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曲四首PPT课件_第1页
古代诗、曲四首PPT课件_第2页
古代诗、曲四首PPT课件_第3页
古代诗、曲四首PPT课件_第4页
古代诗、曲四首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欢迎观看,.,2,古代诗、曲四首,.,3,字词清单,鹂-,黄鹂,妆-,淡妆梳妆红妆,淮-,淮山淮南淮河,淀-,青如淀沉淀淀粉,疾-,疾如箭疾驰疾病,.,4,多音字辨析,抹,m,m,m,抹布,抹子,抹墙,数,sh,数一数,sh,数字,shu,数见不鲜,.,5,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添-,加,疾-,快,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晴-,阴,添-,减,淡-,浓,疾-,慢,.,6,三衢道中,(宋)曾几,.,7,作者介绍,曾几,南宋诗人。字吉甫,自号茶山居士。曾几学识渊博,勤于政事。他的学生陆游替他作墓志铭,称他“治经学道之余,发于文章,雅正纯粹,而诗尤工。”后人将其列入江西诗派。其诗多属抒情遣兴、唱酬题赠之作,闲雅清淡。五、七言律诗讲究对仗自然,气韵疏畅。古体如赠空上人,近体诗如南山除夜等,均见功力。所著易释象及文集已佚。四库全书有茶山集8卷,辑自永乐大典。,.,8,古诗欣赏,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三衢道中,(宋)曾几,.,9,注释,梅子黄时:指五月,梅子成熟的季节。,小溪泛尽:乘小船走到小溪的尽头。小溪,小河沟。泛,乘船。尽,尽头。,却山行:再走山间小路。却,再的意思。,绿阴:苍绿的树阴。阴,树阴。,不减:并没有少多少,差不多。,黄鹂:黄莺。,三衢道中:在去三衢州的道路上。三衢即衢州,今浙江省衢江区,因境内有三衢山而得名。,.,10,译文,梅子黄时日日晴,,梅子黄透了的时候,天天都是晴和的好天气,,小溪泛尽却山行。,乘小舟沿着小溪而行,走到了小溪的尽头,再改走山路继续前行。,绿阴不减来时路,,山路上绿树成荫,并不比来时看见得少。,添得黄鹂四五声。,深林丛中传来几声黄鹂的欢鸣声,比来时更增增添了些情趣。,.,11,怎样理解本诗最后一句中的“添得”二字?,句中的“添得”二字,是照应上句中的“不减”两字。归途中如果真是景色依旧,那是激不起游兴的。但是“来时”没有听到的黄鹂鸣声,归途中却听到了,这个情趣是新领略到的,所以要用“添得”二字。一方面暗示了“来时”和回去时的不同变化;另一方面也暗示了作者踏上归途时的喜悦心情。,.,12,领悟诗歌,三衢道中描写了初夏时节,诗人在三衢道中旅行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喜悦明快的感情。首句写出行时间,“梅子黄时”指五月。梅子快要成熟的季节,往往多雨,但现在却“日日晴”,写天晴,也是写诗人的愉快心情。天晴人心也晴,那么明睸,那么开朗!次句写出行路线。诗人乘船去游山去了,“泛尽”了舟,到了小溪的尽头,又换走山路三衢山中之小道,其乐无穷,其雅无穷,其趣无穷。第三句写“绿阴”,游山归来的路途,绿阴那美好的景象仍然不减登山时的浓郁。第四句写黄莺声,路边绿林中又增添了几声悦耳的黄莺的鸣叫声,为三衢山道中增添了无穷的生机和意趣。全诗明快自然,极富有生活韵味。,.,13,春日,(宋)朱熹,.,14,作者简介,朱熹(1130-1200),南宋哲学家、教育家。酷爱读书、学识渊博。他是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也写过一些好诗,善于寓哲理于形象,以春日、观书有感等较著名。,.,15,古诗欣赏,春日,(宋)朱熹,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16,注释,胜日:原指节日或亲朋好友相会的日子,这里是指天气晴朗的好日子。,寻芳:游春,踏青赏花.,泗水:河名,在山东省。,等闲:平常、轻易,不用费心。,东风面:“东风”指春风,“东风面”指春天的面貌、景色。,.,17,译文,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在晴朗的日子里,诗人到泗水河边观赏风景,看到无限的风光景物焕然一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随便什么地方都可以看到春风的面貌,那万紫千红的景象都是春天的景致。,.,18,春日第一、二句诗写出了什么?,这两句是对春天的感性认识。“无边光景一时新”,写观赏春景时获得的初步印象。“一时新”,既写出了春回大地,自然景物焕然一新的景象,也写出了作者郊游时耳目一新的欣喜感觉。,.,19,领悟诗歌,春日通过描写泗水河边的春天美丽的景象,赞美了春天无限的生命力,抒发了作者热爱春天的思想感情。本诗的写作特点:本文采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来描绘春天的景色。“无边光景一时新”是虚写。“万紫千红总是春”是实写。虚实结合,寓哲理于感性形象之中,不仅把春天描绘得生机勃勃,而且蕴含了深刻的道理,给人以理性的思考。,.,20,饮湖上初晴后雨,(宋)苏轼,.,21,作者简介,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杰出文学家,书画家,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他博学多才,是著名的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著名书法家,名画家。,.,22,古诗欣赏,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宋)苏轼,.,23,注释,饮湖上:在西湖的船上饮酒。,潋滟:形容水波荡漾。,空濛:形容景物迷茫。,亦:也,也是。,西子:西施,春秋末期越过的美女。,.,24,译文,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在灿烂的阳关照耀下,西湖水微波粼粼,波光艳丽,看起来很美;雨天时,在雨幕的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朦朦胧胧,若有若无,显得非常奇妙。,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若把西湖比作美女西施,淡妆浓抹都是那么的美丽多娇。,.,25,怎样理解本诗的第一、二句?,诗人在西湖饮酒游赏,开始时阳光明丽,后来下起了雨。两种不同的景致,他都很欣赏。这两句反映出诗人开阔的胸襟与达观自适的性情。,.,26,领悟诗歌,饮湖上初晴后雨描绘的是西湖在不同气候下呈现的不同风姿,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27,塞鸿秋浔阳即景,(元)周德清,.,28,作者简介,周德清(12771365),字日湛,号挺斋,高安暇堂(今属江西)人,北宋词人周邦彦的后代。工乐府,善音律。终身不仕。所著中原音韵一书,对语音学和曲律的研究贡献甚著。散曲现存小令一首、套数三套。,.,29,了解知识,本诗中“塞鸿秋”为曲牌名。曲牌名就是曲,俗称“牌子”。和词牌一样,是曲的音乐谱式。(就像一首很长的歌里的部分小节的名字)注:古代的曲很长,所写的曲牌都是一个很长的一首曲的部分小节的名字。如西江月。,.,30,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塞鸿一字来如线。,塞鸿秋浔阳即景,(元)周德清,.,31,注释,塞鸿秋:曲牌名。塞鸿,塞外飞来的大雁。,浔阳:江西省九江的别称。,练:白绢。,淮山:在安徽省境内。,淀:蓝色的染料。淀同“靛”。,初学扇:意思是新月的形状似打开的扇子。,.,32,译文,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长江流经万里,像一匹白色的绸缎伸向远方。远处青翠的群山连绵起伏,青如蓝靛。,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在如练的江上,片片帆船急速地行驶着,迅捷似箭。青山上飞瀑直下,快如闪电。,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秋天夜晚的云彩都凝结成露水,一弯新月宛如刚刚展开的扇子。,塞鸿一字来如线。,从塞外归来的鸿雁在高高的天上一字排开,如一条嵌在晴空中的线条。,.,33,塞鸿秋浔阳即景这首曲子中描写了哪些景物?,描写了江水、青山、江帆、山泉、晚云、归鸿。,.,34,怎样理解“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这两句?,这两句,词人转换了视觉角度,由前面写地上的景物转换为天上的景物,抓住事物特征描绘了“晚云”“新月”的情态变化和背景的明暗变化。从“变露”与“学扇”这两个词语中,不仅能体会到景物变化的动态美,还能清晰地感受到时间的流动感。,.,35,领悟曲子,塞鸿秋浔阳即景为写景之作,写作者初秋傍晚登浔阳城楼所见。作者选择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