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燃易爆重大危险源火灾风险评价方法研究毕业论文.doc_第1页
易燃易爆重大危险源火灾风险评价方法研究毕业论文.doc_第2页
易燃易爆重大危险源火灾风险评价方法研究毕业论文.doc_第3页
易燃易爆重大危险源火灾风险评价方法研究毕业论文.doc_第4页
易燃易爆重大危险源火灾风险评价方法研究毕业论文.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青岛理工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目录易燃易爆重大危险源火灾风险评价方法研究毕业论文目录1绪论1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和意义11.1.1 课题研究背景11.1.2 课题研究的意义21.2 国内外研究现状31.2.1国外研究现状41.2.2国内研究现状52 火灾风险安全评价方法简介62.1道化学公司火灾、爆炸危险指数评价法简介62.2 ICI蒙德法简介72.3易燃、易爆、有毒重大危险源评价法简介82.4 各火灾风险安全评价方法适用范围及特点103 xxxx公司天然气储罐危险源辨识123.1 XXX燃气公司安全环境现状12 3.1.1 新奥燃气公司简介12 3.1.2 新奥燃气公司天然气储罐现状133.2 储气罐重大危险源辨识134 储罐区的火灾风险安全评价164.1 道化学评价方法对储罐区进行火灾风险评价164.1.1 选择工艺单元164.1.2 确定物质系数(MF)164.1.3 工艺单元危险系数164.1.4 确定火灾、爆炸指数174.1.5 确定安全措施补偿系数174.1.6 确定暴露区域面积184.1.7 确定暴露区域财产价值194.1.8 确定破坏系数204.1.9 计算基本最大可能财产损失204.1.10 计算实际最大可能财产损失204.1.11 计算最大可能工作日损失204.1.12 计算停产损失214.1.13 结果分析214.2 蒙德法评价方法对储罐区进行火灾风险评价224.2.1 单元划分224.2.2 确定物质系数224.2.3 确定特殊物质的危险性系数224.2.4 确定一般工艺危险性224.2.5 确定特殊工艺危险性系数234.2.6 确定量系数23 4.2.7 确定配置危险性234.2.8 确定毒性的危险性234.2.9 DOW/ICI全部指标的计算234.2.10 火灾潜在性评价254.2.11 爆炸潜在性评价254.2.12 毒性危险性评价264.2.13 总危险性评价274.2.14补偿评价274.2.15 评价结果294.3 易燃、易爆、有毒重大危险源火灾风险评价方法对储罐区进行火灾风险 评价304.3.1储罐区事故易发性评价304.3.2储罐区事故严重度评价324.3.3固有危险性及危险性等级344.3.4抵消因子及单元控制等级估计344.3.5现实危险性评价414.3.6评价结果425 结论与展望445.1结论445.1.1各评价方法的异同点445.1.2评价的评价的结论455.1.3评价过程中的难点465.2 展望47致 谢48附 录49附 图53参考文献542青岛理工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绪论1绪论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和意义1.1.1 课题研究背景自改革开放以来的三十余年,伴随着我国科技的进步和工业生产快速发展,生产规模日趋扩大以及生产规模日趋自动化。我国各行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好趋势,各行各业取得了飞速的发展,国内生产总值已突破63万亿,居世界第二。高速发展给中华大地所带来的好处毋庸置疑,但是随之带来的弊端也日趋严重,我们享受着现代技术所创造各种的物质文明所带来的便利和舒适的生活,都是我们在发展中一次一次惨痛的教训所换来的。例如我们一直忽略的环境问题,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PM2.5已成了今年人们生活关注的重点。另一方面,在高速发展的道路中,由于安全管理方法、安全监测技术和预防远远落后于经济建设的发展;又由于大量新型的产品、工艺、技术、材料的使用,在生产系统中的危险有害物质和能量也在增多,致使工业事故尤其是化工行业的火灾、爆炸、毒物泄漏等工业事故的发生,造成严重的人身伤亡和巨大的经济损失,也给我们的“高速”带来的各种质疑1。国内整个安全现状不容乐观。大体上讲,我国工伤事故及职业病情况近年来稍有好转,特别是2003年以来,事故率逐年略有下降,但是重大、特大事故仍频繁发生。尤其火灾事故,据统计计2005至2010年期间,全国共发生火灾8.4万起,死亡九千多人,受伤七千余人,直接财产损失超过60亿元。这些火灾事故中特别以化工行业重所发生的火灾爆炸事故更为严重2。对化工行业而言,由于其从材料、中间产品到成品,大多具有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等危险。不仅如此,由于其工艺很复杂,多处于高温、高压等危险环境,而这些不安全因素往往是引发重大事故的源头,一旦发生事故其结果将不堪设想,这给国家带来巨大经济损失,给人民的生命安全健康造成重大威胁。所以如何有效的控制这些重大危险源演变成事故,将变得尤为重要。虽然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安全管理经验和技术的提升,化工行业的发生重大事故的概率逐步下降,可安全现状却仍然是我们关注的问题3。近几年国内化工行业发生的特大火灾事故见表1-1。表1-1 近几年国内化工行业发生的特大火灾事故事故发生时间发生地点人员伤亡及损失事故原因1998年1月6日陕西死亡22人、重伤6人、轻伤52人、直接经济损失约7千万元硝铵溶液爆炸2004年4月16日重庆开县死亡9人,紧急疏散15万人天原化工总厂液氯储罐爆炸事故2008年8月27日广西死亡20人,受伤61人河池维尼纶厂有机车间发生爆炸2010年7月28日江苏南京栖霞死亡22人、受伤120人,直接经济损失约4千万元丙烯泄漏,并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2012年2月28日河北死亡29人,受伤46人克尔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发生爆炸事故2012年5月29日广州沿江高速死亡20人,受伤14人货车与油罐车发生追尾,油罐泄漏并着火,引燃了旁边露天木材厂2013年11月22日山东省青岛市死亡62人,受伤136人,直接经济损失7.5亿元输油管道泄漏后,违规操作导致爆炸事故1.1.2 课题研究的意义安全生产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不仅对广大群众的安全健康进行保护,而且对经济发展的持续性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怎样安全生产,多年来一直是世界各国迫切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我国的安全发展落后于发达国家,但是我们却丝毫没有减小对安全的重视,因为这是可持续发展的先提条件。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安全生产人命关天,发展绝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这必须作为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我们必须改变我们现状的安全形势,这也是我们每一个中华儿女共同的责任。对易燃、易爆、有毒重大危险源的火灾风险评价方法的研究将有利于化工等行业的安全发展。从安全的角度入手,通过火灾风险评估方法研究单元工艺流程和操作过程中的风险,对工艺属性进行研究和对比,最终确定危险性更大的区域。4道化学火灾爆炸指数法、蒙德法以及易燃易爆有毒重大危险源评价法都是火灾风险评价的常用方法,这些方法都是国内外对于具有易燃、易爆、有毒等重大危险源经行火灾风险评价时,使用最多且最有效的。对于化工企业,火灾风险安全评价方法不仅能找出诱发安全事故的各种因素,通过分析可以得到不同环境、不同时期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然后改善安全管理方法、提升安全文化的宣传力度、改进安全检测技术等,有了更加系统的评价后,我们就可以更深入的了解系统的薄弱环节及危险性可能导致事故的条件,定性定量分析火灾风险评价方法,通过比较标准得出系统存在的风险等级,并且及时提优化方案及预防措施,防止事故的发生,为事故预防与控制及事故原因调查提供有效科学的理论指导依据,并对提高我国的安全管理水平,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减少事故的发生,便相应的提升了生产效率,这也是火灾风险评价的价值所在。吴宗之在中国安全科学学报发表的易燃、易爆、有毒重大危险源评价方法与控制措施中论述了重大危险源和重大事故隐患的定义;介绍了易燃、易爆、有毒重大危险源评估方法;根据评价结果,提出了事故应急计划,加强监管等预防措施5。 咸阳市公安消防支队石磊在西安科技大学学报上发表的道化学火灾爆炸法在某原油储备库安全评价中的应用中,以咸阳市某原油储备库原油储罐为案例,结合原油的潜在能量和现行实施的消防安全设施,使用道化学方法对储罐的火灾、爆炸危险性进行研究分析。通过对比是否采取安全补偿措施,计算出该储罐的危险等级是否符合相应安全指标的要求6。 虽然类似的文献还有很多,但是很少有直接对具有易燃易爆重大危险源的项目采用不同的火灾风险评价方法进行分析,这样可以综合不同火灾评价方法的优点,从而保证评价的有效性。所以我所研究的易燃易爆重大危险源火灾风险评价方法分析这个课题便具有了价值。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对火的使用是人类历史的伟大创举。火的使用不仅改善了人类的饮食和取暖条件,而且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极速发展,带给了人类无限的财富。但是万物都是相对的,我们可以利用火改变人类历史,但是历史也在因为火在使用过程中失去控制而改变。火一旦失去了控制所造成的后果往往是不可想象的。近年来,世界各国每年发生的火灾就有六百万至七百万起,有大约六万至七万人死于火灾。我国的火灾形势一直不容乐观,火灾安全性差,发生了很多起特别严重的火灾事故,造成了极其严重的后果。例如1994年12月8日,克拉玛依友谊宾馆发生火灾,共造成325人死亡,130人受伤;2009年2月8日,中央电视台新址园区附属楼发生火灾,事故造成1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1.6亿人民币;2010年11月5日,上海市静安区胶州路一栋住宅发生火灾,造成了58人死亡。这些血淋淋的惨痛教训一次一次的敲响人们对于火灾控制的认识。为了更好的控制火灾事故,减少火灾伤亡事故的产生进而减少财产损失,各国家对火灾的产生机理、危险性分析以及预防技术等进行了详细的研究7。虽然已取得瞩目的效果但是与我们期望的目标仍然有很大的差距。因此对于火灾的控制和研究我们丝毫不能懈怠。1.2.1国外研究现状随着石化行业的快速发展,不同大型石化项目建设不断增多,这给安全工作带来了诸多难题,所以必须加强安全防范工作,预防安全事故发生。其中,安全评价是目前比较常用也非常有效保证安全的重要策略之一。对石化行业,其火灾危险性评价工作中,应该根据具体工作需要,选择合适的安全评价方法。美国道化学公司首先在上世界60年代推出了道化学火灾爆炸指数法, 其根据化工企业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原料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生产过程中存在的特殊危险性,同时考虑到生产过程中的一般性与特殊性的区别、物量等因素的影响,以火灾爆炸指数形式定量的评价生产系统中存在危险。其中它是在标准状态下以单元重要危险物质的火灾、爆炸中释放出危险性潜在能量大小为基础的,同时考虑到工艺过程中的危险性,计算单元火灾爆炸指数(F&EI),确定危险等级,提出相应的安全对策措施,将危险降低到人们可接受的程度。1974年英国帝国化学公司蒙德(Mond)在道化学公司风险评价方法的基础上增加了毒性这一概念,同时将补偿系数进行研究。这两种方法各有自己的特点与优势,能够促进评价工作顺利进行8。1.2.2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对于风险评价的起步晚于国外,最初是引进国外道化学火灾爆炸指数法、蒙德法,取得了一定效果,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国情的改变,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的中国。在一定程度上,国外的方法以及不能满足国内的火灾风险评价。所以在综合了自己的现实情况,吸取道化学火灾爆炸指数法的优点后,创造了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类危险源的评价方法。易燃、易爆、有毒有害重大危险源评价方法是通过统计分析大量重大火灾、爆炸、有毒、泄漏、中毒事故资料的的基础上,从物质危险性和工艺危险性入手,剖析重大事故发生的缘由和条件;通过相应计算得出事故可能造成的影响范围、伤亡半径、经济损失半径和应采取的预防措施。该方法由于符合我国基本国情所以能较准确地评价出系统的危险程度和相应级别,计算事故后果严重程度(死亡半径、重伤半径、轻伤半径和财产损失半径),提出工艺设备、人员素质以及安全管理缺陷3个方面的107项指标组成的评价指标集9。4青岛理工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火灾风险安全评价方法简介2 火灾风险安全评价方法简介火灾风险安全评价方法属于危险指数评价法,危险指数评价是从安全的角度出发,对所面对的问题,确定所要评价的工艺和操作过程中的危险因素,从而找出哪一个单元的危险性相对更大,然后对危险性较大的单元做进一步的安全评价。危险指数法的特点如表2-1所示。表2-1 危险指数法的特点序号危险指数法的特点1通过相应的评价,最后确定出综合危险最大以及最容易发生事故的每个单元。2确定出系统或单个单元中综合危险最大以及最容易发生事故的特殊物料、工艺条件。3通过之前的评价确定出的事故特性和相应危险性确定厂址、操作等方面的方案。1道化学公司火灾、爆炸危险指数评价法简介美国道化学公司(英文简称:Dows Chemical Co.)自1964年开发火灾、爆炸危险指数评价法以来,一直到1993年,一直对该方法进行修改、完善。该方法以大量的事故统计数据、物质的各种能量以及安全措施等为基础,定量的对系统、工艺装置和物质所存在的危险性进行安全评价,分别计算出单元火灾、爆炸指数,再确定出系统发生火灾、爆炸的危险等级。通过进行客观的火灾爆炸评价,再根据指数的大小分级,按各等级的要求及火灾爆炸危险的分组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的方法。8该方法科学合理,自提出以来一直作为各国化工行业主要的危险指数评价方法。道化学火灾、爆炸危险指数法各版本的发布时间及主要更改内容如表2-2。1. 道化学公司火灾、爆炸危险指数评价法评价程序简介 道化学基本评价计算程序如图2-1所示。表2-2 道化学火灾、爆炸危险指数法各版本异同版本时间主要改进内容第一版1964年根据美国当时的安全现状,提出了用物质指数为基本研究对象的安全评价方法。第二版1966年为了更为形象的表征火灾以及爆炸的危险性又提出了火灾、爆炸指数的概念。第三版1972年以物质的闪点为基础,表示物质的潜在的能量物质系数,计算出系统的火灾爆炸指数。第四版1976年提出了如何计算火灾或爆炸事故中的损失计算。第五版1980年提出了最大可能停工日以及计算因火灾、爆炸事故的经济损失。第六版1987年加入了毒性补偿系数概念,并对补偿系数的计算方法进行简化。第七版1993年增加美国消防协会的物质系数。2.2 ICI蒙德法简介在1974年,英国帝国化学公司蒙德部在对现有的工艺装置的危险性进行分析中发现,道化学方法适合在工程设计的起始阶段,对工艺装置所潜在的危险性评价有很大的作用。但是经过实践证明,使用该方法对新的设计项目做危险性评价是有一定缺陷,并指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9具体如表2-3。1. 蒙德法评价程序简介蒙德法对火灾、爆炸、毒性指标的基本评价计算程序如图2-2所示。表2-3 蒙德法相对于道化学的扩充序号主要改进内容1可以对范围较大的项目或工艺设备进行研究改进。2增加了有爆炸危险性的化学物质的使用、管理。3特别考虑了危险性较大的几种特别工艺类型的危险性。4引进了毒性的概念,创立了“火灾、爆炸、毒性指标”危险评价,使其的评价更切合实际。5补充了一些补偿系数小于1的系数,对安全措施进行补偿,是最终的评价更有现实意义。确定物质系数(MF)选取工艺单元计算特殊工艺危险系数(F2)计算一般工艺危险系数(F1)计算安全补偿系数) 确定工艺单元危险系数(F3) 确定火灾、爆炸指数(FEI=F3MF ) 确定暴露面积确定暴露区域内财产的更换价值确定基本最大可能财产损失(基本MPPD)确定危害系数确定实际最大可能财产损失(实际MPPD) 确定实际停产损失(BI)(MPPD)确定实际最大可能停工天数(MPPD)图2-1 DOW化学评价方法程序2.3易燃、易爆、有毒重大危险源评价法简介自1970年以后,世界各国发生了大量的重大工业事故,造成了无法估量的损失。通过研究发现重大事故的发生往往都是因为系统中存在了大量具有易燃、易爆或者有毒的重大危险源。所以对重大危险源的安全评价成为了各国研究的重点项目。我国对于重大危险源的研究工作从1970年以后开始。把“重大危险源的评价和控制技术”加入了我国“八五”计划中。通过不断的努力,最后研究成了“易燃易爆重大危险源评价法”。此方法是在大量关于重大火灾、爆炸、毒物泄露中毒的事故资料作为研究的基础。从物质和工艺所存在的危险性入手,以火灾、泄露、中毒事故的事故资料作为研究的基础,研究分析重大火灾、爆炸、中毒事故发生的原因以及相应的触发条件。再评价出事故所造成的影响、伤亡人数、经济损失及,最后根据实际情况和评价结果提出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该方法主要通过107个指标集(对工艺设备、人员素质和管理这三个方面)组成,能准确的评价出系统发生事故所造成的损失9。一般工艺危险性P 评价对象、装置 把系统分成单元物质系数B特殊工艺危险性S道氏综合指数 特殊物质危险性M配置危险性L数量的危险性Q毒性危险性T火灾负荷系数F单元毒性指标U主毒性事故指标C装置内部爆炸指标E环境气体爆炸指标A总危险性度 根据安全及预防措施重 新估计总危险度: 容器危险性K 1 工艺管理K2 安全态度K3 防火K4 物质隔离K5 消防活动K6通过工艺改进,D、F、U、E、A的更改及R的重新估计修正的危险性指数 评价结论接需要由工程开发和适当保护或预防手段补偿的危险性项目 图2-2 ICI蒙德火灾、爆炸。毒性指标法基本评价计算程序1. 易燃、易爆、有毒重大危险源评价程序简介易燃、易爆、有毒重大危险源基本评价计算程序如图2-3所示。危险物质事故易发性的评价A级关系密切危险性分级与危险控制程度分级人员素质抵消因子的确定工艺、设备、容器、建筑结构抵消因子的确定安全管理抵消因子的确定危险抵消因子确定事故严重度的确定工艺过程事故易发性的评价B级关系大C级关系一般工艺、物质危险性相关系数确定D级关系小E级没有关系图2-3 易燃、易爆、有毒重大危险源基本评价计算程序2.4 各火灾风险安全评价方法适用范围及特点对于各类火灾风险安全评价方法,各有各的优势,各自的使用范围大体上看是一致的,但根据不同的现实条件,各方面还是有许多不同之处,具体情况如表2-4。表2-4 各火灾风险安全评价方法适用范围及特点 区别 方法特点适用范围道化学火灾、爆炸危险指数评价法1、 按危险度数值大小划分单元、系统的危险度级 别。2、主要对化工行业生产过程中所存在的固有危险 的度量。3、在安全补偿系数方面,主要考虑了工艺设备, 缺忽视人员素质及安全管理,难以符合我国现 实条件。4、此方法适合对不同单元、系统的危险性进行排 序,然后找出危险性比较大的单元。5、缺乏对设备的运行时间、维修情况等现实条件。 评价生产、储存具有火灾、爆炸或有毒物质危险的工艺、设备或系统,发生事故后的影响范围、最大可能财产损失、最大可能工作日损失和停产损失等有具体的反映。或则进行项目预评价时,由于整个项目仍处于初步设计阶段,很多的参数处于待定的状态是,适合使用该方法。ICI蒙德法1、 特别指出毒性对评价单元的影响;2、在考虑火灾爆炸毒性危险的影响范围及安全补 偿措施方面都比道化学法更为全面。3、强调安全管理,突出了企业管理的重要性。4、此方法图表较多,使评价简洁明了。5、评价时参数的选值范围大,结果因人而异,结 果的准确性相应的受到影响。 当评价单元的主要原料具有毒性,而且要求对对有毒物质的危险性进行分析评价,或则要全面反映评价单元的易燃、爆炸、毒性危险因素时,适合使用该方法。易燃、易爆、有毒有害重大危险源火灾评价方法1、 该方法是通过统计分析大量重大火灾、爆炸、 毒物泄漏、中毒的事故资料的基础上提出的安 全评价方法,相对于其他方法,更为适应于我 国的实际情况。2、使用该方法对事故后果的影响范围进行估算时,只需考虑危险物质本身,不考虑其他因素。3、该方法在做安全补偿系数时考虑了工艺设备状况、人员素质和安全管理方面,更为符合我国国情。就能较为准确地评价单元、系统的危险性。4、 该方法是由包括工艺设备、人员素质以及安全 管理这三方面的相应指标组成的评价指标集。 当要求全面而准确的反映系统中危险物质、工艺过程的危险程度和等级;要求准确地计算出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危险区域范围、死亡半径和经济损失),并提出相关预防措施时,适合使用此方法。11青岛理工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新奥燃气储罐区危险源辨识3 xx燃气公司天然气储罐危险源辨识3.1 xx燃气公司安全环境现状 今年来我国的石油资源紧缺, 但是天然气资料却很丰富,并且天然气是一种清洁优质能源,由于主要成分是,燃烧后不产生危害大气环境的物质因而是保护环境理想的燃料。所以我国大力支持和应用天然气汽车和天然气燃气管网, 减轻环境和能源的负担。但是, 随着天然气城市管网和CNG 加气站的快速发展, 随之产生安全问题也日益突出。近年来许多CNG 加气站以及天然气管网相继发生多起泄漏、火灾等事故。这些事故的发生给国家和人民造成了无法挽回的损失,所以不得不让我们思考如何在高速发展经济中,合理保证安全、优质、高效的生产力。所以对于燃气管网以及CNG储罐等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管理和研究变得尤为重要10。3.1.1 xx燃气公司简介xx新奥燃气有限公司隶属于新奥能源控股有限公司的子公司,承担着xxxx天然气管输配套工程的开发、建设和运营工作。公司自成立以来,一直坚持创新清洁能源,改善生存环境的企业使命;追求以人为本,事求卓越,和谐共生的企业核心价值观。自2000年12月26日建成了青岛开发区天然气管输配套工程后至今,一直为xxxx提供燃气管网以及汽车燃气加气站。经过十年的精心运营,在稳定运营和客户服务层面投入大量人力物力,不断提高供气稳定性和客户满意度。公司每年都与中石化等上游气源签订稳定的天然气供用气协议,以长输管输气为主气源,LNG、CNG为补充气源的方式保证用户的供气。为全面提高服务质量,切实做到社会服务、为群众服务,青岛新奥筹建了社会服务监督网,通过聘请社会服务监督员,及时全面反映公司在工程建设、安全运营、售后服务等方面的不足,服务形成了不断发现问题、整改问题,管理闭环的服务保障体系,使青岛新奥保持了良性、长远、持续地发展态势。早在2002年,xxx便在xx路建成了两座2000m³高压球罐(CNG)及液化石油气(LPG)混空装置储气罐。2004年为了提高供气能力,加入了液化天然气(LNG)气化装置的设备。现在,xxx已具备CNG、LNG及长输管线三种气源供气能力。该加气站除了提供汽车燃气、还为黄岛开发区大部分居民提供的日用燃气。在安全管理方面xx视安全为生命线,一直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和省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不断积极的探索新形式下安全管理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建立了一套以预防为主,高效抢险的安全保障体系。通过系统内部安全教育培训体系,定期组织员工学习消防安全知识、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不断提高员工安全生产意识,加强个人安全生产责任心。在紧抓安全教育的同时,定期组织消防抢险演习和岗位安全生产练兵活动,大大提高了运营人员的安全生产技能。积极参加燃气管理、压力容器、公安消防等政府职能部门组织的各种岗位培训,运营岗位持证上岗率为100%。加气站的厂区平面图见图3-1,CNG储罐区与周围建筑分布图间附图1。3.1.2 xx燃气公司天然气储罐现状加气站的CNG球罐区由两个完全一样的球形储气罐构成,两个球形储气罐之间的间距为10m,所以可以将两个储罐看成一个评价单元。储气罐的基本参数见表3-1。压缩天然气(CNG)即是把天然气压缩到压力在10MPa至25MPa的范围内,加压并以气态储存在容器中。天然气的成分有甲烷、乙烷、丙烷等,并合有少量重碳氢化合物、氮、 氦、二氧化硫等。天然气中甲烷的含量在 90%以上。3. 2 储气罐重大危险源辨识 我国当前关于危险源辨识的标准为GB18218-2009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中国标准出版社)。其中规定,当单元中存在的危险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超过该标准中所规定的临界量时,该单元被定为重大危险源。若评价单元中的危险化学品只有一种,则该危险化学品的数量即为该单元的危险化学品数量,当超规定的临界量是即为重大危险源。若评价单元中存在的危险化学品不止一种时,若满足公式(3-1),则定为重大危险源11。 (3-1)式中:,每种危险物质实际存在的量,单位为; ,,与各危险物质相对应的储气罐存区的危险物 质的临界量,单位为。此次评价,我们主要对储罐区进行安全评价,首先先判断其是否属于重大危险源。由压缩天然气特性可知道储罐中主要物质为甲烷。少量的乙烷及其他危险物质可忽略不计。查GB18218-2009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中得知甲烷储存区临界量分别为50t。评价单元储罐中最大储气量占储罐体积的80%,则体积:V=2000m380% =1600m3压强取最高设计压力:P=1.25MPa=1.25106Pa温度根据储罐参数去常温25即T=298.15K为已知常数R=8.314由阿伏伽德罗定率得则压缩天气气质量:因为标准临界量是50t,而评价单元里一个储气罐就有34t,即34所以该储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