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建议新手学习汉服剪裁的话,先以这个教程做一套中衣裙。纯白棉布,便宜实用。因为中衣是必需品!襦裙简易裁法(声明:用这种方法确实能做出一套襦裙,白桑儿一直是这样做的,但是未必就是正确答案。所以,也希望有经验的前辈对其中的错误能加以指正。) 这里贴的是襦裙的基本型裁法,其中襦为合身型的交领短襦,宽度以人的胸围大小为基准,长度仅过腰部而未及臀(如果是长度到臀部或超过臀部的,下摆需加宽而成圆弧形,就不是图(1)中的方形下摆了。当然也可以继续采用这种剪裁法,但宽度须以臀围大小为基准,这样当襦束在裙内后,上身就会有太多多余的布量),裙为围合式半截长裙。 一、襦的裁法 交领襦的常见裁法有两种。因为交领的缘故,前襟会重叠一部份的布,一片布很难满足 前襟布量的要求,因此,这两种常见的裁法都是由两片布来组成一件襦。一种是后中破开法(如图(1)所示),两片布的缝合线在后背正中。古画中常见人的衣服后背正中有一道明显的线,当是采用了这种裁剪方法;另一种是前襟补量法,即两片布的缝合线在右前襟,这种剪裁法的优点是缝合部位被左襟所掩盖,衣服表面看不出来。这两种方法之外还有一种是通过调整肩袖部斜度来满足前襟重叠部位所需布量的剪裁方法,只需要一片布即够,不需要另外再裁开来,但因为我不是很了解这种方法,也就不详说了。 唐式高腰襦裙的“襦”对领的襦大概就像下图的样子(图画得很粗糙,仅供参考)也有领子从后领与前领交界的地方垂直下来的,暂时没图下面要介绍的是后中补量法(这是我经常用的方法,因为我觉得这种方法要更传统一些)。步骤一:开剪前首先要掌握以下几个数据:胸围、肩袖长、背长、衣长、袖缘宽、领边宽、袖口止口、衣服下摆止口等。胸围:指衣服的胸围而非人体的胸围。它等于人体的净胸围+衣服松量。把软尺水平状通过乳峰点的位置测得人体的净胸围(注意软尺要松紧适度),衣服松量由自己喜好决定,一般来说,松量4CM6CM为紧身型(适合要求比较紧身的中衣或单穿的襦),8-10CM为合体型(可单穿或里面再加一两件衣服),14CM以上算是宽松型,但这是对一般厚度的布料而言的,如果是比较厚的冬天布料或者里面准备做夹棉,还要在各型的基础上视面料的厚度而加大松量。如果不方便量,可以参考现代成人女子的净胸围尺寸:S型76CM,M型82CM,L型88CM,XL型96CM。肩袖长:从脖子后隆起的那块颈椎(也称后颈点)量至手臂上你所想要做到的袖子位置上。肩袖长里面还包含了袖缘的宽度。长袖可量到手指尖(如果考虑到汉服袖长回肘的说法,可以做得更长一些),短袖除非想做半臂,否则建议最短只做到小臂中部,因为汉女服的讲究是不露手,现代虽然可放宽些标准,但太短了也不雅观。现代参考尺寸(只到小臂与手掌的交界处):S型59CM,M型61.563.5CM,L型6364CM,XL型64.5CM。背长:从后颈点量到腰部最细处。现代参考尺寸:S型36.537.5CM,M型3839.5CM,L型3840CM,XL型39CM。衣长:可以直接量,是从后颈点量到腰部以下你所想要的位置上,但不要到臀部最宽的地方(因为这是短襦)。如果不想量,也可以用背长加,一般背长加上514CM都可以。袖缘宽:随个人喜好自定。至于是否要袖缘,一般来说,窄袖可无缘,大袖须有缘,中袖则有无缘自定。领边宽:随个人喜好自定。但注意其宽窄比例要与人的脸型与身材配合,不可太夸张。如瘦小的人则不宜做太宽的领边。袖口止口:止口(又叫缝份)是用于接合布料的量。如果有袖缘,止口1CM即可,如果无袖缘,那么要留23CM。下摆止口:23CM。步骤二:开格,剪出一块方形的布料或纸样(图(2)。如果是比较不容易变形的布料如棉、呢等,可以直接在布料上操作,如果是容易变形的布料如雪纺真丝之类,最好先做纸样。开格的大小为:长=1/4胸围+肩袖长-袖缘宽+袖口止口;宽=(衣长+下摆止口)2开格后在布料(纸样)上画出以下几条辅助线,辅助线的位置如图(2),说明如下:肩袖线:是襦前后部分的中分线(或者说对折线)1/4胸围线:这条线可确定后背正中的位置1/2胸围线:这条线确定衣服的宽度背长线:确定腰的位置胸围线:这条线通过胸部但并非通过乳峰点,可表示袖窿(袖子与衣身的交界线)深度的位置,距肩袖线的垂直距离为:净胸围/6+7CM1、净胸围/6+7、净胸围/20+2.9,意思是不是净胸围除以6或20再加7或2.9?胸围线我也参考自己的手臂尽根处测量而来的,我身材适中,还略有些丰满(具体MM可以在衣冠版看一下我的照片),一般我的衣服胸围线画在20-25厘米处,MM可以根据自己的身材和实际测量尺寸适当加减2、后领深是不是后领横在后中线上的直角处至A点的垂直距离。无论任何身材的人,后领深一般在2-3厘米即可,如果是娃娃可以再小一些,但是千万不能太大,大了会像日本和服的那种感觉!3、我看了白桑儿姐姐的 襦裙简易裁法,可是剪出来以后下面对不齐,如果对齐了,领子就变的好怪,怎么回事呀?请高人指点一下谢谢了 其实这个问题我也问过,前片比后片多出来的两个止口量是胸突量,我觉得在保持前片为:衣长+下摆止口量的基础上,前后片侧缝线应该等长,然后通过弧线过渡这个差量。也可以在腋下做省,省量为前后片差量,省尖在BP点的3CM范围内,再修补省缺,不过这个方法似乎有偏于我们汉服了。仅供参考。1对襟短上襦:净胸围+4公分左右的量(是内衣厚度与呼吸量)+放松度6到10至14(可选)是根据自己穿衣的习惯,多加一件衣服在原尺寸上加3到4个厘米2你可以把袖管根部订在胸围线的上一点点或与胸围线同高,尽量不要长过胸围线。衣服的胸围应该是净胸围+大概是7CM左右!(以上是白雪个人做衣服的方法,如不妥请指出,谢谢!)步骤三:画出衣身与袖子下方的线、后中线、领口线、左前襟线(图(3)。衣身与袖子下方的线:如图所示。袖子下方的线与衣身的交界处宜在胸围线与背长线之间,如果在胸围线之上,则袖窿过窄,如在背长线之下,则袖窿过宽。这条线决定袖子的形状,图中仅为示范,至于是窄袖还是大袖、琵琶袖、直袖之类的,由个人选取的款式决定这条线的画法。须注意的是袖口下方最好是直角,以方便袖子前后片的拼接。后中线:后背正中的线。把图2中的辅助线变为实线即可。领口线:画法如图。AB长度=后领横+(领边宽-N)+M,其中后领横=1/4颈围=净胸围/20+2.9CM;M为领边离脖子的宽度,M越大领口越大;N的大小为0CM领缘的宽度,在M为0的前提下,它决定着领边的角度,理论上,当N为0时,领边刚好到颈侧,当N等于领边的宽度时,领边则立起来包住颈部。但是,AB长度1/2大肩宽(大肩宽是左右肩峰点的长度,测量时要通过后颈点)。后领深=1/3后领横。领口线与后中线的交界处须为直角,然后画圆顺的弧线经B点到C点。图中C点为胸围线到背长线间的左边线上的任一点,但最高不能超过袖子下方的线与衣身的交界点,最低不宜低于背长线。B点到C点的弧线弧度不能太大,弧度最大处离BC的直线最好不要超过11.5CM。注意一整条线都要圆顺流畅。左前襟线:在BC弧线上作垂直线到下摆线上,垂直线离最左边线的距离约为26CM(如果距离太大,两侧的衣缝会被拉得变形,如果太小,就不能靠衣襟的系带来调节领口的大小与衣身的松紧)。 Q1:我对上面AB的算法不太清楚,我得颈围是34cm,请问应该怎么算,我要领边宽是5cm,包住脖子的时候不要太紧,可不可以告诉我具体的算法?谢谢A1:个人实践:A至B的距离和领缘宽关系不大,我的颈围也是34cm,一般我做中衣的时候AB的直线距离是6厘米,后领横开2厘米,因为是中衣所以包住脖子的时候稍微要紧一些,如果做儒裙可以再将尺寸适当放宽2厘米,但千万要记住不可以太宽,否则领会太大! 老实说关于这个裁剪图中的这个问题我也没有理解过。我的处理方式是A-B的直线距离一般选择6-8厘米(如果脖子比较粗的人可以相对加大,但切记不可太大否则就会很难看),我脖围36,一般中衣用6厘米,儒大概用7厘米,最多不超过8厘米,给MM做个参考。一、 领口线与后中线的交界处须为直角,然后画圆顺的弧线经B点到C点。B点到C点的弧线弧度不能太大,弧度最大处离BC的直线最好不要超过11.5CM。注意一整条线都要圆顺流畅。问题1、为什么要画这条弧线?画成弧线的话领子会比较服帖自然问题2、如果不画,会不会有什么影响? 如果后领是一条直线过去(也就是不往后背的方向挖下一两公分,领子会显得比较高,脖子比较短的人可能会觉得穿着不舒服)二、左前襟线:在BC弧线上作垂直线到下摆线上,垂直线离最左边线的距离约为26CM(如果距离太大,两侧的衣缝会被拉得变形,如果太小,就不能靠衣襟的系带来调节领口的大小与衣身的松紧)。问题3、左前襟是不是比右前襟小?我是做成一样的。但看过一些文物资料的图片,似乎也有里面那片做得比较小的步骤四:把布料(纸样)沿肩袖线对折,画出袖子下方与衣身的止口(1CM)(如图(4),然后把袖子下方线与衣身线剪出来(图中阴影部分的外侧线)步骤五:剪出衣片。把对折的布料(纸样)打开,画出后中线、领口线与左前襟线的止口(1CM),然后沿止口线外侧剪开(如图(5)。图中箭头表示与布料边沿平行的经纱方向。步骤六:画出第二块衣片。把图(5)中的布料(纸样)反过来,覆在另一块布料上,照这块衣片的形状剪出第二块衣片。步骤七:剪出领边与袖缘(图略)。领边的长=图(3)中领口线的长度2,领边的宽=(做好后款式所需的宽度+止口1CM)2。袖缘的长=袖口长度+止口2CM,袖缘的宽=(做好后款式所需的宽度+止口1CM)2襦的剪裁完成。二、裙的裁法汉服传统的裙是围合式的裙子,裙由数幅裙片拼成,上接裙腰。裙腰两侧有系带(如图(6)。裙片的数目不固定,因为古代布幅窄,裙片的数目越多,裙围与裙摆的幅度才会越大。汉代裙式仅四幅,唐代一般为六幅,宋代裙幅多在六幅以上,明末多用八幅、十幅。现代的布幅宽,可以增大裙片的面积而减少裙片的数目,现代围合式裙子的裙片数一般为34片,但从传统的继承上来说,做汉式裙最好还是采用传统的裙片数,如6、8、10、12片等。下面介绍裙片的裁法。这里介绍的裙片裁法为剪开法(借鉴现代裁剪法,非传统方法,个人觉得这种方法比较方便),须做纸样,不能直接用布料裁。步骤一:开剪前先掌握以下数据:腰围(或上胸围/下胸围)、裙围、裙长。腰围(或上胸围/下胸围):需要哪一个数据视基本款式而定。裙的穿法有胸上束、胸下束、束腰。应根据穿法的不同量出上胸围、下胸围、腰围的数据。裙围:=腰围(或上胸围/下胸围)1.52倍+褶量+裙左右侧增加的止口量(24CM)。其中倍数根据个人的行走习惯和布料的重量决定,走路时步伐越大,裙围的倍数就要越大,布料的垂感越好,手感越重,裙围的倍数则可略小些,但不能小于1.5倍,否则有会有走光的危险。褶量大小决定裙子褶裥的数量与大小,褶裥的方法有百褶、抽褶等,这里不详述。但要注意褶的数量与大小要根据布料的厚薄与人的体型来决定,因为褶裥会增加裙上部的体积感,所以厚的布料不宜做太多太大的褶,体型比较丰满的人也要注意只做适量的褶裥(适量的褶裥可以起到掩饰体形的作用,不过若布料较硬并且裙下摆较大能形成较多的波浪,也可不要褶裥)。裙长:由款式决定。但裙长下方须到脚踝处,若裙长过短,露出袜口或小腿都是不雅观的。步骤二:开格并剪好。开格大小如图(7)。开格后在纸样上画出垂直的辅助线,数量2、4条不限,最好以格子中线为准两边对称距离画辅助线,如图(8)。 步骤三: 放摆,如图(9)。沿格中的辅助线剪开,最上方留一丝连着不要剪断,然后覆在另一张较大的纸上,用大头针之类定住中间的一片,把其余几片按相同的距离展开,展开的距离越大,裙片上方的弯曲度就越大,做成的裙子裙下摆也就越大,同时下摆起的波浪度也越大。这里也要根据布料的厚度、硬度来决定摆量的大小,布料越厚越硬,放的摆量就要适量,否则做出来裙下部的体积会过于庞大。步骤四: 沿上层放好的纸样外沿,在下层的纸上画出裙片的轮廓线,如图(10)。注意裙片上方与下方的弧线都要画得圆顺,同时四个角要保持直角。步骤五:画好裙片的止口,裙片上方、两边都是1CM,下摆处为23CM,打好经纱方向线,如图(11),剪出来,图(12),裙片纸样的做法完成。一般来说裙片的经线方向是与地面垂直的,也有经纱方向与地面成斜角的做法,这种做法可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隧道施工阶段质量管理方案
- 选煤厂工程建设工程方案
- 精密器件智能制造项目施工方案
- BIM技术在建筑项目数据共享平台建设中的作用
- 高性能氢氧化铝生产线项目建设工程方案
- 3C零部件生产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 高中化学有机化学试题及答案
- 物理竞赛实验操作技巧试题及答案 - 电表校准
- 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校际联赛试题及答案
- 养老护理员技能竞赛培训试题及答案
- 江苏省镇江丹阳市华南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数学试题(无答案)
- 第12讲 齐次化巧解双斜率问题(解析几何)(解析版)
- 制氮机设备设施风险点日常检查表
- 数学教育概论张奠宙-宋乃庆课件
- 设备供应运输保障方案
- 《凝聚态物理学新论》配套教学课件
- 人工智能8神经网络课件
- 维利克面试问题汇总
- 小区监控系统改造方案
- 中西医治疗高血压课件
- 加工中心结构(课堂PPT)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