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预算部分实施方案(1).doc_第1页
无预算部分实施方案(1).doc_第2页
无预算部分实施方案(1).doc_第3页
无预算部分实施方案(1).doc_第4页
无预算部分实施方案(1).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西省河东煤田兴县山西省河东煤田兴县 肖家洼井田补充勘探实施方案肖家洼井田补充勘探实施方案 山西锦兴能源有限公司山西锦兴能源有限公司 山西地科勘察有限公司山西地科勘察有限公司 二二 0 0 一四年三月一四年三月 山西省河东煤田兴县山西省河东煤田兴县 肖家洼井田补充勘探实施方案肖家洼井田补充勘探实施方案 技术负责 王海建技术负责 王海建 编写人员 王海建编写人员 王海建 张亚仙张亚仙 王云亮王云亮 胡天文胡天文 孔昭通孔昭通 审审 核 王海建核 王海建 总工程师 孟德富总工程师 孟德富 经经 理 郝汾生理 郝汾生 山西锦兴能源有限公司山西锦兴能源有限公司 山西地科勘察有限公司山西地科勘察有限公司 二二 0 0 一四年三月一四年三月 目目 录录 第一章第一章 绪绪 言言 1 第一节 基本情况 1 第二节 勘查目的任务 5 第三节 勘探区地理位置交通及社会经济状况 6 第四节 矿山设计 开采和资源利用概况 13 第二章第二章 勘查区以往地质工作程度勘查区以往地质工作程度 16 第一节 以往地质工作及质量评述 16 第二节 首次登记后地质工作概况 17 第三章第三章 勘查区地质勘查区地质 18 第一节 区域地质 18 第二节 井田地质 19 第四章第四章 勘查工作部署勘查工作部署 53 第一节 总体工作部署 53 第二节 年度工作安排 59 第五章第五章 工作方法及技术要求工作方法及技术要求 59 第一节 设计工作量 59 第二节 工作方法及质量要求 60 第六章第六章 预期成果预期成果 78 第七章第七章 保障措施保障措施 78 第一节 组织管理及人员组成分工 78 第二节 经费保障措施 82 第三节 质量保障措施 82 第四节 安全保障措施 85 附附 图图 目目 录录 顺序号图号图 名比例尺 11 1 地形地质及工程布置图 1 10000 22 1 4 4 勘查线设计剖面图 1 2000 32 2 8 8 勘查线设计剖面图 1 2000 42 3 11 11 勘查线设计剖面图 1 2000 53 1 8 号煤层底板等高线及资源 储量预算图 1 10000 1 第一章第一章 绪绪 言言 第一节第一节 基本情况基本情况 一 探矿权人基本情况一 探矿权人基本情况 山西锦兴能源有限公司是由华电煤业集团 山西唐融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山西都宝新能源集团有限公司三家股东单位发起成立的项目公司 公司根据 山西省委 省政府关于建设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 鼓励支持发展大型煤化工 项目的精神 山西锦兴能源有限公司计划在兴县投资建设 1 80Mt 煤制甲醇 深加工 1 20Mt 二甲醚衍生 0 60Mt 烯烃项目 配套建设 10 0Mt 煤矿 2008 年 4 月山西锦兴能源有限公司申请办理了山西省河东煤田兴县肖家洼煤 炭勘查许可证 并于 2008 2009 年期间委托山西省第三地质工程勘察院对勘 查区进行地质勘查工作 2009 年 2 月底编制了 山西省河东煤田兴县肖家 洼勘查区煤炭勘探报告 并评审通过 该报告中仅稳定 全区可采的 13 号 煤层在先期开采地段达勘探程度 其余较稳定大部可采的 4 8 号煤层未达 勘探程度 2014 年 3 月山西锦兴能源有限公司提高上部 4 6 8 号煤层的勘 查程度 为开发 4 6 8 号煤层提供详细地质依据 特委托山西地科勘察有 限公司编制 山西省河东煤田兴县肖家洼井田补充勘探实施方案 二 勘查项目基本情况二 勘查项目基本情况 2008 年 4 月山西锦兴能源有限公司申请办理了山西省河东煤田兴县肖家 洼煤炭勘查许可证 勘查许可证号 TO1520080401000455 该勘查证经 2011 2013 年两度保留 现有 2013 年 4 月 23 日中华人民 共和国国土资源部颁发山西省兴县肖家洼煤炭勘探 保留 勘查许可证 2 项目名称 山西省兴县肖家洼煤炭勘探 保留 证 号 TO1520080401000455 探矿权人 山西锦兴能源有限公司 地 址 山西省兴县 经济类型 股份有限公司 勘查矿种 煤 勘查区面积 60 34 平方公里 勘查有效期 2013 年 4 月 16 日至 2015 年 4 月 16 日 勘查单位 山西省第三地质工程勘察院 2012 年 4 月 11 日国土资源部以国土资划字 2012 027 号划定矿区范 围批复山西锦兴能源有限公司兴县肖家洼煤矿矿区范围 矿区面积 60 3391km2 矿区范围坐标与勘查许可证范围一致 开采深度由 1160m 至 280m 标高 拟规划生产能力为 1000 万吨 年 本次批复的矿区范围预留期为 三年 到 2015 年 4 月 11 日前有效 划定矿区范围面积 60 339 km2 其范围由 10 个拐点坐标组成 见表 1 1 肖家洼勘查区拐点坐标肖家洼勘查区拐点坐标 览表览表 表表 1 11 1 北京 54 大地坐标北京 54 坐标 6 度带 西安 80 坐标 6 度带 序 号LBXYXY 1111 06 38 38 24 24 4252719 21419509656 6624252671 2919509586 01 2111 09 29 38 21 35 42475145584247466 2219513743 95 3111 09 56 38 20 47 4246035 23219514472 7364245987 2919514402 14 4111 11 45 38 20 32 4245577 88919517120 5784245529 9519517050 00 5111 11 44 38 23 00 4250141 39419517086 6274250093 4819517016 03 6111 13 10 38 23 00 4250146 08819519173 9164250098 1919519103 33 7111 12 38 38 24 48 4253474 46219518389 6494253426 5819518319 05 8111 10 57 38 24 48 4253469 24019515939 3114253421 3519515868 70 3 9111 10 00 38 26 10 4255995 10519514551 8764255947 2219514481 24 10111 05 44 38 26 10 4255986 27319508343 0744255938 3619508272 41 开采深度 由 1160m 至 280m 标高 2009 年 2 月底山西省第三地质工程勘察院编制了 山西省河东煤田兴县 肖家洼勘查区煤炭勘探报告 后 山西锦兴能源有限公司委托中煤国际工程 集团武汉设计研究院 2012 年编制了 山西锦兴能源有限公司兴县肖家洼矿 井可行性研究报告 拟建生产规模 1000 万吨 年大型生产矿井 推荐井田 开拓方案采用斜井开拓方式 主副井均采用斜井 初步确定初期开采的 8 号 煤采用走向长壁综合机械化一次采全高采煤方法 13 号煤的采用走向长壁综 采放顶煤综合机械化采煤方法 初步确定全井田共分为 21 22 23 24 25 26 27 共七个采区 21 22 23 采区为第一开采水 平 见图 1 1 其面积为 28 27 km2 由 9 个拐点坐标组成 见表 1 2 第一开采水平范围拐点坐标第一开采水平范围拐点坐标 览表览表 表表 1 21 2 北京 54 坐标 6 度带 西安 80 坐标 6 度带 拐点编号 XYXY 备注 14255991 9819512353 554255991 9819512353 55 24255995 1019514551 884255947 2219514481 24 34253469 2419515939 314253421 3519515868 70 44253474 4619518389 654253426 5819518319 05 54250146 0919519173 924250098 1919519103 33 64250141 3919517086 634250093 4819517016 03 74245577 8919517120 584245529 9519517050 00 84245731 8219516229 364245731 8219516229 36 94248814 4819515368 354248814 4819515368 35 初期三个井筒开拓 主斜井和副斜井分别落底到 744m 750m 落底位 置在井田东北部井田边界附近 井筒落底后 沿着 8 煤和 13 煤分别布置胶 带运输上山及回风上山 另外穿插煤层顶底板分别布置一组辅助运输 缓坡 上山 分上下两组煤进行开拓 其中 1 个薄煤层综采工作面 1 个综采放顶 煤工作面 工作面沿着走向布置 矿井初期采用中央分列式通风系统 初期 4 回风斜井布置在井田东北部边界井田内 后期采用分区通风 分采区布置回 风井 后期在井田中北部及井田东南边界分别布置一个回风立井 后期通过 大巷及 上 下山运输 实现分区开发 一个井筒集中出煤 5 图图 1 11 1 第一开采水平图第一开采水平图 三 勘查单位基本情况三 勘查单位基本情况 本次勘查单位为 山西地科勘察有限公司 其具体情况见表 1 3 山西地科勘察有限公司基本情况表 表 1 3 投标人名称山西地科勘察有限公司 注册地址太原市亲贤北街 156 号 15C 电真0354 2461255 通讯代码 网址mpw3982 邮政编码030600 成立时间2003 年 11 月 8 日 单位性质有限公司上级主管单位 法定代表人姓名郝汾生出生年月1966 9职称高级工程师 技术负责人姓名王云亮出生年月1971 5职称高级工程师 资质等级甲 法人营业执照号1400001001016861 高级职称 人 45 固定资产 万元 400 流动资金 万元 800 中级职称 人 56 名称 山西地科勘察有限公司 民生银行双东支 太原市 开户 银行 帐号0902014170008143 其中 初级职称 人 115 最近三年完成的营业额 元 2008 年14280000 00 2009 年14042403 20 2010 年83180000 00 第二节第二节 勘查目的任务勘查目的任务 山西锦兴能源有限公司计划在兴县投资建设 1 80Mt 煤制甲醇深加工 1 20Mt 二甲醚衍生 0 60Mt 烯烃项目 配套建设 10 0Mt 煤矿 2008 2009 年期间委托山西省第三地质工程勘察院对山西省河东煤田兴县肖家洼井田进 行了勘探 并编制了 山西省河东煤田兴县肖家洼勘查区煤炭勘探报告 为了对井田内上组较稳定大部可采的 4 8 号煤层进行开发 甲方委托我公 司结合原勘查资料编制肖家洼井田补充勘探实施方案 目的是为下一步煤矿 6 建设开发上部薄煤层提供地质依据 本次勘探的任务是 一 详细查明第一开采水平范围内基本构造形态 控制可能影响开采的 构造 评价其构造复杂程度 二 详细查明第一开采水平范围内可采煤层层位 层数 厚度和可采范 围 基本确定各可采煤层的连续性 评价各可采煤层的稳定程度和可采性 三 详细查明第一开采水平范围内可采煤层的煤质特征和工艺性能 确 定各可采煤层的煤类 评价煤的工业利用方向 查明主要可采煤层风化带界 线 评价可采煤层的煤质变化程度 四 详细查明井田水文地质条件 基本第一开采水平范围内查明主要可 采煤层顶底板工程地质特征 煤层瓦斯 地温等开采技术条件 对可能影响 煤层开发建设的水文地质条件和其它开采技术条件做出评价 评价井田环境 地质条件 五 对勘查区可能有利用前景的地下水资源做出初步的评价 六 详细调查第一开采水平范围内老窑 小煤矿和生产矿井的分布和开 采情况 并评价其积水情况 详细调查生产矿井及小煤矿涌水量情况 七 基本查明其他有益矿产赋存情况 做出有无工业价值的初步评价 八 估算各可采煤层的探明的 控制的 推断的资源 储量 其中探明 的 控制的资源 储量分布应符合矿区总体发展规划的要求及占总资源量的 比例 九 提交 山西省河东煤田兴县肖家洼井田补充勘探地质报告 第三节第三节 勘探区地理位置交通及社会经济状况勘探区地理位置交通及社会经济状况 一 位置范围一 位置范围 7 肖家洼井田位于山西省兴县城南直距约 5km 处的蔚汾镇肖家洼村一带 行政区划属兴县蔚汾镇和奥家湾乡管辖 地理坐标为 北纬 38 20 07 38 27 07 东经 111 04 05 111 13 10 二 交通二 交通 本井田交通以公路为主 距兴县县城约 8km 左右 有简易公路相通 经 兴县城向西可达陕西省神木县 向东可达太原 向南可达吕梁市 交通较为 方便 见交通位置图 图 1 2 8 图图 1 21 2 交通位置图交通位置图 三 自然地理三 自然地理 1 地形地貌 井田位于吕梁中段西部 主要山梁走向南北向 地形复杂 切割强烈 沟谷多呈 V 字型 地势东南高西北低 最高点位于勘查区南东部标高为 1352 4m 最低点位于勘查区西北部沟谷附近 标高为 992m 左右 最大相对 高差 360 m 属中一高山区 为黄土剥蚀型地貌 本区属黄河水系 各沟谷中水流为季节性流水 雨季洪水较大 旱季则 干涸 洪水总体上由南向北流出区外 汇入蔚汾河 最后注入黄河 主要沟 谷有两条 一条为马尾沟 由东南至西北贯穿勘查区中部 区内延伸长约 12km 途经官庄 双胜村 康家沟 肖家洼 郝家湾 高家坪 另一条为郭家圪台 沟 位于勘查区东部 由南至北通过 途经郝家山 贺家圪台 李家塔 区 内延伸 6km 2 气象及地震 本区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四季分明 昼夜温差大 冬季漫长寒冷少 雪 春旱风大升温较快 夏季短暂炎热多雨 秋季凉爽天气晴朗 据 兴县 志 记载 年平均气温为 8 1 12 8 一月份最冷 平均气温为 9 4 7 月份最热 平均气温为 23 2 极端最低气温为 29 3 1958 年 1 月 16 日 极端最高气温为 38 4 1961 年 6 月 11 日 年平均太阳总幅射为 559080J cm2 全年风向以东风为主 西风次之 历年平均风速 2 4m s 最 大风速可达 20m s 多年平均降雨量为 625mm 年最大降雨量为 9 844 6mm 1964 年 其中 1967 年 8 月 20 日最大降水量达 104 1mm 年最小 降雨量为 181 1mm 1965 年 其中 1969 年 11 月 29 日至 1970 年 2 月 18 日 连续 82 天无降水 降雨量分配极不均匀 多集中于每年 6 月下旬至 9 月上 旬 占全年的 66 2 年平均蒸发量为 2090 8mm 最大蒸发量为 2541 0mm 1972 年 年平均无霜期为 174d 初霜一般出现在 9 月 26 日至 10 月 13 日之间 终霜一般在翌年的 4 月 3 日至 4 月 20 日之间 最大冻土深 度 130cm 左右 本区最早有记载的一次地震为 1331 年 4 月 地震波及全县 裂地尺余 民房倾塌甚多 尔后至 2004 年的 600 余年间共发生过地震 40 余次 其中破 坏性地震 5 次 其强度为 4 0 5 5 级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18306 2001 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 附录 A 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 图 A1 本勘查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 0 15g 附录 B 中国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区划图 图 B1 本井田反应谱特征 周期为 0 15s 对应的地震基本烈度为 度 四 社会经济状况四 社会经济状况 兴县面积为 3165 3km2 总人口 251622 人 2000 年 其中蔚汾镇耕地 总面积为 818717 亩 所属人口 22376 人 区内耕地贫瘠 人口稀少 主要 农产品以豆类 谷类和玉米为主 一年一收 畜牧业不甚发达 劳动力有较 大剩余 工业主要为煤炭和农副产品加工等 是当地的主要经济来源 五 矿井 老窑及勘查区五 矿井 老窑及勘查区 井田内无矿业权设置 井田北东部有山西华润联盛峁底煤业有限公司 由乔家沟 兴杭隆 冠盛 王家崖四个煤矿整合 东南部相邻为山西 10 美锦能源有限公司的固贤煤炭勘探区 东部为无煤区 北部 南部为国家规 划区 西部为空白区 见附图 1 3 图图 1 31 3 相邻煤矿 勘查区示意图相邻煤矿 勘查区示意图 山西华润联盛峁底煤业有限公司位于井田的东北部 属于2009 年山西 11 华润联盛投资有限公司整合矿井 由原兴县王家崖煤业有限公司 兴县乔 家沟煤矿 兴县兴杭隆煤业有限公司 山西峁底煤业有限公司整合 山西华 润联盛峁底煤业有限公司批准主采煤层 13 号煤层 生产规模为 90 万吨 年 开采深度由 1060m 至 820m 标高 矿区面积 5 5105 平方公里 由 15 个拐点坐标圈定 见表 1 5 井田拐点坐标 览表 表表 1 51 5 北京 54 坐标系 国 家 6 度 带 序号 XY 14258510 00019514300 000 24258710 00019515730 000 34258394 00019515730 000 44258200 00019516350 000 54257230 00019516350 000 64257230 00019516640 000 74255730 00019516640 000 84255470 00019515860 000 94255470 00019515000 000 104256430 00019515000 000 114256670 00019514890 000 124257000 00019514890 000 134257000 00019514500 000 144257600 00019514500 000 154257600 00019514300 000 1 山西兴杭隆矿业有限公司 该矿原名为车南联营煤矿 具山西省国土资源厅于 2007 年 1 月颁发的 证号为 1400000721234 号采矿许可证 批准开采 13 号煤层 批准矿区面积 1 8501km2 山西兴杭隆矿业有限公司为原车南煤矿和曲家沟煤矿联营组建 该矿始 建于 1986 年 1990 年投产 生产规模为 15 万 t a 实际生产能力为 15 万 t a 现开采 13 号煤层 现有 2 个井口 主井副井均为斜井开拓 12 该矿采用仓房式开采 炮采落煤 大巷采用电平车运输至井底车场 用 绞车提升到地面 木支架支护 中央并列式机械抽出式通风 矿井最大涌水 量约为 360m3 d 平均涌水量约为 200m3 d 矿井属低瓦斯矿井 2 乔家沟煤矿 该矿具山西省国土资源厅于 2007 年 1 月颁发的证号为 1400000731233 号采矿许可证 批准开采 13 号煤层 批准矿区面积 0 7709km2 乔家沟煤矿为乔家沟村办企业 该矿始建于 1985 年 1988 年投产 现 开采 13 号煤层 生产规模为 6 万 t a 实际生产能力为 9 万 t a 现有 2 个 井口 主 付井均为斜井 主井斜长 460m 坡度 25 付井斜长 440m 坡 度 27 主付井均为斜井开拓 该矿采用房柱式开采 放炮落煤 工作面采用耙斗运输大巷串车 绞车 运出地面 采用木支护 通风方式为中央并列式机械抽出式 矿井最大涌水 量为 320 m3 d 平均涌水量为 240m3 d 矿灯照明 属低瓦斯矿井 3 山西冠盛煤业有限公司 该矿原名为峁底煤矿 具山西省国土资源厅于 2007 年 1 月换发的证号 为 1400000721048 号采矿许可证 批准开采 13 号煤层 生产规模 15 万吨 年 批准矿区面积 1 4888km2 峁底煤矿为集体煤矿 始建于 1988 年 1997 年投产 该矿现开采 13 号 煤层 生产规模为 15 万 t a 实际生产能力为 2 万 t a 现有 2 个井口 主 井为斜井 斜长 320m 坡度 23 度 副井为竖井 垂深 106 8m 采用斜井 竖井联合开拓 该矿采用仓房式开采 炮采落煤 从工作面到运输大巷用小平车运输 运输大巷采用无极绳绞车牵引 1 吨矿车运输 主井采用绞车提升 木支架 13 支护 中央并列式机械抽出式通风 矿井最大涌水量约为 120m3 d 平均涌 水量为 70 m3 d 采用水泵向地面集中抽排 矿井属低瓦斯矿井 4 王家崖煤业有限公司 该矿具山西省国土资源厅于 2007 年 1 月颁发的证号为 1400000721058 号采矿许可证 批准开采 13 号煤层 生产规模 6 万吨 年 批准矿区面积 1 11km2 王家崖煤矿为村办集体煤矿 始建于 1989 年 1990 年投产 该矿现开 采 13 号煤层 生产规模为 6 万 t a 实际生产能力为 2 万 t a 现有 2 个井 口 主井为斜井 斜长 330m 坡度 22 该井口承担进风 行人 下料 提煤任务 付井为斜井 主 副井均为斜井开拓 该矿采用短壁式开采 炮采落煤 工作面用爬斗机 运输大巷采用无极 绳绞车牵引 1 吨矿车运输 主井采用绞车提升 木支架支护 中央并列式 机械抽出式通风 矿井最大涌水量约为 120m3 d 平均涌水量为 70 m3 d 采 用水泵向地面集中抽排 矿井属低瓦斯矿井 第四节第四节 矿山设计 开采和资源利用概况矿山设计 开采和资源利用概况 肖家洼井田面积 60 339km2 开采深度由 1160m 至 280m 标高 拟建生产 规模 1000 万吨 年大型生产矿井 现正在办理采矿手续 根据中煤国际工程 集团武汉设计研究院 2012 年编制的 山西锦兴能源有限公司兴县肖家洼矿 井可行性研究报告 对矿山设计建设情况介绍如下 1 建设规模 本矿井资源比较丰富 外部建设条件较好 开采技术条件较好 煤质优 良 市场条件稳定 煤层条件好 开拓系统简单 适于建设大型矿井 通过 14 初步技术经济分析比较 确定矿井建设规模 10 0Mt a 2 开拓方式与工业场地位置 推荐井田开拓方案采用斜井开拓方式 主副井均采用斜井 矿井初期投 产时共布置三个井筒 分别为主斜井 副斜井和回风斜井 井口及工业场地 位于井田深部井田深部康家沟 回风斜井及施工措施井布置在井田东北部边 界煤层露头附近 3 采煤方法 根据煤层赋存条件及开采技术条件的分析 井田构造及水文地质条件对 开采影响较小 因此 初步确定初期开采的 8 号煤采用走向长壁综合机械化 一次采全高采煤方法 13 号煤的采用走向长壁综采放顶煤综合机械化采煤方 法 4 矿井移交生产时生产能力为 10 0Mt a 投产二个采区布置一个 8 号 煤综采工作面 一个 13 号煤综采工作面 采掘设备 8 号煤 13 号煤均以国 产设备为主 5 主斜井提升系统 输送能力 Q 3000t h 带宽 B 1600mm 带速 v 5 0m s 倾角 0 6 机长 L 3466m 电动机为 4 台功率为 1800kW 防爆型 胶带为 St5400 阻燃钢 网抗撕裂型钢丝绳芯胶带 6 副斜井提升系统 采用防爆无轨胶轮车运输 实现从地面到采掘工作面连续运输 方便 快捷 7 矿井通风 矿井通风初期采用中央分列式通风系统 机械抽出式通风方式 15 通风设备选用 FBCDZ 8 30 型矿用防爆对旋轴流式通风机 台 其中 台工作 台备用 每台通风机配用专用防爆电动机 台 电机容量为 2 450kW 电压为 10kV 8 矿井排水 本矿井主排水设备选用 3 台 MD280 65 7 型矿用离心式排水泵 配 YB2 型 4 极 10kV 630kW 隔爆电动机 正常涌水期 1 台工作 1 台备用 1 台检修 最大涌水期 2 台工作 1 台备用兼检修 9 根据压缩空气设备方案和用气量计算 矿井井下风井场地用压气设 备选用 3 台 SAH160 型螺杆式空压机 其中 2 台工作 1 台备用兼检修 另外 装车站装车仓用压气设备选用 1 台 SAL15 型螺杆式空压机 10 矿井供电 矿井1回110kV电源引自瓦塘 220kV变电站 线路为 LGJ 240 46km 另1回110kV 电源引自蔡家崖 110kV变电站 线路为 LGJ 240 14km 在矿井工业广场新建一座 110kV 变电站 以 10kV 电压供工业广场矿井地面 井下负荷用电 11 矿井工业场地采用集中供热方式 锅炉设备选型拟采用 2 台 SZL20 1 25 AIII 型蒸汽锅炉及 1 台 SZL10 1 25 AIII 型蒸汽锅炉 考虑锅炉并无 富余供热能力及今后的发展 锅炉房内预留 1 台 10t 锅炉位置 冬季全部运 行 夏季运行 1 台 SZL10 1 25 AIII 风井场地锅炉设备选型拟采用 2 台 DZL4 1 25 AIII 型蒸汽锅炉 锅炉 运行方式为采暖季全部运行 非采暖季不运行 12 矿井供水 水源采用井下排水处理回用及 奥陶系灰岩裂隙水 13 本矿井机修间只考虑机电设备小修与日常的维护 大 中修外委 在矿井工业场地内设置矿井修理车间 坑木加工房 综采设备库等 16 14 矿井工业场地不设居住区 15 本着安全高效 高度自动化的原则 根据本井田煤质特点及市场情 况 确定拟建肖家洼选煤厂煤炭产品为电力 化工和民用用煤 第二章第二章 勘查区以往地质工作程度勘查区以往地质工作程度 第一节第一节 以往地质工作及质量评述以往地质工作及质量评述 本区以往主要地质勘查工作如下 1 1983 年 1985 年山西省地矿局 215 队开展了河东煤田北部地区的 远景调查工作 并编写了 山西省河东煤田北部远景调查区地质报告 河 东煤田北部勘查区内基岩地层出露不多 仅在勘查区北部大的冲沟两测及沟 底有零星分布 区内地质构造简单 主要煤层间距大且埋深较大 地形复杂 河东煤田北部勘查区的勘探手段选择在地质填图的基础上 采用钻探工程和 物探测井 配以各种采样测试工作 最终按工程控制程度 煤层埋深 煤种 等分别估算了 D 级 E 级储量 山西省河东煤田北部远景调查区地质报告 由山西省地矿局于 1985 年 3 月评审通过 批准表内储量 A B C 级 122484 万 吨 D 级储量 1359972 万吨 批准表外储量 814421 万吨 储量计算面积 767 4km2 最大垂深 1000m 肖家洼井田位于山西河东煤田北部远景调查区 的南部 其具体位置见图 1 2 2 2008 年 8 月山西锦兴能源有限公司委托山西地科勘察有限公司编 制了 山西省河东煤田兴县肖家洼勘查区煤炭普查报告 普查报告范围与 肖家洼探矿权范围一致 报告对区内 4 号 8 号 13 号煤层进行了资源 储 量估算 共求得推断的资源量 333 34850 万 t 预测的资源量 334 83807 万 t 合计总资源量为 118657 万 t 333 资源量占总资源量 333 334 的 比例为 29 4 其勘查程度基本达到了普查 该报告经国土资源部评审中心 17 审查通过 并以国土资储备字 2008 319 号文备案 3 2009 年 2 月山西锦兴能源有限公司委托山西省第三地质工程勘察 院编制了 山西省河东煤田兴县肖家洼勘查区煤炭勘探报告 这次勘探共 布设钻孔 64 个 实际施工完 62 个 钻探总进尺为 36938 57m 钻探工程质 量按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 2007 年 10 月颁布的 煤田地质勘查钻孔质 量标准 中和分别对 62 个孔进行 了现场验收和室内综合评级验收 计甲级孔 41 个 乙级孔 21 个 甲级孔率 为 66 1 本报告共提交探明的资源量 331 45011 万 t 控制的资源量 332 50327 万 t 推断的资源量 333 22883 万 合计总资源量为 118221 万 t 该报告经国土资源部评审中心审查通过 并以国土资储备字 2009 107 号文备案 4 2011 年 3 月安徽省煤田地质局物探测量队提交了 山西锦兴能源有 限公司兴县肖家洼煤矿三维地震勘探报告 对肖家洼井田 5 39km2进行了三 维地震勘探 第二节第二节 首次登记后地质工作概况首次登记后地质工作概况 1 2009 年 2 月山西锦兴能源有限公司委托山西省第三地质工程勘察院 编制了 山西省河东煤田兴县肖家洼勘查区煤炭勘探报告 这次勘探共布 设钻孔 64 个 实际施工完 62 个 钻探总进尺为 36938 57m 钻探工程质量 按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 2007 年 10 月颁布的 煤田地质勘查钻孔质量 标准 中和分别对 62 个孔进行了 现场验收和室内综合评级验收 计甲级孔 41 个 乙级孔 21 个 甲级孔率为 66 1 本报告共提交探明的资源量 331 45011 万 t 控制的资源量 332 50327 万 t 推断的资源量 333 22883 万 合计总资源量为 118221 万 18 t 该报告经国土资源部评审中心审查通过 并以国土资储备字 2009 107 号文备案 2 2011 年 3 月安徽省煤田地质局物探测量队提交了 山西锦兴能源有 限公司兴县肖家洼煤矿三维地震勘探报告 对肖家洼井田 5 39km2进行了三 维地震勘探 第三章第三章 勘查区地质勘查区地质 第一节第一节 区域地质区域地质 一 区域地层一 区域地层 井田位于河东煤田北部远景普查区的南部 区域地层由老至新为 古生 界奥陶系中统 石炭系中统 上统 二叠系下统 中统 中生界三叠系下统 中统 新生界新近系 第四系 见表 3 1 区域地层特征表区域地层特征表 表表 3 13 1 地地层层名名称称 界界系系统统组组 代代号号厚厚度度 m m 主主要要岩岩石石名名称称 全新统Q40 35砂 砾石层 上更新统O30 189淡黄色亚粘土 砂砾石层 第四系 中更新统O20 100浅黄色亚砂土 亚粘土 新 生 界 新近系上新统N20 138深红色粉砂质粘土 砂 砾石层 中统二马营组T1er438 10灰绿色中砂岩 粗砂岩 泥岩 和尚沟组T2h201 70 220 40绿色泥岩 砖红色细砂岩 中 生 界 三叠系 下统 刘家沟组T1l390 60 450 50砖红色中砂岩 粗砂岩 泥岩 石千峰组P2sh130 20 250 10细砂岩 中 粗粒砂岩 泥岩 上统 上石盒子组P2s330 00 450 00紫红色泥岩 粘土岩 含砾粗砂岩 下石盒子组P1x91 60 167 10紫红色粘土岩 中 粗粒砂岩 泥岩二叠系 下统 山西组P1s40 00 83 00 砂岩 砂质泥岩 粘土岩 灰岩 煤层 古 生 界 石炭系上统太原组C3t80 00 150 00砂岩 泥岩 粘土岩 灰岩 煤层 19 中统本溪组C2b19 00 46 00 粉砂岩 粘土岩泥岩 灰岩 铝土 矿 煤线 峰峰组O2f70 00 110 00灰白色白云质灰岩 泥灰岩等 奥陶系中统 上马家沟组O2s400灰岩 二 区域构造二 区域构造 本井田大地构造位置处于鄂尔多斯断块东缘 兴县石楼南北向褶皱带的 北部 区域构造简单 总体为一走向近南北 倾向西单斜构造 倾角 4 30 断裂少见 在区域的北西部有九元坪 杨家塔背斜和九元坪向斜 九元坪 杨家塔背斜 北起兴县九元坪 南至兴县杨家塔 延伸约 7 5km 背斜的轴向为北北西 轴部宽缓 两翼倾角较小 西翼一般为 7 11 东翼一般为 7 8 九元坪向斜 北起兴县九元坪 南至兴县杨家塔 与九元坪 杨家塔背 斜近于平行 延伸约 8 0km 向斜的轴向为北北西 轴部较为宽缓 西翼倾 角一般为 8 19 东翼倾角一般为 7 12 三 岩浆岩三 岩浆岩 本井田内及附近无岩浆岩侵入 第二节第二节 井田地质井田地质 一 地层一 地层 井田内地层大部分为新生界松散层覆盖 基岩地层仅零星出露于沟谷底 部 基岩地层主要由钻孔揭露 层序由老到新依次有 奥陶系中统上马家沟 组 O2s 峰峰组 O2f 石炭系中统本溪组 C2b 上统太原组 C3t 二 叠系下统山西组 P1s 及下石盒子组 P1x 上统上石盒子组 P2s 石千 峰组 P2sh 三叠系下统刘家沟组 T1l 和尚沟组 T1h 新近系上新统 N2 第四系中上更新统 Q2 3 及全新统 Q4 20 现将井田内地层由老到新分述如下 1 奥陶系中统上马家沟组 O2s 区内地表未出露 仅有 3 个水文孔揭露 最大揭露厚度为 87m 岩性为 豹皮状灰岩 夹薄层泥灰岩和白云质灰岩 2 奥陶系中统峰峰组 O2f 区内地表未出露 区内有 3 个钻孔揭露地层厚度 87 05 94 47m 平均 94 04m 下 中部为浅灰 灰白色角砾状泥灰岩 碎屑灰岩 夹薄层白云质 灰岩及铝土质泥岩 含不稳定的近似层状 透镜体细晶石膏 2 3 层 厚 1 7 m 或为巨厚层状的泥灰岩 灰岩与石膏层混生 并有纤维状石膏脉充填 于不规则的裂隙中 石膏脉宽 0 5 5cm 统称为石膏带 上部为中厚 巨厚 层状灰白 深灰色微晶石灰岩 薄层状黑灰色泥灰岩 白云质灰岩 角砾状 砾屑泥灰岩 局部夹薄层含铝质泥岩 3 石炭系中统本溪组 C2b 与下伏峰峰组呈平行不整合接触 据本次钻探揭露资料该组厚度 16 21 40 22 m 平均 29 88 m 底部为山西式铁矿 呈透镜体 鸡窝状 厚度 0 4 90 m 一般为 1 m 其上为深灰 褐灰色铝土矿 G 层铝土矿 及 黄铁矿 上部为灰黑色泥岩 砂质泥岩 深灰色铝质泥岩 粉砂岩夹灰色中 细粒石英砂岩 灰岩及煤线 含灰岩 0 3 层 4 石炭系上统太原组 C3t 自 K1 砂岩底至 K7 砂岩底 施工钻孔多揭露至 13 号煤层底部 结合以 往资料 厚度 92 86 139 83m 平均 114 66m 与下伏本溪组整合接触 为 勘查区主要含煤地层之一 为三段 一段 下部由 K1 砂岩底至 13 号煤层顶板 厚度为 53 00 m 左右 底部 K1 砂岩为灰 灰白色细粒石英砂岩 含岩屑 白云母 含黄铁矿及泥质包体 21 泥质及少量钙质胶结 具交错层理和缓波状层理 厚度 1 90 14 15 m 平 均 5 50 m 其上为一套灰 灰黑色细粒砂岩 粉砂岩 砂质泥岩 泥岩组成 的碎屑岩段 偶夹不稳定的生物碎屑灰岩及薄层铝质泥岩 含煤 3 4 层 其中 13 号煤层为全区可采的主要煤层 煤层顶板多为泥岩 底板为泥岩及 炭质泥岩 13 号煤层厚度 2 54 14 69m 平均 12 27m 为全区稳定可采的 主采煤层 13 号煤层下平均 4 00m 处为不可采的 14 号煤层 14 号煤层 0 00 1 61m 平均 0 28m 为零星可采煤层 煤层顶板多为泥岩 底板为泥 岩 14 号煤下 3m 左右为 15 号煤层 煤层厚 0 0 48m 为不可采煤层层 二段 中部由 13 号煤层顶至 L4 灰岩顶 厚度平均为 54 00m 左右 岩 性由 3 5 层深灰色生物屑泥晶 微晶 石灰岩夹深灰 灰黑色泥岩 砂质 泥岩和少量薄层粉 细砂岩和煤层组成 本段所含煤层为零星可采的不稳定 煤层 9 10 11 12 号层 9 号煤层厚度 0 00 1 65m 平均 0 40m 为有零 星可采点的不可采煤层 10 号煤层厚度 0 00 4 00m 平均 0 50m 为有零 星可采点的不可采煤层 11 号煤层厚度 0 00 0 83m 平均 0 38m 为有零 星可采点的不可采煤层 12 号煤层厚 0 1 70m 平均 0 50m 有零星可采点 的不可采煤层层 三段 上部由 L4 灰岩顶界至 K7 砂岩底 厚度平均 6 00m 左右 为深灰 黑灰色泥岩 砂质泥岩 粉砂岩 夹薄层铝质粘土岩 偶夹薄煤线 5 二叠系下统山西组 P1s 与下伏石炭系上统太原组地层呈整合接触关系 区内无出露 在勘查区 东部地层被剥蚀 往西全层赋存 其底界以浅灰色中厚层中 粗粒石英砂岩 K7北岔沟砂岩 与太原组分界 是勘查区内另一主要含煤地层 自 K7砂岩 底至 K8砂岩底 山西组全层厚度 46 62 89 80m 平均厚度 63 58m 与下伏 太原组整合接触 下部 K7砂岩 岩性为深灰 砂质泥岩 粉砂岩或中细粒砂 22 岩 厚度 1 41 20 95m 平均 6 46m 本组含煤 4 9 层 其中 4 6 8 号煤 为结构简单较稳定的大部可采煤层 该组下部岩性为灰黑色泥岩 炭质泥岩 粉砂岩 砂质泥岩和煤层 泥 岩中可见菱铁矿结核 中上部为灰白 灰黄色中厚层状长石石英砂岩 岩屑 石英杂砂岩 石英砂岩 长石岩屑砂岩 灰黑色泥岩 砂质泥岩和煤层 砂 岩中发育有平行层理和斜层理 本组含有 2 3 4 5 6 7 8上 8 8下 号共 9 层煤 其中 4 8 号煤为结构简单较稳定的大部可采煤层 其余为不 稳定的不可采或局部可采煤层 6 二叠系下统下石盒子组 P1x 该组地层在勘查区东部被剥蚀 西部全层赋存 自 K8砂岩底至 K10砂岩 底 该组全层厚度 94 60 152 52m 平均厚度 110 34m 岩性为灰色 深灰 色石英砂岩 长石石英砂岩 粉砂岩 砂质泥岩及泥岩 下部偶夹 1 2 层 煤线 底部 K8砂岩为灰白 深灰色中厚层状中 粗粒长石石英砂岩 厚度 1 00 21 05 m 平均厚度 5 79 m 成分以石英为主 约 70 以上 其中复 晶石英为花岗岩石英 燧石及片岩型石英 长石占 14 25 钾长石及斜长 石 多粘土化及绢云母化 岩屑 5 14 主要为蚀边火山岩 片岩及粘土 岩 含云母 偶见绿泥石 重矿物锆石 电气石 向上为灰色 绿灰色中 细粒岩屑石英砂岩 长石石英砂岩与深灰 黑灰色泥岩 砂质泥岩互层 上 部为灰绿色细 粗粒长石石英杂砂岩夹灰 灰绿色砂质泥岩 泥岩 顶部为 一层灰白 浅灰色铝质泥岩 桃花泥岩 富含铁质粒及结核 露头上常呈 网格状褐红色褐铁矿细脉 可做为上 下石盒子组分界的辅助标志 7 二叠系上统上石盒子组 P2s 该组地层出露于井田东北部沟谷中 主要赋存于勘查区中西部 自 K10 砂岩底至 K12砂岩底 全层厚度 378 53 442 30m 平均厚度 410 69m 主要 23 由灰色 灰绿色 灰紫色 紫红色 紫色砂岩 砂质泥岩 泥岩组成 由上 而下紫色色调渐浓 下部主要为灰绿色 灰白色砂岩 粉砂岩与杂色 深灰色及紫红色泥岩 砂质泥岩互层 以砂岩为主 底为砂岩 K10厚 1 25 23 57 m 平均 10 06 m 为灰 灰白色厚层状中粗粒长石石英砂岩 石英占 70 其中复晶石英主 要为花岗岩型 片麻岩型 燧石及石英岩 长石可达 18 以斜长石为主 部分粘土化 绢云母化及碳酸盐化 岩屑可达 12 主要为蚀变火山岩 片 岩及花岗岩 含云母 其中矿物有锆石 磷灰石 角闪石等 杂基可达 20 主要是高岭石 水云母 底部含砾 孔隙式胶结 碎屑颗粒多呈点 线接触 中下部主要为紫红色砂质泥岩夹灰色 绿灰色砂岩及灰黑色泥岩 以紫 红色为主色调 砂质泥岩多呈团块状 水平层理发育 夹泥岩条带 层面上 有云母片 砂岩横向不稳定 石英成分占 60 80 长石占 12 30 岩屑 占 5 10 杂基 5 16 底界砂岩为黄绿色厚层状粗 中粒岩屑长石石英 砂岩 石英占 60 长石占 28 岩屑占 12 杂基约占 17 胶结物为方解 石 绿泥石及铁质 约占 6 局部含砾 上部以紫红 蓝灰色泥岩 砂质泥岩为主 夹灰色 灰绿色砂岩 有燧 石条带 底砂岩 K7厚度 2 39 1 52 m 平均 6 83m 为浅灰 灰绿色厚层状 含砾粗 中粒长石石英砂岩 石英成分占 70 80 长石占 12 18 岩屑 占 8 12 复晶石英以花岗岩型为主 长石以钾长石及斜长石为主 含黑云 母 杂基 10 18 以高岭石为主 少量为水云母 孔隙式胶结 砾石成 分为石英岩及燧石 中上部含结核状锰铁质砂岩 8 二叠系上统石千峰组 P2sh 该组地层在勘查区中部沟谷底部两侧有零星出露 东部被剥蚀 西部全 24 层赋存 该组厚度 148 68 229 40 m 平均 171 50m 岩性为上部紫红色 砖红色泥岩为主 夹薄层砂岩及钙质结核 下部为砂岩与泥岩互层 底部为 长石砂岩 常含极不稳定的燧石条带 底部以 K14砂岩为界与下伏地层整合 接触 9 三叠系下统刘家沟组 T1l 本组地层在勘查东部均被剥蚀 在西部赋存 在沟谷底部两侧有零星出 露 该区赋存厚度为 0 350 30m 岩性主要为紫红色 浅红色细砂岩 10 三叠系下统和尚沟组 T1h 本组地层在勘查东部均被剥蚀 在西部局部赋存 该区赋存厚度为 0 250m 岩性主要为紫红色 浅红色细砂岩夹泥岩 砂质泥岩 11 新近系上新统保德组 N2b 勘查区内广泛分布于冲沟两侧 厚度 0 123 50m 平均 52 00m 与下 伏地层呈角度不整合接触 底部为砂砾岩层 砾石成分以砂岩为主 其上为 棕紫色 棕红色及黄色粘土 砂质粘土 钙质粘土夹砂砾石层 含大量钙质 结核 12 第四系中更新统 Q2 主要分布于勘查区中部大的河谷两侧 形成 级阶地 主要由浅黄色砂 土 细砂土 亚砂土组成 底部多有砾石层 厚 0 78m 13 第四系上更新统 Q3 广泛分布于黄土梁 峁 垣顶部 厚度 0 35 00 m 与下伏中更新统呈 平行不整合接触 由浅灰黄 浅黄 棕黄色砂质粘土 粉砂土 亚砂土组成 颗粒均匀 结构疏松 具大孔隙 无层理 垂直节理发育 常形成黄土陡壁 14 第四系全新统 Q4 25 主要分布于河谷谷底 与下伏地层呈角度不整合接触 为近代河流冲积 层 由不同时代的砂 砾 泥质岩屑组成 一般厚度 0 20 m 左右 富水性 较强 二 构造二 构造 本井田地层走向北偏西 倾向西南 总体为一向西南倾斜的单斜构造 局部有极宽缓的波状起伏 倾角为 5 15 仅在第 10 勘探线的 ZK10 1 ZK10 2 之间小范围内倾角达 28 其它绝大部分区域倾角为 5 15 之间 经三维地震控制断层共 13 条 落差 3 15 米 未发现陷落柱 井田构造为简 单类型 三 岩浆岩三 岩浆岩 区内未发现岩浆岩 四 煤层四 煤层 一 含煤性 一 含煤性 煤层主要分布于石炭系上统太原组和二叠系下统山西组 山西组地层厚度 46 62 89 80m 平均 63 58m 含煤 9 层 自上而下编 号的有 2 3 4 5 6 7 8上 8 8下号煤层 煤层总厚 5 52m 含煤系数 8 7 4 6 8 号可采煤层平均总厚 4 27m 可采含煤系数为 6 7 太原组地层厚度 92 86 139 83m 平均为 114 66m 含煤 7 层 自上而 下编号煤层有 9 10 11 12 13 14 15 号煤层 煤层总厚 13 32m 含 煤系数为 11 6 其中可采煤层平均总厚 11 82m 可采含煤系数 10 3 二 可采煤层 二 可采煤层 勘探区共含 4 层可采煤层 自上而下依次为山西组的 4 6 8 号煤层和 太原组的 13 号煤层 其可采情况见表 3 2 现分述如下 各可采煤层情况一览表 表 3 2 26 含煤组 组厚度 m 含煤 系数 煤层 号 煤层厚度 m 层间距 m 可采 点 不可 采点 沉积 缺失点 剥蚀 点 结构稳定性 顶板岩性 底板岩性 可采 性 4 0 2 91 1 21 65 5410410简单 较稳定 泥岩 泥岩 大部 可采 15 32 3 18 7 6 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