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外阅读】元明清三代的左传人物评论对于左传所载历史人物的评论,一直是历代文史学界的一个热门话题。自左传书中以及论语所记孔子对子产与齐桓、晋文等人物的评论,至汉司马迁、晋杜预、唐孔颖达与刘知几、宋苏轼与吕祖谦等史家学者对左传人物的评论,都在后世产生过较大影响。但纵观整个中国古代的左传人物评论史,元明清三代,尤其是清代学人所取得的研究成果显得更加突出。清代的左传人物评论,不仅在当时呈现出繁荣态势,而且对于今天的春秋、左传人物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本文拟分四个阶段,对元明清三代的左传人物评论及其特点,作一概括性的论述。一、元明两代的左传人物评论元、明两代,经学衰落,春秋经传学方面的著述虽然不少,如四库全书就收录有37种之多,但却少有创获者。这两代春秋学以胡国安为宗师,甚至将胡氏春秋传与“春秋三传”并称为“四传”。关于左传人物评论的著述,可以提到的当有元人吴澄春秋纂言中的人纪,明人陈懿典的读左漫笔、钟惺的史怀及刘节的春秋列传与姚咨的春秋名臣传等。元代吴澄(字幼清)的春秋纂言12卷,共七篇,皆“采摭诸家传注而间以己意论断之”,其中人纪一篇对左传人物有所叙论。明陈懿典(字孟常)读左漫笔一卷,为其读左传时随笔漫记,凡27条,皆就左传中有关人物、事迹发表议论。试举其例如:箕之战(僖三十三年)条:先轸曰:“匹夫逞志于君而无讨,敢不自讨乎?”免胄入狄师,死焉。狄人归其元(首),面如生。陈孟常曰:“不但尔日,千古怒气尚如生也。”齐晋鞍之战(成二年)条:此段叙事,典赡委宛,而词命俱胜。事多与汉事相类。克、张侯之血战,汉高“虏中吾指”之喻祖之;逢丑父之脱齐侯,纪信之诳楚祖之;宾媚人萧同叔子之对,“吾翁、若翁”之对祖之。师归而诸将让功,可见春秋人物犹有三代遗意。屠蒯(昭九年)条:谈言微中,是滑稽而讽谏者,大胜后世东方大夫之流。其存智氏于言外,胜优孟之于孙叔敖多矣。陈懿典或就某一史事而品评人物,或径直就某一人物发表见解,其中已涉及人物的语言、性格,也往往能切中肯綮。还有明末竟陵派代表人物钟惺(字伯敬,1574-1625年)的史怀一书也值得注意。史怀,全书20卷,有选择地评论了左传、国语、战国策、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和晋书等八部古代史书。钟惺寄林少严座主书曾说:“名曰史怀,取谢康乐怀抱观古今之意,于古今经世之旨,颇有所窥。”此书四库全书总目列入“史评类存目”,其提要亦云:“是书上自左传、国语,下及三国志,随事摘录,断以己见。”书中评左传部分,内容颇多涉及对左传人物的评论,表明了钟惺对人才和国事的重视。例如,左传庄公四年记载,楚武王伐随,其夫人邓曼曰:“若师徒无亏,王薨于行,国之福也。”在这里,邓曼是将军队的安危、国家的祸福,摆在自己丈夫(楚庄王)的生命之上的,故史怀就称赞说:“此社稷为重、君为轻之说,已先孟子看出,何其高识也!”其他如称郑商人弦高用自己的财物犒秦师以救国家之难是“天生妙人、天定妙著”(评左传僖三十年);评邾文公在“利于民而不利于君”的条件下迁都是“知命”(文十三年);评晋平公能用楚囚钟仪使归求成为“非独妙于观人,亦巧用于人”;评秦穆公用孟明视为“不以成败论英雄,古今惟秦穆一人”;如说“春秋诸霸佐皆不及管仲,而齐桓本质较之晋文、楚庄、秦穆最劣,独以能用管仲胜之耳”等等,都可见出钟惺对人才重要性和左传人物的认识水平。此外,四库全书总目史部“传记类存目”著录有明刘节所撰春秋列传与姚咨的春秋名臣传亦可予注意。刘节(字介夫)春秋列传五卷,取左传、国语所载列国诸臣,类次行事,各为之传。始于蔡公谋父,终于蔡朝吴,凡二百有二人;姚咨(字舜咨)春秋名臣传十三卷,始于周之辛伯,迄于虞之宫之奇,凡一百四十八人,传末各附以小赞,大旨与宋代王当春秋列国诸臣传相出入,对人物行事性情有所评叙。二、清前期(清初至乾隆以前)的左传人物评论清代,是古文经学的复兴期,春秋经传学学派林立,成果丰硕。清代的左传人物评论颇有“专门之学”的特色,著述丰富、成绩斐然。其发展则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乾隆以前的清前期,乾、嘉时的清中期,道光以后的清后期。清初至乾隆以前的清前期,主要有马驌(16201673)左传事纬3,高士奇(16451704)左传纪事本末4、左传姓名考,顾栋高(16791759)春秋大事表,陈厚耀(16481722年)春秋世族谱,冯李骅春秋左绣5等重要著述。(一)马驌,字宛斯,山东邹平人,顺治十六年(己亥,1659)进士,清初著名史学家。其左传事纬十二卷、附录八卷,是在宋代叶清尘随事类编的春秋纂类、章冲春秋左氏传事类始末等左传纪事本末体基础上后出转精者。左传事纬易原书编年体例为叙事,以事为纲,将左传所载内容类分为“郑庄小霸”、“楚武始强”、“齐桓霸业”至“越勾践灭吴”等十三题及“郑叔段之乱”等108篇,每篇之后又置一篇评论,对所载主要人、事予以论断、分析。故读此书能使读者对春秋年间重要史事之本末一览即解,能掌握左传人物的重要事迹与性格发展过程,并能了解马驌本人对左传人物事迹的见解。此外,书中附载有马氏自撰左丘明小传、左氏辨例、左传图表、览左随笔、名氏谱、左传字奇等,亦是研治左传者可参考的有用资料。故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评之曰:“朱子语录谓左氏史学,事详而理差,公、谷经学,理精而事谬,盖笃论也。驌作是书,必谓左氏义例在公、谷之上,是亦偏好之言。然驌于左氏实能融会贯通,故所论具有条理,其图表亦皆考证精评。可以知专门之学与涉猪者相去远矣”。(二)高士奇左传纪事本末五十三卷。四库全书总目史部“纪事本末类”提要认为,“此书因章冲左传事类始末而广之”。但此书与章冲书以鲁国十二公为序不同,而是“以国为记”,凡分周四卷、鲁十一卷、齐十卷、晋十一卷、宋三卷、卫四卷、郑四卷、楚四卷、吴三卷、秦二卷、列国一卷。又在各篇之末以“补逸”形式附录国语、公羊传、谷梁传、史记等文献中的相关资料,颇便于全面掌握列国人物、事件的发展演变之迹。在书中各篇之末,高士奇还以“臣士奇曰”的形式置写一篇数百或近千字的评论,对左传中的人物发表评论意见。如郑庄强国篇评郑庄公为“春秋诸侯中的枭雄之姿也”;子产相郑篇云:“子产诚贤相哉!虽然,无罕虎则子产之贤不彰,无子太叔则子产之贤亦不传”;秦穆公伯西戎篇评秦穆公为“春秋之贤诸侯”等等,都是他经过分析后作出的有见解的判断。四库全书总目经部“春秋类存目二”又著录高士奇左传姓名考四卷,当是对左传人物姓名及其身份、地位的考释成果,但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批评该书“体例庞杂,如出二手”,疑“其委诸门客之手,士奇未一寓目乎?”(三)顾栋高字复初,江苏无锡人。他用40年精力著成的春秋大事表五十卷(四库全书本),是清代前期春秋经传研究最有分量的著作之一。该书“以春秋列国诸事,比而为表”,内容涉及天文历法、地理、世族世系、官制礼制、政治外交、军事史实、人物等,凡百三十一篇。在专门的材料归纳之后,又加以评论。其中如卿大夫世系表、楚令尹表、宋执政表、郑执政表、乱贼表、人物表、列女表等,均是左传人物研究的成果。如其人物表之叙论云:昔班孟坚纂汉书,列表十,其终曰古今人表。余读之殊苦其不伦:自邃古羲皇以至孔子,下逮桀、纣、幽、厉、妲己、褒姒、夏姬之徒,列为九等,猥杂已甚。且世代辽远,难可悉数。余观春秋二百四十二年,人物号为极盛。无论孔子大圣,垂法万世,即如柳下惠之和圣,季札、蘧伯玉之大贤,亦古今罕俪。而谗佞、乱贼之徒,后之殊形诡状者,亦莫不毕见于春秋之世。无他,国异政则贤否绝殊,世变亟则奸邪辈出也。谨就其中,区其类为十有三:曰贤圣、曰纯臣、曰忠臣、曰功臣、曰独行、曰文学、曰辞令、曰佞臣、曰谗臣、曰贼臣、曰乱臣、曰侠勇,而以方伎终焉。凡孔门弟子之见于左传者,靡不具载,所谓附骥尾而名益显。其余宁慎无滥。而向戌、栾书之列于谗臣,卫子鲜之不得列于独行,亦春秋推见至隐、原情定罪之意云。辑春秋人物第四十九。从这则叙论文字中,我们即可了解到顾栋高之所以为此人物表以及他将240年中人物区分为13类而各列其中之用意。这其实正是史家的一种历史人物评论方式。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对顾氏此著亦有高度评价说:“然条理详明,考证典核,较(程)公说书实为过之。其辩论诸篇,皆引据博洽,议论精确,多发前人所未发,亦非公说所可及。”(四)陈厚耀春秋世族谱一卷,为补自宋以来湮没不见的晋杜预春秋释例中“世族谱”一篇而作,而与顾栋高春秋大事表中世系表二卷,互有详略,可以相辅而行。故四库全书总目经部“春秋类四”该书提要曰:“读春秋者以此二书互相参证,则春秋氏族之学几乎备矣。”(五)春秋左绣三十卷,四库全书总目经部“春秋类存目二”又作左绣,清初康熙年间学者冯李骅(字天闲,钱塘人)、陆浩(字大瀛,定海人)同编,又有华川书屋藏板、常州日新书店发行重刊本等。卷首有朱轼写于康熙五十九年的左绣序称:“左氏,文章也,非经传也昌黎韩氏曰:春秋谨严,左氏浮夸,诚哉斯言乎?春秋主常,而左氏好怪;春秋崇德,而左氏尚力;春秋明治,而左氏喜乱;春秋言人,而左氏称神。举圣人之所必不语者而津津道之有余甘焉。然则春秋之旨其与几何矣。近庄、列诡谲之风,启战国纵横之习。大率定、哀以后,有绝世雄才不逞所志,借题抒写,以发其轮囷离奇之概云耳。”春秋左绣一书,正是从“文章”而不是从“经传”的角度来论左传之文及左传人物的。该书首载读左卮言及春秋三变说、鲁十二公说、周十四王说等专文。书中分上下二格,下格列杜预春秋经传集解原文及前代有关左传注释文字,上格则载冯李骅与陆浩对左传的评语。读左卮言,是冯李骅“专以文论”左传文章、文学成就特色的长篇专论,内容既丰富,文字亦华美。作者以为左传“叙事、述言、论断、色色精绝”,而于其“格调”、“笔法”、“篇法”、“作意”、“叙法”等一一论之,皆娓娓道来,有证有据。作者指出了左传“极工于叙战”、“好奇”、“极长于诗”、“有绝大线索”、“有绝大剪裁”等许多特点;还高度评述其描写人物的杰出成就说:“左传大抵前半出色写一管仲,后半出色写一子产,中间出色写晋文公、悼公、秦穆、楚庄数人而已。读其文,连其性情心术,声音笑貌,千载如生。”鲁十二公说与周十四王说,实际也是两篇评价春秋时期鲁国君主与周室天子的人物论。如评鲁十二公,“隐有让国之贤”,“桓有弑兄之恶”,“庄惭王室,喜有御乱之武功”,“僖辱鱼门,幸有作官之文德”;评周十四王,“平王賵惠及仲,首昧匹嫡之训”,“桓王助沃逐翼,全懵裂冠之戒”,“庄锡鲁桓之命,而法漏于吞周”,“僖列晋武为侯,而赏僭于窃国”,“惠犹不鉴,反令郑逃首止之盟”,“襄王守匹夫之孝,自致鄙汜之辱”,“灵王生而有髭,虚有其表,景王多言,举典徒托空言”,如此等等,虽文字简括,却以事论人,能引起读者的联想,回味春秋时周天子及当时诸侯一类人物的性格行事。三、清中期(乾隆嘉庆年间,17361820)的左传人物评论以乾隆、嘉庆(17361820)80余年为标志的清代中期,关于左传人物评论研究的文著很多,这里仅就所见范乙青春秋左传释人与赵青黎读左管窥予以论述。(一)春秋左传释人十二卷,清乾隆末世河内范乙青(照藜)撰,有北京图书馆分馆所藏如不及斋藏板本,凡一函六册。卷首有嘉庆七年钱樾序、乾隆五十五年德昌序及乾隆五十三年范乙青自序。其自序有云:子舆氏云:“诵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然则欲论事者,首贵知人。人之始未详,即欲论事,而其道无由也。譬之断人家务者然,必举其人之先世与其父子兄弟亲疏远迩,一一洞然胸中,而后其家事乃可条分而缕析之,即为之判断其是非邪正,亦确然可指,凿然有据,不至为影响之谈。孰谓读左氏传者,不当作如是观?自王朝、列国卿士大夫,暨戎狄蛮夷,共得人一千九百有奇。支分派别,编为六卷;复考订王朝、诸侯世次四卷,又辑王后、诸侯夫人下逮臣妇为一卷,传中称引之古人为一卷,名之曰春秋左传释人。举二百四十二年之人,逐一覆定从事左氏春秋者,流览乎此,传中之人无一不悉其本末,夫而后因人以论事,即事以征义,默会乎左公之微言,以折衷春秋之大旨,庶乎立言有本,不至流为空疏、浮滑之谈,或亦穷经者之一助也乎!在此序中,范氏不仅概述了此书的内容、体例,还说明了之所以要撰此“释人”之书的用意缘由,提出了“欲论事者首贵知人”、“因人以论事”的读史治史观,充分表现了对左传人物的重视。春秋左传释人以“释人”为主旨,全书在先列“世系图”、“年表”之后,分卷依次释“王朝世次”周平王以下十四王)、“诸侯世次”(鲁、吴、蔡、曹、卫、滕、晋、郑、宋、陈、杞、齐、楚、秦、许、薛、莒、邾、小邾、越)、“小国世次”、“王朝臣考”、“诸侯臣考”、“小国臣考”、“戎狄臣考”及“妇人考”、“古人考”,“同名考”,共得1900余人。全书体例严密,排列条分缕析、纲举目张,俨然成为一道左传的人物长廊。对于列入书中的人物,自周王、诸侯、大夫乃至妇女等,大都撰有一段长短不一的说明文字,简介其姓名、出身、履历及行事功过,其中亦不乏中肯的见解。其例如评晋悼公:晋悼公名周,襄公曾孙,出在周。成十八年,栾书等迎而立之,年十四岁。即位之初,用人行政,国运一新。是年韩厥为政。襄元年,为宋围彭城,取其叛臣五人以归。四年,听魏绛之言和戎。七年韩厥请老,知莹为政。十年、十一年,合诸侯,三驾伐郑服楚不敢争,霸业复振。君明臣忠,下和上让,其气象规模,视文公尤为正大。十三年,荀偃为政,废新军。十四年,会诸侯伐秦。十五年卒。在位十五年。今黜宋襄公,进为五霸之终。(卷二晋世次)在这篇仅160余字的文字里,简介了晋悼公的名氏出身及用人行政、复振晋国霸业的主要事迹,给晋悼公以高度评价,使之列为“五霸”之数。这与他在该书卷首凡例中论五霸,桓公为盛,晋文、秦穆、楚庄尚属振拔有为之主,而宋襄公“以贪鄙之才,行暴虐之政”,不当列五霸之伍的认识是一致的。又如卷八郑世次论子产曰:公孙侨,字子产,一字子美,子国子。襄八年,论侵蔡,其父怒其多言,而言皆验。十年,其父遇害,率兵车杀贼,劝子孔焚载书以安众,见事之明、定变之略,已露端倪。十九年,子孔诛,始为卿。三十年,子皮授之以政,当国二十余年。昭二十年卒。考其生平,事大睦邻,敬君爱民,用人行政,美不胜书,列邦贤人如季札、叔向、晏婴,无不倾倒。孔子称之曰“有君子之道”,曰“惠人”,曰“古之遗爱”。春秋二百四十年,名卿中一人而已范氏系统而简明扼要地道出了子产的身世与内政外交之功绩,赞之为春秋240年中一“名卿”,也颇符合实际。春秋左传释人中的其它篇章,如卷十一将从晋文公重耳之亡中诸女性季隗、姜氏、怀赢等均纳入评论范围,且赞齐女姜氏“与子犯谋醉文公而遣之,真可谓女中之雄”,又表明了对妇女及一般人物的注重。(二)读左管窥二卷,为乾隆时学者赵青黎所著。该书末附有其侄孙绍祖识于嘉庆四年1799)的一则后记称:“吾乙未之岁(乾隆四十年,1175),读书于城南古香斋中,所面承训于先伯祖星阁公者也。时伯祖年七十五矣,方挟左氏传作读左管窥,日课一篇,不三月而书成。”“伯祖星阁公”,即指赵青黎,可知其为康、乾时学人。读左管窥共51篇,其内容主要是论春秋书例、左传史事、人物及文法等。其中以论人物为题者,即有鲁隐公论、鲁四君不书弑论、桓公论、郑昭公论、五霸论、僖公论、鲁三家论、单伯非鲁大夫论、齐执单伯子叔姬论、荀息论、三良论、孟献子论、三公子论、至论、穆姜终幽论、荀偃梦论、书宁殖言后、晋栾盈祈盈论、书楚杀公子舒后、晋荀吴败狄论、子产论、晏婴论、晏婴路寝对论、公孙于齐论、昭子祈死论、公薨于乾侯论、史墨对赵简记论、定公论、书陈桓弑杀君壬后等30余篇,占全书3/5强。赵青黎在评论左传人物之时,常持传统道伦理与尊周室的正统观念。如斥反抗王师、初图霸业的郑庄公为“奸人之雄”,称其为“寤生”而不称为庄公,直呼“郑寤生敢于无王”,“寤生敢肆其首恶,不诚为万世之罪魁也与”;齐晏婴谓:“君为己死,而非其私7任之?”赵氏则不以为然,认为晏婴“以是自恕则不可”,批评晏婴“系本公族,世为列卿,独无社稷责哉?”如此等等,显然可见出赵氏思想认识的守旧、陈腐。然而在另一方面,却又往往有较为通达、开明之处,其中尤其以对郑子产推行政治改革措施的肯定最有代表性。对子产的外交内政之功,历来论者均予以肯定居多,但对其铸刑鼎以成文法治国的行为,古时学者多持批评意见。赵青黎子产论,则既称赞子产是“春秋第一流人,其美不胜述”,而且也充分肯定他“铸刑书”乃至“作兵赋”、“不毁乡校”的行为,是“将以儆夫族大宠多者也”,而非以“威民”,并指出叔向贻书子产责其铸刑书之过是“其不知子产实甚”。四、晚清近代(道光以后至近代,1821-1919)的左传人物评论道光以后的清代后期及至晚清近代,对左传人物进行研究评论的专门文著并不多见,但近人吴闿生左传微仍值得注意。(一)吴闿生(1877-1948),系清末著名桐城派古文家吴汝纶之子。左传微初稿名左传文法读本,为吴氏与其同学刘宗尧(培极)所合著。是书划分章卷,以清初学者马驌左传事纬为蓝本,而稍为之更定。马氏“以事为主”,此书“以文为主”,要在发明左传“微言”。全书共分为12卷,108篇,虽“以文为主”,但实际上却多是以人物行事命题,如“郑共叔段之乱”、“齐桓之霸”、“晋惠之入”、“晋文之入国”、“晋文之霸”、“郑穆公之立”、“楚商臣之变”、“楚庄之霸”、“宋子罕之贤”、“吴季札让国”、“子产相郑”、“楚灵之难”、“晋祁氏羊舌氏之亡”、“孔子用鲁”、“勾践灭吴”等等,显然是“以事类人”的。这一点,从吴生在各篇名之下的题注中更可见出,试举其例如:郑共叔段之乱: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某县推动5G建设专项工作实施方案
- 中国油气勘探开发发展报告2025
- 农特产品溯源技术应用方案
- 校园防泄漏安全教育
- 500千伏输电工程技术方案
- 铅锌矿洗选建设项目工程方案
- 农特产品冷链仓储包装标准化实施方策
- 新型包装材料生产项目工程方案
- 工程项目造价管理方案
- 郑州大学c语言考试题及答案
- 生猪疫病防控课件
- 学校“1530”安全教育记录表(2024年秋季全学期)
- 老年贫血患者的护理课件
- 刑事拘留申请书
- 个人向企业正式借款合同
- 2025部编版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计划
- 催收话术培训
- 期末检测试卷-2024-2025学年六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
- 品牌代工厂协议书范本
- GB/T 44815-2024激光器和激光相关设备激光束偏振特性测量方法
- 三管防控及护理管理要点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