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跋从理论上讲,中医与西医无论是基本观念、逻辑规则还是语言特征、概念内涵都迥然不同,从临床来看,中医与西医在知病、治病方方面面的规范、原则、标准都不可同日而语。无论在临床疾病本质的判断,治疗方案的确立,具体药物选择,病人药量规定等等,只有遵循各自的理论逻辑进行决策,才是科学的。那么中医理论体系和临床实践的根本在那里呢?在经典理论,在辨证论治。中医理论的根在经典,临床的根在辨证论治,离开这两个根,中医就亡了。让人搞不明白的是,怎么总有那么几个中国人,非要把中国文化的精华中医经典理论说得一无是处,非要用实验性思维那一套,强行把“伪科学”的帽子戴在中医头上。中国国粹精华系列.总序:“从时间上看,传统并非是已成过去的事实,传统反映的是一种文化上的承传,那种跨越过去、现在也伸向未来的内在精神性因素;今天我们咀嚼传统,也并不是为了发思古之幽情,去追忆既往的斑斑陈迹,而是为了解读我们身上所携带的文化基因,从而获得继续前行所需的智慧力量。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每个人都是历史驿站的过客,当我们在这个驿站打量着眼前景色的时候,我们看到的是一脉时间的流,那种连着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时间的流。传统的精神内核在一个传上,就像禅宗中所说的灯录一样,灯灯相连,光光无限,构成了一个明亮的世界。只要你是一个客,你就无法游离于这时间的流之外。”中医在时间长河中延续,经典理论成为一脉相承的红线,在这根红线上发展出的各家学说,犹如珍珠,虽然颗颗相异,但是颗颗生辉,在现实的时空,仍然那么耀眼夺目,现在的中医,临床不可须臾离开。经典理论孕育各家学说,中医之树枝繁叶茂,其现实意义无可替代。毫不夸张地说,离开经典,便没有辨证论治,没有辨证论治,便没有“证”概念研究。经典理论规范了中医思维逻辑,是辨证论治探究证候、论治证候的理论基础,无论怎么强调它的重要性都毫不为过。当然,不从事中医,不教育中医,不培养中医,经典理论可有可无。为什么教育中医、培养中医的中医院校也把经典理论当成可有可无的了呢?临床是理论的事实基础,经典是中医的根本所在。有哪个时代,中医理论的发展离开了经典;有哪个时代,经典理论失去了临床指导作用?上下几千年的中医发展史,能够否定吗?我们言必经典,是因为历史说明,经典是我们临床必须遵循的最接近疾病本质的客观真理性的理论,只有学好经典的理论,我们才能守住中医之魂,中医才能够发展,从诸病源候论到温病条辨,哪个中医理论离开了经典。经典不是教条,言必经典不是保守,不是墨守成规,当我们面对临床出现的各种各样的新问题,面对天地时空变易和不同病人时,如果不以经典为依据进行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我们凭借什么辨证论治?经典是活泼泼的理论,不是机械的标准,不是阻碍中医进步的绊脚石,所以几千年在经典之根上,发生出许许多多的中医枝叶,中医病机理论日益丰富,临床视野日渐开阔。今天的我们,能不能象前人一样,在现实客观“实际存在”的具体之中,根据经典,形成与时代特点相适应的新的中医病机理论,留给后世?我们能不能根据现实时空特点,发展形成今天的脾胃论、温热论?我们能够在一切都要形态科学的氛围里,在追求症状标准规范的现实中,一意孤行吗?。要有辨证论治的实践,要正确认识中医的“证”概念,首先要有经典理论,离开经典理论对逻辑思维的规范指导,就不是中医了。不管什么学科,实践都需要凭借一定的理论作指导,思维逻辑主导下的实践活动,在理论规范下进行,世界没有信马由缰、随心所欲的学科实践。中医认知疾病本质病机性质立足现实时空,必须以经典理论为思维的逻辑规范才能实现。经典理论指导中医实践,历史早已证实了它的真理性。没有经典理论的指导,便没有病机的本质认知;离开具体存在时空条件,病机本质是空泛的。素问.至真要大论反复强调病机认知要“无失气宜”,要“谨候气宜”,要“天地合气”,体现出中医临床“辨症求机”的疾病本质认知是开放的、客观的、现实的,不能坐而论道,不能理论来理论去地空谈。可是,我们要否定经典了,要把经典从中医教学中除去了。真不知这样下去,中医凭什么去认知疾病本质,去把握证候呢?任应秋说:对内经,首先抱着怀疑的态度来学习,如何学得进去,学得好呢?相反,无论学习什么,总要抱着诚信的态度来对待它,不诚信就是不虚心,就是自己的主观意识太重,一定要耐心地学到手以后,才能用辨证唯物的方法来研究它。(任应秋论医集41页)当然,怀疑不是坏事,它可以开发新思维、新认知,但怀疑不是对学科观念的否定,不是对学科原则的反叛,不是背离学科逻辑,更不是不顾历史事实的一竿子打死,也不是因为不符合西医或工业化社会的惯性思维就随意践踏。基本观念是学科本质区别所在,是我们认识的出发点,决定概念的医学属性。以中医基本观念为出发点,运用“辨症求机”逻辑思维,才能得到实在可靠的证候病机,如果我们否定了经典,中医理论靠什么来支撑?疾病的中医本质又是什么?临床论治如何决策?如果以西医的病理生理为标准,那和西医有什么区别?中医还有存在必要吗? 中医与西医本质区别是死与活的区别,是静止局部与运动联系的区别,是从有形中论无形与从无形中思有形的区别。我们对疾病本质的认知,是从活的、运动联系的疾病现象中思辨内在病机性质,还是从死的、静止局部的有形组织中看形态改变,衡量我们思维逻辑的中西医属性,决定我们临床医疗的中西医实践。西医从形态到形态认识疾病本质,故器质性改变是功能异常之本,解剖形器为其基本观念,所以对临床具体疾病有规范有标准,有否定之否定;中医从活的、运动联系的时空表象辨析疾病本质,故生命的具体存在才是病机之根,“阴阳神气”为其基本观念,所以对就诊病人无僵化无框框,其理论发展呈现为滚雪球方式。僵化的、幼稚的理论是短命的。中医学是活的医学,内经伤寒论是活的理论,十分成熟,并不幼稚,如果我们离开经典,中医就不是中医了;如果我们将经典教条化,中医同样不是中医了。离开经典指导,我们将一事无成;用症状的规范标准思维,将经典教条化,我们将变成含灵巨贼。历史的教训是沉重而惨痛的,金元时期的百万冤魂(内外伤辨惑论),明代因教条守旧而亡的“比比皆是”(瘟疫论),都十分明白地告诫我们,经典的理论不是对号入座的框框,虽然有“诸腹胀大,皆属于热”等病机规范,但认识病机却必须“天地合气”、必须“无失气宜”,根据天地社会人事的具体情况和病人个体差异,去“各司其属”;虽然有太阳病、阳明病等六经病的理论规范,但具体辨症必须是“观其脉证,知犯何逆”,并非照本宣科。临床是理论的事实基础,经典是中医的根本所在。有哪个时代,中医理论的发展离开了经典;有哪个时代,经典理论失去了临床指导作用?上下几千年的中医发展史,能够否定吗?实验性思维理论的否定之否定的发展模式,不一定就是人类文明的唯一模式,新的理论出现不一定就是客观真理的反映。因为幼稚,小孩经常犯错,也经常改正;因为成熟,成年人就不象小孩那样,错误不断。作为疾病现象,症状是疾病之“果”,是生命发生病变后的临床表现形式;作为疾病本质,病机是为疾病之“因”,是生命体内在“阴阳神气”和与外界协调/调节失常发生疾病的内在机制,立足症状之“果”及其相关因素探求内在病机之“因”,反映中医实事求是的逻辑思维取向。求证病机是论治的必要前提,这是历代中医所形成的共识。在绝大多数的时间,中医没有各种各样的实验仪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安全员考试题库试题及答案详解(名师系列)
- 2026届山东省临沂市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中经典模拟试题含解析
- 腔镜甲状腺的护理查房
- 2026届山东省济宁市鲁桥镇第一中学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经典试题含解析
- 广东省普宁市2026届英语九上期末统考试题含解析
- 喷涂安全教育培训
- 湖北省襄阳市第三十四中学2026届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中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
- 2026届辽宁省大连金普新区五校联考化学九上期末调研模拟试题含解析
- 2026届四川省乐至县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达标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2026届青海省西宁二十一中学化学九上期中达标测试试题含解析
- 碳足迹研究-洞察分析
- 空间叙事身体性思考
- 呼吸困难患者的急救与护理
- 燃气热水器安全教育
- 五年(2020-2024)高考地理真题分类汇编专题02(地球运动)+原卷版
- 2024年山东省济南市中考语文试题卷(含答案)
- 【蚂蚁保】2024中国商业医疗险发展研究蓝皮书
- 工作生活平衡总结
- 装配式建筑装饰装修技术 课件 模块五 装配式隔墙
- 药事管理工作制度及操作规程
- JT-T-883-2014营运车辆行驶危险预警系统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