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园林分析--随园PPT课件_第1页
古典园林分析--随园PPT课件_第2页
古典园林分析--随园PPT课件_第3页
古典园林分析--随园PPT课件_第4页
古典园林分析--随园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典园林设计,重庆大学12级景观,1,.,Part1设计构思与选址,2,.,放鹤去寻三岛客,任人来看四时花,袁枚与随园,3,.,袁枚(17161797年),号随园老人,浙江钱塘(今浙江杭州市)人。他才华出众,诗文冠江南,与纪晓岚有“南袁北纪”之称。有小仓山房集、随园诗话及随园食单,子不语等著作传世。袁枚为人正直善良、为官勤于治政,但封建官场约束羁绊多、恶习根深蒂固,故对于像他这样的知识分子官员来说,内心世界的矛盾、烦恼和苦楚,在官场上究竟又能向谁倾诉?乾隆十三年(1748年)冬天,无意仕途的他辞官归里,终于离开了充满是非和倾轧的当时官场。之前因其曾在古都金陵做过官,十分喜爱当地山川秀色和人文氛围,故在相中了该城内小仓山(今五台山)麓江宁织造隋赫德的园墅“隋园”后,遂以“三百金”购为己有。他吩咐工匠依随地势高低和溪流走向,建江楼、溪亭、涧桥、假山。因随山水之势置景布局,所以仍袭随园旧称,“同其音,易其义”。袁枚自号随园老人,优游其中近50年,过上了清狂自在的享乐生活。随园之于袁枚,并不是一般意义上作为别业、仅供观赏游戏的私家园林。自袁枚从随园旧主那里买下这座当时已成废园的园林起,这里便与袁枚结下不解之缘。无论是他从1749年开始到1768年近二十年间对随园所进行的事必躬亲、“一造三改”的造园活动,还是于1755年始移家进驻随园,乃至后来主盟诗坛在随园雅集授徒等,都能说明随园是袁枚理想的居所。他不但生活于此,而且大量的诗歌作品也创作于此。袁枚的随园不仅是物质的,更是精神的产物。随园之于袁枚,更像是其诗情的栖所,精神的家园。,园主简介,不做高官,非无福命只缘懒难成仙佛,爱读诗书又恋花,4,.,康熙时,织造隋公当山之北巅构堂皇,缭垣牖,树之荻千章、桂千畦,都人游者翕然盛一时,号曰隋园,因其姓也。后三十年,余宰江宁,园倾且颓弛,其室为洒肆舆台嚾呶,禽鸟厌之,不肯妪伏,百卉芜谢,春风不能花。余恻测然而悲,问其值,曰三百金。购以月俸。茨墙剪阖,易檐改涂。随其高为置江楼,随其下为置溪亭,随其夹涧为之桥,随其湍流为之舟。随其地之隆中而欹侧也,为缀峰岫;随其蓊郁而旷也,为设宦窔。或扶而起之,或挤而止之,皆随其丰杀繁瘠,就势取景,而莫之夭阏者,故仍名曰随园,同其音,易其义。袁枚随园记,随园图袁起,造园过程,造屋不嫌小,开池不嫌多。屋小不遮山,池多不妨荷。游鱼长一尺,白日跳清波。知我爱荷花,未敢张网罗。袁枚杂性诗,5,.,随园情节从随园二十四咏窥探随园美景,只消随意翻阅小仓山房诗集,言及“随园”的诗句比比皆是,有的反映袁枚辞官归隐之后造园、读书,悠闲自得的生活状态;有的揭示其在随园中与自然为友的闲适心态;还有的表现其与友人的诗酒唱和。随园二十四咏存于小仓山房诗集卷十五中,作于乾隆二十四年(1759)。此时的袁枚业已经过“无奈出山”又“脱离官场”的仕宦插曲,此时的随园也经过了乾隆二十四年(1749)买园之“初造”、乾隆十八年(1753)的一改与乾隆二十二年(1757)的再改,可以说,在随园二十四咏作成之前,客观上随园的景观已经定型,主观上袁枚也已作出决定与仕途诀别,毫无羁绊地归隐随园。因此这组诗出现在此时,就不仅仅只是巧合,或许还可理解为是袁枚“随园情结”的一次爆发,是其诗“尊情、崇真、尚个性”的一次实践。具体来看随园二十四咏。这是一组以五言六句为形式,分景分题标目的组诗,袁枚用小诗的方式移步换形的为我们介绍了他亲自建造的小仓山随园二十四处景观。只消卒读,便如同跟随着子才在他全力营造的“桃花源”之中游历了一番,窥见了那“乱笑含春风”的梅花和玉兰,闻到了那溪边幽兰的香气,然后便会隔着时空对这位深情尚趣的性灵诗翁莞尔一笑。,6,.,随园情节从随园二十四咏窥探随园美景,读随园二十四咏,便可从诗中感受到充沛且真实的情感。虽为写景,但处处都在传达着感情,处处都有“我在。正如王国维所说:“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这便是袁枚所说的“性情以外本无诗”。中国造园艺术,融入江南文人的气息,才使江南古典园林便从中国园林中顺理成章地升华出来,呈现出优雅秀美的姿色。以树木为朋,以禽鸟为友;以花草为红颜知己的浓郁真实的情感,恰好映证了他的诗歌理论,“诗难其真也,有性情而后真”,也体现了他的造园思想,一、情感之真,袁枚辞官退隐、卜居随园将近50载,修身养性,怡然自乐,该园遂成了他心中的诗意栖息地。“无求便是安心法;不饱真为却病方”(袁枚自题个人书斋对联)。袁枚把他的性情,都寄予在随园内金石藏、环香处、小眠斋、峻山红雪、香雪海、群玉山头、绿晓阁、柳谷、牡丹岩、菡萏池、双湖、渡雀桥、澄碧泉等二十四处迷人景致当中。,种柏成一林,屈折为庭宇。奚须文杏粱,已遮碧瓦雨。翠禽居之安,日坐庭中语。二十四咏之柏亭,狮子林卧云室,坐立在山林之上,周围树林围绕,与柏亭有异曲同工之妙,7,.,二、“著我”之性,随园情节从随园二十四咏窥探随园美景,再读随园二十四咏,我们看到的是袁枚的随园,不同于王维木末芙蓉、夜静山空的辋川,不同于林逋暗香疏影、梅妻鹤子的孤山,而是一个鲜活且独特的随园。袁枚诗中“著我”的表现,首先是写景善用白描手法,诗虽平易却情感充沛。例如南台句句白描勾勒,字字浅显易懂,展示给我们的,是一个融画意诗情于一体的浑融世界。但又由于他手法的白描不饰雕琢,意象的平易,以及情感的清新奇趣,所以他的南台给我们的感觉既不遥远,也不肃穆,更像老友家中的景致,随时造访,都会感到清新磊落,一派生机。例如回波闸,口语化的语言,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逻辑,使诗意人尽皆知。前四句在二难推理中矛盾徘徊,后两句仿佛是诗人把池中之水当做朋友,与其进行商议,共同折中来解决问题。读罢我们会欣然一笑,领悟袁枚之匠心。,筑台望云雾,雕栏尽南向。天空星可摘,木落山献状。露叶如水明,前峰新月上。二十四咏之南台,不放流水流,清池嫌太满。常放流水流,新荷尚嫌短。建闸唱回波,劝水行缓缓。二十四咏之回波闸,沧浪亭看山楼,网师园引静桥,8,.,例如竹请客山上的修竹,是再自然不过的植物,本没有什么稀奇。但这植于廊前,亭亭玉立,随风枝叶婆娑的竹子,在袁枚眼中,却宛如一个个伫立阶前等待客人到来的侍女。特别是最后一句“立断风鬟影”,风吹叶动,叶动影摇,于动态中赋予了竹子生命,使一竿竿修竹皆“著我之色彩”。,随园情节从随园二十四咏窥探随园美景,卢仝所思客,乃命竹竿请。何繇知非仆,长教此君等。美人来不来?立断风鬟影。二十四咏之竹请客,再如泛杭,最后两句颇能把握瞬间的灵感。试想撑篙划棹只是一瞬间的动作,但袁枚却在这刹那之间发现了离舟不远处的一对鸳鸯。为了不打扰鸳鸯的生活,还是“暂停征棹”罢,我们就在扁舟中,藕花里,静看这鸳鸯戏水。这灵机一动,仿佛来自天外,一派天真自然却不可强求雕琢。,不负一池水,招招学周子。君觉歌口香,知在藕花里。画桡莫荡公,水动鸳鸯起。二十四咏之泛杭,沧浪亭翠玲珑,拙政园卅六鸳鸯馆,若说王维的辋川吟咏的是静穆的生命,林逋的孤山歌唱的是飘然的隐逸,那么袁枚的随园则拥抱的是诗意的生活。这与袁枚对随园一往而深的情结有关,更与“著我”的创作追求密不可分。,9,.,随园情节从随园二十四咏窥探随园美景,三、风格尚趣,袁枚曾说:“音律风趣,能动人心目者,即为佳诗。”可见“趣”是性灵诗独特的诗美追求,也是江南园林永恒不变的造园主题。三读随园二十四咏,不难发现其中灵巧尚趣的作品比比皆是。袁枚认为“有格无趣,是土牛也”,也说过“味欲其鲜,趣欲其真”,可见“尚趣”这一追求也是作者对随园的喜爱之情、以及作者诙谐性情的体现。例如书仓,表现了俗语雅趣,日常俗语入诗,简单易懂,言谈间却是文人的诗书风雅。不但为我们展示了随园中汗牛充栋的书仓,而且让我们看到了袁枚在随园中与自然为邻与书籍为友的恬淡雅趣。例如盘之中,表现了狡黠谐趣,读罢我们会狡黠一笑,这谐趣仿佛是来自于袁枚本人的幽默性情:费尽心思地造景,为的只是悦己娱人,和诸君开个玩笑,让他的随园生活多一点诙谐之趣,让诗歌之中多渗入些幽默灵动的巧思。,聚书如聚谷,仓储恐不足。为藏万古人,多造三间屋。书问藏书者,几时君尽读?二十四咏之书仓,盘意取屈曲,旋转无定区。我意亦仿此,乃筑蜗牛庐。纡行勿直行,公等来徐徐。二十四咏之盘之中,网师园看松读画轩,留园活泼泼地,10,.,例如群玉山头,表现了自然风趣,写山头的花团锦簇,却不直笔而出,而是运用拟人与夸张的手法。”袁枚将生命移入花卉,于是那簇拥的梅花玉兰,在山风的鼓噪下微微颤动,便如同一位位身材颀长、衣裳素雅的女子在春风中隔着山头与袁枚相顾笑语。由于诗人真挚饱满的性情的植入,便使得再平常不过的自然界“著我之色彩”,变得风趣盎然。,随园情节从随园二十四咏窥探随园美景,梅花杂玉兰,排列西南峰。素女三千人,乱笑含春风。我记相别时,瑶台雪万重。二十四咏之群玉山头,例如绿绕阁,表现了浑融天趣。这描写绿绕阁之景致的构思,全然来自天外。虽为题写绿绕阁,但却并不是平铺直叙,而是抓住空间灵感,透过“虚窗”这一物象看到了“翠微西山低,白塔东城小”的画面,故而我们也能从中体味到绿绕阁位置之高,视野之宏阔。,朝阳耀高阁,万绿一齐晓。虚窗聚景多,宿云出帘早。翠微西山低,白塔东城小。二十四咏之绿绕阁,这物我的浑融天趣,是自然而然,把物与我、主与客等同起来的浑融之境。诗中所表现出的天然之趣,不是刻意为之的巧思,而是与突如其来的灵感和与生俱来的诗才刹那间的融合,也是园林小品的精神内核。,拙政园雪香云蔚亭,拙政园梧竹幽居,11,.,随园在道光初年开始颓败,这时距袁枚去世不到30年。到了太平天国进驻南京时,随园遭到了较大破坏,园林景观被开垦成粮田。咸丰三年随园毁于太平军的战火。今天随园、百步坡的地名还存在,但是物是人非。据说在太平天国时期,随园就被辟为稻田。黄强表示,上世纪50年代,袁枚墓还被列为江苏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墓前有石牌坊,上刻“清故袁随园先生墓道”,并树立“皇清诰授奉政大夫显考袁简斋之墓”石碑一块,碑文为古文字学家姚鼐所撰。“文革”中全部被毁,仅残留墓址。1974年3月,建设五台山体育馆,对袁枚墓址进行了全面清理。袁枚留在南京的物质遗存也消失了。袁枚晚年定居南京,修筑随园,为南京打出了一块享誉中国的文化品牌,包括随园诗话、随园食单等文化著作在内,这是一笔宝贵的文化财富。他建议能够恢复随园的文化历史遗存。,随园败落,虽然随园建筑早已荡然无存,随园老人的墓地也被扫荡一空,历史概念的随园已经不存在了,但是随园的原址依然可以找到,我希望通过描写随园的诗歌及画作,使那个使袁枚魂牵梦萦的园子的影像重新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让人们记住这里曾居住过一个文化老人,这块热土诞生过随园诗话、随园食单这样的文化佳篇。,随园遗址现状,12,.,PartII案例分析,13,.,寄畅山水荫寄畅园,14,.,寄畅园又名“秦园”,园址在元朝时曾为二间僧舍,名“南隐”、“沤寓”。,历史革沿,秦金逝世后,园为其族侄秦瀚及其子江西布政使秦梁继承。秦瀚“葺园池于惠山之麓”,园名亦称“凤谷山庄”。,北宋著名词人秦观的后裔、弘治六年进士,曾任南京兵部尚书的秦金,购惠山寺僧舍“沤寓房”,并在原僧舍的基址上进行扩建,垒山凿池,移种花木,营建别墅,辟为园,名“凤谷行窝”。园成之时,秦金作诗道:“名山投老住,卜筑有行窝。曲涧盘幽石,长松育碧萝。峰高看鸟渡,径僻少人过。清梦泉声里,何缘听玉珂。”,明正德年间(公元15061521年),元朝时期,嘉靖三十九年(公元1560年),秦梁卒后,园改属其侄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湖广巡抚秦耀所有。秦耀系东林党人,秦耀因其师张居正被追论而解职归乡,回无锡后,因朝政失意,罢官回乡,心情郁闷,所以就寄抑郁之情于山水之间,借王羲之“寄畅山水荫”诗意,改园名为“寄畅园”。万历时构列二十景,秦耀逐景赋诗。,万历十九年(公元1591年),寄畅园坐落在无锡市西郊东侧的惠山东麓,惠山横街的锡惠公园内,毗邻惠山寺。,15,.,寄畅园属山麓别墅类型的园林。现在寄畅园的面积为14.85亩,南北长,东西狭。园景布局以山池为中心,巧于因借,混合自然。假山依惠山东麓山势作余脉状。又构曲涧,引“二泉”伏流注其中,潺潺有声,世称“八音涧”,前临曲池“锦汇漪”。而郁盘亭廊、知鱼槛、七星桥、涵碧亭及清御廊等则绕水而构,与假山相映成趣。园内的大树参天,竹影婆娑,苍凉廓落,古朴清幽。以巧妙的借景,高超的叠石,精美的理水,精炼的建筑,在江南园林中别具一格。总体上说,寄畅园的成功之处在于它“自然的山,精美的水,凝练的园,古拙的树,巧妙的景”。,园林简介,寄畅园西靠惠山,东南是锡山,园的总体布局抓住这个优越的自然条件,以水面为中心,西、北为假山接惠山余脉。东部以水池、水廊为主,池中有方亭,相互对映。园的面积虽不大,但近以惠山为背景,远以东南方锡山龙光塔为借景,空间感、秩序感极为强烈。园内池水、假山是引惠山的泉水和开采山中的黄石做成,所以,寄畅园在借景、选址上都相当成功,处理简洁而效果丰富,水平甚高。,寄畅园平面图,16,.,在路线的组织上,寄畅园运用了江南园林常用的疏密相间手法。从现在西南角的园门入园后,是两个相套的小庭院,走出厅堂,则视线豁然开朗,一片山林景色。在到达开阔的水面前,又必须经过山间曲折的小路。这种分割空间和景色的处理手法,造成了对比效果,使人感到园内的景色生动和多彩。,线路与水系分析,二泉之水,双龙泉,金连池,八音涧,日月池,方池,17,.,园门,18,.,秉礼堂是寄畅园中的园中园,这组庭园面积不足1亩,却有整洁精雅的厅堂、碑廊;又有自然得体的水池、花木和太湖石峰,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是一幅美丽的图画,使你尽情享受中国造园艺术的异趣神韵。,秉礼堂,19,.,从惠山寺日月池畔入园的第一个建筑。门前有全国文物保护单位石碑,入室为古朴门厅三间,正中悬“凤谷行窝”一额,系朱屺瞻所书,两侧抱柱一联,系取翁同和旧名,高石家书。联云:杂树垂荫,云淡烟轻;风泽清畅,气爽节和。,凤谷行窝,20,.,含贞斋的对面是九狮台。九狮台又名九狮图石,是用湖石叠成的大型假山,高数丈,突兀峻峭,置有若干狮形湖石,而整座假山又构成一只巨大的雄狮,俯伏于青翠欲滴的绿树丛中,细细揣摩可看出大小不一、姿态各异的狮子来,静中寓动,妙趣横生,,九狮台,21,.,假山脚下还有意设置洞沟谷道,弯曲而上,使人误以为拾谷道而上可直上惠山,涧水也好象从惠山顺流而下,假山脚下的水边,还置有零星矶石高低曲折,伸向水中,使假山和水池自然吻合,水石相错,意景清逸。如有白鹤降临,可成群栖息,漫步滩头,因此取名“鹤步滩”。,鹤步滩,22,.,八音涧原为悬淙涧,又名三叠泉,全用黄石堆砌而成,西高东低,总长36米,涧中石路迂回,上有茂林,下流清泉,涓涓流水则巧引二泉水伏流入园,经曲潭轻泻,顿生“金石丝竹匏土革木”八音。,八音涧,23,.,嘉树堂是寄畅园最北面的一座建筑,游客站在堂前,南面秀丽的锡山,山顶的龙光塔和园中的知鱼槛、郁金亭等融合在一起,形成了“山地塔影”的奇妙景象。,嘉树堂,24,.,园内的大树参天,竹影婆娑,苍凉廓落,古朴清幽。以巧妙的借景,高超的叠石,精美的理水,洗练的建筑,在江南园林中别具一格。,涵碧亭,25,.,七星桥横跨在锦汇漪上,由七块黄石板直铺而成,平卧波面,几与水平,乾隆曾吟有“一桥飞架琉璃上”之句,过桥就是嘉树堂,古屋三间,堂旁有廊桥,通涵碧亭,亭四方架水上。,七星桥,26,.,锦汇漪以曲注于八音涧的二泉支脉,作它的“源头活水”,有“脉源贯通,全园生动”之效。它又像大镜子,将那山影、树影、花影、竹影、云影、鸟影以及亭廊例影、人桥相映等种种美感,如锦绣文章一般汇聚在曲折多姿的水面之中。,锦汇漪,27,.,知鱼槛为方形亭式水榭,歇山顶,三面临水。由于其临水处的坐身栏板上置吴王靠,游人可以舒服地坐倚于此,欣赏锦汇漪中那快乐的游鱼。,知鱼槛,28,.,郁盘在锦汇漪东南角,小亭六角,中悬“郁盘”匾,它是从唐朝王维辋川园图中“岩岫盘郁,云水飞动”之句得名,亭中有古朴的青石园台一座,配以四个石鼓墩,据考为明代秦家遗物。,郁盘,29,.,在锦汇漪南端,前后临水,故秦家常称它为河亭。始建于明万历间,面积42平方米,为小三间敞口建筑。南侧临水处设吴王靠(又称美人靠),可坐观月亮从锡山龙光塔旁缓缓升起,有“近水楼台先得月”意趣;北侧接出青石平台,紧贴锦汇漪,三面设青石坐栏。,先月榭,30,.,位于寄畅园东南角。邻梵阁往东,有一小亭,旁有百年巨樟,绿荫垂地,亭中一碑,镌刻有乾隆御笔题诗和作画“介如峰图”。亭前一池,呈长方形,水平如镜。池东立一湖石,倚墙而立,颇如婷婷美人,对镜理妆,妩媚有姿,故湖石名“美人石”,池名“镜池”。,美人石,31,.,卧云堂系寄畅园的主体建筑,始建于明万历二十至二十七年(15921599年),坐西朝东,前后两进,中隔天井。在清代早中期,其前进曾向东作扩建,并以康熙御书“山色溪光”命名此堂,故又称御书碑厅。,卧云堂,32,.,位于惠山寺侧,寄畅园20景之一。1980年重建。“邻梵阁”横匾为南京尉天池所书,登临此阁,下有池水一泓,即惠山寺阿耨水,惠山寺的全景也被凭借入园。,邻梵楼,33,.,一是选石。石质要统一,黄石、湖石,不能混用。二是造型。所谓假山,其实不假,其气质甚至胜出真山。三是险峻。假山仿真山,仿得是气质,不是做真山的模型。四是立体。绘画中有“十分石分三面”之说。因为画是平面的两度空间,山石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