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中复习提纲.doc_第1页
期中复习提纲.doc_第2页
期中复习提纲.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创新生物学案 主备人:刘会娜 审核:创新中学生物备课组 课型:新授课 第 课时 总第 课时 上课日期七上生物期中考试知识梳理1生物是有生命的。 植物 生物 动物 微生物:细菌、真菌、病毒2生物学:研究生物体的生命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第1节 生物生存的环境 环境:是指生物周围的空间以及其中可以直接或间接影响生物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因素。 自然环境:是指水、光、空气、温度、湿度、土壤、岩石等。珊瑚虫主要生活在热带海洋的浅海区,珊瑚虫的骨骼能在海洋中堆积成珊瑚。珊瑚不是生物第2节 环境影响生物的生存环境因素 非生物因素:生物生存环境中的非生物部分。主要有阳光、空气、水、土壤、温度 生物因素:是指影响一个生物生活的同种或其他种类的生物。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生存的影响阳光:没有阳光植物就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以它为事物的动物和人类就无法生存空气:动、植物、人类缺少空气就无法呼吸水:组成生物体的重要成分,缺少水,动、植物就会死亡温度:每一种生物只能在一定温度范围内生活,温度过高过低都会死亡。影响可以是有害的,也可以是有利的。对照课本P7图片1-2,说出影响生物生存的是何种非生物因素。1 生物因素对生物生存的影响竞争:同一草原上的兔子与牛羊。种间关系 捕食:狼捕食羊;羊吃草。 寄生:动物体内的吸血虫;菟丝子将细根伸入大豆的茎内吸收营养。种间互助:蚂蚁与蚜虫共生。 种内互助:蚂蚁一起搬食物 种内关系种内斗争:植物种植过密反而减产,他们争夺阳光、肥、水等。第3节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1动物对环境的影响:蚯蚓能松土,蜣螂是“自然清道夫”,蝗虫危害农作物,老鼠破坏森林、草原,还吃掉大量的粮食。(千里之堤毁于蚁穴、蚯蚓能疏松土壤) 2植物对环境的影响:提高空气的湿度,降低空气的温度,净化空气等。(大树底下好乘凉) 3微生物对环境的影响:分解有机物,净化环境。4空气湿度指空气的潮湿程度,测量仪器:干湿表。植物越多空气湿度越大。5生物与环境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第4节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普遍存在的,生物只有适应环境才能生存,不适应则被淘汰。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不仅表现在形态和结构方面,还表现在生理和行为等各个方面。(书P15) 保护色:变色龙、蜥蜴 形态、结构的适应 拟 态:竹节虫、枯叶蝶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警戒色:七星螵虫、毒蛇 生理、行为的适应:鸟类的迁徙、动物的冬眠。第5节 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1、显微镜的结构(书17)2显微镜的使用(书P19) 注意:1、显微镜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X物镜的放大倍数 取镜和安放: 右握左托略偏左 2、当室内光线较弱时,选择大光圈,凹面镜 对光:低倍镜、大光圈、反光镜 3、显微镜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越暗,细胞数目越少 观察:放、降、升、调 4、判断污点存在的位置:目镜、物镜、载玻片 收镜:一竖、一降、两旁、两后。 5、移到视野中央:在哪个方向往哪移 用显微镜观察:下降物镜时必须从侧面观察,原因是防止物镜下降过度,造成玻片破碎或损伤镜头。 3科学探究的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实验、得出结论(这5个步骤并非是固定不变的)第1节 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在一定的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一 生态系统的组成 绿色植物生产者:提供氧气和有机物,是生态系统中不可缺少的成分。 生物成分 动物消费者: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 微生物分解者:把动植物的遗体和排泄物分解为无机物,供绿色植物再利用。 非生物成分:阳光、空气、水、土壤生产者、分解者是生态系统中不可缺少的成分。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是相互依存的。二 生态系统的类型陆地生态系统:森林、草原、生态、沙漠生态系统等 淡水生态系统水生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越大越稳定,自我调节能力越强。 海洋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沼泽、农田、池塘地球上生态系统的类型多种多样,这些生态系统不是孤立的,而是有着切的联系。第2节 生物生存的家园生物圈 生物圈是指地球上生物及其能够生存的环境的总称。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和它们所生存的环境共同构成的生态系统,也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第1节 饮食和营养 一、人体六大营养物质 有机物 糖类:(馒头、米饭、面包等)主要功能是为人体的生命活动供给能量,人体所需能量的70%以上是由糖类氧化分解提供的。 营养物质 脂肪:(肥肉、食用油等)是重要的储能物质。 蛋白质:(鸡蛋、牛奶、豆浆、虾等)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无机物 维生素:(水果、蔬菜等)是人体的生长发育、生命活动必不可少的微量物质。 无机盐(矿物质):(钙、磷等)儿童时期缺乏钙盐,易患佝偻病。 水:在人体内含量最多,约占体重的60%70%,水能溶解和运输物质,能调节体温,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都离不开水。人体第七类营养素纤维素三大供能物物质(也是需消化人体才能吸收的物质)糖类、脂肪、蛋白质P47“提示”: 如何鉴定糖类、脂肪、蛋白质? P66:表格:各种维生素不足时的症状在食物的营养物质中,主要的供能物质是糖、脂肪、蛋白质。第4节 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吸收蛋白质、脂肪、糖类不能被人体直接吸收,需要经过消化才能被人体吸收利用。水、无机盐、维生素不需要经过消化,可以直接被人体吸收。淀粉 口腔 麦牙糖 小肠 葡萄糖小 肠胃蛋白质 多 肽 氨基酸脂肪 小 肠 甘油和脂肪酸 口腔: 咽:是食物与气体共同的通道 食管: 消化道 胃:有暂时贮存食物的作用,蛋白质被初步分解; 小肠:是食物消化吸收的主要部位消化系统 大肠:吸收少量水分、无机盐和部分维生素 肛门: 唾液腺:分泌唾液,唾液中的消化酶使淀粉发生初步的分解。 胃腺:分泌的消化酶(胃蛋白酶)能够对蛋白质进行初步消化。消化腺 肝脏:是人体内最大的消化腺,分泌的胆汁中不含消化酶,但胆汁能参与脂肪的消化。 胰腺:分泌多种消化酶,进入小肠,参与蛋白质、脂肪、淀粉等各类物质的进一步消化。 肠腺:注:消化腺能分泌消化液,各种消化液都含消化酶(除胆汁),对食物的消化具有重要意义。消化过程及产物:P63看图3-7: 1、淀粉、蛋白质、脂肪在什么部位开始被消化? 淀粉在在口腔被初步消化;蛋白质在胃开始被消化;脂肪至小肠被消化。 2、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分别排到了消化道的什么部位? 唾液排到口腔;胃液排到胃内;胰液、肠液、胆汁(不含消化酶)排到小肠。吸收:营养成分通过消化道壁进入血液的过程 口腔、食管: 基本没有吸收作用 胃: 吸收少量的水、无机盐、酒精 大肠: 吸收少量的水、无机盐、部分维生素 小肠: 吸收大部分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