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居儿童系统管理实施方案.doc_第1页
散居儿童系统管理实施方案.doc_第2页
散居儿童系统管理实施方案.doc_第3页
散居儿童系统管理实施方案.doc_第4页
散居儿童系统管理实施方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县散居儿童保健系统管理实施方案为进一步规范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推动全县散居儿童保健系统管理工作,建立可持续的长效管理机制,促进儿童早期综合发展,提高儿童身心健康水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及其实施办法和湖北省散居儿童保健系统管理实施细则,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方案。一、组织管理及职责(一)县卫生局负责本方案的具体实施和监督管理。(二)县妇幼保健院是全县儿童保健系统管理的业务指导机构。1、负责全县儿童保健系统管理技术指导及培训。2、在卫生行政部门的组织下定期召开全县妇幼保健人员例会。3、掌握全县儿童健康状况和主要指标进展情况,做好妇幼卫生信息的收集、统计、上报、分析、反馈及网络化管理,指导基层及时、准确地完成儿童保健信息录入和传输。4、开展新生儿死亡评审,收集并核实儿童死亡信息并及时上报。5、开展儿童保健技术服务及儿童保健新技术、新业务并推广应用。负责接受基层转诊。7、配合卫生行政部门定期开展辖区儿童保健系统管理的督导检查。(三)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辖区儿童系统保健工作。1、承担本辖区的儿童系统保健工作,设立妇幼保健组,配备至少2名以上专职妇幼保健人员从基层妇幼保健工作。2、做好新生儿的访视;对高危新生儿进行筛查、管理和转诊。并将信息录入居民健康档案管理新生儿访视内容及儿童保健手册上。3、开展婴幼儿及学龄前儿童保健系统管理的各项工作。并将信息录入居民健康档案管理个人健康档案内容及儿童保健手册上。4、填写儿童体检登记卡;开展儿童死亡入户调查;负责辖区儿童保健信息的收集、录入微机及上报。5、参加县工作例会,定期召开村(站)保健员例会,督促、指导村级或社区儿童保健工作。6、做好健康教育工作。(四)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负责督导辖区儿童系统保健工作。1、配备专(兼)职妇幼保健人员1名。2、掌握辖区出生人数、7岁以下儿童数、新生儿死亡人数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人数,及时登记上报。3、协调做好新生儿访视,发现高危新生儿及时上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乡镇卫生院。4、督促指导婴幼儿及学龄前散居儿童进行系统保健。并将检查信息录入居民健康档案管理相关内容及儿童保健手册上,填写儿童体检登记卡。5、定期参加上级业务部门召开的工作例会。6、做好健康教育工作。二、儿童系统管理运转程序(一)掌握新生儿出生情况及建册(卡):由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妇幼保健人员或村级保健员调查、收集本辖区内新生儿出生信息并建立儿童保健手册及系统管理卡,督促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各助产技术服务机构在新生儿出生时,建立发放儿童保健手册,告知家长到乡镇卫生院及社区服务中心登记备案。(二)儿童信息卡的使用及运转1、管理网络及范围划分县妇幼保健院为全县儿童系统管理的运转中心和业务技术指导中心。按属地管理的原则,各乡镇负责本辖区儿童信息的转运;容城城区由容城卫生院负责宝和门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辖区儿童信息的转运;县妇幼保健院负责交通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辖区儿童信息的转运。2、儿童信息卡的运转(1)各乡镇卫生院、县直助产技术服务机构统一到县妇幼保健院按成本价购买全县统一的湖北省儿童保健手册。(2)各运转管理单位、县医院、中医院、五医院、妇幼保健院每周四分别到本单位人口基础信息共享平台下载本单位本周出生的新生儿基本情况,并上传到妇幼qq群。(3)县妇幼保健院基层科对各单位上传qq群的新生儿基本情况进行集中汇总,并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进行分类后上传qq共享。(4)各运转单位每周五到qq群共享里下载本辖区新生儿基本情况,建立儿童系统管理卡,并按照儿童系统管理的要求开展新生儿访视和婴幼儿系统管理工作。同时按要求上报相关保健信息。(三)新生儿访视: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妇幼保健人员做好新生儿访视,发现异常及时上报。(四)高危新生儿筛查及专案管理: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对辖区内新生儿进行高危筛查,并对高危新生儿实行个案管理,必要时转上级医疗保健机构诊治。(五)婴幼儿期及学龄前散居儿童系统管理: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负责对辖区婴幼儿及学龄前散居儿童开展定期健康检查及生长发育监测;开展母乳喂养、辅食添加及营养咨询指导和健康教育;开展儿童疾病综合管理及体弱儿专案管理,听力筛查,视力筛查,五官保健,儿童意外伤害预防,做好计划免疫及传染病管理工作。暂无条件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应督促其到上级医院及县妇幼保健院进行定期保健。(六)收费管理儿保手册按印刷成本价收取工本费(1.5元/册)。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对新生儿421体检实行免费服务。新生儿父母或监护人自愿选择到医院进行的,医院可按物价标准分单次或集中收费。三、儿童保健系统管理内容儿童保健系统管理是根据不同年龄儿童生理心理特点,对儿童建立健康档案,进行定期健康检查、神经精神发育评价与指导、营养与喂养指导、体格锻炼及早期潜能开发、心理行为发育指导、计划免疫、儿童听力筛查、视力筛查、常见疾病的防治等系统的保健服务。散居儿保健系统管理服务对象为七岁以下散居儿童,重点为三岁以下儿童(本户籍和常住本县的外来人口儿童)。(一)新生儿期保健管理(出生至满28天)1、新生儿访视于出生后3天、7天、14天、28天各访视一次,并做好记录,遇有异常情况应增加访视次数。如新生儿未出院则由产科医院完成,并记录在孕产妇保健手册及儿童保健手册相关栏目中。2、建立儿童保健手册和儿童保健系统管理卡。3、观察新生儿一般情况,如精神、睡眠、食欲、反应、哭声、大小便等;了解脐带脱落及黄疸情况;卡介苗、乙肝疫苗接种情况。督促进行新生儿疾病筛查和听力筛查;做好疾病预防指导。4、做好高危新生儿筛查管理,对疑难急重病例及时转诊。5、提倡母乳喂养,开展喂养和护理指导。(二)高危新生儿保健管理高危新生儿包括出生体重低于2500克的新生儿和孕满28周至未满37周的早产儿;曾有宫内缺氧、产时窒息的新生儿,其中重点管理经抢救存活的患有缺血缺氧性脑病、重度窒息和高胆红素血症的新生儿;有先天性缺陷(如先天性心脏病、腭裂)的新生儿;母亲孕期患有内科或其它疾病出生的新生儿。1、对高危新生儿要进行个案管理,每周访视二次;对体温不正常、生活能力差或出生体重在2000克以下者,增加访视次数。2、注意体温变化,每次访视应测量体温,指导家长保暖方法。3、对于吸吮能力差的新生儿,要指导滴管喂养,注意防止呛奶;每周测量体重一次,观察营养状况;对体重增长缓慢要分析原因,早期矫治;指导家长防治佝偻病。4、指导家长随时注意观察新生儿神志、面色、呼吸、吸吮力、皮肤、大小便情况等。5、发现疑难病情及异常情况,及时转送上级医疗保健机构。6、对已恢复正常的新生儿及时转入健康儿童系统管理程序。(三)婴幼儿及学龄前期儿童保健管理(出生28天至不满7周岁)1、定期健康检查或生长发育监测出生后第3、6、9、12个月时各进行一次体检,1-3岁每半年体检1次,3岁以上每年体检1次,通过定期健康检查和生长发育监测,评价儿童体格发育水平与速度以及营养状况,动态观察婴幼儿生长发育趋势,早期发现生长发育迟缓并及时找出原因,早期矫治,预防生长发育偏离。(1)体格测量:内容包括测量身高、体重、头围、胸围,必要时测上臂围、皮褶厚度等,并进行生长发育评价。(2)全身系统检查:对儿童皮肤、淋巴结、头颅、眼、耳、口、心、肺、肝、脾、四肢、生殖器等进行系统检查;观察婴幼儿前囟的闭合、牙齿的萌出及肋骨串珠、鸡胸、漏胸等佝偻病和其他疾病的体征。(3)化验检查:6个月和12个月的婴儿各检查1次血常规;1岁以后每年检查1次血常规;不定期检查大便常规、尿常规;有条件的可进行肝功能、血铅、血钙、血磷、碱性磷酸酶、骨密度、维生素A和锌、铁、铜等微量元素的检查。2、合理喂养和营养膳食:开展儿童营养的咨询指导进行多种形式儿童营养保健知识的健康教育。大力推行母乳喂养,指导家长采用正确的喂养方法,合理添加辅食。3、疾病预防:开展儿童疾病综合管理及体弱儿专案管理,做好儿童常见营养、感染、传染性疾病的预防。指导家长充分利用水、空气、日光对婴幼儿进行体格锻炼,增强儿童体质。4、做好五官保健:开展儿童听力筛查、视力筛查、口腔保健、眼保健等五官保健服务。5、儿童早期综合发展监测与促进:定期进行儿童神经心理发育监测及评价,1岁内儿童每年2-3次,1岁后每年1-2次,高危儿童可适当增加次数。通过定期监测,评价儿童神经心理发育状况,早期发现智力落后、脑性瘫痪等神经心理发育异常,必要时转上级医疗保健机构进一步诊断矫治。同时根据每个儿童不同发育状况和生理心理特点,开展儿童时期潜能开发,指导家长结合日常生活为婴幼儿提供丰富、适宜的信息刺激和感知觉训练,培养儿童良好的个性和行为习惯,促进儿童早期综合发展。6、预防儿童意外伤害:加强安全知识宣传,防止意外伤害的发生。7、计划免疫:做好计划免疫及传染病管理工作。8、逐步开展儿童保健新技术和新业务:开展营养评估咨询指导、儿童心理行为测评和训练、感觉统合训练、障碍儿童康复训练、儿童肥胖干预、语言发育障碍训练等业务。附件一:儿童保健系统管理工作流程图附件二:儿童体检登记卡附件:儿童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