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教案范文三篇.docx_第1页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教案范文三篇.docx_第2页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教案范文三篇.docx_第3页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教案范文三篇.docx_第4页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教案范文三篇.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教案范文三篇鲁迅的文章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今天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份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教案范文,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教案范文一文本分析:这首诗是诗人臧克家为纪念鲁迅先生逝世十三周年而写的。诗歌通过两种人的对照,对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人倾注了无限深情,表达了崇高的敬意;而对高踞在人民头上的人,则无情地揭露,表明了满腔的愤懑。诗歌的独特之处在于表现了具有哲理意义的主题:人是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着而活。教学本课时,教师应注意结合学过的课文,使学生在充分感受的基础上加深对诗句的理解和体会。对比是这首诗的主要写法,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体会诗歌中对比手法的运用。还可在理解整首诗诗意的基础上,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写了哪两类不同的人,他们的境遇又有什么不同,从中感受到要像鲁迅先生一样,做一个真正有价值的人。这首诗意蕴深厚,但教学时注意不要把本首诗的主题过分拔高,要从学生实际出发,让他们在加深对鲁迅的了解的同时真切感悟到做人的真谛。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诵诗歌,培养鲜明的爱憎感情,懂得一心为人民的人将获得永生,与人民为敌的人必然灭亡的道理。2.了解本文运用的对比手法,体会运用这种手法的好处;理解课题的深刻含义。教学重点:学习鲁迅的伟大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了解诗歌中对比手法的运用,体会运用这种手法的好处。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含义深刻的诗句。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谈话导入,揭示新课。导语:同学们,通过对本单元前几篇课文的学习,我们对鲁迅先生有了更多的了解。毛泽东曾这样评价鲁迅先生:(出示课件,教师朗读或者指名让学生朗读。)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宝贵的性格。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强、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一连五个最,论定了鲁迅在中国现代文化史上不可替代的地位。1936年10月19日,鲁迅先生不幸病逝于上海。赶快收殓,埋掉、拉倒忘记我,管自身的生活是他最后的遗言。然而,人们真的会忘记他吗?事隔13年,诗人臧克家写下了有的人一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2.板书课题,学生齐读。3.简介诗人臧克家。(课件出示诗人臧克家的简介,学生自读了解。)臧克家(1905有的人指的是哪两种人呢?这两种人最本质的不同是什么?大家能用两个词语概括一下吗?(板书:虽生犹死骑字,深刻地揭露了反动统治者骄横的形象,凶暴的本质。一个俯字,写出了鲁迅先生甘于俯下身子、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而感人的形象。)预设:可结合本单元学习的课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提到的几件事,更深刻地体会鲁迅先生关心人民、愿为人民服务的高尚品格。资料链接: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化用鲁迅自嘲诗中的俯首甘为孺子牛一句。自嘲全诗为: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在最艰苦的生活和最险恶的环境中,不管是冬夏还是春秋,鲁迅先生始终爱憎分明,与敌人顽强做斗争,为人民勤恳工作。读一读:读出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的反动派的傲慢姿态,读出人民把他们摔垮后痛快淋漓的感觉。(4)自主学习第3节与第6节诗,第4节与第7节诗。自由选择一组,想想用什么方法朗读最容易表达出自己的理解。各人自由练习。(puX)学生汇报朗读,师生共同评议。提出问题,补充资料,加深理解。A.理解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资料链接:鲁迅先生有一本散文诗集叫野草,他在野草的题辞里说:我自爱我的野草,但我憎恶这以野草作装饰的地面。地火在地下运行,奔突;熔岩一旦喷出,将烧尽一切野草,以及乔木,于是并且无可朽腐。(鲁迅先生以野草作比,为了革命他甘愿献出自己的一切,乃至于生命。)B.烂字在诗歌中是什么意思?这个字写出了什么?(把名字刻入石头,想流芳百世的人,其实早已臭名昭著,名存实亡,他的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这里一个烂字,既写出了反动派恶贯满盈,又显示了人民的心愿和力量。)C.下场是指谁怎么了?与此相对,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的人,人民会怎样看待他呢?(下场是指压迫人民的反动派,终会因自己的所作所为受到应有的惩罚,他们终将被人民摔垮,遗臭万年。对于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的人,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人民将永远崇敬并怀念他。)(5)先让同桌之间分别对读第2、5节,第3、6节,第4、7节,再请几组同学在班上展示朗读。注意诗句中描写的不同人物,根据他们的作为来选择不同的语气。2.加深对文中活与死的理解。过渡:同学们,我们通过反复朗读了解了作者笔下的两种人。现在我们再来看看诗歌的第1节,看大家是否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在这一节诗中,两个活与两个死的意思一样吗?(1)学生思考,与同学交流。明确:这里的两个死与两个活的意义都不相同。第一个活字充满了作者的鄙夷和轻蔑,这些人不过是肉体和生命还存在罢了,相当于行尸走肉;第二个活字是指精神永存,是作者对鲁迅先生伟大一生的充分肯定和赞美。第一个死字的意思是精神已经消亡了,充满了作者的痛恨和咒骂;第二个死字的意思是肉体与生命已经消亡了,表达了作者的惋惜和怀念之情。资料链接:1936年10月19日,鲁迅先生不幸病逝。当年,臧克家就写下了这样的诗句:死的是肉体/你的精神已向大众心底去投生!(2)结合实例,加深理解。过渡:通过上面的交流,我们明白了活与死不仅仅指个体的生命,更关系到个体的精神与价值。那么,究竟什么样的人虽生实死,什么样的人虽死犹生呢?大家可以谈谈自己的看法,不妨再举出典型的例子来证实自己的看法。示例:碌碌无为者虽生实死,拼搏进取者虽死犹生。卖国求荣者虽生实死,精忠报国者虽死犹生,比如秦桧和岳飞就是典型的例证。贪官污吏虽生实死,清正廉洁的人虽死犹生,后者如孔繁森。3.感悟鲁迅精神,升华情感。(1)学生看课文题目,齐读副标题。过渡:这首诗有一个奇特的现象,你们发现了吗?副标题是纪念鲁迅有感,诗中却没有提到鲁迅先生的名字。但你们一定能从诗篇中找到鲁迅先生的影子,请大家找出相关诗句读一读。(2)汇报读诗句,感悟鲁迅精神。小结:这首诗并不只是在赞扬鲁迅一个人,更是在赞美那些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而活的人,是以小见大,鲁迅成了一种精神的代名词。(3)学生说说学完本诗的收获,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交流示例:生1:通过这堂课的学习,我悟出了一个道理: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怎样活才能使自己的人生有价值呢?从鲁迅先生的事迹和精神中,我找到了答案,那就是人生的价值不在于索取,而在于奉献。生2:我也想像鲁迅先生那样,做一头勤奋的耕牛,做一个无私奉献的人。生3:学完这首诗,我想到了另外一句名言: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鲁迅的精神就重于泰山,我也想成为一个对他人、对社会有贡献、有价值的人。四、课堂回顾,交流收获1.教师适当总结教学内容,点评学生的课堂表现。小结:这个单元,我们学习了几篇与鲁迅先生有关的课文,本课有的人作为这一单元的最后一篇文章,深化了我们对鲁迅先生的认识,但它不是结束,而是新的开始。希望我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多阅读一些鲁迅先生的文章,继续走近鲁迅先生,感受他精彩的文笔,感受他不朽的精神。今天的这节课,我们反反复复朗读了诗歌,大家的朗读也从最初的平淡,到最后读出了作者情感的强烈对比。诗歌,就是要在反反复复地朗读中读出作者的情感,读出更深的体会。尽管这篇文章创作于1949年,但是我们读来却丝毫不觉得古旧,在当今的社会,依然有着现实的意义。通过大家的课堂交流,我很高兴大家理解了做人的真谛生与死在本诗中的特殊含义。教学难点了解本文运用的对比手法,体会这种手法运用的好处。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设计一、介绍鲁迅,导入新课1.出示【课件1】鲁迅画像,引入:大家认识他吗?他是谁?谁能用两句话来描述一下这个老人?2.你对鲁迅了解多少?谈一谈。(在学生述说的基础上老师进行补充,并出示相关简介)3.导入:同学们,鲁迅先生自1936年10月19日离开我们已经很多年了,这么多年的时间,岁月的风尘并没有把这个名字掩埋在历史深处,相反,他的名字就像沙里的珍珠,随着时间风沙的流逝而更加光彩夺目。这节课,我们再走进著名诗人臧克家先生在1949年参加完鲁迅先生逝世十三周年纪念活动以后,挥笔写下的经典诗篇有的人(板书)【课件2:课题】二、引导朗读,初悟诗情过渡:现在先让我们把这首诗读一读吧。1.生自由读文,要求读准每一个字的读音,把每一个句子读顺畅。2.指名读,提示学生诗中呵的读法。3.出示画好节奏的诗句【课件3】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教师范读,进行引导:诗歌本身有一定的节奏,像音乐一样。读诗和读普通的文章是不一样的,它更讲究朗读时的轻重缓急、抑扬顿挫。如何把诗读出节奏呢?我们可以把要突出来的字标上着重号,把要停顿的地方画上斜竖线,然后再进行朗读。4. 引导读出感情:读诗除了要读出节奏,还要读出感情。本诗写了两类人,是哪两类?(板书:虽死犹生和虽生犹死)对这两类人,作者表达的感情都是怎样的呢?(前者是歌颂,后者是批判)(板书:歌颂 批判)那么,读的时候,我们也要把这两种感情读出来。三、了解写法,深入理解引入:诗歌的魅力不仅仅表现在它有节奏,语言简练,能强烈地表达作者的感情这一方面,还表现在他的特点上,请同学们再默读这首诗,看看你能发现什么?1.学生默读,思考:这首诗有什么特点?2.交流:(puXuewaNG.com)(1)对比:每小节的前后两句进行对比,对比的好处就是让好人在大家的心中更好,让坏人大家的心中更坏。(教师引导朗读)(2)前后对照:前面2、3、4小节描述两种人的不同表现,接下来的5、6、7小节对这些人做出的表现的后果进行了对照生与死的含义)四、拓展延伸,升华情感引入:同学们请看,这首诗的题目是:有的人。在题目下面还有一个副标题,一起念出来。可是,让人奇怪的是,诗中没有一个地方有鲁迅的名字。但是我们相信,臧克家先生肯定不是忘记了。我相信,诗中虽然没有鲁迅的名字,但是一定有鲁迅的影子。看看,你从哪句诗中看到了鲁迅的影子?1.学生读诗寻找可以找到鲁迅影子的诗句。2.进行交流,顺势拓展:【课件4】(1) 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的活这句诗也是鲁迅先生的真实写照。诚然,他就是这样一个人,一个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人。也因此,在他死去后却还有很多人记着他,也有很多人写文章纪念他。出示【课件5】他的精神是超乎慈祥的。他伟大,他坚强!(叶圣陶)他有颗纯洁的心,能接近青年。(老舍)生(齐读叶圣陶和老舍的评价):这就是鲁迅,俯首甘为孺子牛。这就是鲁迅,关心着青年人的成长和穷苦人的生活。这就是鲁迅,用一杆笔与当时黑暗的社会坚持不懈地斗争。也正是因为这些,所以许多年来,他一直受到人们深深的爱戴。他虽然死了,但他将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4.提问:既然是纪念鲁迅的文章,为什么不写出鲁迅的名字?而是以有的人代替呢?(引导学生理解:本文不单写鲁迅,而且写了像鲁迅一样的人,如黄继光、雷锋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时,很自然地就会想到鲁迅的名言俯首甘为孺子牛;读到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也会联想到鲁迅的著名散文野草。因此,在教学本课时,我注意结合本单元学过的课文,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来理解课文,做到温故知新。同时启发学生思考,让他们学有所得。如: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这句诗使你联想到什么?(想到了鲁迅先生救助车夫的情景;不让女佣阿三干重活的情景;让卖票的青年一元钱给他两本书的情景人固有一死,或重与泰山,或轻于鸿毛。1936年10月19日,鲁迅先生不幸病逝。赶快收敛,埋掉。忘记我,管自己的生活。这是他最后的遗言。然而,我们能忘记他吗?事别13年,著名诗人臧克家写下了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让我们共同分享。二、初读体会1、自读课文,读熟读通顺。你想给这首诗留下深刻的第一印象吗?初次见面,一定要真诚:读两遍,不要忽视一个字。(检查,评价)2、再读:仅仅准确就够了吗?还必须流畅:把每一句都读流利,再读两遍。3、你读懂了什么?尝试理解这样几个问题:A、诗歌前四节中每节有两个有的人,前后两个有的人有什么不同呢?B、首节两个活与死有什么不一样的含义呢?前面的活是指人活着,后面的活是指精神活着。前面的死是指精神死了,后面的死是指人死了。C、第二小节与第五小节有怎样的联系?第三小节与第六小节有怎样的联系?第四小节与第七小节有怎样的联系?三、听录音,朗读1、请同学们听录音。2、请同学们评价一下,这个人读得怎么样?(感情处理得比较好语速把握恰当 语气语调抑扬顿挫 重音恰倒好处读出了诗歌的层次等等 读出了对前者的恨,对后者的爱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一句。【幻灯补充自嘲】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在最艰苦的生活和最险恶的环境中,不管是冬夏还是春秋,鲁迅先生始终爱憎分明,与敌人顽强作战,为人民勤恳工作。(2)理解课文第三小节与第六小节【幻灯补充野草?题辞】我自爱我的野草,但我憎恶这以野草作装饰的地面。地火在地下运行,奔突;熔岩一旦喷出,将烧尽一切野草,以及一切乔木,于是并且无可朽腐。鲁迅以野草自比,为了革命,甘愿献出自己的一切,乃至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