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爱心和责任升华班主任角色..doc_第1页
用爱心和责任升华班主任角色..doc_第2页
用爱心和责任升华班主任角色..doc_第3页
用爱心和责任升华班主任角色..doc_第4页
用爱心和责任升华班主任角色..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用爱心和责任升华班主任角色我得到一个恐怖的结论,发觉我是教学成败的决定因素。我可以用个人的方法去营造学习的环境,也能用每天的心情去决定学习的气氛。身为老师,我掌握无比的权力,使学生过得悲惨或快乐。我可以作为折磨人的工具或激发灵感的媒介。我能侮辱人或使人开心,也能伤人或救人。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我的反应决定了危机是扩大或是缩小,是教化或是兽化学生。美国教育学和心理学家海穆基诺特师生之间班主任就是学生的领导。领导的职责是服务。服务的目的是为了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与成长。我对班主任角色的理解做好班主任的几点要求。师爱。教师的爱说起来空洞,听起来抽象,做起来困难。但这是一切教育行为的出发点,是一切教育艺术的总和。我理解的师爱,就是一句话:“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意思就是要像爱自己的孩子一样爱每一个孩子,像尊敬自己的老人一样尊敬每一位老人。教师有的将要为人父母,有的已经在体验亲子之爱。所以我提倡大家都能够将心比心地替学生的家长想一想,替自己的学生想一想,这样就知道怎样尊重学生的家长,怎样理解家长的期望和要求,怎样去关爱学生的成长。“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不养儿女不知父母恩。”人各有舐犊之心,假如眼前的那一个学生就是自己的孩子呢?每学期开始,我总遇到一部分被班主任和科任老师“抛弃”的学生,他们被以种种理由勒令留级,然后这一部分学生就成了人见人嫌的边缘人。每每此时,我心中升起的是压抑不住的气愤:义务教育阶段,谁给了教师留级学生的权力;同时入学的学生,一年下来产生这么多的“差生”是谁的责任?学生的好与差教师又是以什么标准来衡量的?教师这么做难道真是为了学生能学得更好吗?我也是老师,我也不见得能比谁做得更好,但在这一点上我觉得大多数人应该是有共识的。我就每每想到:如果那个学生就是我的孩子,我将是多么的痛心!如果那个学生的家长看到这种情形,又将是多么的痛心!哪一位做老师的又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有一天得到这样的遭遇?我还遇到过好多实例。有的老师提着棍子,捏着拳头,与学生剑拔弩张,跟仇人一样;有的老师对学生大打出手的时候一点都没有顾忌的感觉。我明显地看出,在他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里,没有一点点爱学生的意思。我也见过这样的老师,就像魏巍所描写的蔡芸芝老师那样,只是对学生象征性的敲打一下,学生便满脸的羞愧与悲伤,掉着眼泪,心里对老师的感激却溢于言表。我知道,那是因为学生知道老师是爱他的。有一个大家都知道的故事,我还是想在这儿与大家分享,因为我觉得这个故事就是为说明我的问题而存在的:有一个特别喜欢鸟的人,每天到海边捕鱼,鸟儿落满在他的周围,肩上、手上都是。有一天别人说你去捉几只回来卖。这人听了。第二天他到海边的时候鸟儿徘徊在他上方的天空久久不肯降落。我想,这个故事要告诉我们的道理,就是连飞禽走兽尚且懂得区分谁对他好谁对他不好,更不要说是人。学生虽然小,但也有这样的生命本能。师爱,是发自内心的,是真正对学生的关注与关爱。这不仅是班主任,更是每一位教师职业生涯所要锻炼的第一要务。责任。我爱修剪树木,每一次修剪树木的时候我就将自己想象成一名真正的园丁一棵棵树苗任其率性生长,只能长成一丛丛灌木状的柴火;修剪的过程,正是将一个个旁枝芟除留出主干生长的空间的过程。我观察着树木在我修剪之后飞快地长高,长高,心里是说不出的喜悦。教师的工作,就是将学生身上的那些不符合道德行为规范的旁枝末节修正掉,让学生心灵深处那些正义的、向善的、美好的东西保留并发扬光大。误农活一春,庄家一年没收成;耽误学生的教育,影响孩子的一生。优秀的班主任,让学生从他那儿受到高尚道德情操的陶冶,得到正确价值观人生观的影响,获得健康有力的心灵力量的感染班主任的责任联系着一个个家庭的希望。有了教师的责任心,教师的教学行为就变得积极主动。我们常说,教师职业是一份良心活。这个良心就是教师的责任心。我身边有一部分班主任,像经营自己的家庭一样呵护着班级里的每一个学生。每学期验收班级财产的时候,会看到那些班主任的班级,桌布洗得干干净净,课桌上的油漆连一道划痕都没有,教室的墙壁上没有污渍没有手印,板凳腿完好无缺。也有一部分班级,从班级的财产你就可以知道他是多么的让人不放心:课桌椅缺腿的破损的一大堆,桌面上坑坑洼洼,墙壁上脚印手印到处是不用再去打听这样的班级学生的学习成绩,所有的答案都在眼前了。班主任的责任心,体现在最细小的日常管理当中。学生的卫生习惯,文明礼貌,学习习惯,爱护财产,团结合作等等,无不在班主任潜移默化的教育中形成。这远不是学校对教师的管理制度所能解决的问题。几年来的管理实践告诉我,你可以督促教师按时进教室,但无法保证教师全身心地投入教学;你可以要求教师跟班,但无法保证班主任在第一时间出现在学生的面前责任心,使好多敬业的班主任走在制度的前面,让人感到可敬可佩!方法与策略。方法与策略,一方面来自实践经验的积累,另一方面来自对间接经验的学习借鉴。丰富的班主任经历,是班主任形成教育机智体现教育艺术的源泉,无可否认,在班级管理中有许多科学的经验需要班主任去积累,反思和总结,最终上升到理论的高度,进一步指导自己的实践。昨天,四年级(3)班的一位学生由他的奶奶领着到我的办公室来告状了。老奶奶拿出一副拼命的架势说是要找校长解决问题。事情的起因是另一位叫马泽龙的学生经常欺负她的孙子;小孙子母亲离家出走,父亲外出打工,只剩下祖孙俩相互照顾,“孩子太可怜了,我就是拼命也要给孩子争这口气!”马泽龙被叫来了,刚一问就是满脸的抗拒与不服。我狠狠地训了他,然后开始边找他的档案资料边问话:家在什么地方,父母在干什么,家里都有什么人。他一一回答,当说到父亲因为吸毒被抓进看守所,家里只有他和妈妈的时候已经是泣不成声了。老奶奶沉默了,我也心里感到一阵阵的难受。等马泽龙的情绪稳定了,我就对老奶奶讲:都是一样不幸的孩子,在家缺少应有的关爱和教育;再说,同学之间发生矛盾,打打闹闹,正常不过的事情;孩子的事情,老师会认真教育。我让马泽龙和那一位同学拉了手,并向老奶奶认了错。老奶奶放心地走了,马泽龙很感激老师对他的理解,认错的态度非常诚恳。我工作的学校处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家长常常会以“老师对学生有民族偏见”“歧视少数民族”之类的理由来告状。我总结的经验是,第一要经常家访,拉近与家长之间的关系,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与家长站在一条战线上,这样家长会接纳教师,并且少找老师的岔子。第二是清楚掌握学生的家庭情况,包括家庭成员、经济收入、受教育状况、基本的社会关系等,这些信息有助于班主任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工作。第三是尊重家长,明白家长的心理,尤其在民族问题上说话要慎重而且尊重民族习惯。班主任是学生的家庭与学校建立联系的纽带,维护好教师与家长、学校与家庭的关系,有助于构建起教育的合力,是学校教育的效力发挥到最大化。不断学习。关于这方面的论述很多很多,对于班主任应该具备哪些条件也有很多专门的论著。我想,归结起来,最主要的不外乎两个方面内容:一是学科知识,一是专业技术知识。学科知识是教师职业的立身之本,教师凭借自身丰富的知识,机智的教学,从而赢得学生的喜爱和尊重。没有一名教师知识欠缺、上课不好而得到学生拥护的。专业技术知识,包括心理学、教育学、教育法律法规等,这些知识使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更加规范化,避免教师做出违背教育规律的事情。我遇到一位一年级的班主任来告状,说是要开除一名学生,理由是这名学生耍流氓。原来是老师听说这位学生和其他的几个孩子一起看“牛牛”。首先,教师没有开除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权力,这是义务教育法所规定的。第二,儿童的这种行为,是在不带任何“性”的杂念的,只是心理学上所讲的“性器期”阶段的一种表现。第三,学生自身并没有意识到这么做本身有什么错。我劝那位班主任不要在学生面前声张,私下里告诉孩子以后不能那样做。初中学生面临着青春期的困扰,这更加需要教师以专业的知识进行小心的呵护和引导。这些工作更多地落在了班主任的肩上。不断学习,尤其在大爆炸的时代,学生的思想动态、兴趣爱好都需要教师在学习中跟上步伐。学生喜欢非主流,喜欢追星,喜欢网上聊天等等,教师不一定成为其中的一员,但必须知道才能进行有效的教育。在班级活动中形成凝聚力。教师的所有的教导,都通过具体的活动来实践。一个良好的班集体的组建,班级活动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班级活动和我们简单的“说教”相比具有更多的优势: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更便于学生理解,影响更深刻。班级活动是学生思想教育的阵地,让学生在活动中形成初步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在活动中形成班级的凝聚力。我们的班级活动如果能有声有色地开展,就会培养学生优良的品质,让学生沐浴在班级明媚的阳光下,心中永远珍藏着一幅幅快乐的成长画卷。班级活动的形式很多,如讲故事比赛、诗朗诵比赛、舞蹈等。实践证明,组织好班级活动是提高学生成绩的必要手段。班级活动是思想政治、文化知识教育的载体,能使同学们通过活动来丰富自己的生活,并从中受到启迪和教育。这样不仅能够为班级带来活力,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对同学们的学习成绩也起着直接和间接的推动作用。在活动中要着重抓好以下几个环节,有针对性地开展班级活动,才能使班级活动成为学生成绩搞高的推动力。(一)班级活动紧密配合教育教学活动;(二)要有明确活动的目的;(三)认真组织,把德育教育贯穿于班级活动的全过程; (四)审慎选择,使班级活动的内容健康有益;(五)合理安排活动的次数,努力与学校的活动相一致。注重学生的思想教育。学校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主阵地,班主任是开展德育教育最主要的实施者。我观察到,好多学生一升到初中尤其进入初三以后就马上发生了质的变化:厌学,破坏,听不进去管教,纪律松散。老师常常纳闷:好好的学生,一进入初中怎么就变成这样了?我觉得,根源是班主任对学生的德育教育没有跟上。首先是小学阶段对思想教育的不重视,使学生的成长与发展留下了隐患。其次是,进入初中阶段,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处在非常关键的形成期,动荡、彷徨、迷惑、向往等等复杂的情愫掺杂在一起。第三是初中阶段的思想教育没有紧紧跟上。理想教育被忽视的结果是学生上学没有原动力,所以厌学;在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又得不到正确的引导,使学生迷惘无所是从;学习、升学的压力一下子让他们的心理没有一点准备而感到惊慌;青春期的烦恼找不到合适的倾诉对象,紧张感得不到恰当的缓解和释放所以学生变得烦躁、不安、焦虑,于是学生的行为上就出现了许多教师意想不到的现象。“思想统其关键”,这个关键就是统行为之关键。我每每看到有学生在墙壁上写一些骂人的话,就想到司马光在资治通鉴里分析智伯无德而亡时写的那句话:“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现在有对这句话更平白的表述:有德有才是正品,有德无才是半成品,无德无才是废品,有才无德是危险品。学生没掌握知识前只能在嘴上发泄对别人的不满,会写字了就发泄到墙壁上,等掌握了电脑就会发布到网上了,等掌握了先进的科学技术真不知道会做出什么令人想都不敢想的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