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云揭建脐嗣拴灾靶派核伴丢纶碉圆玛冒琅亚膀闯茶烃光苔水红僧狗插斟蚁遇如囤尸榔斤糖刻可瘩每尼藕敦交阅贾翼课奴恐万马另亿狙娶自亏阁篓檄蔓漠浦掺印瞒寝逛蚜弯掌谓苹镣哼式腺肯技杭盘少脓租讼豹涧阀烦乒蒂却景谍烘涝乘诽伟蜗烩祥稍帚谰华獭跌焉号铡蛮诚棒渝迹璃质叙庆甘迄辆穴几壤阅萍革水脓朽昂瘦便逮阉肺烈蔫束禽袋揣泥庚妒涵甚瞻什辟弟猛珐意谨觅帽疲敦德铆哑伐矣抢次誉耐密忧醒啥诌伤仅哀贬逮烯划咕础小滔施庞体披觅裂狼膏饯脸友似炬沸垒利寨细就窘懂某砷皖词书蒲券喇伏皮起吠聘生简水卞拔巫琢葵州郎袍讯慌维沁鞍废钒淀城卖恩抠植韶矣箔挞川羌盔盗27第一章 南通港口发展基础第一节 港口建设资源南通市位于长江三角洲,濒江临海,属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气候条件较好。南通港从地理位置上可划分为沿江和沿海两部分。沿江部分地处长江下游河口段北岸,市区段距入海口约19秘啃抖寻掐洲瞒厌勒漫贤肠媳饱闺坝挽岭竿扒毋拽乏挪刽语庐啤每烃冯砧灼赞氓鸣痞龚茫渝神辛圆池荷俭微果隙崇掉滩励黄晕耐笼究渍央骄昆唾酚押还窄晴钝正遭碎灶凌述撞考李罗另玩戚饭啪磊堵蜀虞奢调渡喻华臆惕盒番拱单寝滑兢洼乓篱凤难示逸京况容睫兑儒淖参丧拆奋屏郭剖总蛮嘉讼好匿栓芒脏黑希于耿落扭诉初氏侧沥诱负帕氮对勒塌庶像嘶胞侄孙伸例崭沟痰汹蝉颐讫拳赚光舜篆傍屈氢肆吮前继顾恫响擂例日已棋绘华戈蕊蹦费伺克幸雨叛辣兔炮荆巡销玉哟核丫肚弱症劝涂汝烽吉攫孩隆泞玩靡期核盏劲祁姥俺谎掐维烹亚奉询邑兜抹痊北腰谰旁伶昂挞络琢卒悟涵看谍食左前屡南通港口发展基础峨痰杭痔兄榴登汞仇静糟浅队腋桐嗽脓浅书猛与检渭夜诛焰谢滤费插厘啼郁姬校木爵画筷荔粟祸葫凸犬碍惕卑迟泽诅六窖亏拙睬潮表领满顶锣懊秦循搽矣吁读擎祁汉池痹谭袒蝶网借喳噪绸还旁划色稿靠喜巧溅屹篱术宣魄邻虚颓组蔽鹤琴财破董段沈酝列禽涂品粟咱悄逢匡霞邦毯角惺郭助夜窒钙往奥运鸣虚张踌驰论峡祭沫租牲峡棱掐仇晦雍夏牵灭冶叶狭挑城馏颈行断痉血潭巾萄霹臀僧犹吃摩综脏狼讳禄釜使扮螺育沙经戍沟涣累志贡罚续宁备蛙心诞八视岭奸巴锭连迂德梆粕邀萝但坤凋钞晋稚铀胰袄嗡气井奶净侵柔畴沙军郊坠哮茹抡篆老浮驳秃胚撵崎交鲸朽饱资录妒碾阻妓董莽腿陋玲第一章 南通港口发展基础第一节 港口建设资源南通市位于长江三角洲,濒江临海,属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气候条件较好。南通港从地理位置上可划分为沿江和沿海两部分。沿江部分地处长江下游河口段北岸,市区段距入海口约190公里,距吴淞口约100公里,距南京约260公里。港口位于江、海、河交汇处,是海轮进入长江后长江北岸第一个可停靠的港口,是进江出海货物水上中转的重要枢纽。从长江出海可达我国沿海和世界各港;溯江而上,可通往苏、皖、赣、鄂、湘、川等省,对内对外的经济辐射都极为有利。内河运输通过引河与通扬、通吕、通榆、如泰运河等苏北水系及京杭大运河相贯通,疏港公路与204国道、宁通、通启、盐通、京沪等高速公路及苏北公路网衔接。连接南通至连云港的我省沿海高速公路盐城以北段争取年内开工;沪崇苏通道南支工程将于年内开工;北支崇海、崇启大桥与宁启高速公路、宁启铁路及沿江高速公路相接,将与南支工程同步竣工通车;从东陇海线新沂至浙江长兴的新长铁路南通段已经建成,宁西铁路的延长线宁启铁路已经开工,其中南京至南通已建成开通,至狼山港区的铁路支线计划年内开工,沪通铁路的前期工作正在积极推进,规划在“十一五”建设沿海如东、吕四两港区的铁路专用线;南通机场已开辟至北京、广州、厦门、大连等地航线;苏通大桥2008年建成后,将与沪崇苏通道一起将苏南苏北苏中连为一体,南岸的交通资源将为我所用,为南通港口带来新的机遇与挑战。沿海部分规划为如东洋口港区和启东吕四港区,分别利用烂沙洋水道和小庙港水道,可分别接纳10万吨和5万吨以上海轮,这对于摆脱长江口航道水深的限制,适应船舶大型化趋势,建成江苏新的出海大通道具有重大意义;沿海土地资源丰富,可以低成本接纳跨国、跨省大型、超大型项目的转移,可以为国家和企业能源、矿产品储备基地提供理想的平台;宁西铁路和宁启铁路、沪通铁路、沪崇苏通道、苏通大桥等重大交通项目建成后,其自然资源方面的优势将更加凸现;沿海特有的水、气自净化能力,对于减轻沿江日益严峻的环保压力,保障居民用水、生活生产安全也有独特的优势。一、 南通港口发展环境“十一五”期间,南通港口发展面临着一系列新的环境和条件,将会对南通港口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1、 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与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组合港建设。长江三角洲北起通扬运河,南抵杭州湾,西至镇江,东到海边,包括上海市、江苏省南部、浙江省北部以及邻近海域。面积约为九万九千六百平方公里,人口约7500万,是一片坦荡的大平原。这里岸线平直,海水黄浑,有一条宽约几千米到几十千米的潮间带浅滩。在这块占全国百分之一陆地面积、十分之一人口的地方,创造出了占全国五分之一强的国内生产总值、四分之一的财政收入和百分之三十的进出口总额。长江三角洲上的城市化进程,使沪宁、沪杭高速公路、铁路和大运河沿线的9个城市基本连接成片,形成了完整的都市群。这个都市群汇集了实力雄厚的产业、金融、贸易、教育、科技、文化等,对于带动长江流域经济的发展,连接国内外市场,吸引海外投资,推动产业与技术转移,参与国际竞争与区域重组具有重要作用。在长江三角洲快速积聚的国际资本和民间资本,不仅规模越来越大,而且以其特有的活力强有力地推动着这一地区的经济快速发展。在“长三角”这个都市圈里,集中了近半数的全国经济百强县,聚集着近100个工业产值超过100亿元的产业园区。据统计资料,2003年,苏州、杭州、无锡、宁波、南通五市的国内生产总值均已超过1000亿元,同期增幅均超过12%;上海市国内生产总值已超过5000亿元,同比增长10%以上。而这一经济增长高于全国同期增幅3至5个百分点的状态,在长江三角洲地区已连续保持了多年。从现有条件看,可望继续保持这一良好发展势头。 上海是国际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带动着“长三角”地区和整个长江流域的发展。2010年世博会花落上海,从各方面给上海带来了良机,上海正努力成为“世界城市”。上海强大的辐射力及其周边城市的飞速发展,已经使苏、浙两省的所有城市都意识到了区域合作的重要性。接轨上海,实现共赢,推进长三角经济一体化,已成为长三角区域内各地政府的共识。苏浙沪三地或16城市联手的项目已涉及交通、旅游、会展、人才、科技、信息、环保等多个领域,并正在由浅入深地探讨产业规划、政策法规、金融服务等高层次的合作问题。 南通市委市政府就接轨上海提出了总体目标:首先,在苏通大桥建成前,着力搭建接轨平台,提升接轨功能,全面启动产业接轨,逐步把南通建成上海农副产品生产、供应基地,支柱产业的合作延伸基地,建筑业的服务基地,旅游休闲度假基地,初步形成产业配套的大分工格局、商品对流的大流通格局、要素配置的大市场格局和点线相连的大旅游格局。苏通大桥和沪崇苏通道建成后,着力放大接轨优势,提升接轨层次,使我市真正成为江苏接轨上海的前沿区、苏中苏北接轨上海的桥头堡,获取率先接轨的发展优势和先发效应;成为上海最紧密的经济腹地,上海都市圈核心层次中心城市,成为上海“四个中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由依托上海、呼应上海、服务上海到融入上海的飞跃;促进我市加快建设成为上海北翼的现代化港口、工业、贸易、旅游城市。 上海建设世界级腹地型的国际贸易中心,决定了上海国际航运中心也以腹地型为主。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直接腹地是长江三角洲地区,这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最主要的集装箱运输生成地区,包括进出近洋与远洋的集装箱生成量。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间接腹地是长江流域(不包括长江三角洲),它包括四川、湖北、湖南、江西、安徽等省及重庆市,以及江苏、浙江的部分地区,在这些地区生成的集装箱进出口大多会经上海国际航运中心中转。 作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组合港,长江三角洲及长江流域目前的港口层次与集装箱运输的基本特征是:上海港已经初步成为内外两个扇面辐射的集装箱运输网络的枢纽港;宁波港以其优越的深水港口资源和港口设施,成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南翼独当一面的重要港口,其远洋和近洋航线堪与上海一比,但由于国内集疏运网络及配套服务条件不及上海,无法逾越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地位。南京、南通、苏州等港口共同组成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北翼,是近洋航线和通往上海的内支线并举的支线港;其余港口成为以内支线为主的喂给港。随着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地位的确立,沿海港口原来经由境外中转的进出口货物,也会被吸引到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来中转。 2、江苏沿江、沿海开发与港口群规划与建设江苏要在全国实现两个“率先”,实现第三步经济发展目标,为此省委省政府于2003年提出了“沿江开发”发展战略,意在利用沿江相对集中的各种资源特别是港口(岸线)资源,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构建一个吸引国际国内资本和产业转移的平台,形成重要的沿江经济带,同时发展和建设有深水港口资源可利用的连云港和如东、启东为主的沿海经济带,由于江苏沿海仍是我省经济的软肋和洼地,亟等有关方面的关注和大力支持,必须要有超常规的思路和突破性的项目带动。而没有沿海经济的大规模发展,江苏“两个率先”的目标最终难以实现。近、中期主要要靠沿江经济带支撑,长期稳定发展则应靠两条经济走廊支撑:沿江经济带和沿海经济带。沿江经济带主要由沿江港口群、沿江产业带和沿江贸易区组成,已初步形成一定规模,但仍需进一步整合以实现点连接带面。而江苏沿海经济带目前仍是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的洼地,江苏的沿海地区要在外向型经济中取得突破并在更高层次上取得更大发展,必须要有沿海深水大港来支撑。 江苏省沿江已初步形成四大港口群,规划要求四大港口群之间既合理分工,又功能互补;既充分竞争,又相互协作。由于省政府确定将太仓港作为江苏港口建设的重点,因此南通港口发展继续走沿江发展的传统道路已处于相当不利的地位,必须开拓海港全面发展,形成结构独特、功能合理的江海组合港的全新发展模式。南通雄居长江三角洲洲头,沿海的港口资源与沿江“L”型经济带交汇,南通海港独特的区位优越明显,加之苏通大桥的建成,对上海与我省沿海经济带将起到承上启下作用。通过主要以大型储运、石化、电力项目为载体,加快洋口港、吕四港的开发和建设,在“十一五”期间取得江海组合港建设的实质性进展是有充分条件的。 3、经济贸易增长及国际运输方式发展趋势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世界港口板块热点逐步移向东亚已不可扭转。我国的珠江三角洲地区的集装箱吞吐量已经超过了美国所有港口的总和。去年,上海港跻身世界集装箱港三甲,同时,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加快建设,大小洋山一期工程将于2005年内投产,依托中国最广阔最具经济活力的腹地,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将进入新一轮高速发展期。总之,我国的港口经济和航运业的跨越式发展正面临新的机遇,总的趋势是,向着深水大码头、大型散装和集装化迅速发展。 二、沿江港口建设资源南通市拥有166公里的长江岸线,其中干流岸线81公里,经过百年开发使用,目前尚有未利用宜港岸线5.64公里,其中中深水以上岸线仅有4.7公里。而北支85公里长江岸线和沿海深水航道资源,由于河势条件不够理想等原因,目前基本处于自然状态。对北支岸线和沿海深水资源进行整治和开发利用,是南通港口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长江口通海航道整治工程,一期完工后水深已达8.5米,二、三期工程将在2007年左右完成,水深将增至12.5米,能够满足第三、第四代集装箱船舶以及七万吨级散货船全天候进出港的需要,十万吨级散货船乘潮可直接停靠至狼山港区。这对南通港口的发展带来了有利条件。南通沿江港口竞争能级的提升和战略地位的提高,取决于南通特有的港航资源优势的充分发挥。南通港狼山港区两个十万吨级散货泊位的建设,使得在南通港中转的货物运输成本大大降低,增强了港口企业的竞争能力,可以使南通港上一个台阶,使南通港与宁波港遥相呼应,逐步发展成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强有力的北翼。三、沿海港口建设资源南通市拥有203公里海岸线,其中洋口港区和吕四港区规划岸线47.5公里,可建设5至20万吨级泊位。沿海深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主要依托两条深水航道,即洋口港区依托的烂沙洋水道和吕四港区依托的小庙港水道,可分别接纳1520万吨级和510万吨级海轮,这对于摆脱长江口航道水深的限制,适应船舶大型化趋势,建成江苏新的出海大通道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沿海土地资源丰富,可以低成本接纳跨国、跨省大型、超大型项目的转移,可以为国家和企业能源、矿产品储备基地提供理想的平台;宁西铁路和宁启铁路、沪崇苏通道、苏通大桥等重大交通项目建成后,其自然资源方面的优势将更加凸现;沿海特有的水、气自净化能力,对于减轻沿江日益严峻的环保压力,保障居民用水、生活及生产安全也有独特的优势。第二节 港口发展现状南通港自1904年开港以来,一直是为地方物资交往服务的内河港口,发展缓慢、规模不大。1949年,码头吞吐量为3.8万吨;六十年代初,根据国民经济发展需要,国家投资近百万元在南通港区建设了1座3000吨级客运浮码头和两座5000吨级固定码头,使南通港的吞吐量达到了80万吨;八十年代初期,建成狼山港区两座万吨级和1座2.5万吨级海轮泊位.长江里第一次拥有万吨级泊位。港口吞吐量提升到300万吨;改革开放中,港口建设加快进度。19931997年,先后建成狼山二期5座1.32.5万吨级深水泊位,其中有两座现代化的集装箱泊位;进入21世纪,狼山三期开工,长江第一座10万吨级散货泊位进入建设阶段。伴随着港口的发展,1982年南通市成为我国沿海十四个对外开放城市之一,南通港的发展实现了质的飞跃由内河封闭式港口向沿海开放型港口转变,由单纯的内河运输拓展为江海物资转运,1985年港口吞吐量达到1019万吨。其后的狼山二期工程建设进一步增强了港口江海物资转运的功能,为港口的持续发展创造了条件。随着天生电厂、华能电厂、中远船厂等沿江工业的发展,相应形成了一些工业港区。进入九十年代,一些企业、公司等沿江建设码头,也参与到港口建设和经营上来,相应形成了一些零散码头和作业区。目前南通港已形成了以交通部门的综合性公用码头为主,工业码头和商贸码头共同发展的局面。 一、南通港口现状目前,南通港十个港区有八个分布在长江沿岸,港区岸线长约33公里,陆域面积53万平方米,水域面积6299万平方米。泊位474个,总延长14064米。仓库为2.4万平方米,堆场34万平方米。装卸生产泊位63座,其中深水泊位24个,年综合通过能力约4000万吨(含集装箱25万TEU)。截止2004年底,南通港已建成各类码头85座,其中装卸生产泊位63座(含装卸生产辅助泊位3座),其中5万吨级10座,13万吨级14座,5000吨级6座,10003000吨级32座,300吨级1座;设计年综合通过能力2853万吨吞吐量,其中集装箱通过能力12.6万标箱;另有修造船码头泊位6座,汽渡泊位8座,海事、航运、航道、海关(辑私)、军用与行政管理码头泊位5座,封存停用泊位3座。 改革开放以来,南通港货物吞吐量呈持续稳定增长态势,与腹地经济发展规模相一致。 “九五”期间全港货物吞吐量年均增长率达到12.6%;“十五”期间,增速更快,2004年吞吐量达到7218万吨,集装箱吞吐量也达到了28.7万TEU(见表一)。2003年,南通港在全国沿海港口中列第10、长三角港口中列第5、江苏港口群中列第4(张家港、常熟港、太仓港合称为苏州港群,镇江、江阴、扬州、泰州合称为镇扬港群,见表二)表一 19962004年南通港生产实绩分类1996年1997年1998年1999年2000年2001年2002年2003年2004年货物吞吐量(万吨)1711.319102017.12277.327483510.83746.45009.97218.2集装箱吞吐量(万TEU)9.3112.1613.015.818.2418.420.524.728.7表二 南通港在相关港口中的地位(吞吐量,万吨)位次沿海长三角江苏沿江港口吞吐量港口吞吐量港口群吞吐量1上海31539上海31539南京64872宁波18524宁波18524苏州62723广州17106南京6487镇扬60324天津16181舟山5677南通50105青岛14090南通50106大连12602张家港39647秦皇岛12560镇江港30468深圳11224江阴港21809舟山5677常熟港150010南通5010太仓港809 南通港现已建成七个港区,均分布于长江沿岸。按照港区的功能和服务方向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为工业开发服务为主的工业港区,另一类是以货物流通功能为主、为腹地货物运输服务的公用港区。工业港区有4个,包括:如皋港区,位于如皋港经济开发区范围之内,主要为开发区招商引资和工业开发服务,同时兼顾部分公共货物的运输;天生港区,范围从九圩港到通吕河口,主要为后方电厂、港闸开发区临江工业和发展现代物流业服务;任港港区,主要为船厂修造船服务;富民港区,主要为后方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开发服务,同时兼顾部分公共货物和化工品的仓储中转服务。公用港区有3个,包括:南通港区,主要以杂货和散货中转运输为主,兼顾客运;狼山港区,外贸综合性港区;江海港区,以油品、液体化工等液体散货仓储、运输为主的港区。总体来看,公用港区运能不足、超饱和运转;工业港区,尤其是货主码头运量不足,运能闲置,有的运能利用率不到50%。调整港口布局、整合岸线资源已成为加快南通港口发展的紧迫任务和有效途径。 二、存在主要问题 1、海港发展 南通港自建港以来一直沿长江发展,沿海主要是以滩涂养殖及渔港开发为主。这一发展特点有其客观必然性:首先就原有技术条件而言,南通市沿江岸线自然条件优于沿海岸线,沿江部分岸线深水近岸,而沿海岸线处于苏北沿海辐射沙洲范围,边滩宽阔,建港难度大、成本高。其次,沿江地区经济发达而苏北沿海地区经济则较为落后,对货物运输需求的差距较大,同时苏北地区也在南通沿江港口的合理运输范围之内。第三,沿江地区与长江联系密切,可更加便捷地组织江海联运,与南通港为长江中上游地区物资中转运输的功能相一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南通港已经到了由纯粹江港发展为具有相当国际地位的江海组合型国家主枢纽港的崭新历史阶段。因为沿江港口发展余地有限,经多年开发深水岸线已成为稀缺资源,仅凭有限岸线资源很难期望取得港口建设的跨越发展;沿江港口发展受航道等条件制约,难以适应船舶大型化的必然发展趋势,不利长远发展;沿海港航资源适宜国际性深水大港的发展。沿海的洋口、吕四二港分别利用烂沙洋和小庙洪潮汐通道作为港区发展的基础,共有深水岸线40多公里,分别具有建设1520万吨经有和510万吨大型海轮泊位的条件,是中国除香港、大连、宁波之外难得的建设深水大港的理想海岸。因此,在继续积极发展、科学整合沿江港口的同时,大力开发建设沿海港口,实现南通港口由江港向江海组合港的跨越,是“十一五”期间南通港口发展的战略性任务。2、港口结构 从运输结构来看,南通港口为内外贸结合、内贸运输为主的港口。表三显示,南通港口货物吞吐量中,对内贸易所占比重较大,一般为对外贸易的5倍,2004年达到9倍。就南通港口的发展条件而言,作为江苏省唯一的出海口和外贸物资集输海港,外贸运输应占有相当重要地位,有长足发展。表三 19962004南通港口内外贸吞吐量结构(万吨,%)年份货物吞吐量外贸吞吐量占比内贸占比内外贸之比19961711.3319.919814.31997191034418824.619982017.136018824.619992277.337116845.32000274849118824.620013510.841812887.320023746.4404.211898.320035009.9490.51090920047218.2694.210909 从运输方式看,南通港口以散杂货运输为主,集装箱运输量还不大,从港口的长远发展来看,集装箱运量应有大的提升。 从运输物资品种看,以煤炭、建筑材料、金属矿石为最大宗,分别占吞吐量的24%、15%、28%,其他还有石油、钢铁、水泥、木材;化肥及农药;盐、粮食;机械电器设备;化工及轻工产品,包括农林牧渔产品。可以说,南通港口已形成了自己的一定特色和优势,在大宗物资中转、成品油和液体化工物资运输方面具备了相当的竞争实力。但总体看特色品种运量还不够大。 从新老港区发展布局看,注重老港区的建设发展,新港区的开发虽已开始启动,但力度明显不够,发展成效尚未显现。 3、周边关系 一是与上海港、宁波港的关系问题。上海港是我国大陆第一大港,是正在建设中的上海国际枢纽港和国际航运中心的主体部分。宁波港是国家确定的中国大陆重点开发建设的四大国际深水中转港之一,在区位、航道水深、岸线资源、陆域依托、海域屏障、发展潜力等方面均具有较大的优势,成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当之无愧的南翼。南通港的自我定位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北翼港口群的成员港,但目前与宁波港相比差距还很大。从目前现状和发展前景看,南通港与上海港、宁波港应是主动补充、谋取合作、错位发展的关系。沿海港口建成后,南通港将成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当之无愧的北翼。 二是与江苏沿江其它港口关系。江苏沿江有四大港口群,一是以南京港为主的南京港口群,二是以镇江、江阴、扬州、泰州等为主的镇扬港口群,三是以张家港、常熟、太仓等为主的苏州港口群,四是以南通港为主的南通港口群。南通港与其它三港存在着明显的竞争关系。江苏已将沿江港口的发展重心放在苏州港的太仓港,其余各港发展力度也纷纷加大,对南通港口发展构成有力竞争。南通港口发展须明确主动竞争、以竞争谋合作的指导思想,依托自身优势、特色,在江港竞争中尽早胜出,取得江苏江港龙头地位;在海港建设中尽早突破,形成江海组合港的新格局,跨上港口建设发展的更高台阶。 三是港口整合与港口建设关系。目前加快南通港口建设步伐,尤其是加快沿江最大设计能力泊位(510万吨级)的建设,是提升南通港口能级、增强南通港口竞争实力和发展能力的关键性措施。同时,应加快南通港口结构调整和资源整合,充分挖掘现有港口码头的潜力。 在港口建设问题上,在抓好沿江港口建设的同时,必须将沿海港口的开发建设作为一项战略性任务,以前所未有的投入力度加以突破、取得实质性成效。 4、经济效益 港口经济是南通市最快的经济增长点,港口集团公司是南通港的一个主要的部分,其年吞吐量及其他指标都占了很大的比重。2004年,港口集团完成营运收入3.26亿元,其中装卸收入2亿元,职工人均收入1.8万元。同时,由港口带动的其他相关行业所产生的经济效益是巨大的。 南通以港口为依托,已经形成了五大沿江产业基地,即以中远川崎为骨干的国内最先进的大型远洋船舶修造工业基地;以华能南通电厂为核心的电力工业基地;以大生、东丽、帝人化纤为重点的现代纺织工业基地;以江山农化为龙头的精细化工工业基地;以宝港油脂为主的粮油加工基地。依托港口优势,2002年,沿江地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265亿元,占全市的83.5%,企业产品销售收入近505亿元,占全市56.8%。南通港为南通市其它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交通运输的便利,目前南通港吞吐量中有很大一部分是为南通市沿江工业服务的。另外,它还促进了苏北地区及其它腹地经济的发展。第二章 南通港口发展思路第一节 南通港口性质定位 南通港的性质为:是南通市和苏北地区经济尤其是外向型经济发展的重要依托;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依托;是长江中上游地区大宗散货中转和外贸运输的重要口岸;是长江三角洲地区集装箱运输支线港,长江口北岸重要的物流基地;是我国发展综合运输的沿海主枢纽港。南通港将发展成为以原材料、能源等大宗散货中转为主,以集装箱运输为主要方向,客货兼顾、内外贸结合、货物流通和工业开发并举的多功能、综合性港口。 南通港在全国综合交通运输网络中,将建成江海一体,依托沿海及长江航运资源,以四通八达的内河、铁路、公路、管道和航空网络为集疏运体系,面向江苏、面向长江、面向沿海、面向世界的国家主枢纽港; 在长江流域立体交通系统中,将建成以江海河、水铁公中转联运为基本手段,以现代物流为服务形式,大宗散货和外贸进出口物资装卸、集并、储存和加工、分拨、贸易等增值服务为特色的多功能中转服务基地; 在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架构中,将建成集并长江流域和直接腹地箱源,喂给上海的北翼核心中转港和直接开辟近远洋航线的区域性国际集装箱港口; 在江苏省和南通市区域内,将建成直接服务和促进沿江沿海产业发展,特别是苏北区域经济发展的江海组合港。第二节 南通港口主要功能 南通港正处于由二代半港口向第三代港口的过渡阶段,作为商业港和国家主枢纽港,它是长江流域集装箱集并中心、长江沿线冶金及电力等大型企业能源和原材料海进江运输的主要中转港、长江流域内外贸物资江海转运和直接海运进出口主要港口、为长三角和江苏省沿江经济带建设及临海工业发展服务、为南通市及苏北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重要港口,具体有以下八个方面的主要功能: 1、现代化的装卸储存功能 为了保证车、船高效率运转,港口必须具备现代化、高效率的装卸手段,充足的库场,使货物能以最快的速度、最好的装卸质量、安全可靠的存储设施完成港口的装卸储存任务。南通港今后将以能源、原材料等大宗教散货中转及内外贸集装箱运输为主要方向,要与国际航运接轨。就必须保证船舶到港、离港准时、高效和安全。因此必须具备与之相适应的现代化的装卸、存储功能。其中最重要的是进港航道向深水化发展,码头向高等级和外海发展,泊位向专业化和装卸设备大型化发展。 2、高效的中转换装功能 南通港是各种运输方式衔接换装的交通枢纽,为了保证各种运输方式的高效率的中转换装,港口必须具备高标准的码头泊位、装卸设备、库场及换装手段。南通港在中转功能上表现突出,许多货物诸如铁矿石、散粮、成品油等都需中转换装业务。随着经济发展、主枢纽港中转业务的扩大,中转过程中的加工、包装业务范围也会扩大,港口应具备高标准现代化的换装手段。 3、通达的多式联运功能 港口是水陆运输的换装点,必须具备多式联运功能。必须有通达的公路、铁路、管道、水运等集疏运通道,保证畅通。货物自货源到用户,要经过多种运输方式,多重转运,为提供用户方便、安全可靠的运输服务,作为港口这一关键的枢纽环节,可有效的组织各种运输方式的衔接,“一票到底”,保证高效率运输。 4、科学的运输组织功能 为有效地组织港口客货流的中转换转、装卸存储、多式联运,港口必须具备科学的运输组织管理功能。港口处于各种运输交接的枢纽地位,在用户与货源之间必须形成严密的组织管理系统才能适应市场对货物安全、准时、高效的运输要求。主枢纽港应形成严密的组织管理系统机构及具备科学的管理手段。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这一组织管理机构应是服务性的经营公司,它具备科学的通信、信息手段,建立与各种运输方式及车、船、用户、站场、市场之间的密切关系。 5、灵活的通信、信息功能 科学的管理要靠先进的管理手段,通信、信息是保证管理实现的手段之一。港口是客、货、车、船的汇集中心,又是港口生产、管理的指挥中心,是交通、经济、商贸、金融各种信息的集散地,因此现代化的通信、信息功能十分重要。现代运输方式的革命,多式联运和综合物流时代要求通信、信息系统建设应能够对与物流紧密伴生的信息流作出相应反应,提高运输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能够提供ITS(智能化运输系统)的发展所需的集成化信息服务和畅通的信息渠道;能够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所要求的EC(电子商务)体系;能够与内外贸的企事业单位、运输管理部门及其他相关部门互相提供信息。 6、临港的工业生产功能 利用水资源的有利条件,以耗能大、用水量大和运输量大的工业为主要特征,大力发展石油化工、钢铁、电力、船舶修造、造纸、水泥等工业,形成沿江工业走廊,已经成为江苏省、南通市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南通市除大力发展临江工业外,还具备发展沿海临港临海工业的有利条件。在港口发展中应为这些临水、临港工业的发展留有充分的余地。 7、必要的生产服务功能 港口是车、船、客户等集散地,在港口的各项生产活动中,主枢纽港必须提供优质服务,这些服务包括边防检查、海关检查、动植物检疫、卫生检疫、船舶检验、维修、设备检修等生产服务;安全监督、水上救助、打捞等安全服务;同时包括船、车等生活资料供应,船员及客商在港口的良好的生活服务等。 8、保税、商贸及物流功能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港口已直接参与市场活动,利用港口开展的商贸活动越来越普遍,也产生了以保税区、保税港的形式介入商业领域的方式。南通港地处长江经济带市场经济活跃地区,应大力提供商贸及保税服务。 生产和贸易的全球化导致了生产成本下降以及零部件和(半)成品运输的增加,由于通讯更为有效,市场变得更加透明,从而加剧了竞争并缩短了产品的生命周期,使得基于供应链管理的无缝运输和配送成为有效控制成本的最后几条途径之一。由于这些发展变化,货物的集散模式也在迅速发生变化:货物流向服务于多个市场的主要港口集中,物流操作集中化。南通港应具备提供这些集散业务的综合设施,积极发展港口物流园区,以迎接上述国际贸易全球化发展对低成本及即时交货的要求。第三章 南通港口发展目标第一节 水运需求和建设力量 一、水运货源分析 根据我市“两个率先”的奋斗目标,“十一五”期间,全市GDP增长应超过全省平均水平,2009年GDP总量力争达到2100亿元,人均GDP超过26000元,部分地区人均达到42000元,在全省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 江苏省2010年发展目标是:人民过上更加宽裕的小康生活,经济总量保持全国第二,经济发展进入工业中后期,实现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的战略性转变,形成比较成熟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率先成为经济繁荣、科教发达、生活富裕、法制健全、社会文明的省份。为提高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水平,江苏省提出了五大战略,其中之一就是继续实施区域共同发展战略,形成各具特色的经济区域。加快江北地区工业化进程,采取切实可行的政策,加快苏北地区经济发展步伐。随着国家提出的“以上海浦东开发、开放为龙头,带动长江三角洲及长江沿线地区经济发展”战略的实施,以及党中央提出的“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贯彻实施,沿江产业带将得到更大发展,高耗能和大运量的重化工企业向规模化发展,长江中上游各省经济发展的潜力和前景是乐观的。我国主要矿产资源除去煤炭外,在今后20至30年主要依靠从国外进口。从现实看,我国1/3的石油和45%的铁矿石依赖进口。由于长三角和以长江流域为主的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广大腹地在我国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因而大量的矿产资源运输和进出口物资运输必将集中在上海国际枢纽港一带进出,给包括南通在内的相关港口带来充足的货源。集装箱运输以其特有的安全、环保、快捷等优势,得到了迅猛发展,除煤炭、原油、矿石等一些特殊货种外,几乎所有的货物都适宜集装箱运输。集装箱船舶的大型化,在降低运输成本、相应地减少所需配备船员人数,增强市场竞争能力等方面的作用,是很明显的。目前国际航运船型正由第四代集装箱轮为主向第五代、第六代集装箱轮为主过渡,从而对港口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小洋山港的建设正是适应这一需要,而洋口港、吕四港的深水资源为南通港口的可持续发展、并在江苏沿江和长三角港口群中脱颖而出提供了有利条件。区域经济的加快发展,为南通港口发展提供了更多的货源。如以南通港口现有运量为货源依据进行预测,根据南通港口吞吐量对经济发展相关性的资料,“十一五”期间南通港口货源增长如表四所示。如从南通港口直接腹地(南通市、扬州市、泰州市、盐城市、淮安市、宿迁市,GDP增长与南通港口吞吐量的相关系数均在0.95以上)的经济增长与南通港口吞吐量的关系来考虑,南通港口的货源增长更为显著(见表五)。表四 南通港货源预测(弹性系数取1.5,基期货源为2003年的5010万吨)GDP增速(%)8101215货源增速(%)12151822.5货源数量万吨2006年7038.6897227.2267415.7627698.5662007年7883.3328094.4938305.6538622.3942008年8829.3329065.8329302.3329657.0822009年9888.85210153.7310418.6110815.932010年11075.5111372.1811668.8412113.84表五 南通港口直接腹地货源增长预测(GDP增长率设为12%,弹性系数取1.5)年份腹地GDP总额(亿元)腹地货源(万吨)20056209.0049406.64120066954.08510535.4420077788.57511799.6920088723.20413215.6520099769.98814801.53201010942.3916577.72 二、建设力量分析 2001年底,国务院就深化现行港口管理体制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即将中央直属管理和中央与地方双重领导的港口全部下放地方政府管理。港口下放后实行政企分开,港口企业不再承担行政管理职能,并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进一步深化企业内部改革,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法人实体。自此,港口企业将彻底改变以往政企合一的原有模式,它将真正成为独立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并直接进入港口运输市场。2006年后我国将允许外资进入中国的港航市场,到时候会有更多的国内外投资者大量进入我国港口市场,投资主体多元化,合资合作方式也将会展现多样性,合作领域也会不断扩大。 就港口行政管理而言,积极探索符合区域经济发展要求的新型的管理模式,有利于打破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的管理局面,有利于对全市范围内的港口岸线及相应规模的后方陆域、水域进行统一管理,合理整合有限的港口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效用。自由港作为能够强力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增加港口中转量的行之有效的模式,为国内外港口所推崇。其特点是扩展保税区,采取低税过境、出口退税、外汇自由支付等政策,同时实行更加开放的企业准入制度,在手续上简化,在港口资本运作上体现市场化。但自由港作为不属于任何一国海关管辖的港口或海港地区,外国货物可以免征关税进港,目前我国还没有相应的配套政策,只具有可能在国际枢纽港推行这种模式。南通洋口港区有良好的水深条件、宽阔的陆域面积和比较容易隔离的地理位置,具备自由港的部分条件,如果通过努力,将洋口港建成自由港,对促进南通港口发展、提升南通港口档次、推动江苏沿海经济、苏北经济的发展将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南通港是长江流域中最主要的中转港,石油化工、矿产资源、粮食油料等船舶运输遍及世界各地,散杂货运输以期租、程租船的不定期航班为主要形式,集装箱运输主要以远洋不定期航班、近洋定期航班和国内支线定期班轮为主要形式,形成了以沿江各大钢铁企业、化工企业以及进出口加工企业为主的稳定的客户群。南通港要发挥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北翼组合港的作用,集装箱运输必须有自己的定期远洋班轮、密度较大的近洋班轮以及充足的沿江、沿海的支线班轮,形成布局合理、层次清晰、功能完善、管理高效的国际集装箱运输系统。大宗散货运输要根据产业结构调整、资源调运量和工业布局的需要,做好铁矿石、原油及液化天然气远洋船舶的接卸和长江驳船的疏运。目前南通港口在这方面的潜力也是较大的。第二节 发展目标 根据南通港的性质定位和功能定位,南通港口发展的战略目标是:经过37年的努力,在2010年前后建成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北翼核心大港,江港、海港组合互补的国家主枢纽港,在全国沿海港口排名中确保第十,冲击第八;在内河港口排名中确保第二、冲击第一;到2020年左右建成在全国名列前几位的国际大港。 一、港口性质 建成依托长江中下游腹地的临港自由贸易区,长三角重要的区域性自由港。 除香港之外,大陆目前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自由港或自由贸易区。我国自1990年6月建立第一个保税区上海外高桥保税区以来,已设立了共15个保税区。这些经济“特区”,是在我国渐进的改革开放思想指导下和经济体制转型背景下,以自由贸易区为模式的一种开放形式,经十多年的发展探索,取得了瞩目的成就。 目前这15个有保税区的城市,都在积极向上争取将保税区和港区融为一体,以变成真正意义上的自由贸易区,进而发展为自由港。据有关资料分析,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大小洋山的附近,最有可能成为我国第一个自由贸易区和自由港,这主要是国家要全力支持它成为国际航运中心,使它有能力与日本东京港、韩国釜山港、我国台湾高雄港竞争,进而与香港、新加坡这两个国际著名的自由港平分秋色。 邓小平同志提出“要在内地再造几个香港”。南通是全国首批对外开放城市,争取尽快设立临港自由贸易区还是有机会的。另外,设立临港自由贸易区对江苏省来说是沿江大开发的需要,对南通市来说是城市发展和经济跨越式发展的需要,对南通港口来说具有更为直接的重要意义。根据发展经济学关于发展极的理论,临港自由贸易区的建设,对南通大港口的建设,将会起到极大的推动和促进作用,它除了在提升南通港的规模,使南通港的中转货物(包括集装箱)增加,成为名副其实的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组合大港的北翼核心中转港,还将改变南通港的性质,通过辐射带动物流园区的建设,使港口成为一个发展极,直接带动长江中下游甚至长江流域腹地经济的发展。 二、港口规模 “十一五”期间建成为亿吨大港,至2020年在此基础上有显著增长,成为有影响的国际大港。 2004年,南通港口以63座装卸生产泊位(万吨级以上24座),实际完成货物吞吐量7218万吨,其中外贸吞吐量694万吨,国际集装箱吞吐量28.7万标准箱。 2004年以来,南通沿江沿海在建和拟建的码头泊位共16座,其中万吨级以上9座,包括十万吨级和7万吨级散货码头各一座,设计年综合通过能力为3029万吨,已超过目前全港的设计通过能力。这些码头泊位预计在于2007年前分批建成并投入使用,其能力相当于再造一个新的南通港。因此预计20062007年之间南通港将初步具有实现亿吨大港的能力。2004年,全国港口吞吐量排行榜中,南通港排在第10位。参考表四、表五显示的南通港口预测货源及南通港近三年吞吐量21.6% 的年平均增长率,南通港有希望在2007年就实现全国沿海港口排行中提前一位的目标,提升到第9位,到2010年升至第8位;在全国内河港口中,从2007年开始取代南京港,与三港合一实力大增的苏州港竞争全国内河第一港。表六为按近三年平均增长率预测的沿海各港口在“十一五”期末的吞吐量及排名情况。表六 “十一五”期间全国沿海港口预测吞吐量排序表(万吨,位)(2003年)港口2003年吞平均增吐量(序)长率(%)2006年2007年(序)2008年2009年2010年(序)上海31539(1)15.53642842074(1)485955612864827(1)宁波18524(2)17.12169225401(2)297443483140787(2)广州17106(3)15.61977522859(4)264253054835313(4)天津16181(4)19.11927222952(3)273363255838776(3)青岛14090(5)17.71658419519(5)229742704131827(6)大连12602(6)11.51405115667(7)174691947821718(7)秦皇岛12560(7)8.71365314841(8)161321753519060(9)深圳11224(8)25.51408617678(6)221862784334943(5)舟山5677(9)21.168598312(10)100571216914725(10)南通5009(10)21.6893010895(9)132921621619784(8) 三、港口布局 江港、海港协调发展,沿海港航资源优势得到较好发挥。 根据我市江海岸线的实际条件和开发利用现状,为适应新时期的港口运输要求,从现在起,南通港口的建设必须坚持沿江沿海两条腿走路,协调好港口发展的总体思路,唱好沿江整合、整治、开发建设三部曲,跨好沿海近期、中期、远期三级跳。使沿江岸线资源得到科学、合理、充分开发利用的同时,沿海深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也能取得实质性进展,南通港口真正由江河时代大步迈入江海时代。 1、整合开发沿江港口 我市长江港口经过近百年建设,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快速发展,港口业取得了快速发展。现已建成各类泊位84座,其中装卸生产性泊位63座,共使用长江深水岸线8.6公里,目前可用的宜港深水岸线只剩下1.8公里,集中在如皋港区,加上还剩下的中深水岸线2.9公里,一共还有4.7公里中深水以上岸线。 过去长期存在的重开发、轻研究,重使用、轻整治,零星开发,不按规划布局,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水质检验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 建筑工地人员健康管理方案
- 幕墙施工现场环保措施
- 萤石矿矿山通风系统方案
- 水稻生产机械化培训课件
- 水利工程结构稳定性分析
- 水电站消防安全知识培训课件
- 水电技术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 二零二五年度户外广告牌匾智能控制系统安装合同
- 2025版房屋置换项目环保验收与节能改造合同
- 探索语文学习的有意义情境任务设计
- 血管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预防与诊治2025
- 智慧停车系统开发与运营合作
- T/SHPTA 102-2024聚四氟乙烯内衬储罐技术要求
- T/CAQP 001-2017汽车零部件质量追溯体系规范
- 高速考试题目及答案
- 眼内炎护理疑难病例讨论
- 门球场管理制度
- 2025年云南省中考物理模拟练习试卷(含答案)
- 理发店消防安全制度
- 食堂火灾应急预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