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1.3《奥斯威辛没有什么新闻》学案 语文版必修.doc_第1页
高中语文 1.3《奥斯威辛没有什么新闻》学案 语文版必修.doc_第2页
高中语文 1.3《奥斯威辛没有什么新闻》学案 语文版必修.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版 必修第一册3奥斯威辛没有什么新闻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本篇消息报道与一般消息报道的不同。2、准确、迅速地捕捉基本信息。3、了解侧面描写的衬托作用。【学习重点】 了解本篇消息报道与一般消息报道的不同。【学习难点】了解侧面描写的衬托作用。【学习过程】一、资料介绍当正义的枪弹最终战胜了疯狂与邪恶,人类历史上最黑暗的奥斯威辛集中营在1945年迎来了光明。1958年,一位叫罗森塔尔的美国记者不远万里来到波兰,访问了和平时期的奥斯威辛,以这篇通讯摘得了美国新闻界最高奖项普利策奖。本文是一则消息报道,发表于1958年8月31日纽约时报上。美国普利策奖主席、新闻学教授霍恩伯格说,这是国际报道奖得主罗森塔尔“写得最好的作品”。二、普利策新闻奖普利策新闻奖是美国新闻界的最高奖项。自1917年以来每年颁发一次,分为14个新闻奖和7个艺术奖两类。普利策奖每年评选一次,评选结果一般都在4月宣布,5月颁奖。普利策奖每年评选一次,代表美国新闻界的最高成就。该奖以约瑟夫普利策的名字命名,他是美国著名的报纸编辑和经营者,先后买下了圣路易斯的电讯报和纽约世界报,并创立了编辑写作制即记者采写的材料由编辑润色、整理、综合成稿件见报。这种写作规则,至今仍是整个新闻界的普遍原则。普利策对报纸的经营与编辑独树一帜,强调报纸发表新闻要真实和准确,文字要简洁和通俗,要花力气写好社论。普利策1911年去世,为纪念他的贡献,人们于1912年设立了普利策新闻奖。三、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毛骨悚然 和煦 纳粹 废墟 不寒而栗 思绪 踉跄 祈祷 呆滞 嬉戏(x)明确:毛骨悚然(sng)和煦(x)纳粹(cu)废墟(x)不寒而栗(l)思绪(x)踉跄(ling qing)祈祷(do)呆滞(zh)嬉戏(x)四、读课文,复述课文内容。复述课文:提示:作者先写布热津卡现在“太阳和煦、明亮,一排排高大的白杨树长势喜人,在门前不远的草地上,还有儿童在嬉笑、打闹”这样祥和的景象,又说这种景象“最令人毛骨悚然”;进而写到当年纳粹在“奥斯威辛集中营”的暴行;游人在奥斯威辛集中营重温历史,参观毒气室、焚尸炉、女牢房、女囚绝育实验室、长廊上的照片、窒息室等;最后作者再次强调奥斯威辛没有什么新闻。3、思考本文与一般的消息报道有什么不同?提示:一般说来,消息写作并不突出强调现场感和大段叙事,尤其不需要文学色彩的描写。比如本题所举的关于美国人口的调查消息,基本上就是消息的规范式样:有导语、主体部分、事件的结果,此外,无过多的文字加工,无修饰,更无描写。而本文不仅有叙事,有描写,有几处还表现出一定程度的文采。比消息给读者的印象要形象、具体而且深刻。借助文采,兼取消息和通讯等新闻形式的各自优点,脉络清楚,没有枯燥感。4、奥斯威辛为什么会闻名世界?文章哪几段介绍了这些信息?提示:奥斯威辛是波兰南部一个只有4万多居民的小镇。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法西斯在这里设立了它最大的集中营,这个小镇因此闻名于世。当年纳粹奥斯威辛集中营管理局控制的地区面积达40平方公里,包括3个集中营:奥斯威辛主营、布热津卡营、莫诺维策营。 参见课文4、5段。5、试用一个词来概括你对奥斯维辛集中营的印象?提示:学生回答预估残酷、悲惨、窒息、地狱、恐怖等等。教师适当总结。五、合作探究1、这篇报道首尾都写到奥斯威辛一派和平景象,突出奥斯威辛没有新闻,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提示:“没有什么新闻”,其实是讲,这里的臭名昭著的纳粹行径,早已世人皆知,言外之意是这里从来没有什么值得张扬的好事;但是,“没有什么新闻”,“我”还是要写,要继续对纳粹的历史罪行再次予以揭露,以让世人永远不忘!2、纳粹的集中营令人恐怖,作者为什么在开头偏偏要描述布热津卡“太阳和煦、明亮,一排排高大的白杨树长势喜人,在门前不远的草地上,还有儿童在嬉笑、打闹”这样祥和的景象?作者又为什么说这种景象“最令人毛骨悚然”?提示:在记者、在亲历过纳粹在这里暴虐地屠戮妇婴和无辜人民的恶行的人那里,文章开头描写的令人惬意的景象仍然是“最令人毛骨悚然”的。在奥斯威辛,在这块曾经血流成河的地方,尽管“太阳和煦、明亮”,但蒙在人们心头的阴霾,依旧难以清除!3、罗森塔尔在1958年来到布热金卡和奥斯威辛,这时候,波兰政府将“奥斯维辛集中营”遗址辟为殉难者纪念馆。思考一下,波兰政府建立这个纪念馆的目的是什么?提示:警示后人,永远不忘战争的灾难、纳粹的罪恶。表达憎恶战争,珍惜和平的思想,正如中国的南京大屠杀纪念馆。4、战争过去13年了,和平已经到来了,他不远万里专程来参观曾经有400万人遇难的奥斯威辛,却突然觉得纪念馆外的和平景象“最可怕”,他到底会怕些什么呢?提示:这个纪念馆的目的,应该是提醒人们不要忘记惨痛的历史,因为忘记历史等于背叛。“阳光明媚、白杨起舞,儿童游戏”,是一派和平美好的景象,让人放松、愉悦。作者带着悼念遇难者的不安心情来到这里,害怕和担心和平美好的景象会使人忘记历史,忘记在这里遇难的人们。5、文章结尾,再一次写大门外的风景,还觉得可怕吗?为什么呢?提示:不可怕,反而觉得这样的景象可爱可亲。因为走出奥斯维辛纪念馆时,已经目击了纳粹的暴行,感受了昨天的苦难,不忘历史,会更加珍惜现实,享受和平美好的生活。6、“奥斯威辛没有什么新闻”“在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鲜的东西可供报道”。联系全文,想一想,这句话是不是反映了作者失望的情绪?如果不是,这句话有什么深刻含义?提示:不是失望,而是欣慰。一批批的参观者在奥斯维辛都会看到同样的东西,得到同样的感受,那样震惊,那样窒息,那样愤怒。在他看来,奥斯维辛不需要什么“新鲜的东西”,只要保持原貌,保持震撼,对参观者进行教育,揭露和批判纳粹暴行,唤起对人性的反省,珍惜当前的美好生活,这就可以了。这里没有新闻,就是最大的新闻!六、拓展延伸这是一篇相当出色的新闻稿,获得普利策新闻大奖。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这一作品本身的价值在哪?社会价值又在哪,能不能从这两个角度思考,试着给这篇文章写个颁奖词?示例: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突破新闻“零度写作”原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