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阿尼玛卿转山地图非负重徒步,五晚露营一晚投宿,行程约七天(约80公里),其中风雪天约三天,温差约25摄氏度,平均海拔4300米,最高垭口海拔5100米。 在天气好,身体素质好,后勤保障好的情况下,四天能完成,极端情况下三天可完成(个人认为) 行走前缺乏路线图,借助GOOGLE EARTH规划,向导实际行走路线与规划路线基本重合。除出发头两天的天气、路况、地形条件不好外,其余路段的徒步通行情况良好。气候干冷,紫外线照射强烈,除藏狗外基本没受到野生动物的骚扰。 向导费元天,导游家(出发地)经纬坐标 lat,lng 99.664102 阿尼玛卿转山记1 D1大武进山5月1日,晴 广州出发,是4月28日,背着30斤的包,举步维艰,下午6点的火车,5点近半在雨中赶向地铁站,大包加雨伞,形象相当滑稽。 快到地铁站时我突然感到了异样,腰间好空,我忘记带腰包了,里面装着两部相机,还有DaLai喇嘛的照片。不知是否那东西没选对。为这事我直到上火车很久还闷闷不乐。 4月30日8:30到达兰州,火车误点,跑上1站台正好看到开往西宁的班车加速开走。懒JJ的朋友张原到车站接应我们,相当义气,借了她的相机,谢天谢地,还请我们吃了拉面,送我们上汽车才离开,真是好人,佛保佑她。 4月30日下午4点30开放大武的班车,在西宁与巫振宇和秋妹(我老是不小心要念成娇妹,好像妹妹就应该娇气点似的)会合。车站遇到重庆来的5人,搭比我们晚1小时的班车,也要转阿尼玛卿,说是三天转下来,背包走,跟广州出发的绿野队一样的野心。 虽然我不相信以我的体力3天能转成山,可当时的言论就是这样,所有人都认为转山路80公里左右,3天绝对能走下来。 5月1日清晨,到达大武。 包车进山似乎不便宜。MACC找了辆200元愿意进东倾沟的吉普,采购一些食物后,我们立刻出发。 重庆又来了30多人,整个车站都是红红蓝蓝的冲锋衣,所有人都要去雪山乡,不知后事如何,反正我们车是上路了。 经过一处阿尼玛卿的祭台,能看到雪山,经幡绑得比房子还大,陆续有藏民来煨米、桑,敬山神酒,抛纸,一边诵经,绑经幡。两个骑大马力摩托出现的藏族小伙极帅,一时大家都只顾得上呆看他们。 到东倾沟已中午,途中一个三叉口,前进方向往右进去是雪山乡,往左东倾沟。说绿野领队透露他们要从东倾沟租马进山。在东倾沟找到一个大叔谈好,一人两牦牛一天400元,但他要第二天中午才可能把牛赶到转山出发点,在这点上没有谈拢。 结果是加400元包车当天到转山出发点。车况不好,路况更差,相当磕,途中车死火数次,司机不得不频频下车加水,为发动机散热。 下午5点,车过碎石滩,再狠命过一条相当急速的河,终于来到一户人家面前。有只肥肥的猫很粘人,我就一直跟它玩。 好容易说服他们当向导,450元一天,两头牦牛驮行李,因为虫草季节快到,牦牛和羊满山放着吃草,藏民都不愿此时动身离家。 6点,司机离开,怎料河水上涨,开到河中,却是车陷了,三个年轻的藏民跑进刺骨的河中拉车,无济于事,我们就只能眼光光看着,同情不能当饭吃,折腾了半天,水已漫过车身一半,车也打不着火了,只能放弃,出去找求援。看着司机只身走过碎石滩,上了公路,头也没回,急步走,心里多少有点愧疚。 晚上住华旦家,到他家还得再上一坡,他有一个女儿,一、两岁光景。他家一内一外两室,三张床,似乎住好多人。晚上我们摊开防潮垫睡袋睡地上,把中午在东倾沟剩的馄饨吃了。 无常的缩略版游记 蜷缩在N天未清洗的衣服和睡袋里打着哆嗦,我的身体是冰冷紧缩的,但心绪却温暖飞扬,因为我相信,此刻,帐篷外,在那貌似严酷的自然世界中,藏人屋堂中悬挂着的神圣的阿尼玛卿金刚复活了,他一定是身披银甲、背挂白征旗、跨着一匹白马从暗夜的雪山之巅杀奔而来,手中舞动的银枪扬起漫天风雪,搅动着黑白世界的乾坤。 无数次,我被帐篷外风暴的剧烈抖动惊醒,朦胧中我似乎可以看到阿尼玛卿在帐外舞动的身影,我真想起身拉开帐篷从缝隙偷看是不是有它显灵的真身,但还是无数次被一种力量压在睡袋和防潮垫之上,是恐惧,是敬畏?我不知道,无法回答。 阿尼玛卿简介 阿尼玛卿亦称玛积雪山或玛卿岗日、积石山。位于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境内玛沁县西北部,是东昆仑山系支脉,主峰玛卿岗日海拔6282米,位于东经99.4度,北纬34.8度。“阿尼玛卿”在大藏文书中意为活佛座前的最高侍者,被藏族同胞视为神山,每年都有大批朝圣者跋山涉水、风餐露宿前去虔诚朝拜(绕山七天走完相当于念13亿遍六字大明咒)。 D1 转山 有喇嘛同行 进山的方向,有一处三叉口,藏民都是以此为起点转阿尼玛卿。此处往右为雪山乡,往左是转山路。 开头一段,还勉强可行车。前一天下午,吉普车把我们送到洛青,这儿有牛场,稀稀落落住着几户人家。 我们费了一番口舌,说服华旦带上两头牦牛,做我们的向导。 阳光把五月光秃秃的山头铺成一片金黄,天是湛蓝的,让人睁不开眼睛。约海拔4000米的高度,在太阳底下,人有点晕乎乎的。 向导的孩子把两头牦牛从山上赶下来,可向导一早从家里消失,一直不见踪影。 等到正午,大伙儿骑摩托回来了,带回许多到乡上采购的物资,还有一位大喇嘛,他有点腼腆地坐在屋里喝茶吃馍馍。 转山的劲头被等待的无聊打消一大半的我们重新兴奋起来,原来大喇嘛也转山,他是四川阿坝州让塘县一家寺院的住持,之前已经转过四次阿尼玛卿了。 我们都按照习俗称他为阿卡(藏语对出家人的尊称)。因为阿卡是当地多家牧民的上师,于是我们得以沾光,随行增加了两个向导,两头牦牛,两匹马。 下午3:30,小山似的行李被绑上了牦牛背,我们终于出发了。沿着草场,开始的路都是平坦的,相当好走。 6点左右,天上密密地掉下冰雹来。不到半小时,漫山遍野,换上白袍。踩在新鲜的雪上,开始我还觉得好玩,渐渐冰雹变成雨雪,夹着风扑到脸上,硬并且冰。手套很快被大雪打湿,雪把手冰得生疼。雨水顺着冲锋衣流到裤子上,不一会我不防水的裤子就湿透了。 近晚上8点,来到名为米多腾的牛场,雪像棉花般砸下来,两分钟不到已与雪地一样颜色。我们在风中发抖,忍着手被冻的痛,哆嗦着摆弄帐篷,心越急越是手忙脚乱,弄不清外帐内帐,好不容易把帐篷搭起来,钻进去,发现大腿已被冻得失去知觉。 因为失温,浑身不受控制地发抖,话也说得支离破碎,那一刻有点崩溃,卸下的食物袋解不开,外面冷得让人不想拉开帐篷,没有胃口。 阿卡和向导烧了热水,随便吃了点干粮。我们这边没人动身弄吃的,空着肚子度过帐篷里的第一晚。 D2 遇险 在阿尼玛卿的中心 8点,我们爬出帐篷,雪停了,并且化得快,地上已经露出植被的枯黄,煮方便面吃过后,收拾东西上路。 前一晚没吃东西,我状态很差,经常落在队伍后面,并且渴望休息。 下午1点,终于熬到午饭时间。因为海拔高,没有柴枝,向导带了牛粪和鼓风机,我们就用牛粪烧开水,就着吃干粮。 这天的任务是翻过丹秋垭口,两排重叠的山让人心里烦闷,不知何时能走到垭口。 雪又下得像前一天傍晚一样大,在胸前与肩膀上积成一片,扫落不久,又重新聚拢。下午4点,我憋着一口气最后一个爬上坡,停下来大口喘气。 向导建议就地扎营,因为天气不好,我们体力也已消耗不少。可同行的秋妹不同意,认为时间尚早,可再坚持一会,翻过垭口再停。其他人不吭声。争执过后,向导有点赌气地屈服,立刻动身。 往哪里走呢?不敢怠慢,急步往前方赶,可是前方一道又一道山梁,右边是峡谷,左边也是一道接一道山梁。我们感觉不对,只好往回走。同行的macc建议回到刚才的出发点,等人来救援。可是如果他们找不到路回来呢?以我们的状况,不可能熬得过冰天雪地的一晚,甚至停留半小时也会冻僵。 往回走路也认不得了,突然,白茫茫里传来一声叫唤,喂像一道亮光,生机重现。我们三个不由拼命回应,此起彼伏地喊,“我们在这!”接着朝声音来的方向,正是玛尼堆那头,看到返回找我们的向导。 近海拔5000米的山坡扎营,后来他们告诉我说这里是阿尼玛卿的心脏,四面八方都是雪山,半夜里很冷,拉开门帘,外面全白了。方便的时候,看到月亮很圆,周围冻得像结了透亮的冰,除此乌黑的天空什么也没有。 D3 赶路 仿佛亡命天涯 在安多藏区,阿尼玛卿山神的形象在唐卡里被藏民描绘成一个白盔、白甲、白袍、胯下白马、手执银枪的勇士。 第三天,走出帐篷,天是白的,地也是白的,相当干净的雪,干净的世界,有点耀眼。对藏民对山神形象的描绘,深切认同。 勉强咽下糊糊的面和黄瓜,然后是漫长而枯燥的行走,这天大家都亡命似的赶路。这是我意志力最薄弱的一天,远远看到向导终于卸下行李,几乎都走不动了。停下来后我又吐了,胃拧在一起,不断痉挛。我想或许我真的走不完这段路了。 夜里依然下着雪。 D4 其实 还是有些诗意 早上起来,天气却是变好了。进山几天,终于重见阳光。 路好走后仿佛运气也变好了。下午,下到河滩,乘马过河。进入开阔的牧区,重新见到打洞的鼠兔,见到了人家。 阿卡每回转山,都到沿途第一户人家里喝茶。满头编麻花细辫的老妈妈做传统打扮,脖子上挂着大串珊瑚珠子,腰上别着藏银挂饰,她热情邀我们进屋坐,桌上摆着大盘水果糖和油炸的麻花,我们喝着热乎乎的茶。 下午5:30,斜照的阳光把我们的影子拖长,牧民赶着大群的牦牛回家,跟着缓缓的牛群往前走,特别诗意。 D5 转机 我们住进了活佛的家 途中经过尼姑神山(藏语称角毛羊燃),我们轮流去钻了狭窄的神仙洞,据说若能背着比篮球还大的石头绕这里的玛尼石堆,就能把一生的罪赎清。男生们试过,没有一个坚持完一个圈,都是半路就撑不住了。 下午,我们踩石头过河,就绕过阿尼玛卿群山的顶端,到一个三叉口,阿尼玛卿转了身,我们到山脉背面了。 从三叉口到下大武,不过两公里。我们受到强烈诱惑。拿不定主意是不是放弃转山。多天风餐露宿,人有时候,对一个干净床铺的渴望胜过了一切。 爬上极陡的山,向导把我们领到当地一位活佛家。活佛有一头秀美的长发,面容别有威严。可他结婚了,还有个六七岁的儿子。 这晚活佛用粉条洋葱炒牛肉招待我们,那是我们最幸福的一晚,从来没觉得过吃饭那么香,可菜与饭的分量真足,肚子都撑圆了竟然还剩下许多。晚上睡在松软的床上,真是久违的幸福。 D6 想象在插满经幡的地方 我们的转山队伍 好像所有精力都在这边恢复。告别活佛一家,我们信心百倍地出发翻第三个垭口。这里离雪山乡,只剩下30公里路,途中不断有同方向的摩托车超过我们。即使走这样的泥浆路,骑摩托车,也只需3小时,但我们,却不知还需走多久。 仗着前一晚吃得饱,我们都有点狂妄,想翻过垭口后一口作气走到雪山乡的三叉口。可是上坡还是让我们吃了点苦头,雪反射的阳光令我眼睛不舒服,又一个5000米左右的垭口,越接近它,我越发睁不开眼睛,每走一段,得停下来闭上眼睛默念10下,调节眼睛对光的敏感。 到达插满经幡的垭口时,感觉已经近乎麻木,从此处要跟阿尼玛卿脊背相向,几个人都不由朝它认真拜了几拜。 走到下午6点,距离这天出发,已经徒步近10个小时,开始找地方扎营。我们都乐观地相信,第二天早早出发,约中午12点就能到达雪山乡,然后大家好好“腐败”一顿,吃烤羊肉。连向导,也为这个想法,显得很兴奋。 D7 最后阿尼玛卿仍不肯放过我们 最后一天,我们都没吃早餐,因为相信前方不远,再坚持一会,就是一顿超级美味大餐。可这最后关头,阿尼玛卿仍不肯放过我们。 可管它呢,我们已经胜利在望。前几天被太阳晒干的草场,又变成熟悉的洁白。这或许也是阿尼玛卿的留恋,让我们再看一眼他的白战袍,只是表达方式有点激烈 出发后的路并不如想象的一片坦途,阿卡领着我们在高低错落的山谷中穿行。大家的心思都是一样的,就是尽早赶到雪山乡三叉口。 明明终点就在前方,心情焦急,脚步却无法加快。只能耐心,我数着拐过的弯,秋妹数经过的山头。走到下午5点,终于看到了三叉口的庙。大队已在那儿等了超过半小时。我们又喝上了可乐!我们在雪山乡吃了一顿几乎“腐败盛宴”。秋妹、macc和我包车连夜赶回大武,知鱼却继续跟阿卡和牦牛队,要再走一天,回到转山起点,为转山画一个纯粹的句号。无常的另版游记 从下往上看 D7 狂风肆虐,那可怜的帐篷像怒海中的一叶孤舟,在阿尼玛卿漆黑冰冷的怀抱中飘摇颠簸了一晚。 最后一天,我们都没吃早餐,因为相信前方不远,再坚持一会,就是一顿超级美味大餐。 收拾帐篷时风越发大,乌云被风从远处驱赶而来,转眼就下起急雪。 这最后关头,阿尼玛卿仍不肯放过我们。 可管它呢,我们已经胜利在望。前几天被太阳晒干的草场,又变成熟悉的洁白。这或许也是阿尼玛卿的留恋,让我们再看一眼他的白战袍,只是表达方式有点激烈 出发后的路并不如想象的一片坦途,阿卡领着我们在高低错落的山谷中穿行。大家的心思都是一样的,就是尽早赶到雪山乡三叉口,脚下却无法加快。 走啊走,因为肚子是空的,我和秋妹的速度越来越慢。走在前面的男生却没有再等,一直不见踪影。期间无数次想崩溃,怎么还不到?我俩只有互相鼓励。这一天的时光特别难熬,明明终点就在前方,心情焦急,脚步却无法加快。只能耐心,我数着拐过的弯,秋妹数经过的山头。走到下午5点,终于看到了三叉口的庙。大队已在那儿等了超过半小时。我们又喝上了可乐! 雪山乡吃过一顿几乎全荦的腐败盛宴后。秋妹、macc和我包车连夜赶回大武,知鱼却继续跟阿卡和牦牛队,要再走一天,回到转山起点,为转山画一个纯粹的句号。 D6 好像所有精力都在这边恢复。告别活佛一家,我们信心百倍出发翻第三个垭口。 macc更是像上过发条,状态奇勇,一马当先,把所有人都甩在后头,一直怎么都追不上。 这里离雪山乡,只剩下30公里路,途中不断有同方向的摩托车超过我们。即使走这样的泥浆路,骑摩托车,也只需3小时,但我们,却不知还需走多久。 仗着前一晚吃得饱,中午我们都没认真吃东西,只是往前猛赶,我们都有点狂妄,想翻过垭口后一口作气走到雪山乡的三叉口。 可是上坡还是让我们吃了点苦头,雪反射的阳光令我眼睛不舒服,又一个5000米左右的垭口,越接近它,我越发睁不开眼睛,每走一段,得停下来闭上眼睛默念10下,调节眼睛对光的敏感。 接近阿尼玛卿中段,右手方向的雪山相当有男性气概。 到达插满经幡的垭口时,感觉已经近乎麻木,从此处要跟阿尼玛卿脊背相向,几个人都不由朝它认真拜了几拜。 我们用极快的速度向下走,又得踩冰过河,秋妹迈第一步,一大块冰塌进水流,露出一个缺口,把她吓了一大跳。 走到下午6点,距离这天出发,已经徒步近10个小时,大家都明显感到疲惫,看到在前等候的macc,我们开始找地方扎营。我们都乐观地相信,第二天早早出发,约中午12点就能到达雪山乡,然后大家好好“腐败”一顿,吃烤羊肉。连向导,也为这个想法,显得很兴奋。 扎帐篷时风变得大,把抖开的帐篷吹得像一张帆。听着风怪叫一夜,扯着外帐,响动极大。没试过如此大风的晚上,显得有点阴森。 D5 被咩咩叫的羊群吵醒。藏民一早就动身把牛羊赶到山上。放羊的藏族老伯好奇地过来跟我们聊天。 前一天晚上没休息好,继续沿公路走,知鱼说他感冒了,吃了药,没精打彩,不见了两天前的神勇。阿卡前一晚被请去为一名意外身故的老乡超度,晚睡,精神也差。 因而尽管路好走,队伍却状态低迷。 途中经过尼姑神山(藏语称角毛羊燃),我们轮流去钻了狭窄的神仙洞,据说要能背着比篮球还大的石头绕这里的玛尼石堆,就能把一生的罪赎清。男生们试过,没有一个坚持完一个圈,都是半路就撑不住了。 下午,我们踩石头过河,就绕过阿尼玛卿群山的顶端,到一个三叉口,阿尼玛卿转了身,我们到山脉背面了。 又要过河,因为宽和急,向导匀出马来驮我们过去。华旦反复牵马过河,另一位却靠着河边斜躺着,我第一次自己骑马过河。 华旦普通话说得好些,告诉我们说另一位向导动过阑尾手术的部位旧犯患了,可能是中午没吃热的东西,肚子痛得冒冷汗。 他们说有位亲戚就住在附近,问我们是否介意上去喝杯茶,先歇会。 从三叉口到下大武,不过两公里。我们受到强烈诱惑。拿不定主意是不是放弃转山。多天风餐露宿,人有时候,对一个干净床铺的渴望胜过了一切。 爬上极陡的山,向导把我们领到当地一位活佛家。活佛有一头秀美的长发,面容别有威严。可他结婚了,还有个六、七岁的儿子。我们都搞不清楚原因。似乎很难用世俗的想法,去解释其中的原因。 坐下来舒展多天行走酸软的腿部,大伙儿惰性都被激发了,中途我们就走与不走的问题讨论了一番,阿卡不同意中途辙退的计划,我们也核算到下大武交通不方便,也找不到车立刻走,打算先住一晚再算。 这晚活佛用粉条洋葱炒牛肉招待我们,每人盛了一大碟,再加大碗大米饭,多日不沾油腻,那是我们最幸福的一晚,从来没觉得过吃饭那么香,可菜与饭的份量真足,肚子都撑圆了竟然还剩下许多。晚上睡在松软的床上,真是久违的幸福。 D4 早上起来,天气却是变好了。进山几天,终于重见阳光。 去年有一段阿尼玛卿山脉的冰川塌了,压坏大片牧场,我们绕过塌方区走,已经走到阿尼玛卿正面雪山的尾端了。 上了公路,前路变得光明。我的食欲像是恢复了,饥饿感强烈袭来。突然深切怀念起物产丰富的广州,想念我家楼下拉肠店的花旗参炖乌鸡,咬着鸡软骨的香味,变得排山倒海。不断回味那种口感,意淫许久。又想起北江的河鲜,那种独一无二的鲜甜。想吃西瓜,想吃梨。又想一家川菜馆做的香辣虾,又辣又又香又鲜。那天一整天,对食物的思念成为我赶路的全部动力。 路好走后仿佛运气也变好了。下午,下到河滩,乘马过河。进入开阔的牧区,重新见到打洞的鼠兔,见到了人家。 阿卡每回转山,都到沿途第一户人家里喝茶。满头编麻花细辫的老妈妈作传统打扮,脖子上挂大串珊瑚珠子,腰上别着藏银挂饰,她热情邀我们进屋坐,桌上摆着大盘水果糖和油炸的麻花,我们喝着热乎乎的茶,不怎么想动了。有位藏族姑娘长得漂亮,可惜她不懂汉话,我们不懂藏话,没法交流。 告别时老妈妈每人给塞了一大把水果糖,这些糖在接下来几天里,成为我们抗饥饿抗疲劳的良方。 下午5:30,斜照的阳光把我们的影子拖长,远远看到一群黄羊跑过牧场边上。 爬坡,河对岸人家的狗远远就汪汪地吠。不时有摩托车打身边长啸而过。河面结了冰,轧过无数摩托车辄。我们小心地过河,脚下的冰摇摇欲坠,脚底滑,却是幸好有惊无险。 傍晚牧民赶大群的牦牛回家,跟着缓缓的牛群往前走,特别诗意。 翻过一个小垭口,我们在牛场旁扎起营来。 睡到半夜,感到越来越冰,外面雪下得出乎意料地大。 D3 在安多藏区,阿尼玛卿山神的形象在唐卡里被藏民描绘成一个白盔、白甲、白袍、胯下白马、手执银枪的勇士。 第三天,走出帐篷,天是白的,地也是白的,相当干净的雪,干净的世界,有点耀眼。对藏民对山神形象的把握,深切认同。 勉强咽下糊糊的面和黄瓜,胃又一阵收紧,但要赶一天的路,没有热量不行。 近10点,我们往垭口走去。雪深,为了不陷进去,只能调整步伐,尽量踩在的凸出的草垛上。 这里离垭口已经不远了,走了1个多小时,到达垭口的经幡群,风很大,我们都很高兴,尽管不愿动,还是跟着阿卡,念念有辞顺时针绕经幡群走了一圈。 然后是漫长而枯燥的行走,不断上山梁下山梁。阿尼玛卿诸峰,近在右侧,但我完全没有心情欣赏。现在已很难形容当时的虚弱,浑身没劲,迈不开步子,靠每一下呼吸来牵动脚挪动。 我走得太慢了,同伴在前方等我的时间越来越长。中午1点多,我追上围在一起吃饼干的大队,阿卡分给我饼干,喉咙是干的,咽下去就感觉胃里有东西往上涌。 macc说以我的状态,如果要硬撑才能走完全程,而非享受过程,这行程就纯粹是自虐而非乐趣。他想我跟他一起到下大武附近就撤。说实话,我相当动摇,一方面不想放弃,一方面又确实感到力不从心。 下午,走到海拔稍低的地方,雪融化后地烂得惨不忍睹。过垭口后我几乎没再拍照片,实在腾不出气力从兜里取相机。 迟迟不停下扎营,又下起雪来,气温下降得很快,爬上一个大坡后,大家都有点狼狈。我闷头走在后面,阿卡每走一段都停下来耐心等我,但估计他也累了,居然在风雪中丢了披在肩上的袈裟。 这天大家都亡命似地赶路。这是我意志力最薄弱的一天,远远看到向导终于卸下行李,几乎都走不动。停下来后我又吐了,胃拧在一起,不断痉挛。我想或许我真的走不完这段路了。 夜里依然下雪。 D2 8点,我们爬出帐篷,雪停了,并且化得快,地上已经露出植被的枯黄,煮方便面吃过后,收拾东西上路。 左右是山,我们沿着河在中间,时而走在碎石上,时而上坡下坡,走同样凹凸不平的草地,并且经常要奋勇跃过河流分叉的支流,每次看着湍急的水流,总迟迟下不了决心踩下一块湿滑的石头,我们两个女的,过河都很拖沓。 前一晚没吃东西,我的状态很差,经常落在队伍后面,并且渴望休息。 下午1点,终于熬到午饭时间。因为海拔高,没有柴枝,向导带了牛粪和鼓风机,我们就烧牛粪煮开水,就着吃干粮。 这天的任务是翻过丹秋垭口,两排重叠的山让人心里烦闷,不知何时能走到垭口。 云把天空遮得严实,重新出发不久,又下起雪来。我心里直叫不妙。 下午的路却是更难走了,这一段避不开河道,我们不断要踏着冰走,终于冰也没有了,水哗哗地流,只好往上。 坡陡,塌陷的泥和石头不断下陷,下着雪,陡坡更加湿滑。男生走得快,踏着薄冰三两步跳过约十米宽的河,到中间的厚冰上。我和秋妹,用了很长时间爬坡,下来只好让马把我们载过河去,总算松了口气。 阿卡见我走得慢,在后面陪我,想着刚才进退维谷的险,我问他,之前转山是不是也这样。他说七、八月时山不难转,只要水不大,河边都有路,如此恶劣的天气,他也是第一次遇到。 雪又下得像前一天傍晚一样大,在胸前与肩膀积成一片,扫落不久,又重新聚拢。下午4点,我憋着一口气最后一个爬上坡,停下来大口喘气。 又是横风横雪,彼此说话也几乎听不清楚。 向导建议就地扎营,因为天气不好,我们体力也已消耗不少。秋妹不同意,认为时间尚早,可再坚持一会,翻过垭口再停。其他人不吭声。争执过后,向导有点赌气地屈服,立刻动身。 可事实上我已经非常想扎营,再走下去也只是硬撑。 继续上坡,我和秋妹落在后面,macc押后陪我们。怎料爬上这道山梁,前面的队伍没了踪影,暴风雪转眼把脚印覆盖,周围白茫茫。 往哪里走呢?不敢怠慢,急步往前方赶,可是前方一道又一道梁,右边是峡谷,左边也是一道接一道山梁。翻过一道梁,又翻过一道,还是没有大部队踪影。 感觉不对,只好往回走。这时我的裤子再度湿透,冷加上累,直想立刻倒下。想必另外两人也不好受。 秋妹突然大叫,她看见到玛尼堆,我冲上去看,风像恶魔撕扯大地,在坡上连站也站不稳。我们徒劳地喊了几声,声音转眼被风雪撕碎。 macc建议回到刚才的出发点,等前面的人回来救援。可是如果他们找不到路回来呢?以我们的状况,不可能熬得过冰天雪地的一晚,甚至停留半小时也冻僵。 恐惧袭来。我说,怎么办呢?没人回应。我又说,怎么办呢?脑子里确实想不出解决办法,只是清楚知道,救援不到,后果会是怎样。 往回走路也认不得了,可是macc已经在前面,我只好跌跌撞撞赶上,秋妹在我后面。 突然,白茫茫里传来一声叫唤,喂像一道亮光,生机重现。我们三个不由拼命回应,此起彼伏喊,“我们在这!” 接着朝声音来的方向,正是玛尼堆那头,看到返回找我们的向导,远远蹲着,一个红色小人。 雪把地势完全覆盖,我们高一脚低一脚地走,macc在前面摔倒,打了个滚又爬起来。我已顾不上后面的秋妹,周围是白的,唯一的焦点是似乎无限远的向导。呼吸,迈步,呼吸,迈步,心里真恨不得立刻死了好。身体在极度疲劳与失温状态下,不受控制地发抖。 好像走了一辈子,终于看了营地,脑子依然清醒,可是身体不听使唤,机械地走,冷,只希望赶紧进帐篷裹上被子。 到达时我想搭帐篷,身体抖得已经无法再坚持。走进向导帐篷里,不知怎么地取出睡袋裹上。我们三人都失温了,上下牙碰得咯咯作响,向导把所有被子都裹到我们身上。 我只能说,身体失控的感觉特难受。他们递了热水给我,喝一口就吐了。 雪继续下,阿卡和知鱼帮忙搭好了帐篷。我后来又吐了两次,喉咙火辣辣,这晚没法吃任何东西。 近海拔5000米的山坡扎营,后来他们告诉我说这里是阿尼玛卿的心脏,四面八方都是雪山,半夜里很冷,拉开门帘,外面全白了。方便的时候,看到月亮很圆,周围冻得像结了透亮的冰,除此墨黑的天空什么也没有。两头牦牛就站在我的帐篷外过夜,不断听到它们挪动脚步。 D1 进山的方向,有一处三叉口,藏民以此为起点转阿尼玛卿。此处往右为雪山乡,往左是转山路。 开头一段,还勉强可行车。前一天下午,吉普车把我们送到洛青,这儿有牛场,稀稀落落住着几户人家。 我们费了一番口舌,说服华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苹果奶牛管理办法
- 跑步社团管理办法
- 考察养犬管理办法
- 西安交评管理办法
- 物流损耗管理办法
- 给水工作管理办法
- 网上开户管理办法
- 网络追踪管理办法
- 终止招标管理办法
- 肥城户口管理办法
- 《ECMO安装及预充》课件
- 基因检测经销合同协议书
- 2024年河北省廊坊市“硕博”招聘42人历年高频考题难、易错点模拟试题(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3第五届全国应急管理普法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1035题)
- 物业个人充电桩免责协议书
- 基于国防教育情境下的基本运动技能大单元教学设计
- DZ∕T 0204-2022 矿产地质勘查规范 稀土(正式版)
- 2024广西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公需科目参考答案(99分)
- 森林功能区划与分类经营方案
- 《植物生产与环境》专业知识考试题库大全-下(判断题汇总)
- 海南省环岛旅游公路建设堆料场、碎石加工及生活区场地临时用地项目 环评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