等至复杂类型。2-4矿床勘探类型及勘探网度依据岩金矿地质勘查规范(DZT02052002)中矿体规模、形态及构造破坏程度、结合矿体组分及厚度变化程度对矿脉综合考查,参考铜、铅、锌、银、镍、钼矿地质勘查规范(DZ/02142002)中对五种影响因数的系数赋值,如表71。其中毛木树矿段的V1-2-3矿脉综合类型系数为2.3,勘查类型为类,其余矿脉综合类型系数为1.71.8,勘查类型均以主矿脉的勘查类型同步控制;白沙坡矿段的V8-9-14综合类型系数为2.3,勘查类型为类,其余矿脉综合类型系数为1.71.8,勘查类型均为类或以主矿脉的勘查类型同步控制;金河金矿厂矿段V52号矿脉综合类型系数为1.9,勘查类型为类,其余矿脉综合类型系数为1.41.6,勘查类型均为类或以主矿脉的勘查类型同步控制。老金山矿段和马店矿段综合类型系数为1.51.6,勘查类型均为类。在同一矿段中以主矿脉为主,尽量兼顾距离较近的其它矿脉,次要矿脉以主矿脉的勘查类型同步进行控制。勘探网度:大坪金矿绝大部分矿体为陡倾斜矿体,在坑道之下钻探按320160米和320320米网度较系统地控制,提交33+334资源量。总的认为,通过深部的初步控制,可为扩大矿山生产规模提供依据,可望达预期效果。2-5矿石储量计算一、工业指标大坪金矿为老矿山,原武警黄金十三支队于东矿段(即毛木树矿段)V1-2-3矿脉53110线1040m标高以上及西矿段(即白沙坡矿段)V9矿脉234302线750m标高以上提交了地质勘探报告。参照矿区在资源整合时亦作了储量核实报告,为保持资料的前后衔接及对前人资料的利用。参照DZ/T02052002岩金矿地质勘查规范,结合本矿区矿体特征,引用2008年提交的云南省元阳县大坪金矿地质勘查阶段性报告确定工业指标如下:(1)边界品位 110-6(2)最低工业品位 310-6(3)矿床平均品位 510-6(4)最低可采厚度:(一)老金山V1、V1-2矿体为0.8m,(二)其余矿体为0.2m。(5)夹石剔除厚度2m(6)无矿段剔除长度对应工程15m,不对应工程30m。(7)米克/吨值:当可采厚度小于最低可采厚度,而品位较高时,可采用米克/吨值。(8)伴生组分含量 Cu:0.1% Pb:0.2% Ag:410-6 WO3:0.05%二、资源/储量估算结果A、累计探明资源量大坪矿区累计资源/储量122b+332+333+334矿石量3534001吨,金属量38417.93kg,在2009年底的基础上新增矿石量221048吨,金属量3137.44kg。其中122b+332+333矿石量2432869吨,金属量27022.17kg,在2009年底的基础上增加矿石量211292吨,金属量2677.24kg;B、2010年采空储量大坪矿区2010年采空储量矿石量为158053吨,金属量2066.93kg。C、保有资源量目前大坪金矿保有资源量总计122b+332+333+334矿石量3375948吨,金属量36351kg;其中122b+332+333类别矿石量2274816吨,金属量24955.24kg。第三章 采矿系统3-1开采技术条件(1)矿床水文、工程地质条件大坪金矿矿区的矿体大部份赋存在侵蚀基准面688m之上,倾角陡,矿脉及其两侧围岩基本不出水,仅在局部相对破碎地段出水,且单点出水量均小于0.11/s,从近地表向深处出水量减少等特征综合分析认为,矿区水文地质条件属以裂隙含水层充水为主的简单类型。矿区岩体稳固性良好,矿体及其顶底板岩石除近地表为风化岩外,坑道中90是坚硬稳固的闪长岩及石英脉,少部分为原生云斜煌斑岩,岩石完整稳固。矿区工程地质条件属坚硬半坚硬的非层状岩类为主的简单类型。(2)矿体产状特征大坪金矿区含金矿石英脉的走向北西南东,倾向南西,倾角6085,局部直立甚至反倾。单脉长度一般2050m,最长130m;厚度一般3060cm,最厚可达2m。3-2采矿方法选择矿体赋存情况,开采技术条件,品位情况及经济效益等因素是选择采矿方法的重要依据。考虑上述因素,结合矿山的生产现状,矿山采用削壁充填采矿法开采厚度小于1.0m的陡倾斜矿体,采用浅孔留矿采矿法开采厚度大于1.0m的陡倾斜矿体。矿山的缓倾斜矿体采用崩落采矿技术开采,主要采用采用回采工作面扇形布置电耙出矿。3-3采矿方法简述 (1) 削壁充填采矿法A、适用条件本采矿方法适用于开采矿体厚度1.0m的急倾斜矿体。B、矿块布置及结构参数矿块沿走向布置,长度48m,矿块间柱6m,中段高度根据各块段各矿体的开拓系统确定,厚度为矿体厚度,底柱高6m,顶柱高度2m。C、采准切割工程采准工程主要包括人行通风材料井、拉底平巷等。工程布置详见浅孔留矿采矿法。D、回采工艺采场至下而上分层回采,在分层中进行崩矿,通风,局部放矿及撬毛等作业,分层高度22.5m。采用YSP-45型凿岩机浅孔落矿,每次爆破后放出约三分之一的崩矿量,其余崩矿量暂留于采场中,以保持22.5m高的回采空间,待采场最上边的回采分层崩矿结束后再进行大量放矿。采场中凿岩采用YSP-45型凿岩机,2岩石炸药,人工装药,非电起爆。E、采空区密闭大采场大量放矿结束后,应视安全和品位情况及时对矿柱进行回采,然后采用浆砌毛石封闭中段人行联道及溜矿口,以防止空区垮塌时所产生的冲击波对附近采场造成影响。F、采场通风采场风流从本中段坑口进入,经人行材料通风井进入采场,洗刷工作面后从从另一侧人行材料通风井汇入回风平巷排至地表。G、矿柱回采矿柱回采视安全及品位情况,在本中段开采后期可以从回风侧开始将全部底柱和部分隔离矿柱予以回收利用,但必须维护好本中段平巷。 (3)崩落采矿法A、适用条件本采矿方法适用于开采缓倾斜矿体。B、采场布置及矿块结构参数采场沿矿脉走向布置,V52矿脉中段高2030m,因V55矿脉倾角较小,选择中段高度15m,矿块长3050m。C、采准切割在中段水平掘脉内沿脉探矿平巷,控制矿块后在矿块两侧布置人行通风天井并与上中段沿脉探矿平巷贯通。中段沿脉运输巷道布置于矿体下盘,距探矿平巷约12m并与之平行掘进。从中段运输巷道的矿块两侧凿天井与上部的人行通风井沟通,形成出矿漏斗,在矿体内掘进切割沿脉巷道与两天井贯通。采切工程量见表。D、 回采工作矿块回采推进方向从切割巷道开始,由下至上呈斜工作面扇形推进,使用7655凿岩机一次打眼,两次爆破,先爆围岩后爆矿石。采用2PJP-15电耙耙运至漏斗,采幅高度一般控制在1.61.8m以内。E、 顶板管理充填工作在废石爆破后进行,人工选用大块岩石砌筑挡墙后将小块废石倒入墙内充实,自下而上逐段进行,充填体至回采工作面的距离一般不超过3m,根据不同矿脉厚度及顶板稳固情况,采用间隔充填或全面充填,人工接顶。F、采场通风新鲜风流由平硐、沿脉运输巷、通风井联络道、人行通风井进入采场,清洗工作面后,污风经人行通风井进入上中段回风巷道内,经回风平硐排出地表。G、贫损指标采矿贫化率为30,损失率为5。3-4采矿方法主要技术经济指标采矿方法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见表41。表41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序号指标名称单位削壁充填采矿法浅孔留矿采矿法综合指标(充填法90%,留矿法10%)1矿块生产能力t/d50100552矿石损失率%1818183矿石贫化率%15814.34采切比m/kt26.6326.2626.59m3/kt114.5293.26112.395主要材料消耗炸药kg/t0.90.60.87非电雷管个/t0.70.40.67导火索m/t0.080.040.076钎子钢kg/t0.020.010.019合金片g/t0.020.010.019木材m3/t0.0020.0010.0019第四章 开拓运输系统4-1开拓运输系统 (1)岩体移动范围矿区岩体稳固性良好,矿体及其顶底板岩石除近地表为风化岩外,坑道中90是坚硬稳固的闪长岩及石英脉,少部分为原生云斜煌斑岩,岩石完整稳固。矿区工程地质条件属坚硬半坚硬的非层状岩类为主的简单类型。岩体移动角类比相似矿山后,矿体上、下盘围岩移动角及矿体端部岩体移动角均取65,按此参数圈定矿体开采地表移动界线。 (2)开拓运输根据大坪金矿矿区地形地貌、矿体特征、开采现状、矿体赋存条件,以及地表条件,开拓运输方式设计为平硐开拓。一块段采空区底板标高为1080m,开采标高范围是14041040m,设计考虑一块段设置1040m生产中段和1080m回风平巷进行开采。二块段V8矿脉体采空区底板标高为740m,V9矿脉采空区底板标高为793m,本矿段开采标高范围是1000700m,设计考虑二矿段设置740m和700m两个生产中段和793m回风平巷进行开采。三块段储量核实最低标高为950m,开采标高范围是1000800m,设计考虑三块段设置950m生产中段和1000m回风平巷进行开采。四块段包含4条矿脉,开采标高范围是720940m,其中V8矿体部分采空区底板标高为740m,设计考虑设置720m生产中段和740m回风平巷进行开采,因四块段的地表地形没有720m标高的开口条件,设计考虑利用二块段的700m中段运输平巷上掘一条700-720m的斜巷(设置慢动绞车一台进行矿、废石下放及材料提升)连接720m中段,740m回风平巷也于二块段的740m中段运输平巷连通。V13矿体部分采空区底板标高为750m,设计考虑设置730m生产中段和750m回风平巷进行开采。V14矿体部分采空区底板标高为790m,设计考虑设置760m生产中段和790m回风平巷进行开采。V16矿体部分采空区底板标高为840m,设计考虑设置825m生产中段和840m回风平巷进行开采。矿石运输:中段生产矿石用人推0.55m3翻斗式矿车直接运至地表。废石运输:中段掘进废石用人推0.55m3翻斗式矿车直接运至地表,然后转运至废石场。材料、设备运输:由中段运输平巷经采场人行材料天井至工作地点。人员:由各中段运输平巷进入,经采场人行材料天井至工作地点。 (3)矿井通风、通风系统本次开发利用方案设计根据开拓运输系统的设置,各中段开采时需要利用回风平巷或上中段运输平巷回风,因此设计考虑采用抽出式通风,新鲜风流由中段运输平巷进入,经人行材料井到达工作面,清洗工作面后的污风经另一侧人行材料井排至回风平巷或经上中段运输平巷汇入回风平巷排出地表。、风量及负压经风量估算矿区内各矿井的开拓系统最大需风量约为14m3/s,矿井最大通风阻力为750Pa。根据开拓与通风系统的布置,设计考虑采用一台K40(A)-11号风机作为主风机。、局部通风采场和掘进工作面局部通风拟选用5.5kw局扇,工作面独头距离大于等于200m时采用混合式局部通风,小于200m时采用压入式进行局部通风。、通风构筑物矿山目前有部分探采巷道,设计要求对不再利用的原有井巷进行密闭,以确保通风质量和生产安全。 (4)矿井排水大坪金矿开拓运输方式设计为平硐开拓,矿井排水采用自流方式从各中段运输平巷直接排放至地表。 (5)矿山机械、原矿运输:矿石用人推0.55m3翻斗式矿车直接运至地表。、坑内供气:坑内耗气设备为凿岩机,设计考虑配备3台20m3/min的空压机供气(两台工作,一台备用)。用894m无缝钢管经各中段运输平巷进入各工作面供气。、坑内供水:供水系统采用地表高位水池供水,设计考虑每个块段都新建一个100m3的水池向井下供水。根据凿岩机的工作水压要求,工作面的水压要求为0.3Mpa0.4Mpa。坑内最大用水量约为70m3/d,设计选用574.5mm无缝钢管作为供水管,供水管由地表高位水池经中段运输平巷接入各工作面。4-2采矿设备选择常规的YTP-24型、YTP-26型凿岩机等采掘、回采设备。采矿所需设备见表4-2。序号设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