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长郡中学2009届高三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doc_第1页
湖南省长郡中学2009届高三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doc_第2页
湖南省长郡中学2009届高三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doc_第3页
湖南省长郡中学2009届高三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doc_第4页
湖南省长郡中学2009届高三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蓝天家教网 伴你快乐成长长郡中学高三月考历史试卷命题人:许富生时量:90分钟 满分:100分一、选择题(25250分)1、近年某地发现一座古代墓葬,出土距今5000年的玉面人和一尊扁足青铜方鼎,方鼎内壁刻有小篆。对此墓葬的年代,以下推测正确的是( )A、据玉面人的年代推算,应为母系氏族时期B、青铜器是商朝标志性器物,故应为商朝C、商朝时期出现表铜铭文,估计在西周时期D、根据文字判断,墓主最早应是秦朝人2、一位历史研究者想要编写昭君出塞一书,涉及长安民俗生活的情景,他可以利用的素材是( )A、吃葡萄、喝肉羹B、盖棉被、穿绸衣C、放鞭炮、听说书D、抽卷烟、烤甘薯3、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 )A、反映了这时期的社会大变动,文学内涵丰富B、诗歌完成了从骚体向四言、五言、七言诗的过渡C、“建安文学”的特点缠绵婉转,多描写爱情D、“乐府诗”盛行,成为北方文学成就的中心内容4、隋王朝国祚短促,但在制度建设上却多有建树,既有继承发展,又有开拓创新。其中,由隋开创并为唐所继承的制度有( )A、府兵制、三省六部制B、府兵制、科举制C、三省六部制、科举制D、科举制、均田制5、“起朔漠,并西域,平西厦,灭女真,臣高丽,定南诏,遂江南,而天下为一”。这一史书记载反映的是下列哪个王朝的兴起( )A、宋B、元C、明D、清有学者认为古代游牧民族大举南下,与气候寒冷有密切关系。读下图,回答67题。6、在图中I期,南下进攻的民族是( )A、山戎B、匈奴C、突厥D、回屹7、在图中II期,少数民族两次入主中原。对这两次过程相同点的认识,正确的是( )A、北京成为全国政治中心B、结束分裂局面,实现国家统一C、实行行省制度,加强对地方统治D、接受汉族文化,推动自身进步8、下面的棉花图收贩反映出明朝后期农业生产的发展趋势是( )A、引进的高产作物逐渐取代传统的农作物B、棉花的种植区域在明朝中后期进一步扩大C、国内市场扩大,农产品日益商品化D、农业的进步促进了具有专门职能的城市的发展9、美国历史学家写道:“想象一下,哥伦比亚麦德林可卡因垄断集团成功发动一起对美国的军事袭击,迫使其允许可卡因合法化,还须支付巨额战争赔款这幅场景当然荒谬绝伦,但类似的事件在19世纪的中国确曾发生过。”“类似的事件”是指( )A、八国联军侵华战争B、甲午战争C、中法战争D、鸦片战争10、下列是18世纪一位法国贵族肖恩公爵“最重要的中国藏品”目录,从中可以推测( )(1)很多漂亮的、上乘的男女服饰 (2)一面橄榄绿色的丝绸的中国旗(3)一个彩色瓷制的中式观象台 (4)一个六边形的中国灯笼A、当时的清政府鼓励海外贸易B、中国已陷入落后挨打的状况C、其收藏受到中国文化热影响D、其藏品都是从中国掠夺而来11、六月初六(同治帝)登宝座,(各国)使臣行六鞠躬礼,不跪。阶旁设黄案,使以次立读国书。引自清平步青霞外捃屑这件事最早发生在下列哪一个条约签订以后?( )A、天津条约B、中法新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12、19世纪6090年代是中国近代工业化的早期阶段。下列关于该阶段工业资金来源的表述,正确的是( )A、军事工业的资金最初来自官办民用工业B、民用工业资金最初来自政府C、军事工业的资金主要来自民间D、民用工业的资金来自政府和民间13、马关条约中规定:“日本臣民得在中国制造一切货物,其于内地运送税、内地税、钞课、杂派即照日本臣民运入中国之货物一体办理,自应享优例豁除。”从中可以看出导致中国近代以来民族工业举步维艰的一个因素是( )A、外资工业在中国的兴起B、民族工业没有技术优势C、民族工业没有资本优势D、外资工业享有免税特权14、假如你生活在唐朝,实际生活中不可能遇到的事情是( )A、乘船从洛阳前往长安参加进士科举考试B、在邸店歇息时遇到许多经商的波斯人C、能够吃到从域外引进的玉米、番薯等D、空闲之余,或品茶或饮葡萄酒15、1878年3月7日,上海申报馆启示:“如远近诸君子,有已成未刊之著作,拟将问世,本馆愿出价购稿,代为排印。”这主要反映了( )A、维新运动时期中国人办报的热情空前高涨B、新文化运动以后,阅读报刊成为民众不可或缺的生活内容C、西方工业文明冲击下,中国兴起的洋务运动等给报刊业带来的变化D、当时中国商人惟利是图16、商纣王有个同母的哥哥叫微子启。纣王的父母都想立微子启为太子,但有大臣据法力争,认为生微子启时母亲为妾,生纣王时母亲为妻,有妻的儿子在,就不能立妾的儿子为太子。后来纣成为商王。这说明商朝时期( )A、宗法制度影响很大B、分封制度有待完善C、神权观念十分浓厚D、内部权力争斗激烈17、美籍华人、史学家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一书中写道:“从秦国开始的我国史上第一次社会政治大转型,发自商鞅,极盛于始皇,而完成于汉武。”这次大“转型”的主要表现是( )A、世袭替代禅让制B、郡县制代替分封制C、行省制代替郡国制D、内阁制代替三省制18、法国历史学家亨利高第说:“我并不认为这在当时是个好办法。我们这样做了,就使得中国人感觉到,我们才是真正的野蛮人。此外,对同胞无辜的血,我们也不应该向石头寻仇。法国人与其英国同盟军的分歧就在这一点上:抢劫,可以;放火,不行!”亨利高第所评价的历史事件是( )A、英军武力强占香港岛B、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C、日军制造旅顺大屠杀D、德国强租胶州湾地区19、“番菜争推一口香,西洋风味睹先尝。刀叉耀眼盆盘洁,我爱香槟酒一觞。”这一情景在上海最早可能出现于( )A、明朝B、清朝C、民国D、新中国20、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说,西方列强在中国的一些城市中建立了“自主独立的城市国家”,“在那里,中国的法律不适用,中国的法院和警察没有管辖权”。西方列强获得这些特权开始于( )A、1840年B、1843年C、1858年D、1860年21、清末的一首打油诗云:“洋帽洋衣洋式鞋,短胡两撇口边开。平生第一伤心事,碧眼生成学不来。”这诗反映了当时( )A、服务的西化B、洋货倾销中国C、社会上的崇洋现象D、学习西方的迫切愿望22、下列关于近代上海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近代第一个租界建于上海B、洋务运动中近代军事工业最早创建于上海C、洋务派创办第一个民用企业是在上海D、是19世纪中国无产阶级人数最多的城市23、辛丑条约签订之后,慈禧太后在罪已诏中说:“今兹和约,不侵我土地,念友邦之见谅,疾愚暴之无知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此时商国主义列强“不侵我土地”的根本原因是( )A、甲午战争后列强已将中国领土瓜分完毕B、列强侵华主要方式已发生重大变化C、义和团运动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迷梦D、清政府已彻底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24、慈禧曾说:“我本来执定不同洋人破脸的,中间一段时间,因洋人欺负太甚了,也不免有些动气。虽是没拦阻他们,始终总没叫他们十分尽意的胡闹。我若由他们尽意的闹,难道一个使馆有攻不下来的道理?”慈禧所称的“他们”是指( )A、顽固派B、洋务派C、太平军D、义和团25、梁启超阐述变法图存道理的重要论著变法通议发表在( )A、时务报B、中外纪闻C、国闻报D、循环日报二、非选择题(共50分,26题16分,27题18分,28题16分)2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1850年,美国驻厦门领事说:“这里对棉织品的需要,和广州、上海一样,长期受到限制。大批的美国床单、衬衣布、斜衣布,发生积压,卖不出合适的价格。”材料二 19世纪50年代,一位久居中国的英国人说:“我还没有见过一个靠劳作的中国人穿过一件用我们布料做的衣服。”材料三 厦门洋纱交易量很大,假若价格低廉一点,需要就将大在增加。本年(1868年)几乎增加一倍。洋纱价格和棉花价格比较起来,显得非常便宜,所以用洋纱织布就比用中国自纺的土纱合算了。材料四 广东番禺“邑中女红纺织为业,近洋纱自外国至,质优价廉,末俗趋利,以充土纱,多失业矣。”材料五 19世纪90年代,驻上海领事说:“土布和进口洋布相竞争,(在品质上)决不就处于不利的地位。但是土布的售价较高,因此贫苦的中国人便不得不买便宜的但并不耐用的竞争品。”材料六 19世纪90年代,通商大埠,及内地城乡,衣土布者十之二三,衣洋布者十之七八。以上材料均摘自中国近代史资料请回答:(1)材料一、二反映了什么现象?分析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源。(4分)(2)英国人认为出现材料一、二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为此他们采取了哪些行动?(6分)(3)根据材料三至六,指出外国侵略者解决上述问题的措施步骤,并分析其产生的后果。(6分)27、阅读下列材料:戊戌变法和义和团运动的爱国救亡主张不尽相同。例如:维新派大力宣传“优胜劣汰”的社会进步理论,说“吾既自居于弱昧,安能禁人之兼攻?吾既日即于乱亡,安能怨人取侮?”义和团的一份揭贴则说:“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闭中原升黄表,焚香烟,请来各等众神仙挑铁道,把线砍,旋再毁坏大轮船一概鬼子都杀尽,大清一统庆升平”请回答:对于当时中国民族危机的原因和挽救民族危亡的途径,维新派和义和团持何种不同观点?两种观点各具有什么积极意义和局限性?(18分)28、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国不农,则与诸侯争权不能自持(自保)也,则众力不足也。故诸侯挠其弱,乘其衰。圣人知治国之要,故令民归心于农。归心于农则民朴而可正(治理)也,纷纷则易使也,信可以守战也。商君书农占材料二 (雍正帝说)我国家休养生息,数十年来,户口日繁,而土地止有此数,非率天下农民竭力耕耘,兼收倍获,欲家室盈宁,必不可得朕观四民(指士、农、工、商)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今若器用服玩,争尚华巧,必将多用工匠。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大清会典事例材料三 (将不切于民用者)一概痛绝之,亦庶乎救弊之一端也。此古圣王崇本抑末之道。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指流通),盖皆本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1)用材料一概括商鞅“重农”主张的依据,分析其积极作用。(4分)(2)据材料二概括雍正帝对农工商关系的观点,分析其依据,并指出消极影响。(6分)(3)材料三中黄宗羲又提出了什么主要观点?体现了当时社会怎样的发展趋势?(6分)历史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10 DAACB BDCDC11-20 ADDCC ABBBB21-25 CBCDA二、非选择题26、【答案】(1)现象:鸦片战争后,西方纺织品在中国滞销。根源:中国二千多年的封建自然经济的抵制作用。(4分)(2)主要原因:中国对外开放的口岸太少,他们获得的权益不够多。行动:19世纪50年代初期提出修约,要求扩大侵略权益,但遭中国政府拒绝。后来就联合法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6分)(3)措施:列强将大量廉价洋纱输入中国的步骤:以洋纱取代中国土纱,使耕与织分离;以价廉质次的洋布取代价高质高的中国土布,使耕与织分离。后果:外国纺织品完全占领中国市场,从中获取巨额利润;加快了中国城乡手工业者的破产,加速了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中国逐渐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6分)27、【答案】维新派认为造成当时中国民族危机的原因主要在于中国社会制度的落后,以及由此带来的国家贫弱。只有通过变法维新,发展资本主义,求得国家富强,才能挽救民族危亡。义和团认为当时的民族危机是由帝国主义侵略造成的,必须通过武力反抗将它们赶出中国。(10分)维新派观点的积极意义在于,它认为只有通过自身的社会改革,中国才能从根本上求得富强和独立,但它不主张正面抗击帝国主义的侵略,体现了民族资产阶级的局限性。义和团观点的积极意义在于它主张正面反抗帝国主义的侵略,其局限性在于它不包含进行国内社会改革的内容,还带有蒙昧迷信和笼统排外的倾向。(8分)28、【答案】(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