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旧详查设计书(汇报稿)-20160307.doc_第1页
个旧详查设计书(汇报稿)-20160307.doc_第2页
个旧详查设计书(汇报稿)-20160307.doc_第3页
个旧详查设计书(汇报稿)-20160307.doc_第4页
个旧详查设计书(汇报稿)-20160307.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云南省地质灾害详细调查项目设计书 云南省个旧市地质灾害详细调查云南省个旧市地质灾害详细调查 工作设计工作设计 成都华建勘察工程公司成都华建勘察工程公司 二零一六年二月二日 云南省个旧市地质灾害详细调查 工作设计 中标通知书编号 DZXC2015 A06 项 目 编码 DZXC 2015 承 担 单位 成都华建勘察工程公司 项 目 负 责人 王军朝 张世林 编写人 熊德清 鲜杰良 尹国龙 单 位 负 责人 胡时友 单位技术负责人 宋 军 提 交 单位 成都华建勘察工程公司 盖章 提 交 时间 2016 年 2 月 2 日 项项 目目 概概 况况 目标任务 在充分收集已有资料的基础上 以遥感 地面调查 测绘为主要手段 开展云南省个旧市滑坡 崩塌 泥石流等地质灾害详细调查 查明区内 地质灾害及其隐患发育特征 分布规律以及形成的地质环境条件 并对 其危害程度进行评价 划分地质灾害易发区和危险区 建立健全群测群 防网络 建立地质灾害信息系统 为个旧市减灾防灾和制定区域防灾规 划提供基础地质依据 技术 路线 以现代地质灾害理论为指导 以遥感 地面调查 测绘为主要手段 采 用点 线 面结合 重点和一般调查结合 专业调查与地方政府部门参 与相结合的方法 查明区内地质灾害分布及其形成的地质环境条件和发 育特征 尤其是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分布及其发展趋势 并对其危害程度 进行评价 圈定地质灾害易发区和危险区 建立地质灾害信息系统 完 善专群结合的监测网络 更好的为个旧市防灾减灾等工作服务 工作部署 1 充分收集调查区相关资料 2 遥感调查以高分一号和美国 QuickBird 影像作为信息源开展地质环 境条件和地质灾害解译 3 其余地区为一般调查区 采用遥感解译和线路核实调查为主的方式 进行 重点查明区内地质环境条件和地质灾害发育 分布特征等 工作方法 重点区以实地调查为主 主要调查地质灾害的类型 规模 地质条件 诱发因素 稳定性 复活性及灾情 险情 防治情况等方面内容 对于 一般调查区以遥感解译为主 对所有可能危及人的生命或财产安全的地 质灾害点均做现场核实调查 少人区或无人区仅对典型的或特大规模的 地质现象进行解译和核实调查 主要实物 工作量 对个旧市全县范围内共 1587km2区域 开展 1 5 万地质灾害测绘 区内 重点地段开展 16 24km2的 1 1 万地质灾害测绘 保和乡 卡房镇和个旧 市城区周边 对重点地段后山斜坡进行 1 2000 剖面测量 测量长度 为 10km 本次工作以地面综合调查为主 总面积为 1587 km2 其中 重 点工作区面积约 144 36 km2 一般工作区面积约 1442 64 km2 经费预算经费控制数 116 45 万元 组织管理 保证措施 在云南省国土资源厅 云南省地调局领导 指导和协调下 成都华建勘 察工程公司抽调各方面精干技术人员组成项目组 开展工作 同时与地 方政府密切配合 组成联合调查组 确保调查工作顺利实施 聘请省内 水工环领域资深专家为项目顾问 为项目提供技术支持 成都华建勘察 工程公司对项目实施进行协调和监督管理 预期成果 1 个旧市地质灾害详细调查报告及附件 附图 2 个旧市地质灾害数据库 主要附图 附表和附件 附图 1 个旧市交通位置图 附图 2 云南省个旧市地质灾害详细调查前人研究程度图 附图 3 云南省个旧市地质灾害详细调查工作部署图 附表 地质矿产调查评价工作项目费用归集汇总预算表 附件 项目中标通知书 项目合同 目目 录录 第一章第一章 前前 言言 1 1 第一节 目标任务 1 第二节 工作区范围和自然地理条件 2 第三节 以往工作程度 5 第二章第二章 区域环境地质背景区域环境地质背景 1111 第一节 区域地质环境背景 11 第二节 主要地质环境问题与地质灾害现状 23 第三章第三章 工作部署工作部署 3838 第一节 部署原则 39 第二节 总体工作部署 44 第三节 工作安排 54 第四章第四章 工作方法与技术要求工作方法与技术要求 5757 第一节 工作方法 57 第二节 技术标准 57 第三节 资料收集与矢量化 58 第二节 地质灾害遥感调查与解译 58 第三节 区域地质环境条件调查与评价 61 第四节 地质灾害调查与评价 62 第五节 工程地质剖面测量 63 第六节 地质灾害信息系统建设 63 第七节 地质灾害监测网络与防灾预案建设 63 第八节 地质灾害易发性与危险性区划与评价 64 第九节 成果编制 66 第五章第五章 实物工作量实物工作量 6868 第六章第六章 经费预算经费预算 7070 第一节 项目概况及工作区基本条件 70 第二节 预算编制依据 71 第三节 采用的费用标准和测算依据 71 第四节 预算的合理性和可靠性分析 76 第五节 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 77 第六节 设计预算表 77 第七章第七章 组织管理组织管理 7878 第一节 组织管理措施 78 第二节 项目人员组成及分工 78 第八章第八章 管理措施管理措施 8080 第一节 质量管理措施 80 第二节 技术保障措施 80 第三节 安全及劳动保护措施 81 第九章第九章 预期成果预期成果 8282 第一节 预期成果 82 第二节 成果提交时间 83 附图 1 个旧市交通位置图 附图 2 云南省个旧市地质灾害详细调查前人研究程度图 附图 3 云南省个旧市地质灾害详细调查工作部署图 附表 地质矿产调查评价工作项目费用归集汇总预算表 附件 项目中标通知书 项目合同 1 第一章第一章 前前 言言 第一节第一节 目标任务目标任务 1 任务来源 本次的 云南省个旧市地质灾害详细调查 是云南省 2015 年度地质灾害详 细调查 37 个县 市 区 地质灾害详细调查的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云南省 2015 年度地质灾害详细调查招标第六标段云南省个旧市地质灾害详细调查中标 通知书 我单位承担云南省个旧市地质灾害详细调查任务 2 项目目标 在充分收集已有资料的基础上 以遥感 地面调查 测绘为主要手段 开 展个旧市滑坡 崩塌 泥石流等地质灾害详细调查工作 查明区内地质灾害及 其隐患发育特征 分布规律以及形成的地质环境条件 并对其发展趋势和危害 程度进行评价 划分地质灾害易发区和危险区 健全群测群防网络 建立地质 灾害信息系统 建立和完善地质灾害防御体系 为探索区内地质环境承载力 合理开发利用地质环境 实施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和分类治理工程提供依据 为 省级和国家层面决策管理提供相应支持 3 主要任务 根据相关文件和规范要求 结合个旧市实际情况 本次详查的主要任务如 下 1 开展个旧市环境地质背景条件调查 2 对已发生的滑坡 崩塌 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点进行调查 并对其发展 趋势 稳定性和危险性进行评估 同时做好对现场监测人员的培训指导 3 对潜在的或新发生的滑坡 崩塌 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调查 并对其危险性和危害性进行评价 4 进行地质灾害分区评价 划定易发区和危险区 5 对全县自然村 行政村等村民小组进行地质灾害调查 6 协助地方政府完善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网络和编制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 防灾预案 并完善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的建议 2 7 建立个旧市地质灾害数据库 第二节第二节 工作区范围和自然地理条件工作区范围和自然地理条件 1 自然地理 1 地理位置 坐标范围 个旧市位于云南省南部 红河北岸 个旧东与蒙自县接壤 南隔红河与元 阳 金平两县相望 西与建水交界 北与开远市毗连 北回归线横贯市北郊 距市区直线距离约 6km 地理坐标 东经 102 54 10 103 25 51 北 纬 23 01 11 23 36 56 3 图图 1 2 1 个旧市交通示意图个旧市交通示意图 工作区面积 个旧市地域北窄南宽 东西最大水平距离 58 7 Km 南北最大垂直距离 68 3 Km 总面积 1587 Km2 市政府驻地锡都镇距红河州府所在地蒙自约 30km 北距省会昆明公路 276km 南距最近海岸线北部湾直线距离 450km 与越南老街省相距 244km 境内有鸡石高速公路 个冷公路 老个鸡公路 个蒙公路 个草公路 以及乡 镇级公路等 还有昆河 雨石铁路 形成干支相连 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 全 市 80 以上的自然村均通公路 交通便利 如图 1 2 1 2 行政区划 个旧市位于云南省南部 面积 1587km2 设 6 镇 2 乡 1 区和 1 个镇级办事 处 城区街道 锡城镇 沙甸镇 鸡街镇 大屯镇 老厂镇 卡房镇 蔓耗镇 贾沙乡 保和乡 79 个行政村 433 个自然村 总人口 37 98 万 其中彝 回 壮 傣等 33 个少数民族人口 12 34 万 表表 1 2 1 个旧市行政区划及人口一览表个旧市行政区划及人口一览表 乡镇名村 社区 人数 万人 面积 km2 密度 人 km2 城区街道 3023 58 12 019650 0 锡城镇 91 61 128 8125 3 沙甸镇 41 88 15 11245 0 鸡街镇 52 60 72 44 358 9 大屯镇 127 38 132 81 555 7 老厂镇 51 73 106 27162 8 卡房镇 154 31 342 6125 8 蔓耗镇 60 46 103 2744 1 贾沙乡 111 99 316 562 9 保和乡 361 09 143 775 5 表表 1 2 2 个旧市行政区划 到村 统计表个旧市行政区划 到村 统计表 乡镇名村 名 4 城区街道 青杉里社区 宝华社区 胜利社区 文锡社区 民权社区 上河社区 永胜社区 和 平社区 绿海社区 青年社区 州政府社区 五一社区 紫竹园社区 金湖南社区 新街社区 新冠社区 建设社区 个旧供电局社区 云锡建安社区 云锡炼厂社区 云锡机厂社区 明珠社区 金湖西社区 云锡供水厂社区 金湖 区 云锡机关社区 三零八队社区 云锡储运社区 茶桑果站社区 个旧选厂社区 锡城镇鄢棚 跃进 五一 水塘 杨家田 戈贾 芹菜塘 新寨 新冠 沙甸镇沙甸村 新沙甸村 金川村 冲坡哨村 鸡街镇鸡街 兴业 小芭蕉 龙潭 棚旧 大屯镇 大屯社区 大屯村 团结村 红土坡村 杨家寨村 戴家庄村 龙井村 楼坊寨村 小寨村 新瓦房村 云锡大屯选厂工矿区 云锡松树脚分矿工矿区社区 老厂镇老厂社区 羊坝底村 木登硐村 对门山村 云锡老厂分矿工矿区社区 卡房镇 卡房 头道水 火把冲 维西湾 大黑山 咪的期 苟街 打靶期 田心 斗姆阁 田坝子 龙头寨 龙树脚 路赶藤 扯土白 蔓耗镇黄草坝村 黄木树村 龙古村 蔓耗村 马堵山村 牛棚村 贾沙乡 贾沙村 围墙村 普洒河村 他白村 丫洒底村 水塘村 陡岩村 克勒村 松云村 民云村 白云村 保和乡 保和村 何庄村 十里村 棉李村 钟庄村 郭庄村 坡宋村 孟庄村 洼徐村 段 庄村 魏庄村 大张村 路林村 苗庄村 竹园李村 朱耀环村 高堂村 贾庄村 冯河村 卸西村 卸东村 赵寨村 张古洞村 大路李村 上澧村 沟李村 关庄村 乔庄村 二郎庙村 湾马村 岗张村 袁集村 楼宋村 宗堂村 陡沟陈村 华庄村 3 所含 1 50000 图幅及编号 个旧市地质灾害详细调查所涉及的 1 50000 图幅包括 F48E003005 F48E003006 F48E004004 F48E004005 F48E004006 F48E005 004 F48E005005 F48E005006 F48E006004 F48E006005 F48E006006 F4 8E007006 共计 12 个图幅 5 图图 1 2 2 个旧市涉及个旧市涉及 1 50000 图幅示意图图幅示意图 2 社会经济 个旧地处祖国西南边陲 因锡矿开发历史悠久 2000 多年 储量丰富 冶炼技术先进 精锡纯度高而闻名国内外 享有 锡都 美誉 新中国建立后 累计生产有色金属 192 万吨 其中锡 92 万吨 约占全国锡产量的 70 以上 是全国最大的锡现代化生产加工基地 一个城市的产品能在国际同类产品中占 举足轻重的地位 为世界各国所罕见 因此 个旧 锡都 很早即被载入英国 大不列颠词典 等著名辞书和教科书而蜚声海内外 个旧是以生产锡为主并 产铅 锌 铜等多种有色金属的冶金工业城市 是中外闻名的 锡都 当地 以产锡著名 开采锡矿的历史有约 2000 年 是中国最大的产锡基地 同时是世 界上最早的产锡基地 2015 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GDP 192 65 亿元 按不变价计算 下同 比 去年同期增长 10 1 其中 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 12 52 亿元 增长 6 6 第 二产业实现增加值 119 25 亿元 增长 10 3 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 60 88 亿元 增长 10 2 三次产业结构为 6 5 61 9 31 6 一是农业生产形势良好 全市 6 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 21 74 亿元 增长 6 5 粮豆产量 7 51 万吨 增长 1 4 肉类总产量 5 98 万吨 增长 27 2 其中猪肉 4 83 万吨 增长 23 1 生猪存 栏数为 34 47 万头 增长 24 9 牛奶产量 2 16 万吨 增长 13 4 禽蛋产量 0 99 万吨 增长 17 4 二是工业生产平稳发展 全市实现全部工业总产值 370 9 亿 元 比去年同期增长 3 4 其中 规模以上工业实现总产值 313 68 亿元 增长 1 9 增加值 67 86 亿元 增长 9 3 三是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迅速 全市规模以 上固定资产投资达 156 51 亿元 比去年同期增长 56 4 四是消费市场平稳增 长 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 56 38 亿元 比上年增长 13 7 五是地方财 政收支双增长 金融存贷稳健运行 完成公共财政预算总收入 20 44 亿元 比 去年同期增长 22 0 其中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 10 73 亿元 增长 15 0 地 方公共财政预算支出 35 12 亿元 增长 15 7 六是对外贸易较快增长 全市完 成进出口总额 2 81 亿美元 比去年同期增长 14 9 其中 出口完成 1 42 亿美 元 增长 16 8 进口完成 1 39 亿美元 增长 13 0 第三节第三节 以往工作程度以往工作程度 项目区内进行过不同程度的基础地质调查 区域水文地质普查 地质灾害 调查与区划及一些地质灾害点的勘查治理等相关地质工作 工作区地质工作解 放前既已开始 1950 年代以前做过一些矿产普查详查工作 大规模系统的地质 工作在 1950 80 年代较多 积累了一些基础地质 矿产地质 水文及工程地质 地球化学 地球物理等资料 区内地质工作程度如图 1 3 1 7 图图 1 3 1 个旧市相关地质工作程度图个旧市相关地质工作程度图 1 以往工作程度 1 区域基础地质工作及评述 1 20 万个旧幅区域地质调查报告 云南省地质局第二区域地质测量 大队 1970 1 20 万元阳 大鹿马幅水文地质普查报告 水文地质队 1 20 万元阳 大鹿马幅区域地质调查报告 云南省地质局第二区域 地质测量大队 1975 8 1991 年和 2001 年国家地震局完成的 1 400 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 和 中国地震基本烈度区划图 这些基础地质工作为个旧市地质灾害详细调查工作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总 体上看 工作区地质研究程度仍较低 地质工作程度也不平衡 资料可用于分 析地层岩性 地质构造 新构造运动等特征 分析地质灾害孕灾条件 编绘工 作部署图底图基础地质部分的内容 2 水文地质及工程地质工作及评述 1 20 万个旧幅水文地质普查报告 水文地质队 基本查明了个旧市地质特征 水文地质单元及动态特征 并对水化学特征 水质类型进行了全面总结和评价 对全区进行了工程地质分区 对区内地震基 本特征及地壳稳定性 岩土稳定性等工程地质问题进行了简单评价 为本次地 质灾害详细调查工作提供了基本素材资料 3 地质灾害调查工作及评述 云南省地质灾害调查及对策研究 地矿局水文工程第一 二大队 1990 个旧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报告 云南省地质环境监测院 2008 个旧市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建设及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防灾减灾预案 云南省地质环境监测院 2008 个旧市地质灾害应急调查报告 云南省地质环境监测院 2008 以上工作帮助对个旧市的地质灾害种类 分布及位置进行了分析说明 提 交了应急调查报告 图件及防灾避险明白卡等 查明了主要的地质灾害类型及 分布特征 为本次工作打下基础 4 地质灾害点工程治理工作评述 蔓耗镇小河沟泥石流治理项目 云南地质工程勘察设计研究院 2015 卡房镇玄麻冲箐 干冲箐泥石流治理项目 云南地质工程勘察设计研 究院 2015 贾沙乡滑坡地灾点工程治理项目 2014 鸡街镇松树寨村村内道路滑坡地灾点工程治理 2008 贾沙乡丫沙底小学球场开裂 变形地灾点工程治理 2008 9 个旧市城区永胜街不稳定斜坡防治工程项目 西南有色昆明勘测设计 院 股份有限公司 2015 这些地质灾害点的勘察工作可以为本次调查提供一部分基础地质资料 能 更好的查明地质灾害的发育规律和演化特征 5 其它调查工作评述 个旧锡矿地质 冶金工业部西南冶金地质勘探公司 云南省地质构造及区域稳定性遥感综合调查报告 卡房镇云锡前进矿矿山地质环境恢复与治理项目 2005 老厂锡矿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 2007 2 前期工作存在的不足 1 工作区开展过不同程度的基础地质调查工作 工作目标和任务不同 工作精度和侧重点也不同 存在某些方面的地质研究工作程度略低或不平衡 2 由于调查工作技术要求内容及精度不同 原地质灾害调查区划报告中 易发分区地质灾害易发程度等级不能完全适用于个旧市 1 5 万地质灾害详查工 作 应根据本次调查工作的技术要求和调查结果做出新的调整细化 3 境内丘状高原区地形相对平缓 地质灾害发育程度相对较低 危害相 对较轻 但其河谷地带往往也是人居分布相对集中的区域 其局部山前地带可 能受到泥石流 崩塌和滑坡等地质灾害的危害 前期工作中山前斜坡地带 沟 口扇区等地段地质灾害的调查评价工作略显不足 4 前期开展的个旧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对地质灾害形成机理及发育 分布规律等方面的研究程度不够 尚未达到地质灾害详细调查的要求 一定程 度上缺乏对地质灾害从岩土类型 地貌特征 形成机制等系统调查和立体的深 入研究 希望通过结合前期工作成果与本次工作 能够解决人类处于这一地质 环境系统中如何保持建设与发展的生态平衡 如何极大限度的减少地质灾害对 国民经济建设发展的影响等问题 3 本次工作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1 在充分收集已完成地质灾害调查区划成果和最新的地质灾害防灾预案 等成果的基础上 充分利用工作区卫星和航空遥感资料 以 1 5 万地质灾害调 查测绘为主 坚持 以人为本 的原则 重点对个旧市 6 镇 2 乡 1 区和 1 个镇 10 级办事处 共 79 个行政村 433 个自然村 以及鸡石高速公路 个冷公路 老 个鸡公路 个蒙公路 个草公路等交通生命线 重要基础设施分布区域等开展 地质灾害详细调查 查明个旧市地质灾害分布发育特征 2 通过对 2008 年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工作期间所调查 87 处地质灾害点 的回访核查和近年来新发生地质灾害点的详细调查 查明各类地质灾害的发育 特征及形成条件 评价灾害体的稳定性及发展趋势 划定地质灾害危险区 查 明地质灾害危险性和危害性 3 结合受地质灾害威胁农户搬迁意愿 进行搬迁安置点适宜性评价 提 出安置建议 总结个旧市地质灾害防治成果 提出重大地质灾害点的防治建议 结合详细调查成果协助个旧市政府对修订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和避险搬迁安置工 程规划进行修订和完善 协助个旧市政府重建或完善群测群防预警系统 补充 或更新地质灾害隐患点防灾预案 填写并发放搬迁安置户明白卡 防灾明白卡 避险明白卡 4 收集气象 水文 植被及土地利用状况 查清工作区地貌成因类型及 其空间分布特征 调查分析区域新构造特征 地震与主要活动断裂分布特征 研究河谷地貌演化过程 开展地层岩性 主要地质构造 斜坡地质结构等调查 划分工程地质岩组 研究主要易滑地层的工程地质特性 揭示区域地质环境条 件与滑坡 崩塌 泥石流 不稳定斜坡等地质灾害的相关性 研究地质灾害的 孕灾条件和成生规律 编制综合工程地质图 5 地质灾害调查编录与填图 查明地质灾害类型 规模 结构特征 分 布范围 影响因素 诱发因素 威胁范围及危害程度等 对滑坡 崩塌 泥石 流等地质灾害及隐患点进行编录 填图 对地质灾害隐患点 分析其可能的变 形破坏方式 潜在影响范围 危害程度 论述其形成演化过程与成灾模式 6 重点调查区河谷地形地质剖面测量与分析 选取不同类型河谷断面 开展地质剖面测量 重点调查岩土体组合 斜坡结构类型 计算 分析斜坡稳 定性 7 典型地质灾害勘查与剖析 选取典型地质灾害 或隐患 进行工程地 质勘查 揭示其变形破坏特征 开展稳定性计算和分析评价 提出防治方案建 议 11 8 地质灾害易发性与危险性区划 在 2008 年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成果 中进行的地质灾害易发分区基础上 开展 1 50000 地质灾害易发性分区评价 编制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区划图 提出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建议 完成重点集镇或 河谷岸坡 1 10000 地质灾害易发性和危险性分区评价 分析 论述不同地震烈 度或降雨量等触发因素条件下的地质灾害危险性 9 建立地质灾害调查评价基础数据库 利用 GIS 技术 录入地质灾害调 查基础数据 包括钻孔数据 测试试验数据 调查卡片资料等 以及地质灾害 调查评价矢量图形要素 按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 1 50000 地质灾害调查信息化 成果技术要求 2010 年版 和 云南省地质灾害易发区群众防灾避险搬迁安 置工程调查与区划信息系统技术要求 的要求 分别建立地质灾害调查评价的 2 套空间数据库信息系统 为各级政府进行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工作提供基础 10 专项调查与专题研究 对调查区存在的易滑地层物理力学性质 活 动断裂活动性以及物源丰富 威胁人口众多的沟谷等特殊情况 采用适当比例 尺开展专项调查 并进行精细化分析评价 对调查区存在的地质灾害发育分布 情况 成灾模式等关键问题 调查评价技术方法应用示范 开展专题研究 11 编制地质灾害隐患点防灾预案 对威胁人口和财产的地质灾害隐患 点 应向隐患点所在乡镇国土所提交地质灾害隐患一览表 并针对每个地质灾 害隐患点提出处置建议和群测群防措施建议 野外工作全部结束后应及时向市 县 级国土部门提交市 县 地质灾害隐患一览表 并针对每个地质灾害隐 患点提出处置建议和群测群防措施建议 地质灾害一览表按风险大小排序 以 指导各级政府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工作 必要时附图片和文字说明 12 第二章第二章 区域环境地质背景区域环境地质背景 第一节第一节 区域地质环境背景区域地质环境背景 1 气象水文 1 气象 个旧地处云南低纬高原哀牢山脉东侧 属亚热带山地季风型气候 由于受 地理位置和地形条件的影响 气候的垂直变化显著 从海拔 2740m 的大莲花山 到海拔 1200m 的大屯海边 海拔 2513m 的轿顶山到海拔 260m 的阿邦 海拔 2500m 的平顶山到海拔 150m 的蔓耗红河边 气候悬殊大 寒 温 热 3 大气 候差异并存 俗称 一山分四季 十里不同天 境内分属亚热带 南亚热带 中亚热带 北亚热带 南温带 部分高寒山区 接近中温带 等 5 种不同的气候类型 北热带 主要指海拔 600 或 700m 以下的红河谷地区 以莫贾大山 小蔓堤为 界 包括西部干热河谷海拔 700m 以下 东部半湿热河谷海拔 600m 以下地区 年平均气温 21 以上 长夏无冬 秋去春来 南亚热带 主要分布在海拔 1100 1400m 的北部坝子和海拔 7010 1100m 的南 部红河谷地区 年平均气温 18 21 如大屯 鸡街 倘甸等坝子 只有春 夏 秋三季 基本无冬季 中亚热带 分布在北部海拔 1400 1600m 及南部海拔 1100 1500m 的山区 年 平均气温 16 17 四季如春 北亚热带 分布在海拔 1600 1800m 的中半山地区 年平均气温 15 16 南温带 海拔 1800 2200m 的上半山地区 年平均气温 12 5 15 霜期长 气候冷凉 此外海拔 2200m 以上的高寒山区 上半山地区 如老厂 松树脚一带矿区 属中温带气候 年平均气温 12 以下 长冬无夏 春秋相连 个旧每年 5 10 月 常受来自热带海洋的东南季风和赤道海洋的西南季风 影响 水汽充足 形成雨季 大部地区雨量充沛 但分布不匀 干季降水很少 有的月份甚至点雨全无 而汛期降水来势猛 历时短 强度大 曾多次造成灾 害 年均降水量 1292 8mm 其中平坝区为 834 2mm 上半山区为 1603 3mm 13 中半山区为 1080 3mm 低山河谷区为 1274mm 个旧市区 5 10 月为雨季 降 水量 879 9mm 11 月至次年 4 月为干季 降水量 216 2mm 年降水日数约 158 2 日 日最大降水量 108 9mm 表表 2 1 1 不同地区气候一览表 平均数 不同地区气候一览表 平均数 地区划分 名称 主要包括 范围 年平 均气 温 最高 气温 最低 气温 m 积温 年无 霜期 日 年降 水量 mm 年蒸 发量 mm 相对 湿度 年日 照数 小时 霜 日 天 雨季 开始 日 上半山砖 琼气候区 老厂对门山 锡 城戈贾 芹菜塘 贾沙 11 524 9 6 42850 82851603 31203 1841722 014 8 5 月 17 日 中半山中 亚热带气 候区 市区 保和 卡房 等海拔在 1500 l800m 左右的地区 15 930 3 4 74889 13181080 31815 8741964 87 5 5 月 20 日 下半山燥 热气候区 蔓耗 封口 阿邦 等海拔在 1000m 以下红河谷地和 阶地 21 O39 012 07500 03651274 01758 370 坝区南亚 热带气候 区 大屯 鸡街 乍 甸 倘甸等海拔 1200 1400m 的盆地 18 536 0 3 96178 1316834 22639 1722221 56 5 6 月 4 日 在地质灾害发生时间上 90 以上地质灾害集中于 5 10 月份发生 尤其是 7 9 月 并有与大雨 暴雨同期或略为滞后的特点 这与本区降雨以夜雨为主 有关 地质灾害的发生与降雨同步或稍微滞后 表明降雨为重要的触发因素 表表 2 1 2 个旧市各代表地区年 月平均降水量个旧市各代表地区年 月平均降水量 单位 单位 mm 地区1 月2 月3 月4 月5 月6 月7 月8 月9 月10 月11 月12 月全年 大屯 11 915 12l 447 776 2134 2 153 3 158 074 749 236 515 9794 1 倘甸 15 016 625 751 782 9112 6 166 2 167 391 459 545 716 8851 4 市区 20 127 837 259 3103 6 163 3 222 4 205 3 102 266 856 726 51091 2 贾沙 22 328 435 356 2106 O 134 9 160 9 202 391 872 369 118 6998 1 蔓耗 26 530 844 7105 8 141 8 204 9 213 4 214 5 118 881 974 813 1 1271 O 斗姆阁 66 261 957 6117 3 262 4 307 3 401 1 358 5 211 2 104 589 696 02133 6 老厂 37 142 054 971 0182 3 272 7 377 6 275 9 158 171 042 029 01613 6 2 水文 个旧处于红河水系与南盘江水系的分水岭地段 境内多溪流 分别汇人红 河和南盘江 分水岭以南为红河水系 主要溪流有 9 条 分水岭以北为南盘江 的支流泸江水系 主要溪流有 4 条 市东北部有大屯海 市区中部有个旧湖见 图 2 1 1 14 红河水系 红河位于境内南部 发源于大理州巍山县西山下 自西北向东南流经楚雄 元江 石屏 个旧等境域 至阿邦入个旧境 向东南流经蔓耗出境 至河口人 越南汇入湄公河 红河全长约 500km 流经个旧市境 71 2km 河宽 27m 水涨 时达 36m 水深平均约 2m 水涨时约 2 4m 上游多急流险滩 从蔓耗以下水 势渐平缓 总流量 29 4000m3 s 长年水流不竭 是流经个旧市的最大河流 主要溪流有 8 条支流见表 2 1 3 南盘江水系 泸江为南盘江一级支流 源出石屏宝秀 出异龙湖东流 东流至面甸冲 又称临安河 由麻栗树村进入个旧州境 然后向东北流入开远 州汇入南盘江 境内流程 59km 集水面积 2029km 河床宽 30 35m 支 流有 4 条 表表 2 1 3 个旧市主要河流水文特征个旧市主要河流水文特征 水 系 支流 河 流 名 称 河流水文特征 绿冲河 位于市郊西北 距市区约 余 km 发源于邦千水头及四角山麓 自西南 向东北流 倘甸河 长 30 2km 宽约 5m 集水面积 1701km 平均流量 O 59m s 乍甸镇的他秃 宝山寨 樊家庄 高山寨 莫舍白 大山 脚 绿冲河村 包家庄等村寨田亩均赖此河水灌溉 乍甸河 位于市北郊 距市区约 11km 发源于乍甸镇水龙井和水头两处的地下泉 流 自西南向东北蜿蜒流经乍甸坝区至锁龙桥与徐家冲之水汇合后流人鸡 街转西人沙甸河 全长坞 6km 河宽约 5m 集水面积 118 9km 平均流 量 l 笛 m s 其水四时不竭 除灌溉乍甸 鸡街两坝区田亩外 云锡泵 站提水供给老厂和马拉格两大矿区的职工生活用 沙甸河 位于市北郊的沙甸区中部 上接乍甸河 中接蒙自县草坝流下的黑水河 下流人泸江 境内长 24 6km 集水面积 422 4 km 年平均流量 9633 万 m 秒甸区的大部分田地赖此河水灌溉 南 盘 江 泸江河 倘甸河 明 清时个旧境域为临安府所辖 故此河又名 l 临安河 位于倘甸乡中部 为泸江倘甸段 发源于石屏县赤瑞湖西北山麓 人开远南盘江 经倘甸境 内 10km 集水面积 439 7 km 年平均流量 9876 万 m 该河为倘甸坝区 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重要水源 绿水河 位于黄草坝乡东南 发源于蒙自县冷泉区的 28 个泉群水流 一般流量约 m s 自西北向南流经蔓耗镇东南 5km 处人红河 为红河北岸支流 绿 水河长 33 7km 集水面积 556km 沿河主要泉水有第一 第二 第三九 股水 其中第三九股水水量最大 年径流量占全河的 50 枯水期流量 占 2 3 清水河 位于黄草坝乡东部 发源于蒙自县冷泉上腊卡村的山泉 长 5 3km 集水 面积 98 4 km 年平均流量 7887 万 m 由东北向南流经乡公所驻地 2km 处人红河 红 河 绿水河 卡房冲 河 位于黄草坝乡中部 发源于卡房镇斗姆阁南面落水洞潜流和九股水山泉 上段为卡房冲河 下段为浑水河 长 24 3km 集水面积 155 9km 年 平均流量 12985 万 m 由棉花山东北向南流经黄木树新村东南 1 2km 处 人红河 由于地高河低 灌溉农田不多 15 龙岔河 位于贾沙乡西部 发源于个旧县龙岔 大平两乡的 16 个泉流 为贾沙乡 与个旧县的分界河 全长 38 3km 流经个旧境内 30km 集水面积 94 7km 年平均流量 4576 万 m 自贾沙西北向西南注人红河 由于地高河 低 除沿岸少数农田得以灌溉外 大部流失 贾沙河 位于贾沙乡中部 发源于贾沙轿顶山芹菜沟 长笠 7km 集水面积 112 9km 年平均流量 4575 万 m 自东北向西南转南 从贾沙乡中部穿境而 过 至陡岩的阿邦东侧 1km 处注人红河 地高谷深 仅沿河两岸少数农田 可以灌溉 1979 年贾沙乡政府在阿邦建成装机容量 483 1 千瓦的水电站 一座 普洒河 位于贾沙乡东南与保和乡西南部之间 是贾沙与保和两乡的分界河 发源 于锡城办事处西部的新龙村 原名牛角寨 自锡城办事处西南流经贾沙乡 普洒河村 再沿贾沙东南与保和西南两境之间流至木花果的冷墩注人红河 全长四 8km 集水面积 157 6km 平方 河宽 5m 年平均流量 7670 万 m 由于山高谷深 农业利用不多 咪甲冲河 位于保和乡中部 发源于马硐冲及八里寨后山 自保和东北流经辖区中部 向南经白巫山村级办事处的麻玉田村注人红河 全长培 8km 集水面积 66 4km 年平均流量 3228 万 m 火把冲河 位于保和乡东部与卡房镇西部两界区之间 为保和与卡房的分界河 发源 于卡房镇西北的兰节坡西麓泉流 长 16 9km 集水面积 41 4m 年平均 流量 2437 万 m 经火把冲流向西南注人红河 16 图图 2 1 1 个旧市水系图个旧市水系图 表表 2 1 4 个旧市主要河流地质灾害发育情况表个旧市主要河流地质灾害发育情况表 河流名称滑坡 处 地裂缝 处 泥石流 条 泸江河主河及支流 71 红河主河 1526 贾沙河 2 普洒河 3 咪贾冲河 4 火把冲河 1 合计 2736 注 根据注 根据 云南省地质灾害详细调查技术要求云南省地质灾害详细调查技术要求 不稳定斜坡不作为独立灾种进行记录 根据可能发 不稳定斜坡不作为独立灾种进行记录 根据可能发 生岩土体失稳地段的地形坡度 生岩土体失稳地段的地形坡度 45 45 的归入崩塌隐患点 的归入崩塌隐患点 45 45 的归入滑坡隐患点 的归入滑坡隐患点 从上表统计分析可以看出 主要河流沿岸地质灾害发育程度高 滑坡占全 市比例为 42 2 地裂缝占 100 泥石流占 50 主要红河主河及其支流滑坡 所占整个行政区比例为 39 1 地裂缝占 66 7 泥石流占 75 地质灾害发 育集中于红河主河及其支流 这在调查中要着重搜集已产生地质灾害点的资料 为后续个旧市地质灾害易发性分区及危险性分区做图提供第一手资料 2 地形地貌 个旧属高山丘陵地区 境内山脉连绵 重峦叠嶂 且无明显走向规律 多 为块状山地 山区面积占全市总面积的 86 地势大体为东 西和中部较高 南 北部则较低 东北部为一组山间断陷和湖盆冲积区 海拔 1100 1400m 西南部被红河及其支流切割 地形破碎 谷深坡陡 相对高度为 500 1500m 最低点蔓耗镇海拔 150m 中部莲花山 猴子山等一线 是红河水系与南盘江水 系的分水岭 海拔 2000m 以上 本市最高点莲花山海拔 2740m 市区为一岩溶 盲谷 海拔 1690m 根据地貌的成因类型 将工作区地貌划分为构造侵蚀 构造剥蚀 溶蚀及 湖泊堆积 4 种地貌类型 图 2 1 2 构造侵蚀地貌 该区构造侵蚀地貌以中山区为主 分布于贾沙北西一 带 地面高程 1100 2000m 相对高差 400 900m 山脊较狭窄 山坡坡度 40 50 河流多沿构造线分布 河谷呈 V 字型 构造剥蚀地貌 分布于鸡街 锡城 保和以西一带 构造剥蚀地貌以中山 区为主 地面高程 1200 2000m 相对高差 200 800m 山势呈波状起伏 山顶 圆浑 山坡坡度 10 40 主河流多 17 沿断裂带分布 沟谷多呈 U 字型 山坡中下部沟谷开阔 图图 2 1 2 个旧市地貌图个旧市地貌图 个旧市市区以东及南部老厂镇 蔓耗镇一带 海拔 1100 2740m 相对高差 1000 1700m 地形起伏较大 峰林 洼地 漏斗 溶洞 暗河 落水洞等发育 溶峰多呈椭圆锥状 峰丛间为串珠状洼地及谷地 洼地一般呈椭圆形 河流湖泊堆积地貌 河流湖泊堆积区主要为湖积盆地 冲积洪积盆地 河流阶地 主要分布在东北部的大屯 鸡街 乍甸 倘甸等 4 个盆地 同属山 间盆地类型 面积 218 95km 占全境总面积的 13 80 海拔 1000 1400m 溶蚀地貌 为区内最主要的地貌类型 溶蚀地貌以高中山区 表表 2 1 5 个旧市地质灾害分布 以地貌类型划分 个旧市地质灾害分布 以地貌类型划分 地貌类型滑坡 处 崩塌 处 泥石流 条 地面塌陷 处 地裂缝 处 河流湖泊堆积地貌 1 溶蚀地貌 3521062 构造剥蚀地貌 51 构造侵蚀地貌 2221 合计 6221283 18 从上表可以看出 溶蚀地貌中产生滑坡所占整个行政区 57 8 崩塌占 100 泥石流占 83 3 地面塌陷占 75 地裂缝占 66 7 溶蚀地貌中地质灾害发 育最为广泛 3 地层岩性 以三叠系出露较为完整 仅上统顶部缺失 侏罗 白垩系全缺 中生界以 前的地层仅在南部有二叠系上统龙潭组零星出露 新生界沉积则广泛分布于山 间断陷盆地中 区内地层及岩性特征见表 2 1 6 表表 2 1 6 个旧市地层简表个旧市地层简表 地层时代及名称代号厚度 m 岩性简述 Q c a l 7 15 Q c l 30 Q p l 10 20 40 第四系 Qa Qb 50 冲 洪 湖积层 上部为砂质粘土 下部为砂砾 石层 新近系 N1351 湖积 冲湖积 砂砾岩 泥岩互层 新 界 生 古近系 E250 530 岩性自新而老为上部粘土层 中部黄色至灰色易 碎的砂页岩 下部砾石层 本组不整合于老地层 之上 火把冲组 T3h207 911 鸟格组 T3n285 砂岩 页岩夹灰岩 白云岩及煤层 法郎组 T2f814 2310 上中段为灰岩夹白云岩 下段为粉砂岩夹锰矿层 个旧组 T2g196 1375 白云岩 灰岩夹角砾状白云岩 永宁镇组 T1y408 457 灰岩 泥质灰岩夹页岩 砂岩 中 生 界 三 叠 系 飞仙关组 T1f173 389 泥质灰岩 泥岩 粉砂岩 上 古 生 界 二 叠 系 龙潭组 P1l 300 上段黑色炭质页岩 泥质砂岩 炭质泥质砂岩夹 硅铝质岩 中段灰色砂岩 炭质泥质砂岩及炭质 泥岩 含菱铁矿及黄铁矿 调查区岩浆活动具有多期 多阶段性 自元古代至新生代的各主要构造活 动时期中 均有强烈不等 类型不同的岩浆活动 本区以燕山期的基性 超基 性 酸性花岗岩浆侵入活动最为强烈 分布广泛 见图 2 1 3 燕山期岩浆活动主要为酸性岩侵入 岩石以浅 中深成花岗岩为主 其次为 中性 基性 超基性侵入岩 碱性岩零星分布于个旧期的岩浆活动 表现出岩浆 演化的完整系列 从基性 超基性岩到中性岩 酸性岩 直至碱性岩依次产出 同时出现了矿化极为集中的特点 因此 燕山期岩浆活动 对滇东南地区 尤 其是个旧地区有色 稀有及稀土金属的矿化富集 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19 图图 2 1 3 个旧市岩浆岩分布图个旧市岩浆岩分布图 调查区存在膨胀土问题 膨胀土是一种有特殊变形性质的粘性土 它的体 积随之含水量的增加而膨胀 随之含水量的减少而收缩 具有明显膨胀和收缩 特性 它所产生的胀缩性 在季节性于湿气候变化的条件下 给建筑工程带来 不同程度的危害 它即使在一定的荷载作用下 仍具有胀缩性能 膨胀土产生 胀缩 是由于土中含有较多的粘粒含量 这些粘粒大部分为亲水性很强的蒙脱 石 伊利石 水云母等矿物 蒙自地区的膨胀土生要是以蒙脱石矿物为主 由 泥灰岩风化而成 蒙脱石矿物因粘粒含量较高 吸水能力大 亲水性较强 形 成了胶质结构 遇水浸湿时 膨胀强烈 20 在自然条件下 膨胀土共同分布在盆地边缘与丘陵地带 出露于二级及二 级以上阶地 地形坡度较小 普遍小 5 无明显陡坎 地区湿度在 0 6 左右 属于晚第三纪至第四纪湖相沉积及其第四纪风化层 其性质以灰白 黄红 褐 等杂色粘土组成 物质成分在水平方向上 比较均一 而且裂隙较发育 有光 滑面擦痕 含有铁锰结核 4 地质构造 个旧市位于云南山字型构造 青藏歹字型构造 南岭东西向构造及川滇南 北向构造的复合部位 即云南山字型构造的第三道前弧 红河弧的顶端偏东一侧 区内 4 大构造相互穿插 联合在一起 控制了区内成岩 成矿活动 4 大构造 体系定型的程序大致为山字型构造最早 继而有东西向 南北向构造 然后是 歹字型构造 云南山字型构造是区内主要的构造体系 云南山字型构造体系 本区内主要构造形迹为五子山复背斜 贾沙复向斜 杨家田断裂 轿顶山断裂 龙岔河断裂 畔山一渣腊断裂 滇藏歹字型构造体系本区内主要构造形迹为红河断裂 水塘一陡岩断裂 白沙冲断裂 南岭东西向构造体系本区主要构造形迹为马松 马拉格 松树脚一带 穹窿 水箐一阿西寨向斜 卡房仙人洞断裂 鸡心脑背斜和猪头山向斜 龙树脚断裂 白龙断裂 卡房南部 大花山断裂 大花山背斜 普雄 李浩寨断裂 川滇南北向构造体系本区内主要构造形迹为个旧大断裂 该断裂穿市区而 过 长达 40 余 km 各构造的分布特征详见构造纲要图 图 2 1 4 21 图图 2 1 4 构造纲要图构造纲要图 5 地震 该区是一个新构造运动活动强烈区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现代地貌的变形与抬升 云南地貌的基本形态成于早喜马拉雅期 其后地貌的变形与抬升在该区范 围内仍在进行之中 主要表现在发育对照性地貌 多级溶洞的发育 河流侵蚀 下切等方面 2 新构造变形 新构造变形是指发生在上第三系与第四系沉积物中的褶皱乃至断层变形 该区内上第三系的大屯盆地 鸡街盆地内 第三系均见平缓宽褶皱 并 22 有断层发生 在大屯盆地 鸡街盆地的更新世一全新世沉积中 有断裂痕迹 3 地震和地震破裂带 该区是云南现代地震强烈活动区 也是新构造运动最活跃的区域 小江断 裂 峨山一曲江断裂带 石屏一个旧断裂带都是现代地震的发震构造 沿这些 断裂带曾发生多次强烈地震 说明这一区域地壳仍在活动之中 从历次地震资料来看 发震构造不但沿相应的新断裂带造成地壳强烈震动 有时还造成地壳表面的破坏 形成现代的地震断层 如沿峨山一曲江断裂带发 生的曲江断层就是一条典型的现代地震断层 在云南地震历史上 这类事例还 多 尤其是小江断裂带 在小江断裂带上 1500 年宜良大地震 产生的地震破 裂带全长约 83km 1713 年的寻甸地震 现存的地表破裂带长达 22km 1733 年 的东川紫牛坡 7 8 级地震 产生的地震形变带长达 85km 1833 年嵩明 8 级地震 形成了长 130km 的地震断层 1970 年通海 7 7 级地震沿曲江断裂形成了长达 48km 的地表地震断层 小江断裂带的南端就在个旧一带 除历史地震外 古地震研究表明小江断裂 曲江断裂和石屏一个旧断裂发 生过多次古地震 6 水文地质 根据地下水的赋存形式 水理性质 水力特征及岩性组合关系 工作区地 下水可分为松散岩类孔隙水 基岩裂隙水和碳酸盐岩岩溶水三类 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水 主要分布于分布于大屯 鸡街 乍甸 倘甸等盆地内及河谷地带 含水岩 组为冲洪积 洪积 冲湖积 湖积成因的第四系地层 Q4 岩性以砂砾石及砂 质粘土 粘土为主 地下水为潜水和承压水 各地富水性差异较大 水量贫 乏 丰富 水位埋深浅 变化大 单井涌水量小于 100 900m3 d 水化学类型 以 HCO3 Ca Mg 型为主 矿化度小于 0 5g L 基岩裂隙水 分为碎屑岩裂隙水 火成岩裂隙水二个亚类 1 碎屑岩裂隙水 该区碎屑岩分布较广 含水岩组主要为三叠系 T 砂岩 砾岩 页岩夹煤层煤线 二叠系龙潭组 P1l 岩性为砂岩 页岩 砾 23 岩 泥岩等 泉流量一般 0 02 1 0 L s 地下水迳流模数一般 0 5 1 0L s km2 富水性弱 中等 水化学类型以 HCO3 Ca 型为主 矿化度小于 一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